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状微血管痉挛性心绞痛患者血内源性一氧化氮合酶抑制物的变化 被引量:7
1
作者 黄新金 李菊香 +5 位作者 颜素娟 苏海 罗伟 程晓曙 吴清华 吴延庆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0-102,共3页
目的:探讨冠状微血管痉挛性心绞痛(X综合征)发病机制。方法:收集我院2002年6月~2005年6月住院患者中诊断为X综合征患者20例,排除高血压病、糖尿病、肥厚型心肌病等疾病。以年龄、性别相匹配的2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所有受试... 目的:探讨冠状微血管痉挛性心绞痛(X综合征)发病机制。方法:收集我院2002年6月~2005年6月住院患者中诊断为X综合征患者20例,排除高血压病、糖尿病、肥厚型心肌病等疾病。以年龄、性别相匹配的2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所有受试者静脉血内源性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物—不对称二甲精氨酸(ADMA)、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1)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血脂、血糖和纤维蛋白原等指标。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X综合征组ADMA、内皮素水平明显升高,一氧化氮水平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ADMA与内皮素/一氧化氮呈明显的正相关,r=0.709。②X综合征组丙二醛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超氧化物歧化酶则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③两组胆固醇、甘油三脂及低密度脂蛋白、血糖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X综合征患者存在明显的冠状动脉血管内皮功能不良,且这种内皮功能异常与内源性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ADMA有关。同时氧化应激在X综合征的发病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血管痉挛性心绞痛 内皮功能 不对称二甲精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痉挛患者的长期临床随访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孙涛 张红菊 +5 位作者 孙俊平 陈顺华 王苏 阴成茜 张京梅 李志忠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10-412,共3页
目的对冠状动脉痉挛患者住院期间及院外资料进行回顾分析,了解冠状动脉痉挛患者的长期预后,探讨影响冠状动脉痉挛的原因。方法选择确诊冠状动脉痉挛患者88例,常规内科治疗,行门诊和(或)电话随访,了解患者一般情况,包括有无胸痛再发、服... 目的对冠状动脉痉挛患者住院期间及院外资料进行回顾分析,了解冠状动脉痉挛患者的长期预后,探讨影响冠状动脉痉挛的原因。方法选择确诊冠状动脉痉挛患者88例,常规内科治疗,行门诊和(或)电话随访,了解患者一般情况,包括有无胸痛再发、服药状况、吸烟现状、门诊检查结果等。以有无胸痛再发为因变量对患者临床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冠状动脉痉挛再发的因素。结果患者出院后进行门诊和(或)电话随访,平均随访(61±1 7)个月,其中19例(21.6%)患者出院后仍有静息或晨起胸部不适、胸痛或类似入院主诉,其中11例表现为咽部紧缩感,6例表现为胸痛、胸部压榨感,舌下喷服硝酸甘油均有效,2例因反复胸痛治疗,1例患者发生猝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高敏C反应蛋白(OR=0.55,95%CI:0.32~0.95,P=0.033)、吸烟(OR=0.26,95%CI:0.56~0.98,P=0.028)是冠状动脉痉挛复发的危险因素。Kaplan-Meier曲线显示,患者在1年时胸痛发生率较高,为8.0%,1年后总体发生趋向平稳。结论入院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吸烟是冠状动脉痉挛发作的危险因素,严格戒烟和规律用药后患者总体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血管痉挛 C反应蛋白质 吸烟 冠状血管造影术 危险因素 随访研究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性血管痉挛中内皮一氧化氮合酶的基因表达 被引量:1
3
作者 傅强 傅向阳 +1 位作者 傅晓华 姜立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629-631,共3页
目的 研究内皮 eNOS基因表达与兔实验性血管痉挛的关系。方法 将16只兔随机分成内皮剥脱+普通饮食组(n=8)和内皮剥脱+胆固醇饮食组(n=8)。血管造影观察球囊内皮剥脱前后以及普通饮食和高胆固醇饮食喂养8周后麦角新碱诱发血管痉挛... 目的 研究内皮 eNOS基因表达与兔实验性血管痉挛的关系。方法 将16只兔随机分成内皮剥脱+普通饮食组(n=8)和内皮剥脱+胆固醇饮食组(n=8)。血管造影观察球囊内皮剥脱前后以及普通饮食和高胆固醇饮食喂养8周后麦角新碱诱发血管痉挛情况。原位杂交和Northern bloting法定位和定量检测各组血管eNOS mRNA表达情况。结果 血管造影显示,内皮剥脱+胆固醇饮食组可诱导出局限性血管痉挛。原位杂交显示eNOS mRNA定位在血管内皮细胞胞浆,痉挛血管节段内皮细胞内表达减少,Northern bloting法定量显示痉挛血管节段eNOS mRNA相对表达量较其他组明显减少。结论 高胆固醇和内皮剥脱使eNOS基因转录和翻译下调,血管内皮eNOS mRNA表达降低可能与实验性血管痉挛的诱发高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血管痉挛 基因表达 动物模型 内皮一氧化氮合酶 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左右冠脉痉挛时血管活性肽水平的变化
4
作者 刘朝中 黄从春 +2 位作者 江一清 王文清 贾广兴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642-645,共4页
本文采用选择性冠脉内注射麦角新碱诱发冠脉痉挛,观察30只犬(含对照组15只)的左右冠脉分别痉挛后30min和60min时血浆内皮素(ET),P物质(SP)和血管紧张素Ⅰ、Ⅱ(AngⅠ、AngⅡ)含量的变化,发现冠脉痉... 本文采用选择性冠脉内注射麦角新碱诱发冠脉痉挛,观察30只犬(含对照组15只)的左右冠脉分别痉挛后30min和60min时血浆内皮素(ET),P物质(SP)和血管紧张素Ⅰ、Ⅱ(AngⅠ、AngⅡ)含量的变化,发现冠脉痉挛后左冠和右冠痉挛组的ET含量明显高于痉挛前及对照组,左右冠脉痉挛组间无明显差别;SP水平明显高于痉挛前和对照组,并且右冠痉挛组高于左冠痉挛组;AngⅠ、AngⅡ含量变化与ET类似,二者间呈显著正相关。作者认为ET、SP、和AngⅠ、AngⅡ在CAS(冠脉痉挛)病理生理过程中具有重要影响。SP含量变化可能参与了RCAS时的血流动力学改变。ET含量的变化可能影响AngⅠ,AngⅡ水平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血管痉挛 血管紧张素 血管活性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功能障碍在实验性血管痉挛发生中的作用
5
作者 傅强 傅向阳 陈新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59-261,共3页
为研究内皮功能障碍与实验性血管痉挛的关系 ,将 2 8只新西兰白兔分成假手术对照组 (n =8)、普通饮食组 (n =8)和高胆固醇饮食组 (n=12 ) ,通过血管造影观察球囊内皮剥脱前后和喂养 8周后麦角新碱诱发血管痉挛情况以及乙酰胆碱诱导的内... 为研究内皮功能障碍与实验性血管痉挛的关系 ,将 2 8只新西兰白兔分成假手术对照组 (n =8)、普通饮食组 (n =8)和高胆固醇饮食组 (n=12 ) ,通过血管造影观察球囊内皮剥脱前后和喂养 8周后麦角新碱诱发血管痉挛情况以及乙酰胆碱诱导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变化情况。血管造影显示 ,在高胆固醇饮食组麦角新碱可以诱导出明显的血管痉挛 ,且痉挛血管节段乙酰胆碱诱导的内皮依赖性的舒张功能受损。痉挛血管收缩反应性的升高与内皮功能的损伤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血管痉挛 内皮 血管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冠状动脉严重痉挛1例
6
作者 陈少伯 陈士金 +3 位作者 赵季红 梁国庆 姜铁民 李玉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792-1792,共1页
关键词 冠状血管痉挛 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痉挛致冠状动脉CT成像假阳性一例 被引量:1
7
作者 贾学燕 王照谦 +5 位作者 孙喜霞 杨志强 张波 王浩 陈爱军 贾崇富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89-90,共2页
痉挛可导致冠状动脉CT假阳性,但鲜见报道。本例提示当冠状动脉CT出现常见原因无法解释的假阳性且狭窄处未见明确斑块时,应考虑冠状动脉痉挛这一少见征象。
关键词 冠状血管痉挛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戒烟 阿司匹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痉挛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及法医学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阙春杏 虞逸静 +2 位作者 陈晗 史程 薛爱民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1期60-66,共7页
冠状动脉痉挛是指局部冠状动脉对各类刺激的过收缩反应。目前缺乏对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脏性猝死的特异性诊断指标。本文总结了目前国内外对冠状动脉痉挛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介绍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和血管平滑肌兴奋性增高在冠状动脉痉挛... 冠状动脉痉挛是指局部冠状动脉对各类刺激的过收缩反应。目前缺乏对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脏性猝死的特异性诊断指标。本文总结了目前国内外对冠状动脉痉挛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介绍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和血管平滑肌兴奋性增高在冠状动脉痉挛过程中的作用,并对引起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内源性一氧化氮、内皮素-1,与血管平滑肌兴奋性增高有关的MLC2磷酸化、Rho激酶及内质网应激的分子作用机制展开阐述,探讨相关分子在诊断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脏性猝死法医鉴定中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冠状血管痉挛 综述 冠状动脉疾病 一氧化氮 内皮素-1 RHO相关激酶类 肌球蛋白轻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痉挛与平均血小板体积及炎性标志物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穆哈黛斯.阿布拉 赵利 +1 位作者 古丽尼格尔.吾布力 艾力曼.马合木提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6期4404-4407,共4页
背景目前有关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炎性标志物与冠状动脉痉挛之间的关系尚未清楚。目的评估冠状动脉痉挛与MPV及炎性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9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冠状动脉造影显影正常但有胸痛的患者345... 背景目前有关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炎性标志物与冠状动脉痉挛之间的关系尚未清楚。目的评估冠状动脉痉挛与MPV及炎性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9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冠状动脉造影显影正常但有胸痛的患者345例,静脉注射麦角新碱诱发冠状动脉痉挛,根据冠状动脉痉挛激发试验结果分为两组,痉挛组(60例)和无痉挛组(285例)。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吸烟、高血压、高脂血症、体质指数、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PMN)、单核细胞计数(MO)、淋巴细胞计数(LY)、血小板计数(PLT)、MPV、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冠状动脉痉挛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sitic回归分析。结果痉挛组患者男性、吸烟率、高脂血症发生率、C反应蛋白水平、PMN、MO高于非痉挛组(P<0.05)。两组患者年龄、高血压发生率、体质指数、WBC、LY、MPV、TG、TC、LDL-C、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si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PMN、MO与冠状动脉痉挛有回归关系(P<0.05)。结论炎性反应可能参与冠状动脉痉挛的病理生理过程,吸烟、PMN、MO异常可能是冠状动脉痉挛的危险因素,MPV可能与冠状动脉痉挛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血管痉挛 平均血小板体积 C反应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痉挛CTA表现及临床随访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彭万宏 陈宏才 席仁刚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36-939,共4页
目的:了解冠状动脉痉挛(CAS)患者冠状动脉CT(CTCA)表现特点,探讨影响CAS的病理基础。方法:选择临床上具有静息性胸痛或胸闷但冠状动脉造影(CAG)无重度狭窄的患者进行乙酰胆碱试验,对成功诱发了CAS的患者行CTCA检查。CAS患者行常规内科治... 目的:了解冠状动脉痉挛(CAS)患者冠状动脉CT(CTCA)表现特点,探讨影响CAS的病理基础。方法:选择临床上具有静息性胸痛或胸闷但冠状动脉造影(CAG)无重度狭窄的患者进行乙酰胆碱试验,对成功诱发了CAS的患者行CTCA检查。CAS患者行常规内科治疗,治疗完成后行门诊和/或电话随访。结果:共有21例患者成功诱发CAS,10例为节段性CAS,11例为弥漫性CAS。10例节段性CAS中8例冠状动脉病变处可见偏心性斑块;11例弥漫性CAS中8例冠状动脉病变处可见弥漫向心性斑块。节段性组和弥漫性组的冠状动脉斑块平均CT值分别为(51±20)HU和(78±30)HU,冠状动脉狭窄率平均值分别为(30±14)%和(45±15)%,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患者出院后平均随访时间为(12±7)个月。5例(23.8%,5/21)患者出院后仍有胸部不适、胸痛或类似入院症状,其中2例表现为咽部紧缩感,1例表现为胸痛、胸部压榨感,1例因反复胸痛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另有1例发生猝死。结论:CAS多发生于冠状动脉非钙化斑块基础之上,反复CAS发作有猝死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血管痉挛 冠状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X 线计算机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0年欧洲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缺血疾病专家共识》解读——提高分级诊疗能力,加强全-专联合管理 被引量:27
11
作者 黄宝涛 陈茂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5-131,共7页
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缺血疾病(INOCA)是指具有可疑缺血相关症状,但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没有发现阻塞性冠状动脉狭窄(狭窄程度≥50%)的疾病。该疾病患者人群广泛而治疗不足。近日,欧洲经皮心血管介入学会(EAPCI)与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冠状动... 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缺血疾病(INOCA)是指具有可疑缺血相关症状,但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没有发现阻塞性冠状动脉狭窄(狭窄程度≥50%)的疾病。该疾病患者人群广泛而治疗不足。近日,欧洲经皮心血管介入学会(EAPCI)与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冠状动脉病理生理学和微循环工作组联合发布了《欧洲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缺血疾病专家共识》。本文结合欧洲专家共识对INOCA的亚型、患病率、危险因素、病理生理学机制、临床特征、预后意义、无创及侵入性诊断方法、患者管理和药物治疗等内容进行解读,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这类患者的认识,使其重视对疾病亚型的分类,采取个体化的治疗策略,改善患者症状及预后,降低医疗消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血管性心绞痛 冠状血管痉挛 心肌缺血 心绞痛 专家共识 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莲心碱对离体猪冠状动脉环的解痉作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胡文淑 舒思洁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03-206,共4页
用猪冠状动脉环为标本研究甲基莲心碱(Nef)和维拉帕米(Ver)对高钾去极化,哇巴因(Oub)所致冠状动脉环收缩作用的影响,以及在无钙液中由内皮素(endothelin,ET)收缩冠状动脉的影响.结果表明,Nef和Ver均能对抗Oub所致的冠状动脉收缩.两药在... 用猪冠状动脉环为标本研究甲基莲心碱(Nef)和维拉帕米(Ver)对高钾去极化,哇巴因(Oub)所致冠状动脉环收缩作用的影响,以及在无钙液中由内皮素(endothelin,ET)收缩冠状动脉的影响.结果表明,Nef和Ver均能对抗Oub所致的冠状动脉收缩.两药在100μmol/L使收缩张力分别从(0.97±0.29)g、(1.04±0.17)g下降至(0.72±0.14)g、(0.41±0.15)g(P<0.01).Nef也能对抗ET引起的依内钙性收缩,相同浓度两药使收缩张力分别从(1.84±0.91)g、(1.73±0.51)g下降至(1.65±0.87)g、(0.29±0.18)g(P<0.0 1).结果提示:Nef在治疗某些心绞痛患者时可能起着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莲心碱 哇巴顺 内皮素 冠状血管痉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冠脉痉挛对血流动力学和心律的影响
13
作者 刘朝中 黄从春 +1 位作者 王文清 江一清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475-478,共4页
本文对21只犬行选择性冠脉内注射麦角新碱诱发冠脉痉挛(CAS),观察左冠痉挛组、右冠痉挛组和假手术对照组(SOG)的心排血量(CO)、左心室收缩压(LVSP)、平均肺动脉压(MPAP)、颈动脉血流量(CAF)和心律的... 本文对21只犬行选择性冠脉内注射麦角新碱诱发冠脉痉挛(CAS),观察左冠痉挛组、右冠痉挛组和假手术对照组(SOG)的心排血量(CO)、左心室收缩压(LVSP)、平均肺动脉压(MPAP)、颈动脉血流量(CAF)和心律的变化。发现左冠脉痉挛组LVSP低于另二组(7.07±0.41vs10.10±0.48;10.01±0.28kPaP<0.01);MPAP高于另二组(2.03±0.43vs1.33±0.25;1.20±0.32kPa P<0.01);CO低于SOG(3.23±0.17vs3.76±0.14L/min P<0.01);CAF问SOG。右冠痉挛组LVSP和MPAP同SOG;CO和CAF低于SOG(3.14±0.13vs3.76±0.14L/min,P<0.01;57.4±16.1vs119.8±43.3ml/minP<0.01);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多于另二组(90%/40%;0%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血管痉挛 心律失常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心脏病的病理生理及其防治(一) 被引量:1
14
作者 卢兴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1985年第1期57-59,64,共4页
心脏的功能是借助“泵”的作用,将血液从静脉抽吸至心脏,然后再射到动脉中,以供应机体的需要。在安静情况下,心脏的每分输出量为3.5—5.5立升(运动时可增加5—10倍),每昼夜的工作量约为15,000—20,000仟克米。一个活70岁的人,心跳按70次... 心脏的功能是借助“泵”的作用,将血液从静脉抽吸至心脏,然后再射到动脉中,以供应机体的需要。在安静情况下,心脏的每分输出量为3.5—5.5立升(运动时可增加5—10倍),每昼夜的工作量约为15,000—20,000仟克米。一个活70岁的人,心跳按70次/分计算,总收缩次数高达26亿多次,如每次搏血量为60毫升,共搏血达1.5亿公升(约重16万吨),而总工作量为2.4亿仟克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心脏病 冠状血管痉挛 血小板聚集 变异性心绞痛 冠脉痉挛 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