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形式抽象的哲学与人生意境的哲学——论冯友兰哲学及其方法论的内在张力 被引量:12
1
作者 郭齐勇 《中州学刊》 CSSCI 1998年第3期68-75,共8页
形式抽象的哲学与人生意境的哲学———论冯友兰哲学及其方法论的内在张力郭齐勇冯友兰先生的哲学代表作《新理学》等“贞元六书”的杰出贡献、价值及其在20世纪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地位,自不待言①。本文试图从另一个侧面,探讨冯先... 形式抽象的哲学与人生意境的哲学———论冯友兰哲学及其方法论的内在张力郭齐勇冯友兰先生的哲学代表作《新理学》等“贞元六书”的杰出贡献、价值及其在20世纪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地位,自不待言①。本文试图从另一个侧面,探讨冯先生重建中国传统哲学过程中的内在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理学》 《贞元六书》 冯友兰哲学 形上学 方法论 《新原人》 中国哲学 《朱子语类》 熊十力 义理之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冯友兰哲学与中医之关系 被引量:4
2
作者 徐仪明 《湖湘论坛》 2011年第2期69-74,共6页
作为中国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医曾为冯友兰所关注,他没有停留在一般性的评判层面上,而是将其作为形上学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确定了中医理论的哲学性质,为中医哲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冯友兰哲学 中医 形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冯友兰的新统─—兼论冯友兰哲学的归属问题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晓平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63-68,共6页
评冯友兰的新统─—兼论冯友兰哲学的归属问题陈晓平(武汉大学哲学系)冯友兰先生在《新原道》中把自己的形而上学体系称为“新统”。在笔者看来,这一名称也适合于冯先生的整个哲学体系。本文就是在这后一种意义上使用“新统”一词的... 评冯友兰的新统─—兼论冯友兰哲学的归属问题陈晓平(武汉大学哲学系)冯友兰先生在《新原道》中把自己的形而上学体系称为“新统”。在笔者看来,这一名称也适合于冯先生的整个哲学体系。本文就是在这后一种意义上使用“新统”一词的。本文力求阐明冯友兰的新统的内在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理学 冯友兰哲学 负的方法 中国哲学 道家 道中庸 极高明 负方法 儒家 正的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在冯友兰哲学思想中的地位
4
作者 冷天吉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5期5-8,共4页
冯友兰先生在建构自己的哲学体系时,曾大量论述了科学与哲学的关系。冯先生这方面的思想可分为三个时期:二十年代,冯先生认为科学与哲学是一个互动关系;三四十年代,冯先生在二者关系上有割裂二者的倾向;八十年代,冯先生在马克思... 冯友兰先生在建构自己的哲学体系时,曾大量论述了科学与哲学的关系。冯先生这方面的思想可分为三个时期:二十年代,冯先生认为科学与哲学是一个互动关系;三四十年代,冯先生在二者关系上有割裂二者的倾向;八十年代,冯先生在马克思主义的水平上,强调二者的互动统一。冯先生关于科学与哲学关系的论述实际上是走了一条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认识路线。它表明冯先生的思想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更新前进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友兰 冯友兰哲学 科学观 科学与哲学 互动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冯友兰哲学的非理性倾向
5
作者 陈喜荣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4期71-73,共3页
冯友兰的新理学是建立在严密的逻辑推理基础上的哲学体系,依靠逻辑推理,这一哲学体系形成过程中获取的是必然的可靠的知识。但这一哲学体系既号称"新"理学,必然又有归纳方面的知识,即增加的知识,本文意从冯友兰关于归纳... 冯友兰的新理学是建立在严密的逻辑推理基础上的哲学体系,依靠逻辑推理,这一哲学体系形成过程中获取的是必然的可靠的知识。但这一哲学体系既号称"新"理学,必然又有归纳方面的知识,即增加的知识,本文意从冯友兰关于归纳方面的知识──即作者对哲学定义、哲学方法、哲学终极目的观点方面探求作者思想的内涵,结果表明,其新理学带有浓厚的非理性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友兰哲学 非理性倾向 新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冯友兰哲学论著简述 被引量:1
6
作者 李茂京 《社会科学(甘肃)》 1988年第4期23-26,22,共5页
冯友兰先生是属于本世纪在中国能够提出自己哲学体系的少数哲学家当中的一位。在从事学术活动近七十年的时间中,他一直艰辛耕耘,著述丰富,在国内外学术界都具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 冯友兰哲学 论著 哲学体系 学术活动 哲学 学术界 国内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适与冯友兰哲学史史观之比较
7
作者 李清扬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1997年第3期23-25,共3页
中国哲学史学史同中国哲学史一样源远流长。早在《庄子·天下篇》中就有关于哲学思想的论述。其后,《荀子·非十二子》、司马谈《论六家要旨》、《淮南子·要略》、黄宗羲《宋元学案》、《明儒学案》以至谢无量的《中国哲... 中国哲学史学史同中国哲学史一样源远流长。早在《庄子·天下篇》中就有关于哲学思想的论述。其后,《荀子·非十二子》、司马谈《论六家要旨》、《淮南子·要略》、黄宗羲《宋元学案》、《明儒学案》以至谢无量的《中国哲学史》都对中国哲学史的产生、发展及演变过程有不同程度的研究。但它们都是学术思想史、哲学史仍同政治史、文化史、经济史等柔杂在一起。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 冯友兰哲学 胡适 哲学思想 哲学体系 西方哲学 史料 历史家 哲学 学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冯友兰论共相
8
作者 田文军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88年第4期79-83,共5页
【正】 在中国近代哲学史上,冯友兰在其六十多年的学术生涯中,以五百万字的浩繁著述确立了自己哲学家、哲学史家的双重身份和地位.他不仅因继胡适之后博采西学方法,撰写出第一部完整的《中国哲学史》而名闻遐迩;而且由于'上接程(颐)... 【正】 在中国近代哲学史上,冯友兰在其六十多年的学术生涯中,以五百万字的浩繁著述确立了自己哲学家、哲学史家的双重身份和地位.他不仅因继胡适之后博采西学方法,撰写出第一部完整的《中国哲学史》而名闻遐迩;而且由于'上接程(颐)朱(熹)理学,并与西方新实在论相贯通,构筑了富于思辨性的独特思想体系''新理学'而蜚声海内外.冯氏的'新理学'四十年代问世以后,即'引起国内思想界许多批评,讨论,辩难、思考.'解放后,'新理学'的客观唯心主义更是受到了激烈批评.但是人们过去对'新理学'的批评并没有升华到辩证否定、扬弃的层次.'新理学'讨论的哲学问题反映了什么时代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友兰哲学 新理学 共相 类事物 中国近代哲学 四十年代 太极 哲学问题 哲学史家 西方新实在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