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内光学干涉断层成像的护理 被引量:2
1
作者 王蕊 张海红 隋雪芝 《护理学杂志》 2007年第5期34-35,共2页
对12例(15处病变)冠心病患者于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前后行冠状动脉内光学干涉断层成像(OCT)检查,结果13处病变成功行OCT且获取满意图像,检查中1例出现高血压,1例发生心绞痛,1例发生血管内膜撕裂及夹层,植入支架后症状逐渐缓解,支... 对12例(15处病变)冠心病患者于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前后行冠状动脉内光学干涉断层成像(OCT)检查,结果13处病变成功行OCT且获取满意图像,检查中1例出现高血压,1例发生心绞痛,1例发生血管内膜撕裂及夹层,植入支架后症状逐渐缓解,支架植入后复查OCT示支架充分覆盖病变,与血管壁贴合良好,未见斑块组织突入管腔。2处未获取满意图像。提出OCT检查前全面了解病史,严格掌握适应证,对于检查前心电图、血压异常者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控制临床症状;检查中严密观察心电图、血压、有创动脉压变化及患者神志、表情,加强检查中护理配合,可保障检查顺利进行和患者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内光学干涉断层成像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在经皮冠状动脉血管内冲击波能量钙化碎裂术治疗冠状动脉钙化斑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罗佳一 薛宇 李洋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10-613,共4页
冠状动脉钙化病变会增加介入手术的难度和并发症发生率,导致患者预后不良,在支架置入前对钙化斑块进行充分预处理将有效减少不良结局发生。经皮冠状动脉血管内冲击波能量钙化碎裂术(IVL)能有效破坏钙化斑块,从而有利于支架输送和促进支... 冠状动脉钙化病变会增加介入手术的难度和并发症发生率,导致患者预后不良,在支架置入前对钙化斑块进行充分预处理将有效减少不良结局发生。经皮冠状动脉血管内冲击波能量钙化碎裂术(IVL)能有效破坏钙化斑块,从而有利于支架输送和促进支架膨胀完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可准确识别钙化病变,评估钙化斑块经IVL预处理效果,指导介入手术策略制定。本文将综合近年来此领域研究进展,总结OCT在IVL治疗冠状动脉钙化病变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经皮冠状动脉血管内冲击波能量钙化碎裂术 钙化斑块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冠状动脉成形术联合药物涂层球囊治疗支架内再狭窄的即刻管腔获益及与光学相干断层成像下不同内膜组织特征间的关系 被引量:1
3
作者 何攀 杨俊杰 +6 位作者 陈海威 邓安平 金至赓 高磊 郭军 陈韵岱 汪奇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3-139,共7页
目的:比较准分子激光冠状动脉成形术(ELCA)联合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即刻管腔获益及与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下不同内膜组织特征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入选2019年1月至2023年5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 目的:比较准分子激光冠状动脉成形术(ELCA)联合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即刻管腔获益及与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下不同内膜组织特征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入选2019年1月至2023年5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接受DCB治疗的ISR患者86例,共96处ISR病变,所有病变均行OCT评估。根据是否使用ELCA,将病变分为ELCA+DCB组(n=30)和DCB组(n=66);并根据OCT评估的ISR病变内膜组织特征分为均质模式和非均质模式,比较两种不同模式对即刻管腔获益的影响。即刻管腔获益定义为治疗前后的OCT下最小管腔面积变化值(ΔMLA)。结果:ELCA+DCB组与DCB组相比获得更大的ΔMLA[(3.2±0.8)mm^(2)vs.(2.6±1.4)mm^(2),P=0.015]。在均质模式的ISR病变中,ELCA+DCB组的ΔMLA大于DCB组[(3.0±0.9)mm^(2)vs.(2.2±1.1)mm^(2),P=0.030],但在非均质模式的ISR病变中,两组ΔML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4±0.7)mm^(2)vs.(3.2±1.5)mm^(2),P=0.533]。术后随访6个月期间,病变接受DCB治疗的患者(n=60)与ELCA+DCB治疗的患者(n=26)均无死亡,靶病变血运重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4%vs.4.2%,P>0.05)。结论:ELCA联合DCB是治疗ISR的有效策略,较单独DCB治疗能够实现更大的术后即刻管腔获益,尤其对于OCT显示病变内膜组织均质模式ISR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内再狭窄 准分子激光冠状动脉成形术 药物涂层球囊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次和重复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桡动脉无鞘区急慢性损伤的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比较 被引量:5
4
作者 牛丹 华琦 +6 位作者 柳子静 李紫旋 宋佳慧 闫蕊 王国忠 张利彬 郭金成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64-469,共6页
目的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对经皮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transradial intervention,TRI)术后桡动脉无鞘区(non-sheathed radial artery,NSRA)急慢性损伤进行评估。方法 2016年2月至2017年9月有162例患者... 目的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对经皮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transradial intervention,TRI)术后桡动脉无鞘区(non-sheathed radial artery,NSRA)急慢性损伤进行评估。方法 2016年2月至2017年9月有162例患者在OCT指导下完成TRI后对NSRA进行OCT检查,根据患者有无TRI史分为重复TRI组(n=31)和首次TRI组(n=131),对比两组急性损伤(内膜撕裂、夹层、穿孔、血栓和痉挛)发生率和慢性损伤指标差异,包括内膜面积、管腔狭窄率(percentage of lumen narrowing,%LN)、血管内膜与中膜厚度比值(intima-media ratio,IMR)和内膜厚度指数(intimal thickness index,ITI)。结果 NSRA急性损伤发生率为31.5%,重复TRI组患者NSRA总体急性损伤发生率明显高于首次TRI组(48.4%vs 27.5%,P=0.032),内膜撕裂(6.5%vs 5.3%,P=1.000)、夹层(9.7%vs 1.5%,P=0.075)、穿孔(3.2%vs 1.5%,P=1.000)、血栓(12.9%vs 6.9%,P=0.457)及痉挛(29.0%vs 16.0%,P=0.094)的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重复TRI组患者内膜面积(0.59 mm^2vs 0.46 mm^2,P=0.011)、IMR(0.40 vs 0.28,P=0.001)和ITI(0.27 vs 0.22,P=0.012)明显大于首次TRI组,而%L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1.70%vs 30.81%,P=0.24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重复TRI是NSRA急性损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2.772,95%CI:1.053~7.301,P=0.039)。结论 TRI术后NSRA急性损伤发生率为31.5%,与首次TRI组相比,重复TRI组NSRA急性损伤发生率更高且慢性内膜增生显著,重复TRI是NSRA急性损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鞘管 冠状动脉介入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内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4
5
作者 王天杰 赵杰 杨跃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2-73,共2页
冠状动脉(冠脉)内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技术是一种通过光纤成像导丝进行的冠脉内有创检查,具有较高分辨率和良好的组织相关性,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在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对目前冠脉内OCT技术的原理、临... 冠状动脉(冠脉)内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技术是一种通过光纤成像导丝进行的冠脉内有创检查,具有较高分辨率和良好的组织相关性,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在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对目前冠脉内OCT技术的原理、临床应用和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超声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5
6
作者 杨跃进 赵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01-403,共3页
冠状动脉(冠脉)造影仅能提供血管腔的影像,不能反应血管壁和粥样硬化斑块本身的信息,血管内超声(IVUS)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则可补充之,获得连续血管横断面图像,对斑块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识别易损斑块,判断临界病变的严重程度,指导冠... 冠状动脉(冠脉)造影仅能提供血管腔的影像,不能反应血管壁和粥样硬化斑块本身的信息,血管内超声(IVUS)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则可补充之,获得连续血管横断面图像,对斑块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识别易损斑块,判断临界病变的严重程度,指导冠脉介入治疗(PCI),并观察支架扩张、贴壁和内膜修复及增生情况,发现晚期支架贴壁不良和断裂等。应用IVUS和OCT指导PCI可显著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两者主要区别在于分辨率相差10倍,IVUS成像较模糊,而OCT更清晰,两者合一、互相补充是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超声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冠状动脉造影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在冠状动脉介入诊治中的应用风险与护理对策 被引量:3
7
作者 张海红 隋雪芝 +2 位作者 王晓林 王蕊 赵振娟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2年第20期57-58,60,共3页
目的分析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技术在冠状动脉介入诊治中的应用风险及护理对策。方法 2005年5月至2011年8月,将OCT系统应用于1 300余例冠心病患者的介入诊治中,回顾分析其中的典型病例799例。结果绝大多... 目的分析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技术在冠状动脉介入诊治中的应用风险及护理对策。方法 2005年5月至2011年8月,将OCT系统应用于1 300余例冠心病患者的介入诊治中,回顾分析其中的典型病例799例。结果绝大多数患者能够接受OCT检查,过程耗时相对较短、创伤小、不良反应少,总体效果良好。799例患者中有9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1.13%;其中严重心律失常(室颤)2例,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和慢血流各2例,远端血管出现夹层2例,急性左心功能衰竭1例。讨论对应用OCT技术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认真评估风险因素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保障诊疗的顺利进行和患者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冠状动脉 应用风险 护理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分析犬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内膜增殖情况
8
作者 王锦达 郭军 +2 位作者 田峰 杨庭树 陈韵岱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855-1857,1862,共4页
目的通过和组织学分析进行对比,评价在活体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分析犬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内膜增殖程度的精确性。方法选取15只杂种犬为研究对象,每只犬冠状动脉植入一枚金属裸支架,3个月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组... 目的通过和组织学分析进行对比,评价在活体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分析犬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内膜增殖程度的精确性。方法选取15只杂种犬为研究对象,每只犬冠状动脉植入一枚金属裸支架,3个月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组织学分析,分别应用OCT和高倍电子显微镜定量分析内膜增殖情况,测量两组靶血管支架内膜增殖最严重处的平均内膜厚度(mm)、直径狭窄程度(%)、血管残腔面积(mm2)、新生内膜面积(mm2)、支架面积(mm2)、面积狭窄程度(%)。最终将OCT和组织学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5只动物均完成实验,OCT及组织学两种方法测量支架面积(mm2)差异无显著性(5.01±0.79 vs 4.99±0.81,P>0.05),OCT测量新生内膜厚度(mm)和面积(mm2)明显小于组织学测量(0.19±0.08 vs 0.22±0.10,1.52±0.49 vs 1.85±0.78,P<0.05),OCT测量残余管腔面积明显大于组织学测量(3.50±0.66 vs 3.15±0.43,P<0.05)。OCT测量新生内膜厚度(R2=0.767)、新生内膜面积(R2=0.537)和支架面积(R2=0.528)时和组织学测量有良好的直线相关性,测量残余管腔面积(R2=0.307)时直线相关性较低。所有支架金属丝均完全内皮化,无血栓、夹层及血管正性重构形成。结论在活体上,OCT能够精确并反复分析支架内膜增殖情况,而测量残腔管腔面积时,OCT和组织学分析直线相关性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冠状动脉 金属裸支架 内膜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评估可能由支气管哮喘诱发的冠状动脉痉挛一例
9
作者 孟晓雪 邢尔坤 +3 位作者 滕凤玲 张丽霞 韩冰 张璐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4-96,共3页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3岁,主因"间断胸痛20 d,加重4 d"以"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于2020年12月13日收住入院。患者于入院前20天突发胸痛,为压榨样疼痛,伴颈部及后背放射痛,活动后症状加重,每次持续10 min,休息后症状...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3岁,主因"间断胸痛20 d,加重4 d"以"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于2020年12月13日收住入院。患者于入院前20天突发胸痛,为压榨样疼痛,伴颈部及后背放射痛,活动后症状加重,每次持续10 min,休息后症状缓解,近4天症状加重,伴咳嗽,阵发性干咳,夜间咳嗽症状频繁。当地医院心电图示:Ⅱ、Ⅲ、a VF导联呈q RS型(图1);心肌酶:心肌肌钙蛋白I 7.83 ng/ml,肌红蛋白152.52 n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痉挛 支气管哮喘 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与血管内超声指导下冠状动脉斑块旋磨术治疗钙化病变的近期效果比较 被引量:16
10
作者 滕玮利 李琪 +6 位作者 马玉良 曹成富 刘健 赵红 卢明瑜 宋俊贤 王伟民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084-1090,共7页
目的:比较腔内影像学技术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与血管内超声(IVUS)指导下冠状动脉斑块旋磨术治疗钙化病变的近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OCT或IVUS指导下旋磨术治疗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的60例患者... 目的:比较腔内影像学技术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与血管内超声(IVUS)指导下冠状动脉斑块旋磨术治疗钙化病变的近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OCT或IVUS指导下旋磨术治疗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的60例患者(61处病变),根据术中使用OCT或IVUS指导,分为OCT指导组23例(24处病变),IVUS指导组37例(37处病变)。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基线特征、病变及手术特点,腔内影像学结果,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病变及手术特点方面:两组患者手术即刻成功率均达100%;住院期间无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OCT指导组对比剂用量多于IVUS指导组([322.9±106.1)ml vs(.270.6±81.2)ml,P=0.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腔内影像学结果方面:与IVUS指导组比较,OCT指导组可以获得更高的支架膨胀率[(82±8)%vs(.75±10)%,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腔内影像学技术OCT与IVUS对于指导旋磨术治疗冠状动脉钙化病变具有重要作用,OCT比IVUS指导下的旋磨术可以获得更高的支架膨胀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血管内超声 钙化病变 旋磨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蒋晓栋 吴永健 +3 位作者 俞梦越 裴汉军 钱杰 杨跃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24-427,共4页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应用的指导作用。方法:入选40例于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根据罪犯血管狭窄程度分为两组:A组(狭窄程度≤75%,n=20)冠状动脉造影后行OCT检查,观察有无富含脂质...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应用的指导作用。方法:入选40例于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根据罪犯血管狭窄程度分为两组:A组(狭窄程度≤75%,n=20)冠状动脉造影后行OCT检查,观察有无富含脂质斑块、薄帽纤维粥样斑块、斑块破裂、血栓,并测定病变狭窄程度;如需置入支架,则在术后即刻复查OCT,观察有无支架杆贴壁不良、血管夹层、组织脱垂等。B组(狭窄程度〉75%,n=20)仅在支架置入术后即刻行OCT检查。结果:A组20例患者的20支罪犯血管中,15支(75%)病变狭窄程度〉70%,其中3支为支架内再狭窄,6支血管发现斑块破裂,3支血管发现血栓形成,共发现富含脂质斑块22处、薄帽纤维粥样斑块9处(平均纤维帽厚度0.06 mm);共置入支架19枚,术后即刻行OCT检查,13枚支架(68.4%)可见不同程度的组织脱垂,平均最大组织脱垂面积为0.16±0.05(0.09~0.21)mm2,4枚支架(21.1%)中8个支架杆贴壁不良。B组20例患者的20支罪犯血管共置入34枚药物洗脱支架,术后即刻行OCT检查,有28枚支架(82.4%)存在不同程度的组织脱垂,平均最大组织脱垂面积为0.40±0.31(0.06~1.02)mm2。有9枚支架(26.5%)共20个支架杆贴壁不良。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以上,未发生严重心脏缺血事件。结论:OCT技术在支架术前可清晰显示冠状动脉结构、辨别不同斑块、斑块破裂及血栓,精确测量管腔狭窄程度。在支架术后可清晰显示血管夹层,组织脱垂及支架杆贴壁情况,可以指导及评价介入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药物洗脱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血流分数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评估冠状动脉临界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12
作者 薛源 孟浩宇 王连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40-544,574,共6页
目的:在冠状动脉临界病变中,结合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评估血管狭窄的相关参数,探究应用定量血流分数(quantitative flow ratio,QFR)在其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共纳入2016年10月—2020年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 目的:在冠状动脉临界病变中,结合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评估血管狭窄的相关参数,探究应用定量血流分数(quantitative flow ratio,QFR)在其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共纳入2016年10月—2020年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入院行冠脉造影患者89例,冠状动脉临界病变109处(目测病变血管狭窄程度50%~90%),并于术中行OCT评估病变血管。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定量冠状动脉造影(quantitative coronary angiography,QCA)数据及相关冠状动脉病变特征,运用QFR回顾性分析相关病变。以OCT下最小管腔面积(minimal lumen area,MLA)<2.5 mm2或面积狭窄率(area stenosis,AS)≥75%作为诊断标准将病例分为明显狭窄组和非明显狭窄组,引入QFR并评估其在此类病变中的诊断价值。结果:与非明显狭窄组相比,明显狭窄组的QFR值显著降低(P<0.001)。与OCT及QFR评估的3D-QCA相比,2D-QCA下AS值更大(P=0.007,P<0.001)。3D-QCA及OCT评估的AS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6)。线性回归显示,OCT-MLA与QFR正相关(r=0.56,P<0.001),OCT-AS与QFR负相关(r=-0.60,P<0.001)。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显示,QFR诊断血管明显狭窄的截断值为0.81,曲线下面积为0.837(95%CI:0.754~0.901,P<0.001),灵敏度为83.3%,特异度为80.0%。结论:在冠状动脉临界病变中应用QFR结合OCT,可在精确测量血管狭窄程度的同时,评估冠脉的功能学参数,共同指导临界病变的介入诊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临界病变 定量血流分数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心肌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分子右旋糖酐在冠状动脉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检查中的可行性研究
13
作者 白梦雪 赵慧强 +6 位作者 高翔宇 王刚 黄榕翀 刘锐锋 何晓全 刘洪阳 周海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57-1061,共5页
目的:探讨低分子右旋糖酐在冠状动脉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检查中的可行性。方法:入选2018~2020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连续收治的拟行OCT检查的冠心病患者共90例,患者在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后,以随机顺序分别使用对比剂、低... 目的:探讨低分子右旋糖酐在冠状动脉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检查中的可行性。方法:入选2018~2020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连续收治的拟行OCT检查的冠心病患者共90例,患者在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后,以随机顺序分别使用对比剂、低分子右旋糖酐对同一冠状动脉行OCT检查,主要终点为两种冲洗介质所获得的OCT图像清晰节段率,以OCT检查前后患者肾功能变化、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为安全性观察指标。结果:使用对比剂、低分子右旋糖酐获得的OCT图像清晰节段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2.1%vs.91.3%,P=0.16),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在平均每例患者成像次数方面,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行OCT时的成像次数多于使用对比剂时的成像次数[(1.44±0.62)次vs.(1.23±0.54)次,P=0.02]。OCT检查前后患者的血清肌酐水平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均无明显变化(P均>0.05)。所有患者住院期间未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结论: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和对比剂行冠状动脉OCT所获得的图像质量相似,低分子右旋糖酐用于冠状动脉OCT检查有较好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有望代替对比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右旋糖酐 冠状动脉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腔内影像学指导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新进展
14
作者 李永辉 李姮 温尚煜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0-253,共4页
随着腔内影像学领域诸多高质量临床研究相继发表,腔内影像技术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病因分析、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的干预策略制定以及易损斑块的早期识别与优化管理等方面呈现了越来越多的循证医学证据,现对腔内影像学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领... 随着腔内影像学领域诸多高质量临床研究相继发表,腔内影像技术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病因分析、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的干预策略制定以及易损斑块的早期识别与优化管理等方面呈现了越来越多的循证医学证据,现对腔内影像学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领域中应用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超声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腔内影像学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评价国产新型药物洗脱支架术后内膜增殖 被引量:16
15
作者 刘长福 陈韵岱 +7 位作者 陈练 孙志军 盖鲁粤 刘宏斌 任艺虹 田峰 白启才 郭凯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63-1065,共3页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评价新型国产冠状动脉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BUMA)置入后内膜覆盖。方法入选22例冠状动脉造影提示为原发冠状动脉病变需置入支架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BUMA组(n=15)和对照组Endeavor组(n=7),术后9个月行光...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评价新型国产冠状动脉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BUMA)置入后内膜覆盖。方法入选22例冠状动脉造影提示为原发冠状动脉病变需置入支架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BUMA组(n=15)和对照组Endeavor组(n=7),术后9个月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检查。结果 BUMA组平均内膜增殖厚度显著小于Endeavor组(0.220±0.140mm对0.269±0.207mm,P<0.001);BUMA组无内膜覆盖百分率显著低于Endeavor组(5.65%对6.56%,P<0.001);BUMA组支架内管腔面积丢失显著小于Endeavor组有统计学差异[(34.87±11.50)%对(40.82±18.53)%,P=0.025]。结论冠心病患者置入国产新型BUMA药物洗脱支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药物洗脱支架 内膜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对支架内再狭窄冠脉内膜病理特点的观察 被引量:16
16
作者 罗明华 关怀敏 +5 位作者 解金红 陈玉善 邱承杰 王贺 董文杰 宗永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4-97,共4页
目的:探索冠心病支架内再狭窄患者靶病变组织特点,为理解支架内再狭窄病理改变以及处理支架内再狭窄提供临床证据。方法:入选冠脉造影显示支架内再狭窄患者,其中置入支架1年左右进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检查者纳入本研究,分析支... 目的:探索冠心病支架内再狭窄患者靶病变组织特点,为理解支架内再狭窄病理改变以及处理支架内再狭窄提供临床证据。方法:入选冠脉造影显示支架内再狭窄患者,其中置入支架1年左右进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检查者纳入本研究,分析支架内再狭窄部位组织病变特点:同时分析支架内新生内膜增殖情况。结果:12例患者中OCT扫描13枚支架。其中1例患者序贯置入2枚支架,共考察支架小梁3 930个,内膜覆盖率为88.27%,其余11.72%为内皮化不全;内皮化不全的支架小梁中,支架贴壁不良率3.25%,存在支架外钙化者2.17%。考查OCT截面331帧,其中新生内膜厚度10-99μm者的比率为22.36%,100-199μm之间者为25.08%,200μm及以上者52.57%。5例再狭窄主要病理改变为纤维组织增生,7例为新生动脉粥样斑块。结论:冠脉支架置入1年的支架内再狭窄患者其支架处内皮化不全与过度增殖并存,其病理改变为新生动脉粥样斑块与纤维组织增生,而且两者所占比例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内再狭窄 光学干涉断层成像 冠心病 新生动脉粥样硬化 内膜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在冠心病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骆骅 郭攸胜 张东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3-155,共3页
目前冠状动脉脉造影(coronary artery angiography,CAG)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而CAG最大的缺点就是只能观察到血管狭窄不能观察斑块的性质和血管结构。有很多因素影响CAG的成像:病变处的性质、成像角度、钙化、血管重叠等。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冠心病 临床应用 ARTERY 血管结构 冠状动脉 血管狭窄 成像角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脉易损斑块介入诊疗中的应用1例
18
作者 周圣华 卢才义 +1 位作者 颜伟 张玉霄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263-1264,共2页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急性冠脉综合征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多排螺旋CT成像》
19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841-841,共1页
戴汝平、高建华教授编写的《冠状动脉多排螺旋CT成像》近期在科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共分13章,对MDCT的工作原理、三维重建原理及检查方法进行了介绍;着重对冠状动脉MDCT解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MDCT的基本征象、心肌灌注研究及临床应用... 戴汝平、高建华教授编写的《冠状动脉多排螺旋CT成像》近期在科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共分13章,对MDCT的工作原理、三维重建原理及检查方法进行了介绍;着重对冠状动脉MDCT解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MDCT的基本征象、心肌灌注研究及临床应用、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的MDCT诊断做了详尽叙述;并专门邀请临床专家撰写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与MDCT冠状动脉成像、血管内超声在冠状动脉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以及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在冠状动脉疾病诊断中的应用等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螺旋CT成像 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MDCT 科学出版社 冠状动脉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桡动脉急慢性损伤的评估 被引量:14
20
作者 牛丹 华琦 +6 位作者 柳子静 闫蕊 张利彬 孙雨华 王国忠 张海滨 郭金成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83-388,共6页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评价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transradial intervention,TRI)后桡动脉急慢性损伤。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行TRI及桡动脉OCT检查的患者114例。根据患者既往是...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评价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transradial intervention,TRI)后桡动脉急慢性损伤。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行TRI及桡动脉OCT检查的患者114例。根据患者既往是否经同侧桡动脉行介入治疗分为首次TRI组(n=87)和重复TRI组(n=27)。TRI结束后将鞘管回撤至距穿刺点2 cm处并对桡动脉近段、中段和远段行OCT检查,比较两组患者桡动脉急性损伤(内膜撕裂、夹层、穿孔、血栓和痉挛)发生率及慢性损伤(内膜增生)。结果114例患者桡动脉内膜撕裂、夹层、穿孔、血栓及痉挛的发生率分别为31.6%、14.0%、1.8%、26.3%和50.0%。首次TRI组与重复TRI组患者急性损伤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撕裂:28.7%vs 40.7%,P=0.680;夹层:13.8%vs 14.8%,P=0.782;穿孔:2.8%vs 0.0%,P=0.965;血栓:26.4%vs 25.9%,P=0.958;痉挛:51.7%vs 44.4%,P=0.509)。两组患者桡动脉各段急性损伤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重复TRI组管腔狭窄率、内膜与中膜厚度比值和内膜厚度指数均明显高于首次TRI组(P值均<0.05)。结论重复TRI组与首次TRI组桡动脉急性损伤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重复TRI组患者桡动脉内膜增生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冠状动脉介入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