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1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临床预测因素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高静 刘寅 +1 位作者 李玉茜 郑君毅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1-61,共1页
关键词 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 预测因素 临床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 冠状动脉造影 肝肾功能不全 凝血机制障碍 流行病学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采用二甲双胍治疗降低心血管事件及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赵英丽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33期128-129,共2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采用二甲双胍治疗降低心血管事件及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125例冠心病合并糖耐量减低(IGT)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4例)和对照组(6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采用二甲双胍治疗降低心血管事件及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125例冠心病合并糖耐量减低(IGT)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4例)和对照组(6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二甲双胍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及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发生率14.3%(8/56)、17.9%(10/56)均明显比对照组22.2%(12/54)、25.9%(14/54)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采用二甲双胍治疗能够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及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介入术 二甲双胍 心血管事件 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治疗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46例 被引量:12
3
作者 熊家瑞 黎明江 刘华芬 《山东医药》 CAS 2019年第30期68-70,共3页
目的观察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冠脉支架内再狭窄(ISR)的效果。方法将100例老年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54例),观察组采用紫杉醇涂层球囊扩张治疗,对照组采用第二代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 目的观察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冠脉支架内再狭窄(ISR)的效果。方法将100例老年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54例),观察组采用紫杉醇涂层球囊扩张治疗,对照组采用第二代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a分别计为T0、T1、T2靶病变最小直径、管腔狭窄率及T2支架内晚期管腔直径丢失、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T2支架内晚期管腔直径丢失分别为(0.48±0.21),0.55±0.21)mm,两组比较,P>0.05。观察组T0、T1、T2靶病变最小直径分别为(1.19±0.32),(2.13±0.57)、(1.83±0.64)mm,对照组分别为(1.21±0.35)、(2.76±0.52),(2.06±0.72)mm,两组T1、T2与同组T0比较,两组T2与同组T1比较,两组T1比较,P均<0.05;观察组T0、T1、T2管腔狭窄率分别为74.72%±6.46%,17.07%±5.12%,27.67%±11.46%,对照组分别为72.61%±7.52%,13.83%±5.45%,26.74%±12.13%,两组T]、T2与同组T0比较,P均<0.05。观察组及对照组T2发生出血分别为1例(2.2%)、10例(18.5%),两组比较,P<0.05.结论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用于冠脉支架内再狭窄老年患者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虽然T1治疗效果劣于第二代药物洗脱支架,但T2治疗效果不劣于第二代药物洗脱支架,且出血事件发生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 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 第二代药物洗脱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反应蛋白水平对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7
4
作者 王成钢 王春梅 +2 位作者 阙斌 聂绍平 覃秀川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9-152,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与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发生的关系,旨在提高ISR患者临床检出率。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8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急诊危重症中心收治的冠心病首次PCI患者3100例,PCI术后1年复查冠状动脉造...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与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发生的关系,旨在提高ISR患者临床检出率。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8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急诊危重症中心收治的冠心病首次PCI患者3100例,PCI术后1年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发现ISR患者430例(ISR组),未发现ISR患者2670例(无ISR组),比较2组一般临床资料及实验室化验指标,分析ISR发生的相关因素及与CRP的关系。结果ISR组出院时及随访时CRP水平明显高于无ISR组[17.1(1.1,26.9)mg/L vs 12.9(0.9,23.5)mg/L,P=0.034;15.2(0.7,23.9)mg/L vs 3.9(0.2,7.9)mg/L,P=0.001]。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显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出院时及随访时血清CRP水平是预测冠心病支架置入术后ISR的危险因素(P<0.05,P<0.01)。随访时CRP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1(95%CI:0.815~0.907,P<0.01),截点值12.23 mg/L,敏感性80.5%,特异性77.9%;出院时CRP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37(95%CI:0.566~0.709,P<0.01)。结论冠状动脉ISR发生与出院时及随访时CRP水平密切相关,应用随访时CRP水平对ISR进行预测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质 冠心病 支架 冠状动脉狭窄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冠状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9
5
作者 王聪霞 贾珊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03-309,共7页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是目前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主要有效的治疗手段,血管支架尤其是药物洗脱支架极大程度上改善了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和预后。与支架相关的病理主要表现为支架内再狭窄引起的进行性心绞痛和支架内血栓导致的急...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是目前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主要有效的治疗手段,血管支架尤其是药物洗脱支架极大程度上改善了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和预后。与支架相关的病理主要表现为支架内再狭窄引起的进行性心绞痛和支架内血栓导致的急性心肌梗死。支架内再狭窄是由生物、机械、技术及与患者自身相关的复杂相互作用介导形成的病理性新生内膜增生,有关其发病机制的研究正不断深入。本文通过血管内皮损伤、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血管外基质重构、炎症反应以及新生动脉内膜粥样硬化等方面对其进行综述,深入探讨其形成的影响因素及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药物洗脱支架 支架内狭窄 新生内膜增生 新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炎症状态对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和预测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许海燕 张家芬 +3 位作者 乔树宾 李建军 杨跃进 徐波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870-872,共3页
目的探讨PCI前后持续炎症状态对PCI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和预测作用。方法选择成功行支架置入术并于3个月后至1年内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431例,分为支架内再狭窄组(再狭窄组)124例和无支架内再狭窄组(无再狭窄组)307例。患者于PC... 目的探讨PCI前后持续炎症状态对PCI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和预测作用。方法选择成功行支架置入术并于3个月后至1年内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431例,分为支架内再狭窄组(再狭窄组)124例和无支架内再狭窄组(无再狭窄组)307例。患者于PCI前及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时均检测C反应蛋白(CRP)、高敏CRP(hs-CRP)。结果与无再狭窄组比较,再狭窄组患者PCI前CRP和hs-CRP以及PCI后CRP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将PCI前hs-CRP分为〉2mg/L和≤2mg/L2个等级,hs-CRP增高的患者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明显升高(χ^2=5.03,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s-CRP高的患者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风险明显增加(OR=1.840,95%CI:1.076~3.157,P〈0.05)。结论PCI前后持续的炎症状态是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和预测指标,应积极加强抗炎以改善PCI后患者的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炎症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狭窄 预测 冠状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叶酸与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黄进 汤涌 +3 位作者 贾海波 刘志忠 陈绍良 杜同心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5年第3期194-195,共2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与血清叶酸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资料齐全的86例冠心病支架术后患者,根据造影结果分再狭窄组与非再狭窄组。运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叶酸浓度。对支架术后两组血清叶酸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在年龄、...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与血清叶酸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资料齐全的86例冠心病支架术后患者,根据造影结果分再狭窄组与非再狭窄组。运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叶酸浓度。对支架术后两组血清叶酸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在年龄、性别、高血压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但吸烟、合并糖尿病者再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再狭窄者(P<0.01),再狭窄组血清叶酸明显低于非再狭窄组(P<0.05)。结论资料提示:年龄、性别、高血压等对支架的再狭窄无明显影响,吸烟、糖尿病患者再狭窄发生率明显增加;且支架内再狭窄者叶酸水平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支架 狭窄 叶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酸水平对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江友 陈涵 +1 位作者 苏晞 李浪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1期1160-1162,共3页
目的探讨尿酸水平对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支架置入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方法 136例稳定性心绞痛成功行支架置入治疗患者,根据术后12~18个月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再狭窄组62例及对照组74例;对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用计算机辅助的定量分析... 目的探讨尿酸水平对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支架置入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方法 136例稳定性心绞痛成功行支架置入治疗患者,根据术后12~18个月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再狭窄组62例及对照组74例;对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用计算机辅助的定量分析法评价。结果对照组尿酸水平明显低于再狭窄组[(364.21±42.47)μmol/L vs(440.66±69.05)μmol/L,P=0.000];对照组术后12~18个月的最小管腔直径明显大于再狭窄组[(2.12±0.38)mmvs(0.76±0.37)mm,P=0.013];狭窄程度术后12~18个月对照组明显低于再狭窄组[(35.84±12.34)%vs(84.53±14.26)%,P=0.000];对照组晚期管腔丢失明显小于再狭窄组[(0.27±0.14)mmvs(1.66±0.57)mm,P=0.000]。尿酸与支架术后再狭窄有关(OR=0.680,95%CI:0.564~0.937,P〈0.05)。结论尿酸水平增高可能是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支架置入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酸 心绞痛 支架 冠状血管造影术 冠状动脉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与高尿酸血症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石新国 申红丽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6年第5期424-427,共4页
目的探讨高尿酸与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5年10月心内科320例行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复查的汉族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男性196例、女性124例),通过回顾性分析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的病例,将符合要求的病例分... 目的探讨高尿酸与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5年10月心内科320例行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复查的汉族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男性196例、女性124例),通过回顾性分析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的病例,将符合要求的病例分为支架内再狭窄组102例、冠脉支架无再狭窄组218例,分析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血尿酸水平及两者的相关性。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冠脉内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所有病例中,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组102例(31.9%)、无再狭窄组218例(68.1%)。根据血尿酸水平分组,冠脉支架内再狭窄与无冠脉支架内再狭窄比例分别为:无高尿酸血症组64比164,高尿酸血症组38比54,高尿酸组发生冠脉支架内再狭窄比例明显升高(P=0.025)。多元回归分析提示,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有糖尿病病程≥10年(OR=4.67,P=0.000)、糖化血红蛋白≥7.5%(OR=5.88,P=0.000)、吸烟(OR=1.69,P=0.023)、高尿酸(OR=1.35,P=0.008)、冠脉分叉病变(OR=4.46,P=0.000)、冠脉钙化病变(OR=2.08,P=0.025)及支架重叠植入(OR=1.53,P=0.032)。结论随着尿酸水平的增高,冠脉内再狭窄的发病率也呈明显增高的趋势,高尿酸是冠脉内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尿酸血症 血尿酸 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严重程度的预测因素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小娟 高展 +2 位作者 乔树宾 吴永建 陈珏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3期955-956,共2页
关键词 冠状动脉 狭窄 血管成形术 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校正的管腔内密度变化对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11
作者 方正 陈林丽 +2 位作者 郭大静 刘佳 宋卫香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594-598,共5页
目的以侵入性冠状动脉造影(ICA)为参照标准,评价校正的冠状动脉管腔内密度变化(CCO)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诊断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有CCTA和ICA结果的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的86例患者共136支血... 目的以侵入性冠状动脉造影(ICA)为参照标准,评价校正的冠状动脉管腔内密度变化(CCO)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诊断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有CCTA和ICA结果的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的86例患者共136支血管,按照ICA结果将支架狭窄程度分为通畅组、狭窄组和闭塞组。计算支架近远端CCO,和CCTA目测法评价ISR。计算CCO、CCTA和CCO+CCTA诊断ISR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结果通畅组76支,狭窄组38支,闭塞组22支,3组的CCO分别是0.222±0.083、0.317±0.085和0.485±0.09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CO、CCTA和CCO+CCTA诊断ISR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9、0.811和0.882,CCTA与CCO+CCT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诊断支架闭塞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47、0.842和0.972,其中CCTA与CCO+CCT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结论CCO随支架狭窄程度增加而增高;CCO+CCTA显著提高了CCTA对ISR的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支架 放射摄影术 介入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血管造影术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冠状动脉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患者的氯吡格雷抵抗及CYP2C19基因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丽媚 李雪锋 +3 位作者 李存仁 古献芳 林斌 曾文峰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21期50-53,共4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患者与氯吡格雷抵抗(cR)及CYP2C19基因型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于梅州市人民医院心脏疾病防治中心住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出现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19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患者与氯吡格雷抵抗(cR)及CYP2C19基因型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于梅州市人民医院心脏疾病防治中心住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出现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19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手术前后均给予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治疗,将其分为CR组(44例)和非CR组(148例).检测两组患者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及CYP2C19基因多态性。结果CR组CYP2C19基因型分别为野生纯合型4例(9.1%),突变纯合型16例(36.4%),突变杂合型24例(54.5%);非cR组CYP2C19基因型分别为野生纯合型为32例(21.6%),突变纯合型20例(13.5%),突变杂合型96例(64.9%);两组3种基因型分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CYP2C19野生纯合型、突变纯合型、突变杂合型出现CR的概率分别为11.1%、44.4%、20.0%(P〈0.01)。结论CR与CYP2C19基因多态性具有相关性。CYP2C19的突变纯合型可能使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患者发生CR的风险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内狭窄 氯吡格雷抵抗 CYP2C19基因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洗脱支架对糖尿病合并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远期效果 被引量:5
13
作者 杨红照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9年第8期1435-1436,共2页
目的观察药物洗脱支架治疗糖尿病合并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远期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5月西峡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87例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患者,其中合并糖尿病的75例作为观察组,未合并糖尿病的112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患... 目的观察药物洗脱支架治疗糖尿病合并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远期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5月西峡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87例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患者,其中合并糖尿病的75例作为观察组,未合并糖尿病的112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患者均接受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对比两组冠脉病变情况、支架置入情况、手术成功率、1 a内再次血运重建率及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结果两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两组冠脉病变数、支架置入数、1年内再次血运重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后hs-CRP、IL-6和TNF-ɑ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药物洗脱支架治疗糖尿病并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 药物洗脱支架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特征与高压球囊治疗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晓敏 沈南芬 +2 位作者 潘伟民 叶红华 朱建华 《浙江临床医学》 2000年第6期363-364,共2页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特征和高压球囊扩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7例支架内再狭窄病例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图像分析,其中6例施行高压球囊扩张治疗。结果68例冠脉内支架术患者中,有7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支架内再狭窄,...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特征和高压球囊扩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7例支架内再狭窄病例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图像分析,其中6例施行高压球囊扩张治疗。结果68例冠脉内支架术患者中,有7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为10.29%,出现在术后1.5~8个月。靶血管在左前降支6例,右冠状动脉1例,病变特征表现为支架内弥漫狭窄的5例,局限性狭窄2例。除1例左前降支弥漫性狭窄外,余6例用12~15个大气压球囊扩张术治疗。术前狭窄程度平均为84%(75~98%),术后狭窄降至12%(0~35%),最小管腔内径从术前的平均0.52mm增至2.68mm。术中无严重并发症,1例在术后2个月发生再狭窄行CABG术,余5例随访6个月无心肌缺血复发。结论支架内再狭窄病变可表现为弥漫性和局限性二种。高压球囊扩张术治疗支架内再狭窄是简单可行的,能获得满意的即刻造影结果和较好的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内狭窄 冠状动脉造影 球囊血管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双源CT在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5
作者 邵艳萍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第18期102-104,共3页
目的 探讨双源CT(DSCT)在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78例接受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置入148枚支架。术后分别采用双源CT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观察双源CT对冠状动脉支架内... 目的 探讨双源CT(DSCT)在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78例接受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置入148枚支架。术后分别采用双源CT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观察双源CT对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诊断效能。结果 以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双源CT诊断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敏感度为75.0%,特异度为99.29%,准确度为97.97%。结论 可使用双源CT诊断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其具有无创性,准确度较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 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瓜蒌薤白半夏汤合血府逐瘀汤防治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16
作者 韩鹏 《中国卫生产业》 2012年第28期172-172,共1页
目的观察瓜蒌薤白半夏汤合血府逐瘀汤对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防治效果。方法将102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组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54例),两组患者均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对照组服用西药治疗方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观察组配合中药活... 目的观察瓜蒌薤白半夏汤合血府逐瘀汤对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防治效果。方法将102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组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54例),两组患者均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对照组服用西药治疗方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观察组配合中药活血化瘀瓜蒌薤白半夏汤合血府逐瘀汤,疗程均为6个月。结果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对照组43例复查,8例发生冠状动脉再狭窄;观察组45例复查,3例发生冠状动脉再狭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合血府逐瘀汤可有效降低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蒌薤白半夏汤 血府逐瘀汤 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1
17
作者 董剑廷 袁勇 +4 位作者 张励庭 黄炫生 邓志华 韩莹 林素清 《罕少疾病杂志》 2006年第4期33-35,共3页
目的对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介入治疗方法及其疗效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至2005年7月因心绞痛复发来诊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39例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接受了介入治疗和随访... 目的对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介入治疗方法及其疗效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至2005年7月因心绞痛复发来诊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39例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接受了介入治疗和随访。介入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洗脱支架31例,切割球囊5例,球囊扩张3例。切割球囊5例中同时接受放射治疗3例。结果在平均18.7±9.5(6~36)个月随访中,9例有心绞痛或可疑心绞痛发作的患者当中,7例(13.5%)复查了冠状动脉造影,其中,球囊扩张组1例患者心绞痛复发,植入TAXUS支架一枚,未再发心绞痛。1例TAXUS支架植入术后患者,术后9个月发生心肌梗死,冠状动脉造影见支架内完全闭塞,予PTCA治疗,未再发心绞痛。其余患者复查显示无再狭窄发生。结论药物洗脱支架、切割球囊扩张和支架内放射治疗等方法综合治疗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成功率高,长期随访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狭窄 冠状动脉造影 介入治疗 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8
作者 贺宇峰 《中国医学工程》 2014年第2期105-105,共1页
目的观察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入选的患者行药物洗脱支架治疗,术后观察心脏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44例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事件22例,其中胸痛复发19例,TVR7例,ISR处原支架的类型是影响术后疗效的... 目的观察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入选的患者行药物洗脱支架治疗,术后观察心脏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44例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事件22例,其中胸痛复发19例,TVR7例,ISR处原支架的类型是影响术后疗效的重要因素,本研究认为DES术后ISR的疗效好于BMS术后ISR(P=0.002)。而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变血管的直径和病变部位、病变的严重程度以及DES涂层材料的不同与治疗效果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药物洗脱支架是治疗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洗脱支架 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超声指导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行PCI的临床价值分析
19
作者 刘永昌 王树鹏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22期6-11,共6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IVUS)及冠状动脉造影(CAG)指导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价值,并分析远期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94例药物洗脱支架(DES)置入术后ISR行PCI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IVUS组...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IVUS)及冠状动脉造影(CAG)指导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价值,并分析远期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94例药物洗脱支架(DES)置入术后ISR行PCI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IVUS组(实施IVUS指导)及CAG组(实施CAG指导),每组47例。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基础资料及基础CAG特征;对患者进行电话或门诊随访,以主要终点事件及次要终点事件为研究终点,比较两组患者远期预后;采用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冠状动脉ISR患者远期主要终点事件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的人口学资料(男性、年龄、体质量指数)、心血管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家族史、吸烟史)、辅助检查[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血肌酐、血尿酸]、临床表现[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稳定型心绞痛(SAP)]、药物治疗(阿司匹林、P2Y12受体抑制剂、他汀类)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基础的病变位置、冠状动脉ISR分型、特殊病变、参考血管直径、靶病变长度、直径狭窄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IVUS组失访7例,CAG组失访3例。IVUS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为5.00%、靶血管血运重建发生率为2.50%、再次入院率为25.00%,均低于CAG组的20.45%、15.91%、47.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卒中、次要终点事件、再发心绞痛、支架内血栓、出血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显示: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对冠状动脉ISR患者远期主要终点事件的发生无独立预测价值,IVUS是冠状动脉ISR患者远期主要终点事件的保护因素[HR=0.446,95%CI=(0.200,0.996),P=0.047<0.05]。结论IVUS是冠状动脉ISR患者远期主要终点事件的保护因素,IVUS指导冠状动脉ISR患者PCI的远期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超声 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效果及近期预后观察 被引量:17
20
作者 王海卓 曹雪滨 +2 位作者 刘兆川 王艳飞 王海涛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1年第4期49-54,共6页
目的探讨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的效果及近期预后。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9年6月收治的冠心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ISR患者7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4例,观察组采用DCB治... 目的探讨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的效果及近期预后。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9年6月收治的冠心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ISR患者7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4例,观察组采用DCB治疗,对照组采用药物涂层支架(DES)治疗。比较两组再次PCI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6个月时靶病变管腔直径及狭窄率;比较两组住院期间治疗相关费用,再次PCI术后6个月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以及术后12个月ISR再发情况。结果术后即刻及术后6个月,两组靶病变管腔直径及靶病变管腔狭窄率较术前极大改善,且观察组亦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住院总费用、日均费用及耗材费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MACE总发生率和ISR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紫杉醇DCB治疗冠状动脉ISR能获得更佳的术后即刻获益效果,且术后短期内维持效果良好,不增加经济负担,并能减少术后MACE发生及ISR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紫杉醇 药物涂层球囊 药物涂层支架 心血管不良事件 支架内狭窄 术后并发症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