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38篇文章
< 1 2 9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王林林 张蕊 +2 位作者 吕晓冰 胡建 辛辉 《山东医药》 CAS 2020年第5期103-106,共4页
随着冠状动脉造影的普及,临床发现部分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并无明显的冠状动脉阻塞(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这类心肌梗死被定义为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MINOCA),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约占10%。不同于阻塞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特点,MINOCA... 随着冠状动脉造影的普及,临床发现部分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并无明显的冠状动脉阻塞(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这类心肌梗死被定义为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MINOCA),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约占10%。不同于阻塞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特点,MINOCA的发病主要与斑块破裂、冠状动脉痉挛、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冠状动脉夹层等原因有关,通常较少合并血脂异常、糖尿病、高血压、吸烟等传统危险因素,因此血运重建不是MINOCA患者的首选治疗措施。目前临床上应用于MINOCA的药物主要有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硝酸酯类等,大多与阻塞性心肌梗死相似,但具体治疗效果及预后仍无明确定论。能否尽早识别MINOCA,寻找潜在原因并给予有效的干预措施与预后紧密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 斑块破裂 冠状动脉痉挛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罗群华 黎明江 +1 位作者 王鑫 杨政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5期59-62,共4页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MINOCA)及冠状动脉阻塞性心肌梗死(MIOCA)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随机入选2017年1月~2019年1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45例,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MINOCA组(89例)和MIOCA组(356例),...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MINOCA)及冠状动脉阻塞性心肌梗死(MIOCA)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随机入选2017年1月~2019年1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45例,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MINOCA组(89例)和MIOCA组(356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主诉症状特点、心电图表现等。结果两组年龄、性别、冠心病史、肌钙蛋白I、肌酸激酶同工酶、肌红蛋白、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左室射血分数、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体重指数、高血压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史、吸烟史、家族史、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游离脂肪酸、空腹血糖、肌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NOCA组胸痛伴放射痛发生率低于MIOCA组,含服硝酸甘油有效率高于MIOC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胸闷、胸痛、症状出现时间<3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NOCA组正常、T波改变发生率低于MIOCA组,ST段抬高、病理性Q波形成、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发生率高于MIOC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T段压低≥0.05 mV、室性早搏、短阵室速、室性心动过速、室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MINOCA心肌酶指标、心功能、胸痛症状、心电图表现均较MIOCA轻,且两者在高危因素上除年龄外,其余并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 临床特征 胸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别对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
3
作者 姜涛 陈亚南 +2 位作者 王卫国 刘晓宁 石云霄 《河南医学研究》 2023年第23期4243-4248,共6页
目的该研究主要探索性别差异对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MINOCA)的临床特征、预测因素以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就诊于开封市中医院诊断为MINOCA的138例患者,其中男70例,女68例,电话或者门诊随访至2023年1月,明... 目的该研究主要探索性别差异对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MINOCA)的临床特征、预测因素以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就诊于开封市中医院诊断为MINOCA的138例患者,其中男70例,女68例,电话或者门诊随访至2023年1月,明确患者是否有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以及MACE事件的预测因素;MACE包括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脑梗死、心力衰竭以及心绞痛再入院。结果(1)两组患者临床特征有所不同:(1)女性年龄较男性偏大[(67.4±11.8)岁比(58.1±10.2)岁,P<0.001];(2)女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发生率高(69.1%比51.5%,P=0.005),男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发生率高(48.5%比30.9%,P=0.005)。(2)平均随访(20.5±3.1)个月,男性、女性MACE事件发生率相似(17.4%比15.2%,P=0.356)。(3)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显示女性患者MACE事件发生更多和年龄、高血压、左室射血分数(LVEF)相关,而男性多和吸烟、糖尿病、LVEF相关。结论不同性别的MINOCA患者临床特征有所差别,性别差异对MINOCA患者的临床结局无影响,但是不同性别MACE事件的预测因素各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 性别差异 预后 预测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可地尔和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的应用效果
4
作者 刘娜 钟洪涛 +1 位作者 徐苗 张悦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4-168,共5页
目的探讨尼可地尔和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的冠状动脉微循环和心肌重构构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4年1月南阳医学高... 目的探讨尼可地尔和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的冠状动脉微循环和心肌重构构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4年1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行PCI术的AMI患者118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尼可地尔组39例、替罗非班组37例和联合组42例。比较3组凝血相关因子水平、微血管功能、心肌重构构指标、氧化应激指标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3组术后7 d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及血清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血清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水平显著高于术前,微循环阻力指数(index of microcirculatory resistance,IMR)、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volume,LV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LVEDV)及血清内皮素(endothelin,ET)水平显著低于术前(P<0.05);联合组术后7 d LVEF及血清vWF、TF、SOD水平显著高于尼可地尔组和替罗非班组,IMR、LVESV、LVEDV及血清ET水平显著低于尼可地尔组和替罗非班组(P<0.05)。联合组再灌注心律失常、术后6个月内发生心绞痛、心力衰竭再入院比例显著低于尼可地尔组和替罗非班组(2.38%vs 16.22%,15.38%,P<0.05;2.38%vs 18.92%,15.38%,P<0.05;2.38%vs 16.22%,17.95%,P<0.05)。结论将尼可地尔和替罗非班联合用于AMI行PCI术的患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术后的冠状动脉微循环,促进心肌重构,改善机体氧化应激状态和血管内皮功能,同时还能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可地尔 替罗 心肌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Ⅰ期心脏康复方案参与情况及影响因素
5
作者 李萍 成真勃 +2 位作者 于侍唯 陈婷 陈馨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5年第3期192-196,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Ⅰ期心脏康复方案参与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2023年1月至12月急诊PCI后行Ⅰ期心脏康复的184例老年AMI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查...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Ⅰ期心脏康复方案参与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2023年1月至12月急诊PCI后行Ⅰ期心脏康复的184例老年AMI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查阅病历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对患者康复方案参与度进行评估。比较不同临床特征患者康复方案参与度。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AMI患者PCI后康复方案参与度的影响因素。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结果本研究184例急诊PCI后行Ⅰ期心脏康复的老年AMI患者,心脏康复方案参与度最低19.00%,最高100.00%,平均73.55%。不同年龄、合并慢性疾病数量、文化程度、吸烟史、心功能分级、月收入、焦虑或抑郁情况、营养状况、PCI后康复运动危险等级、病变血管支数及支架置入枚数老年AMI患者PCI后康复方案参与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2.854,95%CI 1.366~5.963)、合并慢性疾病数量(OR=3.261,95%CI 1.329~8.002)、文化程度(OR=5.571,95%CI 2.125~14.605)、吸烟史(OR=3.287,95%CI 1.574~6.864)、心功能分级(OR=3.209,95%CI 1.594~6.460)、月收入(OR=1.149,95%CI 1.594~6.460)、焦虑或抑郁(OR=2.775,95%CI 1.059~1.247)、营养状况(OR=2.649,95%CI 1.204~6.396)、PCI后康复运动危险等级(OR=3.036,95%CI 1.523~4.607)、病变血管支数(OR=4.532,95%CI 1.779~11.545)、支架置入枚数(OR=1.994,95%CI 1.108~3.588)为老年AMI患者PCI后康复方案参与度的影响因素。结论老年AMI患者PCI后的Ⅰ期心脏康复方案参与度受到较多因素影响,康复方案实施期间临床应当密切关注高危群体,以便于及时针对相关因素进行干预,从而提升患者的康复方案参与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急性心肌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脏康复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替格瑞洛对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不良反应及血清水平的影响
6
作者 曹利波 韩利平 +1 位作者 杨昊煜 贾东丽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2025年第2期133-139,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替格瑞洛对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不良反应及病情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于邯郸市第一医院接受PCI术的心肌梗死患者1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剂量组(n=93)、小剂量组(n...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替格瑞洛对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不良反应及病情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于邯郸市第一医院接受PCI术的心肌梗死患者1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剂量组(n=93)、小剂量组(n=93),常规剂量组予以常规剂量替格瑞洛治疗(90 mg/次),小剂量组予以小剂量替格瑞洛治疗(45 mg/次)。比较两组心功能[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冠状动脉血流相关指标[舒张期血流峰值(DPV)、舒张期时间速度积分(CTVI)、冠状动脉血流速度储备(CFVR)、收缩期血流峰值(SPV)]、血小板功能[花生四稀酸诱导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AA-MAR)、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PAR)、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ADP-MAR)]、病情相关指标{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脂蛋白a[Lp(a)]、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sVCAM-1)、钙卫蛋白A4(S100A4)}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出血事件。结果治疗3个月后,常规剂量组LVEF明显高于小剂量组[(57.32±1.24)%,比(54.79±1.09)%,P<0.05],LVESD、LVEDD明显低于小剂量组[(32.29±1.39)mm比(36.83±1.58)mm、(50.13±2.35)mm比(54.36±2.54)mm,P<0.05],但治疗6个月后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3个月后,常规剂量组的DPV、CTVI、CFVR、SPV明显高于小剂量组[(34.18±2.16)cm/s比(30.56±1.82)cm/s、(23.05±1.45)比(19.74±1.39)、(3.49±0.32)比(3.02±0.30)、(16.81±1.06)cm/s比(14.76±1.00)cm/s,P<0.05],但治疗6个月后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3个月后,常规剂量组的AA-MAR、MPAR、ADP-MAR明显低于小剂量组(P<0.05),但治疗6个月后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3个月后,常规剂量组血清sICAM-1、Lp(a)、sVCAM-1、S100A4水平明显低于小剂量组[(387.25±16.58)μg/L比(425.63±21.36)μg/L、(196.25±14.94)mg/L比(224.76±17.66)mg/L、(247.07±10.15)μg/L比(258.64±12.32)μg/L、(38.98±5.25)ρg/ml比(47.42±6.72)ρg/ml,P<0.05],但治疗6个月后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MACE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常规剂量组出血事件总发生率高于小剂量组(13.48%比4.49%,P<0.05)。结论心肌梗死PCI术后予以不同剂量替格瑞洛治疗,可改善心功能、血小板功能,增加冠状动脉血流,缓解病情进展,随着治疗时间延长,小剂量替格瑞洛也可达到与常规剂量相近的作用效果,并未明显增加MACE发生率,且出血风险较低,临床应依据具体情况选择用药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替格瑞洛 心功能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出血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磁共振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心功能评估中的运用研究进展
7
作者 李瑞宁 杨滨 +4 位作者 曹慧丽 王思蓉 鲁昭杉 代虎威 温泽雨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2025年第2期189-192,共4页
急性心肌梗死(AMI)属于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病死率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研究结果显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治疗AMI有效手段之一,可及时改善心脏血流,挽救受损心肌,最大可能减轻AMI对心功能的影响。但其无法精准评估AMI对... 急性心肌梗死(AMI)属于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病死率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研究结果显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治疗AMI有效手段之一,可及时改善心脏血流,挽救受损心肌,最大可能减轻AMI对心功能的影响。但其无法精准评估AMI对心功能的影响程度。心脏磁共振(CMR)属于一种无创的成像检查技术,分辨率较高,不仅能够评估心功能状态、鉴别诊断以及早期室壁瘤的形成,还能有效评估AMI行PCI术后心功能,且对预后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本文旨在综述CMR在AMI行PCI术后心功能评估中的研究进展,为AMI术后心功能的准确评估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磁共振 急性心肌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代谢组学特征与心肌梗死风险的相关性分析
8
作者 刘琎 陈皖华 任月如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2-409,共8页
目的探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CAS)患者血清代谢组学特征与心肌梗死风险的相关性,为临床防治心肌梗死提供新的思路与靶点。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22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CAS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访情况分为对照组(未发生心肌梗死,n=138... 目的探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CAS)患者血清代谢组学特征与心肌梗死风险的相关性,为临床防治心肌梗死提供新的思路与靶点。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22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CAS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访情况分为对照组(未发生心肌梗死,n=138)和观察组(发生心肌梗死,n=42),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进行1∶1匹配,共成功匹配34对。应用代谢组学技术中的质谱芯片检测患者血清样本,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PCA)、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进行组间比较,筛选出差异性代谢物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差异代谢物的诊断价值。凝聚层次聚类对样本进行聚类分析,并对差异代谢物进行通路富集分析。结果两组CAS患者血清样本的质谱图存在显著差异。PCA结果显示,两组血清代谢整体水平存在一定的分离趋势,但趋势不显著(R^(2)X=0.654,Q^(2)Y=0.719)。PLS-DA分析可见两组样本的分离趋势(R^(2)X=0.582,R^(2)Y=0.810,Q^(2)Y=0.675)。进一步OPLS-DA分析可见两组样本分离趋势明显(R^(2)X=0.595,R^(2)Y=0.831,Q^(2)Y=0.742)。以变量重要性投影值(VIP)>1和Wilcoxon-Mann-Whitney检验筛选出12个组间差异代谢物,其中上调3个,下调9个,上调的D-葡萄糖(D-glucose)和下调的甘氨胆酸(glycocholic acid)、熊去氧胆酸(ursodeoxycholic acid)、烟酸(nicotinic acid)、烟酰胺(niacinamide)、琥珀酸(succinic acid)作为心肌梗死诊断标志物价值较高。差异代谢物通路分析发现,可能受差异代谢物影响的8条代谢通路中,非酒精性脂肪肝、烟酸和烟酰胺代谢、2型糖尿病相关通路Impact≥0.1,可能是CAS患者心肌梗死病理机制的潜在通路。结论血清中甘氨胆酸、D-葡萄糖、熊去氧胆酸、烟酸、烟酰胺、琥珀酸水平可作为区分CAS患者发生心肌梗死风险的潜在标志物,受干扰的代谢途径主要包括非酒精性脂肪肝、烟酸和烟酰胺代谢和2型糖尿病相关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CAS) 血清代谢组学 心肌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非阻塞性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和预测因素 被引量:7
9
作者 王金鑫 段鹏 朱庆磊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8年第4期307-310,共4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非阻塞性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临床特征和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心梗绿色通道收治的直接行PCI的STEMI患者154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狭窄是否超过50%分为冠状动脉非阻塞性STEMI组17例和冠状动...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非阻塞性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临床特征和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心梗绿色通道收治的直接行PCI的STEMI患者154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狭窄是否超过50%分为冠状动脉非阻塞性STEMI组17例和冠状动脉阻塞性STEMI组137例。收集、统计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对可能的预测因素进行两组间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联合预测因子对冠状动脉非阻塞性STEMI的预测价值。结果在STEMI患者中冠状动脉非阻塞与阻塞相比,白细胞计数较低,血浆纤维蛋白原较低。白细胞计数(OR=O.472,95%CI0.321-0.695,P〈0.01)和血浆纤维蛋白原(OR=0.200,95%CI0.054~0.747,P=0.017)是冠状动脉非阻塞性STEMI的独立预测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两个因素联合预测冠状动脉非阻塞性STEMI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27(P〈0.01),敏感度为93.3%,特异度为87.1%。结论白细胞计数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是冠状动脉非阻塞性STEMI的独立预测因素。两个因素对冠状动脉非阻塞性STEMI的联合预测价值较高,或可帮助判断STEMI患者冠状动脉为阻塞性或非阻塞性,以选择下一步诊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 冠状动脉阻塞 预测因素 冠状动脉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比冠状动脉内注射替奈普酶与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10
作者 张磊 李新 郭振峰 《临床荟萃》 CAS 2024年第7期598-602,共5页
目的观察对比冠状动脉内靶向应用替奈普酶和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8月-2023年8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明基医院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 目的观察对比冠状动脉内靶向应用替奈普酶和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8月-2023年8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明基医院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STEMI患者46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冠状动脉内注射替奈普酶)21例,对照组(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25例。比较两组支架个数、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血流分级、TIMI血栓分级、校正的TIMI血流帧数计数(CTFC)、手术后2 hST段回落幅度(STR)≥50%百分比、术后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术后72 h左室射血分数、住院期间出血事件和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有效性方面,给药后观察组TIMI血栓分级、CTFC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左室射血分数、术后NT-proBNP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支架个数、TIMI血流分级、术后2 hSTR≥50%占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性方面,两组住院期间出血事件、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EMI患者,PCI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奈普酶和替罗非班均安全、有效,且替奈普酶优于替罗非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脉内注射 替奈普酶 替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负性情绪风险模型构建的护理策略及应用效果
11
作者 胡霞 翟礼莉 蔡欣宸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5年第1期149-152,共4页
目的构建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负性情绪的风险模型,基于该模型制定护理策略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南通市海门区人民医院于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177例心肌梗死患者,按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负性情绪的发生... 目的构建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负性情绪的风险模型,基于该模型制定护理策略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南通市海门区人民医院于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177例心肌梗死患者,按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负性情绪的发生情况分成发生组(53例)和未发生组(124例)。对比2组的临床资料,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归纳影响PCI术后患者负性情绪的相关因素并建立风险模型。基于风险因素的分析结果制定护理策略,并将2023年7月至2024年3月收治的120例心肌梗死患者分别纳入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2组均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加用基于风险模型的护理策略。对比2组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变化,并比较负性情绪的发生率。结果177例心肌梗死患者中,负性情绪总发生率为29.94%(53/177)。单因素分析示,发生组与未发生组的病程、文化程度及家庭月收入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病程≥6 h、高中以下文化程度及家庭月收入<4000元均为影响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发生负性情绪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观察组在术后7 d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均较对照组更低,其负性情绪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P均<0.05)。结论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发生负性情绪较为常见,且与病程、文化程度及家庭月收入有关,基于上述危险因素构建风险模型并制定护理策略,对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预防负性情绪的发生均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负性情绪 风险模型 护理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人文关怀住院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2
作者 张莉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13期106-108,共3页
目的:分析早期人文关怀住院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月于无锡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进行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 目的:分析早期人文关怀住院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月于无锡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进行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早期人文关怀住院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25)。干预后,两组左室射血分数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物质生活、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评分提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01)。干预后,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早期人文关怀住院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以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心功能恢复,减轻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人文关怀住院模式 护理 急性心肌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亲环素A、内皮素-1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研究
13
作者 史君松 史炆昕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5年第3期534-537,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治疗前血清亲环素A(CyPA)、内皮素-1(ET-1)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60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PCI后心肌缺...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治疗前血清亲环素A(CyPA)、内皮素-1(ET-1)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60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PCI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事件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患者PCI治疗前均完成血清CyPA、ET-1检查。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治疗前血清CyPA、ET-1水平。探讨血清CyPA、ET-1对AMI患者PCI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结果:160例AMI患者PCI后,发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事件共89例,发生率为55.63%(89/160)。发生组治疗前的血清CyPA、ET-1均显著高于未发生组;发生组的多支冠状动脉病变、下壁心肌梗死占比均显著高于未发生组(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治疗前血清CyPA、ET-1水平高,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是AMI患者PCI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危险因素(OR>1,P<0.05)。绘制ROC曲线图结果显示,治疗前血清CyPA、ET-1预测AMI患者PCI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AUC值均≥0.70,预测价值中等,而联合检测预测价值高。结论:血清CyPA、ET-1水平高是AMI患者PCI后发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危险因素,治疗前检测二者水平预测此类患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风险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血清亲环素A 内皮素-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阻塞性冠状动脉心肌梗死的发病机制及预后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曲峰 林飞 +1 位作者 陈志刚 赵国安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33期53-58,共6页
非阻塞性冠状动脉心肌梗死(MINOCA)是一组具有不同发病机制的异质性疾病,发病率占急性心肌梗死的1%~15%。MINOCA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目前尚无统一的定论,不同发病机制的MINOCA的预后亦不相同。本文结合国内外MINOCA的最新研究进展,深入... 非阻塞性冠状动脉心肌梗死(MINOCA)是一组具有不同发病机制的异质性疾病,发病率占急性心肌梗死的1%~15%。MINOCA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目前尚无统一的定论,不同发病机制的MINOCA的预后亦不相同。本文结合国内外MINOCA的最新研究进展,深入综述了MINOCA的诊断及其发病机制,从多个方面对其预后进行阐述,分析其预测因素,为MINOCA早期诊断和精准治疗提供循证医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 阻塞性 发病机制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微血管阻塞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杜明亮 王泊然 +5 位作者 孙仕泽 孙丽丽 何俊莹 李雪 江淼 惠慧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21期71-75,共5页
约50%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伴有冠状动脉微血管阻塞(CMVO),这不仅弱化介入治疗的效果,而且增加了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本文梳理了CMVO发病机制的研究新进展,包括血栓和粥样斑块碎片导致远端栓塞、微血管痉挛、内皮功能障碍、缺血和再灌注... 约50%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伴有冠状动脉微血管阻塞(CMVO),这不仅弱化介入治疗的效果,而且增加了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本文梳理了CMVO发病机制的研究新进展,包括血栓和粥样斑块碎片导致远端栓塞、微血管痉挛、内皮功能障碍、缺血和再灌注损伤等因素,以及超声心动图、心脏磁共振成像、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技术、微血管阻力指数在CMVO诊断中的应用,并结合最新的循证依据对CMVO的中西医治疗及相关的靶点治疗进行简要综述,旨在加强临床医师对该疾病的认识和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微血管阻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残余胆固醇与青年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6
作者 白春兰 孙亚召 孟杰杰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4年第4期303-309,共7页
目的探讨残余胆固醇(RC)与青年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于沧州市人民医院首次诊断为NSTEMI的患者754例,根据患者发病年龄分为青年组(<45岁)14... 目的探讨残余胆固醇(RC)与青年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于沧州市人民医院首次诊断为NSTEMI的患者754例,根据患者发病年龄分为青年组(<45岁)143例和中老年组(≥45岁)611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规范化冠心病治疗,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并根据空腹血脂计算出RC。比较这两组一般资料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青年NSTEMI的影响因素。对青年组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计算SYNTAX评分并进行随访,随访终点为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根据青年组预后情况再分为MACE组(37例)和非MACE组(106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青年NSTEMI患者MACE影响因素,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RC与SYNTAX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RC和LDL-C对青年NSTEMI患者发生MACE的预测价值,并根据最佳截断值将青年NSTEMI患者分为高RC组和低RC组,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RC分组组间非MACE率的差异。结果与中老年组相比,青年组男性和吸烟占例显著增多、尿酸、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LDL-C、RC水平显著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降低(P<0.01)。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吸烟史、尿酸、HDL-C、LDL-C、RC均为青年NSTEMI的影响因素(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LDL-C(r=0.254,P=0.002)、RC(r=0.302,P<0.001)与SYNTAX评分呈正相关关系。青年NSTEMI患者MACE组的LDL-C水平、RC水平、SYNTAX评分均显著高于非MACE组(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C、LDL-C、SYNTAX评分均为青年NSTEMI患者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C预测青年NSTEMI患者发生MACE的AUC为0.767,敏感度为67.6%,特异度为77.4%,最佳截断值为0.935 mmol/L。生存曲线分析显示,青年NSTEMI患者高RC组和低RC组比较非MACE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χ^(2)=17.464,P<0.001)。结论RC是青年NSTEMI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RC与青年NSTE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正相关,并且是青年NSTEMI患者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对预后评估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余胆固醇 青年人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 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延长应用替格瑞洛对临床转归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任琳 王倩 +2 位作者 陈皓 赵甲彧 马利祥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4年第3期202-206,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年龄≥65岁)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延长应用替格瑞洛对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2月至2021年2月在秦皇岛市第一医院行PCI后接受替格瑞洛+阿司匹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的... 目的探讨老年(年龄≥65岁)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延长应用替格瑞洛对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2月至2021年2月在秦皇岛市第一医院行PCI后接受替格瑞洛+阿司匹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的≥65岁急性STEMI患者105例(应用DAPT评分系统评估均≥2分),在阿司匹林长期用药基础上,根据患者服用替格瑞洛时间不同分为对照组(n=37,使用时间为PCI治疗后1年)与观察组(n=68,在对照组基础上再延长替格瑞洛治疗1年),其中观察组根据延长应用替格瑞洛的剂量不同又分为2个亚组,即观察A组(n=40,标准剂量,90 mg/次,每日2次)和观察B组(n=28,小剂量,45 mg/次,每日2次)。比较3组患者急诊PCI术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3级血流、心电图完全回落比例、血栓弹力图中的血小板功能(MA)、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随访1年,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出血事件发生情况。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PCI术后,观察A、B组的TIMI 3级血流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699、4.353;P=0.030、0.036),而观察A组与观察B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I治疗后2年,观察A、B组血栓弹力图中的MA值、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t=8.752、6.524;均P<0.001),但观察A组、观察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1年,3组总MACCE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54;P=0.039),其中观察组A、B组MACCE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4.769、5.082;P=0.028、0.024),但观察A组与观察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患者出血事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65岁)STEMI患者(DAPT评分≥2分)PCI后延长应用替格瑞洛可能降低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且小剂量(45mg/次)替格瑞洛并未增加出血发生的风险,仍需长期随访观察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替格瑞洛 延长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格瑞洛在急性心肌梗死多支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的效果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小霞 刘浩 姚超然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4年第9期782-788,共7页
目的 探讨替格瑞洛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多支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2月~2023年2月于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就诊的AMI多支病变患者15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78例、研究组78例。常规组... 目的 探讨替格瑞洛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多支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2月~2023年2月于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就诊的AMI多支病变患者15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78例、研究组78例。常规组PCI术前给予氯吡格雷,研究组PCI术前给予替格瑞洛。比较两组心功能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心肌微循环指标[右冠状动脉帧数(RCA CTFC)、左前降支帧数(LAD CTFC)、左回旋支帧数(LCX CTFC)]、心肌损伤指标[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血小板聚集率、Wnt/β-连环蛋白(Wnt/β-catenin)通路相关基因(Wnt mRNA、β-catenin mRNA)、炎症指标及术后6个月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术后30 d的LVEDVI、LVESVI低于常规组[(55.34±5.24)ml/m^(2)比(65.79±6.32)ml/m^(2)、(32.63±2.74)ml/m^(2)比(36.22±3.38)ml/m^(2)]LVEF高于常规组[(57.32±4.25)%比(52.65±3.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研究组RCA CTFC、LAD CTFC、LCX CTFC均低于常规组[(19.11±3.03)帧比(24.35±3.56)帧、(18.75±2.14)帧比(22.74±3.03)帧、(16.52±2.06)帧比(21.14±3.18)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24 h CK-MB、CTn-I水平均低于常规组[(32.16±4.17)U/L比(45.23±5.39)U/L、(5.13±1.08)ng/ml比(7.68±1.23)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24 h、30 d血小板聚集率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术后30 d Wnt、β-catenin、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低于常规组[(1.03±0.30)比(1.59±0.35)、(2.06±0.37)比(1.12±0.33)、(124.36±18.63)ng/ml比(164.79±24.78)ng/ml、(20.28±3.32)ng/ml比(37.26±4.27)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6个月MACE发生率低于常规组(2.56%比11.54%,P<0.05)。结论 相较于氯吡格雷,AMI多支病变患者PCI术前给予替格瑞洛治疗的血小板抑制效果更为显著,可改善心功能、心肌微循环,减轻心肌损伤,抑制炎症反应,减少PCI术后MACE发生,其机制可能与抑制Wnt/β-catenin通路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 多支病变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替格瑞洛 氯吡格雷 心肌损伤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非阻塞型心肌梗死诊疗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田昌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61-564,共4页
急性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是老年人群的常见疾病。既往研究发现,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冠状动脉阻塞型心肌梗死(MI-CAD)是最常见的病因,5%~6%的急性MI为冠状动脉非阻塞型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 with nonobstructive... 急性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是老年人群的常见疾病。既往研究发现,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冠状动脉阻塞型心肌梗死(MI-CAD)是最常见的病因,5%~6%的急性MI为冠状动脉非阻塞型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 with nonobstructive coronary artery,MINOCA)[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 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疾病 血脂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用重组人脑利钠肽在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20
作者 蔡文玉 张登庆 +2 位作者 丁育钧 张娜彬 庄惠真 《北方药学》 2024年第7期182-184,共3页
目的:观察注射用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在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来自晋江市医院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40岁及以下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并发心力衰竭患者共64例,... 目的:观察注射用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在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来自晋江市医院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40岁及以下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并发心力衰竭患者共64例,按患者的入院日期随机进行分组,其治疗组32例、对照组3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持续静脉泵注72小时,记录并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清NT-BNP、CRP、醛固酮水平及心功能[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情况,统计并比较治疗期间两组心血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住院7天后,血清NT-BNP、CRP、醛固酮水平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治疗组患者住院7天后心脏彩超提示LVEDD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LVEF高于治疗前水平(P<0.05);且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心血管并发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rhBNP治疗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并发心力衰竭患者,可改善心衰症状、改善心室重构,保护心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脑利钠肽 急性心肌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 心力衰竭 中青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