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21篇文章
< 1 2 15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李军教授治疗缺血伴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临证经验
1
作者 张乐松 李军 张文杰 《中国医药导报》 2025年第5期149-153,157,共6页
缺血伴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逐渐成为临床研究热点,其发病率高,是导致患者反复住院、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主要原因之一,现代医学对其诊断和治疗手段尚有局限,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冠状动脉痉挛是主要发病机制。李军教授... 缺血伴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逐渐成为临床研究热点,其发病率高,是导致患者反复住院、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主要原因之一,现代医学对其诊断和治疗手段尚有局限,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冠状动脉痉挛是主要发病机制。李军教授结合现代病理研究及中医理论,认为痰湿瘀浊、痹结隧络、毒热蕴结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内外合邪、情志不遂、络脉郁滞是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主要病机,风邪乘络、阴阳虚损、脉络绌急是冠状动脉痉挛的重要机制,治疗以蠲痰散瘀,透发毒热、发汗通络,行气解郁、祛风补虚,调节枢机为主要治法,重视运用风药、虫类药,善于调和升降、通阳解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伴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 冠状动脉痉挛 临证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临床试验注册现况分析
2
作者 葛昭 任思霖 +3 位作者 周梦雪 李默涵 宁旭瑾 王贤良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25年第3期64-68,共5页
目的梳理中医药治疗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的临床试验注册现况,分析中医药治疗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及美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建库至2024年1月31日收录的中医药治疗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相关临床... 目的梳理中医药治疗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的临床试验注册现况,分析中医药治疗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及美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建库至2024年1月31日收录的中医药治疗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相关临床试验,采用Excel2019提取并分析纳入临床试验的一般特征(时间、地区、经费来源)、设计类型、干预方案及结局指标。结果纳入注册临床试验17项,其中预注册16项。注册单位来自全国5个省份,涉及17家注册机构,分布最多地区为上海(6项,35.29%)和北京(5项,29.41%);研究类型以干预性研究为主,研究设计多为随机平行对照研究(16项,94.12%);共报告了8种干预措施,包括中成药、中药汤剂、中药静脉制剂、针灸等;共涉及143个结局指标,包括冠状动脉微循环、临床疗效、症状与体征、中医证候、生活质量、运动耐量、心功能、理化检测、安全性、药物经济学评价10个一级指标。结论中医药治疗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临床试验的注册逐渐受到研究者重视,但整体数量仍偏少,目前研究在研究设计及指标选择方面尚需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 微血管性心绞痛 无复流 慢血流 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 中医药 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 美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肝虚型缺血伴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的临床观察
3
作者 刘阳 李俊佳 +2 位作者 冀虹晓 孙迪 张丽梅 《中国民间疗法》 2025年第10期74-78,共5页
目的:以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为基础方治疗肝虚型缺血伴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INOCA)为例,探讨INOCA的中医诊疗思路。方法:选取64例肝虚型INOC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包括阿司匹林肠溶片(或硫... 目的:以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为基础方治疗肝虚型缺血伴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INOCA)为例,探讨INOCA的中医诊疗思路。方法:选取64例肝虚型INOC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包括阿司匹林肠溶片(或硫酸氢氯吡格雷片)、阿托伐他汀钙片、富马酸比索洛尔片。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分及血糖[随机血糖(GLU)]、血脂[总胆固醇(CHO)、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肝功能[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和肾功能[肌酐(CRE)]指标,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胸闷、胸痛、心悸积分及总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胸闷、胸痛积分及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SAQ各项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CHO、TG、LDL-C、AST、CRE水平优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CHO、TG、LDL-C、AST水平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CHO、LDL-C、CRE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肝虚型INOCA疗效显著,可为从肝论治INOCA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缺血伴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 肝虚型 胸痹心痛 《金匮要略》 坎离救治在中爻 《汤液经法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患者股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学特点与冠状动脉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比较 被引量:4
4
作者 杜瑞雪 范利 +1 位作者 韦立新 李小鹰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311-313,共3页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股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学特点 ,并与同一个体的冠状动脉、颈动脉粥样硬化进行比较。方法 收集我院老年尸体解剖病例 15例。将所有病例之两侧股动脉、颈动脉及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进行连续取材 ,光镜下观察三者动脉粥样...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股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学特点 ,并与同一个体的冠状动脉、颈动脉粥样硬化进行比较。方法 收集我院老年尸体解剖病例 15例。将所有病例之两侧股动脉、颈动脉及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进行连续取材 ,光镜下观察三者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形态学、病变分布情况 ,并对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进行评分。结果 在老年患者中 ,股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以晚期斑块尤其是复合病变为主 ,与颈动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相似。右股动脉的斑块检出率达 93.3%。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比较 ,股动脉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范围较小 ,程度较轻。三者在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和范围上无相关性。结论 股动脉和颈动脉粥样硬化可作为研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间接指标。但在同一个体 ,不能用股动脉、颈动脉粥样硬化评估冠状动脉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和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动脉 冠状动脉硬化 动脉硬化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的当归黄芪超滤物改善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作用机制 被引量:2
5
作者 严春艳 蒋虎刚 +3 位作者 王新强 刘凯 李应东 赵信科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9-64,72,共7页
为了探讨当归黄芪超滤物改善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的作用机制,利用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检索TCMSP、UniProt数据库筛选当归黄芪超滤物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DisGeNET等数据库得到疾病靶点;利用Venny2.1.0获取交集靶点;使用STRING数据库... 为了探讨当归黄芪超滤物改善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的作用机制,利用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检索TCMSP、UniProt数据库筛选当归黄芪超滤物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DisGeNET等数据库得到疾病靶点;利用Venny2.1.0获取交集靶点;使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PPI)网络;Metascape平台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PyMOL对活性成分和关键靶点做分子对接验证.筛选出1 185个药物作用靶点,2 307个疾病靶点,217个交集靶点;获得β-谷甾醇、槲皮素、黄芪甲苷等22个活性成分,得到NLRP3、IL1β、CASP1等61个关键靶点;KEGG分析获得了272条信号通路,包括NOD样受体通路、NF-kappa B通路等.分子对接的最小结合能均<-5.0 kJ·mol^(-1),表明相互对接良好.初步预测了当归黄芪超滤物改善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的核心靶点和信号通路,并进行了分子对接验证,为进一步体内外实验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当归黄芪超滤物 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 细胞焦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合并冠状动脉病变儿童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6例报道
6
作者 杨骏 赵云泽 +5 位作者 朱光华 王彬 贾晨光 张蕊 秦茂权 王天有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2025年第1期9-14,共6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儿童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CAEBV)合并冠状动脉病变(CAL)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5年6月—2023年12月期间行allo-HSCT的全部CAEBV合并CAL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儿童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CAEBV)合并冠状动脉病变(CAL)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5年6月—2023年12月期间行allo-HSCT的全部CAEBV合并CAL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截止到2023年12月底,共有87例CAEBV患儿进行allo-HSCT,有6例合并CAL,总体发生率6.9%,男女比例5∶1,起病到出现CAL平均时间为(2.19±2.11)个月(5d~6个月),除1例接受了同胞全相合的allo-HSCT外,其余5例均为单倍型allo-HSCT,allo-HSCT时平均年龄(4.50±3.56)岁。平均观察时间(43.46±24.08)个月,随访结束时,全部患儿均存活,CAL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其中4例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4例患儿发生典型血栓性微血管病变。结论CAL为CAEBV患儿少见并发症,及时应用化疗及allo-HSCT可有效控制患儿CAL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冠状动脉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RNA与冠状动脉疾病研究的文献计量学评价
7
作者 李敏 赵小晗 +1 位作者 刘敏 马晓娟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2期25-30,共6页
目的基于CiteSpace和VOSviewer探讨微RNA(miRNA)与冠状动脉疾病(CAD)研究的热点与趋势。方法通过检索Webof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和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获取2010年1月至2023年6月有关miRNA与CAD研究的相关文献,利用... 目的基于CiteSpace和VOSviewer探讨微RNA(miRNA)与冠状动脉疾病(CAD)研究的热点与趋势。方法通过检索Webof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和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获取2010年1月至2023年6月有关miRNA与CAD研究的相关文献,利用CiteSpace6.2.R2、VOSviewer1.6.19绘制作者、关键词共现、突现、时间线图谱。结果共纳入英文文献1733条,中文文献748条。中国是最高产的国家,中山大学是领先的研究机构,王阶发表论文最多。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是主要关键词。结论验证不同miRNA亚型对CAD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为主要热点,未来的研究将致力于促进miRNA在CAD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中的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RNA 冠状动脉疾病 CITESPACE VOSview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斑点追踪自动功能成像收缩后缩短对缺血伴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价值
8
作者 李颖 孙丹丹 +4 位作者 秦智妍 杨宇慧 张慧慧 丁明岩 赵含章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00-1004,1006,共6页
目的探讨收缩后缩短对缺血伴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INOCA)患者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12月辽宁省人民医院临床诊断为INOCA的患者85例,依据经胸腺苷负荷超声心动图,获得用药前后左前降支远端舒张期平均血流速度之... 目的探讨收缩后缩短对缺血伴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INOCA)患者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12月辽宁省人民医院临床诊断为INOCA的患者85例,依据经胸腺苷负荷超声心动图,获得用药前后左前降支远端舒张期平均血流速度之比即冠状动脉血流速度储备(CFVR)并分为两组:CFVR<2.0为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CMD)组(n=40),CFVR≥2.0为对照组(n=45)。所有入组对象测量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指数(LVEDDI)、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舒张早期、晚期血流速度(E、A)、E/A、二尖瓣环侧壁与室间隔侧舒张早期运动速度平均值(e’)、E/e’,同时应用二维斑点追踪自动成像测得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GLS)和收缩后指数(PSI)。观察两组间超声心动图参数和超声新技术测得参数的差异。分析CMD组CFVR与PSI的关系。结果对照组与CMD组的LVEDDI、LVEDVI、LVESVI、LVEF、E、A、E/A、e’、E/e’和GL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577~1.472,P>0.05),而PSI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70,P<0.05);CMD组CFVR与PSI有良好的相关性(r=-0.486,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PSI对CMD预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768,敏感度为68.0%,特异度为77.8%。结论PSI在评价INOCA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方面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可早期发现此类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应激 超声心动描记术 多普勒 冠状动脉疾病 血流储备分数 心肌 收缩后收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心颗粒化裁对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预后结局的改善效果研究
9
作者 苏天生 卢静 +1 位作者 肖章武 王志民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23期112-115,共4页
目的探讨健心颗粒化裁对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SCAD)患者预后结局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SCAD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和研究组(50例)。对照组实... 目的探讨健心颗粒化裁对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SCAD)患者预后结局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SCAD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和研究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实施常规西医联合健心颗粒化裁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分,疗程结束后随访6个月的SAQ评分及复合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小板黏附率及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及随访6个月后,两组SAQ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后,研究组MACE发生率为4.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心颗粒化裁治疗可改善SCAD患者血液流变学及心绞痛症状,降低MACE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心颗粒化裁 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 血液流变学 心绞痛 心血管不良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酸对于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预测研究
10
作者 王新宇 陈牧雷 +6 位作者 刘宏斌 李惟铭 王洪江 王欣 刘佳 袁玉婷 王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0-293,共4页
目的探索尿酸对于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22年10月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和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门诊或住院患者3440例纳入研究,并完成随访观察,根据是否发生心血管事件分为心血... 目的探索尿酸对于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22年10月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和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门诊或住院患者3440例纳入研究,并完成随访观察,根据是否发生心血管事件分为心血管事件组529例和非心血管事件组2911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采用Cox风险比例回归分析。结果心血管事件组尿酸明显高于非心血管事件组(P<0.01)。在调整传统危险因素和血浆指标后,尿酸可显著预测临床终点事件(HR=2.634,95%CI:1.870~3.744,P<0.01)、心血管事件(HR=1.508,95%CI:1.357~1.660,P<0.01)发生,并且与急性心功能不全、心血管死亡、全因死亡显著相关(P<0.01)。结论尿酸为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心血管事件风险预测因子,为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提供重要早期急性心血管事件预警信息和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酸 冠状动脉疾病 心肌梗死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 AHA/ACC/ACCP/ASPC/NLA/PCNA慢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管理指南》要点解读 被引量:4
11
作者 梁岩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2-319,共8页
近期,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美国心脏病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CC)等六大学会联合发布了《2023 AHA/ACC/ACCP/ASPC/NLA/PCNA慢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管理指南》,该指南强调了“以患者为中心,以团... 近期,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美国心脏病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CC)等六大学会联合发布了《2023 AHA/ACC/ACCP/ASPC/NLA/PCNA慢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管理指南》,该指南强调了“以患者为中心,以团队为基础”的总体管理理念和重视生活方式改善对慢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预后的影响,并对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评估及新型药物推荐等作出了新的阐述,指南内容的更新对于指导我国临床医生为慢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提供高质量管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冠状动脉疾病 诊断 治疗 管理 指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A对CT血流储备分数灰区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
12
作者 曾朝强 王晶 +2 位作者 高雪莲 张建英 王辉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49-355,共7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预测CT血流储备分数(CT-FFR)灰区患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17年3月—2018年10月疑似冠心病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且CT-FFR为0.76~0...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预测CT血流储备分数(CT-FFR)灰区患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17年3月—2018年10月疑似冠心病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且CT-FFR为0.76~0.80患者的影像及临床特征。通过电话随访了解受试者后期MACE发生情况。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特征筛选,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评价预测效能。结果共纳入105例受试者,MACE发生率为31.4%(33/1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T-FFR(HR=1.217,P=0.008)、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HR=1.052,P=0.029)、斑块长度(HR=1.068,P=0.047)是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5、0.656、0.701,联合指标建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0.793,预测能力高于△CT-FFR(Z=-2.001,P=0.048)、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Z=-2.402,P=0.016)、斑块长度(Z=-2.004,P=0.045)。结论△CT-FFR、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斑块长度是预测CT-FFR灰区人群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模型具有更好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CT血管造影术 灰区 预后 血流储备分数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理学技术在水生动物疾病学上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汪开毓 何敏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7-71,共5页
对病理学技术在水生动物疾病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阐述,对传统病理学技术向现代病理学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同时对病理学技术在水生动物研究中的应用所取得的进展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 水生动物 疾病 病理学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学检查技术在冠状动脉炎及周围脂肪诊断中的应用
14
作者 王广瑜 吕佳雯 王彦辉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5期148-152,共5页
冠状动脉疾病(CAD)在我国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冠状动脉周围脂肪(PCAT)能够反映冠状动脉炎症,对于斑块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PCAT的概念、生理学意义、多种影像学技术在PCAT检查中的应用及临床价值多方面进行综述。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周围脂肪 影像学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QFR联合CCTA预测重度钙化胸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价值及CT-QFR的诊断效能
15
作者 刘晓雪 顾慧 +1 位作者 于鑫鑫 王锡明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4期30-34,共5页
目的探讨在确定添加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的定量血流分数(CT-QFR)至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转诊有创冠状动脉造影(ICA)的策略,是否能更好地预测重度钙化胸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以及CT-QFR阳性与ICA阳性的诊断一致性。方... 目的探讨在确定添加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的定量血流分数(CT-QFR)至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转诊有创冠状动脉造影(ICA)的策略,是否能更好地预测重度钙化胸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以及CT-QFR阳性与ICA阳性的诊断一致性。方法选取接受CCTA检查后转诊到ICA的重度钙化胸痛患者85例,主要终点是CT-QFR阳性联合CCTA阳性对PCI的预测价值;次要终点是评估CT-QFR阳性(CT-QFR≤0.80)与ICA阳性(三大主干狭窄程度≥70%)的诊断一致性。结果本文共纳入85例患者(255根血管),CT-QFR<0.80组有132(52%)根血管,CT-QFR≥0.80组有123(48%)根血管。CCTA显示有116(45%)根血管呈严重狭窄,ICA显示有150(59%)根血管呈严重狭窄。CT-QFR阳性与CCTA重度狭窄的不一致率为40%(102/255),与ICA的不一致率为33%(84/255)。接受PCI的血管其CT-QFR阳性占71%(49/69)。CT-QFR阳性、CCTA阳性和ICA阳性均对PCI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AUC分别为0.63、0.66、0.71,P<0.05),而CT-QFR阳性和CCTA阳性的联合预测价值明显提高(AUC=0.71),与ICA阳性的预测价值相当。结论在重度钙化胸痛患者的诊疗策略中,将CT-QFR与CCTA相结合,能够更准确地预测PCI,并且CT-QFR与ICA在诊断一致性方面表现出较高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血流分数 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 有创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学研究双参宁心胶囊治疗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作用机制
16
作者 康静 杨丽丽 +3 位作者 史跃 马彦雷 孟红旭 李磊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1期116-122,共7页
目的采用转录组学探讨双参宁心胶囊治疗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CMVD)的潜在作用机制并进行验证。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双参宁心胶囊组,每组10只。双参宁心胶囊组预先灌胃双参宁心胶囊溶液(90 mg/kg)7 d,假手术组... 目的采用转录组学探讨双参宁心胶囊治疗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CMVD)的潜在作用机制并进行验证。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双参宁心胶囊组,每组10只。双参宁心胶囊组预先灌胃双参宁心胶囊溶液(90 mg/kg)7 d,假手术组及模型组予生理盐水灌胃,末次给药后2 h左心室注射栓塞微球建立CMVD大鼠模型,假手术组行开胸手术并注射生理盐水。造模后24 h超声检测大鼠心功能[左室收缩期前壁厚度(LVAWs)、左室舒张期前壁厚度、左室收缩期后壁厚度、左室舒张期后壁厚度、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IDs)、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Vs)、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射血分数(EF)、短轴缩短率(FS)],试剂盒检测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含量,TTC染色检测心肌梗死面积,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形态,转录组测序检测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双参宁心胶囊组共同差异基因,并对差异基因进行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RT-PCR验证差异基因mRNA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LVAWs、SV、CO、EF、FS显著降低,LVIDs、LVVs显著升高(P<0.05,P<0.01),血清CK、CK-MB、LDH含量显著升高(P<0.05,P<0.01),心肌梗死面积增加,心肌细胞排列杂乱,炎性细胞浸润明显;与模型组比较,双参宁心胶囊组大鼠LVIDs、LVVs显著降低,LVAWd、LVPWs、EF、FS显著升高(P<0.01),血清CK、CK-MB、LDH含量显著降低(P<0.05,P<0.01),心肌梗死面积显著减小(P<0.01),心肌细胞排列较整齐,炎性细胞浸润减轻。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双参宁心胶囊组共同差异基因287个,主要富集在趋化因子信号通路、JAK-STAT信号通路、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的调控、心肌细胞肾上腺素能信号传导、PPAR信号通路、NOD样受体信号通路等。RT-PCR验证结果显示,双参宁心胶囊可明显下调模型大鼠心肌组织JAK2、STAT1、CXCL10、CXCL13、CCR1 mRNA表达(P<0.05,P<0.01)。结论双参宁心胶囊可明显改善CMVD大鼠心功能,减小心肌梗死面积,可能通过抑制JAK-STAT信号通路JAK2、STAT1表达,降低趋化因子及其受体(CXCL10、CXCL13、CCR1)表达,减少炎症细胞募集,发挥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 双参宁心胶囊 转录组学 差异基因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角帆蚌人工感染细菌性疾病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伟 蒋帧 +1 位作者 钱国英 陈吉刚 《浙江农业科学》 2012年第3期395-399,共5页
从自然发病的三角帆蚌病蚌中分离出4株致病菌,人工感染健康三角帆蚌。通过组织切片和HE染色,观察由细菌性疾病引起的病蚌肝脏、肠道、闭壳肌、外套膜、鳃和斧足等组织的病理学变化。解剖观察结果显示,病蚌肠黏膜上皮细胞有不同程度的变... 从自然发病的三角帆蚌病蚌中分离出4株致病菌,人工感染健康三角帆蚌。通过组织切片和HE染色,观察由细菌性疾病引起的病蚌肝脏、肠道、闭壳肌、外套膜、鳃和斧足等组织的病理学变化。解剖观察结果显示,病蚌肠黏膜上皮细胞有不同程度的变性和坏死,肠道中空泡结构变得小而稀疏;肝脏细胞排列不整齐,细胞核深染,且细胞的连接变得松散;鳃组织糜烂,细胞排列疏松;闭壳肌纤维变得膨大;外套膜细胞大面积坏死,丧失了细胞形态;直肠和斧足的变化不明显。表明肝脏、肠道和鳃组织是三角帆蚌发病时的主要典型病变器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帆蚌 细菌性疾病 组织病理学 人工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腺胃型传支的疾病模型确定 II. 组织病理学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富桂 张文生 +1 位作者 费晨 兰莉丽 《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 2003年第1期30-32,共3页
用 IBV腺胃型致病株 (野毒株 )人工接种 1日龄雏鸡 ,同时 ,对鸡群人为地施以不同的应激因素 ,如降低温度、饥饿、不良通风和高饲养密度 ,使鸡感染发病。攻毒后每日观察两组鸡群的临床表现 ,并定期随机剖检 ,采集心、肝、脾、肺、肾、腺... 用 IBV腺胃型致病株 (野毒株 )人工接种 1日龄雏鸡 ,同时 ,对鸡群人为地施以不同的应激因素 ,如降低温度、饥饿、不良通风和高饲养密度 ,使鸡感染发病。攻毒后每日观察两组鸡群的临床表现 ,并定期随机剖检 ,采集心、肝、脾、肺、肾、腺胃、肠道前段、肠道中段和后段等 ,固定于 10 %的中性福尔马林液中 ,石蜡切片 ,苏木素 -伊红染色 ,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织器官的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表明 :攻毒后 3~ 4日开始出现病理组织学变化 ,8~ 9日最为明显。主要组织病理学变化为腺胃炎和间质性肾炎 ,肺脏、肠道和肝脏也有一些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胃型传支 疾病模型 组织病理学 变化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兽医病理学在动物疾病诊断及生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程志萍 《中国畜禽种业》 2019年第9期56-57,共2页
兽医病理学是兽医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也是一门连接实验学科和临床学科的重要课程;对于我国兽医行业的发展非常关键;尤其在对于动物疾病诊断及相关动物药品生产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针对兽医病理学在动物疾病诊断及生... 兽医病理学是兽医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也是一门连接实验学科和临床学科的重要课程;对于我国兽医行业的发展非常关键;尤其在对于动物疾病诊断及相关动物药品生产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针对兽医病理学在动物疾病诊断及生产中的应用进行深入探讨;帮助大家了解兽医病理学的重要性;以期更好地为动物疾病诊断和生产发挥更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兽医病理学 动物疾病诊断 生产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屑病与冠状动脉疾病共病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邹志鹏 吴晓丹 王现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67-1370,共4页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炎症性皮肤病,在西方国家的发病率约为2%,2008年中国六省市的银屑病流行病学报告显示中国的银屑病患病率为0.47%~([1])。尽管表现为皮肤病,但其复杂的发病机制使我们必须将其视为一种全身性的炎症性疾病。常见的银屑...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炎症性皮肤病,在西方国家的发病率约为2%,2008年中国六省市的银屑病流行病学报告显示中国的银屑病患病率为0.47%~([1])。尽管表现为皮肤病,但其复杂的发病机制使我们必须将其视为一种全身性的炎症性疾病。常见的银屑病共病有银屑病性关节炎、冠状动脉疾病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银屑病 共病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