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loudSat资料的青藏高原地区云微物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21
1
作者 赵艳风 王东海 尹金方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39-248,共10页
青藏高原云物理特征的认识对高原天气和气候的研究有重要意义。利用2006年6月—20l1年4月的CloudSat卫星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地区云的总云水路径、液态水路径、冰水路径及雷达反射率的分布特征,并对高原与东亚降水云的垂直结构进行对... 青藏高原云物理特征的认识对高原天气和气候的研究有重要意义。利用2006年6月—20l1年4月的CloudSat卫星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地区云的总云水路径、液态水路径、冰水路径及雷达反射率的分布特征,并对高原与东亚降水云的垂直结构进行对比,得到如下结论:(1)总云水路径的大值区分布在高原西南坡、东南部及高原中部低值区分布在昆仑山脉、祁连山脉及其以北地区;暖季大于冷季;(2)高原南部及东部为液水路径大值区,以液相云为主;高原中部、北部及西部为冰水路径大值区,以冰相云为主;(3)雷达反射率的垂直分布主要介于-27-17dBz,集中在3~9km;云粒子群随高度先增大后减小,在4km高度的大小和浓度最大;暖季云高大于冷季,对流活动旺盛;(4)高原与东亚降水云的结构不同,季节变化也与东亚有差别。(5)雷达反射率在近地面层随纬度的增大减小,垂直方向的递减率是暖季小于冷季;(6)冷季的高原上与周边相比为丰水区,南坡的冰水路径与低层雷达反射率大值区对应,表明南坡阻挡作用促进云中冰粒子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OUDSAT 青藏高原 液态水路径 冰水路径 雷达反射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SU-B微波资料反演对流云中冰粒子含量 被引量:3
2
作者 方翔 曹志强 +2 位作者 王新 邱红 史月琴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00-911,共12页
微波遥感可以穿透云顶直接探测云内的冰粒子分布,NOAA系列卫星微波湿度计(AMSU-B)的3个水汽吸收波段对冰粒子含量的变化有着很好的响应,受冰粒子的强烈散射衰减作用,亮温随冰粒子的增加而降低。因此,可以利用3个水汽通道亮温变化判断云... 微波遥感可以穿透云顶直接探测云内的冰粒子分布,NOAA系列卫星微波湿度计(AMSU-B)的3个水汽吸收波段对冰粒子含量的变化有着很好的响应,受冰粒子的强烈散射衰减作用,亮温随冰粒子的增加而降低。因此,可以利用3个水汽通道亮温变化判断云中冰粒子的含量。根据模拟实验结果,确定了对流云状态下各水汽通道对冰粒子的响应高度,冰粒子引起的(183.3±1)GHz通道亮温变化主要出现在300hPa(约相当于10km)以上,(183.3±3)GHz通道的亮温变化由400hPa(约相当于8km)开始,(183.3±7)GHz通道的亮温变化由450hPa(约相当于6.5km)开始。建立了利用NOAA卫星AM-SU-B水汽通道反演对流云冰水路径和冰水厚度的算法,得到的反演结果与闪电分布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其中,强的负闪发生区与高层冰粒子聚集区对应较好,而正闪和部分较弱负闪发生在中层冰粒子聚集区,与星载微波成像仪(TMI)反演可降水冰结果比较,3个通道反演冰水路径的平均均方根误差约为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卫星 微波 对流 冰水路径 冰水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亮温反演云物理量划分对流-层状降水的数值模拟研究方案
3
作者 沈新勇 梅海霞 +1 位作者 庆涛 李小凡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81-888,共8页
观测分析表明对流云中水云重要,而层状云中冰云重要。因此,提出了一个基于液水路径和冰水路径阈值划分对流-层状降水的新方案。液水路径和冰水路径的值可通过线性回归方程由不同AMSU微波通道(23.8、31.4、89、150 GHz)的亮温计算得出。... 观测分析表明对流云中水云重要,而层状云中冰云重要。因此,提出了一个基于液水路径和冰水路径阈值划分对流-层状降水的新方案。液水路径和冰水路径的值可通过线性回归方程由不同AMSU微波通道(23.8、31.4、89、150 GHz)的亮温计算得出。通过对由TOGA COARE试验资料作为强迫场的二维云分辨模式的模拟结果的分析,对该划分方案进行讨论。若液水路径大于1.91 mm或冰水路径大于1.70 mm,则划分为对流降水;相反,则划分为层状降水。通过对地面降水收支的分析表明,该划分方案是具有物理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分辨模式模拟 辐射传输模式 亮温模拟 对流-层状降水划分 液水路径 冰水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DIS产品的中国陆地冰云季节变化特征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特 郑有飞 +1 位作者 王立稳 林彤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24-736,共13页
利用2011年11月-2016年10月Terra卫星MODIS(moderate-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3级大气产品数据(MOD08_M3)对中国陆地区域冰云发生概率、有效粒子半径、光学厚度和冰水路径的水平分布与季节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冰云特... 利用2011年11月-2016年10月Terra卫星MODIS(moderate-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3级大气产品数据(MOD08_M3)对中国陆地区域冰云发生概率、有效粒子半径、光学厚度和冰水路径的水平分布与季节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冰云特性的水平分布和季节变化特征与东亚季风和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存在一定联系。近5年冰云发生概率呈上升趋势,季节性变化规律明显,高值区出现在青藏高原东北部;冰云有效粒子水平分布呈现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增加的趋势,总体季节性变化特点不明显,但在纬度较高地区出现随季节变化特征;冰云光学厚度与冰水路径水平分布和季节变化趋势大致相同,呈东南向西北递减趋势,总体季节性变化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云 发生概率 有效粒子半径 冰水路径 光学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