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3篇文章
< 1 2 7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尺度空间特征的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图像分割网络
1
作者 陈盈涛 方康康 +3 位作者 张金敖 梁浩然 郭焕斌 邱兆文 《计算机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007-2015,共9页
冠状动脉血管形态结构的复杂性以及计算机断层扫描(CT)血管造影(CTA)图像的采集条件差异会导致图像灰度分布不均匀、运动伪影和噪声等图像质量问题,进而产生冠状动脉结构分割时的漏判和误判问题。因此,提出一种基于多尺度空间特征的冠... 冠状动脉血管形态结构的复杂性以及计算机断层扫描(CT)血管造影(CTA)图像的采集条件差异会导致图像灰度分布不均匀、运动伪影和噪声等图像质量问题,进而产生冠状动脉结构分割时的漏判和误判问题。因此,提出一种基于多尺度空间特征的冠状动脉CTA图像分割网络——三维多尺度并行网络(MSP-Net)。首先,针对冠状动脉的空间跨度大和局部占比小的特点,采用多尺度网络分别提取冠状动脉CTA图像的全局特征和局部特征并融合它们,保证冠状动脉结构特征的完整提取;其次,冠状动脉重建采用由粗到细的思想,增强图像特征的冗余性,确保冠状动脉的边界分明,再利用不同尺度特征度融合方法重建冠状动脉结构,以提高分割结果的准确率,减少漏判和误判;最后,为了加快网络的训练,采用深监督策略,在不同网络层级上引入监督信号,从而提高训练效率。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网络在冠状动脉自动分割任务中的平均Dice相似系数(DSC)达到87.16%,比nnU-Net和Swin UNETR(Swin UNEt TRansformers)分别提高了4.04和2.31个百分点,而平均95%豪斯多夫距离(HD95)达到3.69 mm,比nnU-Net和Swin UNETR分别降低了14.43 mm和13.75 mm。可见,所提网络能有效提高冠状动脉结构的分割精度,有助于临床医生更准确地了解患者冠状动脉结构,从而更有效地评估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分割 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 计算机辅助诊断 多尺度融合 语义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智能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多参数特征联合临床指标预测斑块进展
2
作者 孟颖 王志远 +3 位作者 张纪 沈龙山 王震寰 陈刘成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506-1511,共6页
目的观察基于人工智能(AI)的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多参数特征联合临床指标预测冠状动脉斑块进展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3例冠状动脉动脉粥样硬化(AS)患者,以斑块负荷算术平均年增长率>1%或≤1%将其分为进展组(n=73)与未进展组(... 目的观察基于人工智能(AI)的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多参数特征联合临床指标预测冠状动脉斑块进展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3例冠状动脉动脉粥样硬化(AS)患者,以斑块负荷算术平均年增长率>1%或≤1%将其分为进展组(n=73)与未进展组(n=70);比较2组基线临床资料、CT血流储备分数(CT-FFR)、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FAI)及斑块定量特征。针对组间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剔除其中与其他变量存在明显共线性者,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斑块进展的独立预测因子并构建联合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曲线下面积(AUC)评估联合模型预测效能。结果进展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者占比,以及载脂蛋白A1(ApoA1)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均高于,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非进展组(P均<0.05)。进展组最小管腔面积及CT-FFR小于,而管腔最狭窄程度、斑块总体积、斑块负荷、非钙化斑块体积、脂质斑块体积、纤维脂质斑块体积及FAI均大于非进展组(P均<0.05);组间斑块类型亦存在差异(P<0.05)。合并糖尿病、HDL-C低、最小管腔面积小及脂质斑块体积大均为冠状动脉AS患者斑块进展的独立预测因子(P均<0.05),以之构建的联合模型预测斑块进展的AUC为0.859。结论基于AI的CCTA多参数特征联合临床指标可有效预测冠状动脉AS斑块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疾病进展 ct血管造影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的三维重建图像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前规划中的应用
3
作者 段书朋 余万 +2 位作者 耿乐 陈爱东 魏磊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63-868,共6页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oronary CT angiography,CCTA)及其三维重建图像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术前规划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oronary CT angiography,CCTA)及其三维重建图像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术前规划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2021年1月—2023年3月行OPCABG的1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13例常规采用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指导OPCABG(常规组),45例在CAG的基础上完善CCTA检查及三维图像重建辅助OPCABG(3D组),对两项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并指导手术。观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术后监护时间和住院时间、术后房颤、急性肾损伤、二次气管插管、脑梗死或心血管不良事件等并发症,以及术后1年心脏超声和CCTA随访结果。结果:两组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术后监护时间和住院时间、术后1年CCTA及心脏超声随访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3D组手术时间(250.7±41.4)min与常规组手术时间(271.0±57.2)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常规组(P<0.05)。结论:与常规采用CAG指导OPCABG相比,增加CCTA检查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获得更好的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三维重建 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体表面积的碘对比剂个性化方案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增强效能中的应用 被引量:6
4
作者 赵延洁 王秋霞 张进华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3-290,共8页
目的:探讨体表面积(BSA)的碘对比剂个性化方案在受检者自由呼吸状态下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效能增强的可行性。方法:将临床疑似冠状动脉疾病的30例患者纳入研究,按BSA分为两组:BSA≤1.6 m^(2)的患者为小BSA组,BSA>1.6 m^(2)的患... 目的:探讨体表面积(BSA)的碘对比剂个性化方案在受检者自由呼吸状态下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效能增强的可行性。方法:将临床疑似冠状动脉疾病的30例患者纳入研究,按BSA分为两组:BSA≤1.6 m^(2)的患者为小BSA组,BSA>1.6 m^(2)的患者为大BSA组。然后基于BSA计算碘对比剂的用量[造影剂用量(mL)=(BSA×10/碘浓度)],造影剂注射时间为10 s。利用Revolution CT在患者自由呼吸状态下对冠状动脉进行造影成像。由具备5年以上胸部影像诊断经验的医师对数据进行主观和客观图像质量评分,采用5分法对A组和B组图像进行主观评分;同时测量两组患者降主动脉、升主动脉、左冠状动脉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右冠状动脉主干6支血管的CT值及信噪比(SNR)值。结果:两组图像的主观评分数值均能达到3分以上,可满足诊断要求,且两位医师主观评分的一致性(ICC)较好(分别为0.81、0.71)。客观评分结果显示两组图像冠状动脉的显影效果较好,且冠状动脉CT值和SNR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BSA的碘对比剂个性化方案具有临床可行性,冠状动脉血管的强化程度合适且均一,可满足临床诊断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表面积 冠状动脉 ct血管造影 碘对比剂 Revolution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血流储备分数与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联合临床及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特征预测主动脉瓣置换术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 被引量:4
5
作者 黄书苑 杨宝珠 +1 位作者 于鑫鑫 王锡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48-852,共5页
目的评估CT血流储备分数(CT-FFR)与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FAI)联合临床及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特征预测主动脉瓣置换术(AVR)术后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9例接受AVR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根据随访... 目的评估CT血流储备分数(CT-FFR)与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FAI)联合临床及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特征预测主动脉瓣置换术(AVR)术后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9例接受AVR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根据随访中是否发生MACE将其分为MACE组与非MACE组;以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临床、CCTA及冠状动脉CT-FFR、FAI,筛选术后发生MACE的独立预测因素,基于临床、CCTA特征,以及CT-FFR及右冠状动脉(RCA)FAI建立嵌套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及Harrell C指数,评估各模型诊断效能及其拟合优度。结果MACE组22例、无MACE组117例。CT-FFR(HR=3.683)及RCA-FAI(HR=3.261)均为AVR术后发生MACE的独立预测因素。临床模型、临床+CCTA、临床+CCTA+CT-FFR模型及临床+CCTA+CT-FFR+RCA-FAI模型预测AVR术后MACE的AUC分别为0.636、0.730、0.758及0.817,C指数分别为0.614、0.707、0.733及0.782;其中,临床+CCTA+CT-FFR+RCA-FAI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的一致性最高、拟合优度最佳。结论CT-FFR及RCA-FAI联合临床及CCTA特征能有效预测AVR术后M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动脉瓣狭窄 不良心血管事件 ct血流储备分数 脂肪衰减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鉴别老年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与次全闭塞患者的价值研究
6
作者 任俊立 任丽臣 +1 位作者 姚广 张永高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2,共4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对老年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和次全闭塞患者进行无创区分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CCTA和有创冠状动脉造影的老年CTO或次全闭塞患者134例,分为CTO...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对老年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和次全闭塞患者进行无创区分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CCTA和有创冠状动脉造影的老年CTO或次全闭塞患者134例,分为CTO组62例和次全闭塞组72例。测量患者闭塞长度、闭塞头端形态(钝形/锥形)、侧支血管作为解剖学相关参数。管腔内密度衰减梯度通过后处理软件获得。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运用限制性立方样条图(第10、第50、第90个百分位数)建模相关因素和CTO的关联,使用ROC曲线分析。结果糖尿病(OR=0.423,95%CI:0.186~0.963)、闭塞长度(OR=1.088,95%CI:1.031~1.148)、钝形头端(OR=2.453,95%CI:1.042~5.773)是鉴别老年CTO和次全闭塞患者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P<0.01)。闭塞长度鉴别老年CTO与次全闭塞患者的曲线下面积为0.718(95%CI:0.634~0.792,P=0.001)。结论CCTA可用于老年CTO与次全闭塞患者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闭塞 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 LOGISTIC模型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 冠状动脉次全闭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范化心率准备技术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7
作者 李雪 郭广阔 +3 位作者 冉启胜 张乐天 刘俊伶 赵丽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4年第14期50-53,共4页
目的探讨规范化心率准备技术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2年12月便利抽样法选择在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放射科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453例患者为对照组,2013年1月同... 目的探讨规范化心率准备技术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2年12月便利抽样法选择在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放射科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453例患者为对照组,2013年1月同法选择422例患者为观察。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的心率准备技术,而观察组患者使用规范化的心率准备技术。比较两组患者呼吸训练合格率、检查准备时间、检查时间、美托洛尔服药率、重复扫描率、前门控扫描率、图像质量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呼吸训练合格率为98.0%,高于对照组的92.5%;检查准备时间为(34.8±1.9)min,少于对照组的(46.3±3.7)min;检查时间为(8.2±1.6)min,短于对照组的(10.4±1.7)min;美托洛尔服药率为25%,低于对照组的55%;重复扫描率为2.7%,低于对照组的5.2%;前门控扫描率为50%,高于对照组的30%,且图像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冠状动脉CTA检查前规范化心率准备技术的应用使各项环节质量指标明显改善,对提高患者检查的安全性和有效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 心率准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源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在卵圆孔未闭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周娣 马小静 +6 位作者 熊青峰 王杰 蔡仁慧 阎超群 许娟 库雷志 郭生鹏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935-939,共5页
目的:通过与经胸超声心动图声学造影(cTTE)联合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诊断卵圆孔未闭进行比较,探讨双源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诊断卵圆孔未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本院经常规介入封堵手术治疗的128例卵圆... 目的:通过与经胸超声心动图声学造影(cTTE)联合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诊断卵圆孔未闭进行比较,探讨双源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诊断卵圆孔未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本院经常规介入封堵手术治疗的128例卵圆孔未闭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比较CCTA诊断卵圆孔未闭的灵敏度及与cTTE、TEE诊断卵圆孔未闭灵敏度之间的差异性。结果:CCTA在收缩中晚期和(或)舒张中期诊断卵圆孔未闭占76.6%(98/128),其中房间隔皮瓣和房间隔内通道征象占32.7%(32/98),房间隔皮瓣和通道内对比剂喷射入右心房征象占67.3%(66/98)。cTTE检查表现为右向左分流占69.7%(83/119),cTTE分流量Ⅰ级、Ⅱ级、Ⅲ级占比分别为26.0%(31/119)、16.8%(20/119)、26.9%(32/119);Valsalva动作后出现的右向左分流Ⅰ级、Ⅱ级、Ⅲ级占比分别为1.7%(2/119)、10.1%(12/119)、88.2%(105/119)。cTTE联合TEE诊断卵圆孔未闭占82.4%(98/119),与CCTA诊断卵圆孔未闭灵敏度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CCTA舒张中期诊断卵圆孔未闭的灵敏度低于cTTE联合TEE(66.4%vs.82.4%,P=0.006)。结论:CCTA诊断卵圆孔未闭可以作为c TTE联合TEE检测卵圆孔未闭患者的替代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圆孔未闭 双源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 经胸超声心动图声学造影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区域生长与图割算法的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图像三维分割 被引量:11
9
作者 姜伟 吕晓琪 +1 位作者 任晓颖 任国印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462-1466,共5页
针对图割算法适用于小幅图像,且在分割结构较复杂、感兴趣区域较小的三维CT血管造影(CTA)冠状动脉图像时效率较低的问题,实现了将区域生长和图割结合分割冠状动脉的算法。首先,利用基于阈值的区域生长算法将图像划分为若干区域,去除无... 针对图割算法适用于小幅图像,且在分割结构较复杂、感兴趣区域较小的三维CT血管造影(CTA)冠状动脉图像时效率较低的问题,实现了将区域生长和图割结合分割冠状动脉的算法。首先,利用基于阈值的区域生长算法将图像划分为若干区域,去除无关像素,得到结构简化、感兴趣区域较突出的图像;其次,对简化后的图像,结合灰度和空间信息构造网络图;最后,利用图割理论实现网络图分割,得到冠状动脉分割图像。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图割方法相比:在分割效率上,区域生长和图割结合的分割算法降低了计算复杂度,效率提高了51.7%;在绘制质量上,得到的冠状动脉分割图像目标区域完整,有助于医师对病变的正确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割算法 区域生长 三维ct血管造影图像 冠状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获得的无创血流储备分数对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8
10
作者 单冬凯 杨俊杰 +4 位作者 窦冠华 荆晶 杜洛山 何柏 陈韵岱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3-37,共5页
目的评价应用国产化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图像模拟的无创血流储备分数(FFRCT)对功能性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2年8月-2015年7月解放军总医院同期行冠脉CTA和FFRCT检查的39例患者,基于冠脉CTA图像通过流体力学原理模... 目的评价应用国产化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图像模拟的无创血流储备分数(FFRCT)对功能性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2年8月-2015年7月解放军总医院同期行冠脉CTA和FFRCT检查的39例患者,基于冠脉CTA图像通过流体力学原理模拟计算FFRCT值,以有创的FFR值为参考标准,分别从患者水平和血管水平计算FFRCT对功能性心肌缺血的诊断准确性、特异度、敏感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在患者水平FFRCT的诊断准确性为82.05%,敏感度为83.33%,特异度为80.95%,阳性预测值为78.95%,阴性预测值为85.00%;在血管水平FFRCT的诊断准确性为76.79%,敏感度为69.57%,特异度为81.82%,阳性预测值为72.73%,阴性预测值为79.41%。在患者水平FFRCT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26;在血管水平FFRCT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86。在血管水平,FFRCT值与FFR值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644,95%CI:0.458~0.775)。结论以FFR值作为参考标准,应用国产化无创FFRCT技术诊断功能性心肌缺血具有较高的准确率,临床应用前景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脉血流储备分数 冠状动脉 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提示临界病变有易损斑块患者预后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占鲁 黄翯 +2 位作者 张文斌 王敏 傅国胜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6-81,共6页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提示临界病变含有易损斑块患者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日至9月13日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行CCTA检查提示为临界病变(直径狭窄50%~70%)且不需要介入治疗的患者1963例(2728处病变)...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提示临界病变含有易损斑块患者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日至9月13日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行CCTA检查提示为临界病变(直径狭窄50%~70%)且不需要介入治疗的患者1963例(2728处病变)。根据CCTA提示的斑块性质分为易损斑块组(804例)和稳定斑块组(1159例)。以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急性心肌梗死及靶病变血运重建)为观察终点,比较两组的预后。结果:平均随访(27.4±2.3)个月,易损斑块组MACE发生率高于稳定斑块组(分别为10.8%和2.3%,P<0.01),调整年龄、性别、吸烟、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进行多因素分析显示,易损斑块组发生MACE的风险比(HR)为5.022(95%CI:3.254~7.751,P<0.01)。亚组分析提示,易损斑块未服药组(服用抗血小板及他汀类药物3个月及以下)和易损斑块服药组(服用抗血小板及他汀类药物3个月以上)MACE发生率分别为17.0%和5.8%,易损斑块未服药组发生MACE的风险增加(HR=3.149,95%CI:1.987~4.992,P<0.01);而稳定斑块组未观察到此差异(HR=1.721,95%CI:0.798~3.712,P>0.05)。结论:CCTA提示临界病变含有易损斑块的患者危险性更高,而药物治疗主要作用于易损斑块,对稳定斑块是否有效有待进一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影像诊断 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血管造影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预后 随访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病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特征 被引量:2
12
作者 费军 刘瑛琪 +3 位作者 许樟荣 贾富坤 张朝利 陈宁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88-291,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病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plasty,CCTA)血管特征及糖尿病患者CCTA的检查时机。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09例临床怀疑冠心病而行CCTA检查的糖尿病患者的冠脉特征,按病程长短分为... 目的:探讨不同病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plasty,CCTA)血管特征及糖尿病患者CCTA的检查时机。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09例临床怀疑冠心病而行CCTA检查的糖尿病患者的冠脉特征,按病程长短分为5年以内组、5年以上组。其中42例同时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5年以上组糖尿病患者血管狭窄发生率(38.07%)较5年以内组(23.75%)显著增高(P<0.05),二组间多支血管病变发生率5年以上组(23.85%)显著大于5年以内组(10.0%,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宜在病程早期行冠心病的筛查,CCTA可提供简便、无创的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冠状血管造影 2型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把握适应证 用好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2010年美国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专家共识的解读 被引量:3
13
作者 吕滨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01期76-80,共5页
2010年,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ACCF)、美国放射学院(ACR)、美国心脏病协会(AHA)、北美心血管影像协会(NASCI)、动脉粥样硬化影像与预防协会(SAIP)、血管造影和介入学会(SCAI)和心血管CT协会(SCCT)联合公布了心脏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 2010年,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ACCF)、美国放射学院(ACR)、美国心脏病协会(AHA)、北美心血管影像协会(NASCI)、动脉粥样硬化影像与预防协会(SAIP)、血管造影和介入学会(SCAI)和心血管CT协会(SCCT)联合公布了心脏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临床应用专家共识^([1]),以及由ACCF、SCCT、ACR、AHA、美国超声心动图学会(ASE)、美国核心脏病学会(ASNC)、NASCI、SCAI、心血管磁共振协会(SCMR)联合公布了CCTA适用性标准^([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 指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化碘海醇注射方案对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强化程度及成像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项飞宇 黄顺星 +2 位作者 周安 吕志彬 白艳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7期154-157,共4页
目的探讨个体化碘海醇注射方案对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强化程度及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疑似冠心病患者186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A组及B组,每组各62例。对照组患者固定对比剂注射速度,A组... 目的探讨个体化碘海醇注射方案对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强化程度及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疑似冠心病患者186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A组及B组,每组各62例。对照组患者固定对比剂注射速度,A组患者基于体表面积调节对比剂注射速度,B组患者基于体重调节对比剂注射速度。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分析三组患者冠状动脉强化程度、成像质量、对比剂剂量、对比剂流速、有效辐射剂量及剂量长度乘积。结果三组患者冠状动脉强化值、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成像质量、对比剂剂量和流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 6.891、6.344、96.901、177.773,均P < 0.05);A组患者冠状动脉强化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和B组(均P < 0.05);对照组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成像质量评分显著低于A组和B组(均P< 0.05);A组患者对比剂剂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和B组(均P< 0.05);对照组患者对比剂流速显著高于A组和B组(均P < 0.05);三组患者有效辐射剂量、剂量长度乘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 = 2.003、0.022,P = 0.138、0.983)。结论基于体表面积制订个体化对比剂注射方案,可有效提高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强化程度及成像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化碘海醇注射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 强化程度 成像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评估冠状动脉慢性完全性闭塞 被引量:4
15
作者 乐颖慧 邢浩然 +3 位作者 王锐 陈晖 宋现涛 贺毅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7-101,共5页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评估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的可靠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例经有创冠状动脉造影(ICA)确诊的CTO患者共207处病变的CCTA资料,观察CCTA与ICA显示CTO特征的一致性、差异及符合率,包括冠状动脉闭塞段头...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评估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的可靠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例经有创冠状动脉造影(ICA)确诊的CTO患者共207处病变的CCTA资料,观察CCTA与ICA显示CTO特征的一致性、差异及符合率,包括冠状动脉闭塞段头端形态(钝形/锥形),闭塞段内有无钙化、纡曲、近端分支及闭塞段长度是否≥20 mm。结果CCTA与ICA检出冠状动脉闭塞段头端钝形(Kappa=0.50)、闭塞段内有无钙化(Kappa=0.48)、闭塞段近端有无分支(Kappa=0.56)及病变长度≥20 mm(Kappa=0.53)与否的结果具有中度一致性(P均<0.01),二者判断闭塞段是否纡曲的一致性好(Kappa=0.80,P<0.01)。CTA与ICA对冠状动脉闭塞段钙化[38.65%(80/207)vs.21.74%(45/207)]及闭塞近端分支[31.40%(65/207)vs.43.48%(90/207)]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对闭塞段头端钝形[35.75%(74/207)vs.36.71%(76/207)]、闭塞段纡曲[20.29%(42/207)vs.23.19%(48/207)]及病变长度≥20 mm[38.65%(80/207)vs.41.06%(85/207)]的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CTA与ICA检出冠状动脉闭塞段头端钝形、钙化、纡曲、近端存在分支及长度≥20 mm的符合率分别为76.81%(159/207)、77.29%(160/207)、93.24%(193/207)、79.23%(164/207)及77.29%(160/207)。结论利用CCTA能可靠评估CTO病变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闭塞 冠状血管造影 可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管腔内衰减梯度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栗佳男 王瑞 +3 位作者 张东凤 贺毅 陈亚磊 宋现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294-1297,共4页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广泛应用于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但CCTA只能提供冠状动脉的解剖学信息,在分析冠状动脉功能性狭窄方面存在不足。随着CCTA一些新技术的发展,使得CCTA可同时提供冠状动脉的解剖学和功能学信息。本文对CCTA的管腔...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广泛应用于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但CCTA只能提供冠状动脉的解剖学信息,在分析冠状动脉功能性狭窄方面存在不足。随着CCTA一些新技术的发展,使得CCTA可同时提供冠状动脉的解剖学和功能学信息。本文对CCTA的管腔内衰减梯度(TAG)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狭窄 管腔内衰减梯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与5年心肌梗死风险的关系
17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8年第6期432-432,共1页
为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对稳定型胸痛患者 5年临床结局的影响,SCOT-HEART研究人员将4146例患者随机分为标准治疗联合CTA组(2073例)和单独标准治疗组(2073例),研究终点为5年后冠心病所致死亡或非致死性心肌梗死。
关键词 ct血管造影 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 风险 标准治疗 临床结局 研究人员 稳定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A多参数在冠心病诊断及PCI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预测中的应用
18
作者 蔡今伦 贾耀文 +1 位作者 张平 王立中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935-940,共6页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多参数在冠心病诊断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接受PCI手术的冠心病患者350例作为观察组...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多参数在冠心病诊断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接受PCI手术的冠心病患者35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期怀疑冠心病行冠状动脉CTA及冠状动脉造影(CAG)排除冠状动脉病变者180例作为对照组。根据PCI术后6个月是否发生MACE进一步将观察组分为MACE组、非MACE组,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MACE组与非MACE组的CTA参数,包括斑块总体积(TPV)、斑块负荷(PB)、重塑指数(RI)、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系数(FAI)、斑点钙化、餐巾环征。Logistic回归分析PCI术后MACE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各指标对PCI术后6个月发生MACE的预测效能。结果观察组TPV、PB、RI、FAI值及斑点钙化、餐巾环征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350例患者,术后6个月内共54例(15.43%)发生MACE,其中心源性死亡5例(1.43%)、非致命性心肌梗死22例(6.29%)、支架内再狭窄所致靶血管重建15例(4.29%)、心力衰竭住院12例(3.43%),均纳入MACE组,余296例纳入非MACE组。MACE组TPV、PB、RI、FAI值及餐巾环征检出率均高于非MACE组(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TPV、PB、FAI均为冠心病患者PCI术后MACE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TPV、PB、FAI预测PCI术后6个月MACE的敏感度分别为65.40%、76.90%、76.90%,特异度分别为63.80%、72.50%、73.80%,联合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为96.20%、71.80%,AUC为0.896。结论冠状动脉CTA多参数在冠心病诊断及PCI术后MACE预测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TPV、PB、FAI联合检测可为临床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冠心病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 血管不良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评价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形态学参数在介入治疗指导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吴晓明 王波 +1 位作者 崔晓剑 舒锦尔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0-144,共5页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评价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形态学参数在介入治疗指导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金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经冠状动脉造影(ICA)证实的CTO患者300例,患...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评价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形态学参数在介入治疗指导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金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经冠状动脉造影(ICA)证实的CTO患者300例,患者术前均接受CCTA检查。记录CCTA形态学参数闭塞段近端形态、闭塞血管长度、闭塞段内线样强化长度、闭塞段内线样强化长度/闭塞血管长度、闭塞段血管线样强化、闭塞段内血管钙化情况、闭塞段内血管钙化面积≥横截面50%、病变走行迂曲(>45°)、侧支血管情况、血管开口病变,并分析以上参数与PCI治疗结果的关系。结果300例CTO患者病变共325处,PCI治疗成功227处(69.85%),PCI治疗失败98处(30.15%);失败组闭塞段近端钝形、闭塞血管长度、闭塞段内血管钙化面积≥横截面50%、病变走行迂曲(>45°)明显高于成功组(P<0.05),闭塞段内线样强化长度、闭塞段内线样强化长度/闭塞血管长度、闭塞段内线样强化明显低于成功组(P<0.05),两组其余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闭塞段内线样强化长度(OR=1.975,95%CI:1.306~2.988)、闭塞段内线样强化长度/闭塞血管长度(OR=3.831,95%CI:1.332~11.017)、闭塞段内线样强化(OR=1.702,95%CI:1.007~2.879)是预测PCI治疗成功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CCTA评价冠状动脉CTO形态学参数在介入治疗中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其中闭塞段内线样强化长度、闭塞段内线样强化长度/闭塞血管长度、闭塞段内线样强化是预测PCI治疗成功的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形态学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一代冠状动脉运动追踪冻结技术用于改善不同心率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质量
20
作者 安备 张卓璐 +4 位作者 刘卓 付玲 商旭 刘磊 程瑾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1-135,共5页
目的观察新一代冠状动脉追踪冻结(NG SSF)技术用于改善不同心率(HR)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质量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利用256排CT机于1个心动周期内采集的164例CCTA数据,管电压分别为80、100及120 kV,以智能心电门控技术判断HR... 目的观察新一代冠状动脉追踪冻结(NG SSF)技术用于改善不同心率(HR)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质量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利用256排CT机于1个心动周期内采集的164例CCTA数据,管电压分别为80、100及120 kV,以智能心电门控技术判断HR并自动选择曝光期相:对HR≤65次/分者(低HR组)将曝光时间窗设在70%~80%R-R间期,65次/分<HR≤85次/分者(中等HR组)设在40%~80%R-R间期,HR>85次/分(高HR组)者设在40%~60%R-R间期;对3组图像分别以标准重建算法(STD)、第一代追踪冻结(SSF1)技术及NG SSF进行重建。以Likert量表对3种图像所示右冠状动脉(RCA)、左前降支(LAD)及左回旋支(LCX)各节段进行主观评分。结果低HR组NG SSF重建图像中的LAD中远段、RCA及LCX全段得分均高于STD,而NG SSF重建图像中的RCA中段及LAD远段得分高于SSF1重建图像(P均<0.05);中等HR组NG SSF重图像显示冠状动脉各节段的主观评分均高于STD及SSF1重建图像(P均<0.05);高HR组NG SSF重建图像显示冠状动脉各节段的主观评分均高于STD,显示RCA近远段、LAD中远段及LCX全段的主观评分均高于SSF1重建图像(P均<0.05)。结论利用NG SSF技术能有效提升不同HR患者前瞻性心电门控CCTA成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ct血管成像 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 追踪冻结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