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前后血清CTRP12水平变化及其与支架内再狭窄的关系 被引量:17
1
作者 张友明 龚军辉 朱红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671-1676,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前后血清补体C1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家族12(CTRP12)水平的变化及与对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江苏省丹阳市人民医院确诊为AMI并行PCI的患者104例...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前后血清补体C1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家族12(CTRP12)水平的变化及与对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江苏省丹阳市人民医院确诊为AMI并行PCI的患者104例,统计术后12个月内ISR发生率,并根据复查冠脉造影结果将其分为ISR组和非ISR组。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前和出院前日血清CTRP12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AMI患者PCI术后ISR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TRP12对AMI患者PCI术后ISR的预测价值。结果104例AMI患者PCI术后12个月ISR发生率为14.4%(15/104)。ISR组术前TIMI血流≤1比例、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TC、LDL-C较非ISR组显著升高,出院前日血清CTRP12水平低于非ISR组(P<0.05)。非ISR组中,出院前日血清CTRP12水平较术前升高(P<0.05)。ISR组中,出院前日血清CTRP12水平较术前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院前日血清CTRP12水平降低是AMI患者PCI术后ISR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出院前日血清CTRP12对AMI患者PCI术后ISR预测的最佳截断点为3.89 ng/mL(敏感度93.3%,特异度73.0%),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49。结论出院前日血清CTRP12水平对AMI患者PCI术后ISR发生具有一定预测价值,CTRP12可能是AMI患者PCI术后ISR的治疗靶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补体C1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家族12 支架内再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旋磨术联合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状动脉严重钙化病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叶慧明 卢明瑜 +5 位作者 王伟民 刘健 赵红 马玉良 李琪 刘传芬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58-261,共4页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旋磨术(rotational atherectomy,ROTA)联合药物洗脱支架(drug eluting stent,DES)治疗冠状动脉严重钙化病变的疗效及中期随访结果。方法:对2009-01至2011-02连续的24例冠心病患者严重钙化病变行ROTA加DES治疗,其中经...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旋磨术(rotational atherectomy,ROTA)联合药物洗脱支架(drug eluting stent,DES)治疗冠状动脉严重钙化病变的疗效及中期随访结果。方法:对2009-01至2011-02连续的24例冠心病患者严重钙化病变行ROTA加DES治疗,其中经股动脉路径14例,经桡动脉路径10例,观察其旋磨特点、即刻造影成功率、临床成功率、院内事件发生率和平均随访12个月(6~24个月)的结果。结果:行ROTA的患者均为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病协会(AHA/ACC)B2/C型严重钙化病变。旋磨头均成功通过狭窄病变,并完成DES置入术,91.7%(22/24)的病例最后使用≤1.5 mm旋磨头通过钙化病变,总成功率为100%,术中仅1例发生慢血流和心动过缓,院内无非Q波心肌梗死发生,无冠状动脉穿孔、急诊冠脉旁路移植术及死亡发生。随访期间无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结论:选用直径较小的旋磨头改变钙化病变的血管的顺应性后,可以顺利完成DES植入术,中期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严重钙化 旋磨 药物洗脱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磨术联合药物洗脱支架治疗老年冠状动脉钙化病变临床随访结果 被引量:8
3
作者 孙婷 白静 +6 位作者 汤喆 申文彬 刘丽凤 农京国 赵宇 王禹 苏绍萍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247-250,共4页
目的旋磨术联合药物洗脱支架(DES)治疗老年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在解放军总医院行冠状动脉旋磨术联合药物洗脱支架治疗的老年冠心病钙化病变患者143例。分析术中技术特点,术前术后造影和血管内超声... 目的旋磨术联合药物洗脱支架(DES)治疗老年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在解放军总医院行冠状动脉旋磨术联合药物洗脱支架治疗的老年冠心病钙化病变患者143例。分析术中技术特点,术前术后造影和血管内超声资料、术中即刻并发症及患者院内和术后1年累积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率及影响因素。结果旋磨术联合DES治疗老年冠状动脉钙化病变手术成功率为97.2%,随访1年累积MACCE发生率为13.3%,左主干病变(HR:7.249,95%CI:1.501-35.459,P=0.014)、非计划性旋磨(HR:9.466,95%CI:2.219~40,375,P=0.002)、LVEF〉40%(HR:0.064,95%CI:0.0t1~0.385,P=0.003)、球囊后扩张(HR:0.232,95%CI:0.069~0.785,P=0.019)、支架后狭窄面积(HR:0.538,95%CJ:0.374~0.774,P=0.001)。与支架置入前比较,支架置入术后狭窄直径显著增大,直径狭窄率显著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旋磨联合DES治疗老年冠状动脉钙化病变手术成功率高,长期随访临床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洗脱支架 斑块切除 冠状动脉 超声检查 介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陈纪言 张励庭 +1 位作者 罗建方 周颖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11期1161-1162,共2页
目的 :回顾性分析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 1995年 4月~ 2 0 0 1年7月已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 2 46例病人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随访 ,并使用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进行了统计处理。结果 :2... 目的 :回顾性分析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 1995年 4月~ 2 0 0 1年7月已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 2 46例病人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随访 ,并使用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进行了统计处理。结果 :2 46例患者在 311处病变植入支架 ,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支架内再狭窄 15 1例 ,无再狭窄95例。单因素分析发现支架术后残余狭窄、靶血管参考直径 ( 9 5± 8 6vs 5 1± 3 3,P <0 0 5和 2 92± 0 36vs3 15± 0 48,P <0 0 5 ) ,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吸烟、糖尿病、术前甘油三酯浓度高是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优势比OR分别为 2 77、3 2 2和 2 14 )。结论 :术后残余狭窄、支架直径小、糖尿病、术前甘油三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 支架植入 危险因素 后再狭窄 PCI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轴应变成像评估冠心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远期节段心肌运动功能 被引量:3
5
作者 叶艺 赵宝珍 +2 位作者 金超 曾晓凡 贾庆帅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519-1522,共4页
目的评价东芝超声软件TDI-Q定量评估冠心病支架置入术后远期左室节段心肌短轴应变和应变率的可行性与临床价值。方法正常对照组20例,治疗组:前降支病变18例和前降支合并左回旋支病变1例,测量左室短轴观乳头肌水平左室前间隔(AIVS)和后壁... 目的评价东芝超声软件TDI-Q定量评估冠心病支架置入术后远期左室节段心肌短轴应变和应变率的可行性与临床价值。方法正常对照组20例,治疗组:前降支病变18例和前降支合并左回旋支病变1例,测量左室短轴观乳头肌水平左室前间隔(AIVS)和后壁(LVPW)收缩期室壁增厚率、应变、应变率,对室壁运动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正常组LVPW增厚率、应变、应变率高于AS,心内膜下层明显高于心外膜下层(P<0.05);治疗组AIVS增厚率、心内膜下心肌应变、应变率及心外膜下心肌应变、应变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该方法较室壁增厚率更敏感,可定量分析左室短轴观节段各层心肌的运动状态,对评估冠状动脉置入术后远期疗效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 冠状动脉疾病 支架 心室功能 短轴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支架时代冠状动脉旋磨术治疗严重钙化病变63例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姜铁民 张梅 +7 位作者 田军 张建起 陈少伯 吴振军 赵鹏 刘军翔 梁国庆 岳继华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2年第8期46-50,共5页
目的探讨在药物支架时代冠状动脉旋磨术治疗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连续收集自2008年3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的本院单中心63例行冠状动脉旋磨术的患者资料,并回顾分析临床资料,手术成功率及临床效果和主要心血管事件(... 目的探讨在药物支架时代冠状动脉旋磨术治疗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连续收集自2008年3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的本院单中心63例行冠状动脉旋磨术的患者资料,并回顾分析临床资料,手术成功率及临床效果和主要心血管事件(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和靶病变重建)的发生率。结果 63例患者共有66处钙化病变,63例患者中5例为急性心肌梗死(7.9%);58例为不稳定型心绞痛(92.1%)。17例(27%)合并糖尿病,52例(82.5%)合并高血压。66处病变中60处(90.9%)旋磨联合球囊扩张及DES支架植入,4处(6.1%)旋磨加球囊扩张未植入支架,2处(3.0%)仅旋磨,未植入DES支架是由于血管直径<2.25 mm。手术成功率为96.8%。1例残余狭窄大于50%,另1例左主干患者术后12小时心源性死亡,考虑为可能性支架血栓形成。所有患者随访8~12个月。有2例再发心绞痛,无主要心血管事件(包括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靶病变血运重建)发生。结论在药物支架时代,冠状动脉旋磨术联合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术治疗冠状动脉钙化病变是治疗钙化病变安全、有效的方法,可取得很高的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血管成形 支架植入 冠状动脉旋磨 钙化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支架术后预防伤口血肿的循证护理 被引量:8
7
作者 郜玉珍 高凌 《护理研究》 2004年第11期1934-1935,共2页
关键词 循证护理 冠状动脉支架 血肿 病人 伤口 预防 小组 结论 科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ei指数评价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前后的左心室功能 被引量:2
8
作者 陈爱 郑哲岚 张生光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919-921,共3页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PTCA)支架置入术是近年来治疗冠心病的一种常用的有效的方法,有利于重建冠状动脉血运、改善心肌灌注,使缺血心肌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得以恢复,阻止左室重构过程。对于PTCA支架置入术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各家说法不一,...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PTCA)支架置入术是近年来治疗冠心病的一种常用的有效的方法,有利于重建冠状动脉血运、改善心肌灌注,使缺血心肌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得以恢复,阻止左室重构过程。对于PTCA支架置入术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各家说法不一,可能与所选研究对象的病程、狭窄程度及支架置入后的随访时间不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支架 放射学 介入性 超声心动描记 多普勒 彩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支架术后胆囊炎胆结石发作患者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被引量:3
9
作者 曹广 伍冀湘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0年第2期123-125,共3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支架术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2003年1月~2008年12月对冠状动脉支架术后32例结石性胆囊炎采取低流量(〈2 L/min)、低压力(8~12 mm Hg)或间断气腹法行三孔L...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支架术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2003年1月~2008年12月对冠状动脉支架术后32例结石性胆囊炎采取低流量(〈2 L/min)、低压力(8~12 mm Hg)或间断气腹法行三孔LC。手术前后采用肝素暂时替代抗血小板药物。结果32例LC顺利完成,手术时间20~90 min,(45.6±20.4)min;术中出血量30~150 ml,平均65.2 ml。术后无胆汁漏,切口一期愈合。32例术后随访0.5~2年,平均1.1年,支架内再狭窄率0.3%(1/32)。结论冠状动脉支架术后的胆囊炎胆结石患者经适当处理,在低气腹压力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尽量缩短手术时间,是可行、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 冠状动脉 支架 胆囊结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的抗血小板治疗 被引量:7
10
作者 孙福成 邓开伯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3年第5期369-371,共3页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是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亚急性血栓形成是支架术后早期冠状动脉闭塞的主要原因 ,术后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尤为重要。临床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有三种 :噻氯吡啶 ,氯吡格雷及西洛他唑。多项临床试验对以上三种药...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是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亚急性血栓形成是支架术后早期冠状动脉闭塞的主要原因 ,术后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尤为重要。临床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有三种 :噻氯吡啶 ,氯吡格雷及西洛他唑。多项临床试验对以上三种药物进行了研究 ,比较了它们的优缺点。目前以氯吡格雷加阿司匹林联合使用最为广泛 ,对预防冠状动脉内亚急性血栓形成的效果满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抗血小板治疗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斑块旋磨联合药物洗脱支架术对不同年龄段老年钙化治疗效果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胡宾 周玉杰 +4 位作者 贾德安 秦政 许晓晗 杨士伟 周志明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1-104,共4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严重钙化患者的年龄对冠状动脉旋磨联合药物洗脱支架治疗效果及其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连续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接受冠状动脉内旋磨和药物洗脱支...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严重钙化患者的年龄对冠状动脉旋磨联合药物洗脱支架治疗效果及其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连续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接受冠状动脉内旋磨和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治疗的198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65岁组116例和<65岁组82例,比较两组旋磨治疗的基线特征、并发症、1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因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及死亡。结果≥65岁组和<65岁组围术期合并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8.9%、1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2)。两组患者1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0)。结论冠状动脉内旋磨和药物洗脱支架治疗老年冠心病严重钙化的效果及安全性,不受患者的年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磨 药物洗脱支架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塞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 被引量:1
12
作者 付和睦 杜红文 +2 位作者 张蕴 崔长宗 付文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0年第6期421-423,共3页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塞 (AMI)支架植入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 :AMI冠状动脉高压球囊支架植入 2 4例。男 2 3例 ,女 1例。年龄 40~ 72岁 ,平均 5 1 3岁。AMI前壁 10例 ,前侧壁 3例 ,前间壁 2例 ,下壁和下后壁各 4例 ,侧壁 1例...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塞 (AMI)支架植入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 :AMI冠状动脉高压球囊支架植入 2 4例。男 2 3例 ,女 1例。年龄 40~ 72岁 ,平均 5 1 3岁。AMI前壁 10例 ,前侧壁 3例 ,前间壁 2例 ,下壁和下后壁各 4例 ,侧壁 1例。结果 :2 6支与梗塞相关的血管植入支架 2 8只。支架适应证Primary 4例 ,Denovo 5例 ,Suboptimal 8例 ,Bial out 7例。术后血管残余狭窄 3 8± 6 9% ,均无严重急性、亚急性血管和出血并发症。术后冠状动脉造影 (CAG)随访 3例 ,平均随访时间 84 3天 ,无支架再狭窄。结论 :AMI确诊后尽早行支架植入术 ,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成型 冠状动脉支架 急性心肌梗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内血管成形术和冠状动脉支架治疗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东亚 李小鹰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0年第5期350-353,共4页
老年冠心病人随着社会的老龄化而不断增加 ,这是一组有着特殊临床病理生理的人群 ,在选择介入治疗时应当充分考虑年龄、合并的慢性疾病、心功能状态、病变局部的解剖以及能否进行完全性血运重建等因素。老年冠心病人的介入治疗同样可以... 老年冠心病人随着社会的老龄化而不断增加 ,这是一组有着特殊临床病理生理的人群 ,在选择介入治疗时应当充分考虑年龄、合并的慢性疾病、心功能状态、病变局部的解剖以及能否进行完全性血运重建等因素。老年冠心病人的介入治疗同样可以获得理想的成功率。严格的病例选择标准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冠状动脉疾病 血管戍形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支架安置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护理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苑平 赵志荣 杨丽苹 《护理研究》 2004年第1期88-89,共2页
关键词 血管内支架安置 治疗 动脉夹层动脉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抗血小板治疗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3
15
作者 崔炜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0年第5期329-331,共3页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成为冠心病的标准治疗方法之一,其中支架置入术是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最基本手段.药物涂层支架虽然降低了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发生率,但由于药物及涂层本身同时抑制了支架表面的内皮化,因此,支架置入术后抗血...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成为冠心病的标准治疗方法之一,其中支架置入术是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最基本手段.药物涂层支架虽然降低了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发生率,但由于药物及涂层本身同时抑制了支架表面的内皮化,因此,支架置入术后抗血小板治疗成为临床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支架 抗血小板治疗 置入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心病介入治疗 药物涂层支架 支架置入 后再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患者运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的疗效观察
16
作者 邱志兵 陈鑫 +5 位作者 徐明 刘乐乐 史宏伟 蒋英硕 肖立琼 郭子璜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42-244,共3页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近3年来32例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行OPCAB的临床资料、手术资料、手术结果,总结围手术期治疗体会.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平均旁...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近3年来32例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行OPCAB的临床资料、手术资料、手术结果,总结围手术期治疗体会.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平均旁路移植3.2支,无围手术期心肌梗死、呼吸衰竭、肝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81.2%患者术后4~6 h拔除气管内插管,34.4%患者未输血,术后心绞痛均消失.结论OPCAB对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的治疗是可行、有效的;对于多支弥漫性支架再狭窄病变,OPCAB可考虑作为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分流 冠状动脉再狭窄 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与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后红细胞变形能力变化的临床研究初探
17
作者 葛智平 郭静萱 +2 位作者 毛节明 谭秀娟 文宗曜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6-46,共1页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 冠状动脉内支架 红细胞变形能力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治疗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术中护理
18
作者 吉桂珍 黄小梅 谭衡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4073-4074,共2页
目的:总结逆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治疗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术中的病情观察和护理配合。方法:密切观察58例行逆行冠脉内支架置入术患者神志、面部表情、心电改变及动脉压力曲线变化,根据手术进程和患者主诉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结果:58例... 目的:总结逆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治疗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术中的病情观察和护理配合。方法:密切观察58例行逆行冠脉内支架置入术患者神志、面部表情、心电改变及动脉压力曲线变化,根据手术进程和患者主诉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结果:58例中有50例通过心电监护及时发现室早、室颤和血压下降伴胸痛、出冷汗,迅速作出相应紧急处理,保证了手术得以顺利进行并取得良好的效果。结论:密切注视患者神志及面部表情、心电和血压的变化是逆行冠脉内支架置入术中的观察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 中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内支架术的临床疗效评价
19
作者 张芙荣 陈君柱 +2 位作者 朱建华 陶谦民 郑良荣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6期262-264,共3页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内支架术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用冠状动脉内支架术治疗3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及18 例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结果:UAP组和SAP组均有很高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4...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内支架术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用冠状动脉内支架术治疗3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及18 例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结果:UAP组和SAP组均有很高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4.7% 及100% (P> 0.05)。2 例UAP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塞,其中1例与冠状动脉内支架血栓形成有关,无死亡病例。所有手术成功的患者心绞痛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平均随访11±6个月,有5 例在术后2~5个月再发心绞痛,其中UAP患者4 例及SAP患者1 例,均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再狭窄,并再次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治疗成功。结论:初步认为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对UAP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不稳定型/外科学 心脏导管插入 冠状动脉内支架/治疗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患者术后康复训练
20
作者 孙英 吴慧玲 仇金霞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4年第7期96-97,共2页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患者术后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 将 10 6例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康复训练组和对照组。分别从血栓的预防、伤口出血及血肿的预防、低血压的防治等方面进行护理和术后康复训练。结果 经...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患者术后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 将 10 6例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康复训练组和对照组。分别从血栓的预防、伤口出血及血肿的预防、低血压的防治等方面进行护理和术后康复训练。结果 经统计学处理显示两组有明显差异 ,试验组术后的各种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通过对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减少了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 康复训练 预防 伤口出血 血肿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