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活血化瘀法对冠状动脉小血管长病变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狄佳 徐重白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3期429-432,共4页
糖尿病为冠心病的高危险因素,经报道有879/6的糖尿病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后,提示存在双支和3只的病变。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虽然是改善心肌供血、重建冠脉血流最为直接有效的治疗方法... 糖尿病为冠心病的高危险因素,经报道有879/6的糖尿病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后,提示存在双支和3只的病变。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虽然是改善心肌供血、重建冠脉血流最为直接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是支架术后再狭窄(in-stentrestenosis,ISR)仍为医学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化瘀法 冠状动脉小血管长病变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支架术后再狭窄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心络胶囊对2型糖尿病冠状动脉小血管长病变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王新东 娄彬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64-467,共4页
目的 观察真实临床环境下通心络胶囊对合并2型糖尿病的冠状动脉小血管长病变(病变血管直径≤3.0 mm,病变长度≥30 mm)植入雷帕霉素洗脱支架(SES)术后再狭窄的防治作用及中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132例接受SES支架治疗同时合并2型... 目的 观察真实临床环境下通心络胶囊对合并2型糖尿病的冠状动脉小血管长病变(病变血管直径≤3.0 mm,病变长度≥30 mm)植入雷帕霉素洗脱支架(SES)术后再狭窄的防治作用及中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132例接受SES支架治疗同时合并2型糖尿病的冠状动脉小血管长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通心络胶囊)68例和对照组(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安慰剂胶囊)64例,2组均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拜阿司匹灵)300 mg/d,1个月后改为100 mg/d,以及氯吡格雷(玻立维)75 mg/d,阿托伐他汀钙片(立普妥)20 mg/晚,在此基础上试验组口服通心络胶囊3粒,3次/日,对照组口服同规格等量的安慰剂胶囊,治疗周期均为12个月.2组患者均于术后的6~12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术(CAG)并随访12个月,比较2组患者临床特征、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特点、支架植入术相关参数、术后冠状动脉造影及临床随访结果 .结果 ①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后6~12个月复查CAG,试验组和对照组最小管腔直径(2.43±0.62) mm VS(1.16±0.87) mm(P〈0.05)、平均狭窄程度(22.32±18.61)%VS(42.33±33.62)%(P〈0.05)、再狭窄发生率16.2%VS40.6%(P〈0.05),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②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后12个月内心绞痛复发8(12.5%)VS31(48.3%)(P〈0.01)、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率6(8.8%)VS10(15.6%)(P〈0.05),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通心络胶囊对合并2型糖尿病的冠状动脉小血管长病变植入雷帕霉素洗脱支架的患者有降低术后病变的再狭窄、改善中远期预后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心络胶囊 2型糖尿病 小血管 病变 再狭窄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评价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形态学参数在介入治疗指导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吴晓明 王波 +1 位作者 崔晓剑 舒锦尔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0-144,共5页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评价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形态学参数在介入治疗指导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金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经冠状动脉造影(ICA)证实的CTO患者300例,患...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评价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形态学参数在介入治疗指导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金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经冠状动脉造影(ICA)证实的CTO患者300例,患者术前均接受CCTA检查。记录CCTA形态学参数闭塞段近端形态、闭塞血管长度、闭塞段内线样强化长度、闭塞段内线样强化长度/闭塞血管长度、闭塞段血管线样强化、闭塞段内血管钙化情况、闭塞段内血管钙化面积≥横截面50%、病变走行迂曲(>45°)、侧支血管情况、血管开口病变,并分析以上参数与PCI治疗结果的关系。结果300例CTO患者病变共325处,PCI治疗成功227处(69.85%),PCI治疗失败98处(30.15%);失败组闭塞段近端钝形、闭塞血管长度、闭塞段内血管钙化面积≥横截面50%、病变走行迂曲(>45°)明显高于成功组(P<0.05),闭塞段内线样强化长度、闭塞段内线样强化长度/闭塞血管长度、闭塞段内线样强化明显低于成功组(P<0.05),两组其余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闭塞段内线样强化长度(OR=1.975,95%CI:1.306~2.988)、闭塞段内线样强化长度/闭塞血管长度(OR=3.831,95%CI:1.332~11.017)、闭塞段内线样强化(OR=1.702,95%CI:1.007~2.879)是预测PCI治疗成功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CCTA评价冠状动脉CTO形态学参数在介入治疗中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其中闭塞段内线样强化长度、闭塞段内线样强化长度/闭塞血管长度、闭塞段内线样强化是预测PCI治疗成功的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形态学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降脂策略对多支血管病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金智丽 吴青青 +4 位作者 吴晓燕 陈明 范永臻 鲁志兵 王海蓉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74-579,共6页
目的:探讨强化降脂策略对多支血管病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8月至2020年11月期间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心内科接受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多支血管病变ACS患者136例,将其分为强化降脂组[3个月... 目的:探讨强化降脂策略对多支血管病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8月至2020年11月期间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心内科接受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多支血管病变ACS患者136例,将其分为强化降脂组[3个月内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控制<1.0mmol/L,且12个月内持续达标,n=69]和标准降脂组(12个月内将LDL-C逐渐控制<1.4 mmol/L,n=67)。观察两组患者出院后12个月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脂蛋白(a)[Lp(a)]水平的变化趋势,比较两组患者出院12个月时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心原性死亡、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和脑卒中)发生情况。结果:强化降脂组与标准降脂组患者入院时的基线资料相似,基线TC、TG、LDL-C、HDL-C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出院3个月时,与入院时相比,强化降脂组患者的TC、TG、LDL-C、Lp(a)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HDL-C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标准降脂组患者的TC、LDL-C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TG、HDL-C和Lp(a)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均>0.05)。出院3、6、12个月时,强化降脂组患者的TC、LDL-C水平均明显低于标准降脂组(P均<0.01)。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出院12个月时,强化降脂组的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标准降脂组(2.90%vs.14.93%,χ2=6.090,P=0.014)。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与标准降脂策略相比,强化降脂策略可显著降低多支血管病变ACS患者出院12个月时的MACE发生风险(HR=0.177,95%CI:0.037~0.838,P=0.029)。结论:在多支血管病变ACS患者中,与标准降脂策略相比,强化降脂策略很可能会降低短期MACE发生风险,未来需要开展大规模的前瞻性多中心研究来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 强化降脂策略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造影中重度钙化病变患者介入治疗后的长期预后及不良心血管事件独立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杨敏 林章宇 +4 位作者 丰雷 朱成刚 尹栋 杨跃进 窦克非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50-1056,共7页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具有中重度钙化病变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的长期预后特征及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行PCI的患者26771例。依据冠状动脉造影提示的...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具有中重度钙化病变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的长期预后特征及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行PCI的患者26771例。依据冠状动脉造影提示的钙化病变程度,将患者分为无或轻度钙化组和中重度钙化组,比较两组PCI后的长期预后特征及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主要终点事件为3年靶血管失败(TVF),包括心原性死亡、靶血管相关心肌梗死(TV-MI)及靶血管相关血运重建(TVR)在内的复合终点事件。结果:中重度钙化病变患者4105例(15.33%),无或轻度钙化患者22666例(84.67%)。与无或轻度钙化组比,中重度钙化病变组患者年龄较大,男性比例较高,病变较为复杂(包括累及三支病变或左主干病变、开口处病变和慢性完全闭塞病变),P均<0.05。中位随访时间3年,中重度钙化患者具有更高的TVF率(5.31%vs.4.65%;HR=1.162,95%CI:1.004~1.344,P=0.044)、心原性死亡率(1.24%vs.0.64%;HR=1.996,95%CI:1.451~2.747,P<0.001)以及TV-MI发生率(0.85%vs.0.61%;HR=1.449,95%CI:1.000~2.101,P=0.049)。Cox多元回归分析显示,高龄、术前SYNTAX评分高、合并三支或左主干病变、支架内再狭窄病变以及未使用血管内超声是中重度钙化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具有中重度钙化病变患者在接受PCI后,其TVF、心原性死亡、TV-MI发生风险均高于无或轻度钙化患者。高龄、合并复杂冠状动脉病变以及未使用血管内超声是中重度钙化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 中重度钙化病变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期预后特征 血管事件独立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击波血管内碎石术治疗冠状动脉钙化病变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张紫微 白洁 +4 位作者 郑甲林 唐炯 杨帮国 蔡文峰 齐峰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63-367,共5页
目的探讨冲击波球囊血管内碎石术(IVL)在冠状动脉钙化病变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研究对象为2022年8月至2023年4月在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接受介入治疗的50例中重度冠状动脉钙化病变患者,其中各25例分别采用Shockwave球囊IVL、... 目的探讨冲击波球囊血管内碎石术(IVL)在冠状动脉钙化病变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研究对象为2022年8月至2023年4月在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接受介入治疗的50例中重度冠状动脉钙化病变患者,其中各25例分别采用Shockwave球囊IVL、临床常规介入方法治疗。血管内超声导引手术操作,评估钙化病变特征及术后支架膨胀率。观察记录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IVL治疗组术后患者最狭窄处支架膨胀率显著高于非IVL治疗组[(82.6±8.2)%比(76.4±11.2)%,P=0.030],手术时间更短[(78.6±30.8)min比(102.9±37.5)min,P=0.016],发生非Q波性心肌梗死患者更少(5例比12例,P=0.037),均未发生慢血流、无复流、冠状动脉穿孔、急性支架内血栓等并发症。结论冲击波球囊IVL治疗中重度冠状动脉钙化病变安全有效,可显著改善支架膨胀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化病变 冲击波球囊 血管内碎石术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残余胆固醇与进展为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非罪犯病变易损斑块的相关性研究
7
作者 杨红 刘成 +3 位作者 刘森 邵琪琪 夭元昊 付真彦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9-304,共6页
背景 残余胆固醇(RC)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而冠状动脉非罪犯病变(NCCLs)进展也是影响冠心病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但是残余胆固醇与进展为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NCCLs易损斑块的关系尚不明确。目的 探讨R... 背景 残余胆固醇(RC)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而冠状动脉非罪犯病变(NCCLs)进展也是影响冠心病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但是残余胆固醇与进展为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NCCLs易损斑块的关系尚不明确。目的 探讨RC对发生MACE的NCCLs易损斑块的预测价值及长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22年2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住院的488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者基线资料,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入组患者在出院1、3、6和12个月接受预定随访。采用Spearman秩相关检验探究RC与NCCLs中薄纤维帽粥样硬化斑块(TCFA)斑块特征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NCCLs中TCFA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探究RC对NCCLs中TCFA发生MACE的预测价值。结果 共纳入488例冠心病患者,根据NCCLs是否发生MACE将患者分为发生MACE组(n=38)和未发生MACE组(n=450)。通过OCT识别NCCLs的斑块特征,共分析了749个NCCLs斑块,304个NCCLs斑块最小管腔面积(MLA)<3.5 mm^(2)。随访期间38例(7.8%)患者共发生了41例次NCCLs斑块引起的MACE事件,18例(3.7%)患者发生了支架内再狭窄,15例(3.1%)发生了不确定因素的死亡。发生MACE组患者高血压、糖尿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RC、糖化血红蛋白(Hb A1c)、TCFA、MLA<3.5 mm^(2)比例高于未发生MACE组(P<0.05)。105例患者检查出TCFA,其中22例发生MACE(发生MACE的TCFA组),83例未发生MACE(未发生MACE的TCFA组)。发生MACE的TCFA组糖尿病比例与RC高于未发生MACE的TCFA组(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示,RC与最薄纤维帽厚度、MLA呈负相关(r_(s)=-0.665、-0.771,P<0.05),与最大脂质弧度、巨噬细胞浸润呈正相关(r_(s)=0.806、0.481,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OR=3.410,95%CI=1.165~9.988,P=0.025)、高RC水平(OR=5.879,95%CI=1.436~24.073,P=0.014)是NCCLs中TCFA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绘制RC预测NCCLs中TCFA发生MACE的ROC曲线,结果显示AUC为0.695(95%CI=0.571~0.819,P=0.005),最佳截断值为0.606 mmol/L,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818、0.518。结论 RC水平升高可能是冠心病患者中NCCLs易损斑块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对NCCLs中TCFA发生MACE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血脂异常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冠状动脉非罪犯病变 残余胆固醇 相关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超声在冠状动脉临界病变诊断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1
8
作者 刘传芬 王伟民 +3 位作者 刘健 卢明瑜 马玉良 赵红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5-18,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IVUS)在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显示的临界病变诊断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经选择性冠脉造影提示临界病变的96例患者的110处病变进行IVUS检查,根据IVUS测定的最小管腔面积≤4.0 mm2作为冠脉介入治疗的标准,分...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IVUS)在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显示的临界病变诊断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经选择性冠脉造影提示临界病变的96例患者的110处病变进行IVUS检查,根据IVUS测定的最小管腔面积≤4.0 mm2作为冠脉介入治疗的标准,分为干预组和未干预组,分析病变的狭窄程度及粥样硬化斑块性质。结果:110处临界病变的平均最小管腔面积为(4.83±2.24)mm2,46处最小管腔面积≤4.0 mm2的病变成功置入冠脉支架;IVUS显示干预组的最小管腔面积小于未干预组(3.47±0.44)mm2比(5.69±1.57)mm2,(P<0.05);同时干预组的斑块负荷大于未干预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8.50±5.98)%比(62.89±7.69)%,(P>0.05)。两组的定性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脉造影显示的临界病变行IVUS检查可进一步明确临界病变的狭窄程度和病变的性质,指导下一步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超声 冠状动脉造影 临界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超声与单纯冠状动脉造影指导下无保护左主干病变介入治疗的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刘圣文 胡奉环 +7 位作者 陈珏 窦克非 吴永健 杨伟宪 杨跃进 徐波 陈纪林 乔树宾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841-845,共5页
目的:比较血管内超声(IVUS)和单纯冠状动脉造影指导的无保护左主干冠状动脉疾病(ULMCAD)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本院2004年1月至2015年12月行ULMCAD介入治疗的患者3960例,其中1568例(39.6%)在IVUS指导下完成左主干支架置入术(I... 目的:比较血管内超声(IVUS)和单纯冠状动脉造影指导的无保护左主干冠状动脉疾病(ULMCAD)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本院2004年1月至2015年12月行ULMCAD介入治疗的患者3960例,其中1568例(39.6%)在IVUS指导下完成左主干支架置入术(IVUS组),其余2392例(60.4%)仅在冠状动脉造影指导下行介入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3年随访时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包括全因死亡、心肌梗死和再次血运重建)及其各组分的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VUS组除男性比例较高(77.7%vs.80.5%,P=0.03)外,其他基线临床资料相似。IVUS组的最终球囊对吻扩张率、后扩张率、双支架术应用率和操作成功率较对照组更高,置入支架的平均直径更大[(3.6±0.5)mm vs.(3.4±0.5)mm,P<0.01]。IVUS组的MACE(12.2%vs.15.9%,P<0.01)、全因死亡(2.8%vs.4.3%,P=0.02)、心肌梗死(3.2%vs.5.3%,P<0.01)、再次血运重建(7.8%vs.9.7%,P=0.04)和确定或可能的支架内血栓形成(1.0%vs.1.9%,P=0.02)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而两组的靶血管血运重建率(3.5%vs.4.3%,P=0.21)和靶病变血运重建率(2.7%vs.3.5%,P=0.2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单纯冠状动脉造影指导相比,IVUS指导下的ULMCAD介入治疗疗效更佳、更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超声 冠状动脉造影 左主干病变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造影三维重建评估分叉角度对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分支血管闭塞的影响 被引量:15
10
作者 王昊 慕朝伟 +6 位作者 朱成刚 尹栋 丰雷 刘帅 赵志勇 张冬 窦克非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7-42,共6页
目的:利用三维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3D-QCA)探讨分叉角度对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分支血管闭塞的影响。方法:收集从2012年1月至2012年3月间在阜外医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176例,利用3D-QCA对分... 目的:利用三维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3D-QCA)探讨分叉角度对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分支血管闭塞的影响。方法:收集从2012年1月至2012年3月间在阜外医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176例,利用3D-QCA对分叉角度等分叉病变的相关参数进行分析。以所得血管分叉角度的中位数(49°)作为分界点,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低角度组(≤49°,n=93)和高角度组(>49°,n=83)。分析两组患者分支血管的闭塞率,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血管分叉角度对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分支血管闭塞的影响。结果:在176例分叉病变的介入治疗中,有8例(4.5%)出现分支血管闭塞。分支血管闭塞的发生率在高角度组明显大于低角度组(8.4%vs 1.1%,P=0.019)。随着血管分叉角度逐渐增大,分支血管闭塞发生率逐渐增高,第1四分位内为0%,第2四分位内为2.5%,第3四分位内为7.0%,第4四分位内为8.7%(P=0.02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3D-QCA计算所得血管分叉角度大是分支血管闭塞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3,95%CI:1.005~1.271,P=0.041)。结论:3D-QCA证实,高血管分叉角度是主支血管支架置入后分支血管闭塞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分支血管闭塞 三维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超声指导前向主动真腔寻径(IVUS-ATS):一种开通复杂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创新技术 被引量:16
11
作者 杨跃进 宋雷 +9 位作者 李向东 钱杰 窦克非 慕朝伟 崔锦钢 赵杰 高立建 尹栋 李昂 孙中伟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17-421,共5页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难以攻克的最后堡垒。过去10余年,经过全球顶尖介入专家团队的深入研究和不断探索,专用器械的研发、更新和不断完善,国际广泛学术和技术交流,已经形成了前向技术为主,逆向技术为辅的...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难以攻克的最后堡垒。过去10余年,经过全球顶尖介入专家团队的深入研究和不断探索,专用器械的研发、更新和不断完善,国际广泛学术和技术交流,已经形成了前向技术为主,逆向技术为辅的CTO处理策略与流程(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血管内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叠药物洗脱支架术治疗冠状动脉长病变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9
12
作者 胡健 张建盛 +4 位作者 张奇 杨震坤 张瑞岩 张宪 沈卫峰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2期67-69,共3页
目的评估重叠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状动脉长病变的疗效。方法47例患者53处长病变(≥30 mm)接受重叠冠脉药物洗脱支架术治疗(DES组),47例51处病变接受重叠金属裸支架患者作为对照组(BMS组)。比较两组临床情况、造影及介入治疗特征、临床和... 目的评估重叠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状动脉长病变的疗效。方法47例患者53处长病变(≥30 mm)接受重叠冠脉药物洗脱支架术治疗(DES组),47例51处病变接受重叠金属裸支架患者作为对照组(BMS组)。比较两组临床情况、造影及介入治疗特征、临床和造影随访结果。结果两组介入治疗前临床情况和冠脉造影结果无显著差异。DES组植入支架较多,病变长度、支架覆盖总长度大于对照组,且血管内径小于BMS组。DES组复发胸痛者显著少于对照组(6%和38%,P<0.01),DES术后支架内晚期管腔丢失显著低于对照组[(0.1±0.03)mm和(1.1±0.41)mm,P<0.01],支架内再狭窄和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率显著低于对照组(4.3%和34.0%;6.4%和44.7%,P<0.01),严重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6%和45%,P<0.01)。结论与金属裸支架相比,重叠药物洗脱支架术治疗冠状动脉超长病变能显著降低支架内再狭窄率、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率及严重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DES治疗冠脉超长病变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洗脱支架 冠状动脉病变 重叠金属裸支架 血运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的模糊病变的血管内超声价值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健 徐迎佳 +3 位作者 王伟民 刘传芬 卢明瑜 马玉良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25-428,共4页
目的:应用血管内超声(IVUS)明确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提示模糊病变处的不同病变性质。方法:回顾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1 521例冠脉造影和205例血管内超声影像资料,选取其中造影模糊病变的12例患者IVUS影像进行分析。结果:12例患者有完整的造... 目的:应用血管内超声(IVUS)明确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提示模糊病变处的不同病变性质。方法:回顾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1 521例冠脉造影和205例血管内超声影像资料,选取其中造影模糊病变的12例患者IVUS影像进行分析。结果:12例患者有完整的造影、IVUS和临床资料,8例模糊病变位于前降支,3例位于右冠脉,1例位于左主干。IVUS影像分析结果,2例接近正常,2例为斑块破裂,2例为血栓,3例为钙化,其余分别为内膜增生、偏心病变及支架膨胀不良各1例。IVUS测得的管腔截面积平均值为(20.2±5.6)mm^2,斑块负荷平均值为(0.42±0.75)%,重构指数平均为1.10±0.20。结论:对血管造影模糊病变,IVUS能更加精确地分析病变的性质和特点,从而帮助确定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 血管内超声 模糊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与心肌灌注显像探测功能相关冠状动脉病变 被引量:9
14
作者 董薇 杨本涛 +4 位作者 宋乐 李全 李静 王振常 戴皓洁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888-1891,共4页
目的比较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和心肌灌注显像(MPI)对功能相关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确诊和11例拟诊冠状动脉病变(CAD)患者的64层CTA和MPI图像。按照目测直径法判断CTA图像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或<... 目的比较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和心肌灌注显像(MPI)对功能相关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确诊和11例拟诊冠状动脉病变(CAD)患者的64层CTA和MPI图像。按照目测直径法判断CTA图像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或<50%;相应MPI图像上的心肌缺血分为可逆性和固定性灌注异常区。结果31例患者的124条冠状动脉中,23条CTA图像上狭窄≥50%,其中7条(30.43%)狭窄血管的供血心肌在MPI上呈现灌注异常区;101条狭窄<50%及正常,其中10条(9.90%)血管的供血心肌在MPI图像上呈现灌注异常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其供应心肌节段发生缺血的风险概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67,P=0.01),而冠状动脉不同狭窄部位与其供应心肌节段发生缺血的风险概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839,P=0.065)。64层螺旋CTA在探测MPI图像上缺血心肌节段所对应的狭窄≥50%冠状动脉的敏感度、特异性、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分别为41.18%、85.05%、90.01%和30.43%。结论64层螺旋CTA能清晰显示冠状动脉的重要形态学信息,但其探测功能相关狭窄≥50%冠状动脉的阳性预测值较低,而MPI则是评价CAD导致心脏功能改变的重要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心肌灌注显像 冠状动脉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学影像特点 被引量:6
15
作者 梁国庆 姜铁民 +2 位作者 陈少伯 张建起 赵季红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74-277,共4页
目的采用血管内超声(IVUS)和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学(IVUS-VH)检查方法分析冠状动脉分叉处斑块的影像学特点。方法收集2006年6月-2011年10月行选择性冠脉造影检查患者147例,用IVUS和IVUS-VH分析患者冠状动脉分叉近端、远端以及分叉处的对... 目的采用血管内超声(IVUS)和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学(IVUS-VH)检查方法分析冠状动脉分叉处斑块的影像学特点。方法收集2006年6月-2011年10月行选择性冠脉造影检查患者147例,用IVUS和IVUS-VH分析患者冠状动脉分叉近端、远端以及分叉处的对侧和内侧斑块负荷及其组成成分。结果冠状动脉分叉处血管对侧壁的斑块负荷百分数为47%±14%,大于内侧壁的35%±1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叉血管对侧壁的钙化成分为34%±31%,亦大于内侧的22%±2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冠状动脉分叉对侧低剪切力血管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负荷重,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钙化成分比例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内超声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分叉角度对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分支血管闭塞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倩倩 张冬 +3 位作者 杨浩瀚 徐晗 尹栋 窦克非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8-112,共5页
目的:探讨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血管分叉角度对分支血管闭塞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1171例接受分叉病变行PCI的患者(1200处分叉病变)。所有分叉角度的中位数为52°,以此为界分为低角度组(587例,... 目的:探讨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血管分叉角度对分支血管闭塞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1171例接受分叉病变行PCI的患者(1200处分叉病变)。所有分叉角度的中位数为52°,以此为界分为低角度组(587例,600处分叉病变)和高角度组(584例,600处分又病变)两组。分支血管闭塞是指PCI术后分支血流消失或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血流分级下降。分析两组患者分支血管的闭塞率,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血管分叉角度对分支血管闭塞在介入治疗后的影响。结果:入选的1200处分叉病变中,在PCI后共有88例病变出现分支血管闭塞(发生率为7.33%)。分支血管闭塞在高角度组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低角度组(10.5%vs4.2%,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管分叉角度大是分支血管闭塞的独立预测因素(比值比=1.026,95%可信区间:1.014~1.037,P〈0.01)。结论:血管分叉角度大是主支血管支架置入后分支血管闭塞的独立预测因素。分叉角度大的分支血管闭塞风险不能被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择期分站式杂交手术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治疗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高卿 凌云鹏 +7 位作者 卢明喻 陈彧 杨威 鲍黎明 刘健 马玉良 李琪 王伟民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961-964,共4页
目的探讨择期分站式杂交(Hybrid)手术治疗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因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在我院心脏中心行择期分站式Hybrid手术30例(Hybrid组),按手术时间、年龄、性别、术前心功能状态、血... 目的探讨择期分站式杂交(Hybrid)手术治疗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因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在我院心脏中心行择期分站式Hybrid手术30例(Hybrid组),按手术时间、年龄、性别、术前心功能状态、血管病变程度等从同期择期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OPCAB)手术患者数据库中1∶1抽取30例(OPCAB组),进行回顾性比较。所有患者术后3个月时采用电话问卷方式进行随访。结果Hybrid组手术时间(124.8±22.2)min,明显短于OPCAB组(211.8±28.2)min(t=13.277,P=0.000);Hybrid组术中出血量(144.5±117.1)ml,明显少于OPCAB组(480.0±261.3)ml(t=6.418,P=0.000),且Hybrid组术后输血量和输血浆量亦明显少于OPCAB组(P〈0.05)。Hybrid组术后呼吸机时间[(8.3±4.6)h vs.(13.6±9.3)h,t=2.798,P=0.007]、监护时间[(26.4±15.6)h vs.(51.0±40.0)h,t=3.138,P=0.003]均较OPCAB组显著缩短。Hybrid组PCI时间距手术(6.1±2.6)d,植入支架(2.6±1.9)枚。Hybrid组术后肝酶峰值、血肌酐峰值与OPCAB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患者均无住院期间死亡。术后3个月电话随访,均存活,无再入院,无再发脑梗死、心肌梗死、肾功能衰竭,也无明显心绞痛症状。结论分站式杂交手术处理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安全有效,严格执行围手术期抗凝策略下分站式杂交手术能有效减少出血及用血,且不增加围手术期心肌梗死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站式杂交手术 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比两种完全血运重建对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伴慢性肾脏疾病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志坚 周玉杰 +5 位作者 刘宇扬 史冬梅 赵迎新 郭永和 成万钧 杨清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35-338,共4页
目的:对比药物洗脱支架(DES)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两种完全血运重建方式对冠状动脉多支病变伴慢性肾脏疾病(CKD)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根据改良MDRD公式,对因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接受DES和CABG的患者的肾功能进行评估,筛选出824... 目的:对比药物洗脱支架(DES)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两种完全血运重建方式对冠状动脉多支病变伴慢性肾脏疾病(CKD)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根据改良MDRD公式,对因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接受DES和CABG的患者的肾功能进行评估,筛选出824例CKD患者接受了完全血运重建治疗,其中冠状动脉双支病变409例(DES 312例,CABG 97例),冠状动脉三支病变415例(DES 167例,CABG 248例)。为校正基线资料的差异,对冠状动脉双支病变和三支病变置入DES和接受了CABG的临床预后进行分别对比。首要终点为2年内全因死亡、心肌梗死以及脑血管事件的复合终点事件,次级终点为2年内再次血运重建。结果:在冠状动脉双支病变患者中,DES患者复合终点事件及再次血运重建的发生率均与CABG患者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三支病变患者中,DES患者复合终点的发生率与CABG患者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DES患者再次血运重建的发生率显著高于CABG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在冠状动脉三支病变患者中,DES患者2年内无复合终点事件的生存率与CABG患者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再次血运重建生存率在DES患者明显低于CABG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分析表明,冠状动脉三支病变人群中DES患者再次血运重建的风险显著高于CABG患者(风险比:2.32,95%可信区间:1.57~7.33,P=0.024)。结论:在冠状动脉多支病变伴CKD患者中,CABG和DES两种血运重建策略显示出相同的无复合终点生存率。但在冠状动脉三支病变患者中,即使在同样接受完全血运重建治疗后,DES再次血运重建的风险依然高于CAB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疾病 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 药物洗脱支架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状动脉长病变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郑若龙 钱惠东 +2 位作者 李伟章 陈新军 张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1-133,共3页
再狭窄是目前限制冠心病介入治疗的一个难点。研究表明进口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Cypher)能有效降低患者的支架内及支架所在节段的再狭窄的发生率。本文旨在研究国产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Firebird)在冠心病患者中进行冠脉介入治疗... 再狭窄是目前限制冠心病介入治疗的一个难点。研究表明进口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Cypher)能有效降低患者的支架内及支架所在节段的再狭窄的发生率。本文旨在研究国产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Firebird)在冠心病患者中进行冠脉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帕霉素 药物洗脱支架 冠状动脉 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流储备分数在冠状动脉中度狭窄长病变中的应用价值及右房压对其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明礼 刘建平 +8 位作者 钟理 胡厚源 迟路湘 景涛 李永华 吕建峰 王振华 仝识非 宋治远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2395-2399,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在冠状动脉中度狭窄长病变中的诊治价值和右房压(right atrial pressure,RAP)对其的影响。方法共纳入我院2013年9月至2014年7月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rteriography,CAG)... 目的初步探讨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在冠状动脉中度狭窄长病变中的诊治价值和右房压(right atrial pressure,RAP)对其的影响。方法共纳入我院2013年9月至2014年7月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rteriography,CAG)显示至少有一支冠状动脉为中度狭窄(50%-70%)的83例住院患者,依冠状动脉病变长度分组(A组:〈20 mm,n=42;B组:20-35 mm,n=27;C组:≥36 mm,n=14)。测定FFR,并计算结合右房压计算的FFR(incorporation of right atrial pressure into the calculation of FFR,FFRrap),比较各组间及组内的差异。FFR〈0.75,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FFR〉0.80,最佳药物治疗。FFR介于0.75-0.80之间的患者,依据FFRrap值决定治疗策略:FFRrap〈0.75,行PCI;FFRrap≥0.75则行最佳药物治疗。随访治疗后3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即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心绞痛发作情况、靶血管及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的发生情况。结果组间比较显示:FFR和FFRrap平均值随病变长度增加均显著降低(F=2.524,P〈0.05;F=1.656,P〈0.05);各组内结合右房压计算的FFRrap均值显著低于测定的FFR均值[A组(0.84±0.19)vs(0.78±0.14),P〈0.05;B组(0.75±0.14)vs(0.72±0.11),P〈0.05;C组(0.67±0.11)vs(0.63±0.07),P〈0.05]。随访3个月内药物治疗和PCI术后MACE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整体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3.3%。结论冠状动脉中度狭窄病变越长,FFR值相对偏低。当FFR介于0.75-0.80之间时,结合右房压计算的FFR能够更精确地判断病变远端的血流情况,指导临床治疗策略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储备分数 冠状动脉中度狭窄 病变 右房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