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慢血流或无复流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1
作者 张云飞 燕文娟 +5 位作者 温红梅 陈伟晨 周红娟 韩琼 许娇阳 李迎风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3-252,共10页
目的探讨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慢血流或无复流的危险因素。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 目的探讨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慢血流或无复流的危险因素。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慢血流或无复流危险因素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4年1月。为确保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由两名独立的评价人员按照预设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关键数据,并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采用RevMan5.4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3篇文献,样本量共计978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再灌注时间≥6 h(OR=1.52)、术前TIMI血流≤1级(OR=1.12)、血栓负荷重(OR=1.60)、高龄(OR=1.56)、糖尿病(OR=1.83)、术前Killip分级≥Ⅲ级(OR=2.52)、长靶血管病变(OR=1.95)、侧支血流≤1级(OR=1.61)是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慢血流或无复流的危险因素;术前收缩压<90 mmHg(OR=1.17)、白细胞计数高(OR=1.27)不是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慢血流或无复流的危险因素。结论再灌注时间≥6 h、术前TIMI血流≤1级、血栓负荷重、高龄、糖尿病、术前Killip分级≥Ⅲ级、长靶血管病变、侧支血流≤1级为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慢血流或无复流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血流或无复流 危险因素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与老年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临床特点对比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韦伟 李巍 +4 位作者 贾宁 佟海锋 杜大勇 石丽威 刘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0期3753-3757,共5页
背景冠状动脉慢血流(CSF)现象表现为反复发作的静息型心绞痛,可能会导致急性心肌梗死、致命性的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等严重的心血管事件,并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冠状动脉造影(CAG)的安全性、可行性、可靠性的提高,CSF的检出率逐渐... 背景冠状动脉慢血流(CSF)现象表现为反复发作的静息型心绞痛,可能会导致急性心肌梗死、致命性的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等严重的心血管事件,并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冠状动脉造影(CAG)的安全性、可行性、可靠性的提高,CSF的检出率逐渐增高,但国内外对早发CSF机制、青年CSF患者的临床特点对比分析较少。目的初步探讨青年CSF患者的临床特点,并与老年CSF患者相比较,为探索早发CSF机制提供方向与思路。方法连续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〇五医院心内科住院经CAG诊断为CSF的青年(18岁≤年龄<45岁)患者86例作为青年组,随机抽取同期≥65岁的CSF患者88例作为老年组。收集整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史、诊断,以及实验室相关检查和CAG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青年组患者平均年龄、高血压比例、糖尿病比例低于老年组,男性比例、BMI高于老年组(P<0.05)。青年组患者CSF累及血管支数以单支为主(58.1%),老年组患者CSF累及血管支数以三支为主(45.5%);两组患者CSF累及血管支数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521,P<0.001)。青年组患者CSF累及血管总数为137个,老年组患者CSF累及血管总数为199个;两组患者CSF累及血管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66,P=0.644)。青年组患者三酰甘油(TG)、血尿酸(SUA)、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内皮素1(ET-1)水平高于老年组,一氧化氮(NO)水平低于老年组(P<0.05)。结论与老年CSF患者相比,青年CSF患者中男性多,BMI高,CSF累及血管个数少,TG、SUA、hs-CRP、ET-1水平较高,而高血压、糖尿病比例较低。提示代谢异常、炎症反应以及血管内皮功能受损与青年CSF的发病更为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血流 临床特点 青年人 老年人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慢血流或无复流风险评估 被引量:1
3
作者 穆怀彬 林琳 +3 位作者 李静 李燕 王海荣 卢峰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24,共4页
目的探讨术前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HDAC3)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慢血流/无复流风险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在唐山市工人医院接受PCI的AMI患者280例,根据PCI术后心肌灌注分级(TIMI)血流... 目的探讨术前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HDAC3)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慢血流/无复流风险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在唐山市工人医院接受PCI的AMI患者280例,根据PCI术后心肌灌注分级(TIMI)血流分级分为慢血流/无复流组(TIMI≤Ⅱ级)54例和正常血流组(TIMI>Ⅱ级)226例。比较2组人口学特征、基础疾病、入院时基线资料、术前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术前实验室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AMI患者PCI术后慢血流/无复流的影响因素,绘制ROC曲线分析相关指标对慢血流/无复流的预测价值。结果慢血流/无复流组吸烟史、Killip分级Ⅱ级比例、心率、再灌注时间、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比值(NLR)、D-二聚体及HDAC3水平高于正常血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再灌注时间、NLR、HDAC3是AMI患者PCI术后慢血流/无复流的影响因素(P<0.05,P<0.01)。再灌注时间+NLR预测AMI患者PCI术后慢血流/无复流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98(95%CI:0.664~0.922,P=0.002),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0.87、0.73;再灌注时间+NLR联合血清HDAC3预测AMI患者PCI后慢血流/无复流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03(95%CI:0.790~0.922,P<0.01),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0.93、0.84。结论术前HDAC3水平是AMI患者PCI术后慢血流/无复流的影响因素,在再灌注时间和NLR的基础上检测术前血清HDAC3可为慢血流/无复流的评估提供额外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组蛋白脱乙酰基酶类 血流速度 影响因素分析 血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的临床特点 被引量:21
4
作者 王静 李莉 +5 位作者 李勇 冯建启 彭城 刁军 郝骥 武维恒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035-1038,共4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的临床及其解剖结构的特点。方法:入选2013-01至2015-01于本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示血管无明显病变(狭窄<40%)但采用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血流计帧法,造影剂通过至少1支冠状动脉的帧数>...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的临床及其解剖结构的特点。方法:入选2013-01至2015-01于本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示血管无明显病变(狭窄<40%)但采用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血流计帧法,造影剂通过至少1支冠状动脉的帧数>27帧的56例患者为慢血流组,同期冠状动脉造影无明显狭窄且血流正常的患者55例作为对照组。统计多项实验室指标,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红细胞体积(MCV)与冠状动脉慢血流的相关性。结果:慢血流组的MCV[90.4(87.5,92.7)f L]、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12.5(12.3,13.2)%]显著低于对照组[92.3(90.1,94.3)f L、13.0(12.7,13.4)%,P<0.05];慢血流组的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337(332,347)g/L]、回旋支动脉的远端分支数[3(2,4)支]显著高于对照组[328(322,338)g/L、2(2,3)支,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MCV与冠状动脉慢血流呈负相关(偏回归系数=-0.138,P=0.015)。两者的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MCV与冠状动脉血流帧数呈显著负相关(r=-0.201,P=0.009)。结论:红细胞变形可能参与了冠状动脉慢血流的病理生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血流 红细胞 男性 冠状动脉 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慢血流临床相关因素和冠状动脉解剖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5
作者 耿丽丽 李军 +6 位作者 刘百球 王晓 刘新民 乔岩 罗太阳 贾长琪 聂绍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2期3631-3634,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临床因素和冠状动脉解剖因素。方法入选2008年3月—2009年9月因怀疑冠心病于我科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示冠状动脉无明显狭窄且存在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患者95例为慢血流组,同期冠状动脉无明显狭窄... 目的探讨影响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临床因素和冠状动脉解剖因素。方法入选2008年3月—2009年9月因怀疑冠心病于我科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示冠状动脉无明显狭窄且存在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患者95例为慢血流组,同期冠状动脉无明显狭窄且血流正常的患者100例为对照组。采用校正的TIMI血流计帧法(correctedTI-MIframecount,CTFC)检测,其中CTFC值>27诊断为冠状动脉慢血流。记录相关的临床资料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平均血流帧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男性比例及BM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白介素-6(IL-6)和B型钠尿肽(BN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冠状动脉扭曲系数和冠状动脉远端主要血管分支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男性、BMI、IL-6、冠状动脉扭曲系数和冠状动脉远端分支数与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相关(P<0.05)。结论炎性因子和冠状动脉解剖因素与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相关,其可能参与冠状动脉慢血流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血流现象 炎症 冠状动脉 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可地尔对CSF患者冠状动脉微循环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邱炜炜 黄辉 +1 位作者 袁彬 冯凯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5期607-609,共3页
目的:探讨尼可地尔对冠状动脉慢血流(CSF)患者冠状动脉微循环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江阴医院收治的CSF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 目的:探讨尼可地尔对冠状动脉慢血流(CSF)患者冠状动脉微循环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江阴医院收治的CSF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尼可地尔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检测并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冠状动脉微循环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TAT、ET-1及hs-CRP水平,LAD、LCX、RCA、TIMI血流帧数平均值及IMR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FMD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FM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尼可地尔可有效改善CSF患者冠状动脉微循环和血流动力学,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血流 尼可地尔 冠状动脉微循环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7
作者 杨倩倩 崔建国 +5 位作者 王树娟 徐文文 齐洁 马慧 黄丽 张清潭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77-881,共5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慢血流患者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1至2010-09于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1 530例患者中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入选患者根据校正的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后血流计帧数筛选出冠状...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慢血流患者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1至2010-09于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1 530例患者中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入选患者根据校正的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后血流计帧数筛选出冠状动脉无明显狭窄但冠状动脉血流缓慢者139例为试验组,同期冠状动脉无明显狭窄且血流正常的患者232例作为对照组。统计常规临床实验室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差异、危险因素,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冠状动脉慢血流的临床影响因素。结果:(1)两组患者比较,年龄、性别、吸烟史、糖尿病病史、红细胞、血红蛋白、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平均红细胞体积、红细胞分布宽度SD、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淋巴细胞、谷草转氨酶、肌酸激酶及总胆汁酸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相关分析显示,红细胞(r=0.191,P<0.01)、血红蛋白(r=0.184,P<0.01)、中性粒细胞(r=0.218,P<0.01)、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r=0.151,P<0.01)、平均红细胞体积(r=-0.138,P<0.01)、总胆汁酸(r=-0.172,P<0.01)、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r=0.231,P<0.01)、淋巴细胞/单核细胞(r=-0.157,P<0.01)、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r=0.121,P<0.01)与三支平均血流帧数显著相关。(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总胆汁酸(偏回归系数=-0.102,P<0.01)、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偏回归系数=-0.381,P<0.01)、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偏回归系数=0.489,P<0.01)是冠状动脉慢血流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总胆汁酸、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是冠状动脉慢血流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血流 疾病影响状态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舒地尔联合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冠状动脉慢血流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李立卓 郑梅 +2 位作者 李伟聪 赵清珍 甄宇治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4期4251-4255,共5页
背景随着冠状动脉造影的普及,冠状动脉慢血流(CSF)逐渐被重视。CSF可以导致急性冠脉综合征,甚至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但是CSF发生的机制目前尚不明确。目的观察法舒地尔联合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CSF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1... 背景随着冠状动脉造影的普及,冠状动脉慢血流(CSF)逐渐被重视。CSF可以导致急性冠脉综合征,甚至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但是CSF发生的机制目前尚不明确。目的观察法舒地尔联合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CSF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12月因胸痛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且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CSF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117例入选。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常规他汀组(常规治疗+法舒地尔+常规瑞舒伐他汀,常规组)和强化他汀组(常规治疗+法舒地尔+强化瑞舒伐他汀,强化组),各39例。观察治疗2周后3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改善情况,评价各组心绞痛治疗总有效率。检测及比较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IL-1)、一氧化氮(NO)水平。治疗2周后行冠状动脉造影评估治疗后冠状动脉血流状态。结果治疗2周后三组心绞痛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09,P=0.008),强化组心绞痛改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47,P=0.003)。与本组治疗前相比,强化组和常规组hs-CRP、TNF-α、IL-1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NO水平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强化组与常规组hs-CRP、TNF-α、IL-1水平低于对照组,NO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但强化组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强化组及常规组各支冠状动脉血流速度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优于对照组(P<0.05),但强化组与常规组相比冠状动脉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扩血管药物治疗基础上联用法舒地尔和瑞舒伐他汀,可有效改善CSF患者冠状动脉血流速度,明显提高心绞痛治疗有效率,且常规剂量和强化剂量瑞舒伐他汀相比近期疗效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血流 瑞舒伐他汀 法舒地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作用 被引量:10
9
作者 刘笃秋 夏中华 +2 位作者 潘迪华 蔡彬 周天天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94-996,共3页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冠状动脉慢血流(coronary slow flow,CSF)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circulating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c EPCs)数量及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确诊为CSF的患者61例,分为A组(30例)和B组(31例),B组仅给予常规药...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冠状动脉慢血流(coronary slow flow,CSF)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circulating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c EPCs)数量及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确诊为CSF的患者61例,分为A组(30例)和B组(31例),B组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A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治疗4周。研究CSF患者治疗前后c EPCs的数量及功能变化。结果:阿托伐他汀能显著增加CSF患者c EPCs的数量,同时也显著改善其c EPCs的黏附能力、迁移能力、增殖能力。结论:短期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可增加CSF患者c EPCs的数量且伴随着c EPCs功能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血流 阿托伐他汀 内皮祖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与心电图碎裂QRS波及相关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杨帆 张静华 +3 位作者 李平 唐琳 赵小建 赵洛沙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011-2014,共4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血流(CSF)现象与心电图碎裂QRS(f QRS)波及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入选80例诊断为CSF患者(CSF组),同期冠脉造影血管正常且不存在CSF现象者10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间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并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血流(CSF)现象与心电图碎裂QRS(f QRS)波及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入选80例诊断为CSF患者(CSF组),同期冠脉造影血管正常且不存在CSF现象者10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间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并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尿病史、吸烟状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SF组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及高血压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SF组的f QRS波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SF组各支冠脉TIMI血流帧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在CSF组,合并心电图f QRS波患者比较无f QRS患者血管造影的TIMI帧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结果示,CSF与f QRS波发生及Hcy水平有关(P<0.05)。结论 :心电图f QRS波是CSF的独立预测因子,Hcy是CSF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血流 碎裂QRS波 同型半胱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评价冠状动脉慢血流对左心室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妍 马春燕 +1 位作者 王永槐 任卫东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9-32,共4页
目的冠状动脉慢血流(CSF)对左心室功能的影响尚不明确,本研究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评价CSF对左心室功能的影响。资料与方法前瞻性分析35例CSF患者(CSF组)的左心室功能,选择同期年龄、性别相匹配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应用2D-STI... 目的冠状动脉慢血流(CSF)对左心室功能的影响尚不明确,本研究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评价CSF对左心室功能的影响。资料与方法前瞻性分析35例CSF患者(CSF组)的左心室功能,选择同期年龄、性别相匹配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应用2D-STI检测左心室心肌纵向应变、径向应变及圆周应变,以及收缩期、舒张早期、舒张晚期纵向应变率、径向应变率、圆周应变率,并与对照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1)左心室舒张功能:CSF组左心室二尖瓣血流舒张早期速度E峰、二尖瓣血流舒张早期速度E峰/二尖瓣舒张晚期速度A峰、舒张早期纵向应变率、径向应变率、圆周应变率较对照组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左心室收缩功能:CSF组左心室心肌纵向应变、径向应变、圆周应变、收缩期纵向应变率、径向应变率、圆周应变率较对照组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SF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及收缩功能已损伤,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并给予相应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血流 斑点追踪成像 心室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 Adropin 与急性非 ST 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及慢血流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陆志锋 陈晞明 王世祥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2895-2900,共6页
背景目前,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主要根据有创的SYNTAX评分进行评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是否出现慢血流更是难以预测。能否在无创的前提下找到一种生物标志物来准确预测高危冠状动脉病变及慢血流现象的发生,已经成为心血管... 背景目前,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主要根据有创的SYNTAX评分进行评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是否出现慢血流更是难以预测。能否在无创的前提下找到一种生物标志物来准确预测高危冠状动脉病变及慢血流现象的发生,已经成为心血管研究热点之一。目的评价急性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血清Adropin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及PCI术中出现慢血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6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因NSTE-ACS入院行PCI术患者240例,另选取同期心内科40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作为对照组。NSTE-ACS患者进行SYNTAX评分,根据SYNTAX评分分为:高危组(SYNTAX≥33分)、中危组(22分<SYNTAX<33分)和低危组(SYNTAX≤22分)。收集所有研究对象临床资料,并测定血清Adropin水平。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Adropin与SYNTAX评分的关系,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Adropin水平对SYNTAX评分≥33分的NSTE-ACS患者的预测价值。计算PCI术中慢血流患者的校正的TIMI帧数计数(CTFC),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血清Adropin与CTFC的关系。结果高危组血清Adropin水平为(2357±821)ng/L,中危组为(2899±756)ng/L,低危组为(3177±913)ng/L,对照组为(3688±966)ng/L,四组血清Adropin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Adropin水平与SYNTAX评分呈负相关(r=-0.701,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血清Adropin水平是NSTE-ACS患者高SYNTAX评分(≥33分)的独立预测因子〔OR=0.999,95%CI(0.998,1.000),P=0.007〕。血清Adropin预测SYNTAX评分≥33分的NSTE-ACS患者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58〔95%CI(0.936,0.980)〕,截断值为2295 ng/L,灵敏度为84.4%,特异度为92.5%。38例(15.8%)患者在PCI术中出现慢血流。慢血流患者血清Adropin水平低于对照组(P=0.002)。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慢血流患者血清Adropin水平与CTFC呈负相关(r=-0.796,P<0.001)。结论在NSTE-ACS患者中,血清Adropin水平与SYNTAX评分呈负相关。低血清水平Adropin可预测高危NSTEACS患者,且低血清Adropin水平的NSTE-ACS患者PCI术中可能更易出现慢血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Adropin SYNTAX评分 血流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相关性分析 灵敏度 特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慢血流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13
作者 徐朝 王胜煌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1-83,共3页
在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中,无阻塞性冠状动脉(冠脉)性疾病存在末端冠状动脉血管延迟显影的现象称为冠状动脉慢血流(CSF)。其临床以反复胸痛为主要表现,心电图或负荷心电图常有心肌缺血征象。尽管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无狭窄,但仍有反复... 在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中,无阻塞性冠状动脉(冠脉)性疾病存在末端冠状动脉血管延迟显影的现象称为冠状动脉慢血流(CSF)。其临床以反复胸痛为主要表现,心电图或负荷心电图常有心肌缺血征象。尽管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无狭窄,但仍有反复心血管事件发生。目前CSF治疗仅以药物为主,尚无标准化治疗措施。本文以CSF的可能发病机制为依据,对治疗CSF的药物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血流 病理生理机制 药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慢血流影响因素及强化他汀联合脂质体携载前列腺素E1治疗效果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曹明英 姚朱华 +2 位作者 周馨 蔡洪滨 李佳丽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09-512,共4页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慢血流(SCF)的影响因素,探讨强化他汀联合脂质体携载前列腺素E1(LipoPGE1)治疗SCF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2010年10月—2012年10月主因典型或不典型缺血性胸痛症状在我院住院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未发现心外膜冠状动脉有确切...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慢血流(SCF)的影响因素,探讨强化他汀联合脂质体携载前列腺素E1(LipoPGE1)治疗SCF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2010年10月—2012年10月主因典型或不典型缺血性胸痛症状在我院住院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未发现心外膜冠状动脉有确切病变的SCF患者63例(A组),均通过校正TIMI帧数法判断为SCF;入选同期住院但冠状动脉造影和血流正常的患者107例(B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CF发病的相关影响因素。将SCF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常规他汀治疗组(a组)、强化他汀治疗组(b组)及强化他汀联合Lipo-PGE1治疗组(c组)。SCF患者入院时及治疗1、3个月时检测肝功能、血脂、肌酸激酶、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超声测量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并填写西雅图心绞痛量表。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OR=6.260,P<0.05),高水平的低密度脂蛋白(LDL,OR=3.880,P<0.05)、糖化血红蛋白(HbA1c,OR=9.249,P<0.05)、hs-CRP(OR=2.988,P<0.05)及降低的FDM(OR=0.635,P<0.05)为SCF的独立危险因素。组内比较:与入院时比较,a、b、c组治疗1个月时总胆固醇(TC)、LDL(a组除外)、hs-CRP下降,高密度脂蛋白(HDL)、FMD及西雅图心绞痛评分上升(P<0.05);与治疗1个月时比较,a、b、c组治疗3个月时TC、LDL(a、c组除外)、hs-CRP下降,HDL(b组除外)、FMD及西雅图心绞痛评分上升(P<0.05)。组间比较:b、c组治疗1、3个月时TC、LDL、hs-CRP均低于a组(P<0.05)。b、c组于治疗1个月时HDL均高于a组(P<0.05),c组治疗3个月时HDL高于其他两组(P<0.05)。c组于治疗1、3个月时FDM高于其他两组(P<0.05);b组治疗1、3个月时FDM均高于a组(P<0.05)。c组治疗1个月时西雅图心绞痛评分均高于其他两组(P<0.05);b、c组治疗1、3个月时西雅图心绞痛评分高于a组(P<0.05)。结论 SCF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吸烟,高水平的LDL、HbA1c、炎性反应及降低的FDM;强化他汀联合Lipo-PGE1治疗能更好地改善FMD,最终明显改善SCF患者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循环 炎症 冠状动脉血流 强化他汀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联素及髓样过氧化物酶与冠状动脉慢血流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5
作者 危小良 陈柏荣 +2 位作者 朱晓丽 肖宏凯 林岫芳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70-873,共4页
【目的】探讨脂联素(APN)、髓样过氧化物酶(MPO)与冠状动脉慢血流(CSF)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校正的TIMI血流帧数(CTFC)作为测定慢血流指标,随机选择经冠脉造影(CAG)确诊无冠脉狭窄病变并确诊为冠状动脉慢血流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 【目的】探讨脂联素(APN)、髓样过氧化物酶(MPO)与冠状动脉慢血流(CSF)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校正的TIMI血流帧数(CTFC)作为测定慢血流指标,随机选择经冠脉造影(CAG)确诊无冠脉狭窄病变并确诊为冠状动脉慢血流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随机入选冠脉血流正常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并测定血浆MPO、APN浓度及血液生化指标,分析两组之间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法筛选CSF的危险因素。【结果】冠状动脉慢血流组MPO浓度(ng/m L)明显高于对照组(93.70±37.75 vs 26.76±6.20,P<0.001),APN水平(mg/m L)较对照组显著减低(4.06±0.20 vs8.78±0.75,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血浆MPO(OR=1.23,P=0.001)水平升高、APN浓度降低(OR=0.92,P=0.040)与CSF有独立相关性。【结论】MPO、APN水平与冠状动脉慢血流发生密切相关,可以作为预测冠状动脉慢血流的血液生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联素 髓样过氧化物酶 冠状动脉血流 冠脉造影 校正的TIMI血流帧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氧运动对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的疗效及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玉峰 杨学东 万龙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071-1073,共3页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对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的疗效及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状动脉慢血流的患者43例,观察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规律有氧运动前后的临床症状,血小板膜CD62P、CD61的阳性百分率(%)及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对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的疗效及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状动脉慢血流的患者43例,观察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规律有氧运动前后的临床症状,血小板膜CD62P、CD61的阳性百分率(%)及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结果: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运动疗法3个月,胸痛症状明显减轻;运动后与运动前相比,血小板膜CD62P阳性百分率(%)分别为23.6±3.5及30.3±3.4(P<0.05)、CD61阳性百分率(%)分别为22.1±2.8及28.3±3.5(P<0.05),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61.3±4.3及71.5±5.7(P<0.05)。结论:规律运动可以改善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的症状,降低患者血小板表面活化受体分子的活性及血小板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血流现象 有氧运动 血小板膜糖蛋白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治疗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29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樊泽元 季汉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3283-3285,共3页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冠状动脉慢血流(SCF)患者的疗效及机制。方法:入选通过TIMI帧计数(TFC)诊断为SCF的患者57例,分为实验组(29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给予硝酸酯类药物、阿司匹林、曲美他嗪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冠状动脉慢血流(SCF)患者的疗效及机制。方法:入选通过TIMI帧计数(TFC)诊断为SCF的患者57例,分为实验组(29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给予硝酸酯类药物、阿司匹林、曲美他嗪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口服,疗程4周,观察两组临床症状、血脂、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显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实验组血脂、hs-CRP水平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SCF疗效明显,作用机制可能与抗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阿托伐他汀 冠状动脉血流 超敏C反应蛋白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术中发生慢血流-无复流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张仪坚 刘亚 张新金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B12期4-8,共5页
目的探讨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术中发生慢血流-无复流(SCF/NR)的相关影响因素,为防治术中发生慢血流-无复流做指导。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6月因急性心肌梗死在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行PCI治疗发生慢血流... 目的探讨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术中发生慢血流-无复流(SCF/NR)的相关影响因素,为防治术中发生慢血流-无复流做指导。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6月因急性心肌梗死在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行PCI治疗发生慢血流-无复流病例61例,男52例,女9例。收集的内容主要有性别、年龄、体质指数、吸烟、饮酒、高血压病、糖尿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尿酸、肌酐、心肌梗死诊断分型、心功能分级、犯罪血管、瘤样扩张血管、术中及术后血流分级(TIMI)、给药方式及给予药物、冠脉造影结果、发病-球囊时间等。研究术中导致慢血流-无复流的因素有哪些,并应用统计学软件筛选导致慢血流-无复流现象的预测因素。结果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慢血流-无复流的危险因素:年龄、吸烟、体质指数、糖尿病、冠脉血管瘤样扩张、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发病-球囊时间、给药方式及给予药物与术中发生慢血流-无复流的危险因素关系密切(P<0.05);性别、高血压、饮酒、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肌酐、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水平、心肌梗死诊断分型、心功能分级、犯罪血管与术中发生慢血流-无复流形成的危险因素无关系(P>0.05)。结论年龄、吸烟、体质指数、糖尿病、冠脉血管瘤样扩张、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发病-球囊时间、给药方式及给予药物能够单独地导致术中出现慢血流-无复流组的独立危险因素,提前发现影响患者手术后疗效的相关因素,对于提升预后效果来说很有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无复流 危险因素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9
作者 上官文锋 李广平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3年第1期66-68,共3页
冠状动脉慢血流(coronaryslowflow,CSF)现象是指除外溶栓治疗后、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冠状动脉痉挛、冠状动脉扩张、心肌病、瓣膜病等因素,且冠状动脉造影中没有发现明显病变,却发生血流灌注延迟的现象。有人为了更好地区分X综合征... 冠状动脉慢血流(coronaryslowflow,CSF)现象是指除外溶栓治疗后、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冠状动脉痉挛、冠状动脉扩张、心肌病、瓣膜病等因素,且冠状动脉造影中没有发现明显病变,却发生血流灌注延迟的现象。有人为了更好地区分X综合征而把这种现象称为Y综合征。随着冠状动脉造影技术的普及,这种现象逐渐被人熟知,但是对CSF的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现在就此疾病的研究进展做以下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血流现象 病理机制 临床表 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干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无复流、慢血流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辉锋 董平栓 +5 位作者 王可 杨旭明 王绍欣 李志娟 王红雷 邢适颖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2年第10期63-66,共4页
目的观察硝酸甘油、地尔硫、硝普钠、替罗非班对冠状动脉介入中无复流、慢血流现象的治疗效果。方法冠状动脉介入术中出现无复流、慢血流现象118例,依次给予硝酸甘油、地尔硫、硝普钠、替罗非班观察靶血管前向血流的心肌梗死溶栓试验血... 目的观察硝酸甘油、地尔硫、硝普钠、替罗非班对冠状动脉介入中无复流、慢血流现象的治疗效果。方法冠状动脉介入术中出现无复流、慢血流现象118例,依次给予硝酸甘油、地尔硫、硝普钠、替罗非班观察靶血管前向血流的心肌梗死溶栓试验血流分级(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结果硝普钠、替罗非班能明显改善TIMI血流,治疗无复流现象的有效率优于硝酸甘油和地尔硫,差异有显著性。进一步的亚组分析中发现,在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中,替罗非班优于硝普钠,在非ST段抬高的ACS中,硝普钠优于替罗非班,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硝普钠和替罗非班对冠状动脉介入术中慢血流及无复流现象有确切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甘油 地尔硫 硝普钠 替罗非班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无复流、血流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