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能量传递效率的煤冲击倾向性评价指标 被引量:2
1
作者 赵阳 侯煜坤 唐铁吾 《矿业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31,共10页
冲击地压与煤体能量的积聚和释放密切相关,能量传递是评价冲击倾向性的关键参数之一。通过构建能量源扰动条件下的能量传递模型,关联冲击能量指数与弹性能量指数,提出能量释放比例φ,基于传递过程中的能量耗散模型提出了能量传递效率β... 冲击地压与煤体能量的积聚和释放密切相关,能量传递是评价冲击倾向性的关键参数之一。通过构建能量源扰动条件下的能量传递模型,关联冲击能量指数与弹性能量指数,提出能量释放比例φ,基于传递过程中的能量耗散模型提出了能量传递效率β,建立了包含2种参数的冲击倾向性评价方法。对煤矿11个煤层分层进行冲击倾向性鉴定试验,引用79个煤矿分层的冲击倾向性鉴定结果进行可靠性验证。结果表明:能量释放比例φ具有冲击地压边界条件的意义;能量传递效率β与泊松比具有负相关性,取值范围可以由模型边界条件推导获得;能量传递指数η的计算结果,与冲击倾向性鉴定的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88.61%),能够反映煤体的冲击倾向性,并且可以成为“*”结果的评价依据,是一种适用于现有冲击倾向性评价体系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倾向性鉴定 能量释放比例 能量传递效率 能量传递指数 冲击地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工煤矿全生命周期冲击地压防治体系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欧阳振华 许乾海 +5 位作者 张宁博 张天姿 易海洋 史庆稳 李文帅 王佳嘉 《矿业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32-942,共11页
现有冲击地压防治主要集中在矿井生产期间,导致难以从根本上遏制冲击地压灾害。基于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将矿井周期划分为勘查、建设、生产和关停4个阶段,从不同阶段实施“源头”预防和治理措施。矿井勘查阶段重在对新建矿井可采煤层进... 现有冲击地压防治主要集中在矿井生产期间,导致难以从根本上遏制冲击地压灾害。基于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将矿井周期划分为勘查、建设、生产和关停4个阶段,从不同阶段实施“源头”预防和治理措施。矿井勘查阶段重在对新建矿井可采煤层进行冲击倾向性评估和冲击危险性预测;矿井建设阶段重在结合各可采煤层及其顶底板冲击倾向性鉴定和冲击危险性评价结果,进行冲击地压矿井鉴定,建立健全防冲机构,完善管理制度,确定矿井产能并开展矿井防冲设计;矿井生产阶段分为采前、采中和采后3个阶段进行冲击地压防治。矿井关停阶段重点开展煤柱回收防冲安全性论证,并基于论证结果编制防冲专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矿井全生命周期 冲击倾向性鉴定 冲击危险性评价 防冲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