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祁连山冰川与水源涵养功能区生态修复效果评估
1
作者 陈明霞 巩娟霄 +1 位作者 曾胜宗 苑煜思 《绿色科技》 2022年第24期74-80,共7页
将PSR模型引入到生态修复效果评估方法研究中,构建了目标层、准则层、要素层和指标层4个层次,包括人类活动、水文气象、土地覆盖、生态系统健康、水源涵养服务功能、景观格局、社会经济7个方面14个指标的生态修复效果评估指标体系;采用... 将PSR模型引入到生态修复效果评估方法研究中,构建了目标层、准则层、要素层和指标层4个层次,包括人类活动、水文气象、土地覆盖、生态系统健康、水源涵养服务功能、景观格局、社会经济7个方面14个指标的生态修复效果评估指标体系;采用AHP法确定了指标的权重值,并运用加权平均法的思路,构建了生态修复效果综合指数的计算方法。采用该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对2000、2005、2010、2015、2020年祁连山冰川与水源涵养功能区生态修复效果综合指数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近20年生态修复效果综合指数排序为ESI2010<ESI2015<ESI2005<ESI2020<ESI2000,总体来看,自2010年以来,研究区实施了一系列的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生态修复效果较为显著,但仍未恢复到2000年的历史水平。为此,提出了研究区相关地方政府后续在有效控制新的人为干扰与破坏的前提下,应采取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的模式,加强后期管护和跟踪监测,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新路径,促进区域经济、生态及社会高质量绿色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 冰川与水源涵养功能区 生态修复效果 PSR-AHP评估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西雨屏区人工竹林凋落物及表层土壤的水源涵养功能研究 被引量:46
2
作者 陈光升 胡庭兴 +3 位作者 黄立华 唐天云 涂利华 雒守华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59-162,共4页
以华西雨屏区退耕还林后形成的人工竹林(慈竹林、苦竹林、撑绿杂交竹林、苦竹+光皮桦混交林)为对象,对其凋落物及表层土壤的水源涵养功能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几种竹林凋落物蓄积量的大小顺序是:撑绿杂交竹林〉混交林〉苦竹... 以华西雨屏区退耕还林后形成的人工竹林(慈竹林、苦竹林、撑绿杂交竹林、苦竹+光皮桦混交林)为对象,对其凋落物及表层土壤的水源涵养功能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几种竹林凋落物蓄积量的大小顺序是:撑绿杂交竹林〉混交林〉苦竹林〉慈竹林,且都大于光皮桦林。叶凋落物持水量的大小关系为:慈竹林〉混交林〉苦竹林〉杂交竹林,光皮桦林的持水量介于慈竹林和混交林之间。几种叶凋落物持水量与浸泡时间的关系符合指数函数的模型、持水速率与浸泡时间的关系符合幂函数的模型。不同林地的表层土壤容重在1.27~1.34g/cm^3之间,总孔隙度48.08%~55.96%,不同林地表层土壤的水分物理性质差异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涵养功能 人工竹林 凋落物 表层土壤 华西雨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源涵养型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状况变化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吴丹 邹长新 +1 位作者 高吉喜 林乃峰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74-179,共6页
水源涵养型重点生态功能区对于保护中国大江大河源头区及水源补给区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生态系统状况指数为指标,通过生态系统组成与结构、生态系统生产能力、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析了2000-2010年中国水源涵养型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状... 水源涵养型重点生态功能区对于保护中国大江大河源头区及水源补给区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生态系统状况指数为指标,通过生态系统组成与结构、生态系统生产能力、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析了2000-2010年中国水源涵养型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状况变化态势。结果表明水源涵养型重点生态功能区以森林和草地生态系统为主。2000-2010年,三江源区和若尔盖区生态系统状况整体表现为好转,甘南区、祁连山区和南岭山地区生态系统状况整体表现为基本稳定大小兴安岭区、长白山区和阿尔泰山地区生态系统状况整体表现为轻度退化。大小兴安岭区退化面积占该区面积的比例最大,为42.54%;三江源区和祁连山区退化面积比例较小,分别为6.26%和6.93%。大小兴安岭区、长白山区和南岭山地区以轻度和中度退化为主,阿尔泰山地区以中度和重度退化为主,甘南区以轻度退化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点生态功能 水源涵养 生态系统状况指数 退化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区水源涵养功能时空变化分析 被引量:21
4
作者 张彪 王爽 +1 位作者 李庆旭 谢高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7530-7541,共12页
水分是干旱、半干旱地区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也是权衡生态修复工程措施的重要依据。基于区域水量平衡方程与GIS空间分析技术,评估了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区水源涵养功能的时空变化,并分析了气象、地形、植被等因素对水源涵养功能的影... 水分是干旱、半干旱地区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也是权衡生态修复工程措施的重要依据。基于区域水量平衡方程与GIS空间分析技术,评估了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区水源涵养功能的时空变化,并分析了气象、地形、植被等因素对水源涵养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2000—2015年工程区的水源涵养量与涵养能力均有所增加,多年平均值分别为16.79亿m^(3)和3.66mm。工程区水源涵养能力由西向东递增,高值区与较高区的面积占到工程区的32.45%;相比2000年,2015年有41.65%的地区水源涵养能力增大,其中22.01%的地区显著升高。但2000—2015年荒漠草原亚区水源涵养能力明显下降,农牧交错带草原亚区相对稳定,整体来看,典型草原亚区的水源涵养量最大,燕山丘陵山地水源保护亚区的涵养能力最高。主要原因在于工程区水源涵养能力易受降雨、气温以及植被覆盖度等因子影响,浑善达克沙地亚区与科尔沁沙地亚区的植被覆盖状况改善显著提升了其水源涵养能力,农牧交错带草原亚区和晋北山地丘陵亚区的水源涵养能力下降主要归因于降雨量减少,而荒漠草原亚区的涵养能力明显受到气候与植被的双重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涵养功能 域水量平衡 时空变化 域差异 京津风沙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绸之路经济带上区域生态安全评价研究——以祁连山冰川与水涵养生态功能区为例 被引量:9
5
作者 张强 杜志成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69-173,214,共6页
生态安全是丝绸之路经济建设的基础和根本,尤其是中国西部生态环境脆弱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其生态建设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重点。针对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的脆性特征,构建了"安全状态-脆性作用-脆性控制"... 生态安全是丝绸之路经济建设的基础和根本,尤其是中国西部生态环境脆弱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其生态建设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重点。针对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的脆性特征,构建了"安全状态-脆性作用-脆性控制"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生态安全评价中层次较多、维度复杂和动态变化的特点,利用可拓综合分析方法,建立能够反映安全状态和趋势的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模型;在GIS技术支持下,利用研究区域地图数据和统计数据,采用信息图谱方法生成安全评价结果图谱,实现区域生态安全的可视化表示;最后,对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祁连山冰川与水涵养生态功能区生态安全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祁连山冰川与水涵养生态功能区的生态安全状态整体较好,但局部趋于有向不安全状态转变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拓分析 域生态安全 评价模型 祁连山冰川与涵养生态功能 地理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对海南中部山区水源涵养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张翠萍 姜佳 白杨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5期66-72,共7页
以海南中部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下称中部山区)为研究区域,基于In VEST模型,定量评价1998、2005和2013年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及空间变化特征,评价中部山区建设前后的水源涵养功能变化。结果表明:(1)研究区水源涵养量稳中趋降。1998、200... 以海南中部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下称中部山区)为研究区域,基于In VEST模型,定量评价1998、2005和2013年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及空间变化特征,评价中部山区建设前后的水源涵养功能变化。结果表明:(1)研究区水源涵养量稳中趋降。1998、2005、2013年中部山区水源涵养总量分别为56.93亿、59.68亿、56.25亿m^3。从流域看,昌化江流域贡献了最高的水源涵养量,其次为万泉河流域。(2)通过多年的保护建设,中部山区调节洪水作用增强。1998、2005、2013年中部山区总产水量分别为97.3亿、97.6亿、93.5亿m^3。纵观3个年度中部山区的产水量,在2013年丰水年产水量较低,在1998、2005年平水年产水量较高,较好地起到了调节洪水的作用。从各流域情况看,昌化江流域贡献了最高的产水量,其次为万泉河流域。从时空分布来看,产水量由东向西逐步降低。(3)海南中部山区自2005年开始进行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以来,天然林面积逐渐增加,生态系统防洪调水的功能大为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VEST模型 水源涵养 重点生态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三峡库区水源涵养重要功能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时空演变特征 被引量:17
7
作者 齐静 袁兴中 +1 位作者 刘红 邓伟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5年第3期256-260,266,F0003,共7页
[目的]揭示重庆市三峡库区水源涵养重要功能区2000—2010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时空演变特征,为其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在RS和GIS技术支撑下,选择生物多样性维持、土壤保持、水源涵养和碳固定4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建立... [目的]揭示重庆市三峡库区水源涵养重要功能区2000—2010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时空演变特征,为其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在RS和GIS技术支撑下,选择生物多样性维持、土壤保持、水源涵养和碳固定4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建立评估模型。[结果](1)10a间,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高等级面积增加了386.14km2;(2)各单项服务功能中,水源涵养功能高等级面积增加了4 016.4km2,土壤保持功能高、较高和中等级面积分别增加了516.2km2,2 825.9km2和2 493.8km2;(3)空间分布显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较好的区域主要集中于开县北部、巫山县北部,奉节县南部以及长江干流支流两岸和区内植被覆盖较好的山脊(呈带状分布);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较差的区域主要分布于长寿、垫江、梁平地势较平缓地区和开县、云阳、奉节、巫山地势陡峭、地质灾害多发地区。[结论]研究区内生物多样性维持功能、水源涵养功能10a间总体呈上升趋势,土壤保持功能、固碳功能总体较差,但两者呈上升趋势,好转区域主要集中于季节性水位淹没形成新生湿地的长江干流沿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三峡库 水源涵养重要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时空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源涵养型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 被引量:15
8
作者 杜世勋 刘海江 +3 位作者 张梦莹 王亚璐 刘雪佳 刘军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4349-4361,共13页
为评估“十二五”以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政策的阶段性实施效果,以水源涵养类型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为对象,基于水量平衡法,利用2011年和2019年土地覆被数据,并结合气象数据,分析了水源涵养型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2011年和2019年... 为评估“十二五”以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政策的阶段性实施效果,以水源涵养类型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为对象,基于水量平衡法,利用2011年和2019年土地覆被数据,并结合气象数据,分析了水源涵养型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2011年和2019年水源涵养功能、生态系统面积、生态系统质量状况及其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自2011年转移支付政策实施以来:1)全国水源涵养型重点生态功能区内的水源涵养能力呈现从西北部到东南部逐渐增加的空间分布趋势,2019年全国水源涵养型重点生态功能区水源涵养能力较2011年显著增加。2)全国水源涵养型重点生态功能区森林面积有所增加,湿地得到有效恢复。3)全国水源涵养重点生态功能区内生态系统质量提高,平均植被覆盖度有所增加,呈现东北部及中南部高,西北部低的分布趋势。总体来看,转移支付政策的实施对全国水源涵养重点生态功能区森林、草地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的提升发挥了积极作用,基本上达到了转移支付政策预期的阶段性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 转移支付 水源涵养 生态系统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承德市水源涵养区绿色畜牧业发展现状调研 被引量:2
9
作者 杨学颖 张洪伟 +3 位作者 张新竹 杜治广 贾艳超 郭建军 《中国畜牧业》 2024年第16期79-80,共2页
承德水源涵养区作为环首都绿色经济圈、生态功能区的重要屏障,畜牧业绿色发展对水源涵养区生态保护有重要意义。为掌握承德水源涵养区畜牧业绿色发展现状,2023年8~9月,调研组成员先后对承德市各县区(市)规模养殖场2022年8月~2023年7月... 承德水源涵养区作为环首都绿色经济圈、生态功能区的重要屏障,畜牧业绿色发展对水源涵养区生态保护有重要意义。为掌握承德水源涵养区畜牧业绿色发展现状,2023年8~9月,调研组成员先后对承德市各县区(市)规模养殖场2022年8月~2023年7月畜禽养殖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首都绿色经济圈 水源涵养 调研组成员 生态功能 生态保护 畜禽养殖 规模养殖场 畜牧业发展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地区人工林凋落物及表层土壤水源涵养功能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显松 姚健 +2 位作者 薛建辉 吴永波 刘成刚 《林业科技开发》 2010年第4期32-35,共4页
以贵州省溶岩区4种人工林(桤木林、杜仲林、刺槐林、滇柏林)为对象,对其凋落物及表层土壤的水源涵养功能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4种人工林凋落物储量的大小顺序为桤木林>杜仲林>刺槐林>滇柏林,凋落物持水量呈现桤木林>... 以贵州省溶岩区4种人工林(桤木林、杜仲林、刺槐林、滇柏林)为对象,对其凋落物及表层土壤的水源涵养功能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4种人工林凋落物储量的大小顺序为桤木林>杜仲林>刺槐林>滇柏林,凋落物持水量呈现桤木林>杜仲林>刺槐林>滇柏林。凋落物持水量与浸泡时间的关系符合指数函数模型,凋落物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的关系符合幂函数模型。人工林土壤持水量的大小关系为桤木林>杜仲林>刺槐林>滇柏林。凋落物饱和含水时相对自由水面蒸发率桤木林为68.12%,刺槐林为76.84%,杜仲林为73.70%,滇柏林为80.41%。在环境一致条件下,滇柏林与其他3种人工林相比凋落物水分损失较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林 凋落物 表层土壤 水源涵养功能 溶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生态功能区森林水源涵养功能的经济价值估算 被引量:19
11
作者 刘晓清 张振文 +1 位作者 沈炳岗 王亚萍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77-180,共4页
从水源涵养功能的角度,利用影子工程法和市场价值法等,估算了2010年秦岭生态功能区水源涵养的经济价值。结果得出,2010年秦岭生态功能区现有水源涵养功能总价值为3.17×1010元,相当于安康市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GDP),比商洛市2010年... 从水源涵养功能的角度,利用影子工程法和市场价值法等,估算了2010年秦岭生态功能区水源涵养的经济价值。结果得出,2010年秦岭生态功能区现有水源涵养功能总价值为3.17×1010元,相当于安康市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GDP),比商洛市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高出5.70×109元。纵向比较,2010年秦岭水源涵养价值比2002年高出8.80×109元,平均每年增长近1.00×109元,在水源涵养方面功能改善是显著的。目前生态功能经济价值仅为一种潜在价值,为此提出通过加快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生态补偿机制,实现水源涵养功能经济价值向现实经济价值的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生态功能 水源涵养 经济价值 生态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江流域水源涵养功能的关键生态修复区识别与植被优化配置 被引量:3
12
作者 白淑英 吴梦坷 于烨婷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3-128,共6页
[目的]识别汉江流域水源涵养关键生态修复区,进行植被优化配置和生态修复效果的验证,为生态修复工程实施范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主要利用InVEST模型,估算2020年水源涵养量,通过水源涵养功能强弱识别关键生态修复区,将水源涵养弱功能... [目的]识别汉江流域水源涵养关键生态修复区,进行植被优化配置和生态修复效果的验证,为生态修复工程实施范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主要利用InVEST模型,估算2020年水源涵养量,通过水源涵养功能强弱识别关键生态修复区,将水源涵养弱功能区内有林地、灌木林、草地、未利用地和25°坡以上的耕地区域作为修复区,对修复区进行林地适宜性评价,依据林地适宜性评价结果完成各土地覆盖类型之间的优化配置,模拟完成配置后修复区的水源涵养功能,并与配置前进行比较。[结果]植被优化配置后,修复区产水量降低了6.97%,水源涵养总量提高了14.96%。[结论]汉江流域通过植被优化配置手段提升水源涵养功能具有一定的潜力,未来应在水源涵养功能的基础上同时考虑其他生态服务功能,进行汉江流域修复区识别,以便采取更全面的修复措施来解决汉江流域的生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涵养功能 InVEST模型 生态修复识别 植被优化配置 汉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雨区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土壤物理性质及水源涵养功能差异 被引量:4
13
作者 危炳忠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17年第2期105-109,共5页
以酸雨区4年生、15年生和32年生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的土壤物理性质及土壤水源涵养功能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的土壤容重与土壤空隙度差异明显,幼龄林与成熟林的土壤通气性和透水性均比中龄... 以酸雨区4年生、15年生和32年生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的土壤物理性质及土壤水源涵养功能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的土壤容重与土壤空隙度差异明显,幼龄林与成熟林的土壤通气性和透水性均比中龄林强;杉木人工林土壤水分及持水能力表现为:幼龄林>成熟林>中龄林;土壤容重、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和土壤毛管孔隙度等指标与土壤水源涵养功能具有较明显的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土壤物理性质 水源涵养功能 酸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陇山林区森林水源涵养功能及其价值初探 被引量:3
14
作者 庞玉飞 《甘肃林业》 2014年第3期32-33,共2页
一、基本情况 小陇山林区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我国秦岭山脉西段,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是兼有我国南北气候特点的典型天然次生林区,嘉陵江、渭河上中游地区重要水源涵养林区,为甘肃东南部工农业生产的生态屏障,生态区位十分重要。经... 一、基本情况 小陇山林区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我国秦岭山脉西段,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是兼有我国南北气候特点的典型天然次生林区,嘉陵江、渭河上中游地区重要水源涵养林区,为甘肃东南部工农业生产的生态屏障,生态区位十分重要。经营总面积82.9万公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涵养功能 小陇山林 甘肃东南部 价值 森林 生态 工农业生产 秦岭山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水源涵养型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状况变化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海菊 韦锋 李嘉力 《绿色科技》 2020年第2期1-3,共3页
利用2010年、2018年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项目土地利用类型数据,采用生态功能指数、生态结构指数和生态胁迫指数综合反映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状况,分析了2010-2018年广西水源涵养型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状况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广西水源涵... 利用2010年、2018年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项目土地利用类型数据,采用生态功能指数、生态结构指数和生态胁迫指数综合反映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状况,分析了2010-2018年广西水源涵养型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状况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广西水源涵养型重点生态功能区林地覆盖率明显提升,生态状况改善。其中疏林地及其他林地向有林地、灌木林地转变是水源涵养指数提升的主要原因,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等措施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状况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点生态功能 水源涵养 生态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水源涵养区界定 被引量:21
16
作者 王国庆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5-65,共1页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9省区,流域面积79.5万km^(2)。黄河流域以全国2%的水资源量支撑了全国近9%的人口、13%的粮食产量和25%的煤炭资源;水资源是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刚性约束。变化环境下黄河花园口站2...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9省区,流域面积79.5万km^(2)。黄河流域以全国2%的水资源量支撑了全国近9%的人口、13%的粮食产量和25%的煤炭资源;水资源是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刚性约束。变化环境下黄河花园口站2000年以来实测径流量较前期减少35%,水资源短缺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根据2021年10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黄河流她和高质纲要》,将构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一带五区多点”空间布局,其中,“五区”是指以三江源、秦岭、祁连山、六盘山、若尔盖等重点生态功能区为主的水源涵养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涵养 黄河花园口 实测径流量 重点生态功能 水资源短缺 水资源量 刚性约束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状况变化 被引量:23
17
作者 吴丹 邹长新 高吉喜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03-707,共5页
重点生态功能区对于保障国家和地方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生态状况为指标,通过生态功能指数、生态结构指数和生态胁迫指数分析2000—2010年我国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状况变化态势。结果表明,水源涵养型重点生态功能区中,大小兴安岭... 重点生态功能区对于保障国家和地方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生态状况为指标,通过生态功能指数、生态结构指数和生态胁迫指数分析2000—2010年我国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状况变化态势。结果表明,水源涵养型重点生态功能区中,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功能区、阿尔泰山地森林草原生态功能区和南岭山地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生态状况表现为转差态势,其余5个区的生态状况表现为转好态势;水土保持型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状况均有所好转,特别是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防风固沙型重点生态功能区中,呼伦贝尔草原草甸生态功能区和阿尔金草原荒漠化防治区生态状况表现为转好态势,其余4个功能区的生态状况表现为转差态势;生物多样性维护型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状况均有所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点生态功能 水源涵养 水土保持 防风固沙 生物多样性维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平茫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被引量:8
18
作者 魏长源 《林业调查规划》 2019年第5期101-104,137,共5页
根据《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1721-2008),对茫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按6项11个指标进行测算和评估。结果表明:茫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为93391.46万元/a,其中核心区单... 根据《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1721-2008),对茫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按6项11个指标进行测算和评估。结果表明:茫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为93391.46万元/a,其中核心区单位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最高,实验区最小;各项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从大到小排序为涵养水源、保育土壤、生物多样性保护、固碳释氧、净化大气环境、积累营养物质;各种森林类型的生态服务功能比重从大到小依次为阔叶林、竹林、马尾松林、灌木林等,基本与其面积比例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 评估规范 森林类型 涵养水源 功能 茫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北太行山石灰岩区不同植被类型水保功能综述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启慎 《河南林业科技》 1995年第4期9-12,共4页
豫北太行山石灰岩区不同植被类型水保功能综述刘启慎(河南省林业科学研究所)1实验区的概况实验区选自河南省辉县市高庄乡,该区属太行山低山丘陵区,介于北纬35°25',东径113°35'之间,海拔250-500m,... 豫北太行山石灰岩区不同植被类型水保功能综述刘启慎(河南省林业科学研究所)1实验区的概况实验区选自河南省辉县市高庄乡,该区属太行山低山丘陵区,介于北纬35°25',东径113°35'之间,海拔250-500m,年平均气温14℃,年均降水量640.4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石灰岩 植被类型 功能综述 侧柏林 涵养水源效益 土壤物理性状 土壤抗蚀性 野皂荚 枯落物 降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水源绿化树的功能与应用
20
作者 周丽 《北方果树》 2014年第6期51-52,共2页
城市水源是指主城区以城市取水井及水处理等制水生产为主的水源保护地域.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水源保护地已经从人们印象中的边远郊区,变成了城市中心区,城市水源绿化也从水源涵养林向城市景观发展,在突出体现涵养水源、... 城市水源是指主城区以城市取水井及水处理等制水生产为主的水源保护地域.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水源保护地已经从人们印象中的边远郊区,变成了城市中心区,城市水源绿化也从水源涵养林向城市景观发展,在突出体现涵养水源、保护水质的同时,逐步向景观化、功能化发展.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和对生活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城市水源环境同样影响着周围居住的人群.本文就城市水源绿化树木及其功能性作用加以阐述,并对树木配置及植物多样性方面提出相应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水源 功能化发展 绿化树木 应用 水源保护 生活环境 城市中心 水源涵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