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对侧主动脉窦的CT-FFR风险评估及预后评价
1
作者 冯月 魏榕辰 +5 位作者 张晓洁 李月戈 孙春晶 何亚清 程汉琪 武柏林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9-355,共7页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对侧主动脉窦(ACAOS)的CT血管造影血流储备分数(CT-FFR)及解剖特征,评估其在ACAOS初诊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帮助筛选高危患者。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2023年2月所有于本中心接受冠状动脉CTA检查的患者...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对侧主动脉窦(ACAOS)的CT血管造影血流储备分数(CT-FFR)及解剖特征,评估其在ACAOS初诊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帮助筛选高危患者。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2023年2月所有于本中心接受冠状动脉CTA检查的患者,从中连续性纳入ACAOS初诊患者,测算CT-FFR值并分析开口角度等解剖特征,根据CT-FFR值是否>0.80将患者分为正常值组和异常值组,并于此后的3年内对患者进行重大心血管不良事件的临床追踪。将终点事件定义为因心血管事件导致的再入院。对于两组间分类变量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Kaplan-Meier法及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CT-FFR值ACAOS患者再入院的累计危险概率。采用多因素Cox比例回归模型对ACAOS患者再入院风险进行分析,评估CT-FFR及有意义解剖因素与ACAOS预后的关联。结果:最终共纳入ACAOS患者92例,占总筛查人数的0.39%。年龄为22~82岁,平均55.8±11.9岁,CT-FFR正常组63例和异常组29例(31.52%)。CT-FFR正常组和异常组终点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1.1%、55.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左冠状动脉起自右冠窦、起始段狭窄≥50%、大动脉间走行等解剖特征使得病变血管的CT-FFR≤0.80的风险显著增加。Kaplan-Meier曲线显示两组生存曲线有显著性差异,Cox比例回归模型在临床特征和解剖特征中仅筛选出CT-FFR≤0.80可预示较高的重点事件发生率,为心血管事件再入院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左冠状动脉起自右冠窦、起始段狭窄≥50%、走行与大动脉间的ACAOS患者更容易发生血流动力学异常。ACAOS伴有CT-FFR值≤0.80是患者3年内因心血管事件再次入院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对相应高危患者给予更积极的临床随诊和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异常起源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流储备分数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动脉间型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主动脉致急性心肌梗死伴晕厥一例
2
作者 潘崇 李崇剑 +6 位作者 王全河 尤宏钊 吴长伟 张洪亮 赵振燕 胡奉环 吴永健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17-919,共3页
大动脉间型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主动脉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表现为劳累或活动后胸痛、晕厥,可导致心脏收缩功能下降、心肌梗死,甚至猝死。本文报道1例活动时胸痛伴晕厥、意识丧失的青少年患者,起初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通过超声... 大动脉间型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主动脉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表现为劳累或活动后胸痛、晕厥,可导致心脏收缩功能下降、心肌梗死,甚至猝死。本文报道1例活动时胸痛伴晕厥、意识丧失的青少年患者,起初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通过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后确诊为大动脉间型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主动脉,行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矫治+冠状动脉成形术,术后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间型 冠状动脉异常起源 急性心肌梗死 晕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型与婴儿型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的超声诊断 被引量:6
3
作者 李文秀 耿斌 +2 位作者 吴江 陈敏 张桂珍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3期186-189,共4页
目的总结不同类型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ALCAPA)的超声心动图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儿童心血管病中心收治并经手术证实的24例ALCAPA患儿的超声心动图结果,根据侧支循... 目的总结不同类型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ALCAPA)的超声心动图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儿童心血管病中心收治并经手术证实的24例ALCAPA患儿的超声心动图结果,根据侧支循环的发育情况分为婴儿型和成人型,并总结婴儿型和成人型ALCAPA的超声心动图特征。结果婴儿型和成人型ALCAPA相同的超声心动图特征:①左冠状动脉窦内无左冠状动脉主干开口,其主干直接与肺动脉连接;②左心室高度扩张,室间隔和左室前壁节段性运动障碍,左室收缩功能减低;③左心室广泛纤维化,以心内膜下区域最为显著;④二尖瓣腱索、乳头肌纤维化,回声显著增强;⑤右冠状动脉起源位置正常,内径增宽;⑥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和回旋支血流为逆向灌注(向心性);⑦收缩期二尖瓣口可见少至大量反流信号。婴儿型和成人型ALCAPA不同的超声心动图表现:彩色多普勒显示成人型侧支循环血流丰富,婴儿型侧支循环少。结论婴儿型和成人型ALCAPA具有其特异性的超声心动图特征,结合其临床及心电图等表现,可以对本病做出正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 超声心动图 侧支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综合征CTCA表现的分折 被引量:2
4
作者 林玲 高樱 +2 位作者 严超贵 彭振鹏 周旭辉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4-160,共7页
【目的】分析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ALCAPA)综合征的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MDCTCA)表现并复习文献,以期提高对该综合征的认识。【方法】对3例经手术证实的ALCAPA综合征患者的CTCA表现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例患者均于术前... 【目的】分析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ALCAPA)综合征的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MDCTCA)表现并复习文献,以期提高对该综合征的认识。【方法】对3例经手术证实的ALCAPA综合征患者的CTCA表现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例患者均于术前行CTCA检查,其中2例于术后各复查1次CTCA。【结果】3例患者术前CTCA检查均可清晰显示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与术中所见相符;其中2例患儿出生后不久开始出现心功能不全症状,CTCA示双侧冠状动脉未见扩张,左心室增大,符合"婴儿型";1例患儿婴儿期无症状,CTCA可见右侧冠状动脉主干及分支扩张迂曲,左、右冠状动脉间见多条侧枝血管吻合,符合"成人型";1例患者合并动脉导管未闭及永存左上腔静脉,1例合并左肾重复畸形。【结论】CTCA技术是ALCAPA综合征诊断、分型及术后随访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异常起源 多层螺旋CT 冠状动脉造影 心肌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2例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临床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章旭 黄美容 +5 位作者 刘廷亮 高伟 李奋 郭颖 付立军 徐欣怡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38-442,共5页
目的研究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ALCAPA)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ALCAPA患儿的临床资料,将患儿分为婴儿组(<12个月)和儿童组(≥12个月)进行比较分析。观察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 目的研究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ALCAPA)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ALCAPA患儿的临床资料,将患儿分为婴儿组(<12个月)和儿童组(≥12个月)进行比较分析。观察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肺转流术转流时间等。结果 62例ALCAPA患儿中婴儿组38例、儿童组24例;婴儿组中位ΔLVDD(实际测得LVDD-该年龄段LVDD正常上限)为13.6 mm(8.4~17.5 mm),儿童组中位ΔLVDD为8.5 mm(3.3~13.7 mm);婴儿组LVEF为(40.6±2.4)%,低于儿童组(59.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0例患儿完成手术治疗,婴儿组平均心肺转流术转流时间为(137.1±8.4)min,高于儿童组的(105.9±6.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婴儿组术后呼吸机支持中位时间6 d(3~7 d),长于儿童组2 d(1~4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0例手术患儿的中位随访时间38个月,术后1个月内死亡6例(婴儿组5例、儿童组1例),以后无死亡病例;22例术后1周内出现肺动脉瓣上流速增快(>1.8 m/s)。结论 ALCAPA易误诊为扩张型心肌病,婴儿型临床表现较儿童型重,术后1个月内死亡率高,远期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 心功能不全 冠脉手术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成年患者手术矫治前后超声心动图特点 被引量:1
6
作者 薛超 韩建成 +4 位作者 赵映 谷孝艳 张烨 央金白玛 何怡华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26-831,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关闭不全程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ACAPA)成年患者手术矫治前后超声心动图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7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内科和...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关闭不全程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ACAPA)成年患者手术矫治前后超声心动图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7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内科和外科病房收治且明确诊断为单纯ACAPA的成年患者26例,并依据年龄分为≤20岁组(n=7)、>20~40岁组(n=8)与>40岁组(n=11);按照LVEF分为减低组(LVEF<50%,n=3)与正常组(LVEF≥50%,n=23例);按照二尖瓣关闭不全程度分为中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组(n=14)与轻度以下二尖瓣关闭不全组(n=12)。分析26例患者以及不同组别患者手术矫治前后超声心动图参数的变化。结果:26例患者中,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ALCAPA)24例(92.3%),右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ARCAPA)2例(7.7%);平均年龄(36.0±16.8)岁,女性18例(69.2%)。超声心动图各参数与年龄均无相关性(P均>0.05)。与≤20岁组相比,室壁运动异常在>40岁组中更为常见(P<0.05)。LVEF减低组与正常组左心房前后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肺动脉内径、左冠状动脉开口内径、右冠状动脉开口内径、二尖瓣关闭不全、室壁运动异常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二尖瓣关闭不全程度的两组上述参数相比结果类似。LVEF与右冠状动脉开口内径也无明显相关性(r=0.28,P=0.25)。22例患者行手术矫治治疗,平均随访(31.3±27.2)个月,7例失访。与术前相比,15例患者术后左心房前后径[(41.46±5.47)mm vs.(34.77±6.18)mm]、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57.00±4.89)mm vs(.47.85±5.37)mm]及二尖瓣关闭不全程度均改善(P均<0.05)。结论:成年人ACAPA患者以女性为主,心脏结构改变与年龄变化无明显关系,>40岁的患者出现左心室壁运动异常更常见,术后部分血液动力学参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 经胸超声心动图 冠状动脉 成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源CT对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的诊断 被引量:2
7
作者 曹慧丽 侯志辉 +5 位作者 高扬 于方方 陈阳 尹卫华 蒋世良 吕滨 《放射学实践》 2013年第8期849-852,共4页
目的:探讨双源CT(DSCT)对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DSCT诊断为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ACAPA)的27例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其中发病年龄≤1岁7例(25.9%),1~7岁7例(25.9%),>7岁13例(48.2%),随访所有... 目的:探讨双源CT(DSCT)对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DSCT诊断为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ACAPA)的27例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其中发病年龄≤1岁7例(25.9%),1~7岁7例(25.9%),>7岁13例(48.2%),随访所有患者的治疗及预后。结果:DSCT对27例ACAPA均明确诊断,其中左冠状动脉(LCA)异常起源24例,右冠状动脉(RCA)异常起源3例。20例DSCT显示大量侧枝循环的患者中经胸超声心动图(TTE)仅提示18例。患者冠状动脉均不同程度增宽,各组LCA、RCA近段直径分别为:年龄≤1岁组LCA 2.1~3.7mm,RCA 3.0~3.7mm;1~7岁组LCA 2.1~4.0mm,RCA 3.2~5.2mm;>7岁组LCA 5.0~9.5mm,RCA 5.2~9.0mm。22例患者行冠状动脉重建术,除1例失访外全部存活。结论:DSCT可明确诊断ACAPA,并可以为手术方案的制定和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双源CT 血管造影 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2
8
作者 张海波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214-216,共3页
在先天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先心病”)中,冠状动脉畸形的发生率并不高,可以大致分为先天性和获得性两方面。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主要包括:冠状动脉起源异常(如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一侧冠状动脉主动脉异常起源等)和先天性... 在先天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先心病”)中,冠状动脉畸形的发生率并不高,可以大致分为先天性和获得性两方面。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主要包括:冠状动脉起源异常(如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一侧冠状动脉主动脉异常起源等)和先天性冠状动脉瘘。而获得性冠状动脉畸形多见于先心病术后继发冠状动脉狭窄或梗阻,如大动脉转位术、主动脉根部置换术等,部分川崎病患儿也可出现冠状动脉瘤样扩张。对于婴幼儿而言,由于冠状动脉直径小、解剖变异大,冠脉移植手术操作难度非常高,术中需仔细探查冠状动脉开口和走向,从而决定相应的手术策略与技巧。尤其对于新生儿及低年龄、低体重患儿,一旦发生冠脉损伤将是致命的。本文将重点探讨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anomalous origin of the left coronary artery from the pulmonary ar-tery,ALCAPA)的研究热点及外科治疗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 外科治疗 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 pulmonary 冠状动脉起源异常 先天性冠状动脉 动脉根部置换术 冠状动脉瘤样扩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主肺动脉一例
9
作者 吴学胜 应援宁 董智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903-903,共1页
病例资料 患者,女,9岁,2个月前发现心脏杂音,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先天性心脏病,冠状动脉右室瘘”。患者自幼易患呼吸道感染,活动正常,神清,口唇无发绀,无颈静脉怒张及颈动脉异常搏动。双肺呼吸音清晰。心律齐,胸骨左缘3、... 病例资料 患者,女,9岁,2个月前发现心脏杂音,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先天性心脏病,冠状动脉右室瘘”。患者自幼易患呼吸道感染,活动正常,神清,口唇无发绀,无颈静脉怒张及颈动脉异常搏动。双肺呼吸音清晰。心律齐,胸骨左缘3、4肋间闻及3/6级粗糙的全收缩期杂音.P2稍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异常起源 主肺动脉 超声心动图检查 冠状动脉右室瘘 先天性心脏病 全收缩期杂音 心脏杂音 呼吸道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综合征:临床表现及CTA影像学特征 被引量:8
10
作者 范春华 曾牧 +4 位作者 黄霆 梅习龙 蒋博 刘军 彭德红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08-1016,共9页
目的: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anomalous left coronary artery from the pulmonary artery,ALCAPA)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临床漏诊及误诊率高,目前鲜见ALCAPA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 目的: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anomalous left coronary artery from the pulmonary artery,ALCAPA)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临床漏诊及误诊率高,目前鲜见ALCAPA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影像特点的相关报道,本研究旨在总结ALCAPA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冠状动脉CTA影像特征,提升临床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1日至2023年2月1日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收治的24例ALCAPA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左、右冠状动脉侧支循环情况分为婴儿型(7例)和成人型(17例),比较两型患者的临床表现及CTA影像特点。结果:24例ALCAPA综合征患者的男女比例为1꞉5,婴儿型中位发病年龄为3.22个月,成人型中位发病年龄为22.0岁。婴儿型早期即出现左心功能不全的症状;而成人型临床表现多样,7例患者无症状因体检发现心脏杂音而就诊,6例患者出现慢性心肌缺血症状,2例患者出现恶性心律失常。CTA示11例患者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左后窦;7例婴儿型患者均出现左心扩大、左室肥厚、左心功能下降,左、右冠状动脉间缺乏侧支循环,冠状动脉管径正常。17例成人型患者均出现冠状动脉扩张、迂曲及发达的侧支循环;7例成人型患者左心功能保留。结论:两型ALCAPA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不同,CTA表现具有特征性,可作为ALCAPA综合征明确诊断、分型、手术评估及术后随访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综合征 心血管畸形 冠状动脉 临床表现 CT血管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在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术后随访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齐红霞 孙境 +2 位作者 李慧 梁玉 朱振辉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5-170,共6页
目的:归纳总结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ALCAPA)的超声心动图诊断、鉴别要点,分析婴儿型、成人型ALCAPA的直接及间接超声心动图征象,分析ALCAPA外科手术后短期及中远期超声心动图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8年2月阜外... 目的:归纳总结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ALCAPA)的超声心动图诊断、鉴别要点,分析婴儿型、成人型ALCAPA的直接及间接超声心动图征象,分析ALCAPA外科手术后短期及中远期超声心动图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8年2月阜外医院经超声心动图诊断ALCAPA并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资料,总结患者的超声心动图典型征象,并在术后6个月内(近期)及术后12~60个月(中远期,中位随访时间31个月)分别对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随访。结果:经胸超声心动图诊断ALCAPA共73例,包括31例婴儿型ALCAPA,42例成人型ALCAPA。与婴儿型ALCAPA患者相比,术前成人型ALCAPA患者的右冠状动脉内径较宽,右冠状动脉/主动脉根部内径比值较大,经体表面积校正后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较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近期随访发现,婴儿型ALCAPA患者LVEF较术前明显提高,但仍低于成人型ALCAPA患者(P<0.05);两型患者LVEDD较术前均明显缩小,但两者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中远期随访显示,婴儿型ALCAPA患者的LVEF进一步明显提高,与成人型ALCAPA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型ALCAPA患者LVEDD均未进一步明显改善。两型ALCAPA患者在术前、术后短期及中远期随访中二尖瓣形态及二尖瓣反流量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超声心动图对ALCAPA诊断、鉴别诊断、分型及术后随访中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对及时、有效诊断疾病并制定手术治疗策略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冠状动脉异常起源动脉 先天性心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球形指数评价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手术后左心室构型的变化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佳伦 高燕 +3 位作者 张璟 陈伟达 黄国英 马晓静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26-429,共4页
背景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ALCAPA)是一种罕见但危及生命的先天性心脏病,可导致左心室构型改变并影响左心室功能。因此,对ALCAPA患儿手术前后的左心室构型进行评估非常必要。目的采用超声心动图球形指数(SI)对ALCAPA患儿手术前后... 背景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ALCAPA)是一种罕见但危及生命的先天性心脏病,可导致左心室构型改变并影响左心室功能。因此,对ALCAPA患儿手术前后的左心室构型进行评估非常必要。目的采用超声心动图球形指数(SI)对ALCAPA患儿手术前后左心室构型的变化进行评价。设计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纳入经超声心动图诊断为单纯婴儿型ALCAPA且行左冠状动脉移植手术并在手术前后1周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的连续患儿。以因体格检查而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儿童为正常对照。比较ALCAPA患儿手术前后以及正常对照儿童的SI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对其左心室构型和左心室收缩功能进行评价。主要结局指标ALCAPA手术前后左心室构型的变化。结果2006年2月至2021年10月纳入病例15例,平均月龄(7.5±6.6)。ALCAPA手术前和后左心室舒张末期球形指数(SI_(d))分别为1.22±0.11和1.42±0.15。正常对照组15例,平均月龄(7.4±6.6),左心室SI_(d)为1.49±0.15,P<0.01,ALCAPA手术前和后左心室收缩末期球形指数(SI_(s))分别为1.35±0.17和1.54±0.17,正常对照组左心室SI_(s)为1.55±0.15,P<0.01。ALCAPA手术前和后LVEF分别为(44.7±13.8)%和(63.9±13.8)%,P<0.01。手术前左心室SI_(s)与LVEF具有相关性(P>0.01)。结论超声心动图SI可用于评价ALCAPA患儿手术前后左心室的构型变化。ALCAPA患儿手术前左心室呈球形化改变,手术后左心室重构、构型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 超声心动图 球形指数 左心室构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的诊断及外科治疗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高俊 丁芳宝 +2 位作者 梅举 黄建兵 张丽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79-581,共3页
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anomalous origin of the left coronary artery from the pulmonary artery,ALCAPA)是由于在胚胎发育的过程中左冠状动脉丛未与主动脉芽连接,而与肺动脉芽异常连接导致的冠状动脉一支或主要分支或两支起... 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anomalous origin of the left coronary artery from the pulmonary artery,ALCAPA)是由于在胚胎发育的过程中左冠状动脉丛未与主动脉芽连接,而与肺动脉芽异常连接导致的冠状动脉一支或主要分支或两支起源于肺动脉的先天性畸形,发病率为1/30万,占先天性心脏病的0.26%-0.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异常起源 动脉 诊断 外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室收缩功能正常的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患儿的超声诊断13例病例系列报告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徐妹 刘特长 +3 位作者 虢艳 王莉 李健茹 陈欣欣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01-205,共5页
目的 探讨左室收缩功能正常的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ALCAPA)患儿的超声心动图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收治并经手术证实的13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5%的ALCAPA患儿的超声心动图特征... 目的 探讨左室收缩功能正常的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ALCAPA)患儿的超声心动图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收治并经手术证实的13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5%的ALCAPA患儿的超声心动图特征和临床资料.结果 13例ALCAPA患儿均可见右冠状动脉增宽,其他超声征象包括左冠状动脉血流逆灌12例、左冠状动脉直接开口于肺动脉9例、肺动脉内逆灌血流7例、心肌侧枝血流8例、左室明显增大8例、二尖瓣功能不全7例、左室心内膜纤维化5例.<1岁ALCAPA患儿的心肌侧枝血流信号不明显,左心室大小正常或轻度增大且二尖瓣功能良好;≥1岁患儿可见丰富侧枝血管、左室明显扩大以及二尖瓣功能不全.4例误诊的ALCAPA左冠状动脉均起源于肺动脉右后方.结论 超声心动图可准确诊断左室收缩功能正常的ALCAPA,如果超声科医生在怀疑该诊断时能全面探查冠状动脉的起源和血流方向,可减少漏诊和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 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 左室收缩功能正常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左主干一例 被引量:4
15
作者 邢镇华 胡信群 唐亮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5-185,共1页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59岁,因“反复胸痛8天”入院。患者自诉8天前休息时无明显诱因出现心前区剧烈疼痛,呈烧灼样,向左上肢放射,持续30~40min,伴大汗淋漓;无心悸、胸闷、气促,无头晕。后反复发作,症状同前且持续15—30min。...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59岁,因“反复胸痛8天”入院。患者自诉8天前休息时无明显诱因出现心前区剧烈疼痛,呈烧灼样,向左上肢放射,持续30~40min,伴大汗淋漓;无心悸、胸闷、气促,无头晕。后反复发作,症状同前且持续15—30min。既往高血压病史5个月,未规律服药。入院体查:心率63次/min,血压140/80mmHg(1mmHg=0.133kPa),心律齐,心尖搏动在第五肋间锁骨中线外0.5cm,可闻及2/6级收缩期杂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异常起源 左主干 高血压病史 反复发作 收缩期杂音 临床资料 剧烈疼痛 大汗淋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心耳瘤合并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升主动脉1例
16
作者 王锐 任梅 尹立雪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55-256,共2页
患者女,48岁,负重劳累后偶有心悸伴上腹灼烧感近1个月;既往体健。查体:心率85次/分,心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律。经胸超声心动图:大动脉短轴切面见左心房后外侧约4.4 cm×4.0 cm... 患者女,48岁,负重劳累后偶有心悸伴上腹灼烧感近1个月;既往体健。查体:心率85次/分,心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律。经胸超声心动图:大动脉短轴切面见左心房后外侧约4.4 cm×4.0 cm空腔与左心房相通,左、右冠状动脉于主动脉与肺动脉之间共干发出(图1A),CDFI探及左心房与左心耳内血流相通,血流方向在心动周期同时相一致(图1B);诊断:(先天性)左心耳瘤(left atrial appendage aneurysm,LAAA),左、右冠状动脉异常起源。心脏双源CT及心脏三维重建显示左心耳瘤样膨大,开口约21 mm×15 mm,深约61 mm(图1C);左、右冠状动脉起始部共干起自升主动脉主动脉窦上方、主动脉与肺动脉之间,其开口处与主动脉壁切线构成92°及105°角(图1C、1D);诊断:LAAA,左、右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临床诊断:先天性LAAA合并左、右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升主动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肿瘤 左心耳 冠状动脉异常起源 诊断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超诊断右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1例
17
作者 张岚 何薇薇 +1 位作者 贾化平 魏相东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109-2109,共1页
关键词 冠状动脉起源异常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的心电图特点及术后转归 被引量:5
18
作者 冯雪 李晓峰 +2 位作者 袁越 张励兵 宋振江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91-294,共4页
目的:探讨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的心电图诊断特点和术后异常Q波变化。方法:收集我院心脏外科2006-01至2011-12实施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手术患儿12例,分为婴儿组(≤1岁,n=6)和儿童组(>1岁且≤5岁,n=6),对术前12例心电图... 目的:探讨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的心电图诊断特点和术后异常Q波变化。方法:收集我院心脏外科2006-01至2011-12实施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手术患儿12例,分为婴儿组(≤1岁,n=6)和儿童组(>1岁且≤5岁,n=6),对术前12例心电图和术后存活9例异常Q波的12个月随访结果进行分析。心电图主要分析:①Ⅰ、aVL导联异常Q波和T波倒置;②V4~6导联异常Q波和ST-T改变;③左心室肥厚;④术后Ⅰ、aVL、V4~6导联异常Q波变化。超声心动图观察左心室收缩功能变化。结果:两组在Ⅰ、aVL导联异常Q波和T波倒置、V4~6导联ST-T改变出现率均很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婴儿组V4~6导联异常Q波出现率明显高于儿童组(P<0.05);术后1、6、12个月随访,儿童组异常Q波缓解程度明显高于婴儿组(P<0.05),婴儿组左心室收缩功能改善明显。结论:小儿心电图Ⅰ、aVL导联异常Q波和T波倒置是诊断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的重要依据,V4~6导联异常Q波是婴儿型与儿童型鉴别的重要依据。对小婴儿早期实施外科手术,有利于异常Q波得到缓解、最终消失及左心功能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起源异常 心电图 异常Q波 儿童 心脏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综合征一例
19
作者 陈白浪 王赞鑫 +2 位作者 刘海兵 张锐 魏民新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2年第2期171-172,共2页
1 病例资料患者女性,40岁,因“体检发现二尖瓣关闭不全10年余”入院。患者10余年前孕期体检发现二尖瓣关闭不全,无任何不适症状,未予重视,遂未予特殊治疗,平日活动耐量不受影响。患者近日诉月经期胸部稍有闷胀感,就诊于我院复查超声心动... 1 病例资料患者女性,40岁,因“体检发现二尖瓣关闭不全10年余”入院。患者10余年前孕期体检发现二尖瓣关闭不全,无任何不适症状,未予重视,遂未予特殊治疗,平日活动耐量不受影响。患者近日诉月经期胸部稍有闷胀感,就诊于我院复查超声心动图,提示:右冠状动脉迂曲扩张,室间隔内丰富侧枝血流向左冠状动脉供血,左冠状动脉起源不清,二尖瓣中-重度关闭不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综合征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右冠状动脉窦一例 被引量:4
20
作者 孔庆倩 李慧 +3 位作者 武佳磊 王驰 侯志辉 吕滨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06-508,共3页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12岁,因“反复晕厥3年,胸痛伴晕厥1次”入院。患者3年前起反复发作晕厥,发作前于运动中突发头晕、黑矇,随即晕厥,每次持续约10~20 min,曾行心肺复苏后苏醒,醒后感胸前区发紧、疼痛,约5 min后缓解。既往多次就诊于外院...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12岁,因“反复晕厥3年,胸痛伴晕厥1次”入院。患者3年前起反复发作晕厥,发作前于运动中突发头晕、黑矇,随即晕厥,每次持续约10~20 min,曾行心肺复苏后苏醒,醒后感胸前区发紧、疼痛,约5 min后缓解。既往多次就诊于外院,未查明病因。患者于运动中再发晕厥,症状同前,就诊于外院,行心电图示“左心室前壁、下壁心肌缺血”,为求进一步治疗送至我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起源异常 晕厥 体层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