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状动脉追踪冻结技术在回顾性心电门控下改善冠脉CTA图像质量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6
1
作者 王彪 陈兴灿 +2 位作者 应小丰 金滨 潘永清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27-430,共4页
目的:评估冠状动脉追踪冻结技术(SSF)在回顾性心电门控下改善冠脉CTA图像质量的效果。方法:117例患者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和单扇区重建技术行冠脉CTA扫描,以心率75次/分为界分为高心率组(38例)和低心率组(79例),分别采用标准算法(STD)和... 目的:评估冠状动脉追踪冻结技术(SSF)在回顾性心电门控下改善冠脉CTA图像质量的效果。方法:117例患者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和单扇区重建技术行冠脉CTA扫描,以心率75次/分为界分为高心率组(38例)和低心率组(79例),分别采用标准算法(STD)和SSF技术进行图像重建,所获图像由本科诊断医师进行分析,以LiKert 5分制评分标准对冠脉整体质量进行评分,要求3分以下者需重新进行检查。结果:117例患者的STD图像的平均得分(4.18)显著低于SSF重建图像(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心率组中STD图像的平均得分(3.43)显著低于SSF重建图像(4.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低心率组STD图像的平均得分(4.56)与SSF重建图像(4.62)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追踪冻结技术(SSF)能有效提高冠脉CTA的图像质量,尤其是对心率较快的患者,可提高对高心率患者冠脉成像的可判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CT血管成像 冠状动脉追踪冻结技术 心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追踪冻结技术在回顾性心电门控下改善CTCA图像质量 被引量:4
2
作者 张计旺 范丽娟 +4 位作者 徐冬生 董智 李旭 张立仁 于铁链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22-325,共4页
目的:评估冠状动脉追踪冻结技术(snapshot freeze,SSF)在回顾性心电门控下对CT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价值。方法:选取3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比较标准算法(standard,STD)重建和SSF重建两种方法的图像质量和可判读性。... 目的:评估冠状动脉追踪冻结技术(snapshot freeze,SSF)在回顾性心电门控下对CT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价值。方法:选取3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比较标准算法(standard,STD)重建和SSF重建两种方法的图像质量和可判读性。所获图像由两位医师判读,分别按每一冠状动脉节段、每支冠状动脉及每例冠状动脉进行评分,按Likert 5分制为标准。结果:45%期相SSF算法重建图像可判读性按例[g0.0%(24/30)vs 53.3%(16/30),P=0.039],按分支[90.0%(81/90)vs 71.1%(64/90),P=0.000],和按节段[98.1%(413/421)vs 90.7%(382/421),P=0.000]均高于标准算法图像;75%期SSF算法重建图像可判读性按分支[70.0%(63/90)vs 55.6%(50/90),P=0.02]和按节段[82.7%(348/421)vs 78.4%(330/421),P=0.018]比较高于标准算法重建图像,SSF算法45%和75%期相图像质量按例数(2.8±1.0±2.1±1.2,P=0.012)(2.1±1.2 vs1.6±1.0,P=0.026),按分支(3.0±0.9 vs2.4±1.0,P=0.000)(2.6±1.2vs2.2±1.2,P=0.000)和按节段(3.3±0.9vs 2.9±1.0,P=0.000)(2.9±1.2vs2.7±1.1,P=0.000)比较均明显高于标准算法。结论:冠状动脉追踪冻结技术能明显提高后门控冠状动脉CT图像质量及可判读性,其中对45%期相重建的右冠状动脉图像质量改善作用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成像 冠状动脉造影 追踪冻结技术 辐射剂量 运动伪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一代冠状动脉运动追踪冻结技术用于改善不同心率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质量
3
作者 安备 张卓璐 +4 位作者 刘卓 付玲 商旭 刘磊 程瑾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1-135,共5页
目的观察新一代冠状动脉追踪冻结(NG SSF)技术用于改善不同心率(HR)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质量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利用256排CT机于1个心动周期内采集的164例CCTA数据,管电压分别为80、100及120 kV,以智能心电门控技术判断HR... 目的观察新一代冠状动脉追踪冻结(NG SSF)技术用于改善不同心率(HR)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质量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利用256排CT机于1个心动周期内采集的164例CCTA数据,管电压分别为80、100及120 kV,以智能心电门控技术判断HR并自动选择曝光期相:对HR≤65次/分者(低HR组)将曝光时间窗设在70%~80%R-R间期,65次/分<HR≤85次/分者(中等HR组)设在40%~80%R-R间期,HR>85次/分(高HR组)者设在40%~60%R-R间期;对3组图像分别以标准重建算法(STD)、第一代追踪冻结(SSF1)技术及NG SSF进行重建。以Likert量表对3种图像所示右冠状动脉(RCA)、左前降支(LAD)及左回旋支(LCX)各节段进行主观评分。结果低HR组NG SSF重建图像中的LAD中远段、RCA及LCX全段得分均高于STD,而NG SSF重建图像中的RCA中段及LAD远段得分高于SSF1重建图像(P均<0.05);中等HR组NG SSF重图像显示冠状动脉各节段的主观评分均高于STD及SSF1重建图像(P均<0.05);高HR组NG SSF重建图像显示冠状动脉各节段的主观评分均高于STD,显示RCA近远段、LAD中远段及LCX全段的主观评分均高于SSF1重建图像(P均<0.05)。结论利用NG SSF技术能有效提升不同HR患者前瞻性心电门控CCTA成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CT血管成像 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 追踪冻结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磁共振特征追踪技术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前后心肌力学功能改变的对比研究
4
作者 班超 马雪英 +5 位作者 王坚 王欣 钱昕毓 柴圣杰 牛瑞龙 葛丽红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34,43,共7页
目的探讨心脏磁共振特征追踪(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eature tracking,CMR-FT)技术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前后患者心肌力学功能改变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接受CABG治疗的冠心... 目的探讨心脏磁共振特征追踪(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eature tracking,CMR-FT)技术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前后患者心肌力学功能改变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接受CABG治疗的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35例,同时招募35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进行CMR-FT检查,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自动测量心肌力学功能并人工校准,使用CMR-FT对左心室的心肌力学功能进行分析并得到相关参数。使用Shapiro-Wilk检验分析变量的正态分布性,不服从正态性分布的变量(周向位移、周向速度、周向应变率、短轴径向位移、短轴径向应变率、纵向速度、纵向应变率、长轴径向应变率)组间差异分析行Wilcoxon秩和检验;服从正态分布的变量(周向应变、短轴径向速度、短轴径向应变、纵向位移、纵向应变、长轴径向位移、长轴径向速度、长轴径向应变)组间差异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在患者行CABG术前术后的对比试验中,短轴径向应变、纵向应变、长轴径向应变术前大于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ABG术后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患者的对比试验中,周向应变、短轴径向应变、短轴径向应变率、纵向应变、长轴径向速度、长轴径向应变对照组大于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术后心肌力学功能未出现显著改善。结论CMR-FT能够准确评估CABG前后患者心肌力学功能的变化情况,对指导个性化治疗、提升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磁共振成像 心脏磁共振特征追踪技术 心肌力学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第二代追踪冻结技术重建冠状动脉CT造影图像所测冠状动脉跨狭窄CT血流储备分数差值与冠状动脉狭窄风险及心肌损伤指标的相关性 被引量:6
5
作者 朱楠 齐吴娟 +5 位作者 吴红艳 徐玉磊 郑磊 周兆鹏 张茂根 周春泽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78-482,共5页
目的观察基于第二代追踪冻结(SSF2)技术重建冠状动脉CT造影(CCTA)图像所测冠状动脉跨狭窄CT血流储备分数(CT-FFR)差值(ΔCT-FFR)与冠状动脉狭窄风险及心肌损伤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疑诊冠心病并接受CCTA患者,分别以标准算法... 目的观察基于第二代追踪冻结(SSF2)技术重建冠状动脉CT造影(CCTA)图像所测冠状动脉跨狭窄CT血流储备分数(CT-FFR)差值(ΔCT-FFR)与冠状动脉狭窄风险及心肌损伤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疑诊冠心病并接受CCTA患者,分别以标准算法及SSF2算法重建图像;比较不同方法重建CCTA显示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及右冠状动脉(RCA)的图像质量,评估LAD、LCX及RCA狭窄程度,分析基于SSF2算法重建CCTA所测最窄CT-FFR及ΔCT-FFR与冠状动脉疾病报告和数据系统(CAD-RADS)分类、肌钙蛋白I(cTnI)及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的相关性。结果SSF2重建CCTA图像显示LAD、LCX及RCA质量评分均高于标准算法(P均<0.05)。LAD、LCX及RCA的CAD-RADS分类分别为2(1,3)、1(1,3)及1(1,3),其最窄CT-FFR分别为0.77±0.13、0.79±0.16及0.78±0.14,ΔCT-FFR分别为0.16±0.10、0.13±0.07及0.14±0.09。冠状动脉上述3分支最窄CT-FFR与CAD-RADS分类、cTnI、CK-MB均呈负相关,ΔCT-FFR与CAD-RADS分类、cTnI、CK-MB均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基于SSF2重建CCTA图像所测冠状动脉跨狭窄ΔCT-FFR与CAD-RADS评分和心肌损伤指标均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狭窄 心肌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追踪冻结 血流储备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斑点追踪技术在评价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治疗术后近期左室壁运动和收缩功能中的应用及其价值 被引量:13
6
作者 王银 刘悦 +1 位作者 莫钟铃 陈丽萍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29-434,共6页
目的:利用实时三维斑点追踪技术(3D-STI)评价中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心肌各节段应变、左室整体应变及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阐明其PCI术后早期心肌应变改变特点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因左前降支病变行PCI... 目的:利用实时三维斑点追踪技术(3D-STI)评价中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心肌各节段应变、左室整体应变及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阐明其PCI术后早期心肌应变改变特点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因左前降支病变行PCI术患者30例作为病例组,同期选取健康中老年人30名作为对照组,常规获取二维超声资料后,运用3D-STI对2组受试者进行心肌运动及收缩功能检测,收集左心室各节段及整体纵向应变(GLS)、径向应变(GRS)、圆周应变(GCS)和面积应变(GAS)值以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患者整体应变值低于对照组对应节段,各节段应变值中,病例组左心室9/16节段的纵向应变(LS)值减低,8/16节段的圆周应变(CS)值减低,5/16节段的径向应变(RS)值减低,11/16节段的面积应变(AS)值减低(P<0.05);应变值减低节段主要集中于前壁基底段、前壁中间段、前壁心尖段、前间隔基底段、前间隔中间段、后间隔基底段、后间隔中间段、后间隔心尖段。病例组GLS、GAS和GCS与LVEF呈负相关关系(r=-0.819,r=-0.897,r=-0.807,P<0.000 1),GRS与LVEF呈正相关关系(r=0.862,P<0.000 1)。结论:3D-STI能够定量分析AMI患者PCI术后早期左心室心肌应变及心功能的变化,可作为PCI术后疗效评估的客观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超声心动图 三维斑点追踪技术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心脏磁共振特征追踪技术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心室心肌纤维化对双心室功能的影响
7
作者 泥鲁莹 张前 +3 位作者 鲍长金 于蒙蒙 张迪 姜兴岳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9-156,共8页
目的基于心脏磁共振特征追踪(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feature tracking,CMR-FT)技术评价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患者左心室心肌纤维化对左、右心室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双心室间的相互作用。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 目的基于心脏磁共振特征追踪(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feature tracking,CMR-FT)技术评价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患者左心室心肌纤维化对左、右心室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双心室间的相互作用。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9月至2025年3月确诊为CAD的患者50例及健康受试者32名,后处理测量左、右心室常规心功能参数、整体应变参数,包括周向峰值应变(circumferential peak strain,PCS)、径向峰值应变(radial peak strain,PRS)、纵向峰值应变(longitudinal peak strain,PLS),以及左心室延迟强化百分比(late gadolinium enhancement percentage,%LGE)。根据%LGE中位数值,将CAD患者分为%LGE≥6%组和%LGE<6%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非参数检验、卡方检验等统计方法比较对照组和不同患者组之间临床资料和CMR参数的差异。采用Spearman或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右心室功能与左心室功能及心肌纤维化的相关性,并进一步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与%LGE<6%组相比,%LGE≥6%组左心室整体PCS、PRS、PLS、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及右心室整体PLS均降低,而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nd-diastolic volume,EDV)、舒张末期容积指数(end-diastolic volume index,EDVi)、收缩末期容积(end-systolic volume,ESV)、收缩末期容积指数(end-systolic volume index,ESVi)、左心室心肌质量(left ventricular mass,LVM)、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及%LGE均增高(P均<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右心室整体PCS、PLS均与左心室整体PCS、PRS、PLS、EF呈正相关,与左心室EDVi、ESVi及%LGE呈负相关(r=-0.762~0.731,P均<0.05)。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右心室整体PCS与左心室整体PLS独立正相关(β=0.356,P=0.011),与左心室ESVi独立负相关(β=-0.362,P=0.010);右心室整体PLS与左心室整体PRS独立正相关(β=0.291,P=0.022),与%LGE独立负相关(β=-0.344,P=0.003)。结论即使右心室常规心功能参数无明显改变,CAD患者在左心室心肌纤维化后左、右心室应变均受损。此外,右心室应变与左心室应变独立正相关,与左心室心肌纤维化程度独立负相关。CMR-FT能够为CAD患者心室功能损伤提供更早、更精准的信息,为早期治疗提供新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征追踪技术 应变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心室功能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尖瓣环自动追踪技术评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人左心室收缩功能 被引量:6
8
作者 李靖 高敬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86-390,共5页
目的应用二尖瓣环自动追踪技术评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病人左心室收缩功能。并研究二尖瓣环自动追踪技术与改良Simpson法及左室造影法对测量左心室收缩功能间的相关性。方法受试者共110例,其中健康志愿者47例,冠... 目的应用二尖瓣环自动追踪技术评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病人左心室收缩功能。并研究二尖瓣环自动追踪技术与改良Simpson法及左室造影法对测量左心室收缩功能间的相关性。方法受试者共110例,其中健康志愿者47例,冠心病病人63例。所有受试者取心尖四腔心,应用改良Simpson法测量左室舒张末容积、收缩末容积、每搏量、心输出量、左室射血分数、每搏指数、心排指数,转换二尖瓣环自动追踪技术模式分别测量以上指标。采用相关分析,比较二尖瓣环自动追踪技术与改良Simpson法测量左室功能的相关性。并且比较2种方法对于左室指标的测量有无差异。30例冠心病病人进行左室造影,并与二尖瓣环自动追踪技术测量指标进行相关分析,且比较左室造影、二尖瓣环自动追踪技术、改良Simpson法对于左室指标测量有无差异。结果在正常人中2种方法测量指标相关系数分别为:左室舒张末容积0.838、收缩末容积0.917、每搏量0.611、心输出量0.579、左室射血分数0.648、每搏指数0.514、心排指数0.541。在冠心病病人中2种方法测量指标相关系数分别为:左室舒张末容积0.875、收缩末容积0.912、每搏量0.693、心输出量0.664、左室射血分数0.725、每搏指数0.688、心排指数0.684。所有受试者2种方法测量指标相关系数分别为:左室舒张末容积0.850、收缩末容积0.920、每搏量0.627、心输出量0.604、左室射血分数0.711、每搏指数0.617、心排指数0.631。二尖瓣环自动追踪技术与左室造影法对左室收缩功能指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左室舒张末容积0.842、收缩末容积0.892、每搏量0.651、心输出量0.614、左室射血分数0.709、每搏指数0.616、心排指数0.630。二尖瓣环自动追踪技术与改良Simpson法及左室造影法对于左室功能指标测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二尖瓣环自动追踪技术与改良Simpson法、左室造影对左室收缩功能测量指标相关性均良好。并且该方法与以上2种方法在左室收缩功能测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尖瓣环自动追踪技术是评价左室收缩功能的一项简便而准确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环自动追踪技术 左心室收缩功能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点追踪技术评价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微循环病变左心室收缩功能及ATP负荷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郁婷燕 黄朝旭 +3 位作者 蒲朝霞 蒋峻 李华俊 张鞠成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67-473,共7页
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技术(STE)评价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CCS)微循环病变患者早期左心室收缩功能及腺苷三磷酸(ATP)负荷的影响。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9月—2021年9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56例CCS(包括微循环病变33例,无微循环病... 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技术(STE)评价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CCS)微循环病变患者早期左心室收缩功能及腺苷三磷酸(ATP)负荷的影响。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9月—2021年9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56例CCS(包括微循环病变33例,无微循环病变23例),并选取24例正常者为对照组,采用STE评估左心室整体和局部心肌纵向应变及ATP负荷的影响。结果微循环病变组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GLS)及前间隔、前壁、前侧壁和下壁心肌纵向应变绝对值低于对照组(F=4.47、2.75、2.60、6.24、3.70,P均<0.05),无微循环病变组左心室GLS及前间隔、前壁、下侧壁、下壁和后间隔心肌纵向应变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4.47、2.75、2.60、1.02、3.70、1.06,P均>0.05)。ATP负荷后,与各组基础状态比较,微循环病变组左心室GLS和前间隔、前壁、前侧壁、下侧壁、下壁及后间隔心肌的纵向应变绝对值增加(t/Z=4.31、3.52、4.95、3.32、3.22、2.52、4.07,P均<0.05),无微循环病变组左心室GLS和前间隔、前壁、前侧壁、下壁和后间隔心肌的纵向应变绝对值增加(t/Z=6.07、2.28、4.12、5.02、3.22、3.96,P均<0.05)。结论CCS微循环病变患者可能存在早期左心室收缩功能受损,ATP负荷可改善CCS患者的左心室心肌收缩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微循环 斑点追踪技术 腺苷三磷酸 心肌收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斑点追踪技术对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评价 被引量:5
10
作者 姚丙南 仇萍 +4 位作者 王玉芳 徐鹏 韩世琴 李建新 吉越英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6年第6期466-469,共4页
目的采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估冠状动脉慢血流(CSF)患者的左心室收缩功能。方法选择44例CSF患者,同期选择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44例作为对照。采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测量所有患者左心室纵向应变(GLS)、左心室径向应变(GRS)、左心室圆周应变... 目的采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估冠状动脉慢血流(CSF)患者的左心室收缩功能。方法选择44例CSF患者,同期选择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44例作为对照。采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测量所有患者左心室纵向应变(GLS)、左心室径向应变(GRS)、左心室圆周应变(GCS)及左心室面积应变(GAS)。结果两组GAS、GCS和GR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对照组比较,CSF组GLS显著减低(-15.9±1.6比-17.8±2.5,t=2.662,P=0.012)。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采用GLS截点值为-16.0预测CSF的灵敏度为76.2%,特异度为71.5%,曲线下面积为0.733(P<0.001)。结论 CSF患者的左心室三维纵向收缩功能显著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斑点追踪技术 冠状动脉疾病 左心功能 冠状动脉慢血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声及斑点追踪技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左心房重构分析
11
作者 秦婧 张瑜 +1 位作者 陈娟 陈小丽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02-807,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超声及斑点追踪技术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左心房重构情况。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2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及第二附属医院治疗的AMI患者111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53例作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基于超声及斑点追踪技术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左心房重构情况。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2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及第二附属医院治疗的AMI患者111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53例作为对照组,给予心脏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检查,分析两组间差异,以及观察组PCI手术前后差异。结果观察组左室舒张末内径(LADd)、二维左房最大容积(2D-LAVmax)、二维左房最小容积(2D-LAVmin)、二维左房容积指数(2D-LAVI)分别为(46.45±6.34)mm、(115.32±48.16)mL、(76.32±39.39)mL、(64.04±26.36),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而二维左房射血分数(2D-LAEF)和二维左房扩张指数(2D-LAEI)分别为(35.09±7.52)%和(0.49±0.16),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心房收缩期左房平均负向应变峰值(meanSs)、心房舒张期左房平均正向应变峰值(meanSr)、左室舒张晚期左房平均负向峰值应变率(meanSRa)和左室收缩期左房平均正向峰值应变率(meanSRs)分别为(-18.28±2.23)、(12.82±4.43)、(-2.82±0.54)和(1.52±0.49),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而左室舒张早期左房平均负向峰值应变率(meanSRe)为(-1.14±0.36),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D-LAVmax与meanSRs呈负相关(r=-0.606,P<0.05);2D-LAEF与meanSRa呈正相关(r=0.549,P<0.05)。观察组PCI术后1周、1个月左房LADd、2D-LAVmax、2D-LAVmin、2D-LAEF、2D-LAVI、2D-LAEI、meanSs、meanSr、meanSRa、meanSRs和meanSRe较术前明显改善(均P<0.05)。结论超声及斑点追踪技术可有效评估AMI患者PCI术后左心房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追踪技术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左心房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氟醚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左心室纵向和环向运动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吴皎卿 史宏伟 +3 位作者 陶红伟 王振红 魏海燕 葛亚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090-1094,共5页
目的评价七氟醚对心肺转流(CPB)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左心室纵向运动及环向运动的影响。方法择期CPB下行CABG患者26例,年龄45~75岁,身高152~181cm,体重43~78kg,ASAⅡ或Ⅲ级,NYHA 2或3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 目的评价七氟醚对心肺转流(CPB)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左心室纵向运动及环向运动的影响。方法择期CPB下行CABG患者26例,年龄45~75岁,身高152~181cm,体重43~78kg,ASAⅡ或Ⅲ级,NYHA 2或3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S组,n=15)、对照组(C组,n=11)。S组在停CPB 15min后吸入呼气末浓度相当于l MAC七氟醚30min,随后洗脱30min,C组未吸入七氟醚。于锯胸骨前(T0)、停止CPB后15 min吸入七氟醚前(T1)、吸入七氟醚30min(T2)、洗脱30min(T3)时记录MAP、HR、CVP、肺动脉阻塞压(PAOP)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监测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排出量(CO)、每搏量(SV)、左心室纵向运动全局应变均数(GLS)、左心室环向运动全局应变均数(GCS)。结果 T1、T2时S组,T1~T3时C组HR明显快于T0时;T2、T3时S组HR明显慢于T1时和C组(P〈0.01或P〈0.05)。T2时S组MAP明显低于T0时(P〈0.05),T3时S组MAP明显高于T2时(P〈0.05)。两组CVP、PAOP组间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时两组CO、SV和LVEF明显高于T0时,T2、T3时C组CO明显高于T0时(P〈0.01或P〈0.05)。T1、T3时S组,T1、T2时C组GLS明显高于T0时,T3时S组GLS明显高于T2时,C组明显高于T1时;T2时S组GLS明显低于C组(P〈0.01或P〈0.05)。T1、T3时两组GCS明显高于T0时,T3时S组GCS明显高于T2时,T2时S组GCS明显低于C组(P〈0.01或P〈0.05)。结论 CPB后吸入呼气末浓度1 MAC的七氟醚同时抑制了左心室心肌的纵向运动及环向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醚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斑点追踪技术 纵向运动 环向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心室心肌做功效能评价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左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 被引量:9
13
作者 赵翠婷 王永槐 +3 位作者 马春燕 李光源 孟平平 杨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33-537,共5页
目的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STE)检测冠状动脉慢血流(CSF)患者左心室心肌收缩及舒张做功效能(MSP/MDP)。方法收集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CSF患者50例(CSF组)和一般临床情况与之匹配的无CSF患者45例(对照组),采用STE检测左心室收缩期峰值整... 目的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STE)检测冠状动脉慢血流(CSF)患者左心室心肌收缩及舒张做功效能(MSP/MDP)。方法收集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CSF患者50例(CSF组)和一般临床情况与之匹配的无CSF患者45例(对照组),采用STE检测左心室收缩期峰值整体纵向、径向和圆周应变及舒张早期应变率,计算左心室MSP和MDP,比较2组各参数的差异。结果 CSF组左心室收缩期峰值整体纵向、径向和圆周应变及舒张早期应变率、MSP和MDP均较对照组减低(P均<0.05)。CSF组冠状动脉平均血流帧数(TFC)与MDP呈负相关(r=-0.23,P=0.04);冠状动脉受累支数与MDP呈负相关(r=-0.31,P=0.03)。不同冠状动脉受累支数与对照组左心室MDP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受累2支、3支者MDP较对照组减低(P均<0.05)。结论CSF患者左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均减低,且平均TFC越大,冠状动脉受累支数越多,左心室舒张功能减低越明显。利用左心室心肌做功效能可全面评价左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慢血流 心室功能 斑点追踪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超声心动图评估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心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涵 张冰 +4 位作者 孟庆龙 陶佳 吴伟春 朱振辉 王浩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89-694,共6页
目的:通过超声心动图比较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完成单纯CABG的375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超声心动图影像,根据手术方式分为... 目的:通过超声心动图比较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完成单纯CABG的375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超声心动图影像,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体外循环组(n=219)和非体外循环组(n=156)。分析超声心动图参数和心肌应变测量值,比较两组术前、术后早期(1周内)、术后3个月和术后1年心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术前基线资料、超声心动图常规参数和心肌应变测量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术中桥血管支数体外循环组明显多于非体外循环组(P=0.003)。术后早期两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每搏输出量指数(SVi)、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指数(LVEDDi)、左心房容积指数(LAVi)、左心房内径(LAD)、右心室内径(RVD)和心肌应变测量值左心室整体长轴应变(LVGLS)、左心房储备应变(LASr)、左心房导管应变(LAScd)、左心房泵应变(LASct)、右心室整体长轴应变(RVGLS)和右心室游离壁应变(RVFWS)均较术前减小(P均<0.05),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3个月,两组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LVEDVi、SVi和LVEDDi均较术前减小(P均<0.05),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但体外循环组LAVi明显低于非体外循环组(P均<0.05)。术后3个月与术后早期比较,两组LVGLS、LAScd、LASct、RVGLS和RVFWS均升高,LASct、RVGLS和RVFWS体外循环组均高于非体外循环组,且两组RVGLS和RVFWS均低于术前(P均<0.05)。术后1年与术前比较,两组RVD、RVGLS、RVFWS减低,LAD增大(P均<0.05)。结论: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CABG患者左心室和左心房功能在术后3个月较术后早期有明显改善,部分恢复至术前水平。右心室功能障碍在术后早期出现,至术后1年仍然存在,且与是否使用体外循环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体外循环 超声心动图 斑点追踪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应变力检测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术后微循环障碍:基于特征追踪心脏MRI 被引量:13
15
作者 晏乘曦 常莹 +3 位作者 任美吉 孙峥 刘志 杨旗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025-1029,共5页
目的:运用特征追踪(FT-CMRI)技术心脏磁共振成像(CMRI),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AMI)微循环障碍(MVO)对心肌局部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收集ST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对其在再灌注术后3~7天内行CMRI检查,包括常规心脏电影(cine)序... 目的:运用特征追踪(FT-CMRI)技术心脏磁共振成像(CMRI),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AMI)微循环障碍(MVO)对心肌局部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收集ST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对其在再灌注术后3~7天内行CMRI检查,包括常规心脏电影(cine)序列和钆对比增强(LGE)延迟期扫描。运用FT-CMRI后处理软件测量左心室整体及各节段心尖、中份、基底部)的径向应变力(RS)、环向应变力(CS)和纵向应变力(LS)。结果:26例患者均表现有心肌延迟强化,其中9例合并微循环障碍(MVO);共有78个心肌节段纳入观察,其中21个延迟强化节段合并MVO,37个延迟强化节段未合并MVO,20个心肌节段未见延迟强化。在患者水平,仅有CS能够区分梗死合并MVO与单纯梗死(P=0.003)。在节段水平:RS在单纯梗死与梗死合并MVO以及未受累心肌与梗死合并MVO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S在三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且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S仅在梗死合并MVO与未梗死心肌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S(AUC=0.879,P=0.000)在区分MVO与非MVO节段时优于RS(AUC=0.791,P=0.001)和LS(AUC=0.670,P=0.008)。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微循环障碍的存在与心功能障碍具有相关性,CS在评估不同程度心肌梗死方面优于RS和LS,CS可以准确识别梗死合并MVO的心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微循环障碍 应变力 冠状动脉 磁共振成像 特征追踪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斑点追踪显像对冠心病患者左室运动功能评价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周洁舲 孙书菊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0年第5期442-446,共5页
目的研究三维斑点追踪显像(3D-STI)技术对冠心病(CHD)患者左室运功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湖北民族大学附属民大医院确诊的CHD患者127例,均完成冠状动脉造影并行Gensini评分,按其积分将患者分为轻度组和重度组,... 目的研究三维斑点追踪显像(3D-STI)技术对冠心病(CHD)患者左室运功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湖北民族大学附属民大医院确诊的CHD患者127例,均完成冠状动脉造影并行Gensini评分,按其积分将患者分为轻度组和重度组,另选取年龄、性别类似的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超声心动图取3组受检者心尖两腔和左室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短轴位图像并进行分析,比较3组心功能、左室扭转运动及应变指标。结果3组的年龄、性别、体质指数及既往病史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对照组、轻度组和重度组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逐渐升高,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三维峰值位移(P3DD)逐渐降低,且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重度组的整体扭转角度峰值(PGT)、基底段扭转角度峰值(PBT)、中间段扭转角度峰值(PMT)和心尖段扭转角度峰值(PAT)均低于对照组,且PBT、PMT和PAT低于轻度组,轻度组PMT和PAT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此外,对照组、轻度组和重度组的3D整体面积应变(GAS)、3D整体纵向应变(GLS)、3D整体径向应变(GRS)和3D整体圆周应变(GCS)逐渐降低,且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经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显示GAS、GLS、GRS和GCS与P3DD、LVEF、PMT及PAT均呈显著正相关性(均为P<0.05)。结论3D-STI技术可用于准确测量CHD患者左室整体及各节段扭转运动状态和心肌应变参数变化,为评价心功能和CHD病情进展提供参考依据,且无须注射造影剂等有创性操作,具有良好效果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三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 左室扭转运动 心肌应变 射血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volution CT SSF联合ASiR-V算法在高心率CCTA中的应用价值-体模实验 被引量:11
17
作者 李如刚 王冬青 +2 位作者 赵志伟 张礼荣 朱海涛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42-347,共6页
目的:采用心脏动态体模,探讨SSF算法在改善高心率(100~120次/min)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应用价值及ASiR-V算法在低剂量冠状动脉CT造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心脏动态体模的心率分别设为100、110和120次/min,采用256层Revolution CT对心脏动... 目的:采用心脏动态体模,探讨SSF算法在改善高心率(100~120次/min)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应用价值及ASiR-V算法在低剂量冠状动脉CT造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心脏动态体模的心率分别设为100、110和120次/min,采用256层Revolution CT对心脏动态体模行冠状动脉CT扫描。管电压:80、100和120k V;ASiR-V权重依次设置为0%、10%、20%、30%、40%、50%、60%、70%、80%、90%和100%;噪声指数(NI):30、35和40HU;智能管电流(smart m A);X线管转速:0.28s/r;前置心电门控,曝光时间窗:单个心动周期的5%~95%RR间期。分别以标准(standard,STD)算法和SSF(snap shot freeze,SSF)算法重组图像,分别设为标准算法组和运动伪影抑制组。比较两组图像质量的差异并且分析影响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相关因素。结果:SSF算法改善CCTA图像质量有统计学意义(3.56±0.32vs.2.65±0.55,P<0.05);ASiR-V、心率、管电压、NI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心率、ASiR-V、管电压及NI对辐射剂量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ASiR-V为主要影响因素,b值为0.852。结论:SSF联合ASiR-V算法可以改善高心率(100~120次/min)CCTA的图像质量并且显著降低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模 冠状动脉 辐射剂量 迭代重建 冠状动脉追踪冻结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