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炎症因子在大鼠冠状动脉微栓塞后心肌组织中的表达及NF-κB抑制剂对其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李淑梅 陈良龙 +1 位作者 曾凯 吴进寿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51-855,共5页
目的探讨炎症因子在冠状动脉微栓塞(CME)后心肌组织中的表达及核因子(B(NF-κB)抑制剂的干预作用。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88只,其中64只经左心室内注射自体微血栓、同时短暂夹闭主动脉建立大鼠CME模型后,随机分为未治疗组及NF-κB抑制剂... 目的探讨炎症因子在冠状动脉微栓塞(CME)后心肌组织中的表达及核因子(B(NF-κB)抑制剂的干预作用。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88只,其中64只经左心室内注射自体微血栓、同时短暂夹闭主动脉建立大鼠CME模型后,随机分为未治疗组及NF-κB抑制剂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PDTC)干预组,分别于术后1、3、7、14 d处死;余24只为假手术组。原位杂交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及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等炎症因子在心肌中的空间分布及动态变化。结果 CME炎症并不仅局限于微梗灶及周围,同时波及到许多"无辜心肌",产生"旁观者效应"。CME组在不同观察时间点心肌TNF-α、IL-6、ICAM-1蛋白的表达较假手术组均明显增强(P<0.05)。NF-κB特异性抑制剂PDTC干预能抑制CME后心肌中TNF-α、IL-6及ICAM-1蛋白表达(P均<0.05)。结论 CME后伴发放大炎症反应,NF-κB抑制剂显著抑制心肌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微栓塞 NF-ΚB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介素6 细胞黏附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微栓塞后大鼠心肌组织炎症细胞因子表达和心功能的动态变化及关系 被引量:4
2
作者 赵献明 李浪 +4 位作者 陆永光 文伟明 朱汉华 汪熠 刘唐威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58-262,共5页
目的:探讨大鼠冠状动脉微栓塞(CME)后心肌组织中炎症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及IL-10的表达和心功能动态变化及其关系。方法:经左心室心尖部注射42μm的微球,建立大鼠CME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CME组和假手术组... 目的:探讨大鼠冠状动脉微栓塞(CME)后心肌组织中炎症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及IL-10的表达和心功能动态变化及其关系。方法:经左心室心尖部注射42μm的微球,建立大鼠CME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CME组和假手术组,以注射生理盐水为假手术组(每组n:50)。按CME后3 h、6 h、12 h、24 h、4周共5个时间点(各时间点n=10)分为不同时间观察。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大鼠微栓塞后不同时间点心肌组织内TNF-α、IL-1β、IL-10的动态表达规律及其与心功能变化的关系。结果:CME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在CME后3 h、6 h、12 h、24 h心肌组织中TNF-α、IL-1β和IL-10信使核糖核酸、蛋白表达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心脏超声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CME组在微栓塞后3 h、6 h、12 h、24 h和4周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ME组中3 h、6 h、12 h、24 h TNF-α信使核糖核酸(mRNA)和IL-1βmRNA表达量分别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呈显著负相关(P均<0.05)。CME组内各时间点微梗死面积和炎症细胞浸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CME后TNF-α、IL-1β和IL-10在心肌组织中表达均显著增高,并在微栓塞后12 h达到高峰,24 h后明显下降。同时心功能也随着炎症细胞因子的变化而改变,提示CME后心肌组织TNF-α、IL-1β等炎症细胞因子表达的显著增加在心肌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微栓塞 炎症细胞因子 心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托洛尔对大鼠冠状动脉微栓塞后心肌细胞凋亡及caspase-12活化的影响及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朱汉华 李浪 +3 位作者 汪熠 陆永光 赵献明 文伟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42-646,共5页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对大鼠冠状动脉微栓塞后心肌细胞凋亡及caspase-12活化的影响及意义。方法:3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微栓塞组、美托洛尔组(每组n=10),经左室注入42μm微栓塞球,建立大鼠冠状动脉微栓塞模型,假手术组注射生理盐水代...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对大鼠冠状动脉微栓塞后心肌细胞凋亡及caspase-12活化的影响及意义。方法:3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微栓塞组、美托洛尔组(每组n=10),经左室注入42μm微栓塞球,建立大鼠冠状动脉微栓塞模型,假手术组注射生理盐水代替微栓塞球,美托洛尔组为微栓塞术前30 min静脉注射美托洛尔。各组术后6 h分别心脏超声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TUNEL检测心肌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检测凋亡蛋白caspase-12的活化。结果:①与假手术组比较,微栓塞组LVEF显著下降(P<0.05);与微栓塞组比较,美托洛尔组LVEF没有显著差异。②与假手术组比较,微栓塞组心肌细胞凋亡率、活化的caspase-12含量显著增加(均P<0.05);与微栓塞组比较,美托洛尔组心肌细胞凋亡率、活化的caspase-12含量显著减少(均P<0.05)。结论:美托洛尔抑制大鼠冠状动脉微栓塞后心肌细胞凋亡及caspase-12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托洛尔 冠状动脉微栓塞 细胞凋亡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与猪冠状动脉微栓塞致心功能损伤的关系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苏强 李浪 +1 位作者 周游 王江友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6-181,共6页
目的:探讨巴马系小型猪冠状动脉(冠脉)微栓塞(CME)致心功能损伤与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表达的动态变化及关系。方法:60头巴马系小型猪经微导管左前降支注入微栓塞球构建冠脉微栓塞组;注射生理盐水构建假手术组,每组小型猪均为30... 目的:探讨巴马系小型猪冠状动脉(冠脉)微栓塞(CME)致心功能损伤与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表达的动态变化及关系。方法:60头巴马系小型猪经微导管左前降支注入微栓塞球构建冠脉微栓塞组;注射生理盐水构建假手术组,每组小型猪均为30只。每组小型猪随机分为0 h、3 h、6 h、9 h、12 h、24 h六个不同时间点观察(每个时间点小型猪均为5头)。应用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指标;组织病理切片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苏木素碱性复红苦味酸(HBFP)染色进行梗死区域测量;荧光定量多聚酶链反应(PCR)检测心肌组织PDCD4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 NA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PDCD4与TNF-α蛋白表达。结果:超声心动图参数显示,冠脉微栓塞组除0 h、24 h外其余时间点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较假手术组明显降低(P<0.05),伴随着LVEF显著下降,心脏超声心动图表现为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和心排血量(CO)下降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增加。病理学显示,冠脉微栓塞组3 h、6 h、9 h、12 h、24 h五个时间点均可见微梗死灶,但各时间点之间的微梗死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冠脉微栓塞组心肌组织PDCD4与TNF-αmR NA表达都是在3 h开始升高,9 h达高峰,12 h和24 h下降(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冠脉微栓塞组除0 h外其他时间点心肌组织PDCD4与TNF-αmR NA的表达量均显著增加(均P<0.05)。蛋白免疫印迹结果显示,冠脉微栓塞组心肌组织PDCD4与TNF-α的蛋白表达都是在3 h开始升高,9 h达高峰,12 h和24 h下降(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冠脉微栓塞组除0 h外其他时间点心肌组织PDCD4与TNF-α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加(P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DCD4参与了冠脉微栓塞致心功能的损伤,并呈现出明显的时间变化规律,可能是通过调控心肌TNF-α的表达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微栓塞 血管内介入 心功能 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s同源基因家族蛋白A/Rho相关卷曲螺旋蛋白激酶抑制剂对冠状动脉微栓塞引起心肌损伤的预防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吴永辉 聂绍平 +1 位作者 任凤学 刘超永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05-711,共7页
目的:探讨Ras同源基因家族蛋白A(Rho A)/Rho相关卷曲螺旋蛋白激酶(ROCK)信号通路在冠状动脉微栓塞(CME)大鼠心肌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抑制剂组;模型组、抑制剂组经左心室注入微栓塞球构建CM... 目的:探讨Ras同源基因家族蛋白A(Rho A)/Rho相关卷曲螺旋蛋白激酶(ROCK)信号通路在冠状动脉微栓塞(CME)大鼠心肌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抑制剂组;模型组、抑制剂组经左心室注入微栓塞球构建CME模型;构建CME模型前1 h抑制剂组尾静脉注射RhoA/Rho信号通路抑制剂(Y-27632)(5 mg/kg)。术后12 h依次采用:苏木素碱性品红苦味酸(HBFP)染色、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TUNEL)染色、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缺血微梗死面积、心肌细胞的凋亡率以及p-RhoA、ROCK1、ROCK2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心脏的微梗死面积、心肌细胞凋亡率、p-RhoA、ROCK1、ROCK2的表达明显升高,与模型组相比,抑制剂组大鼠的心脏的微梗死面积、心肌细胞凋亡率、p-RhoA、ROCK1、ROCK2的表达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CME激活RhoA/ROCK通路,抑制RhoA/ROCK通路能明显降低心肌的凋亡率,改善CME大鼠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微栓塞 RhoA/ROCK通路 心肌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蒜素对大鼠冠状动脉微栓塞后心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梁家宝 李浪 贺文慨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71-375,共5页
目的探讨大蒜素(DATS)对大鼠冠状动脉微栓塞(CME)后对心肌凋亡的影响及意义。方法经左心室注射42μm微栓塞球建立CME模型后存活的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单纯微栓塞组(CME组)与大蒜素预处理组(DATS组),每组10只。DATS组术前连续7d给予40 mg... 目的探讨大蒜素(DATS)对大鼠冠状动脉微栓塞(CME)后对心肌凋亡的影响及意义。方法经左心室注射42μm微栓塞球建立CME模型后存活的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单纯微栓塞组(CME组)与大蒜素预处理组(DATS组),每组10只。DATS组术前连续7d给予40 mg/(kg·d)腹腔注射。另选经左心室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后存活SD大鼠10只为假手术组(Sham组)。术后6h行心脏超声检查,TUNEL染色检测心肌凋亡,应用实时定量PCR及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的蛋白激酶B(Akt)、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表达,并采集血清检测大鼠心肌酶c Tn I的水平。结果与Sham组比较,CME组和DATS组心功能明显下降(P<0.05),Caspase-3 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Akt 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c Tn I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CME组比较,DATS组心功能明显改善(P<0.05),Caspase-3 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Akt 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c Tn I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大蒜素预处理可明显减少CME后心肌细胞凋亡并改善心功能,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Akt从而阻断心肌细胞中Caspase-3介导的死亡受体凋亡途径的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素 冠状动脉微栓塞 心肌损伤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微栓塞动物模型磁共振成像研究及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赵士海 金航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8年第4期303-307,共5页
冠状动脉微栓塞(coronary microembolization,CME)常见于急性冠脉综合症和经皮冠状动脉治疗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过程中,危害很大。近年来,国内接受PCI的患者数量大幅增长,由此引起的CME病变也越来越常见。与其... 冠状动脉微栓塞(coronary microembolization,CME)常见于急性冠脉综合症和经皮冠状动脉治疗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过程中,危害很大。近年来,国内接受PCI的患者数量大幅增长,由此引起的CME病变也越来越常见。与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相比,MRI具有无创、无电离辐射、软组织分辨率高等优势,并可"一站式"检查获取心脏解剖和功能信息,常被用于评估微栓塞后心肌功能和灌注异常、进行心肌活性成像,在冠状动脉微栓塞病变的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CME动物模型常被用于深入研究微栓塞病变的病理生理改变、心肌损伤机制,本文主要概述MRI在CME动物模型方面的研究及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微栓塞 磁共振成像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冠状动脉微栓塞致心肌梗死模型的建立
8
作者 鲁琳 娄明武 +3 位作者 申云霞 梁冰 颜妙如 钟欢欢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605-1608,共4页
目的以聚乙烯醇(PVA)为栓塞剂,采用经皮微导管介入方法建立可长期存活的猪冠状动脉微栓塞(CME)致心肌梗死模型。方法对16只西藏小型猪经股动脉选择性插管,于左前降支动脉第一对角支开口处远端缓慢注入不同浓度100μm PVA,于术后第3天、... 目的以聚乙烯醇(PVA)为栓塞剂,采用经皮微导管介入方法建立可长期存活的猪冠状动脉微栓塞(CME)致心肌梗死模型。方法对16只西藏小型猪经股动脉选择性插管,于左前降支动脉第一对角支开口处远端缓慢注入不同浓度100μm PVA,于术后第3天、第60天行640层容积CT心肌灌注成像;动物处死后对心肌组织行TTC染色和病理学观察。结果 9只动物造模成功并长期存活,其PVA浓度为0.001ml/ml,注射总量10ml;CT心肌灌注成像示左心室心尖前壁、侧壁及间隔壁灌注缺损,主要位于心内膜下,部分累及心外膜下心肌;心脏TTC染色和病理示微血管栓塞区域心肌梗死。结论以PVA颗粒为栓子,采用经皮微导管介入方法建立猪CME致心肌梗死模型成功率高、存活时间长,为临床研究CME致心肌梗死的理想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微栓塞 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比不同剂量腺苷对小型猪左冠状动脉血流及血流储备的影响
9
作者 张庆勇 王志华 +3 位作者 姚瑞明 葛均波 李京波 魏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18-321,共4页
目的对比不同剂量的腺苷对巴马系小型猪左冠状动脉(冠脉)血流(CBF)及其储备(CFR)测量的影响。方法经导管于巴马系小型猪(n=10)左冠脉内团注不同剂量的腺苷(12、18、24和36μg),分别记录基础及充血状态下的心率、血压、基础CBF(rCBF)和... 目的对比不同剂量的腺苷对巴马系小型猪左冠状动脉(冠脉)血流(CBF)及其储备(CFR)测量的影响。方法经导管于巴马系小型猪(n=10)左冠脉内团注不同剂量的腺苷(12、18、24和36μg),分别记录基础及充血状态下的心率、血压、基础CBF(rCBF)和最大充血时CBF(hCBF),以及CFR进行比较。结果冠脉内注射18μg腺苷可使血管最大扩张,18、24和36μg 3种不同剂量下测得的心率、血压、rCBF及CF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12μg腺苷剂量测得的hCBF分别同24和36μg测得的hCB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腺苷18~24μg剂量可使巴马系小型猪左冠脉最大扩张,并能获得CBF及CFR的有效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微栓塞 导管 动物模型 小型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