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的急性前壁心肌梗塞冠脉内支架术一年预后模型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范炤 吕吉元 +3 位作者 陈泽华 高宇平 陶悦 赵素琴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1-73,82,共4页
关键词 急性前壁心肌梗塞 预后模型 BP人工神经网络 冠脉内支架术 急性心肌梗塞 人类健康 缺血坏死 发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在冠脉内支架术后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何兴娜 张瑞岩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5期371-372,共2页
关键词 冠心病 安全性 疗效 低分子肝素 冠脉内支架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冠脉内支架术一年预后的综合模型研究
3
作者 范炤 吕吉元 +3 位作者 陈泽华 高宇平 陶悦 赵素琴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36-638,640,共4页
关键词 冠脉内支架术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预后 模型 支架术 炎性因子 药物干预 国内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冠脉内支架术治疗冠脉狭窄
4
作者 金惠根 陆志刚 +3 位作者 顾水明 潘晔生 金立仁 陈万春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0年第2期109-110,共2页
关键词 直接冠脉内支架术 治疗 冠脉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脉内支架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初步经验
5
作者 聂如琼 王景峰 +1 位作者 伍卫 张燕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3期258-259,共2页
目的 :总结 18例次直接PTCA的临床特点和冠脉内支架应用情况。方法 :自 1999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因急性心肌梗死在我科行直接PTCA的患者共 18例。采用标准方法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和直接PTCA。结果 :梗死相关血管为前降支病变 14例 ,... 目的 :总结 18例次直接PTCA的临床特点和冠脉内支架应用情况。方法 :自 1999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因急性心肌梗死在我科行直接PTCA的患者共 18例。采用标准方法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和直接PTCA。结果 :梗死相关血管为前降支病变 14例 ,回旋支病变 1例 ,右冠状动脉病变 3例。术前冠状动脉血流 (TIMI分级 ) :0~ 1级 12例 ,2级 6例 ,无 3级血流者。患者从确诊急性心肌梗死至梗死相关血管开通的时间为 ( 5 6± 18)min ,植入支架 2 0个。术后残余狭窄 5 6 %± 1 3%。血流情况 :3级血流 16例 ,2级血流 2例。术中 2例出现急性血管闭塞。术后 2例出现急性肺水肿 ,2例出现心源性休克。结论 :直接PTCA有助于缩短血管再通时间 ,缩小心肌梗死面积 ,改善预后 ,而支架植入则能进一步减少急性并发症 ,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有效冠脉血流 ,降低再狭窄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血运重建 冠脉内支架术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用球囊预扩张的直接冠脉内支架术
6
作者 王彬尧 厉锦华 +4 位作者 刘建平 张清 宋玮 黄定九 郑道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0年第10期820-821,共2页
目的 :探讨直接冠脉内支架术在冠心病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有支架植入指征的A型和部分B型血管病变的冠心病者 ,不用球囊预扩张 ,直接将第二代支架放在病变血管处高压扩张 ,术后重复造影和临床随访。结果 :15例冠心病患者植... 目的 :探讨直接冠脉内支架术在冠心病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有支架植入指征的A型和部分B型血管病变的冠心病者 ,不用球囊预扩张 ,直接将第二代支架放在病变血管处高压扩张 ,术后重复造影和临床随访。结果 :15例冠心病患者植入支架 15只 (前降支 10只 ,回旋支 2只 ,右冠脉 3只 ) ,手术成功率 10 0 %。靶血管直径从术前平均 (1 0 3± 0 6 8)mm扩大至 (3 0 6± 0 32 )mm ,狭窄程度由术前平均 (82 6±11 3) %减至 (6 4± 4 1) % ,无严重并发症。随访 3~ 2 0 (12± 6 )个月 ,无心脏事件发生。 13例 (86 6 % )心绞痛消失 ,2例心绞痛复发。结论 :直接冠脉内支架术对某些选择性病例具有疗效满意、安全而费用减少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冠脉内支架术 介入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加冠脉内支架术1例护理
7
作者 曹青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1997年第2期120-121,共2页
关键词 冠状动脉成形术 冠脉内支架术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后的康复运动疗法 被引量:12
8
作者 刘英 王晓红 +3 位作者 张宝慧 郭静萱 毛节明 郭丽君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1期6-8,共3页
11例行冠脉内支架术的患者,进行三阶段的康复运动程序,出院前采用非标准运动试验或分级运动试验进行康复评定。通过观察发现支架术后病人的康复训练进展速度较快,与文献报道的PTCA术后康复训练相比,各阶段运动强度较高,而心... 11例行冠脉内支架术的患者,进行三阶段的康复运动程序,出院前采用非标准运动试验或分级运动试验进行康复评定。通过观察发现支架术后病人的康复训练进展速度较快,与文献报道的PTCA术后康复训练相比,各阶段运动强度较高,而心肌耗氧和RPE较低。在出院前评定中,支架术后康复病人亦达到较高的水平,说明支架术后病人坚持康复训练有益于体能的提高,心功能的改善,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内支架术 康复运动 运动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龄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内支架术疗效 被引量:5
9
作者 蒋利 沈卫峰 +1 位作者 张建盛 倪钧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88-190,共3页
目的 :观察 75岁以上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 (冠脉 )综合征患者选择性冠脉内支架术的安全性和远期预后。  方法 :连续 3 2 3例行选择性冠脉内支架术的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 ,其中≥ 75岁患者 79例为高龄组 ,<75岁患者 2 4... 目的 :观察 75岁以上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 (冠脉 )综合征患者选择性冠脉内支架术的安全性和远期预后。  方法 :连续 3 2 3例行选择性冠脉内支架术的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 ,其中≥ 75岁患者 79例为高龄组 ,<75岁患者 2 44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结果和远期预后。  结果 :两组支架术成功率和手术并发症率差异无显著性。随访期内 ,两组心绞痛复发、硝酸酯类药物停用、再入院、心功能改善、再次血运重建和病死率均无显著性差异 ,但高龄组心脏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 (15 7%vs .2 8 7% ,P =0 0 2 9)。多因素分析显示 ,年龄不是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远期心脏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  结论 :高龄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选择性冠脉内支架术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远期心脏事件发生率较年轻患者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ST段抬高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选择性冠脉内支架术 安全性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年轻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术长期疗效随访
10
作者 张奇 沈卫峰 +3 位作者 张建盛 张瑞岩 胡健 张宪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6期493-495,共3页
目的 评估年轻冠心病患者 (<4 5岁 )冠状动脉 (冠脉 )内支架术后的长期疗效。方法 1996年 7月至 2 0 0 2年 3月 ,6 5例年龄 <4 5岁的患者接受冠脉内支架术治疗 (年轻组 ) ,随机选取 6 5例同期年龄 >4 5岁行冠脉内支架术患者... 目的 评估年轻冠心病患者 (<4 5岁 )冠状动脉 (冠脉 )内支架术后的长期疗效。方法 1996年 7月至 2 0 0 2年 3月 ,6 5例年龄 <4 5岁的患者接受冠脉内支架术治疗 (年轻组 ) ,随机选取 6 5例同期年龄 >4 5岁行冠脉内支架术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一般情况、冠脉病变、介入治疗及随访情况。结果 年轻组患者心肌梗死 (心梗 )较对照组多见 (分别为 6 8%和 35 % ,P <0 .0 5 ) ;单支冠脉病变患者明显较多 (83%和 5 7% ,P =0 .0 0 1) ,单支病变中以左前降支多见 (4 6 5 7和 2 4 37,P =0 .0 2 ) ;介入治疗后达到完全血运重建者多 (95 %和 78% ,P =0 .0 0 4 )。平均随访 (6 7± 9)个月 ,年轻组患者再发胸痛及再次住院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分别为 35 %和 17% ,P =0 .0 2 ,2 8%和 14 % ,P =0 .0 5 ) ,新生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4 4 %和 11% ,P =0 .0 2 )。年轻组随访主要终点及次要终点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分别为 2 3%和 9% ,P =0 .0 3;35 %和 17% ,P =0 .0 2 )。结论 年轻患者冠脉支架术完全血运重建率高 ,术后心脏事件的发生主要由新生冠脉病变引起。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可作为年轻冠心病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轻 对照组 冠心病患者 随访 冠脉病变 长期疗效 发生率 血运重建 冠脉内支架术 冠状动脉支架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素包裹冠脉内支架植入治疗冠心病
11
作者 吕安康 沈卫峰 +3 位作者 张继盛 张大东 张宪 郑爱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0年第3期149-151,共3页
目的 评估Wiktor Gxhepamed冠脉内支架的临床疗效。方法和结果  1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植入该冠脉内支架。植入支架的压力为 9.7± 1.8个大气压。术后即刻残余狭窄 10 .3 %±9.8% ,支架术后的急性获得 1.96± 0 .5 1mm ... 目的 评估Wiktor Gxhepamed冠脉内支架的临床疗效。方法和结果  1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植入该冠脉内支架。植入支架的压力为 9.7± 1.8个大气压。术后即刻残余狭窄 10 .3 %±9.8% ,支架术后的急性获得 1.96± 0 .5 1mm ,后期丢失 0 .5 8± 0 .91mm。术后未给肝素和华法令 ,仅服抗血小板药物。术后住院 3± 1d。随访 378± 6 6d ,其中 2例再狭窄。在住院期和随访期 ,无 1例发生严重心脏事件、出血、血栓形成和再阻塞。结论 非高压扩张和无肝素和华法令抗凝的Wiktor GXHe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性心绞痛 冠脉内支架术 抗凝剂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防介入治疗后血管迷走反射发生的护理对策 被引量:18
12
作者 李英肖 汪晓宁 +2 位作者 郜利会 孙惠平 张素巧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2期145-146,共2页
关键词 介入治疗 血管迷走反射 护理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脉内支架术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