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直接冠状动脉支架置入的临床评价
1
作者 杨明 胡大一 +5 位作者 王乐丰 李田昌 王明生 彭建军 王红石 邹阳春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25-226,共2页
关键词 直接冠状动脉支架置入 临床评价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球囊预扩张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疗效的临床及造影评价指标
2
作者 吴永健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3-73,共1页
最初的经皮冠状动脉腔内球囊成形术(PTCA)最关心的是术中并发症的发生和术后心绞痛的缓解情况,但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治疗部位的再狭窄成为人们关心的问题。尽管普通裸支架的应用大幅度降低了术中并发症,同时减少了单纯球囊扩张术... 最初的经皮冠状动脉腔内球囊成形术(PTCA)最关心的是术中并发症的发生和术后心绞痛的缓解情况,但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治疗部位的再狭窄成为人们关心的问题。尽管普通裸支架的应用大幅度降低了术中并发症,同时减少了单纯球囊扩张术后的弹性回缩,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再狭窄的发生,但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率仍高达20%~30%,因此评价冠状动脉支架术后的主要指标就是再狭窄发生率。随着近十余年的临床实践,以及最近几年药物洗脱支架的应用,支架术后的疗效评价已不是单纯的再狭窄发生率。下面就常用的评价指标作一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 评价指标 临床实践 疗效评价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球囊成形术 术后再狭窄 单纯球囊扩张 术中并发症 造影 术后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治疗冠心病43例 被引量:4
3
作者 申娟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716-717,共2页
关键词 直接冠状动脉支架置入 治疗 冠心病 血管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内直接支架置入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与传统支架置入方法的随机对比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田军 赵全明 Grollier G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66-269,共4页
目的 :采用与传统支架置入术 (CS)随机对比研究的方法 ,评价冠状动脉 (冠脉 )内直接支架置入术 (DS)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相关病变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方法 :将 15 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DS组和CS组 ,两组的基本临床特征和造... 目的 :采用与传统支架置入术 (CS)随机对比研究的方法 ,评价冠状动脉 (冠脉 )内直接支架置入术 (DS)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相关病变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方法 :将 15 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DS组和CS组 ,两组的基本临床特征和造影特征及术前治疗无显著差异。实验第一终点是影像学的成功 :支架置入后靶病变残余狭窄 <2 0 % ,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 (TIMI) 3级血流 ,“无再流或慢血流现象”的减少 ;第二终点为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和手术操作时间及花费的评价。  结果 :DS组和CS组组间手术成功率无差异 (DS组为 94 7% ,CS组为 96 0 % )。无再流或慢血流现象发生率DS组为 5例 (6 7% ) ,CS组为 4例 (5 3 % ) ,两组间亦无差异 (P =NS)。手术时间、球囊导管及造影剂用量DS组均低于CS组 ,两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 (P <0 0 1)。住院期间效果及严重并发症两组间无差异 ;6个月随访结果两组比较亦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 :本随机研究证实了一些回顾性研究的结果 ,DS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相关病变具有可行性和安全性 ,与CS相比较 ,这一策略的突出优点是显著增加效益费用比 ,而对急性并发症特别是“无再流或慢血流”现象的发生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冠状动脉内直接支架 治疗 临床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患者近远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摘要) 被引量:1
5
作者 郑立文 盖鲁粤 +1 位作者 文应峰 郭健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02-202,共1页
关键词 冠心病 不稳定性心绞痛 冠状动脉支架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对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即刻疗效的评价 被引量:4
6
作者 田志强 江时森 +4 位作者 陈锐华 宫剑滨 张启高 王立军 彭永平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4年第4期346-348,共3页
目的 :采用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法评价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简称冠心病 )患者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即刻临床效果。 方法 :在 10 0例冠心病患者的靶病变处置入 14 7枚人工支架 ,通过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法分析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前、... 目的 :采用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法评价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简称冠心病 )患者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即刻临床效果。 方法 :在 10 0例冠心病患者的靶病变处置入 14 7枚人工支架 ,通过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法分析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前、后靶病变血管内径和横截面积的变化。 结果 :支架置入后靶病变处血管内径和横截面积的即刻增益分别为 1.4 4~ 3.74 (2 .4 7± 0 .4 9)mm、2 .6 2~ 12 .18(6 .4 7± 1.87)mm2 ,直径和面积残余狭窄率分别为 - 11.2 8%~ 14 .17% (3.5 0± 0 .0 4 ) %、- 2 1.2 8%~ 2 6 .3% (6 .6 2± 6 .74 ) % ,患者的症状得到改善。 结论 :冠状动脉造影计算机定量分析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前、后即刻疗效是一种可靠而简易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 定量分析 冠心病 冠状动脉支架 疗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消化道出血,应如何选择氯吡格雷+质子泵抑制剂方案? 被引量:3
7
作者 李卫华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9年第4期391-391,共1页
冠心病或心肌梗死的患者,最有效的治疗办法是血运重建,包括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不管选择何种治疗开通血管,术后都应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而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易诱发消化道出血,一旦发生,则需... 冠心病或心肌梗死的患者,最有效的治疗办法是血运重建,包括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不管选择何种治疗开通血管,术后都应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而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易诱发消化道出血,一旦发生,则需加服质子泵抑制剂(PPI)。据文献报道,氯吡格雷联用PPI后会增加某些心血管负性事件发生率,有可能增加患者死亡和再住院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血小板药物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消化道出血 氯吡格雷 血运重建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 负性事件 质子泵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管理 被引量:1
8
作者 李秋霞 卿恩明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49-549,共1页
本研究回顾性总结我院年龄≥75岁的冠心病患者行非心脏手术的麻醉管理经验,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选择2007年1~12月在北京安贞医院行非心脏手术麻醉的年龄≥75岁的冠心病患者44例,男26例,女18例,年龄75~101(77.5±6.... 本研究回顾性总结我院年龄≥75岁的冠心病患者行非心脏手术的麻醉管理经验,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选择2007年1~12月在北京安贞医院行非心脏手术麻醉的年龄≥75岁的冠心病患者44例,男26例,女18例,年龄75~101(77.5±6.3)岁。高血压32例,糖尿病17例,心肌梗死后〈6个月2例,冠状动脉支架置入10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冠心病患者 非心脏手术麻醉 麻醉管理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 北京安贞医院 管理经验 年龄 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