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状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认知功能下降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霍碧岫 贾竑晓 宁艳哲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96-502,共7页
冠状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在中国疾病负担很高且仍在大幅度增加。心脏与大脑存在双向联系,CHD患者认知功能过早、过快下降越来越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但临床医疗从业者常常更关注心脏相关症状而忽略认... 冠状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在中国疾病负担很高且仍在大幅度增加。心脏与大脑存在双向联系,CHD患者认知功能过早、过快下降越来越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但临床医疗从业者常常更关注心脏相关症状而忽略认知功能下降对CH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本文从CHD患者认知功能下降的表现形式、影响因素、病理机制和干预措施几个方面对CHD患者认知下降的目前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医疗人员更深刻地认识这一问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认知功能 心脑联系 病理机制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炎症标志物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诊断和治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王晓雨 李冰 刘国晖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73-1181,共9页
炎症反应贯穿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发病和进展的全过程,各种炎症细胞及炎症因子参与其中,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和疾病的进展程度。脂蛋白(a)[Lp(a)]、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和单... 炎症反应贯穿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发病和进展的全过程,各种炎症细胞及炎症因子参与其中,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和疾病的进展程度。脂蛋白(a)[Lp(a)]、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和单核细胞通过诱导炎症因子、刺激炎性细胞和分泌活性物质等多种方式参与炎症反应,发挥促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而淋巴细胞作为重要的免疫细胞,是抗炎的指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则通过反向运输胆固醇,抑制炎症细胞聚集进而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近年来由上述炎症相关指标组合成的新型炎症标志物与CHD的发病及进展关系密切,在CHD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降低炎症反应仍是目前CHD研究的热点,现通过分析新型炎症标志物促CHD发展的机制,以及针对相关炎症标志物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CHD的诊治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 炎症 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重症肌无力、胸腺瘤一例
3
作者 杨瑶瑶 张慧敏 +9 位作者 关婷 张宇清 俞梦越 吴海英 蒋雄京 秦学文 吴永健 周宪梁 惠汝太 郑德裕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66-366,共1页
患者男性,64岁,因发作性胸痛2年于2011—04入院。患者于入院前2年出现发作性胸痛,每次持续数分钟至十余分钟,活动时出现,每年发作1~2次。入院前3个月凌晨睡眠时症状再发,持续约十余分钟,遂至当地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示:前降支9... 患者男性,64岁,因发作性胸痛2年于2011—04入院。患者于入院前2年出现发作性胸痛,每次持续数分钟至十余分钟,活动时出现,每年发作1~2次。入院前3个月凌晨睡眠时症状再发,持续约十余分钟,遂至当地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示:前降支90%狭窄,回旋支100%闭塞,第一钝缘支90%狭窄,右冠状动脉斑块。因患者有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病史,拟行冠状动脉(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联合胸腺切除术,术前超声发现左侧颈内动脉闭塞,进一步行主动脉增强计算机扫描摄影术(CT)提示:左侧颈内动脉闭塞,右侧颈内动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 重症肌无力 胸腺瘤 颈内动脉闭塞 发作胸痛 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斑块 胸腺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MTM5基因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关联研究及机制探讨 被引量:5
4
作者 刘滕飞 林涛 +2 位作者 任利辉 李广平 彭建军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82-1087,共6页
目的:探讨趋化素样因子超家族成员5(CKLF-like MARVEL transmembrane domain containing member 5,CMTM5)基因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发生风险的相关性,及CMTM5基因表达变化对THP-1细胞黏附及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采... 目的:探讨趋化素样因子超家族成员5(CKLF-like MARVEL transmembrane domain containing member 5,CMTM5)基因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发生风险的相关性,及CMTM5基因表达变化对THP-1细胞黏附及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法,入选700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心血管内科的住院患者,采用冠状动脉造影法,将结果提示至少存在一支血管内径狭窄≥50%的患者诊断为冠心病。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测定CMTM5基因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入选患者血浆CMTM5水平,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CMTM5基因与冠心病发生风险的相关性。培养人血管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s,ECs)及THP-1细胞,采用黏附实验及Transwells迁移实验评价CMTM5基因对THP-1趋化能力的影响。结果:冠心病组患者CMTM5基因mRNA表达量是对照组表达量的3.45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冠心病组血浆CMTM5蛋白平均水平为(206.1±26.9)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25.3±15.2)μg/L(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纳入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冠心病的易患因素和CMTM5基因,结果提示,CMTM5基因仍与冠心病的发生风险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黏附实验及Transwells实验结果均提示,过表达CMTM5 ECs组(EO组)中,THP-1细胞的黏附数量及迁移数量明显高于过表达CMTM5对照组(EO-MOCK组)、正常ECs组(EN组)、低表达CMTM5对照组(ES-MOCK组)和低表达CMTM5 ECs组(ES组),相反,ES组中THP-1细胞黏附数量及迁移数量明显低于其他4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CMTM5基因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CMTM5基因过表达促进THP-1黏附及迁移能力,从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 趋化素样因子超家族成员5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龄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杨晓帆 宫剑滨 +5 位作者 江时森 陈锐华 张启高 王立军 彭永平 邹莺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4年第3期243-245,共3页
目的 :探讨高龄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CHD)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 方法 :对 13例 80岁以上CHD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 结果 :本组均为男性 ,合并原发性高血压、高脂血症及糖尿病者分别为 84 .6 %、6 1.5 %和15 .4 %。有吸烟史者占 30 .8... 目的 :探讨高龄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CHD)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 方法 :对 13例 80岁以上CHD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 结果 :本组均为男性 ,合并原发性高血压、高脂血症及糖尿病者分别为 84 .6 %、6 1.5 %和15 .4 %。有吸烟史者占 30 .8%。典型胸痛、不典型胸痛及无胸痛者分别为 6 1.5 %、7.7%和 30 .8%。胸部X线片、心脏超声、心电图及肾功能异常者分别为 84 .6 %、92 .3%、92 .3%和 5 3.8%。CAG显示 :冠状动脉 (CA)为右优势分布者 8例 ,占 6 1.5 % ;左优势分布者 2例 ,占 15 .4 % ;均衡型分布者 3例 ,占 2 3.1%。病变累及CA 2 7支共 36处 ,单支病变占 15 .4 %、2支病变占 4 6 .2 %、多支病变占 38.5 % ,受累的左前降支 (LAD)、右CA(RCA)及左回旋支 (LCX)分别为 4 4 .4 %、33.3%和 2 2 .2 %。A型病变累及CA 6支 12处 (33.3% )、B型病变累及CA 12支 15处 (4 1.7% )、C型病变累及CA 9支 9处 (2 5 % ) ,重度以上狭窄占 5 9.2 %。9例 (6 9.2 % )有不同程度的侧支循环 ,其中 4例 (30 .8% )为 3级。 结论 :80岁以上高龄CHD患者 ,多合并危险因素 ,临床表现可不典型 ,临床检查多有异常 ,CA分布以右优势型居多 ,CA病变以 2支及多支病变为主 ,B型及C型病变占多数、CA狭窄程度较严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心脏病 冠状动脉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提高自我效能感为原则的健康教育对老年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6
作者 汤鸿鹰 吴燕 +1 位作者 吴红敏 颜碧飞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1年第15期75-76,共2页
目的探讨以提高自我效能感为原则的健康教育对老年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为提高老年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新思路。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08年8月至2009年12月在浙江医院心脏康复科进行治疗的120例老年冠状... 目的探讨以提高自我效能感为原则的健康教育对老年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为提高老年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新思路。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08年8月至2009年12月在浙江医院心脏康复科进行治疗的120例老年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按住院号末尾数单双号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及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以提高自我效能感为原则的健康教育,重点为针对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危险因素的教育。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及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生活质量量表对两组老年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进行教育前、教育6个月后比较。结果健康教育前两组老年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的自我效能感明显低于全国常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健康教育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总分值、生活质量各分值、自我效能分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健康教育6个月后,两组患者在生活质量总分及自我效能分值上均较健康教育前有所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总分、生活质量各分值及一般自我效能分值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均P<0.05)。结论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感有利于老年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效能 老年冠状动脉心脏病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住院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家庭功能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4
7
作者 张宏晨 崔艳 +1 位作者 郭明贤 高丽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2年第13期27-29,共3页
目的探讨住院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oronary arte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家庭功能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09年8月至2010年1月在河南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182例CH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个人信息表和家庭关... 目的探讨住院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oronary arte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家庭功能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09年8月至2010年1月在河南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182例CH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个人信息表和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family concern index guestionnaire,又称APGAR)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82例研究对象的APGAR总均分为(6.12±2.461)分,其中家庭功能良好者96例(52.8%)、中度障碍者53例(29.1%)、重度障碍者33例(47.2%)。年龄与患者的家庭功能评分呈正相关(r=0.20,P<0.05);不同的月收入、婚姻状况、居住地、心功能的患者家庭功能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回归方程的因素有患者年龄、月收入、心功能情况,其中年龄和月收入是家庭功能的保护因素,心功能情况是家庭功能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0.924、0.246、2.044。结论经济收入少、心功能差的农村丧偶或离婚的住院CHD患者是家庭功能低下的高危人群,是CHD家庭保健的重点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功能 冠状动脉心脏病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ECT联合冠状动脉造影在冠状动脉性心脏病诊治中的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许小飞 刘雅洁 +1 位作者 庄建平 盛丹丹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1-125,共5页
目的:探讨99mTc-MIBI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联合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对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的诊疗价值。方法:2009年7月~2012年... 目的:探讨99mTc-MIBI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联合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对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的诊疗价值。方法:2009年7月~2012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176例疑似CAD患者,行CAG或CAG联合SPECT检查。根据卫生部冠心病诊断标准并结合CAG和SPECT检查结果,选择性进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 surgery,CABG)。术后1~3个月复查SPECT,对比SPECT和CAG检查结果,分析两者在术前诊断和术后随访中的作用和意义。结果:176例均接受CAG检查,其中113例同时完成SPECT检查。诊断为CAD138例,CAG诊断敏感性93.4%(129/138)、特异性97.4%(37/38)、准确性94.3%(166/176);SPECT敏感性85.2%(69/81)、特异性90.6%(29/32)、准确性86.7%(98/113);CAG联合SPECT检查(其中任一项异常即视为阳性)的敏感性100%(81/81)、特异性87.5%(28/32)、准确性96.5%(109/113)。65例(其中PTCA 63例,CABG 2例)在接受治疗后3个月内完成SPECT随访,其手术前后室壁收缩增厚率和左室射血分数变化率与胸痛症状改善相关。结论:CAG联合SPECT检查可以提高CAD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SPECT对于CAD术后随访具有直观、量化、可重复和便捷的优势,并可以反映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核素显像 冠脉造影 冠状动脉心脏病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9m)Tc-NOET和^(99m)Tc-MIBI门控心肌灌注显像在冠状动脉性心脏病诊疗和预后中的价值 被引量:2
9
作者 程艳 李思进 +2 位作者 李险峰 武志芳 刘海燕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9年第4期345-348,共4页
目的评价99mTc-NOET静息门控断层心肌灌注显像(GSPECT)对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AD)的诊断价值和对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支架置入术后疗效的临床价值。方法首先,对70例疑似CAD的受检者行99mTc-NOET(NOET组1)或99mTc-MIBI(MIBI组1... 目的评价99mTc-NOET静息门控断层心肌灌注显像(GSPECT)对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AD)的诊断价值和对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支架置入术后疗效的临床价值。方法首先,对70例疑似CAD的受检者行99mTc-NOET(NOET组1)或99mTc-MIBI(MIBI组1)静息GSPECT,并于1周内行冠状动脉造影;然后,对确诊的53例CAD患者PTCA及支架置入术前、术后1、3、6个月分别行NOET(NOET组2)或MIBI(MIBI组2)静息GSPECT。结果NOET组1和MIBI组1诊断CAD的灵敏度、特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OET组2和MIBI组2比较:①NOET组2PTCA术后1、3、6个月心肌血流改善分别为59.29%、64.60%和66.37%,MIBI组2为20.35%、55.10%和61.22%;②PTCA术前、术后两组间心功能参数、临床事件的发生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同99mTc-MIBI比较,99mTc-NOET对CAD的诊断、PTCA术后疗效的判定及观察临床事件发生率均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N-乙氧基 N-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脂)氮化锝](Ⅴ) 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 门控断层心肌灌注显像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心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心氏片从“玄府-络脉”理论辨治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应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凯欣 王华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6期2341-2344,共4页
玄府和络脉同为机体的微细结构,在气血津液运转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玄府作为门户,有开阖之特性;络脉曲折蜿蜒,具通路之功能。玄府的开阖有序支撑人体气血宣通,津液布输,精神流转;络脉通畅维持气血津液,阴阳营卫的有序运行,二者共同运作... 玄府和络脉同为机体的微细结构,在气血津液运转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玄府作为门户,有开阖之特性;络脉曲折蜿蜒,具通路之功能。玄府的开阖有序支撑人体气血宣通,津液布输,精神流转;络脉通畅维持气血津液,阴阳营卫的有序运行,二者共同运作源源不断为周身提供滋养。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属于中医学“胸痹”范畴,主要为玄府闭塞、络脉瘀阻所致。现分析养心氏片组方用药特色,结合现代药理研究,探讨其通过益气开玄、活络通脉治疗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府 络脉 养心氏片 冠状动脉心脏病 冠状动脉微循环 益气开玄 活络通脉 胸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与髂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华沙 赵建荣 邱筱炜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69-273,共5页
目的在冠状动脉造影的同时行髂动脉造影,研究冠状动脉与髂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相关性。方法共纳入288例在冠状动脉造影后即刻行髂动脉造影的患者,分析髂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检出率、危险因素及其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及其严重程度的相... 目的在冠状动脉造影的同时行髂动脉造影,研究冠状动脉与髂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相关性。方法共纳入288例在冠状动脉造影后即刻行髂动脉造影的患者,分析髂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检出率、危险因素及其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及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入选患者平均年龄为(66.64±10.58)岁,髂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总检出率为42.7%(123/288);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中髂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率(54.8%)明显高于非冠心病患者(23.4%)(P=0.000)。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高龄、高血压病、糖尿病、吸烟、高胆固醇血症为髂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髂动脉病变与冠状动脉病变及其严重程度(病变支数)显著相关(P值分别为0.001和0.000)。结论髂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冠心病具有共同危险因素,且髂动脉病变与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 冠状动脉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化血红蛋白对老年稳定性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PCI术后远期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韩冬 于勇 +2 位作者 王瑞峰 贺太平 周洁丽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11-712,共2页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对老年稳定性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H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1日至2018年2月1日在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接受PCI术治疗的264例老年稳定性CHD患者临床资...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对老年稳定性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H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1日至2018年2月1日在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接受PCI术治疗的264例老年稳定性CHD患者临床资料。整理患者人口学资料、主要病史、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脂水平、血糖水平、心肌酶学检查及用药史。记录患者发生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研究截至2019年12月31日。对患者进行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法进行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结果患者中位随访时间245 d,35例(13.3%)发生MACCE。HbA1c异常组患者发生MACCE时间短于正常组(Log-rank χ^(2)=5.23,P=0.02)。多变量Cox回归分析表明HbA1c异常是PCI患者术后发生MACC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2)。结论HbA1c异常是老年稳定性CHD患者PCI术后远期发生MACCE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化血红蛋白 冠状动脉心脏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1美国冠状动脉及其他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疾病二级预防指南解读 被引量:16
13
作者 刘兆平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2年第8期67-69,共3页
在2006年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和美国心脏协会(AHA)更新了冠状动脉及其他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指南之后,随着证据的积累和认识的深入,2011年再次对上述指南进行了更新[1]。与2006版指南相比,2011版指南在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关注。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疾病 二级预防 冠状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验性使用自膨式支架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中的应用现状
14
作者 廖章正(综述) 段鸿洲(审校)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45-450,共6页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ICAS)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见原因,存在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ICAS的治疗方法尚缺乏共识。鉴于血管内治疗在冠状动脉狭窄和颅外颈动脉狭窄中的良好效果,以颅内支架植...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ICAS)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见原因,存在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ICAS的治疗方法尚缺乏共识。鉴于血管内治疗在冠状动脉狭窄和颅外颈动脉狭窄中的良好效果,以颅内支架植入为代表的血管内治疗曾被认为是治疗ICAS安全有效的方法。然而,目前唯一经过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批准可应用于ICAS治疗的Wingspan支架在临床研究中却表现出较高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和支架内再狭窄率[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血管内治疗 支架内再狭窄 围术期并发症 自膨式支架 缺血脑卒中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 冠状动脉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降脂策略对多支血管病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金智丽 吴青青 +4 位作者 吴晓燕 陈明 范永臻 鲁志兵 王海蓉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74-579,共6页
目的:探讨强化降脂策略对多支血管病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8月至2020年11月期间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心内科接受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多支血管病变ACS患者136例,将其分为强化降脂组[3个月... 目的:探讨强化降脂策略对多支血管病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8月至2020年11月期间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心内科接受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多支血管病变ACS患者136例,将其分为强化降脂组[3个月内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控制<1.0mmol/L,且12个月内持续达标,n=69]和标准降脂组(12个月内将LDL-C逐渐控制<1.4 mmol/L,n=67)。观察两组患者出院后12个月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脂蛋白(a)[Lp(a)]水平的变化趋势,比较两组患者出院12个月时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心原性死亡、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和脑卒中)发生情况。结果:强化降脂组与标准降脂组患者入院时的基线资料相似,基线TC、TG、LDL-C、HDL-C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出院3个月时,与入院时相比,强化降脂组患者的TC、TG、LDL-C、Lp(a)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HDL-C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标准降脂组患者的TC、LDL-C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TG、HDL-C和Lp(a)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均>0.05)。出院3、6、12个月时,强化降脂组患者的TC、LDL-C水平均明显低于标准降脂组(P均<0.01)。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出院12个月时,强化降脂组的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标准降脂组(2.90%vs.14.93%,χ2=6.090,P=0.014)。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与标准降脂策略相比,强化降脂策略可显著降低多支血管病变ACS患者出院12个月时的MACE发生风险(HR=0.177,95%CI:0.037~0.838,P=0.029)。结论:在多支血管病变ACS患者中,与标准降脂策略相比,强化降脂策略很可能会降低短期MACE发生风险,未来需要开展大规模的前瞻性多中心研究来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综合征 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 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 强化降脂策略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心脏康复依从性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39
16
作者 吴坚 桂沛君 +3 位作者 张勃 韩淑霞 马国栋 谢瑛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957-959,965,共4页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侵袭,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包括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伴随着...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侵袭,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包括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伴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变化和生活水平的改善,ACS发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是冠状动脉血流中断、闭塞引起的缺血性心肌坏死,是心血管内科的常见急危重疾病,对患者生命及生存质量和机体功能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目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已被医学界公认是治疗ACS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综合征 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 心脏康复 ST段抬高心肌梗死 患者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 依从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以病变为中心到以患者为中心: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防治新概念 被引量:11
17
作者 杨进刚 杨跃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1期1-3,共3页
在过去几十年中,在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ACS)和心原性猝死机制方面,病理和影像学研究已经明确了发病前的病理学特征。以前我们将“易损斑块”、冠脉狭窄和心肌缺血作为重点目标,现在则逐渐认识到,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 在过去几十年中,在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ACS)和心原性猝死机制方面,病理和影像学研究已经明确了发病前的病理学特征。以前我们将“易损斑块”、冠脉狭窄和心肌缺血作为重点目标,现在则逐渐认识到,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是一种慢性多因素疾病。如何识别和干预高危患者,即从关注“病变”到关注“人”,成为降低ACS发病和死亡的着眼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 易损斑块 心肌缺血 冠状动脉狭窄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辅助性T细胞17/白介素17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与发展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曦 张新超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3年第2期142-145,共4页
炎症反应贯穿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斑块形成、易损斑块破裂到血栓形成的全过程,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ACS)的病理生理过程密不可分。大量研究表明,免疫细胞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直接参与者,T细胞在动脉粥样硬... 炎症反应贯穿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斑块形成、易损斑块破裂到血栓形成的全过程,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ACS)的病理生理过程密不可分。大量研究表明,免疫细胞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直接参与者,T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展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综合征 辅助 T细胞17 白介素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9
作者 蔡晓娜 何益平 +1 位作者 翟小亚 彭放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5期4535-4539,共5页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以慢性动脉粥样硬化为特征,可导致冠状动脉疾病、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外周动脉疾病等,严重影响了人类健康。增强型体外反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无创性机械辅助循环方法,本综述将从危险因素、临床...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以慢性动脉粥样硬化为特征,可导致冠状动脉疾病、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外周动脉疾病等,严重影响了人类健康。增强型体外反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无创性机械辅助循环方法,本综述将从危险因素、临床应用及机制几个方面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防治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增强型体外反搏 冠状动脉疾病 卒中 脑缺血发作 短暂 外周动脉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超声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治价值 被引量:7
20
作者 江雨凡 陈黎明 崔连群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9年第3期271-274,共4页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HD)亦称缺血性心脏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长期居世界首位。冠状动脉造影术(CAG)仍是目前诊断CHD的金标准,并广泛应用于CHD的诊疗中,但CAG的分辨率较低,对冠状动脉病变的内膜、外膜和详细病理变化的观察不够精确。血管...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HD)亦称缺血性心脏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长期居世界首位。冠状动脉造影术(CAG)仍是目前诊断CHD的金标准,并广泛应用于CHD的诊疗中,但CAG的分辨率较低,对冠状动脉病变的内膜、外膜和详细病理变化的观察不够精确。血管内超声(IVUS)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是两种分辨率较高的血管内成像技术,对CHD的诊断和介入治疗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目前临床上应用也日趋广泛。本文从IVUS和OCT识别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指导和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 超声检查 介入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