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冬季不同常绿植物对于大气PM2.5浓度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 1
-
-
作者
杨静慧
庞志蕊
黄晗达
张桂霞
张霞
卢云慧
-
机构
天津农学院园艺园林学院
天津农学院农村污水处理技术研发中心
天津绿茵景观生态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
出处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19-22,共4页
-
基金
天津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项目"彩叶树优良品种繁殖
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201502100)
+2 种基金
天津市科委项目"北方蓝莓适栽品种选育和耐盐
碱诱变育种及标准化生产"(16YFZCNC00750)
天津市科委项目"天津盐碱地与水环境生物修复植物材料研发及应用平台建设"(15PTSYJC00130)
-
文摘
为了解北方冬季常绿植物栽植方式和方位与PM2.5吸附之间的关系,指导园林中常绿植物的配置,减少北方冬季重雾霾期的污染,对天津城建大学校园内4种常绿植物、2种栽植类型周围和群落内的PM2.5消减情况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1)常绿植物群落周围的PM2.5的浓度主要取决于大气中PM2.5的浓度。(2)在重度雾霾的天气下,常绿植物有一定的降PM2.5能力,且植物各方位PM2.5浓度有明显的差异,两者高度相关。(3)片植的砂地柏、白皮松、大叶黄杨的内部中间的PM2.5浓度最低,植株上方的PM2.5浓度最高;大叶黄杨南部、北部边缘的也较低(仅次于群落内中部)。列植北部近地面的浓度最高,植株内部、行列的中间、株高1/2处的PM2.5浓度最低。(4)列植和片植的植物栽植方位与PM2.5的浓度呈高度相关,相关系数分别大于0.9和0.8。建议在树林内建立活动区或在片植常绿树木的南侧配置。
-
关键词
冬季常绿植物
PM2.5
吸附
-
Keywords
evergreen plants in winter
PM2.5
adsorption
-
分类号
X17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