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支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血运重建后对心脏功能和预后的影响
1
作者 孙刚 张学芳 +3 位作者 莫兹清 林荣杰 梁永耀 张高星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4年第10期878-883,共6页
目的探讨单支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性(chronic total occlusions,CTO)病变进行血运重建后对心脏功能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江门市中心医院心内科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诊断为单支冠状动脉CTO病变(其他... 目的探讨单支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性(chronic total occlusions,CTO)病变进行血运重建后对心脏功能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江门市中心医院心内科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诊断为单支冠状动脉CTO病变(其他冠状动脉血管狭窄程度<70%不需要进行干预)且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患者共102例。根据介入处理结果分为成功组(74例)和失败组(28例)。分别收集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以内及术后12个月以后的检测指标,包括血红蛋白(HGB)、肌钙蛋白I(Tn I)、血清肌酐(Scr)、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 BNP)、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相关指标,并统计所有患者术中及术后的并发症和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同时对成功组患者进行亚组分析,观察不同病变血管开通后对心功能的影响。结果成功组患者术后3个月以内和12个月以后的NT-pro BNP[(1731.00±1434.11)pg/ml比(2681.35±2576.17)pg/ml,P=0.002;(772±700.90)pg/ml比(2681.35±2576.17)pg/ml,P<0.001]和LVEF[(49.15±8.64)%比(45.99±9.31)%,P=0.032;(52.84±8.02)%比(45.99±9.31)%,P<0.001]较术前都有改善,术后3个月以内的LVEDD较术前改变没有差异,但术后12个月以后较术前明显减小[(49.81±6.45)mm比(54.72±7.44)mm,P<0.001];失败组术前与术后的NT-pro BNP、LVEDD和LVEF均没有差异。在亚组分析中,前降支(LAD)[BNP:(1727.04±1509.03)pg/ml比(3005.79±2556.64)pg/ml,P=0.016和(633±567.14)pg/ml比(3005.79±2556.64)pg/ml,P<0.001;LVEF:(45.74±6.90)%比(41.08±7.61)%,P=0.032和(50.65±7.27)%比(41.08±7.61)%,P<0.001;LVEDD:(48.75±6.40)mm比(55.87±8.22)mm,P=0.002]和右冠状动脉(RCA)[BNP:(1656.55±1487.10)pg/ml比(2649.89±2892.95)pg/ml,P=0.042和(616.35±528.40)pg/ml比(2649.89±2892.95)pg/ml,P<0.001;LVEF:(53.59±8.15)%比(47.24±9.15)%,P=0.003;LVEDD:(49.71±6.28)mm比(54.27±7.31)mm,P=0.004]开通后对心功能的改善有意义,左回旋支(LCX)开通对心功能改善没有意义。成功组和失败组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和MACE的发生率没有差异,但成功组术后心绞痛发作频率明显减少(χ^(2)=53.175,P<0.001)。结论冠状动脉CTO开通可以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并减少了心绞痛的发作,其中LAD和RCA开通意义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 心脏功能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2
作者 刘恒道 张豫彬 +6 位作者 刘婷 辜和平 邢军辉 赵俊伟 宋瑞捧 赵妍妍 陶海龙 《河南医学研究》 2025年第7期1180-1184,共5页
目的探讨单纯药物涂层球囊(DCB)扩张术治疗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1年1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冠脉造影确诊为新发CTO并接受经皮冠脉介入术(PCI)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 目的探讨单纯药物涂层球囊(DCB)扩张术治疗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1年1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冠脉造影确诊为新发CTO并接受经皮冠脉介入术(PCI)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药物洗脱支架(DES)(52例)治疗组和DCB(48例)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基线数据、冠脉造影数据以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等指标。结果DCB组和DES组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6个月和10个月。两组患者的基线临床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性分析表明,与DES组相比,DCB组患者术后即刻最小管腔直径(MLD)较小(P<0.001),直径狭窄(DS)程度较高(P<0.05)。随访期间,两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CB组晚期管腔丢失(LLL)直径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即刻,DCB组有1例患者出现夹层,接受了支架补救性治疗;随访期间,DCB组7例(14.58%)患者发生再狭窄,DES组5例(9.62%)患者发生再狭窄,两组再狭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和随访期间,两组患者的MA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治疗方案的选择对MACE发生风险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DES相比,DCB治疗新发CTO病变具有相对满意的疗效和安全性,并且在晚期管腔丢失方面优于DES。因此,DCB可以作为新发CTO病变介入治疗的一种可供选择的手术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 经皮冠脉介入术 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术 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合并多支血管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的性别相关症状及生活质量差异分析
3
作者 魏志宏 朱伯达 +7 位作者 禹天同 陈焱 韩鹏 张博晖 张玺 赵帅 李成祥 廉坤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2025年第1期22-28,共7页
目的评估成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多支血管病变(MVD)患者的性别相关症状和生活质量改善的差异。方法连续纳入2018年4月至2021年5月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PCI的CTO-MVD患者,并将其分为男性... 目的评估成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多支血管病变(MVD)患者的性别相关症状和生活质量改善的差异。方法连续纳入2018年4月至2021年5月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PCI的CTO-MVD患者,并将其分为男性组和女性组。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呼吸困难和心绞痛症状和生活质量,分别采用Rose呼吸困难量表(RDS)和西雅图心绞痛问卷(SAQ)、SF-12量表、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评估、手术资料以及1个月和1年随访资料。结果931例患者中男性占比87.11%,在1个月和1年的随访中,两组的症状均显著改善(P<0.01),男性患者的改善程度与女性相似(P>0.05)。同样,成功行PCI的患者在1个月和1年随访时显著提高了两组的生活质量(P<0.01),且两组的改善程度相似。但是,女性CTO-MVD患者在1年随访期间的全因死亡率高于男性(6.3%比12.6%,P=0.019)。结论尽管在1年随访时发现女性CTO-MVD患者的全因死亡率较高,但PCI仍可作为一种有效的策略,对男性和女性CTO-MVD患者的症状、生活质量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带来同等的益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完全闭塞 多支血管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性别相关差异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在冠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中评估冠状动脉主干及左心室功能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王颖 何丽 曹红岩 《罕少疾病杂志》 2023年第7期47-48,共2页
目的探讨冠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CTO)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MSCT)评估冠状动脉主干及左心室功能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在本院收治的CTO患者共计80例,所有患者均实施超声心动图检查及MSCT检查,分析MSCT对患者冠状动脉主干... 目的探讨冠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CTO)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MSCT)评估冠状动脉主干及左心室功能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在本院收治的CTO患者共计80例,所有患者均实施超声心动图检查及MSCT检查,分析MSCT对患者冠状动脉主干情况及左心室功能的评估价值。结果80例患者中共87支冠脉主干发生闭塞;闭塞病变性质中25支为钙化斑块、20支软斑块,42支为混合斑块;发现20支为闭塞主干近端分支血管扩张,闭塞段成角弯曲18支,25支为合并其他冠状动脉主干管腔严重狭窄,11支为支动脉主干窦上起源,13支为窦房结动脉开口硬化斑;在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及左心房内径(LAD)上,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能够对CTO患者冠状动脉主干情况进行充分显示,有效判断患者左心室功能情况,有利于为患者治疗提供依据,促进闭塞血管再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冠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 冠状动脉主干 左心室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时间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MACE发生情况及心功能的影响
5
作者 白军林 郭肖立 秦晓 《中国医学工程》 2024年第8期108-111,共4页
目的评估将不同时间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即闭塞2~12周行PCI、闭塞12周后行PCI分别予以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后,对其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数据(71例样本)取自林州市人民医院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冠状动脉慢性... 目的评估将不同时间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即闭塞2~12周行PCI、闭塞12周后行PCI分别予以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后,对其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数据(71例样本)取自林州市人民医院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以PCI治疗时间窗为分组依据,得到对照组(35例)、观察组(36例)。分别于闭塞12周后、闭塞2~12周行PCI。对比两组患者PCI手术差异及手术前后心功能、实验室指标和6 min步行试验距离(6 MWT)。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时间更短,造影剂用量更少,特殊技术使用率更低,PCI成功率更高(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导丝用量、支架置入数量略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水平相比于手术前均降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相比于手术前均升高(P<0.05);且手术后观察组LVEDD、LVES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两组血浆脑钠肽(BNP)、血清肌钙蛋白水平(cTnI)水平均低于手术前,6 MWT长于手术前(P<0.05);且手术后观察组BNP、cTnI水平低于对照组,6 MWT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皆未出现心源性猝死;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再发心肌梗死、血运重建、脑卒中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总发生率均略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闭塞12周后行PCI,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于闭塞2~12周行PCI治疗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造影剂与特殊技术的使用,提高PCI成功率,改善心功能及步行能力,但可能增加MACE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功能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成功介入治疗后心功能改善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6
6
作者 于洁 陈晓杰 +2 位作者 李宁 黄超联 杨大为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3期47-49,共3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患者介入治疗后心功能改善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成功介入治疗冠状动脉 CTO 患者48例,根据介入治疗后9~12个月心功能变化分为改善组29例和未改善组19例,比较两组年龄,心绞痛病程,吸烟、...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患者介入治疗后心功能改善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成功介入治疗冠状动脉 CTO 患者48例,根据介入治疗后9~12个月心功能变化分为改善组29例和未改善组19例,比较两组年龄,心绞痛病程,吸烟、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病史,血糖、血脂、血清 N 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等指标,以及冠脉病变、侧枝循环特点,分析影响介入治疗后心功能改善的因素。结果改善组年龄(48.6±6.1)岁,心绞痛病程(110.7±29.6)周,术前血清 NT-proBNP 水平为(230.20±58.30)pg/mL;未改善组年龄(61.4±10.3)岁,心绞痛病程(110.7±29.6)周,术前血清 NT-proBNP 水平为(403.90±81.10)pg/mL;两组年龄、心绞痛病程、术前血清 NT-proBNP 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或<0.05)。心功能改善组侧枝循环评分高于未改善组(P <0.05)。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较轻(OR =0.913,95%CI 0.769~0.985,P =0.031,)、心绞痛病程较短(OR =0.938,95%CI 0.893~0.984,P =0.010)是心功能改善的独立正向预测因素。结论年龄及心绞痛病程对冠状动脉 CTO 患者术后心功能改善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 心功能 侧枝循环 N末段脑钠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鉴别老年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与次全闭塞患者的价值研究
7
作者 任俊立 任丽臣 +1 位作者 姚广 张永高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2,共4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对老年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和次全闭塞患者进行无创区分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CCTA和有创冠状动脉造影的老年CTO或次全闭塞患者134例,分为CTO...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对老年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和次全闭塞患者进行无创区分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CCTA和有创冠状动脉造影的老年CTO或次全闭塞患者134例,分为CTO组62例和次全闭塞组72例。测量患者闭塞长度、闭塞头端形态(钝形/锥形)、侧支血管作为解剖学相关参数。管腔内密度衰减梯度通过后处理软件获得。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运用限制性立方样条图(第10、第50、第90个百分位数)建模相关因素和CTO的关联,使用ROC曲线分析。结果糖尿病(OR=0.423,95%CI:0.186~0.963)、闭塞长度(OR=1.088,95%CI:1.031~1.148)、钝形头端(OR=2.453,95%CI:1.042~5.773)是鉴别老年CTO和次全闭塞患者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P<0.01)。闭塞长度鉴别老年CTO与次全闭塞患者的曲线下面积为0.718(95%CI:0.634~0.792,P=0.001)。结论CCTA可用于老年CTO与次全闭塞患者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闭塞 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术 LOGISTIC模型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 冠状动脉次全闭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被引量:9
8
作者 马丽贤 杨省利 +3 位作者 郭文怡 陈英 张雪玲 姚海荣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0年第22期1708-1710,共3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围术期的护理重点,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提高患者的长期生存率。方法回顾性总结2003年1月至2010年2月行PCI治疗的82...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围术期的护理重点,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提高患者的长期生存率。方法回顾性总结2003年1月至2010年2月行PCI治疗的824例冠状动脉CTO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护理措施,重点分析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预防、护理对策。结果 824例患者共处理冠状动脉CTO病变875处,成功开通731处,成功率为83.5%(731/875);并发症发生情况:冠状动脉穿孔8例,心脏压塞5例,急性心肌梗死4例,心力衰竭发生或加重7例,术中严重心律失常53例,术后2d因脑出血死亡1例。结论对冠状动脉CTO患者PCI围术期容易出现的严重并发症进行重点护理和预防,是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减轻并发症严重程度的有效措施,是提高PCI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慢性完全闭塞 介入治疗 并发症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5
9
作者 杨波 邓云超 +3 位作者 谭利国 张蕾 唐俊明 王家宁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6年第11期965-969,共5页
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冠状动脉病变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严重的冠状动脉病变,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终末期病变形式.一般认为,冠状动脉管腔完全闭塞且病史大于3个月称为CTO.大量研究表明,冠脉CTO开通可提... 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冠状动脉病变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严重的冠状动脉病变,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终末期病变形式.一般认为,冠状动脉管腔完全闭塞且病史大于3个月称为CTO.大量研究表明,冠脉CTO开通可提高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提高左心室收缩功能;并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严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及患者的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完全闭塞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干细胞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向导丝技术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术中护理 被引量:7
10
作者 胡玉芳 王琳 +7 位作者 李春坚 杨志健 王玉如 陈桂花 何英 周燕 殷雪梅 周丽华 《护士进修杂志》 2015年第4期340-342,共3页
目的探讨逆向导丝技术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的术中护理。方法对15例CTO患者行逆向导丝技术介入治疗时,密切观察心电、血压及病情变化,加强活化凝血时间的监测,及时准确的处置术中各种情况,同时给予心理支持。结果 15... 目的探讨逆向导丝技术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的术中护理。方法对15例CTO患者行逆向导丝技术介入治疗时,密切观察心电、血压及病情变化,加强活化凝血时间的监测,及时准确的处置术中各种情况,同时给予心理支持。结果 15例患者中,有6例因PTCA导丝无法通过闭塞病变而放弃介入治疗,另9例成功完成手术。15例患者中,有2例术中出现一过性心率、血压下降;1例穿隔支侧枝破损;1例慢血流。结论 CTO病变的逆向导丝介入技术难度大,风险高,护理人员应具备丰富的心脏介入知识,敏锐的观察力、专业的救治力,以确保手术顺利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向导丝技术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 术中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变PCI后QTd的变化 被引量:1
11
作者 岳文伟 张丽莉 刘爱婷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8期86-86,共1页
关键词 慢性完全闭塞 冠状动脉完全闭塞 PCI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QTD QT离散度 CT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介入治疗后心功能改善的效果及因素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房志华 卞野 +1 位作者 苏立军 王建中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36期52-53,共2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患者介入治疗后心功能改善的效果及因素。方法 40例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均实施介入治疗,根据治疗后患者病情改善情况分为观察组(治疗显效,22例)和对照组(治疗无效,18例)。...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患者介入治疗后心功能改善的效果及因素。方法 40例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均实施介入治疗,根据治疗后患者病情改善情况分为观察组(治疗显效,22例)和对照组(治疗无效,18例)。对比两组患者的病程、年龄、血脂异常率、冠心病家族史率、吸烟史或饮酒史率、糖尿病史率、单支血管病变率、空腹血糖(FPG)、血清肌酐(SCr)、侧枝循环程度、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结果两组血脂异常率、吸烟史或饮酒史率、冠心病家族史率、糖尿病史率、LDL-C、TG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病程(1.02±0.64)年短于对照组(5.86±0.44)年、年龄(65.38±2.43)岁小于对照组(78.95±5.33)岁,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PG水平(6.85±2.16)mmol/L、单支血管病变率68.18%高于对照组(5.22±1.37)mmol/L、33.33%,SCr水平(72.11±5.69)μmol/L、侧枝循环程度(1.23±0.45)级低于对照组(79.86±5.22)μmol/L、(2.96±0.42)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程、年龄、FPG、SCr、病变血管数量、侧枝循环程度均是影响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介入治疗后心功能改善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慢性完全闭塞 介入治疗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隋立有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19期109-110,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效果。方法 90例老年冠心病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均采用介入治疗,分析治疗前后患者的左室容积及心功能参数。结果治疗前,患者的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末...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效果。方法 90例老年冠心病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均采用介入治疗,分析治疗前后患者的左室容积及心功能参数。结果治疗前,患者的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分别为(44.54±5.75)ml、(92.25±5.21)ml、(52.13±0.32)%,治疗后分别为(37.12±4.23)ml、(113.43±6.53)ml、(66.54±0.65)%。治疗后患者LVESV、LVEDV及LVEF水平均较治疗前得到明显改善(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冠心病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 介入治疗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完美攻略 被引量:1
14
作者 常亮 李拥军 《临床荟萃》 CAS 2018年第9期741-752,共12页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被公认为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难点,曾经是PCI的禁忌证。然而PCI医师对CTO的尝试持续超过30年,过去10余年来,得益于导丝通过技术的提...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被公认为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难点,曾经是PCI的禁忌证。然而PCI医师对CTO的尝试持续超过30年,过去10余年来,得益于导丝通过技术的提高、新器械的使用以及对病理解剖理解的加深,CTO PCI领域取得了巨大进步。CTO成为冠脉介入领域全球性的热点,包括中国在内,越来越多的国家投入或涉足CTO PCI领域。本文就CTO PCI相关策略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闭塞 冠状动脉 慢性完全闭塞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向介入治疗慢性完全闭塞冠状动脉病变的术中护理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芳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13期59-60,共2页
目的探讨慢性完全闭塞(CTO)冠状动脉病变逆向介入治疗的术中护理要点。方法选取我科2012年实施逆向介入治疗的123例CTO患者的手术过程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7例手术成功并置入支架,成功率86.9%;16例因手术时间过长,导丝未... 目的探讨慢性完全闭塞(CTO)冠状动脉病变逆向介入治疗的术中护理要点。方法选取我科2012年实施逆向介入治疗的123例CTO患者的手术过程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7例手术成功并置入支架,成功率86.9%;16例因手术时间过长,导丝未能通过闭塞病变,患者发生并发症治疗失败。无死亡病例。结论护理人员术前有效的护患沟通、认真的皮肤评估、输液通路的建立和术中并发症的密切观察与处理,降低了手术风险,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完全闭塞冠状动脉 介入治疗 并发症 术中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合并左主干病变患者的介入治疗
16
作者 洪浪 王洪 +5 位作者 尹秋林 李林锋 赖珩莉 陆林祥 李彬 黄勤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50-551,共2页
右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合并左主干病变的患者临床猝死率很高。药物保守治疗对这类患者的疗效极为有限。目前指南推荐行外科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但我省目前尚不能常规开展,患者亦不愿接收外科CABG治疗。PCI是挽救这类患... 右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合并左主干病变的患者临床猝死率很高。药物保守治疗对这类患者的疗效极为有限。目前指南推荐行外科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但我省目前尚不能常规开展,患者亦不愿接收外科CABG治疗。PCI是挽救这类患者的最佳手段,但PCI对这类患者风险很高,要求术者需要具有丰富的介入治疗经验和熟练的技术。现将我们近年来成功完成的8例右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合并左主干病变的患者介入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 左主干病 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药物保守治疗 CABG PCI 求术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向失败,逆向Cart技术完成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1例
17
作者 隋立有 周丽艳 +6 位作者 曹刚 李中举 陈雪静 杨静玉 侯峰 刘晓明 梁大航 《中国社区医师》 2016年第5期196-197,共2页
本文分析1例正向导丝失败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患者,给予逆向导丝技术治疗成功,介绍逆向导丝技术在CTO病变治疗中的作用。逆向导丝技术进行CTO病变治疗虽然有较高的成功率,但技术难度大,器械消耗多,因此,要求术者先把正向CT... 本文分析1例正向导丝失败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患者,给予逆向导丝技术治疗成功,介绍逆向导丝技术在CTO病变治疗中的作用。逆向导丝技术进行CTO病变治疗虽然有较高的成功率,但技术难度大,器械消耗多,因此,要求术者先把正向CTO的各种技术熟练掌握后,再尝试逆向导丝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向导丝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 个案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冠状动脉慢性完全性闭塞病变患者行逆向介入治疗的可行性 被引量:3
18
作者 董海 田兵 +6 位作者 刘佳 王耿 徐凯 关绍义 刘海伟 韩雅玲 荆全民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6年第2期-,共5页
目的 探讨老年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的患者行逆向介入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2004年1月至2015年5月沈阳军区总医院心内科收治的行逆向介入治疗的≥60岁老年CTO患者119例(老年组)及同期行逆向介入治疗的< 60岁CTO患者136例(非... 目的 探讨老年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的患者行逆向介入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2004年1月至2015年5月沈阳军区总医院心内科收治的行逆向介入治疗的≥60岁老年CTO患者119例(老年组)及同期行逆向介入治疗的< 60岁CTO患者136例(非老年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逆向介入治疗手术成功率、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与非老年组比较,老年组更多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疾病(均P<0.05);老年组欧洲心血管手术危险因素评分系统(EuroSCORE)评分明显高于非老年组(P<0.001).老年组合并双支和三支血管病变患者多于非老年组(均P=0.000);而老年组发生单支血管病变患者数低于非老年组(P=0.000).老年组SYNTAX评分高于非老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非老年组CTO时间为3~l2个月的病例明显多于老年组,而老年组CTO时间为6~9年和>9年的病例明显多于非老年组(均P=0.000).结论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逆向介入治疗对老年患者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慢性完全闭塞性病 逆向介入治疗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对高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术后长期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朱伯达 赵帅 +10 位作者 汪钦 王伟 魏志宏 邹一鸣 王嘉仪 王紫薇 胡文涛 杨庆 刘成 廉坤 李成祥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2年第5期405-410,共6页
目的评价高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冠心病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1年的生活质量改善程度。方法连续纳入2018年6月至2021年1月在西京医院心血管内科成功行PCI术的60岁以上CTO冠心病患者298例,并将其分为高龄组(75~87... 目的评价高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冠心病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1年的生活质量改善程度。方法连续纳入2018年6月至2021年1月在西京医院心血管内科成功行PCI术的60岁以上CTO冠心病患者298例,并将其分为高龄组(75~87岁,n=80)和老龄组(60~74岁,n=218)。术前48 h采用SF-12量表和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测患者生活质量,同时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基线资料和造影结果。术后1年再次上述量表对患者进行随访,比较术前与术后的生活质量改变情况。结果高龄组患者较老龄组肌酐含量更高,吸烟史比例更小(P<0.05)。术后一年时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无显著差异(37.6%比36.3%,P>0.05)。两组患者术后一年心功能均发生显著改善(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发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为术后心功能改善的影响因素(OR=0.603,95%CI 0.385~0.946,P<0.05)。术后1年,两组患者除SF-12量表心理领域总分无显著变化外(P>0.05),SF-12量表的生理领域和SAQ的各个维度得分都较术前有显著升高(P<0.05),两组手术前后躯体活动受限程度[老龄组57.8(44.4,78.9)比68.9(55.3,77.8);高龄组48.9(35.6,60.0)比60.0(46.7,71.1)]、心绞痛稳定状态[老龄组50.0(50.0,50.0)比50.0(50.0,75.0);高龄组50.0(50.0,50.0)比50.0(50.0,75.0)]、心绞痛发作频率[老龄组80.0(60.0,100.0)比100.0(90.0,100.0);高龄组60.0(40.0,100.0)比100.0(60.0,100.0)]、治疗满意程度[老龄组88.2(70.6,94.1)比94.1(82.3,94.1);高龄组88.2(70.6,94.1)比94.1(88.2,94.1)]、疾病认知程度[老龄组58.3(50.0,83.3)比75.0(66.7,87.5);高龄组58.3(50.0,75.0)比75.0(66.7,100.0)]等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患者的心绞痛症状和生活质量都出现了明显改善(P<0.05)。结论成功PCI可以改善高龄CTO冠心病患者术后长期生活质量,且其改善程度与老龄患者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 高龄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患者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正向技术开通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前程 董海 +3 位作者 关绍义 徐凯 马颖艳 荆全民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8年第11期829-833,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应用正向技术开通成功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心内科采用正向技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老年冠状动脉CTO患者301例。根据手术是否成功...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应用正向技术开通成功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心内科采用正向技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老年冠状动脉CTO患者301例。根据手术是否成功将患者分为PCI成功组250例及PCI失败组51例。收集并比较入选患者的基本资料、临床特征及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采用SPSS 21. 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χ2检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老年冠状动脉CTO病变开通成功的相关因素。结果入选患者手术总体成功率83. 1%(250/301)。2组患者在体质量、体质量指数、收缩压、糖尿病、吸烟、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闭塞段扭曲、桥状侧支、闭塞时间分级和CTO靶血管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成功组和失败组在住院期间死亡率[0. 8%(2/250) vs1. 9%(1/51)]、心力衰竭[4. 4%(11/250) vs 3. 9%(2/51)]、术后出血[3. 2%(8/250) vs 3. 9%(2/51)]、脑卒中[0%(0/250)vs 0%(0/51)]及围手术期心肌梗死[4. 0%(10/250) vs 3. 9%(2/51)]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5. 608,95%CI 1. 650~19. 069,P=0. 006)、高收缩压(OR=1. 034,95%CI 1. 004~1. 064,P=0. 024)、急性心肌梗死(AMI)史(OR=7. 213,95%CI 1. 070~48. 645,P=0. 042)、靶血管为左前降支(LAD)(OR=2. 943,95%CI 1. 085~7. 984,P=0. 034)及首先选用Fielder XT导丝(OR=2. 570,95%CI 1. 049~6. 296,P=0. 039)是增加正向技术开通老年冠状动脉CTO病变成功率的有利因素;糖尿病(OR=0. 219,95%CI 0. 086~0. 562,P=0. 002)、既往肾功能不全(OR=0. 336,95%CI 0. 117~0. 967,P=0. 043)、NYHA分级较高(OR=0. 238,95%CI 0. 110~0. 515,P=0. 000)、闭塞段扭曲(OR=0. 130,95%CI 0. 017~0. 969,P=0. 047)及桥状侧支(OR=0. 171,95%CI 0. 046~0. 634,P=0. 008)是降低正向导丝开通老年冠状动脉CTO病变成功率的不利因素。结论既往有AMI史、靶血管为LAD的高收缩压老年女性患者首先选用Fielder XT导丝可增大正向技术开通冠状动脉CTO病变的成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慢性完全闭塞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正向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