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3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p-PLA2、D-二聚体及Galectin-3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武金娥 冯家豪 +1 位作者 曹苗苗 强华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19期1466-1470,共5页
目的:探究血清磷脂酶A2(Lp-PLA2)、D-二聚体、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关系和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在本院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和血管内超声检查(IVUS)的患者248例,并根据检查结果将其分... 目的:探究血清磷脂酶A2(Lp-PLA2)、D-二聚体、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关系和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在本院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和血管内超声检查(IVUS)的患者248例,并根据检查结果将其分为易损斑块组(89例)、稳定斑块组(89例)和对照组(70例)。比较各组血清Lp-PLA2、D-二聚体及Galectin-3水平及与检测参数的相关性;评估Lp-PLA2、D-二聚体及Galectin-3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临床价值。结果:各组血清Lp-PLA2、D-二聚体、Galectin-3水平差异明显(P<0.05),且对照组<稳定斑块组<易损斑块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Lp-PLA2、D-二聚体、Galectin-3与斑块面积、斑块负荷、坏死核心、钙化组织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纤维脂质、纤维组织呈明显负相关(P<0.01)。ROC曲线显示,Lp-PLA2、D-二聚体、Galectin-3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具有一定预测价值(AUC=0.939、0.977、0.920,P<0.01),且3项联合(AUC=0.986,P<0.01)预测价值较高。结论:血清Lp-PLA2、D-二聚体及Galectin-3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相关性明显,且敏感度、特异度均较高,可用于在早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 血清磷脂酶A2 D-二聚体 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乳糖凝集素-3通过lncARSR影响小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稳定的机制 被引量:8
2
作者 许名东 李丽华 +5 位作者 李晚泉 刘家超 李小丹 叶浩彬 陈健芳 邹文毕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067-1072,共6页
目的探讨半乳糖凝集素-3(Gal-3)通过lncARSR影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稳定的机制。方法将60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n=20):正常饮食组、高脂饮食组(15%脂肪+0.25%胆固醇饮食)、高脂饮食+lncARSR抑制剂组(15%脂肪和0.25%胆固醇... 目的探讨半乳糖凝集素-3(Gal-3)通过lncARSR影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稳定的机制。方法将60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n=20):正常饮食组、高脂饮食组(15%脂肪+0.25%胆固醇饮食)、高脂饮食+lncARSR抑制剂组(15%脂肪和0.25%胆固醇饮食,隔日尾静脉注射50 nmol/L lncARSR抑制剂),12周后取材。通过苏丹IV和油红O染色分析小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损伤,Westen blot分析小鼠冠状动脉Gal-3和ARSR蛋白表达,免疫组化检测小鼠冠状动脉中PI3K和Akt表达。同时取冠状动脉组织进行细胞培养,分为对照转染组、Gal-3转染组和Gal-3抑制组,转染24 h后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测定Gal-3与lncARSR的靶标关系,RT-qPCR检测转染细胞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β(IL-β)、IL-6的mRNA表达。结果正常饮食组苏丹IV阳性面积和红油染色面积以及ARSR的蛋白表达最低,而高脂饮食组最高(P<0.05);Gal-3转染组较对照转染组、Gal-3抑制组的WT-lncARSR酶活性升高(P=0.026),Gal-3抑制组较对照转染组WT-lncARSR酶活性降低(P=0.017)。高脂饮食组较正常饮食组PI3K和Akt的蛋白以及TNF-α、IL-β、IL-6的mRNA表达升高,高脂饮食+lncARSR抑制剂组较高脂饮食组PI3K和Akt的蛋白以及TNF-α、IL-β、IL-6的mRNA表达降低(P<0.05)。结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中Gal-3和lncARSR过量表达。Gal-3能靶向调控lncARSR,通过抑制lncARSR表达,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降低炎症反应,调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乳糖凝集素-3 冠状动脉硬化 lncARSR 斑块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技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研究进展
3
作者 张晓宇 潘媛媛 +3 位作者 付明欢 林赟 陈怡然 彭羽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16-920,共5页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在我国发病率较高,临床多给予药物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微创介入治疗为冠状动脉多支狭窄患者首选,但多支血管病变合并其他疾病患者多推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然而,经皮...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在我国发病率较高,临床多给予药物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微创介入治疗为冠状动脉多支狭窄患者首选,但多支血管病变合并其他疾病患者多推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然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存在血管再狭窄、血栓等事件风险,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随之诞生。基于此,该文主要对冠心病进行介绍,就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优势、应用、对患者的选择等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技术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舒伐他汀联合芪参益气滴丸治疗高血压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疗效及对动脉斑块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惠慧 王转转 +2 位作者 廖梅 李光智 吴光鹏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2-225,共4页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联合芪参益气滴丸治疗高血压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疗效及对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1年12月120例高血压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观察组...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联合芪参益气滴丸治疗高血压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疗效及对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1年12月120例高血压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及瑞舒伐他汀稳定斑块等治疗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芪参益气滴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心功能、血脂水平、颈动脉斑块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之治疗时间延长,两组患者左心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s,LVEF)及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LVEDD)均逐渐改善(P<0.05);治疗后14 d、3月观察组LVEF及LVEDD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甘油三酯、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均逐渐改善(P<0.05);治疗后3个月、6个月观察组甘油三酯、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及不稳定斑块比例逐渐降低(P<0.05);治疗后3个月、6个月观察组IMT急不稳定斑块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联合芪参益气滴丸可以更好地促进高血压病伴颈动脉硬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更快使血脂异常达标,更有效地抑制颈动脉不稳定斑块形成,且并未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舒伐他汀 芪参益气滴丸 高血压病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动脉斑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影像技术在脑白质高信号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应用进展
5
作者 赵继秀 孟莉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7-153,159,共8页
脑白质高信号(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ies,WMH)是脑小血管疾病的典型影像学表现,与认知功能损害及痴呆风险有关。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coronary atherosclerosis,CAS)作为心血管疾病的关键病理改变,对心脑血管系统的整体健康具有系... 脑白质高信号(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ies,WMH)是脑小血管疾病的典型影像学表现,与认知功能损害及痴呆风险有关。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coronary atherosclerosis,CAS)作为心血管疾病的关键病理改变,对心脑血管系统的整体健康具有系统性影响。近年来,随着高分辨率MRI、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CTA)等先进影像技术的应用,为深入探索CAS和WMH的病理机制及其相互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重点阐述多模态影像技术在两者中的应用以及CAS与WMH在影像学特征上的相关性证据,为临床早期识别高风险人群和制订干预策略提供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白质高信号 冠状动脉硬化 磁共振成像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气虚证患者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注意模式的异常
6
作者 霍碧岫 贾竑晓 +1 位作者 宁艳哲 郑思思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5-462,共8页
目的基于“五神藏”理论探究心气虚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患者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注意模式的异常。方法2024年7月至2024年12月广告招募心气虚证冠心病患者30例,同时按照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匹配的原则招募无冠... 目的基于“五神藏”理论探究心气虚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患者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注意模式的异常。方法2024年7月至2024年12月广告招募心气虚证冠心病患者30例,同时按照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匹配的原则招募无冠心病病史的被试30例作为对照组。2组均完成了top-down和bottom-up空间线索提示范式任务。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心气虚证冠心病患者在top-down实验中有效线索反应时(valid reaction time,vRT)更长,平均反应时差值更低(P<0.05),在bottom-up实验中短间隔有效试次反应时更长。相关性分析显示心气虚证冠心病患者组的心气虚证候积分与top-down实验指标无效线索反应时有正相关性(P<0.05),与平均反应时差值(P<0.01)和有效线索正确率有负相关性(P<0.05),与bottom-up实验指标长间隔有效试次反应时和长间隔无效试次反应时有正相关性(P<0.01)。广义线性模型分析显示对于top-down实验,非CHD被试比CHD患者vRT更短(P<0.01)、平均反应时差值更大(P<0.05);对于bottom-up实验,非CHD被试比CHD患者短间隔有效试次反应时更短(P<0.05)。结论心气虚证冠心病患者的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注意模式改变,为五神藏“心藏神”理论提供了现代神经心理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气虚证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自上而下 自下而上 注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0岁及以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中应激性高血糖比值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7
作者 李慧敏 程雅琳 张闻多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5-83,共9页
目的 探究80岁及以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患者中应激性高血糖比值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连续纳入2015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在北京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诊断为CAD并且行经皮冠状动... 目的 探究80岁及以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患者中应激性高血糖比值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连续纳入2015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在北京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诊断为CAD并且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80岁及以上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超声心动图数据。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单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根据应激性高血糖比值(stress hyperglycemia ratio,SHR)三分位数分为T1组(SHR<0.867,160例)、T2组(0.867≤SHR<1.115,165例)、T3组(SHR≥1.115,161例),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SHR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判断SHR预测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并在控制混杂因素基础上,绘制限制性立方样条图,分析SHR与多支病变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 最终共纳入486例患者,中位年龄为82(81,84)岁,男性286例(58.8%),女性200例(41.2%)。多支病变组患者SHR高于单支病变组。按SHR三分位数分组后,T3组患者多支病变比例(91.9%)高于其他两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当SHR作为连续变量时,校正相关混杂因素后,SHR是多支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OR=3.718,95%CI:1.319~10.479,P=0.013)。当SHR作为分类变量时,校正相关混杂因素后,T3组发生多支病变的风险为T1组的2.106倍(95%CI:1.020~4.334,P=10.043)。按糖代谢状态分组后,糖尿病组患者SHR与多支病变风险增加相关,而在非糖尿病组中二者之间并无显著关联(P_(交互)=0.003)。此外,SHR预测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AUC为0.606(95%CI:0.536~0.676)。限制性立方样条图分析显示SHR与多支病变呈线性剂量-反应关系(P_(总趋势)=0.042,P_(非线性)=0.865)。结论 在80岁以上CAD患者中SHR与多支病变风险增加呈正相关,对该类人群,SHR是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预测因素,尤其在糖尿病患者中。在高龄CAD患者中监测SHR对病情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0岁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应激性高血糖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代谢组学特征与心肌梗死风险的相关性分析
8
作者 刘琎 陈皖华 任月如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2-409,共8页
目的探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CAS)患者血清代谢组学特征与心肌梗死风险的相关性,为临床防治心肌梗死提供新的思路与靶点。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22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CAS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访情况分为对照组(未发生心肌梗死,n=138... 目的探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CAS)患者血清代谢组学特征与心肌梗死风险的相关性,为临床防治心肌梗死提供新的思路与靶点。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22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CAS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访情况分为对照组(未发生心肌梗死,n=138)和观察组(发生心肌梗死,n=42),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进行1∶1匹配,共成功匹配34对。应用代谢组学技术中的质谱芯片检测患者血清样本,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PCA)、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进行组间比较,筛选出差异性代谢物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差异代谢物的诊断价值。凝聚层次聚类对样本进行聚类分析,并对差异代谢物进行通路富集分析。结果两组CAS患者血清样本的质谱图存在显著差异。PCA结果显示,两组血清代谢整体水平存在一定的分离趋势,但趋势不显著(R^(2)X=0.654,Q^(2)Y=0.719)。PLS-DA分析可见两组样本的分离趋势(R^(2)X=0.582,R^(2)Y=0.810,Q^(2)Y=0.675)。进一步OPLS-DA分析可见两组样本分离趋势明显(R^(2)X=0.595,R^(2)Y=0.831,Q^(2)Y=0.742)。以变量重要性投影值(VIP)>1和Wilcoxon-Mann-Whitney检验筛选出12个组间差异代谢物,其中上调3个,下调9个,上调的D-葡萄糖(D-glucose)和下调的甘氨胆酸(glycocholic acid)、熊去氧胆酸(ursodeoxycholic acid)、烟酸(nicotinic acid)、烟酰胺(niacinamide)、琥珀酸(succinic acid)作为心肌梗死诊断标志物价值较高。差异代谢物通路分析发现,可能受差异代谢物影响的8条代谢通路中,非酒精性脂肪肝、烟酸和烟酰胺代谢、2型糖尿病相关通路Impact≥0.1,可能是CAS患者心肌梗死病理机制的潜在通路。结论血清中甘氨胆酸、D-葡萄糖、熊去氧胆酸、烟酸、烟酰胺、琥珀酸水平可作为区分CAS患者发生心肌梗死风险的潜在标志物,受干扰的代谢途径主要包括非酒精性脂肪肝、烟酸和烟酰胺代谢和2型糖尿病相关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硬化(CAS) 血清代谢组学 心肌梗死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G/HDL-C、MPV/PC比值对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预测价值
9
作者 郭晓冬 张海云 +1 位作者 孙秋愿 方居正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42-447,共6页
目的探讨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G/HDL-C)比值联合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计数(MPV/PC)比值对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平煤神马医疗集... 目的探讨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G/HDL-C)比值联合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计数(MPV/PC)比值对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24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根据PCI术后6个月是否发生ISR分为ISR组(36例)与非ISR组(204例)。比较2组临床资料,TG/HDL-C、MPV/PC比值,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估TG/HDL-C比值与MPV/PC比值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G/HDL-C、MPV/PC比值与PCI术后ISR的关系,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价TG/HDL-C、MPV/PC比值对老年冠心病PCI术后ISR的预测价值。结果2组糖尿病、高血压、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支架直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ISR组TG、MPV、TG/HDL-C、MPV/PC比值高于非ISR组,HDL-C、PC低于非ISR组(P<0.05);TG/HDL-C比值与MPV/PC比值呈正相关(P<0.05);TG/HDL-C、MPV/PC比值与老年冠心病PCI术后ISR独立相关(P<0.05);TG/HDL-C、MPV/PC比值预测老年冠心病PCI术后ISR的AUC分别为0.759、0.784,联合预测的AUC为0.921,优于两者单独预测。结论TG/HDL-C、MPV/PC比值与老年冠心病PCI术后ISR显著相关,联合预测价值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支架内再狭窄 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 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计数比值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三支病变PCI术后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揆 沈德新 +9 位作者 赵江涛 秦奋 陈晓伟 于凤仪 吕炎 杨宇 秦臻 高佳敏 陶海龙 唐俊楠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73-677,共5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三支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6月1日至2023年10月31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并接受PCI的CAD三支病变患...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三支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6月1日至2023年10月31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并接受PCI的CAD三支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NLR中位数分为高NLR组(n=209)和低NLR组(n=208),绘制Kaplan-Meier风险曲线,采用Cox回归分析NLR与不良结局的关系。结果:在完全调整模型中,NLR对于全因性死亡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HR(95%CI)分别为1.057(1.021~1.092)和1.031(1.004~1.055),而高NLR组的HR(95%CI)分别为2.730(1.244~6.009)和1.883(1.171~3.033)。NLR对于全因性死亡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曲线下面积(95%CI)、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823(0.782~0.863)、0.886、0.312和0.750(0.658~0.842)、0.692、0.324,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结论:NLR可作为CAD三支病变患者PCI术后预后的可靠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三支病变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预后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微量营养素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因果关系的两样本、多变量、双向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11
作者 刘畅 谢骞 +6 位作者 张兴 张重阳 冀伟 房彬彬 刘芬 杨毅宁 李晓梅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83-1189,共7页
目的:通过两样本、多变量、双向孟德尔随机化(MR)研究探讨血清微量营养素(维生素A、维生素B6、维生素B9、维生素B12、维生素C、维生素D、维生素E、铜、铁、硒、锌、钙、镁、钾)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使用公开的欧洲... 目的:通过两样本、多变量、双向孟德尔随机化(MR)研究探讨血清微量营养素(维生素A、维生素B6、维生素B9、维生素B12、维生素C、维生素D、维生素E、铜、铁、硒、锌、钙、镁、钾)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使用公开的欧洲人群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汇总数据,以上述14种血清微量营养素为暴露因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为工具变量,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为结局。用逆方差加权法(IVW)、MR-Egger回归法、加权中位数法(WME)、简单模型、加权模型进行两样本MR分析,评估各血清微量营养素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采用多变量MR分析评价单一暴露因素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效应,采用反向MR分析评价它们是否存在反向因果关系。使用Cochran's Q检验、MR-Egger回归法、MR-PRESSO以及留一法进行敏感性分析,以评价结果稳健性。结果:单变量两样本MR分析发现,血清维生素A(IVW:OR=0.019,95%CI:0.001~0.451,P=0.014)、维生素B12(IVW:OR=1.221,95%CI:1.015~1.469,P=0.034)、铜(IVW:OR=1.023,95%CI:1.003~1.044,P=0.026)和钾(IVW:OR=0.837,95%CI:0.714~0.980,P=0.027)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风险之间存在显著关联。多变量MR分析显示,血清维生素A(IVW:OR=0.016,95%CI:0.001~0.214,P=0.002)和铜(IVW:OR=1.029,95%CI:1.002~1.056,P=0.036)水平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存在独立因果效应。反向MR分析观察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风险与血清维生素A水平之间存在反向因果关系,但效应极小(IVW:OR=0.999),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风险与血清铜水平之间无反向因果关联。几乎没有证据支持其余血清微量营养素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风险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敏感性分析显示,上述结果稳健。结论:血清维生素A和铜水平可能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易感性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硬化 微量营养素 维生素A 孟德尔随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消蚀术在药物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应用
12
作者 胥良 牛思泉 +3 位作者 王地 信鹏程 宁宏洁 乔木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36-540,共5页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消蚀术(ELCA)在药物球囊扩张成形术(DCB)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诊治的86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排秩法分为观察组(予以DCB联合ELCA治...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消蚀术(ELCA)在药物球囊扩张成形术(DCB)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诊治的86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排秩法分为观察组(予以DCB联合ELCA治疗)与对照组(予以单纯DCB治疗),各43例。对比2组治疗前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Ⅰ(cTnⅠ)、B型脑钠肽(BNP)、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sd-LDL)、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以及治疗后1 a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CK-MB、cTnⅠ、BNP、NT-proBNP、sd-LDL、GDF-15、LVESD、LVEDD降低的程度,LVEF升高的程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1 a内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9)。结论:ELCA联合DCB治疗冠心病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心功能和减轻心肌损伤,并降低MACE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消蚀术 药物球囊扩张成形术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稳定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病理特征及分类 被引量:3
13
作者 邢运虹 李洋 +6 位作者 王文政 王亮亮 孙乐乐 杜秋香 曹洁 何光龙 孙俊红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9-63,共5页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猝死的法医学重要诊断指标如急性或慢性心肌缺血改变,有时由于死亡过程短暂、组织缺少反应时间,使得缺血部位定位困难,部分案件中死者首次发病即猝死,导致法医难以准确作出诊断。然而临床医学对于冠状动脉不稳...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猝死的法医学重要诊断指标如急性或慢性心肌缺血改变,有时由于死亡过程短暂、组织缺少反应时间,使得缺血部位定位困难,部分案件中死者首次发病即猝死,导致法医难以准确作出诊断。然而临床医学对于冠状动脉不稳定斑块的研究揭示了其病变引发的冠状动脉痉挛、血栓形成在冠心病猝死过程中所起的关键作用。本文主要归纳整理了基于临床医学研究的不稳定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病理特征,包括斑块破裂、斑块侵蚀和钙化结节,以及导致斑块不稳定的影响因素,并简述粥样斑块研究进展与研究技术方法,以期通过诊断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不同病理状态,完善冠心病猝死死亡机制研究,提高冠心病猝死法医学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心脏性猝死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斑块 病理特征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炎症标志物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诊断和治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晓雨 李冰 刘国晖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73-1181,共9页
炎症反应贯穿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发病和进展的全过程,各种炎症细胞及炎症因子参与其中,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和疾病的进展程度。脂蛋白(a)[Lp(a)]、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和单... 炎症反应贯穿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发病和进展的全过程,各种炎症细胞及炎症因子参与其中,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和疾病的进展程度。脂蛋白(a)[Lp(a)]、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和单核细胞通过诱导炎症因子、刺激炎性细胞和分泌活性物质等多种方式参与炎症反应,发挥促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而淋巴细胞作为重要的免疫细胞,是抗炎的指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则通过反向运输胆固醇,抑制炎症细胞聚集进而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近年来由上述炎症相关指标组合成的新型炎症标志物与CHD的发病及进展关系密切,在CHD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降低炎症反应仍是目前CHD研究的热点,现通过分析新型炎症标志物促CHD发展的机制,以及针对相关炎症标志物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CHD的诊治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炎症 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达格列净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5
作者 侯东燕 冯丹 李娜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15-720,共6页
目的观察达格列净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合并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HFpEF)患者的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1月至2022年9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 目的观察达格列净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合并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HFpEF)患者的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1月至2022年9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内科住院的冠心病合并HFpE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其中服用达格列净的69例患者为达格列净组,未服用达格列净的81例患者为对照组。2组患者均接受标准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如无禁忌证,给予心力衰竭标准化治疗。通过医院信息系统收集患者基本信息、住院及出院12个月门诊随访资料,包括血糖、血脂、N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等化验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后壁厚度、每搏输出量、左心室舒张功能E/e’avg等超声指标,记录住院及随访期间心源性死亡、急性左心衰发作、心衰再住院、心绞痛再住院及药物不良反应等。结果达格列净组患者的血脂、血糖控制程度及NT-proBNP、LVEF、E/e’avg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达格列净组患者急性左心衰发作,因心衰再住院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达格列净可以提高冠心病合并HFpEF患者心脏舒张功能,降低NT-proBNP浓度,提高生活质量及心力衰竭再住院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格列净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细胞测序技术解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平滑肌细胞的细胞间通信及关键基因
16
作者 司春婴 王建茹 +2 位作者 李晓辉 王永霞 关怀敏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9-182,共14页
目的·利用单细胞RNA测序技术(single-cell RNA sequencing,scRNA-Seq)阐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coronary atherosclerosis,CA)的细胞通信景观,挖掘主导细胞亚群及其关键基因。方法·下载GSE131778数据集并进行预处理、质控、降维... 目的·利用单细胞RNA测序技术(single-cell RNA sequencing,scRNA-Seq)阐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coronary atherosclerosis,CA)的细胞通信景观,挖掘主导细胞亚群及其关键基因。方法·下载GSE131778数据集并进行预处理、质控、降维聚类及注释;利用CellChat包进行细胞通信分析,识别主导细胞亚群。利用FindAllMarker函数,筛选主导细胞亚群与其他细胞亚群间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并构建其蛋白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将Degree算法排序前五位的DEGs作为关键基因。将关键基因与CellChat分析出的细胞通信网络进行匹配和挖掘,获取关键基因参与的配体-受体对(ligand-receptor pair,L-R)及其介导的信号通路,并对结果进行可视化。构建动脉粥样硬化小鼠模型,并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关键基因在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处的表达情况。结果·在CA病变处共鉴定出11个细胞亚群,包括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巨噬细胞、单核细胞等。细胞通信分析结果显示,CellChat在11个细胞亚群中检测到70对显著的L-R和26条相关的信号通路;平滑肌细胞处于通信活跃状态,与其他细胞亚群间相互作用的次数和强度最显著,是主导细胞亚群。DEGs筛选结果显示,平滑肌细胞亚群和其他细胞亚群之间共有206个DEGs,其中ITGB2、PTPRC、CCL2、DCN、IGF1被识别为关键基因。关键基因介导的细胞通信分析结果显示:CCL2与ACKR1形成L-R,通过介导CCL信号通路参与平滑肌细胞与内皮细胞间的通信网络;ITGB2分别与ITGAM、ITGAX组成受体复合物,再与C3形成L-R介导补体信号通路,参与平滑肌细胞与巨噬细胞、单核细胞间的通信网络。动物实验对关键基因的验证结果同生物信息学分析的结果一致。结论·平滑肌细胞在CA病理过程中是主导细胞,与其他细胞间有广泛的通信网络,可通过CCL2-ACKR1、C3-(ITGAM+ITGB2)和C3-(ITGAX+ITGB2)介导的CCL和补体信号通路,与内皮细胞、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构建细胞通信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硬化 单细胞RNA测序 平滑肌细胞 细胞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快速进展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江瑶 张茵 +7 位作者 耿荧阳 张楚捷 张晗 许晶晶 宋莹 崔成 朱佩 宋雷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23-1228,共6页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普及与发展,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快速进展的现象逐渐引起重视,其涉及医源性损伤、斑块破裂-愈合循环、炎症等多种病理生理机制,与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增加相关。斑块形态学特征、糖脂代谢指标和炎症因子对病变快速进展...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普及与发展,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快速进展的现象逐渐引起重视,其涉及医源性损伤、斑块破裂-愈合循环、炎症等多种病理生理机制,与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增加相关。斑块形态学特征、糖脂代谢指标和炎症因子对病变快速进展具有一定预测价值。降脂治疗是目前延缓病变快速进展的主要方法,新的有效靶点仍在研究中。目前针对病变快速进展的研究相对缺乏,本文拟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快速进展的病理生理机制、预测因素、评价方法与干预措施分别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硬化 冠状动脉硬化病变快速进展 加速性动脉硬化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胱抑素C、高敏C反应蛋白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负荷的关系 被引量:17
18
作者 李庆 王聪霞 +7 位作者 董新 韩振华 魏瑾 张春艳 张岩 路艳 张荣 丁抗宁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3-47,共5页
目的研究血清胱抑素C(Cys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负荷(CAPB)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因拟诊冠心病而行冠脉造影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Gensini积分法对冠心病患者主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定量评估,应用Sulli... 目的研究血清胱抑素C(Cys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负荷(CAPB)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因拟诊冠心病而行冠脉造影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Gensini积分法对冠心病患者主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定量评估,应用Sullivan提出的方法对CAPB进行评估,并对CysC、hs-CRP与Gensini积分及CAPB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不稳定性心绞痛组患者血清CysC水平相比稳定性心绞痛组明显升高(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显示,血清CysC、hs-CRP水平与CAPB密切相关(P<0.05)。结论血清CysC、hs-CRP水平与CAPB密切相关,可以作为判断急性冠脉事件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胱抑素C 高敏C反应蛋白 冠状动脉硬化斑块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型人格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关系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王旖旎 林平 +1 位作者 高学琴 赵振娟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3期22-26,共5页
目的了解冠心病患者的D型人格分布特征,探讨其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对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109例患者进行斑块稳定性测定;采用D型人格问卷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冠心病患者中... 目的了解冠心病患者的D型人格分布特征,探讨其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对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109例患者进行斑块稳定性测定;采用D型人格问卷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冠心病患者中D型人格所占比例为39.4%,其中负性情感以及社交抑制维度的得分分别为(10.38±3.13)、(10.94±3.12)分。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D型人格、负性情感维度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D型人格及负性情感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密切相关。医护人员对D型人格患者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有助于早期改善其斑块稳定性,帮助患者达到身心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D型人格 斑块稳定性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 心脏不良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MMP2、MMP9水平的关系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李宇 高阅春 +2 位作者 任学军 李海宴 陈方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1期38-40,43,共4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关系及经阿托伐他汀治疗后的水平变化。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患者72例,分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组40例,稳定型心绞痛(SA)...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关系及经阿托伐他汀治疗后的水平变化。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患者72例,分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组40例,稳定型心绞痛(SA)组32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所有患者治疗前后血清MMP2及MMP9水平,并比较ACS、SA患者治疗前后MMP2及MMP9水平的变化。结果:(1)治疗前ACS组患者MMP2和MMP9的水平高于SA组(P<0.05);(2)ACS和SA患者治疗前后MMP2和MMP9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ACS组患者冠脉斑块主要为Ⅱ型,而SA组患者冠脉斑块主要为Ⅰ型和Ⅲ型;(4)冠脉斑块中Ⅱ型斑块较Ⅰ、Ⅲ型斑块的MMP2及MMP9水平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MP2及MMP9的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密切相关;ACS、SA患者经过阿托伐他汀治疗后,血清MMP2及MMP9水平明显降低,以达到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硬化斑块 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 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 阿托伐他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