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方地区冬小麦白粉病预测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李光泉 陈琦 +1 位作者 胡亚平 何火娇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9-51,55,共4页
由于南方地区冬小麦白粉病的预测是一项多因素的复杂工程,因而针对传统预测方法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灰色系统GM(1,1)理论和BP神经网络相结合的预测模型。灰色系统GM(1,1)模型理论建模方法简单,计算量小,而BP算法特别适合于对GM(1,1)... 由于南方地区冬小麦白粉病的预测是一项多因素的复杂工程,因而针对传统预测方法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灰色系统GM(1,1)理论和BP神经网络相结合的预测模型。灰色系统GM(1,1)模型理论建模方法简单,计算量小,而BP算法特别适合于对GM(1,1)模型进行残差修正,利用两者的结合可以建立较高精度的预测模型。利用该模型对南方某地区冬小麦白粉病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该模型准确有效,适用于该地区的冬小麦白粉病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白粉病 预测模型 灰色系统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纳米苯甲·吡唑醚菌酯水悬浮剂对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和对赤霉病、白粉病的防效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淑明 付玉亮 韩琳 《农业科技通讯》 2018年第8期128-130,共3页
为研究20%纳米苯甲·吡唑醚菌酯水悬浮剂对冬小麦农艺性状的影响和防治小麦白粉病、赤霉病的效果,以小麦品种石新633为试验品种在2017年进行田间试验,设置3种不同药量有效成分处理(60 g、90 g、120 g/hm2)进行研究,以确定药剂使用... 为研究20%纳米苯甲·吡唑醚菌酯水悬浮剂对冬小麦农艺性状的影响和防治小麦白粉病、赤霉病的效果,以小麦品种石新633为试验品种在2017年进行田间试验,设置3种不同药量有效成分处理(60 g、90 g、120 g/hm2)进行研究,以确定药剂使用量。结果表明,各药剂处理对小麦均不产生药害,防病效果显著,小麦成熟安全。各药剂处理对小麦病害的防效相当,差异不显著。与空白对照(CK)相比,60 g、90 g、120 g/hm2处理,小麦增产率分别为5.36%、5.63%、6.31%,对照药剂处理的增产率分别为3.94%、3.60%、3.67%、3.46%,均与CK差异显著。推荐20%纳米苯甲·吡唑醚菌酯水悬浮剂应用于小麦生产的最佳用药量为90 g/hm2喷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苯甲·吡唑醚菌酯 冬小麦白粉病 赤霉病 药效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