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沙交界面冲刷与淤积的同步性探讨 被引量:2
1
作者 刘金贵 林振良 +1 位作者 李庆 李谊纯 《广西科学》 CAS 2018年第1期10-14,共5页
在悬沙与底床泥沙的交换过程中,冲刷的同时是否伴随着悬沙的淤积,这对于了解水沙交界面泥沙通量至关重要,冲刷和淤积的具体过程值得进一步探讨。本文分析总结了几个系列实验,包括经典的Krone、Mehta、Partheniades等的实验,并从近底泥... 在悬沙与底床泥沙的交换过程中,冲刷的同时是否伴随着悬沙的淤积,这对于了解水沙交界面泥沙通量至关重要,冲刷和淤积的具体过程值得进一步探讨。本文分析总结了几个系列实验,包括经典的Krone、Mehta、Partheniades等的实验,并从近底泥沙通量的几个不同提法出发,分析各自所描述的冲刷和淤积过程,结合Sanford等在一些河口、海湾的分析,认为近底水沙交界面附近,不论非粘性粗颗粒泥沙还是粘性细颗粒泥沙,冲刷和淤积同时发生。利用再悬浮过程解释细颗粒泥沙冲刷与淤积过程同时发生的问题,从而进一步完善近底泥沙交换现象的物理图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沙交界面 近底泥沙通量 冲刷与淤积 冲刷与淤积的同步性 再悬浮过程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马岙港航道冲淤数字化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孙平锋 孙志林 李伯根 《海洋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2-41,共10页
根据舟山海域历史海图及2004年实测航道水深测量资料,利用GIS技术生成不同时期水下地形数字高程模型,并据此对舟山拟建马岙港航道纵剖面和候潮锚地各历史时段的冲淤分布进行数字化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近42年来,航道冲淤总体上趋于稳定... 根据舟山海域历史海图及2004年实测航道水深测量资料,利用GIS技术生成不同时期水下地形数字高程模型,并据此对舟山拟建马岙港航道纵剖面和候潮锚地各历史时段的冲淤分布进行数字化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近42年来,航道冲淤总体上趋于稳定状态,锚地海域海床冲淤基本平衡,港址前沿净沉积甚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数字化分析 冲刷与淤积 航道 锚地 马岙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桥下净空设计非流量因素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彭彦彬 刘凤莲 李培科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32-32,35,共2页
黄河及其流域内其他河流存在着较严重的冲刷下切和拓宽摆动趋势,桥梁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建桥后的河床冲刷,应加大基础埋深或进行河床铺砌。黄河泥沙含量大、河床淤积使设计洪水位有逐年提高的趋势,因此在桥下净空设计时应尽量加大桥下净... 黄河及其流域内其他河流存在着较严重的冲刷下切和拓宽摆动趋势,桥梁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建桥后的河床冲刷,应加大基础埋深或进行河床铺砌。黄河泥沙含量大、河床淤积使设计洪水位有逐年提高的趋势,因此在桥下净空设计时应尽量加大桥下净空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下净空 非流量因素 冲刷与淤积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洞庭湖区松虎合流洪道河道演变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邹振华 简秋敏 吴琼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89-91,共3页
采用局部河段断面分析方法及河势分析法,研究了松虎洪道河道演变的特点,并采用断面坐标法分析研究河段的冲淤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该河段受上游来水来沙的影响,表现为河床冲淤、洲滩消长。总体来说,河道岸线变化较小,主流基本保持稳定,... 采用局部河段断面分析方法及河势分析法,研究了松虎洪道河道演变的特点,并采用断面坐标法分析研究河段的冲淤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该河段受上游来水来沙的影响,表现为河床冲淤、洲滩消长。总体来说,河道岸线变化较小,主流基本保持稳定,河床局部呈小幅冲刷下切,研究成果可以为松虎合流洪道河道治理和航道整治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势分析法 断面坐标法 河道冲刷与淤积 河道演变 松虎合流洪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