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9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准分子激光冠状动脉成形术联合药物涂层球囊治疗支架内再狭窄的即刻管腔获益及与光学相干断层成像下不同内膜组织特征间的关系 被引量:2
1
作者 何攀 杨俊杰 +6 位作者 陈海威 邓安平 金至赓 高磊 郭军 陈韵岱 汪奇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3-139,共7页
目的:比较准分子激光冠状动脉成形术(ELCA)联合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即刻管腔获益及与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下不同内膜组织特征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入选2019年1月至2023年5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 目的:比较准分子激光冠状动脉成形术(ELCA)联合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即刻管腔获益及与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下不同内膜组织特征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入选2019年1月至2023年5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接受DCB治疗的ISR患者86例,共96处ISR病变,所有病变均行OCT评估。根据是否使用ELCA,将病变分为ELCA+DCB组(n=30)和DCB组(n=66);并根据OCT评估的ISR病变内膜组织特征分为均质模式和非均质模式,比较两种不同模式对即刻管腔获益的影响。即刻管腔获益定义为治疗前后的OCT下最小管腔面积变化值(ΔMLA)。结果:ELCA+DCB组与DCB组相比获得更大的ΔMLA[(3.2±0.8)mm^(2)vs.(2.6±1.4)mm^(2),P=0.015]。在均质模式的ISR病变中,ELCA+DCB组的ΔMLA大于DCB组[(3.0±0.9)mm^(2)vs.(2.2±1.1)mm^(2),P=0.030],但在非均质模式的ISR病变中,两组ΔML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4±0.7)mm^(2)vs.(3.2±1.5)mm^(2),P=0.533]。术后随访6个月期间,病变接受DCB治疗的患者(n=60)与ELCA+DCB治疗的患者(n=26)均无死亡,靶病变血运重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4%vs.4.2%,P>0.05)。结论:ELCA联合DCB是治疗ISR的有效策略,较单独DCB治疗能够实现更大的术后即刻管腔获益,尤其对于OCT显示病变内膜组织均质模式ISR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内再狭窄 准分子激光冠状动脉成形术 药物涂层球囊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对冠状动脉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苏显明 王东琦 +1 位作者 崔长琮 王育本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87-389,共3页
目的 了解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血管内皮的功能状态以及普伐他汀对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术后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冠心病患者 30例均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有单支或二支以上≥ 70 %狭窄。随机分成普伐他汀组和非普伐他汀... 目的 了解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血管内皮的功能状态以及普伐他汀对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术后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冠心病患者 30例均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有单支或二支以上≥ 70 %狭窄。随机分成普伐他汀组和非普伐他汀组 ,测定其PTCA术后即刻、5、10、15、2 0min冠状静脉窦血以及同时相外周血中内皮素 (ET)及一氧化氮 (NO)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 PTCA术后即刻、5、10、15、2 0min冠状静脉窦血中ET含量较同时相外周血中高 (P <0 .0 1) ;NO含量较同时相外周血中低 (P <0 .0 1)。PTCA术后普伐他汀组冠状静脉窦血及外周血中ET含量较非普伐他汀组同时相低 (P <0 .0 1) ;NO含量较非普伐他汀组同时相高 (P <0 .0 1)。结论 PTCA术后应用普伐他汀可改善冠状动脉内皮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冠状动脉内皮功能 内皮素 一氧化氮 普伐他汀 PTCA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后血中内皮素与一氧化氮的变化 被引量:6
3
作者 宋治远 何国祥 +3 位作者 舒茂琴 马均华 徐绍平 罗向东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47-248,共2页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后血中内皮素(ET)与一氧化氮(NO)的变化规律及意义。方法:对15例接受PTCA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及12例单纯行冠状动脉造影者,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h、3h、24h取血标本,...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后血中内皮素(ET)与一氧化氮(NO)的变化规律及意义。方法:对15例接受PTCA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及12例单纯行冠状动脉造影者,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h、3h、24h取血标本,用放免法测定血ET浓度,用化学反应法测血NO含量。结果:PTCA后1h、3h血浆ET浓度较术前明显增高(P<0.05),而血中NO含量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但两者均于PTCA后24h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PTCA后血中ET与NO的正常平衡状态遭到破坏,有可能导致血管张力增加;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成形术 内皮素 一氧化氮 PT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续护理在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后病人二级预防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1
4
作者 潘楚梅 熊碧文 +4 位作者 张琢玉 汤昌连 张雪 王涓 刘幼文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5年第9期3104-3108,共5页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CI)术后病人二级预防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8月—2013年5月实施PCI手术病人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分段随机分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病人均接受PCI手术常规治疗、护理与出院指...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CI)术后病人二级预防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8月—2013年5月实施PCI手术病人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分段随机分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病人均接受PCI手术常规治疗、护理与出院指导,随访1年,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延续护理。比较两组病人1年后治疗依从性、冠心病事件发生率及血压、血糖、血脂达标率。[结果]1年后,试验组病人治疗依从性评分为:服药依从性(3.63±0.93)分,改善生活方式依从性(2.75±0.84)分,控制体重依从性(0.54±0.50)分,定期复诊依从性(0.79±0.41)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21分±1.25分,2.48分±1.05分,0.44分±0.50分,0.65分±0.4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试验组1年后血压、血糖、血脂达标率分别为77.4%、91.4%、83.9%,高于对照组(63.5%、76.5%、58.8%),冠心病事件发生率为15.1%,低于对照组(2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延续护理能促进PCI术后二级预防措施的落实,改善病人治疗依从性,提高血压、血糖、血脂达标率,降低冠心病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CI) 延续护理 二级预防 依从性 冠心病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及支架术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林淑梅 许惠 +1 位作者 王秀英 王琇 《中国健康教育》 2002年第2期83-84,共2页
关键词 健康教育 PTCA 支架术 整体护理 冠状动脉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后1周内心功能改变及护理对策 被引量:3
6
作者 张晓云 周秀华 叶文琴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3年第11期4-6,共3页
目的 评估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percutanueoustransluminalcoronaryangioplasty,PTCA )术后 1周内心功能的改变 ,为完善PTCA围手术期护理方案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 对 6 0例成功行PTCA及PTCA +支架术的冠心病患者 ,于术... 目的 评估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percutanueoustransluminalcoronaryangioplasty,PTCA )术后 1周内心功能的改变 ,为完善PTCA围手术期护理方案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 对 6 0例成功行PTCA及PTCA +支架术的冠心病患者 ,于术前 1d、术后 1~ 7d每日定时测定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 两组患者的每搏血量 (SV)、心输出量 (CO)、心脏指数 (CI)、每搏功指数 (SWI)、心肌收缩力 (MCF)、左室总泵力 (TPF)、左室射血分数 (LVEF)及心肌耗氧量 (MVO)在术后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 ,术后第 3天最低 ,至术后第 5天或第 7天恢复至术前水平。反映心脏舒张功能的指标术后各天未见明显改变 ,均与术前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改变显示 ,PTCA术后 1周内心功能经历了从减退到逐渐恢复的过程 ,提示患者仍存在着潜在的心肌缺血的可能。PTCA术后护理应针对患者心功能的变化特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心功能 血流动力学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讨 被引量:5
7
作者 赵新鲜 黄素英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4年第4期58-59,共2页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急性心肌梗死 护理 围手术期 合并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造影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曾行德 曾建华 +1 位作者 张军 苍政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20-22,共3页
本文报道70例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的造影初步经验。作者们将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发现的冠状动脉狭窄形态分为单纯型与复杂型。本组结果显示,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常为单纯型病变,而冠心病的其它类型常为复杂型病变。还... 本文报道70例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的造影初步经验。作者们将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发现的冠状动脉狭窄形态分为单纯型与复杂型。本组结果显示,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常为单纯型病变,而冠心病的其它类型常为复杂型病变。还发现,单纯型病变在经皮腔内冠状脉动脉成形术后,很少发生再狭窄,但复杂型则常发生再狭窄。本文还讨论了当前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的造影特点和X线投照技术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运动耐量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苏良献 冯新武 黄仕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12期1298-1299,共2页
目的 :通过平板运动试验探讨经皮腔内冠状动脉介入成形术 (PCI)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 :16例初次Q波型AMI患者 ,于发病 3周后行PCI ,PCI前 1周内及 6个月后行次极量平板运动试验 ,监测血压、心率、运动量、运动... 目的 :通过平板运动试验探讨经皮腔内冠状动脉介入成形术 (PCI)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 :16例初次Q波型AMI患者 ,于发病 3周后行PCI ,PCI前 1周内及 6个月后行次极量平板运动试验 ,监测血压、心率、运动量、运动时间、心电图变化及运动诱发的心绞痛。结果 :PCI后的运动量、运动时间、最大心率、心率血压乘积明显高于术前 (P <0 0 1) ,运动诱发心绞痛的比率明显低于术前 (P <0 0 5 ) ,运动诱发的S T段压低明显改善 (P <0 0 1)。结论 :PCI能显著提高AMI患者的运动耐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急性心肌梗死 运动耐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防治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再狭窄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文风 杨焱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4-85,共2页
随着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广泛应用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0成为闭塞性动脉疾病的有效治疗手段 ,但是术后再狭窄高发率 (约 3 0 %~ 5 0 % )一直困扰着人们。中医药学以其科学的辨证论治治理体系 ,在防治PTCA术后再狭窄的研究中 ,... 随着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广泛应用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0成为闭塞性动脉疾病的有效治疗手段 ,但是术后再狭窄高发率 (约 3 0 %~ 5 0 % )一直困扰着人们。中医药学以其科学的辨证论治治理体系 ,在防治PTCA术后再狭窄的研究中 ,中药单味药和中药复方的研究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今后的研究应进一步针对其发病环节筛选有效方药 ,并在中西医结论指导下 ,优化组方配伍 ,结合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等手段研究中药复方的作用机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再狭窄 中药防治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成形术中正常参考段的血管内超声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杨希立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4年第3期166-167,179,共3页
目的 应用血管内超声研究冠心病介入治疗时“正常”参考段的病变情况。方法  12 0例冠心病患者行介入治疗 ,术中血管内超声 (IVU S)评价造影显示正常的参考血管段。结果  (1)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正常”的参考段仅10 .8%经 IVUS证实无... 目的 应用血管内超声研究冠心病介入治疗时“正常”参考段的病变情况。方法  12 0例冠心病患者行介入治疗 ,术中血管内超声 (IVU S)评价造影显示正常的参考血管段。结果  (1)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正常”的参考段仅10 .8%经 IVUS证实无明显病变 ;(2 )参考段平均面积狭窄百分比为 (4 2 .6± 11.9) % ,参考段狭窄程度与目标病变的狭窄程度呈轻度正相关 (r=0 .32 7,P<0 .0 0 1) ;(3)参考段的病变中纤维斑块及钙化斑块较少而脂质斑块较多。结论 造影显示的“正常”参考段冠状动脉常存在不同程度的粥样硬化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介入性 冠状动脉疾病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成形术与冠状动脉内支架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林祥 余泽洪 +3 位作者 谭文锋 黄振文 汤立军 冼伟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1999年第11期904-905,共2页
关键词 冠状动脉成形术 冠状动脉内支架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再狭窄的科学认知 被引量:7
13
作者 刘建平 何国祥 吴廷瑞第三军医大学政治教研室 《医学与哲学》 2000年第1期23-26,共4页
再狭窄 (Restenosis,RS)是随着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等介入治疗技术用于治疗冠心病而带来的一个新的临床问题 ,严重影响了PTCA这一有效治疗方法的远期疗效。为认识了解再狭窄的发生与发展 ,达到有效防治的目的 ,过去十余年各... 再狭窄 (Restenosis,RS)是随着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等介入治疗技术用于治疗冠心病而带来的一个新的临床问题 ,严重影响了PTCA这一有效治疗方法的远期疗效。为认识了解再狭窄的发生与发展 ,达到有效防治的目的 ,过去十余年各国医学界 ,特别是心血管病学界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并从过程、发生机制到临床对策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在现代科技革命条件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成形术 再狭窄 PT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并发症及其护理 被引量:1
14
作者 钟莉萍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6年第6期482-483,共2页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并发症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治疗冠心病223例疗效观察
15
作者 秦永文 丁继军 +2 位作者 曹江 胡建强 郑兴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2期986-988,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应用PTCA治疗的223例冠心病患者,并记录住院和随访期间的心脏事件。结果:共扩张267支血管,左前降支126支,左回旋支47支,右冠状动脉94...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应用PTCA治疗的223例冠心病患者,并记录住院和随访期间的心脏事件。结果:共扩张267支血管,左前降支126支,左回旋支47支,右冠状动脉94支。非完全闭塞性病变222支,成功率98.20%(218/222);完全闭塞性病变45支,成功率77.78%(35/45),明显低于非完全闭塞组(P<0.01)。50例患者因疗效不满意给予放置冠脉内支架57个,均获得满意的疗效。术后随访1~43个月,21例心绞痛复发,3例术后3个月发生心肌梗死。结论:PTCA是治疗冠心病的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塞的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治疗
16
作者 杨天崙 李传昶 +4 位作者 蒲晓群 郑昭芬 荆施展 邓金华 孟霜媛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52-154,共3页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塞 (AMI)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的适应证、时机、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对 76例急性Q波型心肌梗塞患者行直接PTCA治疗并随访。结果 :76例患者共有 79支梗塞相关冠状动脉 ;78支再灌注成功 ,再灌注成功...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塞 (AMI)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的适应证、时机、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对 76例急性Q波型心肌梗塞患者行直接PTCA治疗并随访。结果 :76例患者共有 79支梗塞相关冠状动脉 ;78支再灌注成功 ,再灌注成功率为 98.7%。其中心肌梗塞溶栓疗效分级 (TIMI)Ⅲ级者 77支 ,TIMIⅡ级者一支 ;再灌注未成功一例 ,再灌注后冠脉急性再闭塞一例 ,死亡一例。随访无一例发生急性左心功能不全与心肌梗塞再发。结论 :急性心肌梗塞直接PTCA安全可行 ,对AMI时间超过 2 4h ,经内科药物治疗后临床上仍有明显胸痛的患者 ,亦可考虑直接PTC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塞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治疗 血管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冠状动脉成形术的初步临床应用经验
17
作者 杨世埙 高晓鸣 +1 位作者 许建荣 金惠根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1995年第1期30-32,共3页
目的:介绍准分子激光冠状动脉成形术(ELCA)治疗冠状动脉狭窄的临床应用经验。材料和方法:10例冠心病患者作冠状动脉造影确认有14支冠状动脉狭窄(狭窄率70%~75%者5支,90%~100%者9支)。全部病例均作EL... 目的:介绍准分子激光冠状动脉成形术(ELCA)治疗冠状动脉狭窄的临床应用经验。材料和方法:10例冠心病患者作冠状动脉造影确认有14支冠状动脉狭窄(狭窄率70%~75%者5支,90%~100%者9支)。全部病例均作ELCA手术。ELCA采用脉冲间期为180-220msec,光导纤维直径为1.3~1.6mm,能量密度14.5~21.0mJ,激光频率为20Hz。ELCA术后辅以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PTCA)。结果:9例13支狭窄动脉中,9支狭窄率>90%者,作ELCA+PTCA成功,其中7支动脉狭窄率减至15%以下,2支减至40%~45%,1例因术中导丝头断裂,失败。成功的9支动脉术后冠状动脉造影示:内膜光滑4支,毛糙3支,夹层动脉瘤1支(2月后随访消失),术中出现血栓1支。术后6个月内造影随访,3例动脉再度狭窄。结论:准分子激光冠状动脉成形术可用于PTCA难以成功的有钙化硬斑、挟窄段较长(>2.0cm)和闭塞的冠状动脉,安全有效。但它并不能避免术后再狭窄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冠状动脉成形术 冠心病 冠状动脉狭窄 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 术后再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再狭窄的药物防治研究现况
18
作者 谢子安 黄元伟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1期40-44,共5页
1977年Gruentzig[1]首先报道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transluminalcoronaryangioplasty,PTCA)。随着经验的积累,PTCA的成功率已达90%以上,但... 1977年Gruentzig[1]首先报道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transluminalcoronaryangioplasty,PTCA)。随着经验的积累,PTCA的成功率已达90%以上,但PTCA后的再狭窄(RS)发生率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成形术 术后再狭窄 药物治疗 药物预防 抗血栓形成药物 冠状动脉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及支架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近期疗效
19
作者 冯新武 黄仕洲 +3 位作者 陈长安 刘明 苏良献 扬春万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3年第4期277-279,共3页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ercutaneous translaminal coronaryangioplasty PTCA)及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近期疗效。方法  71例 AMI患者行急诊 PTCA及支架治疗 ,60例患者行...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ercutaneous translaminal coronaryangioplasty PTCA)及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近期疗效。方法  71例 AMI患者行急诊 PTCA及支架治疗 ,60例患者行溶栓治疗 ,比较两组住院情况。结果 PTCA及支架术治疗组 ,梗死相关动脉再通率 10 0 % ,无死亡 ,住院天数为 9.6± 4.1天 ,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射血分数为 5 2 .8± 7.2 %。溶栓治疗组住院期间死亡 9例 ,抢救成功率 85 % ,血管再通率 75 % ,住院天数为 17.6± 7.8天 ,超声心动图测左心室射血分数为 43 .6± 5 .2 %。结论 急诊 PTCA及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 AMI,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高 (P<0 .0 1) ,明显改善心功能 (P<0 .0 5 ) ,缩短住院时间 (P<0 .0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支架植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后的心理康复
20
作者 刘红 叶丽梅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8年第9期56-56,共1页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心理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