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ARE技术在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韩雪 王朝晖 +2 位作者 郑新 张凤全 刘军莲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4年第10期1716-1720,共5页
目的探讨CARE技术即自动综合选择管电压(CARE kV)和四维实时剂量调节CARE Dose 4D技术对冠脉CTA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采用西门子64排128层Definition AS螺旋CT机行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A组41例,由... 目的探讨CARE技术即自动综合选择管电压(CARE kV)和四维实时剂量调节CARE Dose 4D技术对冠脉CTA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采用西门子64排128层Definition AS螺旋CT机行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A组41例,由CARE kV选择输出管电压;B组37例,管电压人为设定120kVp。两组均采用CARE Dose 4D技术,其他扫描参数两组相同。应用t检验比较两组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辐射剂量(ED)、图像质量评分、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P<0.05认为有统计学差异。结果A和B两组CTDIvol分别为(17.15±10.87)mGy和(29.97±7.80)mGy;DLP分别为(261.43±176.49)mGy×cm和(469.61±119.66)mGy×cm;ED分别为(3.62±2.98)mSv和(6.58±2.03)mSv,两组间CTDIvol、DLP和E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ED降低44.98%。A和B两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3.58±0.27)和(3.63±0.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动脉根部管腔的SNR分别为(18.14±4.27)和(17.96±3.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RCA和LM近端管腔的CNR分别为(23.07±8.89)和(27.26±9.57),B组分别为(17.23±7.35)和(21.27±8.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CNR大于B组。结论应用于冠状动脉造影的CARE技术,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可降低受检者44.98%的有效辐射剂量,具有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x射线断层扫描 CARE技术 冠状动脉造影 辐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血流储备分数在冠状动脉临界狭窄患者心肌缺血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2
作者 周晓婧 提拉柯孜·图尔荪 +1 位作者 冯伟 杨和银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27期43-46,共4页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无创血流储备分数(FFR-CT)对冠状动脉临界狭窄病变(冠状动脉狭窄50%~70%)心肌缺血的诊断效能,为FFR-CT在心肌缺血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67例冠状动脉临界狭窄病变患者,均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及冠状动脉...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无创血流储备分数(FFR-CT)对冠状动脉临界狭窄病变(冠状动脉狭窄50%~70%)心肌缺血的诊断效能,为FFR-CT在心肌缺血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67例冠状动脉临界狭窄病变患者,均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患者均行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FR)检查,根据FFR值评估心肌缺血情况。根据冠状动脉CTA影像数据算出FFR-CT值。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FFR值和FFR-CT值之间的相关性。采用ROC评估FFR-CT对冠状动脉临界狭窄病变患者心肌缺血诊断的效能。结果67例患者中FFR值≤0.8的有35例,FFR-CT值≤0.8的有26例。FFR值与FFR-CT值呈正相关(r=0.6668,P<0.01)。共评估血管83支,FFR-CT用于心肌缺血诊断的ROC下面积为0.938(95%CI 0.890~0.985,P<0.01),诊断界值为0.8时,其对心肌缺血诊断的灵敏度87.5%、特异度95.24%、阳性预测值85.29%、阴性预测值79.63%。结论FFR-CT值对冠状动脉临界狭窄病变患者心肌缺血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 冠状动脉临界狭窄病变 心肌缺血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布情况观察 被引量:12
3
作者 李明志 董光 +4 位作者 耿海 褚玉静 葛敏 于艳妮 张强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20期67-68,共2页
目的观察冠心病合并糖尿病(DM)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分布情况。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合并DM者48例(DM组)、不合并DM者120例(非DM组),采用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DSCTA)检查两组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发生情况。结果 DM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 目的观察冠心病合并糖尿病(DM)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分布情况。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合并DM者48例(DM组)、不合并DM者120例(非DM组),采用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DSCTA)检查两组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发生情况。结果 DM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为34.6%,高于非DM组的17.9%(P<0.01)。DM组左主干(LM)、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右冠状动脉(RCA)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分别为3.1%、14.1%、6.9%、10.5%,非DM组分别为2.1%、7.8%、3.5%、4.5%;两组LAD、LCx、RCA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比较,P均<0.01。DM组Ⅰ群(LM及LAD、LCx、RCA近段)、Ⅱ群(LAD、RCA中远段、LCx远段及主要分支)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分别为14.7%、19.8%,Ⅰ、Ⅱ群比值为0.74;对照组分别为9.4%、8.0%及1.09;两组比较,P均<0.05。结论冠心病合并DM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比非DM患者严重且范围更加广泛;DM患者粥样硬化斑块好发于各冠状动脉的中远段,而非DM患者则近段与中远段大致相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冠状动脉病变 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 粥样硬化斑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排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在颅内肿瘤术前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7
4
作者 宋世宾 杨华 +4 位作者 陈益民 韩锋 徐卡娅 汪春红 刘沣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6期45-46,共2页
目的探讨多排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3D-CTA)在颅内肿瘤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4例颅内肿瘤患者术前320排3D-CTA的影像资料。所有原始数据均传送至工作站,采用3D后处理技术观察肿瘤及其相邻血管、血窦、骨性解剖标志的3D关系... 目的探讨多排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3D-CTA)在颅内肿瘤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4例颅内肿瘤患者术前320排3D-CTA的影像资料。所有原始数据均传送至工作站,采用3D后处理技术观察肿瘤及其相邻血管、血窦、骨性解剖标志的3D关系。以术中所见为评价标准,评估3D-CTA对制定手术入路、确定切除范围及重要毗邻血管保护的指导作用。结果 3D-CTA清晰显示了9例突破鞍隔生长的巨大垂体腺瘤和5例鞍结节脑膜瘤与相邻的大脑前动脉、前床突之间的空间关系;7例蝶骨嵴内1/3脑膜瘤及9例窦旁脑膜瘤与静脉窦、回流静脉、蝶骨嵴的3D关系;对4例脑叶胶质瘤在区分肿瘤供血动脉、引流静脉上存在困难。结论 3D-CTA能充分显示颅内大部分肿瘤的影像特征及其相邻血管、颅骨的立体空间结构;在评估手术入路、术中保护肿瘤相邻动静脉、减少医源性神经功能损害方面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肿瘤 血管造影 多排三维螺旋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在颅内巨大脑膜瘤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宋世宾 杨华 +3 位作者 陈益民 韩锋 徐卡娅 汪春红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2期54-55,共2页
目的探讨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3D-CTA)对颅内巨大脑膜瘤手术的指导作用。方法 27例颅内巨大脑膜瘤患者术前行3D-CTA,观察肿瘤及其相邻血管、血窦、骨性解剖标志,据此制定手术入路、确定肿瘤切除范围及需要保护的毗邻血管神经。结果 3D-CT... 目的探讨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3D-CTA)对颅内巨大脑膜瘤手术的指导作用。方法 27例颅内巨大脑膜瘤患者术前行3D-CTA,观察肿瘤及其相邻血管、血窦、骨性解剖标志,据此制定手术入路、确定肿瘤切除范围及需要保护的毗邻血管神经。结果 3D-CTA清晰显示了肿瘤位置、大小、生长侵袭方向及其与相邻血管、骨性解剖标志的空间关系,据此制定手术方案,肿瘤全切除24例、次全切除2例、部分切除1例,术中出血平均175 ml,3例术后轻偏瘫,1例瘤腔内出血2,3例恢复良好。结论在颅内巨大脑膜瘤切除术前行3D-CTA,可清晰显示肿瘤位置、大小、生长侵袭方向及其与相邻血管、骨性解剖标志的空间关系,有利于手术方案的制定,提高肿瘤的切除率,减少术中出血及医源性神经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造影 脑膜瘤 多排三维螺旋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剂量CT乳腺导管造影在溢液性乳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6
作者 张霞 安丰新 +4 位作者 张玉光 李永胜 黄维站 蓝孝全 孙丽莎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8期73-75,共3页
目的探讨低剂量CT乳腺导管造影在溢液性乳腺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我院乳腺导管造影患者33例,共45个乳腺,乳腺钼靶摄影后,进行低剂量乳腺CT扫描。结果 CT乳腺导管造影扫描参数为120kV、150 mAs。研究中共测量36个乳腺导管直径,乳... 目的探讨低剂量CT乳腺导管造影在溢液性乳腺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我院乳腺导管造影患者33例,共45个乳腺,乳腺钼靶摄影后,进行低剂量乳腺CT扫描。结果 CT乳腺导管造影扫描参数为120kV、150 mAs。研究中共测量36个乳腺导管直径,乳腺钼靶摄影导管直径为(1.99±0.95)mm,CT乳腺导管造影所示导管直径为(3.55±1.29)mm,P<0.01。CT乳腺导管造影不仅显示钼靶摄影所示导管内病变所致充盈缺损及导管截断征象,而且能够清晰显示导管内占位病变的大小、形态、密度等。结论低剂量CT乳腺导管造影对溢液性乳腺导管疾病具有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疾病 乳头溢液 乳腺导管造影 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