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预注射方式在冠状动脉CT成像中预防对比剂外渗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7
1
作者 胡晴 杨尚文 +3 位作者 吕春艳 窦燕 姚宜红 吴晓艳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6年第13期74-76,共3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成像检查中两种预注射生理盐水的方式对预防对比剂外渗的效果,以期更有效地降低对比剂外渗发生率,提高CT检查的成功率。方法便利抽样选择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行冠状动脉CT检查的1982例患...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成像检查中两种预注射生理盐水的方式对预防对比剂外渗的效果,以期更有效地降低对比剂外渗发生率,提高CT检查的成功率。方法便利抽样选择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行冠状动脉CT检查的1982例患者为手动组,方法为注射对比剂之前使用手动旋钮注射生理盐水30 ml,速率约为1 ml/s;选择2014年4月至2015年6月行冠状动脉CT检查的2095例患者为高压组,方法为注射对比剂之前使用高压注射器以5.5 ml/s的速率注射生理盐水30 ml。比较两组患者对比剂的外渗发生率。结果手动组患者对比剂外渗率为0.80%(1例),而高压组仅为0.07%(16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150,P<0.001)。结论高压预注射生理盐水能更好地预防对比剂的外渗,更有效地保护患者血管,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ct成像 预注射 生理盐水 对比剂 外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成像中冠状动脉追踪冻结技术的价值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艳微 邢艳 +2 位作者 刘文亚 潘存雪 岳征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6-131,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心率条件下应用冠状动脉追踪冻结技术(SSF)对冠脉CT血管成像运动伪影的改善效果。方法:连续收集了113例疑诊冠心病患者,使用Discovery CT 750 HD Freedom行冠脉CTA检查,图像均采用标准算法(STD)及SSF算法两种方法进... 目的:探讨不同心率条件下应用冠状动脉追踪冻结技术(SSF)对冠脉CT血管成像运动伪影的改善效果。方法:连续收集了113例疑诊冠心病患者,使用Discovery CT 750 HD Freedom行冠脉CTA检查,图像均采用标准算法(STD)及SSF算法两种方法进行重建,由两位主治以上医师以Likert 4分作为评分标准,采用随机双盲法对冠状动脉分支及节段水平的图像质量进行独立判读。以扫描时心率为标准,分为1-6组,相同心率组不同重建方法的图像质量评分比较采用秩和检验,可判读性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所有心率组SSF算法重建图像质量在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每支血管水平评分均明显高于STD(P均〈0.05);左主干两种算法图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节段评分SSF算法显著高于STD算法(P均〈0.001)。3-6组SSF算法重建图像可判读性在节段水平均明显高于STD重建图像(P均〈0.01);1-2组两种算法可判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5组SSF算法重建图像可判读性在右冠状动脉每支血管水平明显高于STD重建图像(P均〈0.01)。结论:与标准算法比较,SSF能够明显改善各心率组图像质量,并明显提高了高心率组图像的可判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ct成像 心率 运动伪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自由呼吸下冠状动脉CT成像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杨利莉 汪芳 +3 位作者 沈云 哈若水 赵艳红 王泽润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16-320,共5页
目的:评价利用256排宽体探测器CT对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在自由呼吸状态下进行CT冠状动脉成像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3月经我院临床确诊的37例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和37例无屏气困难患者行冠状动脉CT成像,采用256排... 目的:评价利用256排宽体探测器CT对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在自由呼吸状态下进行CT冠状动脉成像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3月经我院临床确诊的37例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和37例无屏气困难患者行冠状动脉CT成像,采用256排宽体探测器CT(Revolution CT,GEHealthcare),分别在自由呼吸状态和标准屏气状态下完成检査。由两位有经验医师分别对直径大于1.5mm冠状动脉的16节段进行主观评价,评分标准为Likert 4分标准,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2组患者在不同检査状态下16段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和有效辐射剂量。结果: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组和屏气组患者16段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组冠状动脉评分分别为RCA(3.19±0.74)、LCA (3.05±0.88)、LCX (2.81±0.94),屏气组(对照组)患者冠状动脉评分分别为 RCA (3.38±0.5)、LCA (3.14±0.82)、LCX (2.76±0.89), P值分别为 0.327、0.550、0.877(P>0.05)。图像可判读性在每位受试者、每支血管和每节段水平两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对干屏气困难的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应用Revolution CT行自由呼吸下的冠状动脉CT成像,其图像质量不受呼吸影响,可用于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的CCTA检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ct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辐射剂量 屏气 自由呼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成像不同管电压对外周血淋巴细胞DNA双链断裂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林竹潇 张龙江 +4 位作者 周长圣 周帆 顾海峰 鲍雪芹 卢光明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54-458,共5页
目的:利用流式细胞仪评价冠状动脉CT成像(CCTA)不同管电压对外周血淋巴细胞DNA双链断裂(DSBs)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行CCTA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A、B、C、D四组,分别接受管电压为120kV、100kV、80kV、70kV的CCTA扫描。在CCTA检查前及... 目的:利用流式细胞仪评价冠状动脉CT成像(CCTA)不同管电压对外周血淋巴细胞DNA双链断裂(DSBs)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行CCTA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A、B、C、D四组,分别接受管电压为120kV、100kV、80kV、70kV的CCTA扫描。在CCTA检查前及检查后20min分别抽取外周静脉血2mL,符合标准的血样经过淋巴细胞分离及抗γ-H2AX蛋白和抗ATM蛋白抗体孵育后,利用流式细胞仪分析T淋巴细胞内DNA双链断裂水平。对CCTA检查前、后DNA双链断裂的改变情况及不同管电压组间DNA的损伤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四组CCTA扫描后γ-H2AX和ATM的阳性细胞百分比均有不同程度增加(P<0.05)。管电压由120kV降低至80kV,γ-H2AX阳性细胞百分比的差值逐渐减小;管电压降低至70kV,γ-H2AX阳性细胞百分比的差值增高;组间比较发现,除A组与C组(P=0.007)、B组与C组之间(P=0.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余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随着管电压的降低,四组间ATM阳性细胞百分比差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1)。结论: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CCTA管电压降低至80kV能够有效减少DNA双链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ct成像 DNA双链断裂 Γ-H2AX 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评价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形态学参数在介入治疗指导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吴晓明 王波 +1 位作者 崔晓剑 舒锦尔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0-144,共5页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评价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形态学参数在介入治疗指导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金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经冠状动脉造影(ICA)证实的CTO患者300例,患...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评价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形态学参数在介入治疗指导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金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经冠状动脉造影(ICA)证实的CTO患者300例,患者术前均接受CCTA检查。记录CCTA形态学参数闭塞段近端形态、闭塞血管长度、闭塞段内线样强化长度、闭塞段内线样强化长度/闭塞血管长度、闭塞段血管线样强化、闭塞段内血管钙化情况、闭塞段内血管钙化面积≥横截面50%、病变走行迂曲(>45°)、侧支血管情况、血管开口病变,并分析以上参数与PCI治疗结果的关系。结果300例CTO患者病变共325处,PCI治疗成功227处(69.85%),PCI治疗失败98处(30.15%);失败组闭塞段近端钝形、闭塞血管长度、闭塞段内血管钙化面积≥横截面50%、病变走行迂曲(>45°)明显高于成功组(P<0.05),闭塞段内线样强化长度、闭塞段内线样强化长度/闭塞血管长度、闭塞段内线样强化明显低于成功组(P<0.05),两组其余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闭塞段内线样强化长度(OR=1.975,95%CI:1.306~2.988)、闭塞段内线样强化长度/闭塞血管长度(OR=3.831,95%CI:1.332~11.017)、闭塞段内线样强化(OR=1.702,95%CI:1.007~2.879)是预测PCI治疗成功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CCTA评价冠状动脉CTO形态学参数在介入治疗中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其中闭塞段内线样强化长度、闭塞段内线样强化长度/闭塞血管长度、闭塞段内线样强化是预测PCI治疗成功的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形态学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的血流储备分数应用进展
6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9-429,共1页
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是全球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准确诊断及评价CAD患者的心肌血流动力学改变对疾病防治、治疗方案选择和预后均意义重大。冠状动脉造影(invasive coronary arteriongraphy,ICA)通过压力导管测量得到... 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是全球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准确诊断及评价CAD患者的心肌血流动力学改变对疾病防治、治疗方案选择和预后均意义重大。冠状动脉造影(invasive coronary arteriongraphy,ICA)通过压力导管测量得到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 flow reserve,FFR)是目前评估冠脉血流动力学改变的金标准,但由于其有创,且费用昂贵,临床未能得到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血流储备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宣教联合心理疏导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病人中的应用 被引量:7
7
作者 黄红芳 梁俊丽 +1 位作者 陈秀珍 潘锡屏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45-548,共4页
目的:探讨健康宣教联合心理疏导在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病人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2年8月—2023年3月于我院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的91例病人,采用信封法将其分为常规组45例与综合组46例,常规组给予常规健康宣教,综合组在常规健康... 目的:探讨健康宣教联合心理疏导在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病人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2年8月—2023年3月于我院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的91例病人,采用信封法将其分为常规组45例与综合组46例,常规组给予常规健康宣教,综合组在常规健康宣教基础上联合心理疏导。比较两组应激反应、抑郁及焦虑程度、检查配合度及影像质量。结果:干预后,综合组收缩压、平均动脉压、心率、抑郁评分、焦虑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组总配合率、影像质量合格率、护理满意度总分及各维度得分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宣教联合心理疏导可减轻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病人的应激反应,减轻抑郁及焦虑程度,提高检查配合度和检查的影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疏导 健康宣教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心理健康 影像质量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的三维重建图像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前规划中的应用
8
作者 段书朋 余万 +2 位作者 耿乐 陈爱东 魏磊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63-868,共6页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oronary CT angiography,CCTA)及其三维重建图像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术前规划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oronary CT angiography,CCTA)及其三维重建图像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术前规划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2021年1月—2023年3月行OPCABG的1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13例常规采用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指导OPCABG(常规组),45例在CAG的基础上完善CCTA检查及三维图像重建辅助OPCABG(3D组),对两项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并指导手术。观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术后监护时间和住院时间、术后房颤、急性肾损伤、二次气管插管、脑梗死或心血管不良事件等并发症,以及术后1年心脏超声和CCTA随访结果。结果:两组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术后监护时间和住院时间、术后1年CCTA及心脏超声随访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3D组手术时间(250.7±41.4)min与常规组手术时间(271.0±57.2)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常规组(P<0.05)。结论:与常规采用CAG指导OPCABG相比,增加CCTA检查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获得更好的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三维重建 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不同剂量对比分析与低剂量探讨 被引量:5
9
作者 伍保忠 李大圩 施玉森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6期851-853,856,共4页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低剂量扫描最有效的方法。方法:对心率<70次/min且心率波动<5次/min的受检者,使用前瞻性心电门控;对心律不齐或心率>70次/min的受检者,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并按患者的体重指数(BMI,kg/m2)应用...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低剂量扫描最有效的方法。方法:对心率<70次/min且心率波动<5次/min的受检者,使用前瞻性心电门控;对心律不齐或心率>70次/min的受检者,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并按患者的体重指数(BMI,kg/m2)应用不同的管电压。分析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和根据受检者BMI指数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两种方式的图像质量和患者的辐射剂量。以常规回顾性心电门控辐射剂量作为对照进行比较。结果:23例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55例根据受检者BMI指数,变动管电压的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应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比应用常规回顾性门控CT冠状动脉成像的辐射剂量降低70%左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顾性心电门控:BMI<18kg/m2者,管电压用80kV比用120kV辐射剂量降幅亦55%左右;BMI 18~24kg/m2者,管电压用100kV比用120kV辐射剂量降幅25%左右。结论:根据患者的心率、心律、BMI等参数制定合适的扫描方案,就能在获得高质量冠状动脉图像的同时,使患者的辐射剂量降到最低限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 冠状动脉ct成像 64排螺旋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3代双源CT 70 kV大螺距扫描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在不同体质量指数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0
作者 易妍 曹剑 +9 位作者 林路 孔令燕 江舒 李潇 刘珮君 王明 王曼 王沄 金征宇 王怡宁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2-48,共7页
目的评估第3代双源CT 70 kV和超低对比剂用量方案下大螺距扫描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在不同体质量指数(BMI)患者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接受第3代双源CT大螺距扫描冠状动脉CTA检查且管电压值均自主选择为70 kV患者的临床资... 目的评估第3代双源CT 70 kV和超低对比剂用量方案下大螺距扫描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在不同体质量指数(BMI)患者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接受第3代双源CT大螺距扫描冠状动脉CTA检查且管电压值均自主选择为70 kV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BMI分为A(BMI≤24 kg/m2)、B(24 kg/m2<BMI<28 kg/m2)、C(BMI≥28 kg/m2)3组,比较各组间的基本信息、图像质量及有效剂量(ED)。结果 3组患者在年龄(H=2.36,P=0.78)、心率(H=3.51,P=0.80)和ED(H=1.77,P=0.12)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主动脉根部的噪声值为21.66±4.00,明显低于C组的23.61±4.20(F=2.05,P=0.03);A组主动脉根部的信噪比为18.61±5.28,明显高于C组的14.75±2.58(F=5.31,P=0.02);其余客观图像质量参数在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B、C组的平均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1.13±0.11)、(1.16±0.14)和(1.76±0.44)分,A组(Z=2.91,P=0.004)和B组(Z=2.27,P=0.021)均明显低于C组,A、B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03,P=0.37)。结论在70 kV结合超低对比剂用量方案下,第3代双源CT大螺距扫描冠状动脉CTA检查在BMI<28 kg/m2患者中的效果可能优于BMI≥28 kg/m2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质量指数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第3代双源ct 辐射剂量 图像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3代双源CT自动管电压选择技术在行超低对比剂用量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体质量指数20~30kg/m^2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4
11
作者 王明 易妍 +4 位作者 曹剑 王怡宁 齐冰 马硕 王沄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9-55,共7页
目的评估第3代双源CT自动管电压选择技术在行超低对比剂用量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体质量指数(BMI)为20~30 kg/m2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34例BMI为20~30 kg/m2、接受第3代双源CT自动管电压选择冠状动脉CTA扫描的患者根据自动选择... 目的评估第3代双源CT自动管电压选择技术在行超低对比剂用量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体质量指数(BMI)为20~30 kg/m2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34例BMI为20~30 kg/m2、接受第3代双源CT自动管电压选择冠状动脉CTA扫描的患者根据自动选择电压值分为2组:(1)70 kV组(n=91):正常BMI(20 kg/m2≤BMI≤25 kg/m2)患者65例,高BMI(25 kg/m2<BMI≤30 kg/m2)患者26例;(2)80 kV组(n=43):正常BMI患者12例,高BMI患者31例。70 kV组患者对比剂注射总量为18 ml(速率为3.0 ml/s),80 kV组患者对比剂注射总量为21 ml(速率为3.0 ml/s)。比较两组间和亚组间的有效剂量(ED)、客观图像质量和主观图像质量。结果 70 kV组的ED为(0.24±0.04)m Sv,较80 kV组的(0.51±0.05)m Sv低53%(H=3.37,P=0.02)。70 kV组和80 kV组中正常BMI患者间(H=1.81,P=0.23)及高BMI患者间(H=0.91,P=0.84)的CNR和S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70 kV组和80 kV组中正常BMI患者间(Z=0.79,P=0.76)及高BMI患者间(Z=0.77,P=0.81)的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第3代双源CT自动管电压选择技术在BMI为20~30 kg/m2患者进行冠状动脉CTA检查时,部分患者管电压选择值会高于其同水平BMI患者,以保证得出相同水平图像质量。自动管电压选择技术可以帮助技师更加准确、合理地选择适合患者的最佳电压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3代双源ct 自动管电压选择技术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图像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灌注显像与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对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价值的比较 被引量:23
12
作者 朱涛 张国明 +2 位作者 严飞 刘正 霍强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25-430,共6页
目的:评估并比较心肌灌注显像(MPI)与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DS-CTCA)检查对糖尿病并发冠心病(CHD)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阐明2种检查方法联合对糖尿病并发CHD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2例诊断为糖尿病并发CHD患者,分别接受MPI... 目的:评估并比较心肌灌注显像(MPI)与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DS-CTCA)检查对糖尿病并发冠心病(CHD)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阐明2种检查方法联合对糖尿病并发CHD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2例诊断为糖尿病并发CHD患者,分别接受MPI与DS-CTCA检查,比较2种检查方法诊断左主干(LM)、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和右冠状动脉(RCA)等冠状动脉主干分支狭窄程度的差异。以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为金标准,比较2种检查方法单独诊断的灵敏度、敏感度和准确度的差异,比较2种检查方法联合平行诊断与系列诊断的灵敏度、敏感度和准确度的差异。结果:MPI检查与DS-CTCA检查对LM和LAD的狭窄程度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LCX和RCA的狭窄程度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PI检查比较,DS-CTCA检查对糖尿病并发CHD患者冠状动脉分支血管狭窄诊断的灵敏度较低,为71.0%vs 9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特异度较高,为85.7%vs 5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但2种检查方法的准确度为76.4%vs 7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2)。与平行诊断比较,系列诊断的特异度及准确度较高,分别为93.5%vs 33.8%和94.7%vs 7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30);灵敏度为95.4%vs 9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4)。结论:DS-CTCA检查与MPI检查在诊断糖尿病并发CHD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度上无差异,但是2种检查方法的系列诊断能更加有效地提高诊断糖尿病并发CHD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灌注显像 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 糖尿病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双源CT Flash扫描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评估效果 被引量:9
13
作者 夏宾 杨学华 +3 位作者 高剑波 谭红娜 王天佑 梁晓雪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33-836,共4页
目的:探讨新双源CTFlash扫描技术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行FlashCTA且同时行冠状动脉造影(CAG)的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FlashCTA对冠状动脉狭窄病变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 目的:探讨新双源CTFlash扫描技术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行FlashCTA且同时行冠状动脉造影(CAG)的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FlashCTA对冠状动脉狭窄病变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约登指数分别为84.3%、95.7%、89.7%、93.2%和0.80;有效辐射剂量为(0.98~1.15)mSv。FlashCTA与CAG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级的一致性较好(Kappa=0.888,P<0.001)。结论:FlashCTA有效辐射剂量低,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尤其是对中、重度冠状动脉狭窄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冠状动脉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3代双源CT大螺距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中盐水冲洗速率对检查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曼 王怡宁 +3 位作者 易妍 王沄 刘珮君 金征宇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6-61,共6页
目的探究并优化在超低对比剂用量方案下,采用第3代双源CT大螺距扫描技术进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检查时,不同盐水注射速率对该检查图像效果的影响。方法共前瞻性连续入组68例临床可疑或已确诊冠心病患者,均采用第3代双源CT进行前瞻... 目的探究并优化在超低对比剂用量方案下,采用第3代双源CT大螺距扫描技术进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检查时,不同盐水注射速率对该检查图像效果的影响。方法共前瞻性连续入组68例临床可疑或已确诊冠心病患者,均采用第3代双源CT进行前瞻性大螺距技术冠状动脉CTA扫描。采用自动管电压选择技术进行患者扫描电压值的智能选择,根据所选不同管电压值对应选择其对比剂注射方案,即70 kV的对比剂量和流速分别为18 ml和3.0 ml/s,80 kV的对比剂量和流速分别为21 ml和3.0 ml/s。然后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n=31):盐水追加方案为流速3.0 ml/s;B组(n=37):盐水追加方案为流速4.0 ml/s;A、B两组盐水总量均为40 ml。比较两组间的辐射剂量、客观图像质量和主观图像质量。结果两组患者的有效剂量(E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36±0.12)m Sv比(0.37±0.13)m Sv;t=-0.40,P=0.70],所有患者的平均ED为(0.43±0.28)m Sv。A组右冠状动脉远段(76.04±62.46比43.96±26.94;t=2.67,P=0.01)和左回旋支近段(69.60±43.13比44.08±24.08;t=2.96,P=0.01)的对比噪声比均明显高于B组,其余参数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间的主观图像质量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χ2=2.53,P=0.47)。结论采用超低剂量对比剂方案行第3代双源CT大螺距冠状动脉CTA检查时,使用与对比剂流速相同的盐水冲洗速率可获得更好的检查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第3代双源ct 对比剂 盐水冲洗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和运动平板试验对冠心病患者的诊断比较 被引量:20
15
作者 于方方 吕滨 +8 位作者 孙明利 高扬 侯志辉 曹慧丽 韩磊 陈阳 方丕华 杨跃进 蒋世良 《放射学实践》 2012年第6期625-628,共4页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和运动平板试验(TET)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以常规冠状动脉造影(CAG)为诊断冠心病(冠脉狭窄≥50%)的"金标准",对同期先后行TET、CCTA和CAG 3种检查的75例疑似冠心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和运动平板试验(TET)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以常规冠状动脉造影(CAG)为诊断冠心病(冠脉狭窄≥50%)的"金标准",对同期先后行TET、CCTA和CAG 3种检查的75例疑似冠心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TET和CCTA的结果与CAG进行比较。结果:TET和CCTA诊断冠心病的敏感度分别为45.2%和90.5%,特异度为69.7%和93.9%,阳性预测值为65.5%和95.0%,阴性预测值为50.0%和88.6%,准确率为56.0%和92.0%,P<0.01。在冠状动脉血管水平CCTA对右冠状动脉、左主干、前降支、回旋支狭窄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86.7%、100.0%、88.0%和76.0%。冠心病患者中TET诊断阳性率与病变血管支数呈正相关(r=0.440,P=0.004);冠心病患者TET诊断结果阳性与阴性仅与血管狭窄程度≥75%狭窄的节段数目有统计学差异(P=0.016)。结论:CCTA诊断冠心病较TET有更高的诊断准确性和较低的诊断假阳性和假阴性,对有症状的疑诊冠心病患者CCTA的诊断具有更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运动试验 冠状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冠状动脉成像和冠状动脉造影对心肌桥的诊断 被引量:5
16
作者 郑建刚 龚波 +4 位作者 师干伟 何国平 武洪林 吴小松 严凯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79-681,共3页
目的:探讨CT冠状动脉成像和冠状动脉造影对心肌桥诊断的价值。方法:103例临床疑诊冠心病的患者同时行CT冠状动脉成像和冠状动脉造影,比较两者对心肌桥的诊断结果。结果:103例患者中,CT冠状动脉成像检出肌桥28例,检出率27.2%,冠状动脉造... 目的:探讨CT冠状动脉成像和冠状动脉造影对心肌桥诊断的价值。方法:103例临床疑诊冠心病的患者同时行CT冠状动脉成像和冠状动脉造影,比较两者对心肌桥的诊断结果。结果:103例患者中,CT冠状动脉成像检出肌桥28例,检出率27.2%,冠状动脉造影检出肌桥16例,检出率15.5%。两种方法同时检出肌桥12例,CT冠状动脉成像独立检出肌桥16例,冠状动脉造影独立检出肌桥4例。两种方法所检出的肌桥均位于左前降支。CT检出肌桥血管合并粥样硬化23例,斑块的性质分别为钙化斑块5例、混合斑块12例、非钙化斑块6例。冠状动脉造影检出肌桥血管合并粥样硬化12例。两种方法检出的肌桥血管合并粥样斑块的位置均位于肌桥前段血管。CT成像对肌桥的检出率较高(P<0.05),且对诊断肌桥合并粥样斑块有优势(P<0.05)。结论:CT冠状动脉成像对肌桥的检出率较高,对肌桥合并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也有优势,尤其是对粥样斑块性质的判断,是临床诊断心肌桥的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冠状动脉成像 冠状动脉造影 心肌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误诊分析 被引量:11
17
作者 孟冷 张兆琪 +2 位作者 吕飚 于薇 晏子旭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8年第3期187-192,共6页
目的对照X线冠状动脉造影分析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误诊原因。方法搜集140例患者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64DCTCA)完整资料,以其近期实施的X线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对于两种检查结果中不同的部分进行分析。结果本组64DC... 目的对照X线冠状动脉造影分析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误诊原因。方法搜集140例患者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64DCTCA)完整资料,以其近期实施的X线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对于两种检查结果中不同的部分进行分析。结果本组64DCTCA显示1343支冠状动脉,不同部位的Ⅲ级血管冠状动脉成像质量无显著差异(χ2检验,P>0.05)。在Ⅰ、Ⅱ级血管中,79支两项检查结果不一致,其中64DCTCA假阳性28支,假阴性14支,10支病变程度评估过重,27支评估过轻。各组血管间总体存在显著差异(χ2检验,P<0.01);对冠状动脉主干与分支的误诊率之间存在显著差异(χ2检验,P<0.01),而冠状动脉主干LAD,LCX和RCA病变显示无显著差异(χ2检验,P>0.05)。结论完善的检查前准备是保障64DCTCA重组优质冠状动脉图像的前提,良好的图像后处理有助于避免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 选择性X线冠状动脉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emstone能谱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诊断冠状动脉重构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宋达琳 徐余鸣 +1 位作者 马千里 张庆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65-770,共6页
目的:探讨Gemstone能谱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诊断冠状动脉重构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使用Gemstone能谱CCTA检查的冠心病患者76例。根据重构指数(RI)将患者分为三组,正性重构组(RI>1.05)44例,无重构组(RI0.95~1.05)21例,负性... 目的:探讨Gemstone能谱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诊断冠状动脉重构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使用Gemstone能谱CCTA检查的冠心病患者76例。根据重构指数(RI)将患者分为三组,正性重构组(RI>1.05)44例,无重构组(RI0.95~1.05)21例,负性重构组(RI<0.95)11例,另外,又根据斑块负荷(PB)将患者分为四组,PB21%~40%组30例、PB41%~60%组30例、PB61%~80%组14例和PB>80%组2例。比较各组患者的年龄、PB、RI、近端及远端参考段外弹力膜直径差异。结果:正性重构组、负性重构组、无重构组患者的病变处外弹力膜直径与近端参考段外弹力膜直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正性重构组和无重构组病变处外弹力膜直径明显大于负性重构组,无重构组近端参考段外弹力膜直径均明显大于正性重构组和负性重构组(P均<0.05);PB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PB组RI、远端及近端参考段外弹力膜直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病变处外弹力膜直径、病变管腔直径在不同PB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除BP>80%组外,其他PB组(PB从20%到80%变化时)病变处外弹力膜直径和管腔直径都随PB增加而降低。结论:Gemstone能谱CCTA能精确测量与重构性质相关的各种参数,反映PB从20%到80%不同分组的冠状动脉重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重构 Gemstone能谱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斑块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采集时间窗对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19
作者 刘卓 王征 +1 位作者 洪楠 张卓璐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984-988,共5页
目的:确定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最佳重建期相,优化采集时间窗。评价优化采集时间窗对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400例受检者(A组)行全心动周期(0~100%RR间期)采集时间窗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确定最佳重建期相。优化采集时间窗... 目的:确定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最佳重建期相,优化采集时间窗。评价优化采集时间窗对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400例受检者(A组)行全心动周期(0~100%RR间期)采集时间窗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确定最佳重建期相。优化采集时间窗设置为最佳重建期相的95%置信区间,即平均值±标准差×2。比较优化采集时间窗扫描模式(B组,400例)与全期相扫描模式(A组)的心率、信噪比、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及辐射剂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心率<61 bpm者纳入低心率组(A1、B1);心率介于61~75 bpm者纳入中心率组(A2、B2);心率>75 bpm者纳入高心率组(A3、B3)。A1组最佳重建期相(76±3)%RR间期(95%置信区间70%~82%)。A2组最佳重建期相(44±3)%及(76±3)%RR间期(95%置信区间:38%~50%及70%~82%)。A3组最佳重建期相(48±5)%RR间期(95%置信区间38%~58%)。A、B两组的心率[A组为(70.54±13.06)bpm,B组为(70.38±13.05)bpm)]、图像质量主观评分[A组为(1.52±0.65)分,B组为(1.51±0.63)分]、信噪比(A组为15.76±3.70,B组15.66±4.5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1组[(36.73±14.39)mGy]与B1组[(7.13±2.53)mGy]、A2组[(27.57±11.69)mGy]与B2组[(12.13±3.39)mGy]、A3组[(25.55±10.33)mGy]与B3组[(7.74±3.13)mGy]之间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对于低、中、高心率受检者,优化采集时间窗扫描模式与全心动周期扫描模式相比,辐射剂量分别降低了81%、56%、70%。结论:慢心率者冠脉最佳成像时间位于舒张中末期,高心率者位于收缩末期;中心率者位于收缩末期或舒张中末期。优化采集时间窗,可以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缩短曝光时间从而降低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率 冠状血管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辐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8年国际心血管CT协会关于女性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专家共识的解读 被引量:3
20
作者 赵洁 雷子乔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254-1257,共4页
这份专家共识来自国际心血管CT协会(Society of Cardiovascular Computed Tomography,SCCT),提供了关于女性冠状动脉疾病的CT诊断和风险分层的依据。在无心血管疾病症状的女性群体中,一旦发现冠状动脉有钙化,将预示着10年内发生动脉粥... 这份专家共识来自国际心血管CT协会(Society of Cardiovascular Computed Tomography,SCCT),提供了关于女性冠状动脉疾病的CT诊断和风险分层的依据。在无心血管疾病症状的女性群体中,一旦发现冠状动脉有钙化,将预示着10年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大于7.5%,通过冠状动脉钙化程度可以判断哪些女性采用药物治疗更加有效。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不但可以准确检测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还可以识别非阻塞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范围及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差异 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疑似冠状动脉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