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基因多态性与冠状动脉血栓疾病 被引量:1
1
作者 朱铁楠 潘家绮 +2 位作者 沈珠军 赵永强 沈悌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674-679,共6页
为了观察中国人群中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基因多态性的分布特征 ,并分析这些基因多态性与冠状动脉血栓 (CATD)疾病的相关性以及该基因多态性间的相互作用 ,采用直接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和PCR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RFLP)方法对 19... 为了观察中国人群中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基因多态性的分布特征 ,并分析这些基因多态性与冠状动脉血栓 (CATD)疾病的相关性以及该基因多态性间的相互作用 ,采用直接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和PCR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RFLP)方法对 192例冠状动脉血栓疾病患者和 110例对照组个体进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血管紧张素原 (AGT)和血管紧张素III型受体 (AT1R)基因的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 :①在中国人群中 ,ACE基因各基因型分布分别为DD12 .2 %、ID4 3.9%和II4 3.9% ;AGT基因各基因型分布为MM 8.2 % ,MT 36 7%和TT 5 5 .1% ;AT1R基因各基因型分布分别为AA 91.8%和AC 8.2 %。②冠状动脉血栓疾病组与对照组相比 ,上述 3种基因多态性的分布均无明显差异。③同时携带AT1R AC和AGT TT基因型的个体 ,与AT1R AA和AGT TT基因型个体相比 ,罹患CATD的相对危险度达到 3.5 17(95 %CI 0 .988- 12 .5 2 7) ;与AC基因型和非TT基因型个体相比 ,罹患CATD的危险性可增加至 15 .0 0 0 (95 %CI 1.94 0 - 115 .96 3) ;在AT1R AC基因型个体 ,等位基因D在CATD组和对照组的分布亦存在有明显的差异 (P =0 .0 17)。结论 :我国人群ACE基因I D多态性、AGT基因M 2 35T多态性和AT1R基因A116 6C多态性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血栓疾病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