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冯氏系列喜剧的“京味儿幽默”
1
作者 代树林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66-67,共2页
在中国电影史上,冯小刚可谓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导演,他虽然不是科班出身,却在中国电影市场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缔造了一个又一个电影票房神话。冯氏系列电影取得成功的因素很多,既有成功的市场定位、商业运作,也有文本的准确定位、演... 在中国电影史上,冯小刚可谓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导演,他虽然不是科班出身,却在中国电影市场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缔造了一个又一个电影票房神话。冯氏系列电影取得成功的因素很多,既有成功的市场定位、商业运作,也有文本的准确定位、演员的精彩演绎,但角色语言所体现的"京味儿幽默"也是冯氏系列喜剧影片的金字招牌,本文对这一语言特色进行了解读,分析"京味儿幽默"的内涵、成因及其表现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味儿幽默” 冯氏系列喜剧 内涵 成因 表现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私人订制》与受众喜剧审美趣味的错位
2
作者 于洋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9-81,共3页
《私人订制》一片,作为"冯氏喜剧"近几年的典型代表,充分体现了其独特的喜剧表现手法和传递的文化价值观。但从受众的喜剧审美趣味角度分析,该片因其在喜剧性上的缺失和真实性上的匮乏而无法具有更深层次的批判现实意味和价... 《私人订制》一片,作为"冯氏喜剧"近几年的典型代表,充分体现了其独特的喜剧表现手法和传递的文化价值观。但从受众的喜剧审美趣味角度分析,该片因其在喜剧性上的缺失和真实性上的匮乏而无法具有更深层次的批判现实意味和价值。一部经典影片除了带来票房收益的经济价值,于观众而言更重要的离不开艺术作品的超越性品质,这也是《私人订制》一片值得我们深思的地方。本文立足于该片与受众喜剧审美趣味的错位,探究其内容缺失,并思考"冯氏喜剧"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氏喜剧 《私人订制》 喜剧审美趣味 喜剧 真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都市爱情题材向科幻叙事的转向:从《非诚勿扰3》中的后人类主义视角说起
3
作者 岳文立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42,共5页
2024新年之际,曾经以风格独特的“冯氏喜剧”在内地开创“贺岁档”与“贺岁片”概念的导演冯小刚携新作《非诚勿扰3》(2023)回归,率先开启了2024年春节档的激烈竞争。从商业表现来看,《非诚勿扰》系列有着较为辉煌的“前史”。
关键词 《非诚勿扰》 导演冯小刚 贺岁档 非诚勿扰 贺岁片 后人类主义 冯氏喜剧 春节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私人订制》引发的人文思考
4
作者 秦杰 胡凡刚 《电影评介》 2014年第9期24-25,共2页
《私人订制》一经上映就引起人们的广泛热议,许多影评人苛刻的认为影片是旧瓶装新酒,糊弄观众.但他们只看到了影片对于故事完整性的欠缺,没有客观的认识到对于现实批判的内涵.《私人订制》在迎合市场,娱乐大众的基础上,对当代社会所出... 《私人订制》一经上映就引起人们的广泛热议,许多影评人苛刻的认为影片是旧瓶装新酒,糊弄观众.但他们只看到了影片对于故事完整性的欠缺,没有客观的认识到对于现实批判的内涵.《私人订制》在迎合市场,娱乐大众的基础上,对当代社会所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披露和反思,在嬉笑怒骂之余表现出充满温情的人文情怀,体现了冯小刚在表达艺术诉求与迎合市场之间做出的探索与尝试,显示出冯导作为电影人的努力与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情怀 冯氏喜剧 冯小刚 影片 私人 人文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笑里乾坤:《我不是潘金莲》的传达策略
5
作者 苏喜庆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5-77,共3页
冯氏喜剧在幽默讽刺中传达着直视现实的力量。在《我不是潘金莲》中,冯小刚导演将美术方圆构图引入光影视界,呈现出了山水意境与影视主题的巧妙结合,实现了美学形式与剧本内容的有效融合。在方圆进退之间呈现着中国的国情、世情和人情,... 冯氏喜剧在幽默讽刺中传达着直视现实的力量。在《我不是潘金莲》中,冯小刚导演将美术方圆构图引入光影视界,呈现出了山水意境与影视主题的巧妙结合,实现了美学形式与剧本内容的有效融合。在方圆进退之间呈现着中国的国情、世情和人情,传递着对朗朗乾坤天地正气的思考。同时,故事将人伦、人治与法治的社会科层化反观呈现在观众面前,笑中有象,笑中有料,实现了喜剧电影娱乐化与厚重度的最佳承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氏喜剧 方圆构图 艺术策略 社会科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