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5F引导导管经桡动脉冠状动脉内直接支架置入术
1
作者 田军 赵全明 Gille Grollier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95-198,共4页
目的 :评价应用 5F引导导管经桡动脉冠状动脉内直接支架置入术的可行性、安全性 ,探讨其应用策略。  方法 :应用 5F引导导管对 14 1例患者的 177处冠状动脉病变和 2处静脉旁路血管病变进行直接支架置入治疗。在10 7例患者的 12 9处左... 目的 :评价应用 5F引导导管经桡动脉冠状动脉内直接支架置入术的可行性、安全性 ,探讨其应用策略。  方法 :应用 5F引导导管对 14 1例患者的 177处冠状动脉病变和 2处静脉旁路血管病变进行直接支架置入治疗。在10 7例患者的 12 9处左冠状动脉病变中有 71例应用Judkins左冠导管 ,19例应用EBU导管 ,17例应用Amplatz左冠导管。在 48例右冠状动脉病变中有 3 2例应用Judkins右冠导管 ,11例应用Amplatz左冠导管 ,5例应用Amplatz右冠导管。2例静脉旁路血管病变均应用Judkins右冠导管。  结果 :14 1例患者 179处病变血管中 174处 (97 2 % )直接支架置入成功 ,支架直径 2 5~ 4 0mm ,长度 8~ 3 3mm ;5处 (2 8% )病变支架置入未成功 ,仅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14 1例患者病变血管平均狭窄程度治疗前为 (86 3±6 8) % ,治疗后为 (5 6± 2 6) %。仅有 1例 (0 7% )出现桡动脉闭塞 ,但并未影响手部供血。  结论 :应用 5F引导导管经桡动脉进行冠状动脉内直接支架置入术具有可行性和较高的安全性 ;但需掌握导管的选择 ,以增加导管的后坐力和同轴性 ,提高成功率 ;严格筛选合适的靶病变是成功的重要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内直接支架置入术 经桡动脉 5F引导导管 可行性 安全性 冠状动脉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预扩张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
2
作者 杨树森 李为民 +4 位作者 李悦 刘培栋 王旭 薛竟宜 张旭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2年第6期385-386,共2页
目的 探讨无预扩张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参照国外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标准 ,对 2 7例冠心病患者进行无预扩张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结果  2 7例患者共 2 8处病变 ,置入 2 8个支架 ,其中 A型... 目的 探讨无预扩张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参照国外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标准 ,对 2 7例冠心病患者进行无预扩张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结果  2 7例患者共 2 8处病变 ,置入 2 8个支架 ,其中 A型病变 14例 ,B1 型病变 10例 ,B2 型病变 4例。置入支架前管腔狭窄程度为 78.2 %± 5 .6% ,支架置入后血管残存狭窄程度为 0 .9%± 1.4% ,支架置入成功率为 10 0 % ,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 1年 ,2例患者出现心绞痛 ,冠状动脉造影证实 1例患者出现支架内再狭窄。结论 正确选择适应证的情况下 ,无预扩张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可获得较好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预扩张直接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 冠心病 治疗 可行性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1000例——单中心经验分析 被引量:50
3
作者 高润霖 陈纪林 +5 位作者 杨跃进 乔树宾 姚民 秦学文 姚康宝 徐波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A09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国人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 年10 月至1999 年6 月我院连续进行的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1 000 例,其中单支病变640 例,双支病变314 例,三支病变42 例,左主干病变4 例。结... 目的:探讨国人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 年10 月至1999 年6 月我院连续进行的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1 000 例,其中单支病变640 例,双支病变314 例,三支病变42 例,左主干病变4 例。结果:在1 288 处病变共置入支架1 425 只。在未经介入治疗的病变置入支架(DeNovostenting)928 只,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 结果不理想置入支架404 只,PTCA 并发夹层、急性闭塞或濒临闭塞置入支架(Bailoutstenting)54 只,在再狭窄病变置入支架39 只。置入支架平均直径3-00 ±0-37 mm ,平均长度17-05 ±5-63 mm 。该1 000 例中998 例(99-8 % ) 支架成功地置入靶病变部位,术前病变平均直径狭窄(88-5 ±22-1) % ,术后残余直径狭窄(0-9 ±5-5) % 。重要并发症包括术中急性血栓形成4 例(0-4 % ) 、急性心肌梗塞6 例(0-6% ) 、在Bailoutstenting 过程中死亡1 例(0-1 % ) 。Bailoutstenting 患者重要并发症发生率14-3% ,明显高于选择性置入支架者(0-5% ,P< 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支架置入术 血管成形术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肌钙蛋白T增高的发生率及其原因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刘海波 高润霖 +5 位作者 陈纪林 杨跃进 秦学文 乔树宾 吴元 陈在嘉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43-144,共2页
目的 :本研究检测冠状动脉 (冠脉 )内支架置入术 (CS)后肌钙蛋白 T(Tn T)增高的发生率 ,并探讨 Tn T增高的原因及其对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方法 :对 5 1例行 CS(CS组 )及 34例行冠脉造影术 (CAG) (CAG组 )的患者术前、术后血液 Tn ... 目的 :本研究检测冠状动脉 (冠脉 )内支架置入术 (CS)后肌钙蛋白 T(Tn T)增高的发生率 ,并探讨 Tn T增高的原因及其对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方法 :对 5 1例行 CS(CS组 )及 34例行冠脉造影术 (CAG) (CAG组 )的患者术前、术后血液 Tn T及肌酸激酶 MB同工酶 (CK- MB)水平进行了测定。仔细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及术中情况 ,并密切观察住院期间是否发生严重冠脉事件 (如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塞等 )。  结果 :CS及 CAG后 Tn T增高的发生率分别为 5 .9% (3/ 5 1)及 2 .9% (1/ 34) ,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别 (P=0 .5 3)。行 CS的患者中 ,术后 Tn T增高的 3例患者支架置入处均有分支血管闭塞 ,其中 2例术前 Tn T已高于正常。术后 Tn T增高与不增高者之间 ,CK- MB增高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别 (P>0 .0 5 )。住院期间均无严重冠脉事件发生。  结论 :CS后 Tn T增高的发生率很低 ;术后 Tn T增高与支架置入处分支血管闭塞、术前近期已有微小心肌损伤等有关。术后 Tn T增高对住院期间严重冠脉事件的发生可能无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钙蛋白T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全程健康访视的实施 被引量:8
5
作者 王静 颜琼 +2 位作者 徐月美 孙洁 徐琴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13期87-88,共2页
目的探讨全程健康访视对冠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将80例行冠脉造影+冠脉支架置入术患者随机分为访视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访视组由CCU、介入室、病房护士组成三区一体访视小组,术前1d由CCU护士对患者进... 目的探讨全程健康访视对冠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将80例行冠脉造影+冠脉支架置入术患者随机分为访视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访视组由CCU、介入室、病房护士组成三区一体访视小组,术前1d由CCU护士对患者进行访视;术日晨由介入护士指导配合;支架置入术后入住CCU,CCU护士再次强化健康教育;转出CCU后病房护士做出院指导。患者出院后1、6、12个月由访视组长对患者进行电话及QQ随访。结果访视组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出院后12个月服药依从率,血糖、血脂、血压定期检测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再住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全程健康访视可提高患者的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及患者出院后的遵医行为,减少再住院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经皮冠脉支架置入术 冠状动脉造影术 健康访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支架术导致冠状动脉穿孔一例报道 被引量:3
6
作者 金贤 董建 +2 位作者 胡伟 肖红兵 张大东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17-618,共2页
关键词 直接支架 并发症 冠状动脉 穿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治疗急性心肌梗塞 被引量:3
7
作者 吴建国 赵茹 +1 位作者 田青平 路雅茹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A09期22-23,共2页
目的:探讨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术治疗急性心肌梗塞( AMI) 的疗效。方法:对90 例AMI 置入冠状动脉内支架的连续观察病例进行分析。结果:90 例AMI 患者中,梗塞相关血管为前降支54 例,左回旋支12 例(6 例合并前... 目的:探讨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术治疗急性心肌梗塞( AMI) 的疗效。方法:对90 例AMI 置入冠状动脉内支架的连续观察病例进行分析。结果:90 例AMI 患者中,梗塞相关血管为前降支54 例,左回旋支12 例(6 例合并前降支,4 例合并右冠状动脉) ,右冠状动脉24例(5 例合并前降支) 。共置入9 种支架合计102 个。术后残余狭窄程度由术前99 % ~100 % 降至术后10 % ~- 5 % ( P< 0-001) 。手术成功100 % ,院内死亡1 例。随访1 ~12 个月,2 例发生心功能不全,其余病例无心脏事件发生。结论:在所选择的患者中,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治疗是有效的,早期效果好而且可降低再梗塞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AMI PTCA 冠状动脉 支架置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口服抗凝药物治疗的患者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的抗栓治疗 被引量:5
8
作者 胡小莹 邱洪 乔树宾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1-73,共3页
目前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已经成为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的标准抗栓方案,但约有5%接受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患者需要长期口服维生素K拮抗剂治疗,对这些患者的抗栓治疗方案尚未统一,也是困扰心内科医师的难题之一。本文... 目前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已经成为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的标准抗栓方案,但约有5%接受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患者需要长期口服维生素K拮抗剂治疗,对这些患者的抗栓治疗方案尚未统一,也是困扰心内科医师的难题之一。本文总结了接受长期口服抗凝药物治疗的患者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多种抗栓治疗方法,以寻求对此类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 华法林 抗栓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7
9
作者 何光兰 张丽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0年第2期118-119,共2页
关键词 经皮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 护理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前后心电图的变化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晓帆 宫剑滨 +5 位作者 江时森 陈锐华 张启高 王立军 彭永平 邹莺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4年第5期433-435,共3页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简称冠心病 )时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前后心电图的变化规律。 方法 :回顾性研究分析 1 36例冠心病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前后的心电图资料及冠状动脉造影 (CAG)资料。 结果 :1 36例患者中 ,1 0 8例术后心...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简称冠心病 )时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前后心电图的变化规律。 方法 :回顾性研究分析 1 36例冠心病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前后的心电图资料及冠状动脉造影 (CAG)资料。 结果 :1 36例患者中 ,1 0 8例术后心电图发生改变 ,占 79.4 1 %。不同病变范围组的心电图改变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该研究分别从临床症状、诊断冠状动脉的优势类型、病变部位及手术前后累及导联数的改变等几个方面 ,具体探讨了不同病变范围组之间在介入手术前、后的心电图变化。结果提示 ,二支病变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和非ACS患者支架置入前后的心电图改变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2 5 ) ,单支病变时 ,典型胸痛、不典型胸痛及无胸痛者置入支架后心电图改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心电图有改变者术前、术后导联数对比分析结果 ,在单支、二支及多支病变组中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0 1 )。 结论 :通过观察手术前后心电图的改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 心电图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的长期随访 被引量:6
11
作者 钟勇 江时森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11期1219-1222,共4页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是治疗冠心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药物涂层支架的应用显著降低了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作者简要介绍了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长期随访的主要结果及其意义,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关键词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 随访 再狭窄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对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感染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晶晶 武欣迎 +4 位作者 徐隽 杜丽芬 宋红萍 陈冠容 顾晔 《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9期1227-1230,共4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是否需要常规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12月156例(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组)和2014年1月—12月466例(未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组)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两组术后感染发生...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是否需要常规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12月156例(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组)和2014年1月—12月466例(未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组)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两组术后感染发生率。结果未使用和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组与支架植入术相关的感染如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分别为0.2%,1.3%(P>0.05);血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分别为0.6%,1.9%(P>0.05),以及与手术无直接相关的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无需常规预防性使用抗感染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物 预防使用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18
13
作者 雷琼琼 刘绍辉 刘正纯 《护理学杂志》 2005年第3期23-24,共2页
对20例冠心病患者采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术前给予细致的心理护理,积极防治术中和 术后并发症,做好出院指导。结果除1例患者出现术中急性心肌缺血外,其余患者均顺利通过手术,术后症状明显 改善,5~7d后出院。提示充... 对20例冠心病患者采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术前给予细致的心理护理,积极防治术中和 术后并发症,做好出院指导。结果除1例患者出现术中急性心肌缺血外,其余患者均顺利通过手术,术后症状明显 改善,5~7d后出院。提示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和健康教育,加强心电监测,可以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减少并发症 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动脉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造成窦房结功能损伤二例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程栋 张金盈 王小芳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33-434,共2页
1临床资料 病例1,男性.61岁。主诉以“突发胸痛5d,加重1d”于2012年5月16日入院。
关键词 冠状动脉支架 功能损伤 置入术 窦房结 临床资料 突发胸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直接支架术与常规支架术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荣林 徐标 +3 位作者 施广飞 宋杰 王涟 张静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756-1758,共3页
目的:与球囊预扩张后置入支架的常规支架术相比较,分析冠状动脉直接支架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其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89例行冠脉介入治疗并置入金属裸支架的患者,分为A、B两组进行比较分析,其中A组187例患者的214处病变施行了直接支架术... 目的:与球囊预扩张后置入支架的常规支架术相比较,分析冠状动脉直接支架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其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89例行冠脉介入治疗并置入金属裸支架的患者,分为A、B两组进行比较分析,其中A组187例患者的214处病变施行了直接支架术。B组202例患者的276处病变施行了预扩张置入支架术。两组患者的临床及冠脉造影特征相似,将两组的介入治疗结果相比较。结果:A组187例患者中181例成功施行直接支架术,技术成功率96.8%;6例患者换为常规支架术而顺利置入支架,介入手术成功率100%。两组患者支架置入成功率无差异,A组手术操作时间较短、球囊导管用量较少(P<0.01)、X线暴光时间较短、造影剂用量较少、手术费用较低(P<0.05)。A、B两组分别有3例(1.6%)和17例(8.4%)术中发生血管撕裂夹层(P<0.05)。术后12~36个月随访显示,A组有10例患者(5.3%)心绞痛复发,9例患者经心电图活动平板试验证实有心肌缺血复发,这19例复发患者经CAG复查示14例(7.5%)为支架内再狭窄;B组有26例患者(12.9%)心绞痛复发,6例患者活动平板试验心肌缺血复发,复查CAG显示其中20例(9.9%)为支架内再狭窄。临床随访期内A组心绞痛复发率低于B组(P<0.05)。结论:直接支架术是一种安全、有效、易行的冠脉介入治疗技术,其术中血管并发征及术后心绞痛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支架 冠状动脉 直接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病人早期康复的循证护理 被引量:6
16
作者 包艳 钟美容 +3 位作者 张丽群 韦丽华 杨靖 朱沛华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08年第5期1175-1177,共3页
[目的]探讨运用循证护理方案护理择期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支架置入术后病人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方法]将60例择期行介入治疗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循证组按循证康复护理方案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比较两组病人术后... [目的]探讨运用循证护理方案护理择期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支架置入术后病人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方法]将60例择期行介入治疗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循证组按循证康复护理方案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比较两组病人术后并发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心理状态及运动能力。[结果]循证组在不良反应发生率、心理状态、运动能力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运用循证护理方法,可以促进PTCA及支架置入术后病人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护理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支架置入术 康复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月兰 齐国先 +2 位作者 郑晓伟 贾大林 曾定尹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0年第1期8-10,共3页
目的 评价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比分析 49例老年 (86支血管 )和 6 1例老年前期 (98支血管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结果。结果 老年组冠状动脉病变严重、复杂病变较多 ,在复杂... 目的 评价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比分析 49例老年 (86支血管 )和 6 1例老年前期 (98支血管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结果。结果 老年组冠状动脉病变严重、复杂病变较多 ,在复杂病变内置入支架比率高于老年前期组 ;手术即刻成功率和临床成功率均为 98.0 % ;术前病变平均狭窄率为 (94.5± 5 .6 ) % ,术后残余狭窄率为 (7.4± 8.2 ) % ;因球囊扩张不理想置入支架的为 45 .0 % ,因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并发夹层或濒临闭塞而置入支架的比率高于老年前期组。出现严重并发症 1例(2 .0 % )。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成功率高 ,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支架置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月兰 刘蔚 +4 位作者 齐国先 郑小伟 皮文艳 魏兵 鲍凤翔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70-271,共2页
目的 :评价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 2年来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 94例资料。结果 :94例患者 131支冠状动脉的 15 1处病变共置入支架 112枚 ,手术和临床成功率分别为 99.1%和 97.8%。术前病变平均狭窄为 (9... 目的 :评价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 2年来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 94例资料。结果 :94例患者 131支冠状动脉的 15 1处病变共置入支架 112枚 ,手术和临床成功率分别为 99.1%和 97.8%。术前病变平均狭窄为 (92 .8± 4.9) % ,术后残余狭窄为 (5 .4± 8.1) %。因球囊扩张后不理想占 43.7% (4 9枚 ) ,PTCA并发夹层、急性闭塞或濒临闭塞占 2 5 .9% (2 9枚 ) ,选择性置入支架占 30 .4% (34枚 )。严重并发症 2例 (2 .1% )。结论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成功率高 ,疗效好 ,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 冠心病 PTCA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后期死亡原因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蒋利 沈卫峰 +2 位作者 张建盛 张瑞岩 胡健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09-411,共3页
目的 :分析冠心病患者选择性冠状动脉 (冠脉 )内支架置入术后期死亡的原因和危险因素。方法 :747例冠心病患者完成选择性冠脉内支架置入术 ,并得到随访。记录患者随访期内死亡情况。结果 :平均随访 (19 0± 7 8)个月 (6~ 42个月 )... 目的 :分析冠心病患者选择性冠状动脉 (冠脉 )内支架置入术后期死亡的原因和危险因素。方法 :747例冠心病患者完成选择性冠脉内支架置入术 ,并得到随访。记录患者随访期内死亡情况。结果 :平均随访 (19 0± 7 8)个月 (6~ 42个月 )。随访期内 ,病死 43例 (5 8% ) ,其中心血管病死亡 2 7例 (3 6% ) :猝死 12例 ,心肌梗死 6例 ,心力衰竭 4例 ,卒中 2例 ,休克 1例 ,外科血运重建失败死亡 2例。多因素分析显示 ,年龄≥ 80岁〔风险比值 (OR) =3 0 5 ,95 %可信限 (95 %CI) 1 2 7~ 7 3 4,P =0 0 13 )、血清肌酐升高 (OR =2 79,95 %CI 1 44~ 5 40 ,P =0 0 0 2 )、糖尿病 (OR =2 91,95 %CI 1 48~ 5 71,P =0 0 0 2 )和心肌梗死 (OR =1 2 7,95 %CI 1 0 2~ 1 5 8,P =0 0 3 5 )为后期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猝死是选择性冠脉内支架置入术后期心血管死亡的主要原因 ,年龄≥ 80岁、肾功能不全、糖尿病和心肌梗死是后期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术前全面评价和术后积极治疗对改善这些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 后期 死亡原因 冠心病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内直接支架置入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与传统支架置入方法的随机对比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田军 赵全明 Grollier G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66-269,共4页
目的 :采用与传统支架置入术 (CS)随机对比研究的方法 ,评价冠状动脉 (冠脉 )内直接支架置入术 (DS)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相关病变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方法 :将 15 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DS组和CS组 ,两组的基本临床特征和造... 目的 :采用与传统支架置入术 (CS)随机对比研究的方法 ,评价冠状动脉 (冠脉 )内直接支架置入术 (DS)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相关病变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方法 :将 15 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DS组和CS组 ,两组的基本临床特征和造影特征及术前治疗无显著差异。实验第一终点是影像学的成功 :支架置入后靶病变残余狭窄 <2 0 % ,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 (TIMI) 3级血流 ,“无再流或慢血流现象”的减少 ;第二终点为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和手术操作时间及花费的评价。  结果 :DS组和CS组组间手术成功率无差异 (DS组为 94 7% ,CS组为 96 0 % )。无再流或慢血流现象发生率DS组为 5例 (6 7% ) ,CS组为 4例 (5 3 % ) ,两组间亦无差异 (P =NS)。手术时间、球囊导管及造影剂用量DS组均低于CS组 ,两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 (P <0 0 1)。住院期间效果及严重并发症两组间无差异 ;6个月随访结果两组比较亦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 :本随机研究证实了一些回顾性研究的结果 ,DS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相关病变具有可行性和安全性 ,与CS相比较 ,这一策略的突出优点是显著增加效益费用比 ,而对急性并发症特别是“无再流或慢血流”现象的发生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冠状动脉内直接支架置入 治疗 临床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