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麝香通心滴丸改善冠脉微栓塞猪心功能及机制探讨 被引量:1
1
作者 彭晟 白玉鹏 胡立群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50-254,I0041,共6页
目的 分析麝香通心滴丸对冠脉微栓塞心肌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 选用巴马小型猪1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SHAM组,n=6)、冠脉微栓塞模型组(CME组,n=6)、麝香通心滴丸干预组(SXTXDW组,n=6)。检测各组在不同时间,血清肌钙蛋... 目的 分析麝香通心滴丸对冠脉微栓塞心肌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 选用巴马小型猪1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SHAM组,n=6)、冠脉微栓塞模型组(CME组,n=6)、麝香通心滴丸干预组(SXTXDW组,n=6)。检测各组在不同时间,血清肌钙蛋白(TNI)、B型脑钠肽(BNP)、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及合成酶(NOS)、内皮素(ET-1)水平,心肌病理学,以及左心导管检查测定左心室收缩末压力(LVESP),左心室舒张末压力(LVED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心肌局部活动异常情况。结果 与SHAM组比较,CME组血清ET-1水平上升、NO、NOS水平下调(P<0.05),心肌组织可见明显微梗死灶、炎性细胞浸润;LVEDP明显升高,LVEF下降,前壁出现明显的局部活动减弱。与CME组比较,SXTXDW组血清ET-1表达水平下降、NO、NOS水平一定程度恢复(P<0.05),心肌组织梗死灶、炎性细胞浸润减轻,左心室功能改善(P<0.05)。结论 麝香通心滴丸可改善冠脉微栓塞心肌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改善内皮功能、促进微血管修复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麝香通心滴丸 冠脉微栓塞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托普利通过抑制氧化应激损伤和减轻炎症反应对冠脉微栓塞大鼠发挥心肌保护作用 被引量:7
2
作者 霍艳萍 焦安德 +1 位作者 刘玉梅 张孝丽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614-1619,共6页
目的:探讨卡托普利(captopril,CAP)对冠脉微栓塞(coronary microembolization,CME)诱导的大鼠心肌氧化应激损伤和炎症反应的逆转作用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通过钳夹大鼠动脉和注入血栓微粒建立CME大鼠模型,实验分组为对照组、CME组和CME... 目的:探讨卡托普利(captopril,CAP)对冠脉微栓塞(coronary microembolization,CME)诱导的大鼠心肌氧化应激损伤和炎症反应的逆转作用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通过钳夹大鼠动脉和注入血栓微粒建立CME大鼠模型,实验分组为对照组、CME组和CME+卡托普利组,每组6只大鼠。收集各组心肌组织,HE染色分析心肌结构改变和炎症反应程度;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免疫荧光检测cleaved caspase-3荧光强度;Western blot检测cleaved caspase-3和Bax蛋白表达水平;酶标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过氧化氢酶活性;DHE荧光染色检测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生成水平。结果: CAP减少CME大鼠的心肌结构改变( P <0.05)、炎症细胞浸润( P <0.01)和凋亡心肌细胞数量( P <0.01),降低cleaved caspase-3和Bax表达水平及ROS生成水平( P <0.01),增强抗氧化标志物SOD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 P <0.01)。结论: CAP可能通过抵抗氧化应激和减轻炎症反应减轻CME诱导的心肌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托普利 炎症反应 氧化应激 细胞凋亡 冠脉微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法建立大鼠冠状动脉微栓塞模型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振国 李雪峰 +5 位作者 朱淑珍 朱岩 张淑琴 赵俊男 周净 王莹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38-342,共5页
目的:探讨自体血栓颗粒经右颈总动脉介入法建立大鼠冠状动脉微栓塞模型。方法: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24 h组(n=10)、模型30 d组(n=10)、假手术组(n=10)、空白组(n=6)。模型24 h组、模型30 d组用介入法将0.5 m L大鼠自身血栓颗粒... 目的:探讨自体血栓颗粒经右颈总动脉介入法建立大鼠冠状动脉微栓塞模型。方法: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24 h组(n=10)、模型30 d组(n=10)、假手术组(n=10)、空白组(n=6)。模型24 h组、模型30 d组用介入法将0.5 m L大鼠自身血栓颗粒注入其主动脉根部,制成冠状动脉微栓塞模型。模型24 h组和模型30 d组分别在造模术24 h后、30 d后采血并处死大鼠,假手术组和空白组在30 d后处死大鼠。摘取心脏,取左心室前壁、心尖部切片,经HE染色、马休黄猩红蓝染色、苏木素碱性复红苦味酸染色计数栓塞的冠状微动脉阳性数量、缺血心肌的面积。结果:HE染色显示模型24 h组[(47.23±6.20)%]、模型30 d组[(62.88±15.68)%]被栓塞的阳性微动脉数量明显高于假手术组[(6.75±5.23)%,P<0.008];马休黄猩红蓝染色显示模型24 h组[(46.20±10.41)%]、模型30 d组[(55.30±16.34)%]被栓塞的阳性微动脉数量明显高于假手术组[(8.13±8.80)%,P<0.008];苏木素碱性复红苦味酸染色显示模型24 h组[(2.46±1.41)%]、模型30 d组[(6.52±2.22)%]染色阳性缺血面积明显高于假手术组[(0.05±0.02)%,P<0.017]。结论:介入法将大鼠自身血栓颗粒注入其冠状动脉内可以建立稳定、可靠、经济的冠状动脉微栓塞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法 大鼠 冠脉微栓塞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