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层螺旋CT冠脉成像技术检测冠脉硬化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
作者 曹东平 彭应心 +1 位作者 刘永欣 康铁朵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9期3357-3359,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检测冠状动脉硬化的程度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初步评估其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对本院临床诊断或疑诊为冠心病并行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检查的56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其中的年龄、性别、吸烟、血压...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检测冠状动脉硬化的程度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初步评估其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对本院临床诊断或疑诊为冠心病并行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检查的56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其中的年龄、性别、吸烟、血压、血脂、血糖及危险因素的多少与冠脉狭窄程度的关系。对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进行定量Gensini评分。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方法分析。比较组间临床症状、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狭窄程度。分析患者的并存疾病、冠心病类型、临床症状、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危险因素及其与病变支数和部位的关系。结果:合并糖尿病组患者冠脉狭窄≥90%的有13例(54.2%),而非糖尿病组为12例(37.5%),两者差异有显著性(χ2=11.723,P<0.01),且合并糖尿病组多支病变所占比例最大(共16例,占47.1%),而非糖尿病组单支病变最多(共16例,占66.7%),两者差异有显著性(χ2=13.190,P<0.01)。冠心病合并高血压、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吸烟、饮酒等危险因素与冠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本研究显示高血压、血浆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吸烟、饮酒等危险因素与冠脉狭窄程度有相关性。合并高胆固醇血症的患者以双支病变为主(共29例,占63.0%),而胆固醇正常组则以单支病变为主(共7例,占70.0%),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χ2=6.923,P<0.05)。结论:冠状动脉硬化的程度及单支病变、多支病变、左主干病变、前降支病变、右冠状动脉病变的比例与危险因素的数量有关(P<0.05)。多层螺旋CT冠脉成像技术的综合利用可观察冠状动脉钙化及狭窄情况,为临床诊断和评价冠心病危险度分层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多层螺旋CT冠脉成像技术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远期随访评估:二维超声与冠状动脉造影对照观察 被引量:12
2
作者 陆颖 吴琳 +3 位作者 刘芳 胡喜红 梁雪村 马晓静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10年第6期430-435,共6页
目的探讨体表十二导联心电图(ECG)、二维经胸超声心动图(2DE)、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技术(MDCT)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在川崎病(KD)严重冠状动脉病变远期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至2010年9月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 目的探讨体表十二导联心电图(ECG)、二维经胸超声心动图(2DE)、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技术(MDCT)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在川崎病(KD)严重冠状动脉病变远期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至2010年9月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随访的15例KD并发严重冠状动脉病变(美国冠状动脉分级Ⅲ~Ⅴ级)患儿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案以及ECG、2DE、MDCT和CAG检查结果。结果 15例KD患儿进入分析,KD发病年龄为5个月至13.5岁,平均(4.8±1.1)岁;病程3~64个月,平均(17.4±13.0)个月。2例主诉反复心绞痛发作,2例表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其余患儿无明显临床症状。ECG检查发现异常Q波及ST-T波改变3例;MDCT与CAG检查结果显示,在单支、两支和三支冠状动脉中发生巨大瘤样病变的患儿分别为5例、5例和3例;6例合并远端冠状动脉瘤;2例可见冠状动脉瘤内血栓形成,但未形成狭窄;4例存在冠状动脉严重梗阻性病变,其中右冠状动脉合并左回旋支完全闭塞1例,右冠状动脉合并左前降支严重狭窄2例,右回旋支完全闭塞1例。冠状动脉病变Ⅲ级1例,Ⅳ级10例,Ⅴ级4例。与MDCT、CAG结果对照,2DE诊断完全符合率为46.7%(7/15例),其中遗漏诊断远端冠状动脉瘤6例,冠状动脉严重狭窄和(或)闭塞4例,冠状动脉内附壁血栓1例。结论对于2DE诊断为严重冠状动脉病变的KD患儿,应予以进一步MDCT或CAG检查以了解冠状动脉病变全貌,为治疗策略的制定提供更多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冠状动脉病变 儿童 随访 超声心动图 冠脉成像技术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