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在波动性高糖致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庄微 孔娜娜 +1 位作者 刘挺松 王磊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82-487,共6页
目的研究持续性高糖(CHG)和波动性高糖(IHG)环境下,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HCAECs)的细胞凋亡情况,并探索HCAECs细胞凋亡是否由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介导发生。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HCAECs分为4组:①正常血糖组(CNG组,5 mmol/L葡萄... 目的研究持续性高糖(CHG)和波动性高糖(IHG)环境下,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HCAECs)的细胞凋亡情况,并探索HCAECs细胞凋亡是否由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介导发生。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HCAECs分为4组:①正常血糖组(CNG组,5 mmol/L葡萄糖);②持续性高糖组(CHG组,20 mmol/L葡萄糖);③波动性高糖组(IHG组,5 mmol/L和20 mmol/L葡萄糖每8 h波动1次);④波动性甘露醇对照组(IM组,5 mmol/L和20 mmol/L甘露醇每8小时波动1次,保持与波动性高糖相同的波动性渗透压环境)。不同条件处理后的HCAECs,采用噻唑蓝(MTT)法测定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HCAECs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blot检测Caspase-3、RAGE的蛋白表达水平变化,qRT-PCR检测RAGE的转录水平变化情况。用靶向RAGE的shRNA慢病毒敲低HCAECs中RAGE的表达量,观察IHG中Caspase-3的活化表达情况。结果与CNG组相比,CHG组和IHG组细胞活力均降低(P<0.05),但IHG组细胞活力更低(P=0.035);IHG组细胞凋亡率增加(P=0.028),Caspase-3活化状态(P=0.037)和RAGE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用靶向RAGE的shRNA慢病毒敲低RAGE表达水平,发现波动性高糖导致的细胞凋亡情况得到明显改善(P<0.05)。结论波动性高糖可通过增强RAGE表达,促进细胞凋亡,引起HCAECs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动性高糖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 冠状动脉内皮细胞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对冠状动脉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苏显明 王东琦 +1 位作者 崔长琮 王育本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87-389,共3页
目的 了解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血管内皮的功能状态以及普伐他汀对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术后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冠心病患者 30例均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有单支或二支以上≥ 70 %狭窄。随机分成普伐他汀组和非普伐他汀... 目的 了解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血管内皮的功能状态以及普伐他汀对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术后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冠心病患者 30例均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有单支或二支以上≥ 70 %狭窄。随机分成普伐他汀组和非普伐他汀组 ,测定其PTCA术后即刻、5、10、15、2 0min冠状静脉窦血以及同时相外周血中内皮素 (ET)及一氧化氮 (NO)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 PTCA术后即刻、5、10、15、2 0min冠状静脉窦血中ET含量较同时相外周血中高 (P <0 .0 1) ;NO含量较同时相外周血中低 (P <0 .0 1)。PTCA术后普伐他汀组冠状静脉窦血及外周血中ET含量较非普伐他汀组同时相低 (P <0 .0 1) ;NO含量较非普伐他汀组同时相高 (P <0 .0 1)。结论 PTCA术后应用普伐他汀可改善冠状动脉内皮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冠状动脉内皮功能 内皮 一氧化氮 普伐他汀 PTCA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刺激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可诱导共刺激分子配体的表达 被引量:3
3
作者 徐琳 李志梁 +6 位作者 朱肖星 马骏 洪长江 何建新 向定成 潘春梅 邱健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819-821,共3页
目的:探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表达可诱导共刺激分子配体(ICOSL)的影响。方法:以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为研究对象,通过间接免疫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等方法,观察ICOSL在人冠状动脉内... 目的:探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表达可诱导共刺激分子配体(ICOSL)的影响。方法:以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为研究对象,通过间接免疫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等方法,观察ICOSL在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的表达及ox-LDL的干预作用。结果:对照组和ox-LDL刺激组ICOSL mRNA的平均光密度OD值分别为0.071±0.035和0.186±0.044(n=6),ICOSL Western blot吸光度A值分别为10.88±1.53和16.03±4.08(n=6),ox-LDL(100mg/L)可增加ICOSL在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中mRNA和蛋白的表达,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x-LDL可上调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表达ICOS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OSL OX-LDL 冠状动脉内皮细胞 动脉粥样硬化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病患者冠状动脉内皮功能的超声心动图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邓又斌 汪道文 +4 位作者 马春桃 黎春雷 杨好意 常青 潘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1年第9期860-862,共3页
目的 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高血压病患者冠状动脉内皮功能及血管紧张素II 1型受体 (AT1)拮抗剂对冠状动脉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包括 2 4例轻至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和 2 4例健康对照组。分别于AT1拮抗剂 (Losartan或Telmisar... 目的 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高血压病患者冠状动脉内皮功能及血管紧张素II 1型受体 (AT1)拮抗剂对冠状动脉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包括 2 4例轻至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和 2 4例健康对照组。分别于AT1拮抗剂 (Losartan或Telmisartan)服用前和服用 12周后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冷加压试验和硝酸甘油诱导的冠脉左主干内径变化。结果 冷加压试验诱导的冠脉左主干内径百分变化率在高血压病组 (- 4.3± 8.7% )显著低于对照组(10 .5± 3.9% ,P <0 .0 0 0 1)。服用AT1拮抗剂后 ,高血压病组冷加压试验诱导的冠脉左主干内径百分变化率 (13 .7±8.0 % )明显高于服用前 (- 4.3± 8.7% ,P <0 .0 0 0 1) ,冷加压试验诱发的冠状动脉左主干内径百分变化率在 14例血压控制满意的患者中 (从 - 5 .7± 7.7%变为 14.1± 8.8% ,P <0 .0 0 0 1)和 10例血压控制不满意的患者中 (从 - 2 .3±10 .0 %变为 13 .1± 7.0 % ,P =0 .0 0 2 )均得到改善。高血压病组舌下含服硝酸甘油诱导的冠脉左主干内径百分变化率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 (2 3.2± 14.4%比 2 7.2± 13.5 % ,P =0 .2 )。结论 本研究证明轻至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冠状动脉内皮功能受损 ,经AT1拮抗剂治疗后 ,冠脉左主干可恢复对冷加压试验的正常反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内皮功能 冷加压试验 高血压 血管紧张素Ⅱ拮抗剂 超声心动图描记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体评价犬和猪冠状动脉内皮细胞的功能 被引量:2
5
作者 柳俊 马虹 +5 位作者 何建桂 靳亚非 刘磊 戴刚 钱月桃 郑振声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08-412,共5页
【目的】在体观察缺血再灌注对犬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以及猪冠状动脉对血管活性药物的反应性。【方法】动脉麻醉后开胸、心包吊床,之后分离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犬作第一对角支插管,猪作冠状动脉左回旋支插管。犬冠状动脉左前降支... 【目的】在体观察缺血再灌注对犬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以及猪冠状动脉对血管活性药物的反应性。【方法】动脉麻醉后开胸、心包吊床,之后分离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犬作第一对角支插管,猪作冠状动脉左回旋支插管。犬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缺血30min后再灌注60min,猪不作缺血再灌注。分别向冠状动脉内注射乙酰胆碱和硝酸甘油,以注药后平均冠状动脉血流量变化的百分率来评价冠状动脉内皮细胞依赖性和非依赖性的舒张功能。【结果】注乙酰胆碱后,基线状态下犬平均冠状动脉血流量从(17±4)mL/min升至(41±12)mL/min(P<0.05);但缺血再灌注后舒血管反应幅度降低,其中再灌注15min时间点平均冠状动脉血流量增幅水平明显低于基线增幅水平(142%±54%vs87%±57%,P<0.05)。注乙酰胆碱后,基线状态下猪平均冠状动脉血流量在(11±3)s内从(21±11)mL/min迅速降至(12±8)mL/min,在(42±10)s内又回升至(23±13)mL/min。硝酸甘油使基线状态下犬平均冠状动脉血流量从(18±5)mL/min升至(40±22)mL/min(P<0.05),猪的冠状动脉也呈类似反应。【结论】乙酰胆碱引起犬冠状动脉呈舒血管反应,缺血再灌注使犬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功能明显受损。猪冠状动脉对乙酰胆碱呈先收缩后舒张的“双向反应”。硝酸甘油则引起犬或猪的冠状动脉均呈舒张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内皮细胞 冠状动脉血流量 乙酰胆碱 缺血再灌注 硝酸甘油 血管反应 插管 反应性 状态 降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7相关蛋白-1在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徐琳 李志梁 +6 位作者 洪长江 何建新 马骏 向定成 张洁 潘春梅 邱健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623-1625,共3页
目的探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表达B7相关蛋白-1(B7RP-1)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体外培养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RT-PCR和Western blotting等方法,观察B7RP-1在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表达及ox-... 目的探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表达B7相关蛋白-1(B7RP-1)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体外培养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RT-PCR和Western blotting等方法,观察B7RP-1在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表达及ox-LDL的干预作用。结果(1)B7RP-1表达于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荧光信号呈点状,散在分布于细胞表面;RT-PCR显示B7RP-1的mRNA扩增产物片段位于相当于Marker 469bp的位置,Western blotting检测B7RP-1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小约为70000。(2)ox-LDL刺激组B7RP-1的平均光密度OD值和吸光度A值均分别高于空白对照组,ox-LDL可增加B7RP-1在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中的mRNA和蛋白表达,并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B7RP-1表达于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表面,具有慢性致炎症作用的ox-LDL可上调共刺激分子B7RP-1 mRNA和蛋白表达,这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免疫学发病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7相关蛋白-1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冠状动脉内皮细胞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培养的新生小牛冠状动脉内皮细胞释放NO、ET-1和PGI_2的实验研究
7
作者 廖卫公 许蜀闽 +2 位作者 严俊 万强 谢增柱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249-1251,共3页
目的 建立新生小牛冠状动脉内皮细胞体外培养模型 ,并观测其对NO、ET 1和PGI2 的分泌。方法 采用机械分离方法 ,通过内皮细胞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组化染色和其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的形态进行鉴别。用放免法和比色法测定培养液中ET 1、PG... 目的 建立新生小牛冠状动脉内皮细胞体外培养模型 ,并观测其对NO、ET 1和PGI2 的分泌。方法 采用机械分离方法 ,通过内皮细胞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组化染色和其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的形态进行鉴别。用放免法和比色法测定培养液中ET 1、PGI2 、NO浓度。结果 新生小牛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在体外生长曲线呈“S”形 ,并能分泌ET 1、PGI2 和NO。结论 新生小牛冠状动脉内皮细胞能够进行体外培养 ,并能分泌ET 1、PGI2 和N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内皮细胞 一氧化氮 内皮素-1 前列环素 NO ET-1 PGI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辅酶Q10对高糖引起的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4
8
作者 郭青榜 冯文化 张钊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31-1035,I0003,共6页
目的:探讨辅酶Q10(Co-Q10)对高糖诱导的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HCAECs)凋亡的抑制作用,并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HCAECs分为对照组,高糖组,高糖联合5、10和20μmol·L^-1Co-Q10处理组。对照组HCAECs采用常规培养方法培养24h;高糖... 目的:探讨辅酶Q10(Co-Q10)对高糖诱导的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HCAECs)凋亡的抑制作用,并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HCAECs分为对照组,高糖组,高糖联合5、10和20μmol·L^-1Co-Q10处理组。对照组HCAECs采用常规培养方法培养24h;高糖组采用30mmol·L^-1葡萄糖处理细胞24h;高糖联合5、10和20μmol·L^-1Co-Q10处理组分别采用5、10和20μmol·L^-1Co-Q10联合30mmol·L^-1葡萄糖处理细胞24h。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活性,Hoechst-PI双染色法检测高糖组和高糖联合10μmol·L^-1Co-Q10处理组细胞凋亡率,Mito-tracker染色检测高糖组和高糖联合10μmol·L^-1Co-Q10处理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MitoSOX染色检测高糖组和高糖联合10μmol·L^-1Co-Q10处理组细胞线粒体活性氧(mtROS)水平,Westernblotting法检测高糖组和高糖联合10μmol·L^-1Co-Q10处理组细胞中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蛋白(Bcl-2)、Bcl-2相关X蛋白(Bax)、Bcl-2相关死亡启动子(Bad)和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糖组细胞活性明显降低(P<0.01);与高糖组比较,高糖联合5、10和20μmol·L^-1Co-Q10处理组细胞活性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高糖联合10μmol·L^-1Co-Q10处理组升高最为明显(P<0.01)。与高糖组比较,高糖联合10μmol·L^-1Co-Q10处理组细胞凋亡率、线粒体膜电位和mtROS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Westernblotting法检测,与高糖组比较,高糖联合10μmol·L^-1Co-Q10处理组HCAECs中Bax和Bad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Bcl-2和x-IAP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结论:Co-Q10可能通过抑制线粒体凋亡相关通路减少高糖引起的HCAECs凋亡,对细胞起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酶Q10 高糖 冠状动脉内皮细胞 细胞凋亡 线粒体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氯地平和缬沙坦对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NADPH氧化酶亚基gp91^(phox)和p22^(phox)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卢挪挪 韩卫星 +2 位作者 刘超 王成 吴继军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6-180,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氨氯地平和缬沙坦对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HCAEC)内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氧化酶亚基gp91phox和p22phox的影响。方法对照组:体外贴壁培养HCAEC,不进行其他干预;实验组:相同培养条件下分别加入不同浓度氨氯...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氨氯地平和缬沙坦对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HCAEC)内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氧化酶亚基gp91phox和p22phox的影响。方法对照组:体外贴壁培养HCAEC,不进行其他干预;实验组:相同培养条件下分别加入不同浓度氨氯地平(1×10-5、1×10-6、1×10-7、1×10-8、1×10-9mol/L)和不同浓度缬沙坦(1×10-4、1×10-5、1×10-6、1×10-7、1×10-8mol/L)体外培养24 h。提取各组细胞的膜蛋白,应用Western blot法测两组细胞中p22phox和gp91phox的表达水平,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比较。结果不同浓度氨氯地平对HCAEC内NADPH氧化酶亚基p22phox表达均有促进作用(P<0.05),高浓度氨氯地平对gp91phox有抑制作用(P<0.05),低浓度则会促进gp91phox的表达(P<0.05)。不同浓度缬沙坦对p22phox与gp91phox的表达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且有随着药物浓度增高抑制作用增强的趋势(P<0.05)。结论缬沙坦有抑制氧化应激的效力,并随浓度增高而增强,呈现浓度依赖的趋势;氨氯地平仅在高浓度时抑制部分NADPH氧化酶亚基(gp91phox)的表达,低浓度时反而可能增加氧化应激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氯地平 缬沙坦 冠状动脉内皮细胞 氧化应激 p22^phox gp91^pho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毒症毒素对甲酚对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氧化应激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莉 李静 +1 位作者 袁发焕 李小励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1543-1549,共7页
目的探讨尿毒症毒素对甲酚对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human coronary artery endothelial cells,HCAECs)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CAECs,将不同浓度的游离对甲酚或者不同浓度与4%白蛋白结合的对甲酚,分别作用HCAECs 24、48 h,采用MTT... 目的探讨尿毒症毒素对甲酚对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human coronary artery endothelial cells,HCAECs)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CAECs,将不同浓度的游离对甲酚或者不同浓度与4%白蛋白结合的对甲酚,分别作用HCAECs 24、48 h,采用MTT检测各组细胞增殖,特异性ELISA试剂盒检测细胞活性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细胞中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phosphate oxidase,NADPH)氧化酶NOX2和NOX4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NOX2、NOX4、p-p38和p-38的蛋白表达。结果游离的和蛋白结合的对甲酚显著抑制HCAECs的增殖(P<0.05),增加HCAECs中ROS的含量(P<0.05)、NOX2、NOX4 mRNA表达(P<0.05)和NOX2、NOX4、p-p38蛋白表达(P<0.05)。结论游离的和蛋白结合的对甲酚通过调控MAPKs信号通路诱导HCAECs氧化应激,抑制HCAECs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甲酚 冠状动脉内皮细胞 氧化应激 NADPH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帕霉素通过AKT/mTOR途径抑制川崎病冠状动脉内皮细胞炎症因子的表达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洁滢 胡琳 +3 位作者 杨艳娟 周忠 田正 焦蓉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376-1383,共8页
目的:探究雷帕霉素对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冠状动脉损害的抗炎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human coronary artery endothelial cells,HCAEC),利用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factor-α,TNF-α)刺激HC... 目的:探究雷帕霉素对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冠状动脉损害的抗炎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human coronary artery endothelial cells,HCAEC),利用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factor-α,TNF-α)刺激HCAEC 4 h以模拟KD的局部炎性病变,建立KD的细胞模型。整个实验分组为:对照组、TNF-α刺激组和TNF-α+雷帕霉素(50和100 nmol/L)组,雷帕霉素均于TNF-α刺激前24 h加入。通过RT-qPCR和Westernblot检测各组炎症因子和自噬相关因子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并检测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B,PK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信号通路和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的活化状态;单丹磺酰尸胺染色后用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各组自噬泡的染色情况。结果:HCAEC经TNF-α刺激后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IL-1β和IL-8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表达水平和LC3-II/LC3-I比值显著下降(P<0.05),p62表达水平显著上升(P<0.05),同时磷酸化的AKT、mTOR(P<0.01)及NF-κB(P<0.05)蛋白水平显著上升。经雷帕霉素处理后AKT/mTOR(P<0.01)及NF-κB(P<0.05)信号通路被抑制,自噬水平激活(P<0.05),各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1)。结论:雷帕霉素可能通过AKT/mTOR信号通路调节自噬水平,并抑制NF-κB信号转导通路,从而降低KD冠状动脉内皮细胞炎症因子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帕霉素 川崎病 冠状动脉内皮细胞 自噬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抵抗素调节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MMP-9表达机制探讨
12
作者 司菲菲 刘芮汐 +1 位作者 宋思捷 易岂建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66-670,共5页
目的:探讨抵抗素调节冠状动脉内皮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metalloproteinases,MMP)-9的表达及其机制。方法:用含1%胎牛血清(fetal bovine serum,FBS)的DMEM/F12培养基培养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human coronary artery endothelial ce... 目的:探讨抵抗素调节冠状动脉内皮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metalloproteinases,MMP)-9的表达及其机制。方法:用含1%胎牛血清(fetal bovine serum,FBS)的DMEM/F12培养基培养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human coronary artery endothelial cells,HCAECs)16 h(血清饥饿培养),之后随机分为6组:(1)空白对照(Con)组:无抵抗素干预;(2)Res20组:抵抗素20 ng/ml干预;(3)Res40组:抵抗素40 ng/ml干预;(4)Res100组:抵抗素100 ng/ml干预;(5)Res40+U0126组:细胞中加入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抑制剂U0126(20 mmol/L)预处理1 h,再加入抵抗素40 ng/ml干预;(6)U0126组:细胞中仅加入ERK抑制剂U0126(20 mmol/L),细胞各组干预24 h后,用RT-PCR法检测MMP-9和蛋白酶抑制剂(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TIMP)-1 mRNA表达,ELISA法检测MMP-9和TIMP-1蛋白水平,Western blot检测HCAECs p-ERK1/2及ERK1/2的蛋白表达。结果:3种浓度抵抗素干预HCAECs 24 h后,MMP-9 mRNA与蛋白水平均较空白组明显升高(P<0.05);TIMP-1 mRNA与蛋白水平均较空白组明显降低(P<0.05)。40 ng/ml抵抗素干预组加入ERK抑制剂U0126后,MMP-9 mRNA与蛋白水平明显下降(P<0.05),TIMP-1 mRNA与蛋白无明显变化。与Con组、U0126组及Res40+U0126组相比,Res40组p-ERK1/2蛋白表达明显增高(P<0.05)。结论:抵抗素可诱导HCAECs MMP-9的生成,可能通过下调TIMP-1的表达及激活ERK通路参与这一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抵抗素 基质金属蛋白酶-9 蛋白酶抑制剂-1 冠状动脉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35(rhIL-35)通过抑制NF-κB通路减轻川崎病的冠状动脉内皮细胞损害 被引量:4
13
作者 田正 周忠 +3 位作者 杨艳娟 李洁滢 胡琳 焦蓉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880-885,共6页
目的探究重组人白细胞介素35(rhIL-35)对川崎病(KD)冠脉损害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体外培养的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HCAEC)建立KD血管模型,利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KD患者血清刺激HCAEC以模拟KD的局部炎性病变。将细胞分... 目的探究重组人白细胞介素35(rhIL-35)对川崎病(KD)冠脉损害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体外培养的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HCAEC)建立KD血管模型,利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KD患者血清刺激HCAEC以模拟KD的局部炎性病变。将细胞分为对照组、TNF-α及KD血清刺激组、(25、50)ng/mL rhIL-35处理组,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实时定量PCR检测HCAEC的IL-1β、IL-6、IL-17A、闭锁小带蛋白1(ZO-1)mRNA水平,ELISA检测KD患儿血浆IL-35水平及HCAEC上清液IL-1β、IL-6、IL-17A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及ZO-1的表达。结果TNF-α及KD血清处理抑制HCAEC增殖,rhIL-35则明显逆转以上作用;rhIL-35预保护细胞后可明显下调IL-1β、IL-6及IL-17A的表达;与TNF-α及KD血清刺激组相比,rhIL-35预处理细胞后可明显增高ZO-1蛋白的表达,抑制NF-κB p65的高表达。结论rhIL-35能够通过抑制NF-κB通路减轻KD的冠状动脉内皮细胞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KD)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35(rhIL-35) 冠状动脉内皮细胞(HCAEC) 炎性细胞因子 核因子κB(NF-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损害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的功能 被引量:2
14
作者 孙立富 季宇萌 +4 位作者 王旭枫 余冬敏 李奔 路鹏 王晓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507-1514,共8页
目的:探究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i(2-ethylhexyl)phthalate,DEHP]暴露对PI3K/AKT信号通路和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human coronary artery endothelial cell,HCAEC)的影响,探索DEHP暴露致HCAEC损伤的机制。方法:根据相关文献研究,... 目的:探究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i(2-ethylhexyl)phthalate,DEHP]暴露对PI3K/AKT信号通路和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human coronary artery endothelial cell,HCAEC)的影响,探索DEHP暴露致HCAEC损伤的机制。方法:根据相关文献研究,用不同浓度DEHP处理HCAEC,设置对照组(DMSO)和实验组(DEHP 128、256、384、512μmol/L)。用CCK-8法测定细胞增殖能力;体外成管实验评估细胞成管能力;流式细胞术评估细胞凋亡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p-PI3K、PI3K、p-AKT、AKT和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cleaved Caspase-3、Caspase-3的水平。结果:CCK-8结果显示,DEHP以浓度和时间依赖的方式抑制HCAEC的增殖(P <0.05)。体外成管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细胞形态多呈孤立的圆形、卵圆形,当DEHP浓度≥256μmol/L时,其形成交点数目较对照组减少(P <0.05)。流式细胞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凋亡比例较对照组上升(P <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实验组Bcl-2表达水平较对照组降低,同时BAX和cleaved Caspase-3/Caspase-3的水平升高(P <0.05);当DEHP≥256μmol/L时,p-PI3K/PI3K、p-AKT/AKT比值较对照组降低(P <0.05)。结论:DEHP可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诱导HCAEC凋亡,抑制其增殖、血管形成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 冠状动脉内皮细胞 凋亡 PI3K/AK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抵抗素诱导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通过NF-κB依赖的通路生成组织因子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芸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832-1832,共1页
动脉粥样硬化的特征是内皮细胞出现炎症反应和功能障碍。脂肪组织能够分泌脂肪因子,因此越来越被人们认为是一个活性内分泌器官。在这些因子中,抵抗素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中新的炎症标志物。通过观察抵抗素是否能够影响人冠状动脉内... 动脉粥样硬化的特征是内皮细胞出现炎症反应和功能障碍。脂肪组织能够分泌脂肪因子,因此越来越被人们认为是一个活性内分泌器官。在这些因子中,抵抗素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中新的炎症标志物。通过观察抵抗素是否能够影响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的趋血栓阻塞性特征(prothrombotic characteristics),研究者发现加入抵抗素能以剂量依赖方式诱导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的组织因子表达上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抵抗素 冠状动脉内皮细胞 NF-ΚB 组织因子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微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的神经调节蛋白-1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被引量:4
16
作者 郝启萌 司瑞 +5 位作者 叶瑾 付志诚 王琛 邵虹 张荣庆 郭文怡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5年第3期204-209,共6页
目的探讨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时,神经调节蛋白-1(NRG-1)在冠状动脉微血管内皮细胞(CMECs)-心肌细胞共培养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分离培养大鼠CMECs和心肌细胞,建立CMECs-心肌细胞共培养(Coculture)模型和体外模拟缺血/再灌注(SI... 目的探讨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时,神经调节蛋白-1(NRG-1)在冠状动脉微血管内皮细胞(CMECs)-心肌细胞共培养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分离培养大鼠CMECs和心肌细胞,建立CMECs-心肌细胞共培养(Coculture)模型和体外模拟缺血/再灌注(SI/R)模型,收集CMECs培养上清。MTT法检测心肌细胞活性,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指数,Western blot法检测CMECs培养上清中NRG-1表达、心肌细胞p Erb B2、p ERK基因和环氧化酶-2(COX-2)水平,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酶活性反应心肌细胞凋亡。结果在心肌细胞中,与对照组相比,SI/R(4 h/4 h)组细胞活性明显降低(P<0.01),SI/R+Coculture组细胞活性升高(P=0.02)。CMECs在SI/R 4 h/4 h时,NRG-1的分泌较对照组增加最明显(P<0.01)。心肌细胞SI/R组凋亡指数和Caspase-3酶活性比对照组明显升高(27.97±0.90比3.58±0.23,P<0.01;375.93±11.76比100.00±0.00,P<0.01)。共培养或NRG-1处理细胞后,凋亡指数和Caspase-3酶活性较SI/R组降低(16.82±1.03比27.97±0.90,P<0.01;166.16±15.15比375.93±11.76,P<0.01),且Erb B2和ERK磷酸化水平以及COX-2表达明显增加(均为P<0.01)。用Erb B2或ERK1/2抑制剂预处理心肌细胞后,共培养和NRG-1的作用消失(均为P<0.01)。结论在I/RI过程中,CMECs释放NRG-1,抑制I/RI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其保护作用与增加Erb B2、ERK磷酸化和COX-2表达可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 NRG-1 心肌细胞 冠状动脉微血管内皮细胞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对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的影响
17
作者 欧阳平 施月萍 杨静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6期367-368,共2页
关键词 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 可溶性P选择素 稳定性心绞痛 患者血浆 经皮 亚急性血栓形成 冠状动脉内皮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 血小板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景天苷通过激活PI3K/Akt和抑制NF⁃κB信号通路改善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 被引量:9
18
作者 胡琳 杨艳娟 +3 位作者 李洁滢 周忠 田正 焦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2657-2662,2669,共7页
目的观察红景天苷(Salidroside,Sal)对川崎病冠状动脉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TNF⁃α组、50μmol/L Sal组和100μmol/L Sal组。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Sal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HCAE... 目的观察红景天苷(Salidroside,Sal)对川崎病冠状动脉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TNF⁃α组、50μmol/L Sal组和100μmol/L Sal组。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Sal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HCAEC增殖活性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中磷酸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p⁃PI3K)、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磷酸化核转录因子⁃κBp65(p⁃P65)、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紧密连接蛋白(ZO⁃1)及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herin)的蛋白表达水平;通过RT⁃qPCR法检测各组炎症因子和黏附分子mRNA的表达水平;利用DCFH⁃DA荧光探针观察细胞内活性氧(ROS)的生成情况;分光光度仪检测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TNF⁃α组p⁃PI3K、p⁃Akt、ZO⁃1、VE⁃cadherin的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p⁃P65、IL⁃6和IL⁃1β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IL⁃6、IL⁃8、IL⁃1β、ICAM⁃1、VCAM⁃1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ROS的生成增加,SOD和GSH⁃Px的活性显著下降,而Sal可显著逆转上述作用(P<0.05)。结论Sal能减轻TNF⁃α诱导的HCAEC细胞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水平,其机制可能与激活PI3K/Akt和抑制NF⁃κB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红景天苷 炎症反应 氧化应激 肿瘤坏死因子⁃α 冠状动脉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环素在超声心动图检测冠状动脉反应性充血扩张中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天亮 邓又斌 +5 位作者 王林 毕小军 杨好意 白姣 刘娅妮 刘冰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81-683,共3页
目的 评价前列环素在超声心动图检测冠状动脉反应性充血扩张中的作用。方法 健康成年杂种犬10 条。应用超声心动图仪重点检测股静脉内注射环氧化酶抑制剂吲哚美辛以抑制前列环素合成前后反应性充血试验诱发的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内径的... 目的 评价前列环素在超声心动图检测冠状动脉反应性充血扩张中的作用。方法 健康成年杂种犬10 条。应用超声心动图仪重点检测股静脉内注射环氧化酶抑制剂吲哚美辛以抑制前列环素合成前后反应性充血试验诱发的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内径的百分变化率。结果 静脉内注射吲哚美辛后,反应性充血试验诱发的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内径的百分变化率[(8.53±2.26)%]较注射吲哚美辛前[(12.77±1.76)%]明显减低(P<0.01)。结论 超声心动图观察到的血流介导性冠状动脉内径的变化与内皮来源的扩血管物质前列环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 冠状动脉 反应性充血试验 超声心动描记术 前列环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SKI对冠脉内皮细胞增殖及内皮-间充质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娟 幸世峰 +3 位作者 吕忠英 李鹏 李红建 罗梅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762-1768,共7页
目的:探讨核蛋白c-SKI对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增殖能力及内皮-间充质转化的影响。方法:使用不同浓度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作用人冠脉内皮细胞不同时点,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中c-SKI、间充质细胞标志物波形蛋白和α-平滑肌肌动蛋... 目的:探讨核蛋白c-SKI对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增殖能力及内皮-间充质转化的影响。方法:使用不同浓度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作用人冠脉内皮细胞不同时点,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中c-SKI、间充质细胞标志物波形蛋白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及内皮细胞标志物E-钙黏蛋白的表达。使用携带c-ski基因的慢病毒转染冠脉内皮细胞后采用RT-qPCR验证转染效率。将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TGF-β1(5μg/L)组、c-ski基因感染+TGF-β1组及对照病毒感染+TGF-β1组。过表达c-SKI后,MTT实验和集落形成实验检测冠脉内皮细胞的增殖能力,Western blot检测波形蛋白、α-SMA、E-钙黏蛋白、Smad2、Smad3、p-Smad2和p-Smad3蛋白的水平。结果:TGF-β1处理冠脉内皮细胞后,c-SKI在冠脉内皮细胞中的表达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下降(P<0.01)。MTT及集落形成实验结果显示,过表达c-SKI可显著抑制冠脉内皮细胞增殖(P<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病毒对照组相比,过表达c-SKI可显著下调冠脉内皮细胞中α-SMA和波形蛋白的表达量(P<0.01),上调E-钙黏蛋白的表达量(P<0.01),同时抑制Smad2和Smad3蛋白的磷酸化(P<0.01),逆转TGF-β1诱导的内皮-间充质转化。结论:内皮-间充质转化过程中c-SKI表达下调,而过表达c-SKI能够抑制冠脉内皮细胞增殖及内皮-间充质转化,其机制可能与调控TGF-β1/Smad信号通路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KI 细胞增殖 内皮-间充质转化 TGF-Β1/SMAD信号通路 冠状动脉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