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LRP3炎症小体、Cav-1、S1P1在川崎病患儿中的表达及其与冠状动脉损伤的关系
1
作者 邓斌 王爱莲 +3 位作者 程波利 陈伽豪 何云 刘崇海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2094-2099,共6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血清陷窝蛋白-1(Cav-1)、1磷酸鞘氨醇受体1(S1P1)在川崎病(KD)患儿中的表达及其与冠状动脉损伤(CAL)的关系。方法选取KD患儿223例作为KD研究组,病例收集地点为本院,收集时间为2023年3月至... 目的探讨外周血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血清陷窝蛋白-1(Cav-1)、1磷酸鞘氨醇受体1(S1P1)在川崎病(KD)患儿中的表达及其与冠状动脉损伤(CAL)的关系。方法选取KD患儿223例作为KD研究组,病例收集地点为本院,收集时间为2023年3月至2024年12月,将患儿按CAL情况分为CAL组、非CAL组,各为71例、152例,另选本院体检正常儿童223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各组临床资料、常规实验室检测指标及外周血NLRP3炎症小体、血清Cav-1、S1P1水平,分析KD患儿CAL的危险因素,并分析外周血NLRP3炎症小体及血清Cav-1、S1P1水平对KD患儿CAL的诊断价值。结果KD研究组外周血NLRP3、caspase-1、ASC信使核糖核酸(mRNA)及血清Cav-1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血清S1P1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CAL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NLRP3、caspase-1、ASC mRNA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Cav-1水平高于非CAL组(P<0.05),血清S1P1水平低于非CAL组(P<0.05)。外周血NLRP3、caspase-1、ASC mRNA及血清Cav-1、血清S1P1水平均是KD患儿CAL的危险因素(P<0.05)。ROC分析显示,外周血NLRP3、caspase-1、ASC mRNA、血清Cav-1、S1P1水平联合检测诊断KD患儿CAL的AUC值为0.926,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0.844、0.785、0.821、0.843、0.833,P<0.05)。结论外周血NLRP3炎症小体及血清Cav-1水平在KD患儿中呈高表达,而血清S1P1水平呈低表达,上述指标可参与患儿CAL过程,且上述指标联合检测诊断KD患儿CAL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冠状动脉损伤 Nod样受体蛋白3 炎症小体 陷窝蛋白-1 1磷酸鞘氨醇受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崎病及其冠状动脉损伤和丙种球蛋白抵抗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金禹汐 李小雨 +6 位作者 刘一佳 韩林利 华益民 范振鑫 周开宇 李星 李一飞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94-301,共8页
背景川崎病(KD)的病因及预后的影响因素尚不明确,现有研究认为特殊基因背景下所导致的免疫反应是最终诱发KD免疫损伤并导致冠状动脉损伤的关键因素。目的探讨基因易感性在KD发病、冠状动脉损伤和IVIG抵抗中的意义。设计病例对照研究。... 背景川崎病(KD)的病因及预后的影响因素尚不明确,现有研究认为特殊基因背景下所导致的免疫反应是最终诱发KD免疫损伤并导致冠状动脉损伤的关键因素。目的探讨基因易感性在KD发病、冠状动脉损伤和IVIG抵抗中的意义。设计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依据美国心脏病协会指南诊断完全性KD,根据JCS/JSCS 2020指南以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内径Z值>2为标准定义冠状动脉损伤。完全性KD组纳入2020年4月至2022年1月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我院)连续招募无血缘关系的完全性KD患儿;对照组纳入我院儿保科行健康体检并采集血标本的儿童。通过对两组行外周血标本基因组测序,原始数据质量控制、富集分析及位点注释,筛选与KD易感性、冠状动脉损伤和IVIG抵抗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NP)及关联基因,比较KD的治疗反应及临床结局。主要结局指标KD及其冠状动脉损伤和IVIG抵抗相关基因及SNP。结果KD组177例,冠状动脉损伤32例(27%),IVIG抵抗55例(31%),对照组139例,两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性别和民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上游分析,筛选了609732个SNP。2组以汉族和少数民族分类主成分分析呈现部分分离,性别分类的主成分分析不存在亚结构。以P<0.0001为阈值,在KD易感性的分析中共筛选出MYT1L、CYP26B1、NECTIN3、TENM3、GFI1B、KNDC1、LOC100133315、RNF121、SYNE3、MAPKBP1、SLFN14、MYOM1、ABCA7、PIP5K1C、PTGER115个候选基因(30个相关SNP位点),在冠状动脉损伤易感性的分析中共筛选出DGKH、CCDC130、KLF7、METTL6、COLQ、PRKN 6个候选基因(19个相关SNP位点),在IVIG抵抗的易感性分析中共筛选出MICALCL、NT5DC3、KRT75、LOC105370980、TXK、BRD26个候选基因(8个相关SNP位点)。结论KD易感性的分析中MYT1L(chr2,rs4381806)、NECTIN3(chr3,rs2399373)、MAPKBP1(chr15,rs2303517)对探讨KD发病机制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冠状动脉损伤和IVIG抵抗的相关候选基因及SNP位点的研究价值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冠状动脉损伤 基因组学 高通量测序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蒜素包膜支架对犬冠状动脉损伤后再狭窄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聂晓敏 江洪 +8 位作者 李庚山 李晓艳 蒋学俊 王晓红 漆曙辉 杨新红 吴钢 朱中生 许辉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29-231,共3页
目的 :评价一种新型包膜支架携带和释放大蒜素的能力 ,并观察大蒜素包膜支架对术后再狭窄的影响。方法 :选取 6只犬 ,将大蒜素包膜支架和对照支架分别置入左回旋支的远端 (大蒜素支架组 ,n =6)和近端 (对照组 ,n =6) ,于支架置入术后 1... 目的 :评价一种新型包膜支架携带和释放大蒜素的能力 ,并观察大蒜素包膜支架对术后再狭窄的影响。方法 :选取 6只犬 ,将大蒜素包膜支架和对照支架分别置入左回旋支的远端 (大蒜素支架组 ,n =6)和近端 (对照组 ,n =6) ,于支架置入术后 1个月行冠状动脉造影后处死 ,光镜下观察内膜增生情况。另选取 10只犬 ,分别于大蒜素包膜支架置入后 1h、1d、3d、10d和 2 8d处死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血管局部的大蒜素浓度。结果 :大蒜素包膜支架置入体内 1h、1d、3d、10d、2 8d时的血管壁浓度分别为 80 83、67 5 0、11 79、0 3 3、0 2 6ng/mg组织。术后 1个月 ,大蒜素支架组和对照组血管的损伤程度相同 ,大蒜素支架组的血管内膜增生和再狭窄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血浆包膜支架可有效携带和释放药物 ,大蒜素包膜支架可抑制术后再狭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素 包膜支架 冠状动脉损伤 再狭窄 血管成形术 基础研究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室指标与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损伤关联性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被引量:13
4
作者 周雪晴 罗亚玲 +1 位作者 周天津 黄仕鑫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95-199,共5页
目的定量评估6项实验室指标与川崎病(KD)急性期并发冠状动脉损伤(CAL)的关联性,以期为早期判别KD并发CAL提供依据。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Cochrane图书馆、EBSCO、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纳入6项实验室指标(... 目的定量评估6项实验室指标与川崎病(KD)急性期并发冠状动脉损伤(CAL)的关联性,以期为早期判别KD并发CAL提供依据。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Cochrane图书馆、EBSCO、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纳入6项实验室指标(WBC、Hb、PLT、CRP、ESR和ALB)与KD并发CAL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文献,检索时间限定为2000年1月1日至2016年4月30日。以End Note X7软件管理文献,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以NOS量表评估纳入文献偏倚风险。提取各实验室指标与CAL关联的经多因素分析调整的OR及其95%CI,采用Stata 12.0软件行Meta分析,根据异质性结果选择相应的效应模型。结果 12篇病例对照研究文献进入Meta分析,纳入4 900例KD患儿,发生CAL 1 256例。NOS量表评估结果,8篇文献评为7分,4篇文献评为6分。WBC、Hb、PLT、CRP、ESR和ALB与CAL相关性的Meta分析分别纳入2、3、8、3、4和5篇文献。WBC、Hb、CRP和ESR与CAL的发生无显著关联,OR(95%CI)分别为0.32(0.02-4.91)、0.94(0.88-1.01)、1.11(0.97-1.26)和1.09(0.98-1.20)。PLT和ALB与CAL的发生相关,随机效应模型汇总的OR(95%CI)分别为1.020(1.001-1.039)和0.87(0.80-0.95)。结论 KD急性期ALB降低和PLT升高为发生CAL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冠状动脉损伤 血小板 白蛋白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性血管炎致冠状动脉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韦卫中 陈绍军 +1 位作者 王宏伟 胡秀芬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1-44,共4页
目的 探讨异种动物蛋白所致家兔免疫性血管炎的病理特点,为建立川崎病动物模型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牛血清白蛋白重复静脉注射复制兔的免疫性血管炎模型,25只幼兔作为实验A组,10只成年兔作为实验B组,10只幼兔为正常对照组。分别做冠状... 目的 探讨异种动物蛋白所致家兔免疫性血管炎的病理特点,为建立川崎病动物模型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牛血清白蛋白重复静脉注射复制兔的免疫性血管炎模型,25只幼兔作为实验A组,10只成年兔作为实验B组,10只幼兔为正常对照组。分别做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组织病理分析和相关免疫学检查。结果 经大体标本肉眼观察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实验A组中有6只发现有冠状动脉扩张,实验B组均未出现冠状动脉扩张。病理检查:光镜下见实验A、B组均出现不同程度内皮细胞肿胀、坏死、内皮下组织水肿、血管壁炎性细胞浸润和弹力纤维断裂等改变,实验B组的病理改变较轻,且实验A组中冠脉扩张者比无冠脉扩张者病理损伤重;电镜检查:实验A组冠状动脉组织出现不同程度内皮细胞肿胀、坏死、脱落、染色质浓聚、平滑肌细胞轻度变性、线粒体肿胀及内质网扩大等改变。实验B组仅见内皮细胞肿胀和轻度平滑肌细胞变性。结论 首次发现用牛血清白蛋白诱导幼兔免疫性血管炎,可导致冠状动脉扩张,其病理改变与川崎病相似,可作为建立川崎病的实验动物模型方法;提供了免疫性血管炎可引起幼龄动物冠状动脉扩张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管炎 冠状动脉损伤 实验研究 川崎病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崎病患儿并发冠状动脉损伤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10
6
作者 陈晶晶 刘亚黎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05-209,共5页
目的基于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患儿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初始治疗前的生物学指标检测,分析KD患儿并发冠状动脉损伤(coronary artery lesions,CAL)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KD并发CAL(CAL组... 目的基于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患儿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初始治疗前的生物学指标检测,分析KD患儿并发冠状动脉损伤(coronary artery lesions,CAL)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KD并发CAL(CAL组)患儿和70例KD未并发CAL(NCAL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χ2检验);对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与CAL发生率有显著相关的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男性、年龄≤1岁、白细胞计数(WBC)>12×109/L、血清白蛋白(ALB)<35g/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0%、超敏C反应蛋白(CRP)≥100mg/L是KD患儿并发CAL的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1.69、4.02、3.06、2.42、2.92、4.05。结论存在男性、年龄≤1岁、WBC>12×109/L、ALB<35g/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0%、CRP≥100mg/L这些高危因素的KD患儿并发CAL可能性大,需要更强化的治疗,更密切的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冠状动脉损伤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治疗致左心室和冠状动脉损伤1例
7
作者 王文林 蒋仁超 曾伟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1期1304-1304,共1页
关键词 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损伤 左心室 心包穿刺引流 冠状动脉支架 冠状动脉主干 心包填塞 开胸探查 左前降支 效果不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2B基因rs3212227位点多态性与川崎病及其并发冠状动脉损伤的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谢圭 杨作成 +6 位作者 刘琳 詹霞 曾萍 何艳娟 成亮 黄利华 陈淳媛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372-1376,共5页
目的:探讨IL-12B基因rs3212227位点多态性与川崎病(KD)及其并发冠状动脉损伤(CAL)的关联性。方法:收集2004年至2014年间83例KD患儿及86例健康儿童外周血标本,提取DNA,应用基因扩增-聚合酶链限制性长片段法(PCR-RFLP)检测IL-12B基因rs321... 目的:探讨IL-12B基因rs3212227位点多态性与川崎病(KD)及其并发冠状动脉损伤(CAL)的关联性。方法:收集2004年至2014年间83例KD患儿及86例健康儿童外周血标本,提取DNA,应用基因扩增-聚合酶链限制性长片段法(PCR-RFLP)检测IL-12B基因rs3212227位点多态性,并用直接测序法进行验证;χ~2检验分析该位点多态性与KD及其并发CAL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性,P<0. 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KD组AA、AC、CC基因型分布和A、C等位基因分布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 095、3. 31,P> 0. 05)。KD组中合并CAL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与冠状动脉正常组(NCAL组)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1. 586、1. 254,P>0. 05)。结论:IL-12B基因rs3212227位点多态性与川崎病及其并发冠状动脉损伤有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冠状动脉损伤 基因多态性 IL-12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色念珠菌水溶物诱导小鼠冠状动脉损伤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3
9
作者 闫敬茹 谢利剑 +3 位作者 王健怡 肖婷婷 沈捷 黄敏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2-174,178,共4页
目的探讨建立白色念珠菌水溶物(Candida albicans water soluble fraction,CAWS)诱导幼年小鼠冠状动脉损伤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将48只4~6周龄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4只。先连续5 d分别给予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0.... 目的探讨建立白色念珠菌水溶物(Candida albicans water soluble fraction,CAWS)诱导幼年小鼠冠状动脉损伤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将48只4~6周龄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4只。先连续5 d分别给予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0.4 mg CAWS和磷酸盐缓冲液。完成最后一次注射后的24 h、3 d、7 d及28 d,两组各取6只小鼠处死,留取心脏标本,组织切片并苏木精-伊红(HE)染色;测量小鼠体质量、心脏质量及心脏/体质量比值。结果实验组小鼠3 d、7 d的体质量、心脏质量、及心脏/体质量比值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24 h、3 d时,6只小鼠中各有5只出现冠状动脉损害,表现为以中性粒细胞为主伴单核细胞浸润;7 d、28 d时,6只小鼠均出现冠状动脉损害,表现为近段扩张,炎症细胞以巨噬细胞为主,冠脉管壁出现成纤维细胞增生及弹力层黏液样变性等。实验组小鼠心脏病理变化类似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结论 CAWS连续腹腔注射能够诱导C57BL/6小鼠产生冠状动脉损伤的病理改变,建立一种表现与川崎病相似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色念珠菌水溶物 冠状动脉损伤 疾病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小儿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发生冠状动脉损伤相关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淑敏 李雪军 +2 位作者 张奕星 姜之炎 肖臻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2532-2539,共8页
背景小儿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MCLS)即川崎病(KD),发病率逐年上升,KD所致的冠状动脉损伤(CAL)已成为儿童获得性心脏病的主要原因,多项临床研究表明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与KD发生CAL相关,但不同个体的原始研究结果存在差异。目的系统评估M... 背景小儿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MCLS)即川崎病(KD),发病率逐年上升,KD所致的冠状动脉损伤(CAL)已成为儿童获得性心脏病的主要原因,多项临床研究表明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与KD发生CAL相关,但不同个体的原始研究结果存在差异。目的系统评估MP感染与KD发生CAL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循证依据,以便进行早期、及时、有效的干预,提高KD患儿的生存质量,避免不良后果的发生。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有关KD的观察性研究,暴露组为KD合并MP感染(MP-IgM阳性),对照组为单纯KD,结局指标为发生CAL。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04-03。由2名研究者独立对文献进行筛选并提取信息,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质量评估量表(NOS)对纳入文献的质量进行评估。使用Stata 15.0软件、RevMan 5.4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1篇文献,包含6131例研究对象。NOS质量评价平均得分为7分,总体质量较高。Meta分析结果显示,暴露组发生CAL的风险高于对照组〔RR=1.65,95%CI(1.40,1.94),P<0.00001〕。根据组间基线是否统一进行亚组分析,组间基线统一的文献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暴露组发生CAL的风险高于对照组〔RR=1.92,95%CI(1.71,2.16),P<0.00001〕。组间基线不统一的文献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CAL发生风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98,95%CI(0.91,1.06),P=0.65〕。分别以IgM>1∶160、IgM定性、未描述作为MP诊断标准的亚组Meta分析结果显示,暴露组发生CAL的风险均高于对照组(P<0.05);分别以依据年龄、根据比值、未描述作为CAL诊断标准的亚组Meta分析结果显示,暴露组发生CAL的风险均高于对照组(P<0.05)。Egger's和Begg's检验发表偏倚提示31篇文献存在发表偏倚(P<0.05)。但剪补后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效应量〔RR=1.32,95%CI(1.13,1.54),P<0.00001〕与剪补前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效应量对比发现,剪补前后结果未发生逆转,说明本研究结果相对稳定。结论MP感染增加了KD患儿发生CAL的风险。早期检测MP,并在早期进行有效的干预是十分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 川崎病 肺炎支原体 冠状动脉损伤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T离散度对川崎病患儿发生冠状动脉损伤及其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5
11
作者 孙佳莹 付茜 +2 位作者 辛雨 张嵚垚 马淑梅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93-198,共6页
目的 探讨心电图QT离散度(QTd)对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损伤和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7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1 743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心电图QTd预测冠状动脉损伤和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最... 目的 探讨心电图QT离散度(QTd)对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损伤和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7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1 743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心电图QTd预测冠状动脉损伤和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最佳截断值分别将患儿分为2组。分析QTd对川崎病患儿发生冠状动脉损伤和远期预后的影响。结果 QTd预测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损伤的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显示,曲线下面积(AUC)为0.940 (95%CI:0.893~0.986,P <0.001),QTd最佳截断值为38.5 ms,敏感度为88.64%,特异度为77.12%。QTd预测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最佳截断值为39.5 ms (AUC=0.867,95%CI:0.792~0.934,P <0.001),灵敏度为78.57%,特异度83.7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QTd≥38.5 ms是冠状动脉损伤的独立预测因子。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发现QTd≥39.5组患者心律失常、川崎病复发发生率高于QTd<39.5组。Cox回归分析也证实QTd≥39.5 ms可以独立预测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结论 QTd对川崎病患儿是否发生冠状动脉损伤具有一定预测价值。对于QTd≥38.5 ms患儿应警惕冠状动脉损伤的发生;对于QTd≥39.5 ms患儿应警惕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T离散度 川崎病 冠状动脉损伤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末端脑钠肽前体和脑钠肽对川崎病的诊断及并发冠状动脉损伤的早期预测价值 被引量:10
12
作者 刘庚英 汪顺雨 杜忠东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4期87-91,共5页
目的探讨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和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对川崎病的诊断及并发冠状动脉损伤(coronary artery lesion,CAL)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 目的探讨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和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对川崎病的诊断及并发冠状动脉损伤(coronary artery lesion,CAL)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336例川崎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并发CAL将入选患儿分为CAL组(57例)和NCAL组(279例),选取该院同期伴有发热并排除心肌损害的呼吸道感染患儿60例纳入对照组。检测所有患儿血浆NT-proBNP、BNP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发生川崎病和CAL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血浆NT-proBNP和BNP水平对川崎病及并发CAL的预测价值。结果川崎病患儿血浆NT-proBNP和BN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CAL组患儿血浆NT-proBNP和BNP水平均显著高于NCAL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T-proBNP和BNP均是发生川崎病和CAL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血浆NT-proBNP和BNP水平预测川崎病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888和0.696,截断值分别为382.5 pg/ml和35.8 pg/ml,二者联合预测川崎病的AUC为0.895。血浆NT-proBNP和BNP水平预测CAL的AUC分别为0.857和0.728,截断值分别为513.0 pg/ml和41.3 pg/ml,二者联合预测CAL的AUC为0.871。结论川崎病急性期血浆NT-proBNP和BNP水平均显著升高;与BNP相比,NT-proBNP对川崎病和CAL有更高的预测价值,二者联合的预测价值并未明显优于单独NT-proBN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冠状动脉损伤 N末端脑钠肽前体 脑钠肽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对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伤患儿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GF-β、IL-10、MMP-9、AECA、ANC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喻婷婷 余静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8期30-33,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对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伤患儿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对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伤患儿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9,MMP-9)、抗内皮细胞抗体(anti endothelial cell antibody,AECA)、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62例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伤的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剂量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大剂量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CD4^+CD25^+调节性T细胞、TGF-β、IL-10、MMP-9、AECA、ANCA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及TGF-β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均<0.05),MMP-9、AECA、ANCA、IL-10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均<0.05)。观察组患儿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及TGF-β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MMP-9、AECA、ANCA、IL-10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CD4^+CD25^+调节性T细胞、TGF-β、IL-10、MMP-9、AECA、ANCA参与了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伤的发生发展,监测其水平变化对预测患儿早期冠状动脉损伤具有重要意义,大剂量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有利于改善患儿机体免疫功能和炎症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冠状动脉损伤 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 CD4+CD25+调节性T细胞 基质金属蛋白酶-9 抗内皮细胞抗体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被引量:12
14
作者 钱翠平 黄晓碧 +1 位作者 赵胜 章勇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90-494,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CAL)相关因素。方法对144例川崎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是否合并CAL分为2组,其中CAL组患者50例,无CAL(NCAL)组患者94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及实验室指标与CAL之间的相关性,并绘制受试者... 目的探讨儿童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CAL)相关因素。方法对144例川崎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是否合并CAL分为2组,其中CAL组患者50例,无CAL(NCAL)组患者94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及实验室指标与CAL之间的相关性,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这些指标对川崎病合并CAL的诊断效能。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发热持续时间、丙种球蛋白使用时机、血清淀粉样蛋白A、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B型脑钠肽前体、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NCAL组相比,CAL组血清中25-羟基维生素D_(3)[25-(OH)D_(3)]、白蛋白水平降低,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白细胞介素(IL)-6、降钙素原水平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25-(OH)D_(3)(OR=0.984,95%CI:0.974~0.995)、白蛋白(OR=0.857,95%CI:0.771~0.951)、ALT(OR=1.011,95%CI:1.005~1.017)、IL-6(OR=1.002,95%CI:1.000~1.005)水平与川崎病合并CAL显著相关(P<0.05)。血清25-(OH)D_(3)、白蛋白、ALT及IL-6水平对川崎病合并CAL均有诊断价值,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60、0.652、0.711、0.700,四项指标联合诊断的AUC为0.816。结论川崎病患者血清中25-(OH)D_(3)及白蛋白水平降低、ALT及IL-6水平升高是并发CAL的危险因素,联合检测这些指标对川崎病并发CAL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冠状动脉损伤 危险因素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PO基因多态性与KD患儿冠状动脉损伤及IVIG联合肝素治疗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赵宗秀 石坤 +1 位作者 朱波 肖雪清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7期519-523,529,共6页
目的:探讨髓过氧化酶(MPO)基因多态性与川崎病(KD)患儿冠状动脉损伤及其与人免疫球蛋白(IVIG)联合肝素治疗效果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8例KD患儿和65例正常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作为KD组和对照组,将KD组患儿根据是否合... 目的:探讨髓过氧化酶(MPO)基因多态性与川崎病(KD)患儿冠状动脉损伤及其与人免疫球蛋白(IVIG)联合肝素治疗效果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8例KD患儿和65例正常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作为KD组和对照组,将KD组患儿根据是否合并冠状动脉损伤分为冠状动脉损伤组(36例)和无冠状动脉损伤组(42例)。收集应用聚合酶链-内切酶片段(PCR-RFLP)法测定KD组和对照组MPO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多态性分布,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各组间基因型频率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情况。所有KD患儿接受上静脉滴注静注IVIG联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分析MPO基因多态性和患儿治疗效果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两组3种基因型(AA、AG、GG)的频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249,P=0.004);KD组G的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6.706,P=0.009)。KD组中冠状动脉损伤组各基因型频率分布与非冠状动脉损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损伤组G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非冠状动脉损伤组(P<0.05)。KD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64%,AG+AA基因型和GG基因型患儿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4.12%和70.49%,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28,P=0.045);不同基因型患儿治疗后冠状动脉直径较治疗前均显著减小,其中GA+AA基因型较GG基因型显著减少(P<0.05);GA+AA基因型患儿总发热时间、充血与水肿消退时间、淋巴结肿大消退时间均显著短于GG基因型(P<0.05)。结论:MPO基因SNP位点多态性可能与KD患儿冠状动脉损伤的发生有关,其中G等位基因可能是风险因子。此外,MPO基因该位点多态性与IVIG联合肝素治疗KD的疗效有关,其可能是IVIG联合肝素疗效的有效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冠状动脉损伤 MPO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消旋乳酸—乙醇酸涂层支架置入小型猪冠状动脉后损伤处愈合过程的观察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春宁 高润霖 +6 位作者 程树军 宋来风 郑金刚 訾振军 阮英茆 孟亮 胡文伟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7-60,共4页
目的 :了解聚—消旋乳酸—乙醇酸 (PLGA)涂层支架置入冠状动脉后损伤处的愈合过程。方法 :用摩尔比 60∶40的消旋乳酸与乙醇酸共混聚合浸涂Dragon支架制成PLGA涂层支架作为涂层组 ,Dragon支架作为对照组 ,支架置入小型猪冠状动脉 ,7日期... 目的 :了解聚—消旋乳酸—乙醇酸 (PLGA)涂层支架置入冠状动脉后损伤处的愈合过程。方法 :用摩尔比 60∶40的消旋乳酸与乙醇酸共混聚合浸涂Dragon支架制成PLGA涂层支架作为涂层组 ,Dragon支架作为对照组 ,支架置入小型猪冠状动脉 ,7日期与 1个月期各 8只猪 ,每只置入两枚支架。支架置入前、后、终点时行冠状动脉造影 ,处死动物后分离取出支架置入段冠状动脉 ,固定并制备标本行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 )观察与组织学检查。结果 :7日期 1只于支架置入右冠状动脉后 3h、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后 1 5h时死亡 ,组织学示损伤后 1 5h已经有血细胞附着 ,3h见到纤维素附着。所有支架置入成功。SEM示 7日期两组均完全内皮化 ,制备标本时撕裂处见内皮下为纤维素。组织学示 7日期对照组 2支、涂层组 1支支架血管段形成血栓 ;7日期内膜组织成份主要为附着的纤维素 ,偶见到平滑肌细胞、纤维母细胞 ,表面为一层内皮细胞 ,两组间无差异 ;1个月期内膜组分主要为纤维素样肌性组织及细胞外基质 ,内膜增生的程度两组间无差异。各组 1个月期内膜均较 7日期的明显增厚。结论 :冠状动脉损伤 +支架置入后的愈合过程为 ,血小板附着于损伤处→纤维素附着→内皮细胞与中层平滑肌细胞移行、增生 ,内膜增生。纤维素附着可能是内皮化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猪 冠状动脉损伤 聚-消旋乳酸-乙醇酸 愈合过程 内皮化 PLGA涂层支架置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2)P液体充盈球囊照射预防猪冠状动脉球囊损伤后细胞增殖和内膜增生
17
作者 文应峰 盖鲁粤 +1 位作者 张端珍 曾永寿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39-341,共3页
选择小型猪 15头 ,对左前降支近中段行过度球囊扩张术 ,术后 7头行3 2 P液体充盈灌注球囊照射 ,剂量为 2 4Gy ,另 8头为对照。术后 35天目标血管行常规苏木素和伊红等染色 ;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和α smoothmusc... 选择小型猪 15头 ,对左前降支近中段行过度球囊扩张术 ,术后 7头行3 2 P液体充盈灌注球囊照射 ,剂量为 2 4Gy ,另 8头为对照。术后 35天目标血管行常规苏木素和伊红等染色 ;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和α smoothmuscleactin(α SMA)。通过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测定血管形态、细胞增殖百分比等。结果显示 :放疗组管腔面积较对照组明显增大 ,新生内膜面积、血管狭窄程度明显减少 (P均 <0 0 1) ;放疗组较对照组内膜、中膜、外膜PCNA阳性细胞百分比明显减少 (P均 <0 0 1)。该方法操作简单 ,成功率高 ,结果表明放射性液体充盈灌注球囊行冠脉内照射预防再狭窄是有效、安全和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增殖 内膜增生 冠状动脉球囊损伤 放射性液体球囊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结核菌感染所致冠状动脉损害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杨奇 卢润生 +7 位作者 蒋绍双 漆浩珊 刘杨椅 郑德福 邓大志 雷伦君 陈秋 段炜 《中国防痨杂志》 CAS 1999年第4期191-193,共3页
目的 了解结核菌是否对冠状动脉造成损害。方法 以日本大耳白家兔为实验动物,H37Rv 为实验菌株:一组家兔经钴_60 辐射破坏免疫器官功能后静脉感染结核菌液(107/ml) ,一组家兔直接感染结核菌液。动物解剖后,脏器... 目的 了解结核菌是否对冠状动脉造成损害。方法 以日本大耳白家兔为实验动物,H37Rv 为实验菌株:一组家兔经钴_60 辐射破坏免疫器官功能后静脉感染结核菌液(107/ml) ,一组家兔直接感染结核菌液。动物解剖后,脏器病理切片经Z_N 染色,HE 染色、三色(MCT) 染色,BCG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电镜观察。结果 结核菌随血行播散可到达心脏的任何部位并形成病变,冠状动脉的损害亦同样明显。免疫功能低下者将会导致结核的易感性和病变的严重性。结论 结核菌能导致冠状动脉的病理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冠状动脉损伤 急性 结核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裹支架转移治疗基因到猪冠状动脉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吴隐雄 Thomas Johnson +4 位作者 Christian Herdeg Andreas Baumbach Andrew C Newby Karl K Karsch Martin Oberhoff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71-474,478,共5页
【目的】寻找一种有效转送治疗基因到扩张冠状动脉的靶部位的运载工具,用于预防冠状动脉损伤后再狭窄。【方法】治疗组用高分子聚合物phosphorylocholine(PC)包裹不锈钢丝的包裹支架,对照组用非包裹支架。①体外研究:经用复制缺陷的重... 【目的】寻找一种有效转送治疗基因到扩张冠状动脉的靶部位的运载工具,用于预防冠状动脉损伤后再狭窄。【方法】治疗组用高分子聚合物phosphorylocholine(PC)包裹不锈钢丝的包裹支架,对照组用非包裹支架。①体外研究:经用复制缺陷的重组腺病毒β-Gal(1x109pfu/ml)处理后,将支架植入刚获得的新鲜猪冠状动脉内,植入了支架的冠状动脉分别用一种液体冲洗,共分成5组,每组5例,1组无冲洗、2组生理盐水、3组造影剂、4组血液、5组培养液。对照组用生理盐水冲洗。然后培养48h后固定,X-Gal染色,进行组织学分析。②在体研究:支架经用复制缺陷的重组腺病毒RvdTIMP3处理后,植入猪的冠状动脉,7d后处死猪,取血标本作血液学检验。心脏、脑、肺、肝、脾组织、部分冠状动脉靶部位置入液氮保存,作PCR分析。【结果】①体外包裹支架传移率分别为:无冲洗组6.9%±3.7%,生理盐水组6.6%±3.6%,培养液组7.2%±2.5%,造影剂组7.4%±1.9%,血液组16.2%±9.3%。对照组1.9%±0.5%,与生理盐水冲洗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25。②仅治疗组在治疗部位的冠状动脉及远端血管组织中有TIMP3出现,其他器官组织中均未发现有TIMP3。【结论】经PC包裹的支架可有效地输送含有治疗基因的腺病毒到冠状动脉靶部位,液体的冲洗对传移率无明显影响,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损伤 再狭窄 包裹支架 腺病毒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TPKC基因功能性SNP rs28493229与川崎病相关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彭茜 陈昌辉 +1 位作者 吴青 杨元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70-375,共6页
目的探讨1,4,5三磷酸肌醇3激酶C基因(ITPKC)功能性单核苷酸多态位点(SNP)rs28493229与川崎病(KD)并发冠状动脉损伤(CALs)的相关性。方法在中英文数据库中检索KD和/或CALs与ITPKC相关性研究的文献,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获取截止2... 目的探讨1,4,5三磷酸肌醇3激酶C基因(ITPKC)功能性单核苷酸多态位点(SNP)rs28493229与川崎病(KD)并发冠状动脉损伤(CALs)的相关性。方法在中英文数据库中检索KD和/或CALs与ITPKC相关性研究的文献,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获取截止2012年9月以前公开发表的病例对照研究资料,评价质量后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对纳入的9个ITPKC rs28493229等位基因与KD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3 292名KD患者与11 897名对照)进行meta分析,结果提示SNP的C等位基因与KD发生风险相关[P<0.001,OR=1.48,95%CI(1.23,1.79)]。rs28493229风险等位基因C的携带者(CG+CC)相对于GG个体,患病风险增加约45%[P=0.01,OR=1.45,95%CI(1.08,1.93)]。针对中国人群ITPKC rs28493229等位基因与KD相关性研究的综合分析提示相似的结果。未发现该SNP与KD合并CALs发生相关联的证据。统计分析未提示明显的发表偏倚。结论 ITPKC基因功能性SNP rs28493229的C等位基因可能增加KD的发生风险,ITPKC基因功能与KD的发生可能相关。目前有限数量的研究还缺乏证据提示该SNP风险等位基因是KD并发CALs的易感遗传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冠状动脉损伤 1 4 5三磷酸肌醇3激酶C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