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不同施肥处理下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农田温室气体的排放
被引量:
17
1
作者
李晓密
伦小秀
+3 位作者
陈琪
李佳慧
闫前江
宋晓梅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91-596,共6页
本研究以北京地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农田为研究对象,运用静态箱法针对不同施肥措施进行了1年CO2、N2O和CH4交换通量的连续观测.与对照区相比,施肥促进了CO2的排放,并且CO2排放通量表现为尿素区>硝态氮肥区;小麦季灌溉也引起了CO2排...
本研究以北京地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农田为研究对象,运用静态箱法针对不同施肥措施进行了1年CO2、N2O和CH4交换通量的连续观测.与对照区相比,施肥促进了CO2的排放,并且CO2排放通量表现为尿素区>硝态氮肥区;小麦季灌溉也引起了CO2排放的增加;此外,气温和地表温度是影响CO2排放的重要影响因素.冬小麦-夏玉米轮作过程中,N2O的排放集中在玉米季,温度成为小麦季N2O排放的限制因子.氮肥的施加极大地促进了N2O的排放,且等量氮素的硝态氮肥对N2O排放的促进作用明显小于尿素.土壤湿度的骤然变化也是引起N2O排放增加的一个重要因素.由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知,pH、有机质、铵态氮、过氧化氢酶对N2O排放的贡献较大,是N2O排放的主要影响因子.施肥对所研究农田CH4交换通量没有显著影响,但研究区域的平均交换通量均为负值,表现为大气中CH4的一个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气体
施肥
影响因素
冬小麦
-
夏
玉米
轮作
农田
北京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非充分灌溉条件下农田水分转化SWAP模拟
被引量:
18
2
作者
冯绍元
马英
+1 位作者
霍再林
宋献方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0-68,共9页
非充分灌溉改变了农田水分转化过程,以往的研究较少讨论作物根系层以下的土壤水分转化动态及其对作物耗水的影响。该文在北京市典型农田开展了冬小麦-夏玉米非充分灌溉试验,在对SWAP模型率定与验证基础上,模拟分析了非充分灌溉农田耗水...
非充分灌溉改变了农田水分转化过程,以往的研究较少讨论作物根系层以下的土壤水分转化动态及其对作物耗水的影响。该文在北京市典型农田开展了冬小麦-夏玉米非充分灌溉试验,在对SWAP模型率定与验证基础上,模拟分析了非充分灌溉农田耗水规律与水分转化过程,并应用模型得到了研究区不同降水年型的最优非充分灌溉模式。结果表明:非充分灌溉的实施促使作物消耗大量土壤贮水,当降雨或灌溉量较小时,土壤水可占作物耗水量的46.1%;根区和储水区之间土壤水分交换明显,转化通量变化范围为-2.67~0.45mm/d,而储水区底部水分通量较小且无明显变化,根区土壤水分渗漏出现在灌溉或较大的降雨之后,储水区水分向上补给主要发生在作物需水关键期;与常规灌溉相比,最优非充分灌溉模式在丰水年、平水年和枯水年分别节水375、225和225mm,储水区底部深层水分渗漏量分别减少了89%、17%和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土壤水分
模型
非充分灌溉
冬小麦-夏玉米农田
水分转化
深层渗漏
SWAP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施肥处理下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农田温室气体的排放
被引量:
17
1
作者
李晓密
伦小秀
陈琪
李佳慧
闫前江
宋晓梅
机构
北京林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处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91-596,共6页
基金
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项目(20130430104)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YX2011-14)
+2 种基金
北京林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0121002207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51078034
51278051)资助
文摘
本研究以北京地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农田为研究对象,运用静态箱法针对不同施肥措施进行了1年CO2、N2O和CH4交换通量的连续观测.与对照区相比,施肥促进了CO2的排放,并且CO2排放通量表现为尿素区>硝态氮肥区;小麦季灌溉也引起了CO2排放的增加;此外,气温和地表温度是影响CO2排放的重要影响因素.冬小麦-夏玉米轮作过程中,N2O的排放集中在玉米季,温度成为小麦季N2O排放的限制因子.氮肥的施加极大地促进了N2O的排放,且等量氮素的硝态氮肥对N2O排放的促进作用明显小于尿素.土壤湿度的骤然变化也是引起N2O排放增加的一个重要因素.由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知,pH、有机质、铵态氮、过氧化氢酶对N2O排放的贡献较大,是N2O排放的主要影响因子.施肥对所研究农田CH4交换通量没有显著影响,但研究区域的平均交换通量均为负值,表现为大气中CH4的一个汇.
关键词
温室气体
施肥
影响因素
冬小麦
-
夏
玉米
轮作
农田
北京地区
Keywords
greenhouse gases, fertilizer, influencing factors, winter wheat
-
summer maize croprotation farmland, Beijing area.
分类号
X71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非充分灌溉条件下农田水分转化SWAP模拟
被引量:
18
2
作者
冯绍元
马英
霍再林
宋献方
机构
扬州大学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水问题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出处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0-68,共9页
基金
水利部行业公益项目(200901104)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2010CB428805)
江苏省水利动力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K100020)
文摘
非充分灌溉改变了农田水分转化过程,以往的研究较少讨论作物根系层以下的土壤水分转化动态及其对作物耗水的影响。该文在北京市典型农田开展了冬小麦-夏玉米非充分灌溉试验,在对SWAP模型率定与验证基础上,模拟分析了非充分灌溉农田耗水规律与水分转化过程,并应用模型得到了研究区不同降水年型的最优非充分灌溉模式。结果表明:非充分灌溉的实施促使作物消耗大量土壤贮水,当降雨或灌溉量较小时,土壤水可占作物耗水量的46.1%;根区和储水区之间土壤水分交换明显,转化通量变化范围为-2.67~0.45mm/d,而储水区底部水分通量较小且无明显变化,根区土壤水分渗漏出现在灌溉或较大的降雨之后,储水区水分向上补给主要发生在作物需水关键期;与常规灌溉相比,最优非充分灌溉模式在丰水年、平水年和枯水年分别节水375、225和225mm,储水区底部深层水分渗漏量分别减少了89%、17%和2%。
关键词
灌溉
土壤水分
模型
非充分灌溉
冬小麦-夏玉米农田
水分转化
深层渗漏
SWAP模型
Keywords
irrigation
soil moisture
models
deficit irrigation
winter wheat
-
summer corn rotation
water transformation
percolation
SWAP model
分类号
S271 [农业科学—农业水土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不同施肥处理下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农田温室气体的排放
李晓密
伦小秀
陈琪
李佳慧
闫前江
宋晓梅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非充分灌溉条件下农田水分转化SWAP模拟
冯绍元
马英
霍再林
宋献方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