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围术期的护理重点,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提高患者的长期生存率。方法回顾性总结2003年1月至2010年2月行PCI治疗的82...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围术期的护理重点,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提高患者的长期生存率。方法回顾性总结2003年1月至2010年2月行PCI治疗的824例冠状动脉CTO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护理措施,重点分析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预防、护理对策。结果 824例患者共处理冠状动脉CTO病变875处,成功开通731处,成功率为83.5%(731/875);并发症发生情况:冠状动脉穿孔8例,心脏压塞5例,急性心肌梗死4例,心力衰竭发生或加重7例,术中严重心律失常53例,术后2d因脑出血死亡1例。结论对冠状动脉CTO患者PCI围术期容易出现的严重并发症进行重点护理和预防,是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减轻并发症严重程度的有效措施,是提高PCI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展开更多
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冠状动脉病变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严重的冠状动脉病变,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终末期病变形式.一般认为,冠状动脉管腔完全闭塞且病史大于3个月称为CTO.大量研究表明,冠脉CTO开通可提...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冠状动脉病变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严重的冠状动脉病变,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终末期病变形式.一般认为,冠状动脉管腔完全闭塞且病史大于3个月称为CTO.大量研究表明,冠脉CTO开通可提高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提高左心室收缩功能;并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严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及患者的死亡率.展开更多
长链非编RNA参与生物的生理过程和疾病的病理过程,是重要的生物标志物或公认的治疗的疾病靶点。长链非编RNA通过调控两种效应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调控动脉生成和血管新生过程参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形成,从而影响冠状动脉慢...长链非编RNA参与生物的生理过程和疾病的病理过程,是重要的生物标志物或公认的治疗的疾病靶点。长链非编RNA通过调控两种效应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调控动脉生成和血管新生过程参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形成,从而影响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 of coronary artery,CTOCA)的预后。"治疗性血管生成"作为促进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一种替代疗法,已被证明能显着改善CTO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因此,通过调节血管生成过程,长链非编RNA有望成为CTO治疗的新靶点。本文综述了血管生成相关长链非编RNA的分类和功能,以及它们在调节血管生成在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作用。展开更多
文摘长链非编RNA参与生物的生理过程和疾病的病理过程,是重要的生物标志物或公认的治疗的疾病靶点。长链非编RNA通过调控两种效应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调控动脉生成和血管新生过程参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形成,从而影响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 of coronary artery,CTOCA)的预后。"治疗性血管生成"作为促进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一种替代疗法,已被证明能显着改善CTO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因此,通过调节血管生成过程,长链非编RNA有望成为CTO治疗的新靶点。本文综述了血管生成相关长链非编RNA的分类和功能,以及它们在调节血管生成在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