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2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真实世界数据的冠状动脉药物涂层支架的临床应用效果 被引量:9
1
作者 彭伟莲 易琦峰 +2 位作者 施树清 袁博纯 蒋卫红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97-703,共7页
目的:冠状动脉支架作为主要的人体植入材料,是影响临床治疗效果与患者费用负担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临床使用选择与患者偏好、医护人员的经验和技术等多方面因素相关。如何对其进行评价和选择尚未有公认的方法。本研究评估不同冠状动脉药... 目的:冠状动脉支架作为主要的人体植入材料,是影响临床治疗效果与患者费用负担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临床使用选择与患者偏好、医护人员的经验和技术等多方面因素相关。如何对其进行评价和选择尚未有公认的方法。本研究评估不同冠状动脉药物涂层支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某三甲医院进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的相关资料。根据置入支架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国产A支架组、国产B支架组、国产C支架组和进口支架组,又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分为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脏病亚组进行分层分析,对比各亚组在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指标(病死率、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感染发生率),有效性指标(31 d内非计划重返率、365 d内心肌梗死发生率、支架内再狭窄率、支架内血栓率、二次介入手术率)、经济性指标(人均总费用、冠状动脉支架费用)。结果:4种产品的安全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急性心肌梗死外,4种产品对其他2种疾病的有效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国产B支架、国产C支架在经济性方面优于国产A支架和进口支架(均P<0.05)。结论:建议医院在冠状动脉支架品种的遴选与院内管理中,适当提高国产冠状动脉支架的份额,以提高国产化率和降低冠状动脉支架费用的支出,从而减轻患者的费用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药物涂层支架 真实世界数据 安全性 有效性 经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向斑块切除联合药物涂层球囊治疗老年股腘动脉病变患者的对比观察
2
作者 李杨 隗立兵 +6 位作者 齐一侠 马天宇 刘端 张帆 郭建明 谷涌泉 郭连瑞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05-909,共5页
目的评价定向斑块切除联合药物涂层球囊(directional atherectomy and anti-restenosis theraphy,DAART)对比普通球囊联合金属裸支架(bare-mental stent,BMS)治疗老年股腘动脉病变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16年... 目的评价定向斑块切除联合药物涂层球囊(directional atherectomy and anti-restenosis theraphy,DAART)对比普通球囊联合金属裸支架(bare-mental stent,BMS)治疗老年股腘动脉病变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16年5月至2019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接受股腘动脉病变治疗的老年患者116例,分为DAART组57例,BMS组59例。结果DAART组与BMS组年龄、危险因素、卢瑟福分级、病变长度、病变性质、病变部位、全球肢体解剖分期系统分级、膝下流出道、术前踝肱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MS组慢性肢体威胁性缺血比例显著高于DAAR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DAART组1年和2年的1期通畅率显著高于BMS组(90.4%vs 75.0%,76.3%vs 57.3%,P<0.045)。DAART组与BMS组1年和2年的免于靶病变血运重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6.1%vs 88.8%,91.6%vs 77.7%,P>0.05)。随访2年,DAART组与BMS组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0.0%(5例)和20.8%(1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AART治疗老年患者股腘动脉病变的中期有效性优于普通球囊联合BMS,但针对老年患者术前更应综合评估制定合理的手术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块切除术 动脉 动脉 对比研究 药物涂层球囊 金属裸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冠状动脉成形术联合药物涂层球囊治疗支架内再狭窄的即刻管腔获益及与光学相干断层成像下不同内膜组织特征间的关系 被引量:1
3
作者 何攀 杨俊杰 +6 位作者 陈海威 邓安平 金至赓 高磊 郭军 陈韵岱 汪奇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3-139,共7页
目的:比较准分子激光冠状动脉成形术(ELCA)联合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即刻管腔获益及与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下不同内膜组织特征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入选2019年1月至2023年5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 目的:比较准分子激光冠状动脉成形术(ELCA)联合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即刻管腔获益及与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下不同内膜组织特征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入选2019年1月至2023年5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接受DCB治疗的ISR患者86例,共96处ISR病变,所有病变均行OCT评估。根据是否使用ELCA,将病变分为ELCA+DCB组(n=30)和DCB组(n=66);并根据OCT评估的ISR病变内膜组织特征分为均质模式和非均质模式,比较两种不同模式对即刻管腔获益的影响。即刻管腔获益定义为治疗前后的OCT下最小管腔面积变化值(ΔMLA)。结果:ELCA+DCB组与DCB组相比获得更大的ΔMLA[(3.2±0.8)mm^(2)vs.(2.6±1.4)mm^(2),P=0.015]。在均质模式的ISR病变中,ELCA+DCB组的ΔMLA大于DCB组[(3.0±0.9)mm^(2)vs.(2.2±1.1)mm^(2),P=0.030],但在非均质模式的ISR病变中,两组ΔML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4±0.7)mm^(2)vs.(3.2±1.5)mm^(2),P=0.533]。术后随访6个月期间,病变接受DCB治疗的患者(n=60)与ELCA+DCB治疗的患者(n=26)均无死亡,靶病变血运重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4%vs.4.2%,P>0.05)。结论:ELCA联合DCB是治疗ISR的有效策略,较单独DCB治疗能够实现更大的术后即刻管腔获益,尤其对于OCT显示病变内膜组织均质模式ISR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内再狭窄 准分子激光冠状动脉成形术 药物涂层球囊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otarex机械血栓切除系统联合药物涂层球囊治疗股腘动脉支架内再狭窄 被引量:3
4
作者 丁洁 李天润 +6 位作者 庄金满 栾景源 王昌明 刘启佳 赵世录 杨广鑫 赵彦清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8-183,共6页
目的探讨Rotarex机械血栓切除联合药物涂层球囊(drug-coated balloon,DCB)扩张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2年3月53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支架植入后再狭... 目的探讨Rotarex机械血栓切除联合药物涂层球囊(drug-coated balloon,DCB)扩张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2年3月53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支架植入后再狭窄资料。覆膜支架9例,裸支架44例。均行Rotarex机械血栓切除联合DCB扩张治疗。术后予抗血小板及抗凝治疗。结果53例均下肢动脉再通成功。Rotarex机械血栓切除联合DCB扩张治疗后造影,3例支架内残余血栓,留置溶栓导管溶栓,复查造影显示血流恢复;5例膝下动脉栓塞,其中胫腓干动脉开口处3例,经6F外周血栓抽吸导管吸栓后血流通畅,胫后动脉近段闭塞2例,经球囊扩张后血流通畅。3例残余狭窄>30%,置入补救性支架。术后未出现穿刺点相关并发症,无心脑血管意外或死亡。术前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0.33±0.06,术后出院时0.84±0.07(t=-39.443,P<0.001)。53例均完成3个月随访,52例完成6个月随访,49例完成12个月随访。一期通畅率术后3个月100%(53/53),6个月92%(48/52),12个月84%(41/49)。2例再次出现下肢缺血症状,分别于术后9、10个月行DCB扩张。12个月免于临床驱动的靶血管再干预率为95.9%(47/49)。死亡4例(1例消化道出血,2例新冠肺炎,1例不详),踝关节以远截肢3例。结论Rotarex机械血栓切除系统联合DCB治疗股腘动脉ISR安全有效,通畅率和再干预率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内再狭窄 血栓清除 Rotarex系统 药物涂层球囊 股腘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涂层球囊治疗老年患者冠状动脉大血管原位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一项队列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贾高鹏 曲泽 +5 位作者 李桂梅 皇甫卫忠 赵子豪 闫爽 陈秋雨 张越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3期4125-4131,4138,共8页
背景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老年患者冠状动脉大血管病变的发病率显著增加。药物涂层球囊(DCB)作为一种新兴治疗手段,因其能有效减少再狭窄发生率而备受关注。然而,现有研究多集中于小血管病变,对大血管原位病变的有效性数据较... 背景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老年患者冠状动脉大血管病变的发病率显著增加。药物涂层球囊(DCB)作为一种新兴治疗手段,因其能有效减少再狭窄发生率而备受关注。然而,现有研究多集中于小血管病变,对大血管原位病变的有效性数据较少。目的探讨DCB治疗老年患者冠状动脉大血管原位病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就诊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且年龄>60岁老年冠心病(CHD)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完善术前检查化验。按照PCI治疗方案分为DCB组(n=30)、药物洗脱支架(DES)组(n=64)和生物可吸收支架(BVS)组(n=34)。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随访分别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观察术前靶血管参考直径(RVD),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1年随访观察最小管腔直径(MLD),进一步推算术前直径狭窄程度(DS)、术后即刻观察管腔获益(AG),术后即刻与术后随访1年残余直径狭窄程度(RDS)和晚期管腔丢失(LLL)。随访期间每月定期门诊或电话随访,记录患者院内及出院后1年内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采用LASSO回归分析筛选相关变量后,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MACE发生的影响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患者发生MACE的生存曲线,生存曲线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DCB组、DES组和BVS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BVS组MLD、AG高于DCB组、DES组,RDS低于DCB组、DES组(P<0.05),术后1年DES组RDS低于DCB组(P<0.05)。3组患者院内均无MACE发生,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478(425,538)d,共发生38例MACE,随访期间3组均无心肌梗死与心源性死亡事件发生;出血事件:DCB组有0例,DES组有3例,BVS组有3例,表现为牙龈出血,经评估为轻度出血。Log-rank检验结果示3组患者无MACE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0)。LASSO回归分析筛选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介入治疗史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LDL-C(OR=12.204,95%CI=3.403~43.768)、介入治疗史(OR=0.041,95%CI=0.010~0.162)是患者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结论DCB治疗老年CHD患者大血管病变与DES和BVS比较无明显差异,有效性及安全性DES和BVS相当。DCB是治疗老年患者冠状动脉大血管病变安全、有效的方式,LDL-C升高和介入治疗史是MACE发生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气囊血管成形术 药物涂层球囊 老年人 队列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扩张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病变增加远期管腔面积 被引量:23
6
作者 刘蓉 马士新 +3 位作者 赵钢 杭靖宇 魏盟 陆志刚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67-369,共3页
目的探讨以单纯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DCB)扩张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病变段,观察远期靶血管管腔面积,从而证实DCB在ISR病变中的作用。方法选取4例符合DCB适应证ISR患者,按照标准流程在充分预扩张基础上予以紫杉醇DCB扩... 目的探讨以单纯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DCB)扩张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病变段,观察远期靶血管管腔面积,从而证实DCB在ISR病变中的作用。方法选取4例符合DCB适应证ISR患者,按照标准流程在充分预扩张基础上予以紫杉醇DCB扩张病变段,不植入支架。术后即刻及术后9个月采用冠状动脉造影和血管内超声检测患者最小管腔横截面积(MLA)、支架横截面积(SA)和血管内膜增生状况。结果 4例患者单纯紫杉醇DCB治疗后即刻造影显示靶血管扩张段无夹层,无明显残余狭窄。术后9个月造影显示所有患者靶血管扩张段管腔通畅,病变段未见明显再狭窄,TIMI血流3级;血管内超声检测显示MLA均较术后即刻显著增加,SA呈增加趋势,内膜增生呈抑制趋势。结论单纯DCB扩张ISR病变可增加远期管腔面积,避免二次支架植入,降低再次ISR风险,并通过局部释放紫杉醇作用于管壁,抑制内膜过度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涂层球囊 支架内再狭窄 远期管腔面积扩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朱正茂 于雪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12,共7页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占所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病例的15%~20%,其介入治疗策略的选择仍具争议。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介入治疗领域的新器械,药物涂层球囊逐渐被应用于分叉病变的介入治疗中,起到了简化操作程序、保护分支血管的作用。...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占所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病例的15%~20%,其介入治疗策略的选择仍具争议。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介入治疗领域的新器械,药物涂层球囊逐渐被应用于分叉病变的介入治疗中,起到了简化操作程序、保护分支血管的作用。本文就药物涂层球囊在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最新证据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经皮冠脉介入术 药物涂层球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治疗的一缕曙光——药物涂层球囊问世 被引量:2
8
作者 许锋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1年第2期138-139,共2页
自1977年瑞士Gruentzig医师首次在苏黎世使用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PTCA)治疗冠心病以来,人类相继研发了众多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技术用以攻克冠心病。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 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 药物涂层 治疗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技术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涂层支架预防冠状动脉再狭窄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陈波 杨志健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04-506,共3页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已经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冠心病介入治疗技术,虽然与单纯的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相比较,支架植入术后的再狭窄率已大大降低,在局限性病变和直径>3.0 mm血管的病变中,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restenosis,ISR)...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已经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冠心病介入治疗技术,虽然与单纯的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相比较,支架植入术后的再狭窄率已大大降低,在局限性病变和直径>3.0 mm血管的病变中,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restenosis,ISR)的发生率大约是10%~20%[1],如果合并有糖尿病等危险因素,弥漫性病变或是直径<3.0mm血管的病变,则ISR的发生率高达30%~60%[2],所以如何降低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的再狭窄率,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涂层支架 预防 冠状动脉 再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球囊、药物涂层球囊及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长期疗效Meta分析 被引量:26
10
作者 蔡金赞 陈凯伦 +6 位作者 贾海波 尤威 朱永翔 朱灏 王新宇 叶飞 张瑶俊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873-878,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普通球囊(PB)、药物涂层球囊(DCB)以及药物洗脱支架(DES)治疗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的长期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Cochrane图书馆、Clinicaltrials.gov、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同时查阅心血管相关网站。检索... 目的:系统评价普通球囊(PB)、药物涂层球囊(DCB)以及药物洗脱支架(DES)治疗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的长期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Cochrane图书馆、Clinicaltrials.gov、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同时查阅心血管相关网站。检索时间为2004-01至2017-06,根据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5.3评价文献质量并提取资料,运用ADDIS1.16.7软件进行网络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7项研究(15篇文献),共包含1 305例ISR患者,其中使用PB患者300例,使用DCB患者533例,使用DES患者472例。Meta分析结果:在≥2年的长期随访中,与使用PB患者比,使用DCB(OR=0.35,95%CI:0.20~0.56,P<0.05)与使用DES(OR=0.44,95%CI:0.24~0.73,P<0.05)患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均较低,而使用DCB患者与使用DES患者(OR=0.81,95%CI:0.50~1.26,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使用PB患者比,使用DCB(OR=0.34,95%CI:0.14~0.70,P<0.05)与使用DES(OR=0.35,95%CI:0.14~0.79,P<0.05)患者发生靶血管血运重建风险均降低。三种治疗方式在心肌梗死、支架内血栓和死亡发生风险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2年随访时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终点的最优治疗策略排序中,DCB、DES和PB三种治疗策略排序第一的可能性分别为83%、17%和0%。结论:在ISR患者中,DCB与DES的长期有效性均显著优于PB,三者的安全性相近。DCB作为最优治疗策略的可能性最高,但我们仍需注意本研究中的DES大部分为第一代DES,结论能否推及新一代DES仍需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内再狭窄 普通球囊 药物涂层球囊 药物洗脱支架 网络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的新型药物涂层支架 被引量:1
11
作者 田志强 陈锐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3年第11期858-860,共3页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能明显降低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后的冠状动脉再狭窄 (CR)率 ,然而CR仍然困扰着我们。近年来 ,新型药物涂层支架的出现有可能为患者带来全新的希望。
关键词 药物涂层支架 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再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洗脱支架联合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原位冠状动脉弥漫病变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许浩博 乔树宾 +11 位作者 袁建松 王天杰 田涛 管浩 王娟 郭超 段欣 崔锦钢 刘蓉 刘圣文 罗晓亮 杨伟宪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6-151,共6页
目的:探讨药物洗脱支架(DES)联合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原位冠状动脉弥漫病变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我院行DES联合DCB治疗原位冠状动脉弥漫病变的患者57例。主要研究终点为操作成功。记录患者临床基线资... 目的:探讨药物洗脱支架(DES)联合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原位冠状动脉弥漫病变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我院行DES联合DCB治疗原位冠状动脉弥漫病变的患者57例。主要研究终点为操作成功。记录患者临床基线资料、介入操作特征和随访结果,评价其安全性和疗效。结果:共有57例患者60个靶病变纳入,患者平均年龄(59.9±10.2)岁,男性43例(75.4%),33例(57.9%)合并2型糖尿病。平均置入DES(1.4±0.7)枚,平均应用DCB(1.1±0.3)个。50个(83.3%)病变在近段血管直径较大处置入DES,而远段血管直径较小处应用DCB扩张。术前DES治疗节段的参照血管直径大于DCB治疗节段(P<0.001),且病变长度更长(P<0.001)。DCB治疗节段出现术后夹层16个(26.7%),其中A型夹层5个(8.3%),B型夹层11个(18.3%)。所有患者均操作成功,且无院内急性血栓事件发生。在平均随访(18.2±9.2)个月期间,2例(3.5%)患者发生靶病变血运重建,其中1例(1.8%)因支架内再狭窄应用DCB治疗,1例(1.8%)因急性支架内血栓导致急性心肌梗死行靶病变血运重建。结论:DES联合DCB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永久性支架梁的置入,是治疗原位冠状动脉弥漫病变一种潜在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治疗 药物洗脱支架 药物涂层球囊 原位冠状动脉弥漫病变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涂层球囊与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状动脉大血管原位原发病变疗效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李谦 常尚 +3 位作者 张瑶俊 王新宇 张勇 陈青远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273-1276,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药物涂层球囊(drug coated balloon,DCB)与药物洗脱支架(drug eluting stent,DES)治疗冠状动脉大血管原位原发(de novo)病变的临床疗效,探究DCB对于冠状动脉大血管de novo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行PCI的老年冠... 目的对比分析药物涂层球囊(drug coated balloon,DCB)与药物洗脱支架(drug eluting stent,DES)治疗冠状动脉大血管原位原发(de novo)病变的临床疗效,探究DCB对于冠状动脉大血管de novo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行PCI的老年冠状动脉大血管(管腔直径≥2.8 mm)de novo病变患者72例,接受DES治疗(DES组)36例,DCB治疗(DCB组)36例。随访术后6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采用冠状动脉定量分析(QCA)测量靶血管直径,对比2组晚期管腔丢失情况。结果DES组MACE、术后6个月大出血、小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DC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6%vs 0,P=0.012;2.8%vs 0,P=0.026;11.1%vs 5.6%,P=0.041)。2组靶病变参考血管直径及术后即刻靶病变最小血管直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DES组术后6个月最小血管直径明显低于DC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QCA测量显示,术后6个月,DES组出现不同程度管腔丢失,而DCB组出现正性重构,血管直径均不同程度增加,DES组管腔丢失明显高于DC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结论对于冠状动脉大血管de novo病变,DCB治疗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并且在晚期管腔丢失方面优于DES,适合高出血风险及无法耐受长期口服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老年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洗脱支架 冠状血管 冠状动脉疾病 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洗脱支架联合药物涂层球囊在冠状动脉左主干分叉病变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4
作者 肖蓉雪 汪谞 +1 位作者 郜俊清 刘宗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50-354,共5页
目的评价药物洗脱支架(DES)联合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冠状动脉左主干(LM)分叉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采用DES联合DCB治疗的8例LM分叉病变患者临床资料。8例患者均接受LM和左前降支病变处DES治疗,左回旋支... 目的评价药物洗脱支架(DES)联合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冠状动脉左主干(LM)分叉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采用DES联合DCB治疗的8例LM分叉病变患者临床资料。8例患者均接受LM和左前降支病变处DES治疗,左回旋支开口处DCB治疗,其中6例手术在血管内超声导引下进行。术后即刻造影评价病变血管通畅情况,术后6个月随访再狭窄率及6个月内严重临床事件发生率。结果 DES联合DCB治疗LM分叉病变再狭窄率低[LM(8.4±5.3)%,左前降支(18.2±5.0)%,左回旋支(30.5±16.5)%]。术后所有患者未发生严重临床事件。结论 DES联合DCB介入治疗LM分叉病变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主干分叉病变 药物涂层球囊 药物洗脱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irebird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状动脉原发病变 被引量:37
15
作者 倪钧 沈卫峰 +4 位作者 张建盛 胡健 张奇 张宪 郑爱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5期396-398,共3页
目的 研究国产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 (Firebird)在原发冠状动脉 (冠脉 )病变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132例患者接受Firebird或普通支架置入术 ,其中Firebird组 6 0例 ,Cypher支架组5 2例 ,裸支架 (Mustang)组 2 0例。比较各组... 目的 研究国产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 (Firebird)在原发冠状动脉 (冠脉 )病变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132例患者接受Firebird或普通支架置入术 ,其中Firebird组 6 0例 ,Cypher支架组5 2例 ,裸支架 (Mustang)组 2 0例。比较各组支架术即刻及近期结果。结果  3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8.3%、10 0 .0 %和 10 0 .0 % ,随访率为 88.3%、92 .3%和 85 .0 % ,硝酸脂药物停用率为 32 .1%、33.3%和2 9 .4 % ,再住院率为 5 .6 %、8.3%和 11.7% ,3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但Mustang组较Firebird组心脏事件、再狭窄及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显著升高 (术后 3种不良事件发生率都是 17.6 %和 0 % ) (P均<0 .0 1) ;而Cypher组与Firebird组比较 ,则无差异。结论 Firebird药物洗脱支架较裸支架有效降低介入治疗术后心脏事件及再狭窄的发生率。同时提供与Cypher药物洗脱支架相似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REBIRD 药物洗脱支架 治疗 冠状动脉原发病变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洗脱支架联用普通金属支架治疗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0
16
作者 韩雅玲 王效增 +5 位作者 荆全民 王守力 马颖艳 栾波 王祖禄 王冬梅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64-268,共5页
目的探讨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药物洗脱支架与普通金属支架(普通支架)联用预防再狭窄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01例行多支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达到完全血运重建的冠心病患者分3组。药物洗脱支架组206例、药物洗脱支架与普通支架联用组(联... 目的探讨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药物洗脱支架与普通金属支架(普通支架)联用预防再狭窄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01例行多支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达到完全血运重建的冠心病患者分3组。药物洗脱支架组206例、药物洗脱支架与普通支架联用组(联用组)158例及普通支架组437例。比较3组支架术后近期及远期结果。结果3组患者冠心病危险因素、心功能、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支架术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术后平均随访(17.3±10.9)个月,总随访率和造影随访率无显著差异。联用组普通支架置入于31.3%的前降支病变(均为A、B1型病变)及81.6%的回旋支病变和69.9%的右冠状动脉病变。与普通支架组相比,药物洗脱支架组和联用组造影再狭窄率明显降低,分别为20.3%vs7.3%和8.8%(P均<0.05),且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均较低,分别为18.4%vs6.5%和9.9%(P均<0.05)。但药物洗脱支架组与联用组相比上述各指标无显著差异。结论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单用药物洗脱支架或合理联用普通支架后再狭窄率降低,安全性近似,均优于单用普通支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支架 再狭窄 药物洗脱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旋磨术联合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状动脉严重钙化病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6
17
作者 叶慧明 卢明瑜 +5 位作者 王伟民 刘健 赵红 马玉良 李琪 刘传芬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58-261,共4页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旋磨术(rotational atherectomy,ROTA)联合药物洗脱支架(drug eluting stent,DES)治疗冠状动脉严重钙化病变的疗效及中期随访结果。方法:对2009-01至2011-02连续的24例冠心病患者严重钙化病变行ROTA加DES治疗,其中经...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旋磨术(rotational atherectomy,ROTA)联合药物洗脱支架(drug eluting stent,DES)治疗冠状动脉严重钙化病变的疗效及中期随访结果。方法:对2009-01至2011-02连续的24例冠心病患者严重钙化病变行ROTA加DES治疗,其中经股动脉路径14例,经桡动脉路径10例,观察其旋磨特点、即刻造影成功率、临床成功率、院内事件发生率和平均随访12个月(6~24个月)的结果。结果:行ROTA的患者均为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病协会(AHA/ACC)B2/C型严重钙化病变。旋磨头均成功通过狭窄病变,并完成DES置入术,91.7%(22/24)的病例最后使用≤1.5 mm旋磨头通过钙化病变,总成功率为100%,术中仅1例发生慢血流和心动过缓,院内无非Q波心肌梗死发生,无冠状动脉穿孔、急诊冠脉旁路移植术及死亡发生。随访期间无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结论:选用直径较小的旋磨头改变钙化病变的血管的顺应性后,可以顺利完成DES植入术,中期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严重钙化 旋磨术 药物洗脱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洗脱支架治疗糖尿病合并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远期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19
18
作者 张文广 裴汉军 +11 位作者 吴永健 杨跃进 乔树宾 陈纪林 秦学文 陈珏 姚民 刘海波 尤士杰 袁晋青 戴军 高润霖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6-99,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再狭窄的糖尿病患者,再次实施药物洗脱支架(DES)置入术的远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首次PCI术后的患者经临床无创检查(常规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或心肌核素显像检查)证实为复发性心肌缺血;经冠状...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再狭窄的糖尿病患者,再次实施药物洗脱支架(DES)置入术的远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首次PCI术后的患者经临床无创检查(常规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或心肌核素显像检查)证实为复发性心肌缺血;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发现既往置入支架内再狭窄(病变狭窄≥50%)的患者,所有患者均置入药物洗脱支架治疗支架内再狭窄。共入选684例患者,其中糖尿病患者169例(糖尿病组),非糖尿病患者515例(非糖尿病组)。随访观察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患者远期疗效。结果:半年随访结果显示,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再次实施血管重建术均为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9.2±10.4)月,发现糖尿病组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为1.3%,再次血运重建率为7.3%,死亡率为2%。非糖尿病组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为1.7%;再次血运重建率为7.9%;死亡率为0.9%。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I术后再狭窄糖尿病患者再次置入药物洗脱支架是治疗再狭窄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洗脱支架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再狭窄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洗脱支架与金属裸支架对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远期疗效 被引量:11
19
作者 袁晋青 徐波 +12 位作者 高润霖 陈纪林 杨跃进 秦学文 乔树宾 姚民 刘海波 吴永健 陈珏 尤士杰 戴军 吴元 李建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13,共3页
目的:评估药物洗脱支架与金属裸支架对于治疗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远期疗效。方法:自身冠状动脉首次介入治疗病变(在线定量冠状动脉造影分析50%≤管腔狭窄直径≤70%)的患者入选本研究,共计151例患者分为药物洗脱支架组(n=102)和金属裸支架... 目的:评估药物洗脱支架与金属裸支架对于治疗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远期疗效。方法:自身冠状动脉首次介入治疗病变(在线定量冠状动脉造影分析50%≤管腔狭窄直径≤70%)的患者入选本研究,共计151例患者分为药物洗脱支架组(n=102)和金属裸支架组(n=49),两组的基本临床特征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术后和随访6~12个月时进行定量冠状动脉造影分析,并在住院期间、30天和6~12个月时观察严重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结果:151例患者支架置入成功率均为100%。住院期间严重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在药物洗脱支架组和金属裸支架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和2.0%,P=0.15)。在随访30天时,两组均无死亡和支架内血栓形成。6~12个月随访期间,药物洗脱支架组和金属裸支架组比较①严重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3.9%vs8.1%,P=0.97),②靶病变重复血管重建率(2.9%vs6.1%,P=0.39),③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1.96%vs2.04%,P=0.9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2个月时药物洗脱支架组和金属裸支架组比较,支架内血栓发生率和病死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1.96%vs0%,P=0.34;0%vs4.08%,P>0.05)。定量冠状动脉造影分析显示:远期管腔丢失药物洗脱支架组明显低于金属裸支架组[(0.23±0.73)mmvs(0.95±0.94)mm,P=0.0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支架内再狭窄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9%vs25.0%,P=0.34)。结论:药物洗脱支架和金属裸支架对于治疗自身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安全有效,两组远期严重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临界病变 药物洗脱支架 金属裸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叠药物洗脱支架术治疗冠状动脉长病变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9
20
作者 胡健 张建盛 +4 位作者 张奇 杨震坤 张瑞岩 张宪 沈卫峰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2期67-69,共3页
目的评估重叠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状动脉长病变的疗效。方法47例患者53处长病变(≥30 mm)接受重叠冠脉药物洗脱支架术治疗(DES组),47例51处病变接受重叠金属裸支架患者作为对照组(BMS组)。比较两组临床情况、造影及介入治疗特征、临床和... 目的评估重叠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状动脉长病变的疗效。方法47例患者53处长病变(≥30 mm)接受重叠冠脉药物洗脱支架术治疗(DES组),47例51处病变接受重叠金属裸支架患者作为对照组(BMS组)。比较两组临床情况、造影及介入治疗特征、临床和造影随访结果。结果两组介入治疗前临床情况和冠脉造影结果无显著差异。DES组植入支架较多,病变长度、支架覆盖总长度大于对照组,且血管内径小于BMS组。DES组复发胸痛者显著少于对照组(6%和38%,P<0.01),DES术后支架内晚期管腔丢失显著低于对照组[(0.1±0.03)mm和(1.1±0.41)mm,P<0.01],支架内再狭窄和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率显著低于对照组(4.3%和34.0%;6.4%和44.7%,P<0.01),严重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6%和45%,P<0.01)。结论与金属裸支架相比,重叠药物洗脱支架术治疗冠状动脉超长病变能显著降低支架内再狭窄率、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率及严重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DES治疗冠脉超长病变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洗脱支架 冠状动脉长病变 重叠金属裸支架 血运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