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陇东地区不同冬绿肥翻压对夏玉米产量和土壤水分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李利利 《农业科技通讯》 2018年第7期93-96,共4页
2013-2015年通过对陇东旱塬区实施不同冬绿肥-夏玉米2季轮作体系试验栽培,探讨不同冬绿肥对玉米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二月兰和冬油菜在越冬期死亡,返春后无地上部生物量,小黑麦生物产出量鲜干重显著高于毛叶苕子。小黑麦处理的玉米籽... 2013-2015年通过对陇东旱塬区实施不同冬绿肥-夏玉米2季轮作体系试验栽培,探讨不同冬绿肥对玉米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二月兰和冬油菜在越冬期死亡,返春后无地上部生物量,小黑麦生物产出量鲜干重显著高于毛叶苕子。小黑麦处理的玉米籽粒产量显著低于对照,两年平均减产2 604.3 kg/hm^2,而毛叶苕子处理玉米产量显著高于对照,两年分别增产279.8 kg/hm^2和309.3 kg/hm^2。上一年秋季降水少,玉米播前毛苕子和小黑麦处理40 cm土层以下含水量显著低于对照(2014年),反之,则明显高于对照(2015年)。收获期0~100 cm各处理土壤含水量受当季降水影响较大,降雨量大年份(2014年),毛苕子和小黑麦处理40 cm以下土壤含水量较对照低,经过玉米生长消耗,显著低于对照(2015年)。冬绿肥-夏玉米轮作生育期内,0~20 cm、60~80 cm和80~100 cm土层含水量各处理动态变化一致,分别在玉米灌浆期、拔节期和播前最低,而20~60 cm土层,毛苕子和小黑麦处理的含水量在拔节期最低,而其余处理则在灌浆期最低。毛苕子适宜在陇东地区做冬绿肥翻压,有利于实现夏玉米灌浆需水期水分不亏缺和产量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绿肥-夏玉米 轮作 绿肥生物量 玉米产量 土壤水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