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运动康复改善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相关机制研究进展
1
作者 高桂英 胡阳 +2 位作者 张世益 孟怡 邓洁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0期2570-2576,共7页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是指冠状前小动脉和小动脉结构和/或功能异常所致的临床综合征,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冠状动脉罪犯血管再通及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预后生存密切相关。作为心血管疾病预防和治疗的非药物干预手段,运动康复通过信号分子...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是指冠状前小动脉和小动脉结构和/或功能异常所致的临床综合征,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冠状动脉罪犯血管再通及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预后生存密切相关。作为心血管疾病预防和治疗的非药物干预手段,运动康复通过信号分子改善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患者的内皮功能和氧化炎症刺激,恢复线粒体自噬水平,诱导血管周围脂肪组织功能恢复等。本文就运动康复干预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运动康复治疗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提供更多思路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 运动康复 内皮功能障碍 线粒体自噬 血管周围脂肪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的评价及初步分析
2
作者 许浩博 朱法胜 +7 位作者 杨伟宪 袁建松 王娟 王天杰 刘一陆 王勇 田涛 乔树宾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83-988,共6页
目的:评价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并对结果进行初步分析。方法:前瞻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2021年11月至2023年4月间,诊断为肥厚型心肌病且应用压力/温度导丝法测量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指数(IMR)的25例患者。以IMR≥2... 目的:评价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并对结果进行初步分析。方法:前瞻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2021年11月至2023年4月间,诊断为肥厚型心肌病且应用压力/温度导丝法测量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指数(IMR)的25例患者。以IMR≥25 U定义为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CMD),根据是否合并CMD将患者分CMD组(n=15)和非CMD组(n=10),并比较两组患者间的临床特征。结果:25例患者,平均年龄(58.4±13.3)岁,男性18例,平均体重指数(26.7±3.6)kg/m~2。所有患者均检测成功,无检测相关并发症,平均IMR为(30.5±15.3)U。共有15例患者合并CMD。CMD组和非CMD组患者在基线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及用药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MD组患者左心室壁最厚处厚度显著大于非CMD组[(20.2±2.8)mm vs.(16.9±2.3)mm,P=0.005],两组在其他超声心动图参数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IMR<50 U的22例患者中,左心室壁最厚处厚度与IMR呈显著线性正相关(r=0.423,P=0.049)。两组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和血流储备分数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的CMD严重程度与左心室壁厚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心肌病 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 微循环阻力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后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对患者远期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1
3
作者 王岚 马玉良 +5 位作者 王伟民 朱天刚 靳文英 赵红 曹成富 王静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6-141,共6页
目的:评估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后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MD)的情况,并探讨其对患者远期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入选2016年8月至2021年9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因前壁STEMI住院并于住院期间完成心肌声学造影(MCE)的患... 目的:评估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后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MD)的情况,并探讨其对患者远期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入选2016年8月至2021年9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因前壁STEMI住院并于住院期间完成心肌声学造影(MCE)的患者73例。根据MCE结果分为CMD组(n=54)及对照组(n=19)。对患者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随访期间超声心动图资料及初步观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73例前壁STEMI患者中MCE证实存在CMD者54例(74.0%),与对照组相比,CMD组患者心肌肌钙蛋白I(cTnI)峰值水平更高[80.0(30.0,124.0)ng/ml vs.22.4(1.4,67.2)ng/ml,P=0.002]。对患者中位超声心动图随访3.6(2.5,6.0)个月,总回访率67.1%,校正cTnI峰值后,随访时CMD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低于对照组[(50.1±11.8)%vs.(61.3±8.0)%,P<0.001],LVEF<50%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48.6%vs.8.3%,P=0.013),中位随访10.9(5.7,22.4)个月,对照组和CMD组的总MA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前壁STEMI后发生CMD可影响患者远期心功能,亟待加强关注及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前壁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 随访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部窦性心搏RR间期标准差对伴缺血的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7
4
作者 周宙 刘杨 +3 位作者 王震 王咏 张娟 杨传华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804-809,共6页
目的:分析全部窦性心搏RR间期标准差(SDNN)预测伴缺血的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INOCA)患者存在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CMVD)的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接受微循环阻力指数(IMR)测定和24小时动态心... 目的:分析全部窦性心搏RR间期标准差(SDNN)预测伴缺血的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INOCA)患者存在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CMVD)的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接受微循环阻力指数(IMR)测定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的伴有缺血的INOCA患者81例。CMVD定义为IMR≥25。据此患者分为非CMVD组(n=40)和CMVD组(n=41)。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低频与高频比值(LF/HF)与IMR的之间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CMVD的独立预测因素,采用ROC曲线分别评估SDNN、LF/HF、SDNN联合LF/HF对CMVD的预测价值。结果:CMVD患者占51%(41/81)。CMVD组中女性患者较多,且吸烟、高血压、糖尿病和有缺血性心脏病家族史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非CMVD组(P均<0.05)。CMVD组SDNN低于非CMVD组[(101.15±24.53)mm vs.(133.78±29.68)mm,P<0.01],而LF/HF(2.52±1.22 vs.2.00±0.93,P=0.03)较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8.5,P=0.002)、吸烟(OR=7.5,P=0.007)以及SDNN<100 ms(OR=4.6,P=0.018)均是CMVD的独立预测因素。此外,SDNN=99.5 ms能够较为可靠地预测INOCA患者的CMVD(灵敏度为82.9%,特异度为77.5%)。结论:SDNN<100 ms是INOCA患者存在CMVD的独立预测因素,而CMVD是引起INOCA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认为自主神经系统在INOCA患者的微循环功能障碍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 心率变异性 微循环阻力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造影微循环阻力指数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1
5
作者 伍逸轩 陈磊 +2 位作者 任燕飞 杨玉琳 陆远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6-354,共9页
目的探究冠状动脉造影微循环阻力指数(coronary angiography-derived index of microcirculatory resistance,caIMR)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 目的探究冠状动脉造影微循环阻力指数(coronary angiography-derived index of microcirculatory resistance,caIMR)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纳入2019年9月~2022年3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诊断为STEMI的患者541例。使用FlashAngio系统(苏州润迈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计算caIMR。按照住院或随访期间MACE发生与否将患者分为MACE组和非MACE组,MACE定义为全因死亡、心力衰竭再入院、非计划性血运重建。采用COX回归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ROC)曲线、Kaplan-Meier生存曲线探究caIMR对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随访时间为1年,其中发生MACE 61例(11.28%)。与非MACE组比较,MACE组患者有着更高的caIMR。多因素COX分析表明,caIMR是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aIMR预测MACE的曲线下面积0.688,最佳截断值为25.3 U。caIMR加入到临床危险因素模型中后显著增加了模型的判别和重新分类能力;进一步将患者分为低caIMR组(caIMR<25 U,n=377)和高caIMR组(caIMR≥25 U,n=164)。Kaplan-Meier曲线显示caIMR≥25 U患者预后更差。结论caIMR是STEMI患者行PCI术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caIMR≥25 U患者预后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造影微循环阻力指数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 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非阻塞性冠心病潜在发病机制 被引量:34
6
作者 张艳达 隋汝杰 +6 位作者 赵健 张如岗 贺治青 杨本钊 袁帅 梁春 吴宗贵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15-320,共6页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严重影响着人类健康,因心绞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中非阻塞性冠心病较为常见。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可能与非阻塞性冠心病患者心绞痛的发生密切相关,然而微血管性心绞痛与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关系尚不明确。本文...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严重影响着人类健康,因心绞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中非阻塞性冠心病较为常见。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可能与非阻塞性冠心病患者心绞痛的发生密切相关,然而微血管性心绞痛与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关系尚不明确。本文就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主要危险因素(如糖尿病、炎症反应、衰老、性别等)、发病机制(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平滑肌细胞功能障碍等)和治疗手段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 内皮细胞功能障碍 微血管性心绞痛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内注射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及腺苷注射液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柳 郑庆厚 +3 位作者 战吟戈 王乐 陈勤聪 王硕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94-800,共7页
目的评价急诊直接经皮冠脉介入(PPCI)治疗中经指引导管冠状动脉内注射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及腺苷注射液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STEMI)的疗效。方法选择行急诊PPCI的ASTEMI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 目的评价急诊直接经皮冠脉介入(PPCI)治疗中经指引导管冠状动脉内注射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及腺苷注射液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STEMI)的疗效。方法选择行急诊PPCI的ASTEMI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PPCI术常规治疗,若PPCI后梗死相关动脉(IRA)达到TIMI血流3级,则终止手术;若TIMI血流≤2级,则应用指引导管于冠脉内注射硝普钠、硝酸甘油、替罗非班改善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CMD),直到IRA达到TIMI血流3级。治疗组是在PPCI术常规治疗基础上,术中开通IRA后应用指引导管于冠状动脉内注射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8 mg及腺苷注射液200μg,若IRA达到TIMI血流3级,则终止手术;若TIMI血流≤2级,则再次注射腺苷注射液改善CMD,直到IRA达到TIMI血流3级。观察指标,①心肌损伤指标:术前及术后12、24、36、48 h的血浆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N端B型脑钠肽(NT-pro BNP)水平;②心肌灌注指标:术后校正的TIMI帧数(CTFC)、术后90 min IRA导联ST段回落值(STR);③心肌缺血的程度:术后3 d行静息D-SPECT+腺苷负荷D-SPECT检查,观察心肌17节段分布下心肌灌注总积分、心肌缺血总节段数情况;④术后30 d的药物不良反应:皮下瘀斑、牙龈出血、消化道出血、泌尿系出血、血红蛋白下降、脑出血;⑤术后30 d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心脏死亡、心肌梗死、心力衰竭、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情况。结果①心肌损伤指标:术前的cTnI、CK-MB、NT-pro BNP水平两组患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心肌损伤指标治疗组均在术后12 h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之后均趋势下降,术后48 h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心肌灌注指标:治疗组术后CTFC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应用秩和检验,治疗组术后90 min STR显著优于对照组(Z=2.437,P=0.014)。③心肌缺血的程度:两组患者在术后3 d行静息D-SPECT+腺苷负荷D-SPECT检查,在心肌17节段分布下心肌灌注总积分、心肌缺血总节段数情况,治疗组在负荷缺血节段数、静息灌注总评分、负荷灌注总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④术后30 d的药物不良反应:两组患者在皮下瘀斑、牙龈出血、消化道出血、泌尿系出血、血红蛋白下降、脑出血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⑤术后30 d的MACE情况:两组患者在心脏死亡、心肌梗死、心力衰竭、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情况以及总MACE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诊PPCI中经指引导管冠状动脉内注射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及腺苷注射液对ASTEMI患者安全、有效,可改善心肌损伤、心肌灌注和心肌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腺苷注射液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cm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淀粉样变相关冠状动脉微血管病变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马佳琪 郑柳颖 耿婕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2023年第12期64-69,共6页
心脏淀粉样变(cardiac amyloidosis,CA)是由于不溶于水的纤维样蛋白沉积在心肌间质,导致心功能障碍的一组疾病。近年来,国内外报道了大量心外膜冠状动脉血管未见异常的CA患者以劳力性心绞痛为表现就诊。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coronary... 心脏淀粉样变(cardiac amyloidosis,CA)是由于不溶于水的纤维样蛋白沉积在心肌间质,导致心功能障碍的一组疾病。近年来,国内外报道了大量心外膜冠状动脉血管未见异常的CA患者以劳力性心绞痛为表现就诊。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coronary microvascular dysfunction,CMD)存在于CA患者中,但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目前尚未阐明。本文结合既往的文献资料对CA相关的CMD发病机制做一综述,探讨其可能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淀粉样变 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 劳力性心绞痛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