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影响东亚冬季气温的大气遥相关型的年代际变化特征
1
作者 罗敬 施宁 +1 位作者 周波涛 张东东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47-2263,共17页
基于1958/1959~2020/2021年冬季NCEP、JRA-55、ERA5三种再分析资料,本文在扣除线性趋势后,采用EOF、REOF、相关与偏回归等方法,揭示出影响东亚冬季气温主要模态的大气遥相关型,并对这些遥相关型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 基于1958/1959~2020/2021年冬季NCEP、JRA-55、ERA5三种再分析资料,本文在扣除线性趋势后,采用EOF、REOF、相关与偏回归等方法,揭示出影响东亚冬季气温主要模态的大气遥相关型,并对这些遥相关型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东亚冬季气温第一主成分(PC1)最相关的是斯堪的纳维亚遥相关型(SCA),与第二主成分(PC2)最相关的是东大西洋遥相关型(EA)。在年代际时间尺度上,SCA、EA型与东亚冬季气温PC1和PC2也存在着较好的对应关系。SCA型在1970s末期和2000s初期发生的位相变化对应着东亚冬季气温PC1的位相变化;EA型在1980s初期、1990s末期和2010s初期发生的位相变化大致对应着东亚冬季气温PC2的位相变化。但需指出的是,SCA指数与东亚冬季气温PC1之间的相关系数(R1)以及EA指数与东亚冬季气温PC2之间的相关系数(R2)却呈现出不同于SCA和EA自身位相的年代际变化特征。R1在1980s中期以前呈减弱特征,此后数值明显增大,表明SCA型对东亚冬季气温影响更显著。R1的年代际强弱变化与SCA型中位于俄罗斯西部的环流异常是否向东扩展有关,AMO在其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至于R2,它的年代际强弱变化也较明显,其大值时段主要为1970s、1980s和2000年后,这与EA型是否在东亚地区形成局地的经向偶极型环流异常有关,而与海温或海冰异常的关系并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冬季气温 大气遥相关 斯堪的纳维亚遥相关型(SCA) 东大西洋遥相关型(EA) 年代际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球遥相关对东南亚低纬高原冬季降水年际变化影响的研究
2
作者 徐铭阳 曹杰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11-1025,共15页
根据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提供的ERA5再分析资料、美国地质调查局与加州大学共同开发的气候灾害组融合站点(CHIRPS)月平均降水资料,以及全球降水气候项目提供的全球降水气候数据集(GPCP)月平均降水资料,利用统计诊断方法研究了... 根据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提供的ERA5再分析资料、美国地质调查局与加州大学共同开发的气候灾害组融合站点(CHIRPS)月平均降水资料,以及全球降水气候项目提供的全球降水气候数据集(GPCP)月平均降水资料,利用统计诊断方法研究了冬季环球遥相关(circumglobal teleconnection,CGT)对东南亚低纬高原地区同期降水年际变化的影响。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CGT呈现方差贡献大致相当的两个主要模态,垂直方向上呈现相当正压结构,水平方向上的四个异常中心分别为位于地中海附近和印度半岛附近的负异常中心,以及位于阿拉伯半岛附近和东南亚低纬高原附近的正异常中心。CGT第一模态与东南亚低纬高原冬季降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年际时间尺度上,当冬季CGT处于正位相时,欧洲西部、阿拉伯半岛西北部、阿拉伯海和东南亚低纬高原分别为异常“反气旋、气旋、反气旋、气旋”控制。异常气旋东侧的西南风将增加孟加拉湾和中国南海进入东南亚低纬高原的水汽输送,并在东南亚低纬高原地区辐合上升,最终促使东南亚低纬高原地区冬季降水偏多;反之,当冬季CGT处于负位相时,欧洲西部、阿拉伯半岛西北部、阿拉伯海和东南亚低纬高原为异常“气旋、反气旋、气旋、反气旋”控制。异常反气旋东侧的东北风减弱了由孟加拉湾和中国南海进入东南亚低纬高原的水汽,加之东南亚低纬高原处于异常辐散下沉区,最终导致东南亚低纬高原地区冬季降水偏少。东南亚低纬高原12月、1月和2月的降水与同期CGT之间也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联系两者的关键物理过程与整个冬季的一致。典型个例分析的结果进一步验证了相关分析所揭示的环球遥相关影响东南亚低纬高原冬季降水年际变化的关键物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球遥相关 东南亚低纬高原 冬季降水 年际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浅层土壤湿度时空分布及与气温和降水的相关性
3
作者 严啟蕾 高琳 +3 位作者 曹强 张芊 王萌 石兆鹏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16期104-109,共6页
选取安徽省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2020年12月至2021年11月浅层(20 cm土层)土壤相对湿度逐小时数据及土壤水分观测站附近国家气象站同期月累计降水量、月平均气温数据,探讨安徽省浅层土壤相对湿度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气温、降水的响应,以期... 选取安徽省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2020年12月至2021年11月浅层(20 cm土层)土壤相对湿度逐小时数据及土壤水分观测站附近国家气象站同期月累计降水量、月平均气温数据,探讨安徽省浅层土壤相对湿度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气温、降水的响应,以期为旱地作物种植、田间管理、产量评估及灾害预警提供数据支持。结果表明:2021年安徽省20 cm土层平均土壤相对湿度总体表现为南高北低,其中江淮之间西部的大别山区土壤相对湿度较其他地区偏高;3—11月各地区月平均土壤相对湿度波动较大,春季土壤相对湿度达到最大值,土壤相对湿度最小值淮北地区出现在6月、江淮之间与江南地区均出现在9月;各地区土壤相对湿度与降水量成正相关关系,与气温成负相关关系。安徽省20 cm土层土壤相对湿度受到地形、降水、气温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相对湿度 20 cm土层 时空分布 气温 降水 相关 安徽省 2021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地区植被覆盖变化及其与降水和气温的相关性 被引量:29
4
作者 韦振锋 任志远 +1 位作者 张翀 梁瑞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83-289,共7页
基于1982—2006年半月最大化合成GIMMS—NDVI、降水和气温数据,利用线性回归、Sen+Mann—Kendall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中国西北地区植被变化及其与降水和气温相关的时空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1982—2006年,西北植被变化总体呈改善趋... 基于1982—2006年半月最大化合成GIMMS—NDVI、降水和气温数据,利用线性回归、Sen+Mann—Kendall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中国西北地区植被变化及其与降水和气温相关的时空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1982—2006年,西北植被变化总体呈改善趋势,增速约为3%/10a(p=0.19)。大部分地区植被变化呈增长态势,主要分布在地表水资源丰富地区;只有少数地区呈下降趋势,主要分布在一些荒漠干旱地区。(2)近25a西北的降水量变化波动性较大,总体变化呈较弱减少趋势;气温年际变化波动性相对较小,总体变化趋势为显著上升。(3)从9月到翌年2月,即秋季和冬季,植被变化与当月降水相关程度较强;从3—8月,即春季和夏季,植被对降水的响应存在一定的滞后。而植被与气温相关,只有1,3月和12月存在一个月滞后,其他月份都与当月气温相关程度较强。(4)在干旱地区,地表水资源缺乏,植被与降水呈正相关,与气温呈负相关;在地表水资源丰富地区,植被与降水呈负相关,与气温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NDVI 相关分析 降水 气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冬季气温的集合典型相关分析和预报 被引量:14
5
作者 陈小兰 吴洪宝 +1 位作者 丁留贯 贺晓霞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23-631,共9页
以欧亚大陆地面温度、北半球500 hPa高度、热带印度洋SST(sea surface temperature)以及北太平洋SST为预报因子,通过典型相关分析(canonical correlation analysis,简称CCA)建立预报关系,然后用集合典型相关分析预报(ensemble canonical... 以欧亚大陆地面温度、北半球500 hPa高度、热带印度洋SST(sea surface temperature)以及北太平洋SST为预报因子,通过典型相关分析(canonical correlation analysis,简称CCA)建立预报关系,然后用集合典型相关分析预报(ensemble canonical correlation prediction,简称ECC)方法预报中国冬季气温,并分析预报技巧及进行独立样本检验。结果表明,不同的预报因子对各个地区有不同的预报技巧,以欧亚大陆地面温度为预报因子预报技巧较高,而ECC模式对中国冬季气温有更好的预报能力,预报技巧高于任何一个单因子场的CCA预报;采用回归法的集合平均比简单的等权集合平均预报技巧更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冬季气温 集合预报 典型相关分析 等权集合 回归集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奇异值分解及其在北美陆地气温与我国降水遥相关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6
作者 魏凤英 曹鸿兴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74-182,共9页
从矩阵理论的奇异值分解(SVD)定理出发,详细地论述了有关数学原理及计算方法。作为SVD的一个应用,计算了北美陆地气温场与我国夏季降水场的奇异值分解,并对分离出的高相关区的可靠性及预报蕴示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北美陆... 从矩阵理论的奇异值分解(SVD)定理出发,详细地论述了有关数学原理及计算方法。作为SVD的一个应用,计算了北美陆地气温场与我国夏季降水场的奇异值分解,并对分离出的高相关区的可靠性及预报蕴示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北美陆地气温与我国夏季降水存在明显的线性相关,尤其是冬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阵理论 奇异值分解 陆地气温 降水 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海温遥相关的渤黄海冬季气温与海冰预测方法 被引量:4
7
作者 焦艳 曹丛华 +3 位作者 黎舸 袁本坤 姜雯斐 于清溪 《海洋预报》 2017年第1期19-24,共6页
选取渤黄海历史冰情和气温资料、全球海温资料,分析了1971—2015年渤黄海冬季气温和冰情的变化特征。基于遥相关分析法,选取影响渤黄海冬季气温的前期海温关键区,建立了渤黄海冬季气温和冰级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渤黄海气温和冰情具有... 选取渤黄海历史冰情和气温资料、全球海温资料,分析了1971—2015年渤黄海冬季气温和冰情的变化特征。基于遥相关分析法,选取影响渤黄海冬季气温的前期海温关键区,建立了渤黄海冬季气温和冰级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渤黄海气温和冰情具有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二者呈负相关关系;根据全球海温遥相关型,冰季前期的夏季海温对渤黄海冬季气温影响明显,海温关键区为赤道以北低纬度中东太平洋海域、北太平洋白令海西南海域、西南印度洋和澳大利亚东南沿岸海域。由此建立的预测模型与实际观测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黄海 海冰 冬季气温 海温 相关 多元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半球越赤道气流的年际变化特征及其与我国同期气温、降水的相关性 被引量:13
8
作者 雷小春 杨修群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7-135,共9页
利用NCEP/NCAR全球再分析资料分析了东半球冬、夏两季越赤道气流的年际变化特征,以及与中国160个站点同期气温、降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越赤道气流的年际变化夏季强于冬季,索马里急流并不显著影响到总量的变化,而冬季最强通道与总量变... 利用NCEP/NCAR全球再分析资料分析了东半球冬、夏两季越赤道气流的年际变化特征,以及与中国160个站点同期气温、降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越赤道气流的年际变化夏季强于冬季,索马里急流并不显著影响到总量的变化,而冬季最强通道与总量变化关系密切。夏季越赤道气流总量在1950年代后期和1970年代中期有两次剧增,并与冬季一样都在1994~1995年有一次剧减。东半球夏季越赤道气流与中国同期降水的相关性很小,但在1970年代突变前后的相关性明显不同,原因与东亚夏季风的关系密切。冬季越赤道气流与中国同期南北的气温的相关随着越赤道气流与不同地区海平面气压的相关性的不同而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赤道气流 年际变化 降水 气温 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热带SSTA与中国7月降水和气温的伴随相关型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吴洪宝 段安民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1998年第3期418-423,共6页
用伴随相关型(ACP)分析了中国7月降水和气温与全球热带SSTA的POP(主振荡型)间的关系,得到当两个典型的传播POP处在ElNino事件发展相位时中国夏季总体呈南北旱、中间涝的形势,其中江淮流域、华中、东北东部和... 用伴随相关型(ACP)分析了中国7月降水和气温与全球热带SSTA的POP(主振荡型)间的关系,得到当两个典型的传播POP处在ElNino事件发展相位时中国夏季总体呈南北旱、中间涝的形势,其中江淮流域、华中、东北东部和西北大部为降水正距平,华北、华南为负距平,降水偏多(少)时相应的气温偏低(高);当两个传播型的典型模态处于LaNina事件发展相位时情况则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表温度异常 伴随相关 降水 气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德县近10年来气温与降水的变化趋势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何玲 郭树栋 周华坤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8期15743-15744,15879,共3页
通过对甘德县1995~2004年10年来气温与降雨量的统计分析,探讨了甘德县气温和降雨量的变化趋势及二者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995~2004年平均气温逐渐升高,2003年达最高值,与1995年相比平均气温升高了1.30℃;历年降雨量变化规律不明显,在... 通过对甘德县1995~2004年10年来气温与降雨量的统计分析,探讨了甘德县气温和降雨量的变化趋势及二者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995~2004年平均气温逐渐升高,2003年达最高值,与1995年相比平均气温升高了1.30℃;历年降雨量变化规律不明显,在全年尺度上降雨量的变化与气温变化基本一致,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 降水 变化趋势 相关 甘德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5~2004年玛沁县气温与降水的变化趋势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贾顺斌 赵建中 周华坤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10960-10961,11037,共3页
通过对玛沁县1995~2004年气温与降雨量的统计分析,探讨了玛沁县气温和降雨量的变化趋势及二者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995~2004年玛沁县平均气温逐渐升高,2003年达到最高值,与1995年相比平均气温升高了1.21℃;历年降雨量变化规律不明显,... 通过对玛沁县1995~2004年气温与降雨量的统计分析,探讨了玛沁县气温和降雨量的变化趋势及二者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995~2004年玛沁县平均气温逐渐升高,2003年达到最高值,与1995年相比平均气温升高了1.21℃;历年降雨量变化规律不明显,在全年尺度上降雨量的变化与气温变化基本一致,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在月间或短期尺度上,气温对降雨量的时空分布影响不大,但在全年尺度上气温对降雨量的时空分布有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 降水 变化趋势 相关性分析 玛沁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冬季气温异常与北半球500hPa大气环流遥相关型的关系 被引量:14
12
作者 吴洪宝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1993年第2期115-119,共5页
分析Wallace等指出的冬季500hPa5个遥相关型与中国气温的关系得出:欧亚型和西太平洋型与我国东部地面气温同期相关显著;12月西太平洋型与1月中国东部气温非同期相关显著,可作为1月气温预报的依据。
关键词 大气环流 相关 气温 冬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南气温和降水变化时空相关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小燕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88-992,共5页
分析陕南气温和降水变化的空间分布特征和相关性。采用经验正交函数、时滞互相关分析法和奇异值分解法。1气温变化的空间分布场具有很强的典型性,降水变化的空间分布场典型性较弱;2陕南气温和降水变化相关性从东向西、从南向北递减;3气... 分析陕南气温和降水变化的空间分布特征和相关性。采用经验正交函数、时滞互相关分析法和奇异值分解法。1气温变化的空间分布场具有很强的典型性,降水变化的空间分布场典型性较弱;2陕南气温和降水变化相关性从东向西、从南向北递减;3气温和降水变化的时空间相关性很强。陕南气温和降水变化具有明显规律且两者具有很强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南 气温 降水 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江流域植被覆盖对气温和降水的时滞相关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小燕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68-270,317,共3页
对汉江流域主要类型植被覆盖变化及与主要气候要素的相关程度时滞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汉江流域植被覆盖具有相对一致性和差异性的特点。人类活动对植被覆盖变化影响较大。(2)NDVI与气温的相关程度较与降水强,农耕区植被对气温和降... 对汉江流域主要类型植被覆盖变化及与主要气候要素的相关程度时滞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汉江流域植被覆盖具有相对一致性和差异性的特点。人类活动对植被覆盖变化影响较大。(2)NDVI与气温的相关程度较与降水强,农耕区植被对气温和降水的依赖性较弱。(3)NDVI对气温和降水的滞后时间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江流域 NDVI 气温 降水 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刚察县1961~2006年气温与降水的变化趋势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贾顺斌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7期9405-9406,9421,共3页
对刚察县1961~2006年气温与降雨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旨在揭示刚察县气候变化的事实与规律。结果表明,46年间刚察县平均气温逐渐升高,2006年达到最高值,历年降雨量变化规律不明显,在同年各月间降雨量的变化与气温变化基本一致,从短期或... 对刚察县1961~2006年气温与降雨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旨在揭示刚察县气候变化的事实与规律。结果表明,46年间刚察县平均气温逐渐升高,2006年达到最高值,历年降雨量变化规律不明显,在同年各月间降雨量的变化与气温变化基本一致,从短期或长期来看,气温对降雨量的时空分布规律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察县 气温 降水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沈I型日光温室环境特性的研究Ⅲ——冬季温室气温、地温变化规律及其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何雨 须晖 +3 位作者 李天来 山口智治 赵淑梅 张凤丽 《农村实用工程技术(温室园艺)》 2005年第6期26-28,共3页
本试验在辽沈I型节能型日光温室番茄长季节生产条件下,对最寒冷的一月份的室内外气温及土壤温度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取得了温室内外气温及地表5cm处温度和热流量的实测资料,运用Matlab软件进行分析,得到了室内外气温与温室内土壤温度... 本试验在辽沈I型节能型日光温室番茄长季节生产条件下,对最寒冷的一月份的室内外气温及土壤温度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取得了温室内外气温及地表5cm处温度和热流量的实测资料,运用Matlab软件进行分析,得到了室内外气温与温室内土壤温度相互关系的数学模型,并计算出了冬季经土壤流失的热量,指出经土壤流失的热量是可观的,这对温室的温度管理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研究结果表明,在有作物的条件下,温室内气温与土温已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为进一步认识实际生产条件下的日光温室气候背景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沈Ⅰ型日光温室 变化规律 相关性研究 环境特性 冬季 地温 日光温室番茄 生产条件 土壤温度 土壤流失 室内外 实测资料 数学模型 相互关系 实用价值 理论指导 温度管理 研究结果 线性关系 室内气温 气候背景 长季节 节能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蓝旗植被覆盖度的年度动态及生长期气温降水量的相关性分析
17
作者 乌兰吐雅 高娃 +3 位作者 刘爱军 吉木色 乌兰 常书娟 《安徽农学通报》 2013年第1期20-21,24,共3页
为了掌握浑善达克沙地草原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动态以及与生长期降水量、气温的关系,以美国NASA官方网MODIS NDVI数据为数据源,用像元二分模型计算正蓝旗天然草原植被覆盖度,得到了时空动态变化规律。时间上植被盖度一直处于上下波动状态,... 为了掌握浑善达克沙地草原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动态以及与生长期降水量、气温的关系,以美国NASA官方网MODIS NDVI数据为数据源,用像元二分模型计算正蓝旗天然草原植被覆盖度,得到了时空动态变化规律。时间上植被盖度一直处于上下波动状态,最高值出现在2004年,植被盖度达47.7%,最低值出现在2009年,植被盖度为34.1%。12a的平均盖度为40.96%,变异系数为10.92%。空间上高覆盖度草地主要分布在上都高勒两侧和高格斯台郭勒、乃仁音高勒周围以及沙地里面湖泊周围。低覆盖度草地主要分布在西北部沙地和东部沙地,呈条状分布,其余大部分地区为中覆盖度草地。植被旺盛期植被覆盖度与植被生长期降水量呈正相关线性关系,关系显著(R=0.674,P=0.016)。植被旺盛期植被覆盖度与植被生长期平均气温呈负相关线性关系,关系显著(R=0.627,P=0.0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浑善达克沙地 植被覆盖度 年度动态 气温与降水 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源地区冬季降水年代际变化特征及相关物理机制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腾 孙博 +2 位作者 王会军 多典洛珠 卓永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863-1875,共13页
本文主要利用1961/1962~2017/2018年CN05.1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研究三江源地区(以下简称三江源)冬季降水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相关物理机制。结果表明:三江源冬季降水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经历了一次由少到多的年代际增多。三江源冬... 本文主要利用1961/1962~2017/2018年CN05.1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研究三江源地区(以下简称三江源)冬季降水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相关物理机制。结果表明:三江源冬季降水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经历了一次由少到多的年代际增多。三江源冬季降水的年代际变化受乌拉尔山上空异常低压和贝加尔湖—中国东北部上空异常高压影响,与中高纬北大西洋海气相互作用有关。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中高纬北大西洋海温增暖可以导致海表面上空上升运动异常,对流活动增强,激发向东传播的大气环流波列,引起乌拉尔山上空的异常低压和贝加尔湖—中国东北部上空的异常高压。在异常低压与异常高压的影响下,极锋急流南移加强,引起三江源高空辐散,对流活动增强,导致三江源冬季降水增多;另一方面,贝加尔湖—中国东北部上空异常高压还可以通过引起三江源上空异常东风,引起三江源水汽通量辐合异常,导致冬季降水增多。此外,印度洋海温异常可能通过影响南支槽强度变化,进一步调制三江源冬季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 冬季降水 年代际变化 大气遥相关 海温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区域站与国家站观测的气温、降水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汪文烈 韦玮 马林 《浙江农业科学》 2018年第9期1622-1625,1628,共5页
基于铜陵地区2个国家气象观测站和25个区域自动气象观测站2006—2015年的逐日气温、降水资料,应用相关性分析、α检验等方法,对国家站与各区域站气温和降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铜陵地区区域站的年均气温变化趋势较国家站更为平... 基于铜陵地区2个国家气象观测站和25个区域自动气象观测站2006—2015年的逐日气温、降水资料,应用相关性分析、α检验等方法,对国家站与各区域站气温和降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铜陵地区区域站的年均气温变化趋势较国家站更为平缓,区域单站与国家站的年平均气温相关度极高,全部显著相关,与铜陵站相关的站点约占86%,而与枞阳站相关的站点则仅有14%。区域站与国家站之间,夏、冬季节气温相关度较高,而春、秋季节却相关不显著。区域站的年均降水量略偏少,与国家站之间的年均降水相关性极为显著,且优于铜陵、枞阳本站与区域站之间的相关度。但国家站与各区域单站的年平均降水相关性却并不显著。另外,国家站与区域站、各区域单站之间的暴雨日数相关性普遍不显著。区域站季平均降水量偏少,其中春季、冬季变化尤为明显,与国家站之间的季际降水相关性极为显著,其中,以夏季相关度为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陵地区 气温 降水 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温和降水变化对甘肃河西春小麦产量的影响及应对
20
作者 张婷 李强 +3 位作者 褚超 许海芳 王煜迪 闫一丹 《园艺与种苗》 CAS 2024年第2期97-99,共3页
[目的]了解春小麦生长期间气象因子的变化趋势,以及气候变化对春小麦产量的影响。[方法]利用张掖市1993—2021年气象观测资料、春小麦产量观测资料等,分析甘肃河西气候变化对春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近29年中春小麦生长期气温升高、降... [目的]了解春小麦生长期间气象因子的变化趋势,以及气候变化对春小麦产量的影响。[方法]利用张掖市1993—2021年气象观测资料、春小麦产量观测资料等,分析甘肃河西气候变化对春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近29年中春小麦生长期气温升高、降水量减少,春小麦千粒重下降、理论产量趋于增多;春小麦生育期3—7月平均气温与理论产量为不明显的正相关,降水量则与千粒重和理论产量为负相关,因此气温特高或特低时春小麦均不能获得高产,气温稳定、降水量正常或略偏少是其理论产量达到丰收的必要条件。[结论]要加强气候分析论证,趋利避害,科学种植,以提高气候变化应对能力,达到春小麦稳产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 降水 春小麦产量 变化特征 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