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状动脉造影微循环阻力指数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1
1
作者 伍逸轩 陈磊 +2 位作者 任燕飞 杨玉琳 陆远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6-354,共9页
目的探究冠状动脉造影微循环阻力指数(coronary angiography-derived index of microcirculatory resistance,caIMR)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 目的探究冠状动脉造影微循环阻力指数(coronary angiography-derived index of microcirculatory resistance,caIMR)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纳入2019年9月~2022年3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诊断为STEMI的患者541例。使用FlashAngio系统(苏州润迈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计算caIMR。按照住院或随访期间MACE发生与否将患者分为MACE组和非MACE组,MACE定义为全因死亡、心力衰竭再入院、非计划性血运重建。采用COX回归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ROC)曲线、Kaplan-Meier生存曲线探究caIMR对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随访时间为1年,其中发生MACE 61例(11.28%)。与非MACE组比较,MACE组患者有着更高的caIMR。多因素COX分析表明,caIMR是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aIMR预测MACE的曲线下面积0.688,最佳截断值为25.3 U。caIMR加入到临床危险因素模型中后显著增加了模型的判别和重新分类能力;进一步将患者分为低caIMR组(caIMR<25 U,n=377)和高caIMR组(caIMR≥25 U,n=164)。Kaplan-Meier曲线显示caIMR≥25 U患者预后更差。结论caIMR是STEMI患者行PCI术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caIMR≥25 U患者预后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造影微循环阻力指数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 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造影衍生的微循环阻力指数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室重构的预测价值
2
作者 鹿冠玉 赵蕾 +4 位作者 惠可尧 卢志辉 王兰菱 高海 马晓海 《中国循环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8-144,共7页
目的:探究冠状动脉(冠脉)造影衍生的微循环阻力指数(AMR)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后心室重构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4月至2023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接受PCI的STEMI患者168例。... 目的:探究冠状动脉(冠脉)造影衍生的微循环阻力指数(AMR)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后心室重构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4月至2023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接受PCI的STEMI患者168例。患者分别于PCI术后3~7 d和3个月时接受急性期与恢复期心脏磁共振成像(CMR)检查。恢复期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较急性期增加20%及以上认为发生心室重构,据此将入选患者分为心室重构组(n=49)与无心室重构组(n=119)。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临床特征、AMR值及CMR指标。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估AMR和急性期CMR显示的微血管阻塞(MVO)范围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AMR对STEMI患者PCI术后心室重构的预测价值。结果:168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6.4±11.4)岁,男性139例(82.7%)。AMR值与急性期CMR显示的MVO范围呈正相关(r=0.42,P<0.01)。心室重构组的AMR值高于无心室重构组[3.00(2.56,3.52)mmHg·s/cm vs.2.48(2.20,2.74)mmHg·s/cm,1 mmHg=0.133 kPa,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MR是STEMI患者PCI术后心室重构的独立预测因素,AMR值每增加0.2 mmHg·s/cm,心室重构风险增加45.1%(OR=1.451,95%CI:1.228~1.714,P<0.01)。AMR预测心室重构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69。结论:AMR与MVO范围呈正相关,是STEMI患者PCI术后心室重构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衍生的微循环阻力指数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微循环 心室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血管影像衍生的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指数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张楚捷 宋雷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80-984,共5页
冠状动脉(冠脉)微循环是冠脉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冠脉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关键作用,相关病理生理研究依赖于微循环状态的准确评估。基于导丝的传统冠脉微循环阻力指数检测已有多年历史,但因操作复杂、耗时长、费用高等原因未能... 冠状动脉(冠脉)微循环是冠脉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冠脉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关键作用,相关病理生理研究依赖于微循环状态的准确评估。基于导丝的传统冠脉微循环阻力指数检测已有多年历史,但因操作复杂、耗时长、费用高等原因未能广泛用于临床。基于心血管影像、通过血液动力学模拟计算得到的新的微循环阻力指数,有望更为简便、高效地评估冠脉微循环的生理学状态,其准确度及临床应用价值尚待验证。本文就心血管影像衍生的冠脉微循环阻力指数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微循环 微循环阻力指数 计算冠状动脉生理学 冠状动脉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的评价及初步分析
4
作者 许浩博 朱法胜 +7 位作者 杨伟宪 袁建松 王娟 王天杰 刘一陆 王勇 田涛 乔树宾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83-988,共6页
目的:评价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并对结果进行初步分析。方法:前瞻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2021年11月至2023年4月间,诊断为肥厚型心肌病且应用压力/温度导丝法测量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指数(IMR)的25例患者。以IMR≥2... 目的:评价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并对结果进行初步分析。方法:前瞻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2021年11月至2023年4月间,诊断为肥厚型心肌病且应用压力/温度导丝法测量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指数(IMR)的25例患者。以IMR≥25 U定义为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CMD),根据是否合并CMD将患者分CMD组(n=15)和非CMD组(n=10),并比较两组患者间的临床特征。结果:25例患者,平均年龄(58.4±13.3)岁,男性18例,平均体重指数(26.7±3.6)kg/m~2。所有患者均检测成功,无检测相关并发症,平均IMR为(30.5±15.3)U。共有15例患者合并CMD。CMD组和非CMD组患者在基线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及用药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MD组患者左心室壁最厚处厚度显著大于非CMD组[(20.2±2.8)mm vs.(16.9±2.3)mm,P=0.005],两组在其他超声心动图参数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IMR<50 U的22例患者中,左心室壁最厚处厚度与IMR呈显著线性正相关(r=0.423,P=0.049)。两组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和血流储备分数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的CMD严重程度与左心室壁厚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心肌病 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 微循环阻力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心肌梗死冠心病患者的心肌微循环阻力指数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刘兴邦 何立芸 +10 位作者 曹轲 韩江莉 崔鸣 张永珍 徐昕晔 汪宇鹏 王方芳 牛杰 王贵松 高炜 郭丽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37-641,共5页
目的:应用微循环阻力指数(IMR)评价非心肌梗死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的心肌微循环状态,并分析影响IMR的相关因素。方法:连续纳入101例非心肌梗死冠心病患者,在血流储备分数(FFR)排除功能性病变或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 目的:应用微循环阻力指数(IMR)评价非心肌梗死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的心肌微循环状态,并分析影响IMR的相关因素。方法:连续纳入101例非心肌梗死冠心病患者,在血流储备分数(FFR)排除功能性病变或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即刻进行IMR检测。以IMR≥25 U定义为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分析IMR异常的发生率和影响因素。结果:共在116支冠状动脉靶血管中测量了IMR,IMR为14.2(11.4,19.9)U,17例(16.8%)患者IMR≥25 U。高血压、服用钙拮抗剂(CCB)的患者IMR较高(P均<0.05);服用他汀类药物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增大的患者IMR较低(P均<0.05)。IMR与空腹血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FFR呈正相关(r=0.203、0.203、0.207,P均<0.05),而与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呈负相关(r=-0.205,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提示,空腹血糖、LVEDD、他汀类药物、CCB为IMR的独立相关因素(β=1.177,P=0.003;β=-7.015,P=0.002;β=-8.568,P<0.001;β=3.250,P=0.017)。结论:近17%的非心肌梗死冠心病患者存在IMR反映的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空腹血糖、LVEDD、应用他汀类药物及CCB可能是影响IMR的独立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微循环 心肌微循环阻力指数 不稳定性心绞痛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部窦性心搏RR间期标准差对伴缺血的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7
6
作者 周宙 刘杨 +3 位作者 王震 王咏 张娟 杨传华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804-809,共6页
目的:分析全部窦性心搏RR间期标准差(SDNN)预测伴缺血的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INOCA)患者存在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CMVD)的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接受微循环阻力指数(IMR)测定和24小时动态心... 目的:分析全部窦性心搏RR间期标准差(SDNN)预测伴缺血的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INOCA)患者存在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CMVD)的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接受微循环阻力指数(IMR)测定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的伴有缺血的INOCA患者81例。CMVD定义为IMR≥25。据此患者分为非CMVD组(n=40)和CMVD组(n=41)。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低频与高频比值(LF/HF)与IMR的之间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CMVD的独立预测因素,采用ROC曲线分别评估SDNN、LF/HF、SDNN联合LF/HF对CMVD的预测价值。结果:CMVD患者占51%(41/81)。CMVD组中女性患者较多,且吸烟、高血压、糖尿病和有缺血性心脏病家族史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非CMVD组(P均<0.05)。CMVD组SDNN低于非CMVD组[(101.15±24.53)mm vs.(133.78±29.68)mm,P<0.01],而LF/HF(2.52±1.22 vs.2.00±0.93,P=0.03)较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8.5,P=0.002)、吸烟(OR=7.5,P=0.007)以及SDNN<100 ms(OR=4.6,P=0.018)均是CMVD的独立预测因素。此外,SDNN=99.5 ms能够较为可靠地预测INOCA患者的CMVD(灵敏度为82.9%,特异度为77.5%)。结论:SDNN<100 ms是INOCA患者存在CMVD的独立预测因素,而CMVD是引起INOCA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认为自主神经系统在INOCA患者的微循环功能障碍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 心率变异性 微循环阻力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功能学评价与女性心肌缺血 被引量:4
7
作者 郭丽君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5年第4期247-249,共3页
心血管疾病已成为人类疾病死亡的首要原因。据国外资料显示,尽管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男性已呈下降趋势,但在女性却并没有改变。与男性相比,有胸痛、伴或不伴心肌缺血客观证据的女性患者具有更多相对正常的冠状动脉造影影像,... 心血管疾病已成为人类疾病死亡的首要原因。据国外资料显示,尽管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男性已呈下降趋势,但在女性却并没有改变。与男性相比,有胸痛、伴或不伴心肌缺血客观证据的女性患者具有更多相对正常的冠状动脉造影影像,即较少存在限制血流的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同时,更多被证实伴有微循环功能失调,且此类患者临床预后更差。这些均提示,我们对女性心肌缺血的机制、临床表现、评估和处理的认识仍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循环 冠状动脉流量储备 血流储备分数 心肌 微循环阻力指数 心肌缺血 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微循环障碍预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早期预后
8
作者 陈国辉 张羽宣 +10 位作者 阿不都吾甫尔·依迪力斯 郑艺越 陈德龙 方佳成 陈子宁 季睿 陈嘉木 牛铁生 卜军 王建安 蒋峻 《中国循环杂志》 2025年第9期892-897,共6页
目的:探究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冠状动脉造影衍生的微循环阻力指数(Angio-IMR)对早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6月1日至2020年5月31日分别来自于三家三甲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 目的:探究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冠状动脉造影衍生的微循环阻力指数(Angio-IMR)对早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6月1日至2020年5月31日分别来自于三家三甲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成功接受PCI的STEMI患者1629例。根据术后Angio-IMR是否大于40分为两组,Angio-IMR>40组(n=508)与Angio-IMR≤40组(n=1121)。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后1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定义为心原性死亡、心力衰竭再入院、心原性休克、恶性心律失常、心肺复苏、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复合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PCI术后Angio-IMR的中位数为32.4(22.3,42.6)。Angio-IMR>40组患者的早期MACE累积发生率显著高于Angio-IMR≤40组(5.5%vs.2.3%,log-rank 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AngioIMR>40是早期MACE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HR=2.07,95%CI:1.20~3.58,P=0.009)。Angio-IMR的加入能增加临床风险模型预测早期MACE的能力(AUC:0.820 vs.0.794,P=0.043)。结论:Angio-IMR对STEMI患者PCI术后早期MACE的发生有预测价值。与临床模型相比,Angio-IMR的加入能提高模型预测早期MACE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微循环阻力指数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球要刊巡览
9
作者 于雪(译)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0年第1期I0005-I0005,共1页
心绞痛和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的冠脉功能异常的意义为研究心绞痛和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心外膜和微血管冠状动脉功能异常的意义,日本Tohoku大学的Akira教授等用乙酰胆碱激发试验和微循环阻力指数(IMR)评估187例患者的冠状动脉... 心绞痛和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的冠脉功能异常的意义为研究心绞痛和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心外膜和微血管冠状动脉功能异常的意义,日本Tohoku大学的Akira教授等用乙酰胆碱激发试验和微循环阻力指数(IMR)评估187例患者的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研究发现128例(68%)血管痉挛性心绞痛(VSA),10例(5.3%)心脏事件。IMR与心脏事件发生率相关(HR=1.05,95%CI:1.02~1.09,P=0.002),ROC曲线分析确定IMR最佳界值为18.0。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高IMR组(≥18.0)和VSA组的预后明显比其他组差。冠状动脉内应用Rho激酶抑制剂法舒地尔可显著改善VSA患者的IMR(P<0.0001)。因此,在心绞痛和非阻塞性冠心病患者中,心外膜冠状动脉痉挛和微血管阻力增加提示预后差,可能与Rho激酶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O激酶抑制剂 冠状动脉疾病 激发试验 冠心病患者 法舒地尔 功能异常 心外膜冠状动脉 微循环阻力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