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冠状动脉重构 被引量:16
1
作者 王冬梅 韩雅玲 +3 位作者 王守力 荆全民 苗志林 王祖禄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5-26,共2页
目的 :本文旨在通过血管内超声进一步探讨冠状动脉 (冠脉 )粥样硬化斑块与冠脉重构间的关系。  方法 :90例住院病人 ,男 60例 ,女 3 0例 ,年龄 3 6~ 76(5 9± 11)岁。临床诊断冠心病或可疑冠心病。均详细询问病史 ,行心电图、超... 目的 :本文旨在通过血管内超声进一步探讨冠状动脉 (冠脉 )粥样硬化斑块与冠脉重构间的关系。  方法 :90例住院病人 ,男 60例 ,女 3 0例 ,年龄 3 6~ 76(5 9± 11)岁。临床诊断冠心病或可疑冠心病。均详细询问病史 ,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冠脉造影及血管内超声检查。  结果 :①冠脉狭窄与血管重构的关系 :轻 (<5 0 % )、中 (5 0 %~ 75 % )、重 (>75 % )度狭窄均可见血管重构 ,以中、重度狭窄血管重构较明显。但均无明显差异 (P均 >0 0 5 )。②斑块性质与血管重构的关系 :脂质性斑块可见明显的血管重构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纤维性及钙性斑块血管重构不明显 (P >0 0 5 )。③斑块的形态与血管重构的关系 :61根血管为偏心性斑块 ,3 3根血管为同心性斑块 ,偏心性斑块可见明显的血管重构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同心性斑块血管重构不明显 (P >0 0 5 )。  结论 :本文提示血管重构与斑块的性质及形态有着明显的关系 ,偏心性斑块和脂质性斑块可见明显的血管重构 ,而与血管狭窄程度无明显关系。因此 ,由于血管重构 ,血管内超声可显示明显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而冠脉造影可无明显狭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冠心病 冠状动脉造影术 冠状动脉重构 血管内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emstone能谱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诊断冠状动脉重构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宋达琳 徐余鸣 +1 位作者 马千里 张庆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65-770,共6页
目的:探讨Gemstone能谱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诊断冠状动脉重构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使用Gemstone能谱CCTA检查的冠心病患者76例。根据重构指数(RI)将患者分为三组,正性重构组(RI>1.05)44例,无重构组(RI0.95~1.05)21例,负性... 目的:探讨Gemstone能谱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诊断冠状动脉重构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使用Gemstone能谱CCTA检查的冠心病患者76例。根据重构指数(RI)将患者分为三组,正性重构组(RI>1.05)44例,无重构组(RI0.95~1.05)21例,负性重构组(RI<0.95)11例,另外,又根据斑块负荷(PB)将患者分为四组,PB21%~40%组30例、PB41%~60%组30例、PB61%~80%组14例和PB>80%组2例。比较各组患者的年龄、PB、RI、近端及远端参考段外弹力膜直径差异。结果:正性重构组、负性重构组、无重构组患者的病变处外弹力膜直径与近端参考段外弹力膜直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正性重构组和无重构组病变处外弹力膜直径明显大于负性重构组,无重构组近端参考段外弹力膜直径均明显大于正性重构组和负性重构组(P均<0.05);PB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PB组RI、远端及近端参考段外弹力膜直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病变处外弹力膜直径、病变管腔直径在不同PB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除BP>80%组外,其他PB组(PB从20%到80%变化时)病变处外弹力膜直径和管腔直径都随PB增加而降低。结论:Gemstone能谱CCTA能精确测量与重构性质相关的各种参数,反映PB从20%到80%不同分组的冠状动脉重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重构 Gemstone能谱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斑块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重构效应初步探讨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显 胡大一 +1 位作者 沙鸥 赵怀兵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8年第8期748-750,共3页
目的使用血管内超声(IVUS)初步探讨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重构效应。方法28例行IVUS检查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18例)和稳定性心绞痛组(对照组,10例),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的斑块面积、血管外弹力膜(EEM)面积、斑块负荷... 目的使用血管内超声(IVUS)初步探讨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重构效应。方法28例行IVUS检查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18例)和稳定性心绞痛组(对照组,10例),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的斑块面积、血管外弹力膜(EEM)面积、斑块负荷、重构指数(RI)等指标,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金属基质蛋白酶(MMP,包括MMP-2、MMP-9)、CD40配体(CD40L)和妊娠相关蛋白A(PAPP-A)水平。结果ACS组患者的"罪犯"病变斑块面积(P=0.000)、EEM面积(P=0.003)和斑块负荷(P=0.037)均大于对照组,高危斑块发生率(P=0.028)和RI(P=0.015)也升高。正重构多见于ACS组(P=0.040),负重构多见于对照组(P=0.039)。高危斑块组患者的血浆MMP-2(P=0.011)、MMP-9(P=0.001)和CD40L(P=0.034)水平高于非高危斑块组。与负重构组和无重构组比较,正重构组血浆hs-CRP(P=0.190)、MMP-2(P=0.255)、MMP-9(P=0.574)、CD40L(P=0.342)和PAPP-A(P=0.403)水平,以及高危斑块发生率(P=0.566)等均无显著性差异。以RI为因变量、以分组和炎症介质水平等为自变量的回归方程为RI=0.179-0.131group(group代表分组),其中分组变量的回归系数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的表现类型可能是预测冠状动脉重构的独立变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重构 血管内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年龄与冠状动脉重构的关系
4
作者 康维强 宋达琳 +1 位作者 任国瑞 滕金龙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4-144,共1页
Glagov等在1987年首先发现,当斑块占血管的横截面积〈40%时,斑块处的动脉代偿性扩张。目前,冠状动脉重构是双向的,代偿性扩张为正性重构.而负性重构是损伤处内弹力膜的缩窄,使血管局部横截面积的减小。引起重构的机制,尚不清楚... Glagov等在1987年首先发现,当斑块占血管的横截面积〈40%时,斑块处的动脉代偿性扩张。目前,冠状动脉重构是双向的,代偿性扩张为正性重构.而负性重构是损伤处内弹力膜的缩窄,使血管局部横截面积的减小。引起重构的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剪切力、斑块聚集物、血管内皮功能及其调节内皮细胞的生物物质有关。我们利用血管内超声(IVUS)检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斑块特征,分析年龄对冠状动脉重构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冠状动脉重构 患者年龄 血管内皮功能 代偿性扩张 斑块特征 横截面积 血管内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冠脉病变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薛峥 叶玺 谢年谨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39-241,共3页
目的比较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不同中医证型的血管内超声(IVUS)特征。方法纳入行IVUS检查的ACS患者66例,按中医辨证分为热毒血瘀证组(36例)和非热毒血瘀证组(30例)。采用IVUS测定2种罪犯病变斑块面积、外弹力膜(EEM)面积、斑块负荷、高... 目的比较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不同中医证型的血管内超声(IVUS)特征。方法纳入行IVUS检查的ACS患者66例,按中医辨证分为热毒血瘀证组(36例)和非热毒血瘀证组(30例)。采用IVUS测定2种罪犯病变斑块面积、外弹力膜(EEM)面积、斑块负荷、高危斑块发生率、正向重构、负向重构和重构指数(RI)等指标,使用SPSS软件包,对比分析2种资料。结果热毒血瘀证组罪犯病变处的斑块面积、EEM面积和斑块负荷、高危斑块发生率均显著大于非热毒血瘀证组(P<0.01),重构指数(RI)也高于非热毒血瘀证组(P<0.05);正重构更常见于热毒血瘀证组(P<0.01),负重构常见于非热毒血瘀证组(P<0.01)。结论热毒血瘀证组患者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具有更高的易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热毒血瘀证 血管内超声 冠状动脉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