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快速进展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江瑶 张茵 +7 位作者 耿荧阳 张楚捷 张晗 许晶晶 宋莹 崔成 朱佩 宋雷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23-1228,共6页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普及与发展,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快速进展的现象逐渐引起重视,其涉及医源性损伤、斑块破裂-愈合循环、炎症等多种病理生理机制,与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增加相关。斑块形态学特征、糖脂代谢指标和炎症因子对病变快速进展...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普及与发展,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快速进展的现象逐渐引起重视,其涉及医源性损伤、斑块破裂-愈合循环、炎症等多种病理生理机制,与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增加相关。斑块形态学特征、糖脂代谢指标和炎症因子对病变快速进展具有一定预测价值。降脂治疗是目前延缓病变快速进展的主要方法,新的有效靶点仍在研究中。目前针对病变快速进展的研究相对缺乏,本文拟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快速进展的病理生理机制、预测因素、评价方法与干预措施分别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硬化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快速进展 加速性动脉硬化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技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研究进展
2
作者 张晓宇 潘媛媛 +3 位作者 付明欢 林赟 陈怡然 彭羽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16-920,共5页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在我国发病率较高,临床多给予药物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微创介入治疗为冠状动脉多支狭窄患者首选,但多支血管病变合并其他疾病患者多推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然而,经皮...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在我国发病率较高,临床多给予药物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微创介入治疗为冠状动脉多支狭窄患者首选,但多支血管病变合并其他疾病患者多推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然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存在血管再狭窄、血栓等事件风险,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随之诞生。基于此,该文主要对冠心病进行介绍,就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优势、应用、对患者的选择等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技术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0岁及以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中应激性高血糖比值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3
作者 李慧敏 程雅琳 张闻多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5-83,共9页
目的 探究80岁及以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患者中应激性高血糖比值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连续纳入2015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在北京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诊断为CAD并且行经皮冠状动... 目的 探究80岁及以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患者中应激性高血糖比值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连续纳入2015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在北京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诊断为CAD并且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80岁及以上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超声心动图数据。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单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根据应激性高血糖比值(stress hyperglycemia ratio,SHR)三分位数分为T1组(SHR<0.867,160例)、T2组(0.867≤SHR<1.115,165例)、T3组(SHR≥1.115,161例),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SHR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判断SHR预测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并在控制混杂因素基础上,绘制限制性立方样条图,分析SHR与多支病变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 最终共纳入486例患者,中位年龄为82(81,84)岁,男性286例(58.8%),女性200例(41.2%)。多支病变组患者SHR高于单支病变组。按SHR三分位数分组后,T3组患者多支病变比例(91.9%)高于其他两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当SHR作为连续变量时,校正相关混杂因素后,SHR是多支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OR=3.718,95%CI:1.319~10.479,P=0.013)。当SHR作为分类变量时,校正相关混杂因素后,T3组发生多支病变的风险为T1组的2.106倍(95%CI:1.020~4.334,P=10.043)。按糖代谢状态分组后,糖尿病组患者SHR与多支病变风险增加相关,而在非糖尿病组中二者之间并无显著关联(P_(交互)=0.003)。此外,SHR预测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AUC为0.606(95%CI:0.536~0.676)。限制性立方样条图分析显示SHR与多支病变呈线性剂量-反应关系(P_(总趋势)=0.042,P_(非线性)=0.865)。结论 在80岁以上CAD患者中SHR与多支病变风险增加呈正相关,对该类人群,SHR是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预测因素,尤其在糖尿病患者中。在高龄CAD患者中监测SHR对病情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0岁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应激性高血糖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三支病变PCI术后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朱揆 沈德新 +9 位作者 赵江涛 秦奋 陈晓伟 于凤仪 吕炎 杨宇 秦臻 高佳敏 陶海龙 唐俊楠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73-677,共5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三支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6月1日至2023年10月31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并接受PCI的CAD三支病变患...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三支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6月1日至2023年10月31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并接受PCI的CAD三支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NLR中位数分为高NLR组(n=209)和低NLR组(n=208),绘制Kaplan-Meier风险曲线,采用Cox回归分析NLR与不良结局的关系。结果:在完全调整模型中,NLR对于全因性死亡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HR(95%CI)分别为1.057(1.021~1.092)和1.031(1.004~1.055),而高NLR组的HR(95%CI)分别为2.730(1.244~6.009)和1.883(1.171~3.033)。NLR对于全因性死亡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曲线下面积(95%CI)、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823(0.782~0.863)、0.886、0.312和0.750(0.658~0.842)、0.692、0.324,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结论:NLR可作为CAD三支病变患者PCI术后预后的可靠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三支病变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预后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李涛 蔡祖龙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2期124-127,共4页
关键词 冠状动脉硬化斑块 影像学 急性冠状动脉阻塞 急性冠状动脉病变 心脑血管疾病 冠状动脉管腔 易损斑块 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降支心肌桥与桥前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相关性 被引量:20
6
作者 田树平 李春平 +5 位作者 宋翔 甘露 吴芳 陈敏 肖华锋 杨立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3-157,共5页
目的探讨前降支心肌桥与心肌桥前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相关性,以确定前降支心肌桥是否与心肌桥前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发生存在独立的关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2年12月9862例拟诊为冠心病患者的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 目的探讨前降支心肌桥与心肌桥前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相关性,以确定前降支心肌桥是否与心肌桥前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发生存在独立的关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2年12月9862例拟诊为冠心病患者的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资料(只记录并分别按照前降支有无冠脉粥样硬化及有无心肌桥进行分组)及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吸烟情况、有无家族心脏病史、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体重指数、静息心率),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生于前降支心肌桥与桥前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关系。结果9862例患者中3359例患者前降支存在50%以上狭窄,前降支心肌桥为3182(32.3%)例,心肌桥平均长度为(17.3±5.2)mm,覆盖的心肌平均厚度为(1.2±0.9)mm。前降支动脉硬化狭窄组含有心肌桥1658例,前降支无动脉硬化狭窄组含有心肌桥1524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81.12,P〈0.05),Logistic回归表明心肌桥的DR值为3.07,95%置信区间2.81—3.37(P〈0.001),最终经过年龄、性别、吸烟情况、家族心脏病史、高血压、高脂血症、体重指数、糖尿病、静息心率等因素校正后,OR值为2.86,95%置信区间2.60~3.16(P〈0.001)。结论前降支心肌桥与心肌桥前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发生存在独立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桥 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硬化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和α颗粒膜蛋白水平的关系
7
作者 张彦红 齐国先 +4 位作者 王宁夫 冯丰 吴桂平 赵金晶 王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1期8-10,共3页
目的 探讨不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患者中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vWF)及α 颗粒膜蛋白 (GMF 14 0 )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  74例接受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根据冠脉硬化病变形态分为S组 (光滑斑块组 )和C组 (复杂病变斑块组 )。C... 目的 探讨不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患者中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vWF)及α 颗粒膜蛋白 (GMF 14 0 )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  74例接受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根据冠脉硬化病变形态分为S组 (光滑斑块组 )和C组 (复杂病变斑块组 )。C组患者根据病变支数分为Ⅰ组 (单支病变组 ) ;Ⅱ组 (双支病变组 )和Ⅲ组 (3支病变组 )。根据狭窄段数将C组患者分为x组 (≤ 3段组 ) ;y组 (≥ 4段组 )。所有患者于冠脉造影前采血测定血浆vWF、GMP 14 0水平。结果 ①C组血浆、vWF、GMP 14 0水平显著高于S组。②Ⅲ组血浆vWF、GMF 14 0水平显著高于Ⅰ、Ⅱ组 ,Ⅱ组血浆vWF水平显著高于Ⅰ组。③y组血浆vWF、GMP 14 0水平显著高于x组。结论 ①冠脉造影表现为复杂形态病变者属于高危不稳定性病变。②血浆vWF、GMP 14 0水平可作为判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程度、范围及是否存在不稳定病变的间接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硬化 血浆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Α颗粒膜蛋白 VWF 冠脉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病变支架后非罪犯病变快速进展的预测因子 被引量:10
8
作者 陈文明 李东宝 +5 位作者 陈晖 李虹伟 赵捷 赵慧强 梁思文 丁晓松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1期90-94,共5页
目的旨在探讨冠状动脉(以下简称冠脉)非罪犯病变快速进展的预测因子。方法连续收集2006年1月至2011年4月于罪犯病变部位成功置入支架共17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1至12个月期间再次行冠脉造影,... 目的旨在探讨冠状动脉(以下简称冠脉)非罪犯病变快速进展的预测因子。方法连续收集2006年1月至2011年4月于罪犯病变部位成功置入支架共17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1至12个月期间再次行冠脉造影,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s,PCI)术时非罪犯冠脉病变的进展情况,根据这些病变的进展情况将所有患者分为快速进展组(n=49)和缓慢进展组(n=121)。结果在研究人群中,非罪犯病变的快速进展的患者占28%,这些患者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比例相对较低,多支血管病变的比例较高。快速进展组的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2.02 vs 1.59 mmol/L,P=0.020)、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4.25 vs 3.79 mmol/L,P=0.013)及TC的降低幅度(-0.80 vs-1.25 mmol/L,P=0.030)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2.42 vs 2.16 mmol/L,P=0.030)及LDL-C的降低幅度(-0.39 vs-0.75 mmol/L,P=0.020)明显高于缓慢进展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多支血管病变、TG浓度、LDL-C降低幅度、支架内再狭窄以及他汀类药物治疗均是非罪犯病变快速进展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多支血管病变、TG浓度、LDL-C降低幅度、支架内再狭窄以及他汀类药物治疗与非罪犯冠脉病变的快速进展存在相关性,这充分证明了冠心病患者成功PCI术后继续强化他汀治疗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罪犯冠脉病变 快速进展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残余胆固醇与进展为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非罪犯病变易损斑块的相关性研究
9
作者 杨红 刘成 +3 位作者 刘森 邵琪琪 夭元昊 付真彦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9-304,共6页
背景 残余胆固醇(RC)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而冠状动脉非罪犯病变(NCCLs)进展也是影响冠心病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但是残余胆固醇与进展为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NCCLs易损斑块的关系尚不明确。目的 探讨R... 背景 残余胆固醇(RC)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而冠状动脉非罪犯病变(NCCLs)进展也是影响冠心病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但是残余胆固醇与进展为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NCCLs易损斑块的关系尚不明确。目的 探讨RC对发生MACE的NCCLs易损斑块的预测价值及长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22年2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住院的488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者基线资料,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入组患者在出院1、3、6和12个月接受预定随访。采用Spearman秩相关检验探究RC与NCCLs中薄纤维帽粥样硬化斑块(TCFA)斑块特征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NCCLs中TCFA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探究RC对NCCLs中TCFA发生MACE的预测价值。结果 共纳入488例冠心病患者,根据NCCLs是否发生MACE将患者分为发生MACE组(n=38)和未发生MACE组(n=450)。通过OCT识别NCCLs的斑块特征,共分析了749个NCCLs斑块,304个NCCLs斑块最小管腔面积(MLA)<3.5 mm^(2)。随访期间38例(7.8%)患者共发生了41例次NCCLs斑块引起的MACE事件,18例(3.7%)患者发生了支架内再狭窄,15例(3.1%)发生了不确定因素的死亡。发生MACE组患者高血压、糖尿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RC、糖化血红蛋白(Hb A1c)、TCFA、MLA<3.5 mm^(2)比例高于未发生MACE组(P<0.05)。105例患者检查出TCFA,其中22例发生MACE(发生MACE的TCFA组),83例未发生MACE(未发生MACE的TCFA组)。发生MACE的TCFA组糖尿病比例与RC高于未发生MACE的TCFA组(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示,RC与最薄纤维帽厚度、MLA呈负相关(r_(s)=-0.665、-0.771,P<0.05),与最大脂质弧度、巨噬细胞浸润呈正相关(r_(s)=0.806、0.481,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OR=3.410,95%CI=1.165~9.988,P=0.025)、高RC水平(OR=5.879,95%CI=1.436~24.073,P=0.014)是NCCLs中TCFA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绘制RC预测NCCLs中TCFA发生MACE的ROC曲线,结果显示AUC为0.695(95%CI=0.571~0.819,P=0.005),最佳截断值为0.606 mmol/L,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818、0.518。结论 RC水平升高可能是冠心病患者中NCCLs易损斑块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对NCCLs中TCFA发生MACE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硬化 血脂异常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冠状动脉非罪犯病变 残余胆固醇 相关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定量血流分数评估不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对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影响
10
作者 崔启 张传奇 +7 位作者 袁晓鹏 王潇 吕纳强 李爽 郭鹏召 张静 高传玉 党爱民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4-60,共7页
目的:基于定量血流分数(QFR)评估探讨不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对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影响以及导致冠状动脉临界病变进展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连续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于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提示存在... 目的:基于定量血流分数(QFR)评估探讨不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对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影响以及导致冠状动脉临界病变进展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连续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于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提示存在临界病变,并至少于11个月后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的219例患者,行离线QFR分析。根据随访时LDL-C水平将患者分为LDL-C达标组(LDL-C<1.8 mmol/L,148例患者191支血管)与LDL-C不达标组(LDL-C≥1.8 mmol/L,71例患者98支血管),比较两组间冠状动脉血管QFR和解剖相关指标如最小管腔直径、最小管腔面积、最大直径狭窄百分比、最大面积狭窄百分比等的不同,进一步分析导致冠状动脉血管QFR改变的影响因素。结果:LDL-C达标组患者的血管QFR值与基线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DL-C未达标组患者QFR值较基线下降(P<0.05)。LDL-C达标组患者最大直径狭窄百分比和最大面积狭窄百分比更低,最小管腔直径和最小管腔面积更高(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体重指数>28 kg/m2、随访时LDL-C≥1.8 mmol/L、既往曾发生过心肌梗死是导致血管QFR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LDL-C达标组较LDL-C未达标组患者冠状动脉血管QFR、最小管腔直径和最小管腔面积更高,最大直径狭窄百分比和最大面积狭窄百分比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定量血流分数 冠状动脉临界病变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诊断与治疗》出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老年复杂冠状动脉病变临床差异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田泽祥 王坚 刘志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I0003-I0003,共1页
书名:《冠心病诊断与治疗》主编:王一尘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ISBN:978754398110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疾病,简称“冠心... 书名:《冠心病诊断与治疗》主编:王一尘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ISBN:978754398110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疾病,简称“冠心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因此冠心病的防治刻不容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冠状动脉血管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血管腔 上海科学技术 复杂冠状动脉病变 文献出版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动脉超声筛查对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提示价值 被引量:20
12
作者 华笑寒 刘颖丰 +4 位作者 曾辉 赵俊功 赵珺 刘芳 贾伟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219-1224,共6页
目的·明确下肢动脉疾病超声筛查是否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有提示作用。方法·纳入606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检测所有患者肝肾功能、糖代谢、肿瘤指标等生化指标,并进行下肢动脉超声和冠状动脉CT... 目的·明确下肢动脉疾病超声筛查是否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有提示作用。方法·纳入606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检测所有患者肝肾功能、糖代谢、肿瘤指标等生化指标,并进行下肢动脉超声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根据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合并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LEAD)组(n=318)及不合并LEAD组(n=288);根据冠状动脉CTA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史或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CA)史,分为合并冠心病组(n=280)及不合并冠心病组(n=326)。分析不同下肢动脉病变患者的冠心病患病率及其相互关系。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冠心病患病率随着下肢动脉病变加重而升高,其中下肢动脉硬化组冠心病的患病率为29%,斑块伴下肢动脉狭窄小于50%组冠心病的患病率为63%,下肢动脉狭窄大于50%或闭塞组冠心病的患病率为81%,后2组明显高于不合并LEAD组(P=0.021,P=0.015)。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收缩压、血清总胆固醇、下肢动脉病变、股动脉内中膜厚度与冠心病患病率呈正相关,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肾小球滤过率与冠心病患病率呈负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发现,糖尿病病程、下肢动脉病变与冠心病患病率独立相关。校正年龄、糖尿病病程、血脂等影响因素后,动脉病变与冠心病的OR分析显示,下肢动脉病变患者的冠心病患病风险提高4.818倍(OR=5.818,95%CI为2.627~12.888,P=0.000)。结论·下肢动脉超声显示的下肢动脉病变可提示冠状动脉病变患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糖尿病血管并发症 动脉硬化 下肢动脉病变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久、可降解、无聚合物涂层支架在冠状动脉无保护左主干病变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周登禄 陈剑飞 +4 位作者 宋明宝 晋军 宋耀明 黄岚 赵晓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90-496,共7页
目的比较永久、可降解及无聚合物涂层3种支架治疗无保护左主干病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本研究纳入了2013年1月-2017年6月于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状动脉无保护左主干病变,并行支... 目的比较永久、可降解及无聚合物涂层3种支架治疗无保护左主干病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本研究纳入了2013年1月-2017年6月于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状动脉无保护左主干病变,并行支架植入术的患者共259例,按照左主干植入支架的不同分为永久性聚合物涂层支架组(PP-DES,n=153)、可降解聚合物涂层支架组(BP-DES,n=54)和无聚合物涂层支架组(PF-DES,n=52),随访至术后12个月,比较3组患者支架植入术后12个月内靶血管失败(心源性死亡、靶血管相关性心肌梗死、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和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的发生情况。结果 3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临床诊断、合并高危因素及病变类型、支架术式、真性分叉病变比例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内靶血管失败(P=0.596)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0)。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支架类型与患者术后12个月内发生靶血管失败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可降解聚合物涂层支架、无聚合物涂层支架治疗无保护左主干病变的靶血管失败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与永久性聚合物涂层支架相当,这两种新型支架治疗无保护左主干病变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无保护左主干病变 药物洗脱支架 永久性聚合物涂层 可降解聚合物涂层 无聚合物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38MAPK信号通路探讨中药防治冠心病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胡伊蕾 罗晓欣 +3 位作者 马至言 杨欣雨 白思杨 简维雄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84-690,共7页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是临床表现以心肌缺血、缺氧为主要病理特点的一类心血管疾病。目前,关于冠心病形成发展的微观生物学基础研究共识包括糖脂代谢紊乱、氧化应激、内皮损伤、凝血系统异常等。p38促分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p38...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是临床表现以心肌缺血、缺氧为主要病理特点的一类心血管疾病。目前,关于冠心病形成发展的微观生物学基础研究共识包括糖脂代谢紊乱、氧化应激、内皮损伤、凝血系统异常等。p38促分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p38MAPK)信号通路与细胞增殖、分化、凋亡以及机体的生长、代谢、炎症反应等机制密切相关,可以改善血管内皮损伤、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心肌损伤、血小板活化、脂质代谢。中医药通过化痰、祛瘀、补虚、通滞,燮理气血,调理脏腑阴阳以论治CHD,能够通过影响p38MAPK治疗CHD。随着中药药理研究的发展,具有降低血脂浓度,减少泡沫细胞形成,减轻炎症反应,调节细胞凋亡,改善心肌缺血等的中药单体和中药复方已证实能通过调控p38MAPK信号通路治疗CH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p38促分裂原活化的信号通路 促分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 中药单体 中药复方 药理学 研究进展 中医药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对冠状动脉形态的影响(附203例报告)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希立 陈军 +3 位作者 周颖玲 黄文晖 罗建方 李光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26-227,共2页
目的 初步探讨高血压病人冠状动脉造影血管形态特点。方法 选取1999年11月~2001年11月在我院怀疑为冠心病的203例病人(男159例、女44例,年龄29~75岁),详细询问病史、症状以及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并分为高血压组与血压正常组进行比较... 目的 初步探讨高血压病人冠状动脉造影血管形态特点。方法 选取1999年11月~2001年11月在我院怀疑为冠心病的203例病人(男159例、女44例,年龄29~75岁),详细询问病史、症状以及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并分为高血压组与血压正常组进行比较。结果 高血压组患者血管弯曲数为5.7±1.2,血压正常组为3.1±0.8,两者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同时高血压组病人分叉部位病变占本组病变的34.5%,而血压正常组病人分叉部位病变仅占本组病变的23.1%,两者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 高血压病人冠状动脉有弯曲较多及分叉病变较多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冠状动脉形态 冠状血管造影术 危险因素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内支架取出1例
16
作者 王强 王东进 +4 位作者 李庆国 张杰 曹彬 陈宝俊 武忠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9期3418-3418,共1页
患者男,45岁,因“反复发作性胸闷,胸痛5年余.加重半月余”入院。患者5年前开始出现反复胸闷、胸痛,休息后缓解.胸痛位于心前区,呈压榨性,反复发作。半月前上述症状加重,胸痛发作次数增加.每次持续时间延长.且休息不能完全缓... 患者男,45岁,因“反复发作性胸闷,胸痛5年余.加重半月余”入院。患者5年前开始出现反复胸闷、胸痛,休息后缓解.胸痛位于心前区,呈压榨性,反复发作。半月前上述症状加重,胸痛发作次数增加.每次持续时间延长.且休息不能完全缓解。予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下壁心肌梗死。后行冠状动脉造影,发现冠状动脉三支病变,左前降支狭窄60%,钝缘支狭窄90%.右冠状动脉狭窄95%。予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中支架未能完全打开,并脱入右冠状动脉主干中,后患者胸痛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 支架取出 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反复发作性胸闷 冠状动脉三支病变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 左前降支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树局部观察预测事件研究解读
17
作者 刘健 曹成富 王伟民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1年第3期36-38,共3页
冠状动脉树局部观察预测事件研究(providing regional observation to study predictors of event in the coronary tree,PROSPECT)是第一项前瞻性、多中心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冠状动脉树局部观察预测事件研究(providing regional observation to study predictors of event in the coronary tree,PROSPECT)是第一项前瞻性、多中心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自然病史的大型临床研究,所有患者的冠状动脉三支血管均接受冠脉造影、灰阶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及虚拟组织学IVUS(VH-IVUS)检查,并平均随访3.4年,观察罪犯病变及非罪犯病变相关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VUS 罪犯 病变 冠脉造影 硬化斑块 纤维 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 斑块负荷 MACE 事件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Morrow术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手术护士配合体会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艳超 许斌 +2 位作者 王生伟 来永强 李晓萌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685-688,共4页
改良Morrow术是治疗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 HOCM)的金标准^([1])。HOCM患者会合并存在冠状动脉病变,包括冠状动脉肌桥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其发生率分别约20%和30%^([2,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 改良Morrow术是治疗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 HOCM)的金标准^([1])。HOCM患者会合并存在冠状动脉病变,包括冠状动脉肌桥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其发生率分别约20%和30%^([2,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发生相对较晚,常会掩盖HOCM本身的症状,当这部分患者需要进行外科手术时,通常需同期行改良Morrow术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或冠状动脉肌桥松解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冠状动脉肌桥 手术护士 配合体会 外科手术 冠状动脉硬化 冠状动脉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及预测价值 被引量:16
19
作者 奚雪梅 张诚 吴庆琛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58-159,共2页
冠心病是发达国家人口发病与死亡的主要原因,随着我国人民生活的改善和老年化的出现,冠心病也成为威胁我国的重要疾病。目前,对于其病因及发病机制有一定的认识与研究,但近年的研究表明,炎症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与发展中起着... 冠心病是发达国家人口发病与死亡的主要原因,随着我国人民生活的改善和老年化的出现,冠心病也成为威胁我国的重要疾病。目前,对于其病因及发病机制有一定的认识与研究,但近年的研究表明,炎症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与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病变程度 C反应蛋白 预测价值 冠状动脉硬化 发病机制 发达国家 老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体生长激素腺瘤合并心肌病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20
作者 康琳 赵飞帆 严晓伟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6年第3期232-234,共3页
关键词 垂体生长激素腺瘤 心肌病变 临床观察 心脏病患者 冠状动脉硬化 生长抑素治疗 北京协和医院 年发病率 心功能不全 慢性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