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指标综合指数的灾害性天气过程预评估方案 被引量:8
1
作者 周月华 郭广芬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7-93,共7页
通过分析给出了一种基于多指标综合指数的灾害性天气过程预评估方案,提出预估应包含对灾害性天气过程本身程度预估和灾害影响预估两个部分。通过建立综合指数来描述灾害性天气过程本身的程度,利用历史和实时气象资料对综合指数进行计算... 通过分析给出了一种基于多指标综合指数的灾害性天气过程预评估方案,提出预估应包含对灾害性天气过程本身程度预估和灾害影响预估两个部分。通过建立综合指数来描述灾害性天气过程本身的程度,利用历史和实时气象资料对综合指数进行计算,分别对灾害性天气过程进行历史分析和实时监测;通过列表法,对收集的历史和实时灾害影响资料进行解析,综合指数中组合要素的差异,可用于分析灾害的不同特征;最后利用历史统计情景、相似指数年份类比和中短期预报等三种方案,对灾害性天气进程和影响发展程度进行预估。并以湖北省2008年初持续低温雨雪冰冻过程为例进行具体说明,此次过程综合指数值位居历史第二位,约70年一遇,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10亿元,是1951年以来冬季损失最大的一次气象灾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指数 预评估 低温雨雪冰冻过程 类比法 情景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林冰冻分布及气候特征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唐熠 蒋运志 赵祖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11064-11066,共3页
对桂林1957~2008年13个气象观测站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进行了分类研究,概括了冰冻出现的频率及其在时间和地理上的分布规律,分析总结了冰冻天气的地形、年代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世纪70年代后,冰冻日的发生呈下降趋势,随年分布也随之减... 对桂林1957~2008年13个气象观测站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进行了分类研究,概括了冰冻出现的频率及其在时间和地理上的分布规律,分析总结了冰冻天气的地形、年代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世纪70年代后,冰冻日的发生呈下降趋势,随年分布也随之减少;桂林冰冻日的时间和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冻 冰冻过程 时空分布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通河上游径流演变及驱动因素定量分析 被引量:17
3
作者 白雁翎 王芳 刘扬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3-110,167,共9页
近60年来,位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祁连山区的大通河上游气温、降水和潜在蒸散发均显著增加,同时在冰川消融50%、冻土退化、源头797km2沼泽退化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年径流深以6.0mm/(10a)趋势增长;基流分割表明,径流突变以来基流总量和占比... 近60年来,位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祁连山区的大通河上游气温、降水和潜在蒸散发均显著增加,同时在冰川消融50%、冻土退化、源头797km2沼泽退化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年径流深以6.0mm/(10a)趋势增长;基流分割表明,径流突变以来基流总量和占比均增加,8月基流量由谷值转变为峰值,汛后和枯水期基流显著增加;采用基于Budyko假设的气候弹性系数法对径流增量进行驱动因素定量分析,径流突变之后相对于基准期而言,年径流深变化+33.6mm,其中降水影响+18.3mm,潜在蒸散发变化影响-3.0mm,冰川融化对径流增量的影响至多为+10.0mm,剩余项+8.3mm为冻土退化和误差项的综合影响。由于各要素影响机制、持续时间各不相同,未来水文情势尚不明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祁连山区 大通河 冰冻圈水文过程 气候变化 径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