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子束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易甫 吕安林 贾国良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03年第3期149-151,共3页
目的 探讨电子束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 (eletronbeamcomputedtomographicangiography ,EBA)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关联性。方法  2 4例临床怀疑冠心病患者分别行EBA及冠状动脉造影 (coronaryangiography,CAG) ,所有EBCT图像均经三维重建... 目的 探讨电子束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 (eletronbeamcomputedtomographicangiography ,EBA)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关联性。方法  2 4例临床怀疑冠心病患者分别行EBA及冠状动脉造影 (coronaryangiography,CAG) ,所有EBCT图像均经三维重建显像 ,按照AHA分段方法进行分段 ,每套重建显像血管分成左主干 (leftmainartery ,LM)及前降支 (leftanteriordescendingcoronaryartery ,LAD)、左旋支 (leftcircumflexartery ,LCx)、右冠脉 (rightcoronaryartery,RCA)各近、中、远三段共 10段血管 ,由 2名医生对LM和LAD、LCx、RCA的近、中段共 16 8段血管进行分析 ,其结果与CAG结果对比 ,比较EBA与CAG所示冠状动脉狭窄间的关系。结果 在 16 8个近段和中段血管中有 147段 (87.5 0 %)EBA能够清楚显像 ,其中LAD近段和中段清晰显像的百分比都为 95 .83%,而RCA近段和中段分别为 91.6 7%和 5 8.33%,LCx近段和中段为 91.6 7%、79.17%,而在 16 8个近段和中段血管中CAG全部清晰显像 ;如果以 >5 0%狭窄作为有意义狭窄 ,则EBA与CAG比较发现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 83.33%和 92 .13%,其中LM是 10 0 .0 0%和 95 .6 5 %,LAD近段是 10 0 .0 0 %和 75 .0 0 %,LAD中段是 82 .35 %和 6 6 .6 7%,RCA近段是 80 .0 0 %和 71.43%,RCA中段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束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 造影结果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冠状动脉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B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宗军 陈君坤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1年第5期368-369,共2页
关键词 EBCT 冠状动脉血管造影 诊断 冠状动脉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血管造影中不同型号留置针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3
3
作者 沈小清 马清秀 《护理学杂志》 2009年第21期30-31,共2页
目的探讨使用不同型号静脉留置针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成功率。方法将10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采用18G留置针、对照组采用24G留置针静脉留置后输注造影剂。结果观察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目的探讨使用不同型号静脉留置针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成功率。方法将10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采用18G留置针、对照组采用24G留置针静脉留置后输注造影剂。结果观察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中使用18G静脉留置针输注造影剂能提高检查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 静脉留置针 留置针型号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过程中的护理干预及效果评价 被引量:16
4
作者 耿旭 孙静华 刘海霞 《护士进修杂志》 2019年第15期1402-1404,共3页
目的探讨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过程中的护理干预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行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术(CTA)检查患者100例,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检查,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检查的基础上加... 目的探讨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过程中的护理干预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行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术(CTA)检查患者100例,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检查,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检查的基础上加入更全面、细致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检查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1级成像高于对照组( P<0.05),3级成像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检查用时、一次成功、心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各项失败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对照组的总失败率高于研究组(P<0.05);研究组患者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过程中患者的心律、心律、屏气呼吸等因素直接关系到最终成像的质量,医护人员加强对患者屏气呼吸的训练、心率的控制、心理的护理、健康宣教等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成像质量,降低检查失败率,极大的缩短检查用时,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冠状动脉血管造影 护理干预 成像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排螺旋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在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陈兆钧 《中国医学工程》 2017年第10期37-39,共3页
目的探讨64排螺旋冠状动脉成像(CTA)与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检查在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72例疑似冠状动脉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先后进行64排螺旋CTA与CAG检查。将CAG... 目的探讨64排螺旋冠状动脉成像(CTA)与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检查在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72例疑似冠状动脉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先后进行64排螺旋CTA与CAG检查。将CAG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对64排螺旋CTA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72例患者经CAG检查共检出阳性65例(90.28%),阴性7例(9.72%);CTA共检出阳性63例(87.50%),阴性9例(12.50%),其准确性为95.38%、灵敏性为98.41%、特异性为85.71%、阳性预测值为98.41%以及阴性预测值为66.67%。结论 64排螺旋CTA、CAG在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中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64排螺旋CTA属于无创操作,具有定位准确、诊断率较高等突出优势,临床操作性更强,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理想的诊断方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排螺旋冠状动脉成像 冠状动脉血管造影 冠状动脉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干预在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6
作者 何燕娥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第1期142-143,共2页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行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患者56例,分为两组,每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检查,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造影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呼...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行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患者56例,分为两组,每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检查,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造影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呼吸配合训练以及心率控制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图像有效率(96.4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82.14%),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中进行护理干预,有助于缩短患者呼吸配合以及心率时间,提升图像有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干预 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学习图像重建法可降低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患者检查时的辐射剂量及对比剂用量
7
作者 陈畅 边传振 +1 位作者 梅俊清 马洪兵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1期76-81,共6页
目的验证深度学习图像重建(DLIR)算法在低辐射剂量、低对比剂用量条件下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21年11月~2022年4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明基医院行CCTA检查的BMI正常患者86例,随机分成A、B两组,两组患者均采... 目的验证深度学习图像重建(DLIR)算法在低辐射剂量、低对比剂用量条件下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21年11月~2022年4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明基医院行CCTA检查的BMI正常患者86例,随机分成A、B两组,两组患者均采用Smart-mA管电流自动控制技术、Auto Gating、Smart Phase及冠状动脉冻结技术,噪声指数(NI)均设置为12.2 HU,对比剂均选用碘海醇(350 mgI/mL)。A组管电压为70 kV,对比剂用量为(体质量×0.275)mL;B组管电压为120 kV,对比剂用量为(体质量×0.55)mL。A组采用DLIR算法进行图像重建,B组采用50%ASIR-V算法进行图像重建。分别测量并计算主动脉根部、左主干、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左冠状动脉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近段CT值及其噪声,并计算信噪比、对比噪声比及边缘清晰度等客观评价指标,采用双盲法比较2种重建方法主观图像质量。结果A、B两组患者在左主干动脉兴趣区CNR和左回旋支动脉近段兴趣区SNR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8、0.252),其余兴趣区CNR和SNR均为A组大于B组(P<0.001),A组左前降支动脉近段兴趣区边缘上升距离小于B组(P<0.001);A、B两组患者的图像质量均能满足诊断需求,但A组患者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优于B组(P<0.001);辐射剂量:A组ED为0.81±0.40 mSv,B组ED为2.84±1.50 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比剂用量:A组为22.11±3.31 mL,B组为34.40±2.98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DLIR算法能够降低CCTA检查患者的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用量,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图像重建 辐射剂量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预测冠心病患者发生左心室重构及远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价值 被引量:2
8
作者 刘书婷 查开继 +1 位作者 李培杰 张永高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6期1030-1034,共5页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预测冠心病患者发生左心室重构及远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价值。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诊治的120例冠心病患者,随访1 a,根据左心室重构发生情况分为左心室重构组(26例)、无左心室重...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预测冠心病患者发生左心室重构及远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价值。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诊治的120例冠心病患者,随访1 a,根据左心室重构发生情况分为左心室重构组(26例)、无左心室重构组(94例),根据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分为发生组(24例)、未发生组(96例)。比较不同组别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结果,分析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预测冠心病患者发生左心室重构及远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价值。结果左心室重构组、无左心室重构组在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和高危斑块特征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组、未发生组斑块总体积、钙化斑块体积、非钙化斑块体积、病变长度、斑块负荷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在预测冠心病患者发生左心室重构及远期心血管不良事件中具有较高的价值。结论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在预测冠心病患者发生左心室重构及远期心血管不良事件中具有较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 左心室重构 远期心血管不良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对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斑块特征的诊断效能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9
作者 马清济 陈亮 潘美宇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4年第1期32-37,共6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CTA)对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斑块特征的诊断效能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至2022年12月海南省琼海市人民医院胸痛中心收治的疑似冠心病的208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CTA)对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斑块特征的诊断效能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至2022年12月海南省琼海市人民医院胸痛中心收治的疑似冠心病的208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8例发生ACS,纳入ACS组。根据ACS组患者性别、年龄及心血管危险因素(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血脂水平等),采用倾向评分匹配法(比例1∶1)同期选择58例发生稳定型心绞痛(SAP)的患者纳入SAP组。所有患者均行CCTA检查,比较两组患者斑块长度、钙化斑块(CP)体积、非钙化斑块(NCP)体积、总斑块体积、CP负荷、NCP负荷和总斑块负荷等斑块特征参数。此外,根据预后将58例ACS组患者分为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组(n=15)和非MACEs组(n=43),比较不同预后患者CCTA斑块特征参数。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血脂水平与斑块特征参数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斑块特征参数对ACS及MACEs的预测价值。结果ACS组患者斑块长度、NCP体积和NCP负荷均显著高于S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CEs组患者斑块长度、NCP体积和NCP负荷均显著高于非MACE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斑块长度、CP体积、NCP体积、总斑块体积、CP负荷、NCP负荷及总斑块负荷呈正相关(r=0.463,0.246,0.414,0.292,0.251,0.392,0.215;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斑块长度、NCP体积、NCP负荷对ACS有较好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3(95%CI 0.761~0.925)、0.814(95%CI 0.703~0.926)和0.721(95%CI 0.573~0.869);发生ACS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9.19 mm、152.99 mm 3和42.56%;灵敏度分别为91.67%、91.67%和66.67%;特异度分别为75.00%、63.54%和77.08%。斑块长度、NCP体积、NCP负荷对MACEs有较好的预测价值,AUC分别为0.694(95%CI 0.515~0.876)、0.711(95%CI 0.502~0.920)和0.735(95%CI 0.551~0.919);发生MACEs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21.02 mm、169.62 mm 3和45.37%;灵敏度分别为77.78%、66.67%和88.89%;特异度分别为59.18%、85.71%和61.22%(P<0.05)。结论基于CCTA的斑块特征参数不仅对老年ACS有较好的鉴别作用,还可有效预测ACS患者1年内MACEs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斑块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范化心率准备技术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0
作者 李雪 郭广阔 +3 位作者 冉启胜 张乐天 刘俊伶 赵丽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4年第14期50-53,共4页
目的探讨规范化心率准备技术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2年12月便利抽样法选择在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放射科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453例患者为对照组,2013年1月同... 目的探讨规范化心率准备技术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2年12月便利抽样法选择在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放射科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453例患者为对照组,2013年1月同法选择422例患者为观察。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的心率准备技术,而观察组患者使用规范化的心率准备技术。比较两组患者呼吸训练合格率、检查准备时间、检查时间、美托洛尔服药率、重复扫描率、前门控扫描率、图像质量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呼吸训练合格率为98.0%,高于对照组的92.5%;检查准备时间为(34.8±1.9)min,少于对照组的(46.3±3.7)min;检查时间为(8.2±1.6)min,短于对照组的(10.4±1.7)min;美托洛尔服药率为25%,低于对照组的55%;重复扫描率为2.7%,低于对照组的5.2%;前门控扫描率为50%,高于对照组的30%,且图像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冠状动脉CTA检查前规范化心率准备技术的应用使各项环节质量指标明显改善,对提高患者检查的安全性和有效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 心率准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学科协作群组管理护理模式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素兰 黄峥 +2 位作者 白井双 朱娇娇 张永高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2年第13期2460-2463,共4页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群组管理护理模式对接受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受检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1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冠状动脉CTA检查的120例受检者为研究对象。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将受检者分为对照组和...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群组管理护理模式对接受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受检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1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冠状动脉CTA检查的120例受检者为研究对象。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将受检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多学科协作群组管理护理。比较两组血压、心率波动次数、检查时间、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屏气时间、一次性检查成功率、图像质量。结果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收缩压、心率波动、SAS评分较低,检查时间较对照组短,一次检查成功率较对照组高,图像质量较优(P<0.05)。结论多学科协作群组管理护理有望成为冠状动脉CTA检查受检者的护理干预管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 多学科协作 群组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源CT低剂量适应性序列扫描技术在心律不齐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被引量:3
12
作者 彭昌勇 李俊峰 +5 位作者 刘一江 颜吉平 李鑫 张昊 林豪 张雪峰 《中国卫生产业》 2013年第21期12-13,共2页
目的研究双源CT低剂量适应性序列扫描技术在心律不齐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3年4月在我院行双源CT冠状动脉CTA检查的心律不齐患者128例,分成A组(常规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n=84)和B组(低剂... 目的研究双源CT低剂量适应性序列扫描技术在心律不齐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3年4月在我院行双源CT冠状动脉CTA检查的心律不齐患者128例,分成A组(常规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n=84)和B组(低剂量适应性序列扫描,n=64)。对比两组双源CT冠状动脉CTA的图像,比较两组患者的辐射剂量差异。结果根据冠状动脉血管显像的情况,A组诊断冠状动脉整体≥50%狭窄的特异性、敏感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B组进行比较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有效剂量为(8.0±0.1)mSv,明显高于B组(3.0±0.7)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9.824,P=0.00)。结论应用双源CT适应性序列扫描技术对心律不齐患者进行CTA检查时,可以明显降低辐射剂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低剂量适应性序列扫描技术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年龄段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特征:1876例分析
13
作者 费军 刘瑛琪 +3 位作者 许樟荣 刘军华 郑冬 张朝利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2年第7期510-513,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oronarycomputedtomographyangiography,CCTA)血管特征及糖尿病患者CCTA的检查时机。方法回顾分析了1876例临床怀疑冠心病而行CCTA检查的糖尿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特征。将研究对象按年...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oronarycomputedtomographyangiography,CCTA)血管特征及糖尿病患者CCTA的检查时机。方法回顾分析了1876例临床怀疑冠心病而行CCTA检查的糖尿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特征。将研究对象按年龄段分为〈60岁组和≥60岁组,进一步按照有否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和吸烟等因素分层,比较了两组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和钙化积分差异。结果≥60岁组糖尿病患者血管狭窄发生率(32.11%)较〈60岁组(24.39%)显著增高(P〈0.05),多支血管病变发生率≥60岁组(23.25%)显著高于〈60岁组(14.0I%,P〈0.05)无论合并肥胖、吸烟、血脂异常与否,与〈60岁组相比,≥60岁组中有更高比例的患者合并重度冠脉狭窄和/或中度狭窄、更多支的冠脉病变和更严重的钙化积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结论对于60岁以上合并多种危险因素的糖尿病患者,宜尽早行冠心病的筛查。CCTA可提供简便、无创的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冠心病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中心率对图像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曹伟 孔凡彬 +1 位作者 吴小进 黄海东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5期69-70,共2页
对138例疑诊冠心病患者行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MSCTCA)检查,其中心率〈60次/min者40例(A组)、60~65次/min者30例(B组)、65~70次/min者36例(C组)、〉700次/min者70例(D组),根据冠状动脉伪影多少及血管连续性评价各... 对138例疑诊冠心病患者行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MSCTCA)检查,其中心率〈60次/min者40例(A组)、60~65次/min者30例(B组)、65~70次/min者36例(C组)、〉700次/min者70例(D组),根据冠状动脉伪影多少及血管连续性评价各组重建图像质量。结果A、B、C、D组左冠状动脉及其分支的检查成功率分别为95%、93.3%、83.3%和50%,右侧冠状动脉分别为90%、93.3%、77.8%和50%,D组各冠状动脉节段检查成功率均显著低于其他三组(P〈0.05)。认为冠状动脉MSCT检查前心率调整〈65次/min即可获得较高的成功率;保持检查过程中心率稳定(变化〈30次/min)有助于提高检查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血管造影 心率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评估血管重构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魏美连 宋达琳 张庆 《中国医药科学》 2015年第19期39-42,46,共5页
冠状动脉重构的评估及早期识别易损斑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评估冠脉的检测技术很多,当前心血管领域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如何早期利用非侵入性的影像学技术评估冠脉及识别易损斑块。随着CT设备的升级及技术的进步,冠状动... 冠状动脉重构的评估及早期识别易损斑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评估冠脉的检测技术很多,当前心血管领域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如何早期利用非侵入性的影像学技术评估冠脉及识别易损斑块。随着CT设备的升级及技术的进步,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作为一种有效的非侵入性检测方法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利用CCTA评估血管重构的研究目前正处于探索阶段,本文综述了CCTA评估冠脉重构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 血管重构 急性冠脉综合征 易损斑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20排CT冠状动脉减影对冠脉钙化斑块狭窄程度诊断价值及图像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赵宏波 冯硕 +1 位作者 纪超 王超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2024年第5期451-458,共8页
目的:探讨320排CT冠状动脉减影对冠脉钙化斑块狭窄程度诊断价值及图像质量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9月至2023年11月期间进行320排CT冠状动脉减影(Sub-CCTA)的19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这些患者中共检出狭窄的钙化斑块节段236个。... 目的:探讨320排CT冠状动脉减影对冠脉钙化斑块狭窄程度诊断价值及图像质量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9月至2023年11月期间进行320排CT冠状动脉减影(Sub-CCTA)的19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这些患者中共检出狭窄的钙化斑块节段236个。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Sub-CCTA与DSA对冠脉狭窄程度、狭窄率的诊断结果,并分析Sub-CCTA对冠脉不同狭窄程度诊断效能。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Sub-CCTA图像质量的影响因素,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各影响因素与图像质量的关联强度。结果:Sub-CCTA与DSA在冠脉狭窄程度和狭窄率的诊断上表现出高度一致性(Kappa值为0.912,组内相关系数分别为0.983和0.972)。Sub-CCTA在不同狭窄程度冠脉的诊断中准确性高,尤其在对Ⅳ级狭窄的灵敏度和对Ⅱ级狭窄的特异度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为影响Sub-CCTA图像质量的独立保护因素,心率为影响其图像质量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BMI、心率与图像质量的关联强度呈非线性关系(非线性检测,P<0.001)。结论:Sub-CCTA对不同狭窄程度的冠脉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并与DSA诊断结果高度一致。BMI是影响Sub-CCTA图像质量的独立保护因素,而心率是独立危险因素,二者与图像质量呈现非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 减影 狭窄程度 钙化 图像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能量CT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耿雪 金瑜辰 周学文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第19期150-152,共3页
冠脉硬化性心脏病的患病率及致死率一直居高不下,早期诊断并进行干预是有效预防相关心血管恶性事件的有效手段。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CTA)是诊断冠状动脉疾病的主要检查方法。双能量CT在对辐... 冠脉硬化性心脏病的患病率及致死率一直居高不下,早期诊断并进行干预是有效预防相关心血管恶性事件的有效手段。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CTA)是诊断冠状动脉疾病的主要检查方法。双能量CT在对辐射剂量及碘对比剂用量的改善、冠状动脉管腔的显示、物质定性定量分析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本文对双能量CT在CCTA检查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能量CT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 辐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冠脉CTA减影的斑块定量参数对冠状动脉钙化所致狭窄程度的评估
18
作者 李前进 田鑫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2024年第4期299-307,共9页
目的:探讨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减影的斑块定量参数对冠状动脉钙化所致狭窄程度评估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21年4月至2023年6月于我院行CCTA减影检查的184例患者,经影像学检查后根据管腔狭窄程度分为阳性组(n=84)和阴性组(n=100)... 目的:探讨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减影的斑块定量参数对冠状动脉钙化所致狭窄程度评估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21年4月至2023年6月于我院行CCTA减影检查的184例患者,经影像学检查后根据管腔狭窄程度分为阳性组(n=84)和阴性组(n=100),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以及斑块定量参数;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CCTA减影的斑块定量参数对冠状动脉钙化所致明显狭窄的诊断价值;采用分层回归模型分析不同斑块定量参数与冠状动脉钙化所致明显狭窄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冠状动脉钙化所致明显狭窄发生的危险因素;研究对象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建模组(n=92)和验证组(n=92),构建人工神经网络(ANN)预测模型并评价。结果:阳性组与阴性组患者钙化积分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与阴性组患者相比,阳性组患者斑块长度、斑块总体积、斑块负荷、钙化斑块体积、钙化斑块比例以及钙化成分平均密度更大(P<0.05);CCTA减影斑块定量参数的斑块长度、斑块总体积、斑块负荷、钙化斑块体积、钙化斑块比例、钙化成分平均密度对冠状动脉钙化所致明显狭窄的诊断效能良好。且联合诊断冠状动脉钙化所致明显狭窄,诊断效能更高;分层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斑块长度、斑块总体积、斑块负荷、钙化斑块体积、钙化斑块比例、钙化成分平均密度会对冠状动脉钙化所致明显狭窄产生正向影响关系(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钙化积分、斑块长度、斑块总体积、斑块负荷、钙化斑块体积、钙化斑块比例、钙化成分平均密度升高均为行CCTA减影检查的患者发生冠状动脉钙化所致明显狭窄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出的7个变量作为ANN输入变量,其中,斑块长度、斑块总体积、斑块负荷、钙化斑块体积等指标对冠状动脉钙化所致明显狭窄的影响最大。ROC曲线显示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和准确性。结论:基于CCTA减影的斑块定量参数可一定程度提高CCTA诊断冠状动脉钙化所致明显狭窄的效能,斑块定量参数联合诊断冠状动脉钙化所致明显狭窄,其诊断效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血管造影 减影技术 动脉斑块 冠状动脉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剂量血管成像在冠状动脉疾病检查中应用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国超 贺敬红 李健丁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4年第15期91-93,104,共4页
目的 对收集的CT冠状动脉成像图应用噪声添加软件进行处理,模拟出不同球管电流条件下的图像数据,评估出冠状动脉最适合的低球管电流。方法 选择2013年4~10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放射科行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CTA)检查且确诊患有... 目的 对收集的CT冠状动脉成像图应用噪声添加软件进行处理,模拟出不同球管电流条件下的图像数据,评估出冠状动脉最适合的低球管电流。方法 选择2013年4~10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放射科行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CTA)检查且确诊患有冠状动脉疾病的42例患者的CTA横断面图像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体重指数(BMI)〉24kg/m^2和≤24kg/m^2分为A、B两组,每组各21例。应用噪声添加软件分别模拟出150、250、350、450、550mA5种低剂量图像。使用秩和检验与χ^2检验,对不同辐射剂量下的病灶显示情况和影像质量进行对比评价,得出既能使患者接受最小辐射剂量又能满足临床诊断需求的最适球管电流。结果 A组的患者最适低球管电流为350mA.B组患者最适低球管电流为250mA。辐射剂量分别为原管电流辐射剂量的49%和33%。结论 在进行CCTA检查中。BMI〉24kg/m^2和≤24kg/m^2的患者最适低球管电流分别为350mA和250mA,采用减低球管电流的方法 能够很大程度的降低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同时获得满足临床要求的图像质量及诊断结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 球管电流 辐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临床应用评价 被引量:5
20
作者 夏平 胡春艾 +1 位作者 郝敬明 赵宝忠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7年第12期1287-1290,共4页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64SCTCA)的图像质量和在诊断冠状动脉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搜集35例患者64SCTCA的完整资料,并以近期实施的选择性X线冠状动脉成像(SCA)结果为金标准进行对比,对64SCTCA显示的冠状动脉主支及主要分支...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64SCTCA)的图像质量和在诊断冠状动脉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搜集35例患者64SCTCA的完整资料,并以近期实施的选择性X线冠状动脉成像(SCA)结果为金标准进行对比,对64SCTCA显示的冠状动脉主支及主要分支情况进行分级评估。结果:35例病例可用于评估的冠状动脉共计368支,成功率达95.6%。其中SCA共显示74个节段冠脉有中、重度狭窄(≥50%)。MSCTCA诊断中重度狭窄的敏感性为86.5%,特异性为97.3%,阳性预测值88.9%,阴性预测值96.6%。经配对χ2检验,P>0.05,证明两种检查方法在发现冠状动脉病变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是一种无创、快速的成像方法,对诊断冠状动脉≥50%狭窄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适合用于临床怀疑冠心病的患者SCA前的筛选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血管造影 冠状动脉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