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状动脉血管直径测量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陆建荣 斯海臣 郁道银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10-512,共3页
心脏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器官,能否正常工作主要是由心血管系和心传导系决定。冠状动脉是给心脏供血的唯一途径,心肌能否得到足够的营养、保持连续有节奏地运动,完全取决于冠状动脉是否能不断地供给其营养。冠状动脉直径的测量以及血... 心脏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器官,能否正常工作主要是由心血管系和心传导系决定。冠状动脉是给心脏供血的唯一途径,心肌能否得到足够的营养、保持连续有节奏地运动,完全取决于冠状动脉是否能不断地供给其营养。冠状动脉直径的测量以及血管直径参数对于反映心脏功能和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文中提出一种新型的、简便的血管直径测量方法,利用计算得到的血管直径,我们就可以判别心血管狭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直径测量 图像细化 血管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gioLight系统与血管内超声对冠状动脉血管直径测量的比较研究
2
作者 丁诚 许亮 +1 位作者 刘庆荣 吴永健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06-1109,共4页
目的:由于血管内超声(IVUS)的高昂费用与影像结果分析对术者的高操作技术要求,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开展受到阻碍。本研究通过比较AngioLight系统与IVUS对冠状动脉血管直径的测量结果,旨在明确AngioLight系统的安全性和诊断效果。方法... 目的:由于血管内超声(IVUS)的高昂费用与影像结果分析对术者的高操作技术要求,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开展受到阻碍。本研究通过比较AngioLight系统与IVUS对冠状动脉血管直径的测量结果,旨在明确AngioLight系统的安全性和诊断效果。方法:选用3头中国农大实验小型猪(平均体重27 kg),针对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每支血管选择参照点、参照点近端(距参照点以近10-15 mm)、参照点远端(距参照点以远10-15 mm)三个测量点,分别使用IVUS 以及AngioLight系统进行血管直径测量并记录。待支架置入后,选择远端点(距支架远端边缘10-15 mm)、支架边缘远端点(近支架远端边缘外部一点)、支架边缘近端点(近支架近端边缘外部一点)、近端点(距支架近端边缘10-15 mm),再次通过IVUS 以及AngioLight系统进行血管直径测量,以明确支架释放情况,并比较IVUS和AngioLight系统的血管直径测量结果。结果:总计25次测量中,AngioLight系统最大血管直径测量值与IVUS实时测量最大血管直径测量值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70±0.49)mm vs (2.57±0.54)mm,P=0.09],相关系数r=0.73(P〈0.001);而AngioLight系统最大血管直径测量值与术后IVUS图像分析最大血管直径测量值(该数值计算时部分数据缺失,故相应的AngioLight系统测量数据在计算时也予以剔除)也未达统计学差异[(2.59±0.42)mm vs (2.68±0.6)mm,P=0.37)],相关系数r=0.67(P=0.001)。结论:本研究表明,AngioLight系统系统安全性佳,其对血管直径直接的量化测量结果与IVUS相关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血管直径测量 血管内超声 AngioLight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X-ray造影图像的主要冠状动脉血管直径测量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许燕 薛辉 胡广书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74-878,共5页
冠脉血管直径的测量是冠心病诊断的基础。利用图像处理的方法实现冠脉直径的测量,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冠脉的正常直径,比传统意义上的百分比狭窄率更具有应用价值。采用103个病例进行统计研究。其中男病例51个,女病例52个。按照美国心脏... 冠脉血管直径的测量是冠心病诊断的基础。利用图像处理的方法实现冠脉直径的测量,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冠脉的正常直径,比传统意义上的百分比狭窄率更具有应用价值。采用103个病例进行统计研究。其中男病例51个,女病例52个。按照美国心脏病协会分段准则,把冠脉树分成了27段,利用已知导管直径计算真实冠脉段直径。结果给出了冠脉平均直径、中点直径、冠脉长度和弯曲率四个参数的均值和标准差。其结果与尸检结果比较接近。在处理冠脉直径狭窄时,这些参数可作为参考值,在冠状动脉病变分析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直径 图像分析 血管造影图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医用图象处理与识别──冠状动脉造影图象质量的改善以及血管直径的测试── 被引量:2
4
作者 王玉昆 虞乐华 《计算机应用》 CSCD 1995年第4期34-37,共4页
本文从计算机医用图象处理和识别的概念出发,通过以X射线法拍摄的冠状动脉造影图象,记叙了改善图象质量,测量血管直径,提取血管方法;解析了用空间频谱来改善图象质量;评价了在各种条件下血管直径的测试方法。同时还表明了用单纯... 本文从计算机医用图象处理和识别的概念出发,通过以X射线法拍摄的冠状动脉造影图象,记叙了改善图象质量,测量血管直径,提取血管方法;解析了用空间频谱来改善图象质量;评价了在各种条件下血管直径的测试方法。同时还表明了用单纯的微分方法,适宜进行平均信息量滤波器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动脉造影 血管直径 测试 图象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用的测量冠状动脉直径的算法
5
作者 郑虹 翁默颖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3年第1期26-34,共9页
本文论述一种用于心脏动脉造影图象中测量冠状动脉直径的计算机算法,已在VAX-Ⅱ/750机上成功地处理了冠状动脉造影图象,并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处理的主要步骤有:1.在预处理基础上对病灶血管段定位并确定处理程序运行时将需要的参数(即累... 本文论述一种用于心脏动脉造影图象中测量冠状动脉直径的计算机算法,已在VAX-Ⅱ/750机上成功地处理了冠状动脉造影图象,并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处理的主要步骤有:1.在预处理基础上对病灶血管段定位并确定处理程序运行时将需要的参数(即累积判断步长长度m);2.跟踪病灶血管段的主轮廓,抽取该血管段的中心线,最终测得该血管段各处的相对直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 直径 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造影图像中血管的分割和量化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黄碧君 程晓曙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7-132,共6页
目的提出一种针对X线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图像的处理和分析系统。方法以基于多尺度Hessian矩阵的血管增强图像为基础,采用数学形态学和Canny算子相结合的方法来实现血管骨架和边缘的自动提取。提出一种基于分段测量和血管平行特性的血管直... 目的提出一种针对X线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图像的处理和分析系统。方法以基于多尺度Hessian矩阵的血管增强图像为基础,采用数学形态学和Canny算子相结合的方法来实现血管骨架和边缘的自动提取。提出一种基于分段测量和血管平行特性的血管直径测量新方法,以实现对于血管直径的精确测量和血管狭窄长度以及狭窄程度等重要参数的量化描述。结果相比于全局测量,血管分段测量提高了血管直径的测量精度和速度;各段血管直径和狭窄程度的测量结果与多名临床医师的测量结果基本一致。结论本文提出的方法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有助于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术 血管分割 血管直径 分段测量 量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弹性参数测量的系统与方法 被引量:2
7
作者 孙洪涛 汪源源 王威琪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5期680-682,共3页
本文提出一种利用血管内超声技术测量血管弹性参数的方法。这种方法通过血管内超声成像 (IVUS)得到冠状动脉的B型超声视频图像 ,然后通过图像处理技术提取血管壁轮廓 ,从而计算出截面积。获得一个心动周期以上的冠状动脉截面积曲线后 ,... 本文提出一种利用血管内超声技术测量血管弹性参数的方法。这种方法通过血管内超声成像 (IVUS)得到冠状动脉的B型超声视频图像 ,然后通过图像处理技术提取血管壁轮廓 ,从而计算出截面积。获得一个心动周期以上的冠状动脉截面积曲线后 ,计算出相应的冠状动脉直径曲线 ,结合基于血管内压力测量技术检测到的血压曲线 ,计算出与冠状动脉弹性有关的参数。文中给出了利用该方法建立的系统所测量的实例及其相应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参数 血管内超声 冠状动脉 测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不能取代常规冠状动脉血管造影
8
作者 Dr. Joao Lima 傅强(译) 李松柏(校)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3-73,共1页
关键词 冠状动脉血管造影 CT 受试者工作曲线 钙化积分 血管直径 心脏病患者 冠状动脉 诊断准确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静脉血管自动分类方法及其管径测量 被引量:7
9
作者 薛岚燕 曹新容 +2 位作者 林嘉雯 郑绍华 余轮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307-2316,共10页
视网膜动静脉管径以及动静脉比值可以反映高血压患者脑卒中发病的风险,因此对视网膜血管直径的量化分析有助于病情的风险评估和防治工作。提出了一种视网膜动静脉自动分类和血管直径的自动测量方法。首先,对视网膜血管网络进行分割,并... 视网膜动静脉管径以及动静脉比值可以反映高血压患者脑卒中发病的风险,因此对视网膜血管直径的量化分析有助于病情的风险评估和防治工作。提出了一种视网膜动静脉自动分类和血管直径的自动测量方法。首先,对视网膜血管网络进行分割,并获取中心线;其次选取了不同颜色空间中的不同通道分量,提出了基于中心线像素和血管像素的特征向量、血管宽度和中心光反射的特征向量,采用K均值聚类实现感兴趣测量区域内动静脉的自动分类;最后统计血管横截面的灰度曲线分布,利用高斯曲线进行拟合,根据半高度全宽获取动静脉宽度。分别对REVIEW和DRIVE数据库进行实验,验证了本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底图像 血管特征向量 动静脉分类 血管直径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肿瘤新生血管形态特征与其DSA血供分型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0
10
作者 李功杰 杨立 +3 位作者 史晓林 李晓兵 郑晓玲 王悦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2期135-138,共4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肿瘤新生血管形态特征与其DSA血供分型的关系。方法 收集1988年 1月~ 2 0 0 2年 2月间 ,我们两所医院手术切除前曾行血管造影且未做栓塞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标本 32例。血管造影至手术切除时间为 13~ 70d ,平均 (31...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肿瘤新生血管形态特征与其DSA血供分型的关系。方法 收集1988年 1月~ 2 0 0 2年 2月间 ,我们两所医院手术切除前曾行血管造影且未做栓塞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标本 32例。血管造影至手术切除时间为 13~ 70d ,平均 (31.9± 19.1)d。肿瘤直径为 2~ 2 3cm ,平均 (8.0 5± 6 .17)cm。对其DSA血供分型、肿瘤新生血管密度 (MVD)计数、肿瘤新生血管分型、肿瘤新生血管直径测量、梁索直径测量 ,并对观察指标做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肝癌DSA血供与肿瘤新生血管分型呈正相关趋势 ;②MVD在乏血供组低于中等血供、富血供组 ;③新生血管直径、新生血管梁索直径比呈随HCC造影血供增加而增大的趋势。结论 ①肝癌肿瘤MVD、形态及分布不均匀 ;②肝癌在生长的不同阶段 ,其肿瘤新生血管特征是不同的 ,并有一定的发展规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血供分型 形态特征 DSA 肿瘤新生血管密度 血管造影 手术切除 血管分型 直径测量 血管特征 1988年 2002年 统计学分析 栓塞治疗 肿瘤直径 观察指标 血管直径 肝癌肿瘤 发展规律 血供类型 MVD 正相关 富血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束CT评价终末期肾病患者心血管钙化 被引量:7
11
作者 鲁锦国 吕滨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5年第3期232-235,共4页
心血管疾病在终末期肾病(end stagerenaldisease,ESRD)患者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首位,有特殊的发病机理和临床表现。冠状动脉钙化是ERSD患者心血管疾病的明显表现。电子束CT能无创地显现冠状动脉钙化并能对冠状动脉钙化进行钙化积分... 心血管疾病在终末期肾病(end stagerenaldisease,ESRD)患者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首位,有特殊的发病机理和临床表现。冠状动脉钙化是ERSD患者心血管疾病的明显表现。电子束CT能无创地显现冠状动脉钙化并能对冠状动脉钙化进行钙化积分定量测量,精确地评价冠状动脉钙化的程度,可能成为用来评估ESRD患者心血管的危险程度的理想方法,指导临床治疗的一种重要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末期 血管钙化 肾病患者 CT评价 冠状动脉钙化 disease ESRD患者 renal 血管疾病 电子束CT 临床表现 发病机理 定量测量 钙化积分 危险程度 临床治疗 死亡率 发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冠脉造影图像血管树分割的血管狭窄自动识别方法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建辉 赵蕾 +1 位作者 李德玉 万涛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66-272,共7页
针对冠状动脉造影图像中的血管狭窄位置进行自动识别,并且定量评估其狭窄程度,为临床医生提供一种计算机辅助诊断方法,从而提高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准确率,同时减轻医生的劳动强度。所提出的基于冠脉造影图像的血管狭窄自动识别方法包... 针对冠状动脉造影图像中的血管狭窄位置进行自动识别,并且定量评估其狭窄程度,为临床医生提供一种计算机辅助诊断方法,从而提高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准确率,同时减轻医生的劳动强度。所提出的基于冠脉造影图像的血管狭窄自动识别方法包括血管树分割以及血管狭窄识别两部分。在血管树分割部分,首先通过基于Frangi Hessian的改进模型进行图像增强,随后利用基于统计学区域融合方法对血管区域进行分割。在血管狭窄识别部分,首先利用水平集算法对分割结果进行细化获得血管骨架,随后提取血管边缘进行血管直径测量,最后采用局部最小点法计算整幅图像血管段狭窄的百分比,对狭窄段进行定位并分级。实验在153例患者的血管造影图像中检测出狭窄共计208段,其中轻度84段,中度42段,重度82段。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血管狭窄识别平均准确率为93.59%,敏感性为88.76%,特异性为95.58%,阳性预测值为90.51%,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检测和定量评价动脉血管的狭窄程度,有助于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狭窄评估 冠状动脉造影图像 血管树分割 血管直径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