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冯其庸先生访谈录 被引量:2
1
作者 郑铁生 《曹雪芹研究》 2013年第1期112-126,共15页
郑铁生:冯先生,首先感谢您抽出时间接受我们的访谈。您的《瓜饭楼丛稿》三十三卷出版了。这套丛书凝聚了您一生的心血,记录了您的心路历程,铺垫了您的学术造诣,体大精深,无论对学术界、出版界,还是对红学研究领域都是一件大事。我想请... 郑铁生:冯先生,首先感谢您抽出时间接受我们的访谈。您的《瓜饭楼丛稿》三十三卷出版了。这套丛书凝聚了您一生的心血,记录了您的心路历程,铺垫了您的学术造诣,体大精深,无论对学术界、出版界,还是对红学研究领域都是一件大事。我想请您先简单介绍一下这套丛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其庸先生 庚辰本 甲戌 五庆 豪宴 乌进孝 评点派 红学研究 顾平旦 脂砚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文养气 金石立骨——冯其庸先生的书法艺术
2
作者 谢孜菡 《大学书法》 2023年第5期28-33,共6页
冯其庸先生作为当代红学研究的领军人物,其在该领域的贡献一直为人们所熟知,然而在红学研究之余,其对书画艺术也投以极大的热忱。冯先生对书画艺术尤其是书法艺术有着自身独到的见解,其书法艺术主要以“二王”为根基,后博采众家之长,取... 冯其庸先生作为当代红学研究的领军人物,其在该领域的贡献一直为人们所熟知,然而在红学研究之余,其对书画艺术也投以极大的热忱。冯先生对书画艺术尤其是书法艺术有着自身独到的见解,其书法艺术主要以“二王”为根基,后博采众家之长,取碑学之自然天趣为己用,从而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本文通过对其作品的具体分析,从三个方面阐释冯先生书画艺术的特色,铭记冯先生在文艺史上做出的卓越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画艺术 冯其庸先生 先生 碑学 红学研究 文艺史 博采众家 艺术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人气蟠天 万虑净无尘——记冯其庸先生
3
作者 王运天 《大学书法》 2023年第5期23-27,共5页
宽堂冯其庸教授知识面宽博,又能书善画,属高人,今岁百岁冥诞,无尽之怀念,归诸大造。我是家父京簠公于1979年领进明两庐,首次拜谒王瑗仲讳蘧常教授,1982年暑期又由沪上晋人世伯大人邓云乡教授邀我同去北京,在恭王府《红楼梦学刊》所在地... 宽堂冯其庸教授知识面宽博,又能书善画,属高人,今岁百岁冥诞,无尽之怀念,归诸大造。我是家父京簠公于1979年领进明两庐,首次拜谒王瑗仲讳蘧常教授,1982年暑期又由沪上晋人世伯大人邓云乡教授邀我同去北京,在恭王府《红楼梦学刊》所在地拜识宽堂冯其庸教授。冯教授大名早已名倾天下,在未识荆前,我一直以为他是很老很老的老先生,见他就像吾父年龄(吾父肖狗,他肖猪),非常诧异。冯教授十分健谈,十分和蔼,给我的印象极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其庸先生 恭王府 拜谒 大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其庸先生的文物情怀--有感于《瓜饭楼藏文物录》面世
4
作者 吕启祥 《曹雪芹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78-181,共4页
近日收到冯其庸先生的《瓜饭楼藏文物录》上下两册,即《瓜饭楼外集》之第一、二卷。拿起这沉甸甸的精装图录,心中既觉欣慰,又不免伤感。欣慰的是先生虽则已离世两年多了,他的著述仍旧如愿出版,商务印书馆不愧名社,人走并不茶凉,始终以... 近日收到冯其庸先生的《瓜饭楼藏文物录》上下两册,即《瓜饭楼外集》之第一、二卷。拿起这沉甸甸的精装图录,心中既觉欣慰,又不免伤感。欣慰的是先生虽则已离世两年多了,他的著述仍旧如愿出版,商务印书馆不愧名社,人走并不茶凉,始终以学术艺文为重;伤感的是几十年来先生每出一书必郑重签名相赠,今不复再获亲笔签名,此生亦不可能再得了。冯夫人夏老师念旧,我虽一再说应呈各方行家,她还是执着地把书寄来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夫人 冯其庸先生 亲笔签名 商务印书馆 文物 艺文 伤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冯其庸的红学贡献与书法成就
5
作者 张庆善 《大学书法》 2023年第5期18-22,共5页
李一兄说《大学书法》杂志拟作“冯其庸专题”,希望我写一篇文章,谈谈冯其庸先生的红学贡献与书法,我虽然对书法没有研究,但写冯其庸先生的纪念文章则是责无旁贷的,更何况明年2月就是冯其庸先生百年诞辰,《大学书法》杂志的“冯其庸专... 李一兄说《大学书法》杂志拟作“冯其庸专题”,希望我写一篇文章,谈谈冯其庸先生的红学贡献与书法,我虽然对书法没有研究,但写冯其庸先生的纪念文章则是责无旁贷的,更何况明年2月就是冯其庸先生百年诞辰,《大学书法》杂志的“冯其庸专题”无疑是对冯老百年诞辰最好的纪念。说起冯其庸先生,人们就会想到《红楼梦》和红学。的确,冯其庸先生以《红楼梦》研究名世,他在红学的各个领域多有建树,他不仅著述等身、学富五车,而且对中国红楼梦学会的建立、对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和《红楼梦学刊》的创建都付出了毕生的心血。毫无疑问,冯其庸先生是新时期红学最主要的推动者,是当代最具影响力、最有代表性的红学大家,是新时期红学第一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其庸先生 中国红楼梦学会 《红楼梦》研究 中国艺术研究院 大学书法 百年诞辰 纪念文章 红楼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趋”与“徐趋”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士升 《贵州文史丛刊》 1987年第2期150-152,共3页
《贵州文史丛刊》一九八六年第四期发表了空华同志《“入而徐趋”新解》一文。文章认为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一书中释“趋”为“快步走”,冯其庸先生在《历代文选》中把“徐趋”释为“慢慢地向前跑”,都不正确。因为“既是跑又怎能徐... 《贵州文史丛刊》一九八六年第四期发表了空华同志《“入而徐趋”新解》一文。文章认为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一书中释“趋”为“快步走”,冯其庸先生在《历代文选》中把“徐趋”释为“慢慢地向前跑”,都不正确。因为“既是跑又怎能徐呢?”“岂不自相矛盾?”空华同志认为,“趋”是“古代下对上、卑对尊、幼对长的一种恭敬”,“本身是礼节”。而且描写了“趋”的形象—“行而张足曰趋”,“张,大也。”“‘行而张足,就是举步前先端正姿势,然后一步一步抬起脚来走,以表示恭敬,不能走成碎步,更不能紧,不能快。”冯其庸先生把“徐趋”解释成“慢慢地向前跑”,确实不妥。因为“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其庸先生 空华 《古代汉语》 贵州文史丛刊 快步走 王力先生 一九 玉藻 于王 礼记·曲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入而徐趋”新解 被引量:1
7
作者 空华 《贵州文史丛刊》 1986年第4期74-,共1页
《战国策·触詟见赵太后》一文中“入而徐趋”的“趋”字,旧多释为“快步走”,解放后的注家选本仍因旧说。如多次再版的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该篇该条注释:“徐,慢慢地。趋,快步走。当时臣见君,按礼当快步走,只因触詟脚上有毛... 《战国策·触詟见赵太后》一文中“入而徐趋”的“趋”字,旧多释为“快步走”,解放后的注家选本仍因旧说。如多次再版的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该篇该条注释:“徐,慢慢地。趋,快步走。当时臣见君,按礼当快步走,只因触詟脚上有毛病,所以只能徐趋,其实只不过作出‘趋’的姿势罢了。”(《古代汉语》上册第一分册117页注)中国人民大学冯其庸先生主编的《历史文选》上册该条注释为:“徐趋,慢慢地往前跑。当时,臣见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步走 《古代汉语》 冯其庸先生 中国人民大学 注家 时臣 战国纵横家书 王力先生 文中 徐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皋草堂主人”新考 被引量:1
8
作者 顾斌 《曹雪芹研究》 2012年第2期25-36,共12页
本文全面梳理了前辈学者对曹寅《东皋草堂记》中"吾兄"的研究成果,同时结合新发现的"东皋草堂图"题识等相关材料,详细论证了《东皋草堂记》中的"吾兄"(即"东皋草堂主人")既不是丰润曹,也不是... 本文全面梳理了前辈学者对曹寅《东皋草堂记》中"吾兄"的研究成果,同时结合新发现的"东皋草堂图"题识等相关材料,详细论证了《东皋草堂记》中的"吾兄"(即"东皋草堂主人")既不是丰润曹,也不是曹寅的"鸿舒表兄"甘国基,而是"殷六表兄"曹殷六。同时对曹殷六其人做了简要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皋草堂 杨中讷 卓尔堪 楝亭集 《全唐诗》 周汝昌先生 彭定求 汪绎 太平乐 冯其庸先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墨丹青如椽笔 江山代有才人出
9
作者 冯幽若 《大学书法》 2023年第5期13-17,共5页
2023年元旦前夕,中国艺术研究院原书法研究室主任李一先生联系我,缘由是《大学书法》杂志今年拟做“冯其庸先生专题”,希望我能写篇有关冯先生与书法之缘的纪念文章。那段时间正逢我在归纳整理、登记编目父亲留下的诸多古籍和书法碑帖,... 2023年元旦前夕,中国艺术研究院原书法研究室主任李一先生联系我,缘由是《大学书法》杂志今年拟做“冯其庸先生专题”,希望我能写篇有关冯先生与书法之缘的纪念文章。那段时间正逢我在归纳整理、登记编目父亲留下的诸多古籍和书法碑帖,那些古籍和旧法帖因为时间的沉淀和多次的迁徙,泛黄的纸张已经变得或绵薄或枯脆,经不起任何些微不仔细地翻阅,似乎每一次的翻阅都会抖落下纸张上的纤维,让它们的寿命再打折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书法 中国艺术研究院 冯其庸先生 纪念文章 先生 水墨丹青 法帖 如椽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书自叙
10
作者 冯其庸 《大学书法》 2023年第5期4-11,I0001,F0003,F0004,共11页
冯其庸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红学家,对红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治学余暇,先生在书画方面也倾注了巨大的热情和精力,在书画创作、理论和鉴赏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先生的书法从欧体入手,曾师从著名书法家王蘧常,并受到了沈尹默、白蕉等... 冯其庸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红学家,对红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治学余暇,先生在书画方面也倾注了巨大的热情和精力,在书画创作、理论和鉴赏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先生的书法从欧体入手,曾师从著名书法家王蘧常,并受到了沈尹默、白蕉等人的深刻影响。先生书法以行书见长,在追摹“二王”书法洒脱纵逸的同时,又兼顾碑派书法的质朴凝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法面貌。鉴于冯其庸先生在书法艺术、理论方面取得的成绩,本刊特邀请中国艺术研究院李一先生筹措时代名师专题,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蘧常 冯其庸先生 中国艺术研究院 书画创作 沈尹默 书法艺术 白蕉 碑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曹学”、“红学”路何方——第二期“西山曹学雅集”述要
11
作者 位灵芝 顾斌 《曹雪芹研究》 2013年第2期208-211,2,共5页
"西山曹学雅集"是我会为在京城的新老红学家、文化学者提供的一个学术交流平台,以轻松、自由的形式,研讨学术焦点问题,老一代学人思想得以传递,新一代学者得以滋养,以此激荡曹、红学界氛围,引导清新学术风气。继2013年春节会... "西山曹学雅集"是我会为在京城的新老红学家、文化学者提供的一个学术交流平台,以轻松、自由的形式,研讨学术焦点问题,老一代学人思想得以传递,新一代学者得以滋养,以此激荡曹、红学界氛围,引导清新学术风气。继2013年春节会心阁团拜以来,我会于2013年5月8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其庸先生 吕启祥 蔡义江 红学研究 红学界 创作思想 重曹 学会秘书处 赵大年 作者生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编后语
12
作者 编辑部 《曹雪芹研究》 2013年第1期230-230,共1页
真理是相对的,没有颠扑不破的绝对,只有无限接近的可能。人类的天职就是不断地探索真理。所以,自由的学术空气,是既鼓励人说可能,也鼓励人说不可能。可能与不可能之间的探讨、争论、确认、推翻、重构,是接近真理的必经之路。为了给中国... 真理是相对的,没有颠扑不破的绝对,只有无限接近的可能。人类的天职就是不断地探索真理。所以,自由的学术空气,是既鼓励人说可能,也鼓励人说不可能。可能与不可能之间的探讨、争论、确认、推翻、重构,是接近真理的必经之路。为了给中国学术界真正带来清新之风,本刊自2013年始,将有以下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后语 题壁诗 冯其庸先生 思想交锋 人说 上海昆剧团 办刊特色 红学界 蔡义江 贾宝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纪念曹雪芹诞辰30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曹雪芹纪念馆召开
13
作者 编辑部 《曹雪芹研究》 2015年第4期158 2-,共2页
2015年10月30日下午,由北京市海淀区政府、北京曹雪芹学会、北京曹雪芹文化发展基金会联合主办的"第六届曹雪芹文化艺术节·纪念曹雪芹诞辰30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植物园曹雪芹纪念馆举行。学界、政界、商界、书画界、演... 2015年10月30日下午,由北京市海淀区政府、北京曹雪芹学会、北京曹雪芹文化发展基金会联合主办的"第六届曹雪芹文化艺术节·纪念曹雪芹诞辰30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植物园曹雪芹纪念馆举行。学界、政界、商界、书画界、演艺界等各界嘉宾出席了大会。未能莅临大会的冯其庸先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年纪念 海淀区政府 冯其庸先生 文化艺术节 北京植物园 发展基金会 书画界 副部长 资料集 文化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剖裂玄微——读《蘧草法帖》
14
作者 朱晓光 《大学书法》 2020年第6期29-33,共5页
"中夜不能寐,起读《太史公书》,至《孟子传赞》,抚然自语曰:‘利,诚乱之始也,上下交争,国将奈何?’不觉涕泗交颐。无可告语,遂作此简与弟,知老人心苦也。"这是《蘧草法帖》中瑗仲老人写给冯其庸先生的众多信中的一封,我反复拜... "中夜不能寐,起读《太史公书》,至《孟子传赞》,抚然自语曰:‘利,诚乱之始也,上下交争,国将奈何?’不觉涕泗交颐。无可告语,遂作此简与弟,知老人心苦也。"这是《蘧草法帖》中瑗仲老人写给冯其庸先生的众多信中的一封,我反复拜读,亦不停感慨,想起今日今时之状,每次读来泪眼婆娑,良久未能平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其庸先生 法帖 蘧草 瑗仲 孟子传 婆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