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02篇文章
< 1 2 8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三维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和定量血流分数分析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分支血流灌注受损的影响因素及其风险预测模型 被引量:4
1
作者 龙宇博 胡湖 +5 位作者 黄承诚 周婷 刘金武 郑昭芬 荣晶晶 潘宏伟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246-1253,共8页
目的:利用三维冠状动脉(冠脉)造影定量分析(3D-QCA)及基于Murray定律的定量血流分数(μQFR)探讨冠脉分叉病变中影响分支血流灌注的各项危险因素,并建立影响分支灌注受损的风险预测模型,为分叉病变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手术策略的制定... 目的:利用三维冠状动脉(冠脉)造影定量分析(3D-QCA)及基于Murray定律的定量血流分数(μQFR)探讨冠脉分叉病变中影响分支血流灌注的各项危险因素,并建立影响分支灌注受损的风险预测模型,为分叉病变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手术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连续纳入2022年10月至2023年4月于湖南省人民医院行冠脉造影检查的362例患者,非左主干分叉病变393处。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评估指标、冠脉分叉病变的解剖学指标以及分叉病变中代表分支血流灌注的μQFR等数据资料。393处分叉病变按照8:2比例随机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利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变量,通过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评估分叉病变中分支灌注的影响因素,建立风险评估模型,并在测试集中进一步验证模型准确性。结果: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结果显示,主支最大面积狭窄率、分叉核最大直径狭窄率、分支最狭窄管腔直径狭窄率、分支开口直径狭窄率及分支病变长度是分支可能存在血流灌注受损(μQFR<0.8)的独立预测因子(P均<0.05),由这5个变量建立术前分支灌注受损风险评估模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26(95%CI:0.896~0.958),灵敏度为0.864(95%CI:0.818~0.910),特异度为0.850(95%CI:0.780~0.920)。测试集验证结果显示,该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897(95%CI:0.817~0.976),灵敏度为0.870(95%CI:0.756~0.936),特异度为0.923(95%CI:0.759~0.986)。结论:冠脉分叉病变中分支的血流灌注情况主要与主支和分支的多个解剖学因素相关,其中主支最大面积狭窄率、分叉核最大直径狭窄率、分支最狭窄管腔直径狭窄率、分支开口直径狭窄率及分支病变长度是分支存在灌注受损的独立预测因素;所建立的分支灌注受损风险评估模型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分支灌注 基于Murray分叉定律的定量血流分数 三维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 风险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对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即刻疗效的评价 被引量:4
2
作者 田志强 江时森 +4 位作者 陈锐华 宫剑滨 张启高 王立军 彭永平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4年第4期346-348,共3页
目的 :采用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法评价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简称冠心病 )患者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即刻临床效果。 方法 :在 10 0例冠心病患者的靶病变处置入 14 7枚人工支架 ,通过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法分析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前、... 目的 :采用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法评价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简称冠心病 )患者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即刻临床效果。 方法 :在 10 0例冠心病患者的靶病变处置入 14 7枚人工支架 ,通过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法分析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前、后靶病变血管内径和横截面积的变化。 结果 :支架置入后靶病变处血管内径和横截面积的即刻增益分别为 1.4 4~ 3.74 (2 .4 7± 0 .4 9)mm、2 .6 2~ 12 .18(6 .4 7± 1.87)mm2 ,直径和面积残余狭窄率分别为 - 11.2 8%~ 14 .17% (3.5 0± 0 .0 4 ) %、- 2 1.2 8%~ 2 6 .3% (6 .6 2± 6 .74 ) % ,患者的症状得到改善。 结论 :冠状动脉造影计算机定量分析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前、后即刻疗效是一种可靠而简易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 定量分析 冠心病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 疗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超声造影定量分析辅助诊断左心房非活动性黏液瘤一例 被引量:2
3
作者 马雪娟 王钰 +4 位作者 赵玲敏 赵月 宋文娟 刘利萍 谷颖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4-166,共3页
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51岁,因“发现血压升高6年余,反复头晕1年余”于2022年1月25日入院。患者6年前诊断为“高血压1级,低危组”,规律服用硝苯地平缓释片,20 mg/d,血压控制平稳。近1年来反复出现头晕,无头疼、恶心呕吐,无视物旋转,无肢体... 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51岁,因“发现血压升高6年余,反复头晕1年余”于2022年1月25日入院。患者6年前诊断为“高血压1级,低危组”,规律服用硝苯地平缓释片,20 mg/d,血压控制平稳。近1年来反复出现头晕,无头疼、恶心呕吐,无视物旋转,无肢体麻木等。既往无特殊。查体:血压135/80 mmHg,体温36.5℃,神志清楚,步行入院,双肺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界不大,心率76次/min,心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生理反射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头部CT检查未见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液瘤 超声造影 心肌超声造影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目测半定量分析诊断冠心病与冠状动脉造影比较
4
作者 史晓龙 周国平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2年第2期149-149,共1页
目的 通过与冠状动脉 (以下简称冠脉 )造影证实的冠心病病例对照 ,以探讨超声心动图目测半定量分析法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2 3 5例受检者所有患者心电图诊断皆有心肌缺血改变 ,临床诊断为冠心病 ,部分合并有高血压性心脏病。该... 目的 通过与冠状动脉 (以下简称冠脉 )造影证实的冠心病病例对照 ,以探讨超声心动图目测半定量分析法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2 3 5例受检者所有患者心电图诊断皆有心肌缺血改变 ,临床诊断为冠心病 ,部分合并有高血压性心脏病。该组患者均在做冠脉造影前行超声心动图检查 ,根据目测半定量法分别把不同的室壁运动状态用数字表示 ,以记分指数 1分表示心肌运动正常 ,大于 1分者诊为冠心病。结果  2 3 5例受检者 ,冠脉造影诊为冠心病者 87例 ,超声心动图诊为冠心病者 12 3例。其中冠脉造影1支病变者 ,超声记分指数平均为 1.2 9,2支病变者记分指数平均为 1.47,3支病变者平均为 1.96。冠脉造影正常而超声诊断冠心病者 3 6例 ,假阳性率达 41.3 8% ,该组患者超声记分指数平均为 1.18。结论 超声目测半定量分析可较准确检出冠心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超声心动图 目测半定量分析 冠状运用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超声造影定量分析技术对甲状腺微小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
5
作者 曹司琪 黄韵琳 +4 位作者 程娟 王胜桥 王颖 董怡 王文平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6-380,共5页
目的:对甲状腺微小结节(最大径≤1 cm)进行动态超声造影(DCE-US)定量分析,评估其对甲状腺微小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至2023年4月收集的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甲状腺微小结节(最大径≤1 cm)患者的常规超声和... 目的:对甲状腺微小结节(最大径≤1 cm)进行动态超声造影(DCE-US)定量分析,评估其对甲状腺微小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至2023年4月收集的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甲状腺微小结节(最大径≤1 cm)患者的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CEUS)图像,应用VueBox软件(Bracco,意大利,7.0版本)对甲状腺结节CEUS DICOM动态图像进行定量分析,获得时间-强度曲线(TICs),经曲线拟合后得到超声造影定量参数。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DCE-US定量参数对甲状腺微小结节良恶性的诊断效能。结果:在最终纳入研究的55例甲状腺结节中,37例(67%)为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和18例(33%)为良性结节,包括1例炎性结节,12例桥本甲状腺炎结节,5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常规CEUS显示,62%(23/37)的恶性结节在动脉期呈等增强,生成的TIC曲线形态对比,甲状腺恶性结节TIC曲线表现为动脉期上升较缓慢,峰值强度(PE)较低,曲线下面积较小。经过曲线拟合后,DCE-US定量参数中,甲状腺恶性微小结节的PE、曲线上升支斜率(WiR)、曲线下降支斜率(WoR)显著低于良性结节(P≤0.01)。以定量参数PE、WiR及WoR预测甲状腺微小结节良恶性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7、0.857、0.732(P≤0.01)。结论:通过动态超声造影定量显示甲状腺微小结节内部的微循环灌注的差异,有助于术前无创诊断甲状腺微小结节的良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超声造影 动态超声造影定量分析 诊断 时间-强度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T MR自由呼吸冠状动脉成像的重建及定量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常时新 郝楠馨 +4 位作者 杜育杉 王葳 宗根林 王怡彬 汪波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6年第6期384-387,共4页
目的:介绍一种MR冠状动脉成像后处理重建和定量分析的方法,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采用矢量心电门控技术(VCG)和自由呼吸导航技术,对85例临床疑为冠心病的患者进行了3.0T全心冠状动脉检查,所有数据均使用Soap-Bubble进行后处... 目的:介绍一种MR冠状动脉成像后处理重建和定量分析的方法,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采用矢量心电门控技术(VCG)和自由呼吸导航技术,对85例临床疑为冠心病的患者进行了3.0T全心冠状动脉检查,所有数据均使用Soap-Bubble进行后处理重建和定量分析,参照冠状动脉标准分段法(ACC1999)对冠脉进行分段评价,以“优”、“良”、“差”三个级别评判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分析测量冠脉长度、判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原因及程度。结果:92%(78/85)的受检者扫描获得成功,共获得图像质量能够满足影像学评价(内径≥2mm)的冠状动脉节段385个,发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的血管共26支。图像质量优者占26例(33.3%),良者占34例(43.6%),差者占18例(23.1%)。右冠、左前降支及旋支的长度分别是(124.8±8.5)mm、(95.4±2.6)mm、(74.6±3.4)mm;直接为(2.6±0.3)mm、(2.4±0.3)mm、(2.4±0.2)mm。结论:Soap-Bubble重建能够把扭曲变形的三维冠脉映射到一个平面上,去掉和冠脉无关的干扰信息并对冠脉进行定量分析,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原因进行初步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冠状动脉 血管造影 后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钙化的定量分析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7
作者 陈宇 孙国平 +3 位作者 徐坚民 李莹 张景忠 饶梓彬 《放射学实践》 2004年第9期675-678,共4页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MSCT)测定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的准确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搜集 12 5例在我院行MSCT检查临床怀疑或确诊为冠心病的病例资料。MSCT扫描采用心电门控触发成像 ,单次扫描时间为 0 .3 2s ,层厚为 2mm× 4。钙化灶定义...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MSCT)测定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的准确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搜集 12 5例在我院行MSCT检查临床怀疑或确诊为冠心病的病例资料。MSCT扫描采用心电门控触发成像 ,单次扫描时间为 0 .3 2s ,层厚为 2mm× 4。钙化灶定义为CT值≥ 13 0HU。其中 2 3例另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 :12 5例受检者冠状动脉钙化有 92例 ( 73 .6% ) ,各部位发生率依次为左前降支 ( 3 4.9% )、回旋支 ( 3 1.7% )、右冠状动脉 ( 2 7.3 % )和左冠状动脉主干 ( 6.1% ) ;<5 0岁和 5 0~ 65岁冠心病组冠状动脉钙化率、钙化积分明显高于正常组 ,≥ 65岁冠心病组冠状动脉钙化率与正常组无显著差别 ,但钙化积分明显高于正常组。冠脉钙化检测冠心病在年轻组特异性高 ,敏感性低 ,随年龄增大敏感性增高而特异性降低。结论 :多层螺旋CT检出冠状动脉钙化简便易行 ,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可广泛用于临床预测及早期诊断冠心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冠状动脉钙化 血管造影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造影衍生的微循环阻力指数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室重构的预测价值
8
作者 鹿冠玉 赵蕾 +4 位作者 惠可尧 卢志辉 王兰菱 高海 马晓海 《中国循环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8-144,共7页
目的:探究冠状动脉(冠脉)造影衍生的微循环阻力指数(AMR)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后心室重构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4月至2023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接受PCI的STEMI患者168例。... 目的:探究冠状动脉(冠脉)造影衍生的微循环阻力指数(AMR)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后心室重构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4月至2023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接受PCI的STEMI患者168例。患者分别于PCI术后3~7 d和3个月时接受急性期与恢复期心脏磁共振成像(CMR)检查。恢复期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较急性期增加20%及以上认为发生心室重构,据此将入选患者分为心室重构组(n=49)与无心室重构组(n=119)。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临床特征、AMR值及CMR指标。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估AMR和急性期CMR显示的微血管阻塞(MVO)范围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AMR对STEMI患者PCI术后心室重构的预测价值。结果:168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6.4±11.4)岁,男性139例(82.7%)。AMR值与急性期CMR显示的MVO范围呈正相关(r=0.42,P<0.01)。心室重构组的AMR值高于无心室重构组[3.00(2.56,3.52)mmHg·s/cm vs.2.48(2.20,2.74)mmHg·s/cm,1 mmHg=0.133 kPa,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MR是STEMI患者PCI术后心室重构的独立预测因素,AMR值每增加0.2 mmHg·s/cm,心室重构风险增加45.1%(OR=1.451,95%CI:1.228~1.714,P<0.01)。AMR预测心室重构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69。结论:AMR与MVO范围呈正相关,是STEMI患者PCI术后心室重构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衍生的微循环阻力指数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微循环 心室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及两者联合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造影剂肾病的预测价值研究
9
作者 孙沁瑜 邓毅凡 +1 位作者 何胜虎 张晶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891-1897,共7页
背景既往研究发现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计数增多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减少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相关,然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HR)与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发生造影剂肾... 背景既往研究发现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计数增多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减少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相关,然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HR)与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发生造影剂肾病(CIN)的相关性研究较少。目的探究NLR、MHR及两者联合对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CIN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2022年在扬州大学附属苏北人民医院接受急诊PCI的437例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组患者术后是否发生CIN,分成CIN组(65例)和非CIN组(372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指标,计算NLR和MHR的数值,并比较2组患者临床资料。运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CIN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NLR、MHR及两者联合预测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CIN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NLR、MHR及两者联合对CIN发生的预测效能。结果CIN组患者2型糖尿病史、利尿剂使用、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空腹血糖、NLR、MHR水平高于非CIN组,血红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和肌酐水平低于非CIN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史(OR=1.997,95%CI=1.063~3.751,P=0.032)、单核细胞计数(OR=2.372,95%CI=1.060~5.310,P=0.036)、NLR(OR=1.311,95%CI=1.171~1.468,P<0.001)、MHR(OR=7.075,95%CI=1.893~26.439,P=0.004)水平升高为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发生CIN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结果显示,NLR、MHR及两者联合预测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发生CIN的AUC分别为0.733(95%CI=0.669~0.796,P<0.001)、0.706(95%CI=0.633~0.779,P<0.001)、0.796(95%CI=0.740~0.852,P<0.001);灵敏度分别为66.2%、60.0%、69.2%;特异度分别为71.8%、75.3%、73.1%。结论2型糖尿病史、单核细胞计数、NLR、MHR水平升高为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发生CIN的独立危险因素;NLR、MHR及两者联合均可作为有效识别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发生CIN的早期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 造影剂肾病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尺度空间特征的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图像分割网络
10
作者 陈盈涛 方康康 +3 位作者 张金敖 梁浩然 郭焕斌 邱兆文 《计算机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007-2015,共9页
冠状动脉血管形态结构的复杂性以及计算机断层扫描(CT)血管造影(CTA)图像的采集条件差异会导致图像灰度分布不均匀、运动伪影和噪声等图像质量问题,进而产生冠状动脉结构分割时的漏判和误判问题。因此,提出一种基于多尺度空间特征的冠... 冠状动脉血管形态结构的复杂性以及计算机断层扫描(CT)血管造影(CTA)图像的采集条件差异会导致图像灰度分布不均匀、运动伪影和噪声等图像质量问题,进而产生冠状动脉结构分割时的漏判和误判问题。因此,提出一种基于多尺度空间特征的冠状动脉CTA图像分割网络——三维多尺度并行网络(MSP-Net)。首先,针对冠状动脉的空间跨度大和局部占比小的特点,采用多尺度网络分别提取冠状动脉CTA图像的全局特征和局部特征并融合它们,保证冠状动脉结构特征的完整提取;其次,冠状动脉重建采用由粗到细的思想,增强图像特征的冗余性,确保冠状动脉的边界分明,再利用不同尺度特征度融合方法重建冠状动脉结构,以提高分割结果的准确率,减少漏判和误判;最后,为了加快网络的训练,采用深监督策略,在不同网络层级上引入监督信号,从而提高训练效率。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网络在冠状动脉自动分割任务中的平均Dice相似系数(DSC)达到87.16%,比nnU-Net和Swin UNETR(Swin UNEt TRansformers)分别提高了4.04和2.31个百分点,而平均95%豪斯多夫距离(HD95)达到3.69 mm,比nnU-Net和Swin UNETR分别降低了14.43 mm和13.75 mm。可见,所提网络能有效提高冠状动脉结构的分割精度,有助于临床医生更准确地了解患者冠状动脉结构,从而更有效地评估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分割 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 计算机辅助诊断 多尺度融合 语义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残余胆固醇与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造影剂诱导的急性肾损伤的相关性
11
作者 金靖昆 张熙绅 +5 位作者 丁家辉 王琳升 张旭东 李若水 徐通达 李文华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41-846,共6页
目的探讨残余胆固醇对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发生造影剂诱导的急性肾损伤(contrast-induced acute kidney injury,CI-AKI)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 目的探讨残余胆固醇对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发生造影剂诱导的急性肾损伤(contrast-induced acute kidney injury,CI-AKI)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老年ACS合并T2DM患者759例,按8:2比例随机分为训练组608例和验证组151例。训练组又根据CI-AKI诊断标准分为CI-AKI组95例和非CI-AKI组513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独立危险因素。结果CI-AKI组残余胆固醇水平明显高于非CI-AKI组[0.78(0.51,1.07)mmol/L vs 0.57(0.40,0.81)mmol/L,P<0.01]。红细胞计数、残余胆固醇、年龄、尿酸、对数转换后的全身免疫炎性指数、胱抑素C是老年ACS合并T2DM患者术后CI-AKI的独立相关因素(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残余胆固醇联合其余独立相关因素构建的预测模型在训练组(AUC=0.818,95%CI:0.773~0.863)和验证组(AUC=0.787,95%CI:0.686~0.889)较其余独立相关因素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和残余胆固醇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具有更好的预测价值(P<0.01)。结论残余胆固醇是老年ACS合并T2DM患者术后CI-AKI发生的独立相关因素,基于残余胆固醇联合相关危险因素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对老年ACS合并T2DM患者术后CI-AKI发生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损伤 造影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残余胆固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造影定量分析评价卵巢癌淋巴结转移及与E-cadherin表达的相关性 被引量:12
12
作者 李载红 景香香 +5 位作者 游佳 刘富金 周俏苗 王圣坦 韩丽珍 庄晓曌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91-596,共6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定量分析评价卵巢癌淋巴结转移的应用价值及其与E-cadherin表达的相关性。【方法】经术后病理证实的106例卵巢癌患者,术前行超声造影检查,绘制时间-强度曲线并获得基础强度、峰值强度、到达时间以及达峰时间等参数...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定量分析评价卵巢癌淋巴结转移的应用价值及其与E-cadherin表达的相关性。【方法】经术后病理证实的106例卵巢癌患者,术前行超声造影检查,绘制时间-强度曲线并获得基础强度、峰值强度、到达时间以及达峰时间等参数,并计算增强强度(EI)和灌注时间。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对超声造影定量分析不同增强强度判断的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诊断试验评价,并采用Kappa检验对超声造影定量分析方法的可靠性进行评价。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卵巢癌组织中E-cadherin的表达,将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两组间Ecadherin表达的结果进行比较并分析卵巢癌组织造影各参数与E-cadherin表达的相关性。【结果】淋巴结转移组基础强度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淋巴结转移组增强强度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绘制ROC曲线,通过计算曲线下面积得知,以EI>83.8 d B作为评估卵巢癌淋巴结转移的截断点,其灵敏度为82.43%,特异度为79.31%,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可靠性(Kappa=0.87)。淋巴结转移组E-cadherin低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基础强度与E-cadherin表达呈正相关,增强强度与E-cadherin表达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58和-0.527。【结论】应用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可间接评价卵巢癌淋巴结转移情况,结合检测E-cadherin的表达、CT或MRI检查,可为卵巢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淋巴结转移 超声造影 定量分析 E-CADHER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造影及定量分析在不完全睾丸扭转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李业钊 陈昭蓓 +5 位作者 张霞 廖海珍 覃敏培 谭臻 黄艳焦 苏海庆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95-399,共5页
目的通过与高频彩超对比,探讨超声造影及定量分析在不完全睾丸扭转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经临床随访或手术证实的不完全睾丸扭转患者的超声造影图像,与高频彩超的诊断性能进行比较,并分析健患两侧睾丸实质造影剂到达时间... 目的通过与高频彩超对比,探讨超声造影及定量分析在不完全睾丸扭转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经临床随访或手术证实的不完全睾丸扭转患者的超声造影图像,与高频彩超的诊断性能进行比较,并分析健患两侧睾丸实质造影剂到达时间(AT)、达峰时间(TTP)、峰值强度(PI)、流出时间(WT)。结果超声造影时,52例不完全睾丸扭转患者睾丸实质内部均可见分布不均匀的造影剂填充,回声强度低于健侧,部分可见造影剂局部缺损区。超声造影诊断不完全睾丸扭转的准确率为100%,高频彩超诊断不完全睾丸扭转的准确率为86.5%,两种方法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3,P<0.05)。患侧睾丸实质时间强度曲线(TIC)呈“慢上慢下型”,健侧睾丸实质TIC呈“快上快下型”,健患两侧睾丸实质造影剂的PI和WT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通过ROC曲线,确定PI值16.13 dB和WT值125.36 s为诊断的最佳临界点,有很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论超声造影诊断不完全睾丸扭转的准确率与高频彩超不同,超声造影的诊断率较高,通过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可根据PI和WT值判断有无不完全睾丸扭转,这可为临床医生准确诊断不完全睾丸扭转提供量化影像学信息,减少评估的主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完全睾丸扭转 高频彩超 超声造影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rdiOp-B冠状动脉造影三维重建系统与定量冠状动脉造影对照分析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徐浩 周国伟 +1 位作者 戴秋艳 刘少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46-648,共3页
目的研究CardiOp-B冠状动脉造影三维(3D)重建系统分析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准确性,并与传统定量冠状动脉造影(QCA)进行对照分析研究。方法收集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并行介入治疗的33例患者(39处血管段)的影像资料。分析比较冠状动脉3D重建和QC... 目的研究CardiOp-B冠状动脉造影三维(3D)重建系统分析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准确性,并与传统定量冠状动脉造影(QCA)进行对照分析研究。方法收集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并行介入治疗的33例患者(39处血管段)的影像资料。分析比较冠状动脉3D重建和QCA传统平面图像对靶病变管腔直径和面积、参考血管直径、面积狭窄率、病变血管长度的测量值。结果39处病变3D重建和QCA两种测量方法所测得的最窄处管腔直径和面积、参考血管直径、面积狭窄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3D重建组病变血管长度大于QCA组,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QCA相比,CardiOp-B冠状动脉造影3D重建定量系统能够更准确地重建并定量分析冠状动脉狭窄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 三维重建 定量冠状动脉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声学造影视频法与射频法定量分析方法比较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凌智瑜 王志刚 +4 位作者 冉海涛 唐海林 邹建中 蒲世玉 舒仕瑜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12期1221-1223,共3页
目的 比较超声组织定征视频法与射频法在心肌声学造影定量分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8只开胸犬 ,经静脉滴注全氟显进行谐波触发显像 ,分别采用DFY型超声图像定量分析诊断仪和声学密度定量 (AD)技术获得心肌声学造影感兴趣区回声强度 (... 目的 比较超声组织定征视频法与射频法在心肌声学造影定量分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8只开胸犬 ,经静脉滴注全氟显进行谐波触发显像 ,分别采用DFY型超声图像定量分析诊断仪和声学密度定量 (AD)技术获得心肌声学造影感兴趣区回声强度 (EI)和背向散射积分 (IBS)值 ,并绘制时间 强度曲线 (TIC)。结果 心肌缺血后 ,峰值回声强度 (PEI)、峰值背向散射积分值 (PIBS)降低 ,P值均 <0 .0 5 ;而达PEI及PIBS所需时间 (PT)延长 ,P值均 <0 .0 1。冠脉闭塞后 ,PEI及PIBS显著降低 ,P值均 <0 .0 1。结论 超声组织定征视频法与射频法均能用于心肌声学造影的定量分析 ,两者均能区分缺血与梗塞心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分析 心肌声学造影 视频法 射频法 对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6
16
作者 张会萍 杜联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713-1716,共4页
CEUS定量分析在肿瘤的诊断及疗效评价中发挥重要作用。但该技术仍面临着一些问题,许多因素会对其结果产生影响,仍需进行深入的规范化研究,使其发挥更大的临床作用。本文对CEUS定量分析软件及其在心脏疾病以外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综述。
关键词 定量分析 超声检查 造影 感兴趣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慢性缺血性肾病模型的建立及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可行性评价 被引量:4
17
作者 董怡 黄咏红 +5 位作者 陈为民 王文平 丁红 曹佳颖 范培丽 林希元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80-384,共5页
目的:建立犬慢性缺血性肾病模型,评价其在超声造影定量分析慢性缺血性肾功能改变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择5只健康实验犬,用Ameroid环制作犬右肾动脉慢性狭窄模型。建模后每隔一周对犬右肾行超声造影定量分析,连续观察4~16周,所有犬... 目的:建立犬慢性缺血性肾病模型,评价其在超声造影定量分析慢性缺血性肾功能改变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择5只健康实验犬,用Ameroid环制作犬右肾动脉慢性狭窄模型。建模后每隔一周对犬右肾行超声造影定量分析,连续观察4~16周,所有犬于实验结束后,取出双肾、右肾动脉做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犬造模成功率为100%。成功应用于超声造影定量分析100%,实验结束后,分离Ameroid环,显示环内血管腔不同程度的狭窄,管壁增厚。犬右肾及右肾动脉可观察到典型的缺血病理改变。结论:实验犬慢性缺血性肾病模型采用Ameroid环收缩法建立成功,组织学结果令人满意,肾皮质有慢性缺血表现,是较理想的超声造影定量分析慢性缺血性肾病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缺血性肾病 超声造影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植肾超声造影(CEUS)定量分析的可重复性 被引量:3
18
作者 周盛 齐青 +3 位作者 何婉媛 季正标 金赟杰 王文平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12-215,共4页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定量分析技术在移植肾中的可重复性。方法 54例移植肾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其中30例移植肾功能正常,24例移植肾急性排斥。两名操作者利用定量分析软件Sonoliver独立对54例移植肾造影资料进行脱机分析,分别在叶间动脉...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定量分析技术在移植肾中的可重复性。方法 54例移植肾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其中30例移植肾功能正常,24例移植肾急性排斥。两名操作者利用定量分析软件Sonoliver独立对54例移植肾造影资料进行脱机分析,分别在叶间动脉、段间动脉、皮质及髓质区勾画感兴趣区,生成4个ROI的时间强度曲线(time-intense curse,TIC)及其定量参数:上升时间(rising time,RT)、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平均渡越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及拟合优度(quality of fit,QOF)。分析各参数在两名操作者间的一致性。结果段间动脉、叶间动脉、皮质及髓质的RT、TTP、mTT在两名超声研究资质不同的操作者间的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为0.795~0.954(均〉0.75),P值均〈0.001。结论 Sonoliver定量分析软件分析移植肾定量参数的一致性较高,可重复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肾 超声造影(CEUS) 定量分析 可重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脏病变血流灌注超声造影定量分析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9
作者 董怡 王文平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75-778,共4页
超声造影定量分析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评价血流灌注的新方法,其在肿瘤血流灌注方面已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但在肾脏尤其是肾实质血流灌注方面的研究尚属刚刚开始。本文综述了超声造影定量分析技术在诊断肾脏病变血流灌注改变中的应用。... 超声造影定量分析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评价血流灌注的新方法,其在肿瘤血流灌注方面已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但在肾脏尤其是肾实质血流灌注方面的研究尚属刚刚开始。本文综述了超声造影定量分析技术在诊断肾脏病变血流灌注改变中的应用。作为一种无创、敏感、准确的功能成像手段,超声造影定量技术结合了造影剂造影的动态过程和造影强度变化过程,能以量化的方式客观而准确地反映组织中血流灌注的改变,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定量分析 血流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造影定量分析超声评价犬慢性缺血性肾病:与彩色多普勒相对比 被引量:2
20
作者 董怡 陈为民 +3 位作者 王文平 曹佳颖 范培丽 林希元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533-1536,共4页
目的运用超声造影定量分析技术评价犬慢性缺血性肾病模型肾皮质血流灌注的改变,并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结果相比较。方法健康成年犬5只,用Ameroid环制作犬右肾动脉慢性狭窄模型。每只犬采用建模前后自身对照观察,建模后每隔1周对犬右肾... 目的运用超声造影定量分析技术评价犬慢性缺血性肾病模型肾皮质血流灌注的改变,并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结果相比较。方法健康成年犬5只,用Ameroid环制作犬右肾动脉慢性狭窄模型。每只犬采用建模前后自身对照观察,建模后每隔1周对犬右肾进行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采用QLAB定量软件分析犬肾皮质的超声造影灌注参数值;彩色多普勒检测犬肾段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及峰值流速(PSV)。结果随着犬慢性肾功能损害的发展,其时间-强度曲线(TIC)上升缓慢,下降缓慢,到达峰值时间延迟。其中峰值强度(DPI)和达峰时间(TTP)在建模后第4周出现显著改变(P<0.05)。而彩色多普勒的RI及PSV分别在建模后12周与14周出现显著改变(P<0.05)。结论超声造影定量分析技术和彩色多普勒均能准确反映犬肾慢性缺血性病变的血流灌注变化,但超声造影较彩色多普勒超声更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缺血性肾病 超声造影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