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20篇文章
< 1 2 8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衍生的血流储备分数对梗阻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研究
1
作者 王瑞 欧阳丽娜 +3 位作者 吴倩 牛媛媛 李贵兰 朱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13-719,共7页
背景目前,血流储备分数(FFR)是评估冠状动脉血流的功能和生理学的金标准,与之相比,CT衍生的血流储备分数(CT-FFR)反映冠状动脉病变处血流动力学改变,以及在区分病变特异性缺血方面,均有较高的诊断性能和鉴别能力。目的评价CT-FFR对冠状... 背景目前,血流储备分数(FFR)是评估冠状动脉血流的功能和生理学的金标准,与之相比,CT衍生的血流储备分数(CT-FFR)反映冠状动脉病变处血流动力学改变,以及在区分病变特异性缺血方面,均有较高的诊断性能和鉴别能力。目的评价CT-FFR对冠状动脉梗阻性稳定性胸痛患者发生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纳入2017年1月—2021年6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因稳定性胸痛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检查的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中位随访时间2(0,25)个月。按照随访期内是否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将研究对象分为MACE组(55例)和非MACE组(61例)。比较两组间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和CT-FFR之间差异性;再分别根据狭窄程度及CT-FFR中位数将患者分类,比较不同分类患者MACE总发生率和随访<3个月、3~6个月、>6个月MACE的发生率。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讨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与CT-FFR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患者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绘制狭窄程度、CT-FFR及二者结合后预测冠状动脉梗阻性稳定性胸痛患者发生MACE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依据ROC曲线下面积(AUC)比较不同指标的预测性能。结果116例患者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中位数为70%(60%,80%),中位CT-FFR为0.79(0.74,0.85)。MACE组患者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高于非MACE组(Z=-4.41,P<0.001),CT-FFR低于非MACE组(Z=-5.54,P<0.001)。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70%~90%患者MACE发生率高于50%~69%患者(χ^(2)=19.221,P<0.001);CTFFR≤0.8患者MACE发生率高于CT-FFR>0.8患者(χ^(2)=30.025,P<0.001);不同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联合不同CT-FFR患者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789,P<0.001)。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70%~90%患者随访时间<3个月MACE发生率高于50%~69%患者,CT-FFR≤0.8患者随访时间<3个月MACE发生率高于CT-FFR>0.8患者,狭窄程度70%~90%+CT-FFR≤0.8的患者随访时间<3个月MACE发生率高于其他分类(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与CT-FFR呈负相关(rs=-0.5326,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70%~90%(OR=3.085,95%CI=1.147~8.298,P=0.026)、CT-FFR≤0.8(OR=6.527,95%CI=2.560~16.641,P<0.001)是患者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联合CT-FFR预测患者发生MACE的价值更高(AUC=0.812,95%CI=0.731~0.892,P<0.001)。结论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70%~90%、CT-FFR≤0.8可能是患者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与狭窄程度相比,CT-FFR对预测冠状动脉阻塞性稳定性胸痛患者发生MACE具有增益价值,狭窄程度与CT-FFR结合后的预测性能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CT衍生血流储备分数 冠状动脉狭窄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斑点追踪自动功能成像收缩后缩短对缺血伴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价值
2
作者 李颖 孙丹丹 +4 位作者 秦智妍 杨宇慧 张慧慧 丁明岩 赵含章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00-1004,1006,共6页
目的探讨收缩后缩短对缺血伴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INOCA)患者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12月辽宁省人民医院临床诊断为INOCA的患者85例,依据经胸腺苷负荷超声心动图,获得用药前后左前降支远端舒张期平均血流速度之... 目的探讨收缩后缩短对缺血伴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INOCA)患者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12月辽宁省人民医院临床诊断为INOCA的患者85例,依据经胸腺苷负荷超声心动图,获得用药前后左前降支远端舒张期平均血流速度之比即冠状动脉血流速度储备(CFVR)并分为两组:CFVR<2.0为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CMD)组(n=40),CFVR≥2.0为对照组(n=45)。所有入组对象测量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指数(LVEDDI)、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舒张早期、晚期血流速度(E、A)、E/A、二尖瓣环侧壁与室间隔侧舒张早期运动速度平均值(e’)、E/e’,同时应用二维斑点追踪自动成像测得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GLS)和收缩后指数(PSI)。观察两组间超声心动图参数和超声新技术测得参数的差异。分析CMD组CFVR与PSI的关系。结果对照组与CMD组的LVEDDI、LVEDVI、LVESVI、LVEF、E、A、E/A、e’、E/e’和GL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577~1.472,P>0.05),而PSI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70,P<0.05);CMD组CFVR与PSI有良好的相关性(r=-0.486,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PSI对CMD预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768,敏感度为68.0%,特异度为77.8%。结论PSI在评价INOCA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方面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可早期发现此类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应激 超声心动描记术 多普勒 冠状动脉疾病 血流储备分数 心肌 收缩后收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 AHA/ACC/ACCP/ASPC/NLA/PCNA慢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管理指南》要点解读 被引量:9
3
作者 薛亚男 欧敏行 +2 位作者 张秀杰 孟庆雪 刘莹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173-2178,2191,共7页
慢性冠状动脉疾病是指因心脏流入或流出血流不足所引起的慢性心脏或血管疾病,发病率与死亡率居高不下,导致巨大的个人、经济与社会负担。2023年7月美国心脏协会(AHA)、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等6个学术组织联合发布了《2023 AHA/ACC/ACCP/A... 慢性冠状动脉疾病是指因心脏流入或流出血流不足所引起的慢性心脏或血管疾病,发病率与死亡率居高不下,导致巨大的个人、经济与社会负担。2023年7月美国心脏协会(AHA)、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等6个学术组织联合发布了《2023 AHA/ACC/ACCP/ASPC/NLA/PCNA慢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管理指南》,该指南提供了一种以循证为基础和以患者为中心的方法综合管理慢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内容涉及慢性冠状动脉疾病的流行病学,以及对患者的评估、诊断与风险分层、治疗、特殊人群管理,患者随访和相关注意事项等建议,强调了健康饮食、规律体育锻炼和远离烟草对心血管健康的重要性,并且更新了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和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等药物的相关治疗推荐,为临床工作提供了最新的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建议。本文对该指南的管理策略进行要点解读,旨在为国内相关指南的制订与更新提供依据,不断规范与完善慢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的专科诊疗照护,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循证指导,改善慢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慢性冠状动脉疾病 心血管疾病 管理 指南解读 美国心脏协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 AHA/ACC/ACCP/ASPC/NLA/PCNA慢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管理指南》要点解读 被引量:5
4
作者 梁岩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2-319,共8页
近期,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美国心脏病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CC)等六大学会联合发布了《2023 AHA/ACC/ACCP/ASPC/NLA/PCNA慢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管理指南》,该指南强调了“以患者为中心,以团... 近期,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美国心脏病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CC)等六大学会联合发布了《2023 AHA/ACC/ACCP/ASPC/NLA/PCNA慢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管理指南》,该指南强调了“以患者为中心,以团队为基础”的总体管理理念和重视生活方式改善对慢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预后的影响,并对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评估及新型药物推荐等作出了新的阐述,指南内容的更新对于指导我国临床医生为慢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提供高质量管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冠状动脉疾病 诊断 治疗 管理 指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屑病与冠状动脉疾病共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邹志鹏 吴晓丹 王现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67-1370,共4页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炎症性皮肤病,在西方国家的发病率约为2%,2008年中国六省市的银屑病流行病学报告显示中国的银屑病患病率为0.47%~([1])。尽管表现为皮肤病,但其复杂的发病机制使我们必须将其视为一种全身性的炎症性疾病。常见的银屑...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炎症性皮肤病,在西方国家的发病率约为2%,2008年中国六省市的银屑病流行病学报告显示中国的银屑病患病率为0.47%~([1])。尽管表现为皮肤病,但其复杂的发病机制使我们必须将其视为一种全身性的炎症性疾病。常见的银屑病共病有银屑病性关节炎、冠状动脉疾病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银屑病 共病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经导管与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联合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治疗中、高危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合并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疗效的Meta分析
6
作者 张翔宇 耿巍 +3 位作者 李梦毓 闫少华 刘秋梅 张晨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64-469,共6页
目的:比较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与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AVR)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中、高危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合并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的疗效。方法:检索Embase、Medline、Cochrane图书馆、P... 目的:比较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与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AVR)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中、高危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合并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的疗效。方法:检索Embase、Medline、Cochrane图书馆、PubMed、维普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等数据库中在中、高危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合并冠状动脉疾病患者中比较TAVR联合PCI与SAVR联合CABG疗效的研究,检索时间为自建库至2023年7月4日。结果:共纳入6项研究,包括1项随机对照研究和5项观察性队列研究;共纳入2 137例患者,其中TAVR+PCI组833例,SAVR+CABG组1 30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SAVR+CABG组相比,TAVR+PCI组30 d心肌梗死(OR=0.65,95%CI:0.28~1.46,P=0.29)、脑卒中(OR=0.81,95%CI:0.45~1.48,P=0.50)及随访期间急性肾损伤(OR=0.38,95%CI:0.14~1.02,P=0.05)、大出血(OR=0.66,95%CI:0.22~2.00,P=0.47)风险均未显著增加,30 d全因死亡风险(OR=0.66,95%CI:0.44~0.99,P=0.04)显著降低,但长期(≥2年)全因死亡(OR=1.47,95%CI:1.12~1.93,P=0.005)及随访期间血管并发症(OR=11.48,95%CI:2.69~48.94,P=0.001)、起搏器植入(OR=3.09,95%CI:1.68~5.68,P<0.001)风险均显著增加。结论:在中、高危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合并冠状动脉疾病患者中,与SAVR+CABG相比,TAVR+PCI显著降低30 d全因死亡风险,但会显著增加长期全因死亡及随访期间血管并发症和起搏器植入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 动脉瓣狭窄 冠状动脉疾病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红蛋白水平对老年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全因死亡风险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杨 张作念 +5 位作者 王志晔 倪梦园 陆兆敏 张丽花 赵胜彪 刘军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13-517,共5页
目的探讨血红蛋白(Hb)水平对老年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SCA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全因死亡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于南京梅山医院心血管科行PCI术的老年SCAD患者195例,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共有180... 目的探讨血红蛋白(Hb)水平对老年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SCA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全因死亡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于南京梅山医院心血管科行PCI术的老年SCAD患者195例,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共有180例完成随访。根据Hb四分位数分为Q1组(47例):Hb≤122(108.28±12.53)g/L,Q2组(43例):122<Hb≤137(130.07±4.33)g/L,Q3组(46例):137<Hb≤148(142.67±3.10)g/L,Q4组(44例):Hb>148(158.36±8.50)g/L。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随访终点为全因死亡。对4组一般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并采用Cox回归分析评估Hb水平对老年SCAD患者PCI术后发生全因死亡的影响。结果180例患者完成随访,随访时间中位数703(415,1121)d,发生全因死亡18例(10.00%)。Q1组、Q2组、Q3组及Q4组全因死亡的发生率分别为25.50%(12例)、7.00%(3例)、4.30%(2例)、2.30%(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为发生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P<0.01),Hb、体质量指数、吸烟史、血脂异常、服用阿司匹林为发生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P<0.01)。进一步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Hb水平为发生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HR=0.96,95%CI:0.93~0.99,P<0.01);以Q2组作为对照组,Q1组发生全因死亡的风险是Q2组的3.68倍(HR=3.68,95%CI:1.01~13.45,P<0.05),Q3组和Q4组与发生全因死亡无相关性(P>0.05)。结论低Hb水平是老年SCAD患者PCI术后发生全因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血红蛋白类 预测 死亡 危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疾病报告和数据系统——CAD-RADS^(TM)简介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蕊 王霄英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827-1832,共6页
冠状动脉CTA是冠状动脉疾病的首选影像检查方法,且在冠状动脉疾病管理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冠状动脉疾病报告和数据系统(CAD-RADS^(TM))是由多个行业协会共同发布的专家共识,其目的是使冠状动脉CTA报告标准化,以利于临床推广、普及和处理... 冠状动脉CTA是冠状动脉疾病的首选影像检查方法,且在冠状动脉疾病管理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冠状动脉疾病报告和数据系统(CAD-RADS^(TM))是由多个行业协会共同发布的专家共识,其目的是使冠状动脉CTA报告标准化,以利于临床推广、普及和处理决策的制定。本文主要介绍CAD-RADS^(TM)指南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动脉疾病报告和数据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疾病报告与数据系统在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9
作者 周宏 刘进才 +5 位作者 罗光华 谢佩含 杨娟 董宇岚 卿伟鹏 张晶晶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17-621,共5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疾病报告与数据系统(CAD-RADS)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及其危险因素,阐明危险因素对CAD-RADS诊断冠心病的影响强度。方法:收集266例临床怀疑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影像资料和...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疾病报告与数据系统(CAD-RADS)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及其危险因素,阐明危险因素对CAD-RADS诊断冠心病的影响强度。方法:收集266例临床怀疑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影像资料和临床相关资料,采用CAD-RADS分级法将患者分为冠心病组(n=174)和非冠心病组(n=69)。分析2组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尿酸(UA)水平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CAD-RADS系统诊断冠心病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与非冠心病组比较,冠心病组患者中男性、高血压、糖尿病和吸烟者所占比例明显升高(P<0.05),冠心病组患者平均年龄大、UA水平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和糖尿病是冠状动脉CAD-RADS诊断冠心病的最显著危险因素。结论:CAD-RADS诊断冠心病受到多种危险因素的影响,其中年龄和糖尿病是最显著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报告与数据系统 CT血管造影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血管生成microRNA在冠状动脉疾病诊断中的作用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7
10
作者 郭观华 黄自明 陈丽萍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68-274,共7页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相关的microRNA(miRNA)在冠状动脉疾病(CAD)诊断中的作用及其与CAD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将研究分为探索阶段与验证阶段。在探索阶段研究中,纳入经血管造影确诊为CAD的患者10例作为实验组,同时纳入10例无CAD征象的健康...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相关的microRNA(miRNA)在冠状动脉疾病(CAD)诊断中的作用及其与CAD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将研究分为探索阶段与验证阶段。在探索阶段研究中,纳入经血管造影确诊为CAD的患者10例作为实验组,同时纳入10例无CAD征象的健康受试者作为健康对照组(HCs),初步筛选CAD患者中的血管生成相关差异表达miRNA(DEMs);验证阶段研究中,纳入142例CAD患者以及140例HCs,入组及排除标准同探索阶段。采用Gensini评分系统评估CAD患者疾病严重程度。采集所有受试者的外周血样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备选mi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探索阶段结果显示,血浆miR-19a、miR-92a、miR-126、miR-130a、miR-210、miR-296和miR-378在CAD患者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HCs,而CAD患者血浆miR-221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HCs。验证阶段结果显示,CAD患者中miR-126、miR-130a、miR-210和miR-378的表达量显著低于HCs组。多元逻辑回归结果表明,miR-19a、miR-126、miR-130a、miR-210和miR-378的高表达水平是CAD的独立保护因素。结合miR-19a、miR-126、miR-130a、miR-210和miR-378的相对表达量检测,对于CAD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曲线下面积(AUC)为0.768。miR-126和miR-210的表达水平与Gensini评分呈负相关。结论 miR-19a、miR-126、miR-130a、miR-210和miR-378可以作为预测CAD发病风险和疾病严重程度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 促血管生成 MICRORNA 冠状动脉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对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11
作者 杨淑琴 王文志 +3 位作者 张千 孙长江 梁平 张春雨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02-705,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CA)与冠状动脉造影(CAG)的一致性及CT多种重建技术综合评估冠状动脉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82例临床确诊冠心病及疑似冠心病的患者同时进行多层螺旋CTCA及CAG检查,采用Cardiac IQ软件包进行容积...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CA)与冠状动脉造影(CAG)的一致性及CT多种重建技术综合评估冠状动脉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82例临床确诊冠心病及疑似冠心病的患者同时进行多层螺旋CTCA及CAG检查,采用Cardiac IQ软件包进行容积再现技术(VRT)、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仿真内窥镜(CTVE)等多种重建技术的后处理CT所得图像,以CAG为金标准,将二者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多层螺旋CTCA与CAG比较结果符合率为97.9%,灵敏度为98.7%,特异度为97.6%。各种重建技术所得结果与CAG对比,82例患者中,73例(89%)VRT可帮助病灶的定位;78例(95.1%)CPR、75例(91.4%)CTVE能更准确判断狭窄程度;82例(100.0%)MIP图像能准确显示血管壁及管腔内的钙化。因此对于不同的病例应选择适合的重建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结论:多层螺旋CTCA是一种简便易行、安全可靠的无创性检查方法,与CAG比较具有很高的一致性,可以较准确评估冠脉疾病,可作为冠心病的筛选手段和冠脉狭窄术前评价以及术后复查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血管造影术 冠状动脉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尿酸血症与冠状动脉疾病及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吕江峰 徐凤玲 刘璐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3-106,共4页
目的:评估预测高尿酸血症与冠状动脉疾病及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于2009-09至2012-06在我科门诊或住院治疗的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至少有一支冠状动脉或主要分支管腔狭窄>50%的患者360例,作为冠状动脉疾病组(n=360),将90例冠... 目的:评估预测高尿酸血症与冠状动脉疾病及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于2009-09至2012-06在我科门诊或住院治疗的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至少有一支冠状动脉或主要分支管腔狭窄>50%的患者360例,作为冠状动脉疾病组(n=360),将90例冠状动脉管腔无狭窄及60例冠状动脉管腔狭窄≤50%的患者作为对照组(n=150)。结果:所有患者平均年龄为(62.3±12.5)岁,女性患者体重指数及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患病率较男性要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30.1±4.5)kg/m2 vs(27.3±3.9)kg/m2,56.9%(165/290)vs 53.6%(118/220),35.9%(104/290)vs 28.2%(62/220)和71.4%(207/290)vs 63.2%(139/220),P均<0.05];而男性血清肌酐和尿酸浓度要显著高于女性[分别为(119.6±69.9)mg/dl vs(107.2±62.1)mg/dl,(475.1±124.8)μmol/L vs(427.2±133.2)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冠状动脉疾病组较对照组患者血清尿酸水平显著升高(P<0.05),在所有患者中,高尿酸血症与患病冠状动脉之间具有线性关系,且在男性患者中高尿酸血症与冠状动脉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OR=1.68,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与冠状动脉疾病及其严重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尿酸血症 冠状动脉疾病 严重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板运动试验在诊断冠状动脉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3
作者 杜勇平 朱顺和 +2 位作者 刘建平 王彬尧 黄定九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3年第4期348-350,共3页
目的评价平板运动试验 (TET)在冠状动脉病变 (CA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以冠状动脉造影术 (CAG)检测结果作为金标准 ,统计分析TET对正常冠脉组及CAD患者共 2 0 4例的临床检测价值。TET采用NCVC亚方案 ,评价指标包括最大运动负荷量 (... 目的评价平板运动试验 (TET)在冠状动脉病变 (CA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以冠状动脉造影术 (CAG)检测结果作为金标准 ,统计分析TET对正常冠脉组及CAD患者共 2 0 4例的临床检测价值。TET采用NCVC亚方案 ,评价指标包括最大运动负荷量 (MET)、ST段改变、SBP变化。 结果TET中 ,ST段改变、运动后3minSBP比值 (3′)和MET是CAD检测的有效指标 ,ST段改变与运动后 3minSBP比值 (3′)的综合评估可提高TET对CAD的临床检测价值 ,其诊断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达 78.4 %、70 .4 %和 9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平板运动试验 诊断 最大运动负荷量 ST段改变 SBP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群MEF2A基因与冠状动脉疾病的易感性(英文) 被引量:3
14
作者 袁洪 闾宏伟 +3 位作者 胡靖 陈淑华 阳国平 黄志军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53-457,共5页
目的:探讨中国人群MEF2A基因与CAD的易感性关系。方法:对175例冠状动脉疾病(CAD)患者和228例正常对照的血标本进行PCR扩增MEF2A基因的11个外显子,然后采用SSCP方法检测外显子的突变并对扩增产物进行纯化和测序分析。结果:MEF2A基因的第1... 目的:探讨中国人群MEF2A基因与CAD的易感性关系。方法:对175例冠状动脉疾病(CAD)患者和228例正常对照的血标本进行PCR扩增MEF2A基因的11个外显子,然后采用SSCP方法检测外显子的突变并对扩增产物进行纯化和测序分析。结果:MEF2A基因的第11外显子存在三核苷酸(CAG)重复多态性,CAD患者和正常对照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另发现4例CAD患者在第11外显子存在1个CCG的缺失突变,突变率约为2.3%,而正常对照未见此突变;CAD患者和正常对照组MEF2A基因的其它外显子未发现突变。结论:中国人群MEF2A基因第11外显子存在1个CCG的缺失突变可能与冠状动脉疾病患者易感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细胞增强因子2A 基因 冠状动脉疾病 三核苷酸重复多态性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搏波传导速度联合眼底动脉检查对老年冠状动脉疾病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5
15
作者 周俊阁 汤青 +1 位作者 王军 王德昭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7期715-717,共3页
目的探讨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联合眼底动脉检查对老年冠状动脉疾病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年龄〉60岁的209例疑似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分为非CAD组73例(管腔狭窄〈50%)和CAD组136例(... 目的探讨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联合眼底动脉检查对老年冠状动脉疾病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年龄〉60岁的209例疑似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分为非CAD组73例(管腔狭窄〈50%)和CAD组136例(冠状动脉管腔狭窄≥50%)。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对所有患者进行parPWV及根据Keith-Wagener分级法对眼底动脉病变分级。baPWV〉1400 cm/s和眼底动脉硬化≥Ⅱ级定义为危险因素。结果 CAD组患者baPWV〉1400 cm/s和眼底动脉硬化≥Ⅱ级的比例显著高于非CAD组(P〈0.001)。多因素1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典型胸痛症状、baPWV〉1400 cm/s和眼底动脉硬化≥Ⅱ级都与CAD的发生相关(P=0.000)。校正了其他危险因素后baPWV〉1400 cm/s和眼底动脉硬化≥Ⅱ级2种危险因素联合是CAD的独立预测因素(OR=15.034,95%CI:5.930~38.119,P=0.000)。结论 baPWV〉1400 cm/s和眼底动脉硬化≥Ⅱ级是预测CAD的有效因素之一,baPWV联合眼底动脉检查作为无创检测方法可有效预测老年CA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搏 眼底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血管造影术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CP-1/CCR2基因多态性与冠状动脉疾病关联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朱军 蒯正平 +4 位作者 严建军 王泽穆 唐建金 杨志健 王连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27-833,共7页
目的:采用Meta分析探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1,MCP-1)基因的G2518A位点及趋化因子受体2(CC chemokine receptor 2,CCR2)基因的G190A位点多态性与冠状动脉疾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的关联性。方法... 目的:采用Meta分析探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1,MCP-1)基因的G2518A位点及趋化因子受体2(CC chemokine receptor 2,CCR2)基因的G190A位点多态性与冠状动脉疾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的关联性。方法:通过PubMed,EMbase,CNKI及CBM等数据库搜索关于MCP-1/CCR2基因多态性与CAD关联性的文章。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共有21篇文献,MCP-1基因的G2518A位点和CCR2基因的G190A位点分别有6 835例CAD患者、11 142例正常对照受试者,以及2 801例CAD患者、5 789例正常对照受试者入选。综合数据表明MCP-1基因的G2518A位点和CCR2基因G190A位点多态性与CAD的发生存在关联[G2518A(P=0.04),G190A(P=0.005)]。根据分层分析观察到MCP-1基因的G2518A位点在非亚洲人群中与CAD存在关联性(P=0.04),而在亚洲人群中与CAD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CP-1基因的G2518A位点及CCR2基因的G190A位点多态性与CAD的发生具有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趋化因子受体2 基因多态性 冠状动脉疾病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疾病危险因素与^(201)TI心肌灌注显像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欧阳伟 何国荣 刘金华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123-1125,共3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疾病(CAD)5种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及抽烟)与201TI心肌灌注显像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对346例可疑CAD者进行了201TI运动·延迟心肌灌注断层显像。根据有无CAD危险因素和危险评分的高低分为四组...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疾病(CAD)5种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及抽烟)与201TI心肌灌注显像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对346例可疑CAD者进行了201TI运动·延迟心肌灌注断层显像。根据有无CAD危险因素和危险评分的高低分为四组:无危组、低危组、中危组及高危组。结果在四组病人中,无危组、低危组、中危组及高危组的心肌灌注异常率分别为48.1%、70.6%、89%及100%。四组间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别(字2=49.6,P=0.0001)。在伴有CAD危险因素的病人中,危险评分与半定量评分、肺/心比值和节段异常数均呈显著的正相关性(r=0.167~0.458,P=0.001~ 0.0006)。结论CAD危险因素与201TI心肌显像有密切的相关性,对伴有CAD危险因素尤其是中重度危险因素的可疑CAD病人应常规行201TI心肌灌注断层显像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TI心肌灌注显像 相关性 冠状动脉疾病 放射性核素显像 危险因素 ^201TI CA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均血小板体积与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联合对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远期预后的价值 被引量:3
18
作者 蒋萍 宋莹 +15 位作者 许晶晶 唐晓芳 姚懿 姜琳 王欢欢 赵雪燕 高展 陈珏 宋雷 高立建 张茵 杨跃进 高润霖 乔树宾 徐波 袁晋青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39-245,共7页
目的:评估入院时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及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联合对接受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远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共纳入4293例患者,根据MPV及PDW的中位数,将患者分为3组:低(MPV+PDW)... 目的:评估入院时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及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联合对接受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远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共纳入4293例患者,根据MPV及PDW的中位数,将患者分为3组:低(MPV+PDW)组(n=2019);MPV+PDW异常组(即高MPV+低PDW或低MPV+高PDW,简称MPV+PDW异常组,n=333);高(MPV+PDW)组(n=1941)。应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比较不同组别与远期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基线资料分析表明,与低(MPV+PDW)组患者相比,高(MPV+PDW)组患者合并糖尿病者更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更低,糖化血红蛋白更高,使用β受体阻滞剂比例更低(P均<0.05)。与低(MPV+PDW)组比较,高(MPV+PDW)组患者心原性死亡率更高[17(0.9%)vs 5(0.2%),P=0.021],全因死亡发生率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5(1.3%)vs 16(0.8%),P=0.298]。Kaplan-Meier分析表明,高(MPV+PDW)组患者心原性死亡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组别(log-rank P=0.022)。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接受PCI的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中,高(MPV+PDW)组患者的2年心原性死亡的发生风险显著高于低(MPV+PDW)组患者(HR=3.497,95%CI:1.155~10.586,P=0.027)。结论:在接受择期PCI的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中,高MPV高PDW与远期预后不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均血小板体积 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 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 心原性死亡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层螺旋CT对老年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的诊断价值评价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芳 刘梅林 +2 位作者 田清平 霍勇 邱建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63-165,共3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对老年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1例疑为冠心病的老年患者进行冠状动脉64层螺旋CT扫描,并于1周之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评价冠状动脉64层螺旋CT诊断老年冠状动脉疾病患者...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对老年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1例疑为冠心病的老年患者进行冠状动脉64层螺旋CT扫描,并于1周之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评价冠状动脉64层螺旋CT诊断老年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结果61例患者总计915个冠状动脉节段,64层螺旋CT能够评价其中882个节段(96.4%),其检测中度以上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75.6%,特异性88.1%,阳性预测值64.0%,阴性预测值92.8%,准确度85.4%。结论64层螺旋CT对老年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血管造影术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型冠状动脉疾病向急性心肌梗死进展的生物标志物鉴定 被引量:2
20
作者 冷利华 裴宜斌 +4 位作者 周函 晏晶晶 何小伍 朱高 黄文胜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2517-2522,共6页
目的:分析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SCAD)向急性心肌梗死(AMI)进展的核心基因及作用途径。方法:GEO数据库下载2个独立数据集GSE71226和GSE66360。“limma”包进行差异基因分析。采用“ggplot2”包对GSE71226和GSE66360数据集获取差异基因取交... 目的:分析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SCAD)向急性心肌梗死(AMI)进展的核心基因及作用途径。方法:GEO数据库下载2个独立数据集GSE71226和GSE66360。“limma”包进行差异基因分析。采用“ggplot2”包对GSE71226和GSE66360数据集获取差异基因取交集,并定义SCAD向AMI进展的关键基因。采用Cytoscape软件插件MCODE 1.5.1鉴定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中的核心基因。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安庆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住院的168例SCAD患者作为SCAD组,选择同期正常体检的健康志愿者24例作为对照组。对SCAD组进行随访,发生AMI则定义为AMI组。结果:GSE71226数据集中获得1122个差异基因,GSE66360数据集中获得463个差异基因,取交集后共获得48个关键基因。GO分析主要富集于环磷酸腺苷反应、对应力刺激的响应及炎症反应等;KEGG分析主要富集于IL-17信号通路及PID IL1信号通路等。GSEA分析结果显示,关键基因中呈正相关的前3位最丰富基因集为线粒体反应途径、反应途径及基于CRISPR与初级纤毛发育相关的基因;负相关的前3位最丰富基因集为中性粒细胞脱颗粒反应、人体补体系统及脊髓损伤。鉴定出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TGS2)、转录因子AP(JUN)、CX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2(CXCL2)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4个核心基因。SCAD组患者PTGS2、JUN、CXCL2、MMP9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AMI组患者PTGS2、JUN、CXCL2、MMP9蛋白表达高于SCAD组(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TGS2、JUN、CXCL2及MMP9 AUC分别为0.747(0.704~0.867)、0.775(0.714~0.887)、0.773(0.708~0.874)、0.850(0.794~0.972)。结论:PTGS2、JUN、CXCL2、MMP94个核心基因可能参与SCAD进展为AMI的病理机制并可预测SCAD进展为AM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型冠状动脉疾病 急性心肌梗死 基因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