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和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与射频导管消融术后心房颤动复发的相关性研究
1
作者 李晓乐 谢丽响 +4 位作者 王思怡 陈文苏 李承宗 王子硕 胡春峰 《中国循环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66-673,共8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冠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FAI)和甘油三酯-葡萄糖(TyG)指数与射频导管消融术(RFCA)后心房颤动(房颤)复发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2023年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成功行RFCA的348例房颤患者,定量测量冠脉周围FAI,...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冠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FAI)和甘油三酯-葡萄糖(TyG)指数与射频导管消融术(RFCA)后心房颤动(房颤)复发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2023年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成功行RFCA的348例房颤患者,定量测量冠脉周围FAI,计算TyG指数。根据TyG指数三分位数将患者分3组:T_(1)组(TyG指数<8.45,n=114);T_(2)组(8.45≤TyG指数≤8.93,n=114);T_(3)组(TyG指数>8.93,n=120)。采用线性回归分析评估TyG指数与冠脉三大分支近端FAI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冠脉周围FAI及TyG指数与RFCA术后房颤复发的关系,并绘制限制性立方样条(RCS)图,通过相加交互作用及中介分析探究冠脉周围FAI在TyG指数与RFCA术后房颤复发关系中的作用。通过亚组分析探索TyG指数对不同类型房颤患者术后房颤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线性回归分析校正混杂因素后,TyG指数每增加1个单位,左回旋支(LCX)-FAI增加5.389 HU(95%CI:3.874~6.904,P<0.001)。经过术后1年的随访,最终确诊房颤复发患者90例,复发率为25.86%。RCS分析显示,LCX-FAI及TyG指数与RFCA术后房颤复发之间均不存在显著非线性关系(P_(non-linear)=0.378,P_(non-linear)=0.469)。TyG指数>9.08且LCX-FAI>-83.65 HU的患者术后房颤复发率约为TyG指数≤9.08且LCX-FAI≤-83.65 HU患者的57.737倍(OR=57.737,95%CI:23.755~155.656,P<0.001)。TyG指数和LCX-FAI存在相加交互作用:相对超危险度比(RERI)为50.901(95%CI:0.215~101.587),归因比(AP)为0.882(95%CI:0.769~0.994),交互作用指数(S)为9.713(95%CI:3.380~27.910)。中介分析表明,LCX-FAI介导了TyG指数与房颤复发相关性的22%。亚组分析发现,房颤类型与TyG指数在复发风险上不存在相乘交互作用(P_(interaction)=0.562)。结论:房颤患者TyG指数与LCX-FAI呈正相关,TyG指数>9.08且LCX-FAI>-83.65 HU的患者RFCA术后房颤复发风险更大。LCX-FAI部分介导了TyG指数与术后房颤复发之间的关系。此外,TyG指数可有效预测持续性及阵发性房颤患者RFCA术后房颤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衰减指数 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 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 心房颤动 射频导管消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中甘油三酯葡萄糖-体重指数和右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2
作者 陈璐琳 孙猛 +7 位作者 杨廷杰 李清曼 郭一鸣 杨宇青 曹煜栋 李文哲 袁江淑 杨宏辉 《中国循环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95-702,共8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中甘油三酯葡萄糖-体重指数(Ty G-BMI)和右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RCA-FAI)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入选2018年4月至2023年6月期间在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接受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CTA)和冠状动脉造影...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中甘油三酯葡萄糖-体重指数(Ty G-BMI)和右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RCA-FAI)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入选2018年4月至2023年6月期间在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接受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CTA)和冠状动脉造影的冠心病患者513例,收集和计算各参数数值。按TyG-BMI三分位数将患者分为T_(1)组(Ty G-BMI≤207.02,n=171)、T_(2)组(207.023组 Ty G-BMI≥243.64,n=171)。研究终点为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需住院的不稳定性心绞痛、心力衰竭或恶性心律失常。使用线性回归模型分析Ty G-BMI与RCA-FAI之间的相关性。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Ty G-BMI和RCA-FAI与MACE的相关性。通过中介分析评估RCA-FAI是否介导Ty G-BMI与MACE之间的关系。结果:513例冠心病患者的平均Ty G-BMI为227.36±41.80,平均RCA-FAI为(-83.27±10.07)HU。RCA-FAI与Ty GBMI呈正相关(r=0.184,P<0.001)。平均(2.45±0.87)年随访期间,有47例(9.2%)患者发生MACE。Ty G-BMI与MACE之间近似呈U形相关,而RCA-FAI与MACE呈线性相关,Ty G-BMI和RCA-FAI的截断值分别为217.19和-74.91 HU。在两段式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中,调整混杂因素后,当Ty G-BMI≥217.19时,Ty G-BMI每增加10个单位,MACE风险增加20%(HR=1.20,95%CI:1.07~1.33,P=0.001);当RCA-FAI≥-74.91 HU时,RCA-FAI每增加1个单位,MACE风险增加7%(HR=1.07,95%CI:1.04~1.10,P<0.001)。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RCA-FAI≥-74.91 HU的患者生存率显著低于RCA-FAI<-74.91 HU的患者(log-rank P<0.001)。按截断值划分高、低Ty G-BMI和RCA-FAI患者,高Ty G-BMI和高RCA-FAI组合患者发生MACE的风险是低Ty G-BMI和低RCA-FAI组合患者的2.69倍(校正HR=2.692,95%CI:1.259~5.759,P=0.011)。中介分析表明,RCA-FAI介导了Ty G-BMI与MACE之间46.5%的相关性。结论:冠心病患者中Ty G-BMI与RCA-FAI呈正相关。高Ty G-BMI和高RCA-FAI的组合增加了MACE的发生风险,且RCA-FAI部分介导了Ty G-BMI与MACE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 甘油三酯葡萄糖-体重指数 胰岛素抵抗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肝脏脂肪含量与心肌缺血的关系研究
3
作者 王钰璇 任超 +2 位作者 孙宵宇 赵亚子 翟建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21-426,共6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FAI)、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肝脏脂肪含量与冠状动脉CT血流储备分数(CT-FFR)确定的心肌缺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5月-2022年9月在本院经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检查发现有冠状动脉狭窄的22...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FAI)、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肝脏脂肪含量与冠状动脉CT血流储备分数(CT-FFR)确定的心肌缺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5月-2022年9月在本院经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检查发现有冠状动脉狭窄的229例患者资料,测量其冠状动脉狭窄程度、FAI和CT-FFR。将CT-FFR≤0.80和>0.80者分别归为心肌缺血组(n=74例)和非缺血组(n=155例)。受试者均行腹部CT平扫,采用QCT Pro软件测量其肝脏脂肪分数。比较上述各指标在2组间的差异,并将其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心肌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因素单独或联合对预测心肌缺血的诊断效能。结果:冠状动脉三支大血管FAI值及FAI均值、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肝脏脂肪分数在心肌缺血组与非缺血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上述指标可能是心肌缺血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AI均值(OR=1.155,95%CI 1.088~1.226)、冠状动脉狭窄程度(OR=7.435,95%CI 3.708~14.908)是心肌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FAI均值、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单独及两者联合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24、0.738、0.828,联合模型与2个单一指标模型比较,AU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311,P=0.000 9;Z=4.185,P<0.000 1)结论:随着肝脏脂肪含量增加,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更易发生心肌缺血。FAI均值、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是CT-FFR确定的心肌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两者均对心肌缺血有一定预测价值,且两者联合预测模型效能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 CT血流储备分数 冠状动脉狭窄程度 肝脏脂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非对比增强扫描测量冠脉周围脂肪衰减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辛娟 齐海成 +4 位作者 伊力亚·阿洪江 刘倩 栗岩 李杉 邢艳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66-270,共5页
目的:比较CT非对比增强扫描(NCCT)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对血管周围脂肪衰减指数(FAI)的量化水平,探讨NCCT测量冠脉周围脂肪衰减的可行性。方法:连续纳入82例疑似冠心病患者,按右冠状动脉(RCA)狭窄程度分为RCA无狭窄组、RCA狭窄程... 目的:比较CT非对比增强扫描(NCCT)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对血管周围脂肪衰减指数(FAI)的量化水平,探讨NCCT测量冠脉周围脂肪衰减的可行性。方法:连续纳入82例疑似冠心病患者,按右冠状动脉(RCA)狭窄程度分为RCA无狭窄组、RCA狭窄程度<50%组和RCA狭窄程度≥50%组,分别在NCCT和CCTA图像上对RCA近段至远段径向距离等于血管直径的脂肪组织(-190~-30HU)进行FAI值测量,分别比较RCA无狭窄组、RCA狭窄程度<50%组、RCA狭窄程度≥50%组增强前后的血管周围脂肪FAI的差异,并评估其相关性。结果:各组CCTA的FAI值均高于NCCT的FAI值,各组NCCT与CCTA的FAI值均呈中-高度相关[82例患者整体,(-87.69±8.29)HU vs(-77.16±6.22)HU,r=0.61;RCA无狭窄组,(-87.69±8.29)HU vs(-77.16±6.22)HU,r=0.88;RCA狭窄程度<50%组,(-87.51±8.75)HU vs(-76.66±6.39)HU,r=0.66;RCA狭窄程度≥50%组,(-88.10±7.89)HU vs(-78.10±6.31)HU,r=0.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NCCT和CCTA测量的冠状动脉周围脂肪FAI值之间存在较高的相关性,CT非对比增强扫描可以测量冠脉周围脂肪衰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CTA 血管周围脂肪组织 血管周围脂肪衰减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与冠心病预后关系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徐媛 郭歌 +4 位作者 蔡嘉庚 蔡珠兰 吴岑岑 赵鹏辉 祖凌云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53-456,共4页
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PCAT)是指距离冠状动脉壁血管直径范围内的脂肪组织,其可以与邻近的冠状动脉进行双向通讯,调节局部冠状动脉炎症。PCAT对冠心病预后的预测价值在多项研究中已得到验证。因此,本文就PCAT与冠状动脉相互作用的病理... 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PCAT)是指距离冠状动脉壁血管直径范围内的脂肪组织,其可以与邻近的冠状动脉进行双向通讯,调节局部冠状动脉炎症。PCAT对冠心病预后的预测价值在多项研究中已得到验证。因此,本文就PCAT与冠状动脉相互作用的病理生理机制及其与冠心病预后关联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 脂肪衰减指数 冠状动脉炎症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周围FAI对CT-FFR诊断重度钙化患者冠脉血流动力学异常的增量价值 被引量:14
6
作者 丁熠璞 单冬凯 +3 位作者 王玺 杨俊杰 陈韵岱 杨霞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66-672,共7页
目的探讨重度钙化对基于CT的血流储备分数(CT-FFR)诊断血流动力学异常的影响,并研究冠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FAI)对重度钙化冠脉血管血流动力学异常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行有创FFR... 目的探讨重度钙化对基于CT的血流储备分数(CT-FFR)诊断血流动力学异常的影响,并研究冠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FAI)对重度钙化冠脉血管血流动力学异常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行有创FFR检查前1个月内进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检查的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有创FFR≤0.8作为诊断血流动力学异常性冠心病的金标准,将人群分为FFR≤0.8与FFR>0.8两组,从血管水平测量并比较钙化积分、冠脉狭窄程度、冠脉周围FAI及CT-FFR。根据钙化严重程度的四分位数将人群分组,其中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 Q_1~Q_3人群为轻中度钙化组,Q_4人群为重度钙化组,分析两组间及组内单独使用CT-FFR与联合冠脉周围FAI对冠脉血流动力学异常的诊断效能。结果共纳入99例患者总计124支冠脉主支血管,FFR≤0.8组(37支)与FFR>0.8组(87支)在血管水平上的CACS(85.80,95%CI 6.750~0.977 vs.42.50,95%CI 0.600~110.200,P<0.05)、冠脉狭窄程度(63.8%±9.9% vs.57.6%±9.5%,P<0.01)、冠脉周围FAI(–73.3±9.5 vs.–80.6±7.5,P<0.01)及CT-FFR值(0.77±0.04 vs.0.86±0.04,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T-FFR对重度钙化的诊断效能低于轻中度钙化(AUC=0.767,95%CI 0.581~0.899 vs.AUC=0.936,95%CI 0.865~0.976,P<0.05),而冠脉周围FAI对重度钙化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AUC=0.850,95%CI 0.676~0.952)。在重度钙化血管中,联合冠脉周围FAI较单独应用CT-FFR的诊断效能提高(AUC=0.917,95%CI 0.760~0.985 vs.AUC=0.767,95%CI 0.581~0.899,P=0.046)。结论对于重度钙化的血管,CT-FFR诊断冠脉显著缺血的效能降低,联合冠脉周围FAI可为血流动力学异常的冠心病的诊断提供增量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造影术 血流储备分数 钙化 冠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与纤维斑块指数预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预后的效能研究
7
作者 黄聪 文凤 +5 位作者 王兴兰 刘晨 梁红琴 杨茜 牟成维 王健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2025年第17期2106-2114,共9页
目的探究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fat attenuation index,FAI)和纤维斑块指数(fibrous plaque index,FPI)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纳入于2021年3月至2023... 目的探究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fat attenuation index,FAI)和纤维斑块指数(fibrous plaque index,FPI)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纳入于2021年3月至2023年7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及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心内科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334例ACS患者,所有患者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CTA)检查,测量FAI和FPI值。对ACS患者跟踪随访,根据术后1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的发生情况,将ACS患者分为MACE组(n=108)和非MACE组(n=226)。检测并比较2组的基线资料、CCTA数据以及实验室检查数据,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FAI和FPI与ACS患者预后的关系,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其预测效能。结果334例ACS患者中,108例(32.34%)发生MACE。与非MACE组(226例)比较,MACE组糖尿病患病率(72.22%vs 31.86%)、左主干病变比例(18.52%vs 7.08%)显著升高,而手术成功率(79.63%vs 93.81%)显著降低(P<0.05)。影像学指标显示,MACE组重度狭窄比例(20.37%vs 10.62%)、FAI[(-80.12±6.41)HU vs(-72.34±7.09)HU]及FPI(0.58±0.41 vs 0.26±0.12)均显著增高(P<0.05)。实验室检测发现,MACE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1.20±0.15)mmol/L vs(1.09±0.16)mmol/L]、miR-126(0.91±0.12 vs 0.96±0.15)及sST2[(38.45±5.67)ng/mL vs(34.30±4.89)ng/mL]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AI(OR=1.200,95%CI:1.136~1.268)、FPI(OR=63.157,95%CI:14.126~282.374)、中度狭窄程度(OR=1.332,95%CI:1.024~1.859)、重度狭窄程度(OR=1.480,95%CI:1.074~2.039)、miR-126(OR=0.007,95%CI:0.001~0.077)和sST2(OR=1.192,95%CI:1.113~1.277)是MACE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狭窄程度(AUC=0.622,95%CI:0.561~0.683,P=0.001)、FAI(AUC=0.790,95%CI:0.741~0.839,P=0.001)、FPI(AUC=0.716,95%CI:0.643~0.788,P=0.001)、miR-126(AUC=0.646,95%CI:0.584~0.707,P=0.001)、sST2(AUC=0.700,95%CI:0.638~0.761,P=0.001)对预后均有预测价值。结论冠状动脉FAI和FPI可作为ACS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指标,其数值变化与斑块稳定性及炎症状态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 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 纤维斑块指数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影像学及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7
8
作者 黄晶 罗倩 +1 位作者 乔瑾 黄明刚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92-1196,共5页
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PCAT)具有特殊内分泌功能,能够通过双向通讯作用参与调节血管炎症,反映局部或整体血管炎症水平,并间接地用于动脉粥样硬化过程的评估。PCAT在心血管危险分层、高危斑块检测、血管功能评估、靶向治疗及预后评估等... 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PCAT)具有特殊内分泌功能,能够通过双向通讯作用参与调节血管炎症,反映局部或整体血管炎症水平,并间接地用于动脉粥样硬化过程的评估。PCAT在心血管危险分层、高危斑块检测、血管功能评估、靶向治疗及预后评估等方面的临床价值也日益体现。目前,已有多种无创影像学方法用于PCAT的检测。基于此,本文就PCAT的影像学评估方法及临床研究的现状与进展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脂肪衰减指数 动脉粥样硬化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